美CDC拟建议COVID-19疫苗加入儿童免疫计划

Preplingo



美CDC拟建议COVID-19疫苗加入儿童免疫计划

华人生活网

10/21/2022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州三(10月19日)确认,其正在将COVID-19疫苗加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州强制要求学龄儿童在入学前接种该疫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官员萨拉‧奥利弗(Sara Oliver)博士在周三的会议上对该机构顾问小组表示:“正如我们今天和明天将要讨论的那样,将COVID-19疫苗纳入免疫接种程序和儿童疫苗(Vaccines for Children,简称VFC)计划,是将COVID-19疫苗纳入例行疫苗接种程序的重要一步。”

该会议的一份议程显示,CDC的顾问们将对“2023年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接种计划”进行投票。但其中没有明确说明,是否将会在该计划中加入COVID-19疫苗。

这个免疫接种实践谘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简称ACIP),或称顾问小组建议,将该疫苗列入三个不同年龄组——出生至15个月,18个月至18岁,以及成人——的免疫接种计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和两个合作机构一起,就是否将就此作出最终决定。

CDC在推特(Twitter)上宣布说,委员会“将就更新后的儿童免疫接种计划进行投票”。

周三晚些时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马蒂‧马卡里博士(Dr. Marty Makary)在做客福克斯新闻的“塔克‧卡尔森之夜”(Tucker Carlson Tonight)节目时表示,他反对在儿童免疫计划中加入COVID-19疫苗。

该投票定于今天进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员萨拉‧迈耶(Sarah Meyer)在最近对CDC基金会的一次谈话中也曾透露说,顾问们将讨论将COVID-19疫苗列入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免疫接种计划中的问题。

国家疫苗信息中心(National Vaccine Information Center)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芭芭拉‧洛‧费舍尔(Barbara Loe Fish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对记者表示,即使COVID-19疫苗没有在本周被列入该计划,那么它们也很可能会在未来被列入。

她说:“在美国,制药行业生产并获得许可用于儿童的疫苗,没有一种最终没有得到联邦卫生官员的推荐,或没有被列入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儿童免疫接种计划。”

虽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直试图将其决定保持与强制规定之间的距离,但实际上,美国的很多州几乎已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所有指导意见,都视为应强制执行的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为学龄儿童制定的疫苗接种要求,是由各州来决定的,而不是免疫接种实践谘询委员会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指定。”

CDC将其儿童和青少年免疫接种计划描述为“指导意见”,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州都会将CDC建议的部分或全部疫苗作为儿童入学必须接种的强制免疫规定。

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一些州和城市的官员都已明确表示,他们计划或已经开始强制要求某些年龄组的儿童,必须接种COVID-19疫苗后才能进校上学。

与此同时,美国其它一些州已经禁止了COVID-19疫苗的强制接种。

佛罗里达州卫生局局长约瑟夫‧拉达波(Joseph Ladapo)博士对此表示,佛州不会强制要求学生接种COVID-19疫苗。

他在推特上写道:“佛罗里达州不会允许强制要求接种COVID疫苗,也不允许将其在学校推行。我仍然建议,健康的孩子不要接种该疫苗。”

Source



迪士尼乐园门票调涨 一家四口玩1天要花1086元

世界新闻网

10/20/2022

迪士尼公司宣布全面调涨旗下所有乐园、渡假村、饭店及游乐设施项目在「较繁忙季节」的价目表,平均涨幅约为一成。(美联社)

打算在即将到来的圣诞假期前往加州迪士尼乐园度假吗?打包前最好先做足荷包大失血的心理准备。

本月稍早,迪士尼公司宣布全面调涨旗下所有乐园、渡假村、饭店及游乐设施项目在「较繁忙季节」的价目表,平均涨幅约为一成,超过目前8.2%的全国通货膨胀率。迪士尼几乎年年涨价,而且许多过去免费的服务项目,例如采取先来先预约的FastPass快速通行,早已被收费制的精灵免排队通行证(Genie+)取代。

据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假如一个四口之家,一对父母和两名三到九岁的子女,最近要到加州迪士尼乐园游玩的话,一天下来的花费,包括停车、两个园区之间的无限次自由进出、还有精灵通行证,约为1086元。一个月前,同样项目的价格为988元,上涨了近10%。这还不包括饮食,购买玩具和纪念品的支出。



铁粉们似乎不太能够接受这波涨价。历史悠久的迪士尼粉丝网站wdwinfo.com首席执行官沃纳(Pete Werner)认为,迪士尼的新价格策略是要从「较少的游客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他指出,从每次造访的人均消费支出来看,迪士尼公司故意忽略长期粉丝和季票持有人,而将焦点放在专程而来的观光客身上,因为他们更愿意掏腰包。

沃纳更抱怨说迪士尼的服务品质并没有随着涨价而提高。「在我看来,迪士尼的品质远不如新冠疫情之前,但价格却上涨了不少。」

尽管如此,加州迪士尼乐园和佛州迪士尼世界的游客却不见减少。一位来自马里兰州的游客维多莉亚·伟德(Victoria Wade)特别选在周一造访迪士尼乐园,结果发现人潮照样汹涌,而且许多人还额外花钱购买精灵通行证。「结果专供精灵证使用的闪电信道(Lightning Lane)人龙几乎和候补排队的人龙一样长,」伟德说。

迪士尼公司表示,所有的游乐设施都会根据不同的时段,提供不同的价位,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CNN报导指出,迪士尼乐园2月的周二门票价格,就比12月的周六便宜了许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必须做好功课,上网搜索不同的时段价位,才能捡到便宜。

Source




邮件窃盗盛行 别让重要信件在邮箱过夜

世界新闻网

10/04/2022

USPS提醒,不要让信件在邮箱里过夜,若是外出度假,最好请朋友或邻居代劳。取自pexels

美国邮政设置给民众投递邮件的蓝色邮箱,几乎已是街头熟悉的一道风景。不过现在这项便民的措施,可能会让人付出高昂代价。因为当你将信件、支票和其他文档丢进邮箱时,便已冒着它们会被偷窃的风险。

近日丹佛的一位妇女Kathleen Bailey当她把装着一张支票的信封丢进邮箱后,结果被偷了,窃贼将她的支票金额涂改为5000元,并且迅速提领。

这类案件或许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少,今年四月,华盛顿邮局一份报告显示,歹徒锁定的目标正是像Bailey这样的例子,他们从全美各地邮箱偷取支票、窜改金额、提领现金。




幸运的是Bailey的大通银行将这笔交易注记为「可疑」,让她没有损失一毛钱,她在事后告诉当地的电视台她学到了教训。

「当我去丹佛警局报案时,他们告诉我这种案子现在是个大问题,平均每天都有2至3人来投诉。我再也不会使用美国邮政服务(USPS)的蓝色邮箱了,绝不!下次要寄信或支票时,我会亲自到邮局去寄。」

Bailey的作法是明智的,避免支票成为歹徒窃取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到附近的邮局去寄。同时邮局也建议民众,如果要将信件投递至邮箱,最好选在当天邮差最后一次收信的时间前去投递。

USPS也提醒,不要让你的信件在邮箱里过夜,若是外出度假,最好也是请朋友或邻居代劳。

Source



诈骗者是如何通过 Zelle 瞬间将男子的银行帐户清光

世界新闻网

10/03/2022

诈骗者通过 Zelle 瞬间将男子的银行账户清光。(示意图,Unsplash.com)

ABC7电视台报导,一名男子在电视节目「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 上分享故事,他的银行帐户在收到一条似乎是来自他银行的短信后,被提领光光。

迈尔斯( Marcas Miles)告诉「早安美国」说, 我完全措手不及,但我觉得我还不如走出我的前门,把我所有的钱都给了我看到的第一个人。他提及他收到的文本短信很简单:你是否试着将 500 元通过 Zelle 转帐?

Zelle 是一种嵌入在银行应用程序中的移动支付转帐户服务,可让消费者在银行帐户之间直接向他人汇款。

然而,迈尔斯回复说他没有试图汇款,并表示他想与他认为是他银行的人交谈。「我被说服了,因为他一直在说,看起来有人正在从德州的 IP 地址访问我的银行帐户」,迈尔斯回忆起上当的往事,前后不过16 分钟的操纵,「那人真的是做得太天衣无缝了」。




电话交谈后不久,迈尔斯收到一条短信,用意在确认他的用户名和登录信息。他说,因为他收到一条短信,于是把它发回去。过了一会儿,他说「我的帐户就完全是空的」。

随着 Zelle 骗局变得越来越频繁,迈尔斯的故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受骗者的故事之一。立法者现在正在努力使这些汇款更安全。

It took just a few minutes of clever manipulation for scammers to clean out Marcas Miles’ bank account using Zelle.

全国消费者联盟运行董事萨莉格林伯格(Sally Greenberg)说,国会正在考虑一项提案草案,以确保被诱骗的消费者得到保护,并让银行业或他们使用的任何平台弥补受害者的钱。

Zelle 则在自己的 TikTok 上发帖提醒客户,和公司合作的银行永远不会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这些信息。

要了解更多信息,可访问 Zelle 关于欺诈和诈骗的网页

https://www.zellepay.com/financial-education/pay-it-safe/understanding-fraud-scams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