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肆虐全球:日本掀起“第七波疫情” 欧洲担心指数级病例攀升




BA.5肆虐全球:日本掀起“第七波疫情” 欧洲担心指数级病例攀升

7/12/2022

财联社7月12日讯(编辑 潇湘)随着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肆虐,一些在今夏之前放松或取消了疫情防控措施的国家,新增病例和住院病例数近期正开始加速攀升。

根据世卫组织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1日17时24分(北京时间23时24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71721例,达到5亿5250万4629例;死亡病例增加388例,达到634万7816例。




其中,日本和欧洲近来的新冠确诊病例数激增的趋势尤为明显。卫生官员和专家们普遍预计,尽管当前这波感染浪潮可能不会像疫苗问世前那样导致大量患者死亡,但各国公共卫生健康系统对秋冬疫情形势的准备不足,可能再度令全球抗疫形势急转直下。

短短一周确诊数翻倍 日本掀起“第七波疫情”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本周一(7月11日)日本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7143例,是上周一新增病例数的2.2倍,其中东京新增病例数最多,达到了6231例。

旧金山湾区卫生官员本周表示,目前当地染疫率低于今年1月原始Omicron变异株疫情高峰点,但与2月的感染率高峰相同、且无下降趋势。许多民众以居家快筛检测,未向主管机关通报检测结果,圣他克拉拉(Santa Clara)卫生局长认为,实际的添加确诊数应该「非常、非常高」。

在7月6日-7月10日,日本全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曾连续五天突破四万例。

日本政府新冠病毒感染症对策小组组长尾身茂周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最近的感染者增加,无疑意味着该国已进入“第七波疫情”。

尾身指出,病例数激增的原因可能是,在日本肆虐的新冠毒株正演变为那些更易传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例如BA.5。此外,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逐渐下降也是关键原因之一。
据悉,日本在去年12月启动了第三剂加强针疫苗的接种,普通老年人也在今年年初开始接种,这意味着较早的加强针接种者距离当时接种已经过去了约半年。
日本厚生劳动省曾担忧,由于BA.5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免疫逃逸能力,如果感染在日本老年人中蔓延开来,可能会像“第六波疫情”时那样导致重症患者数激增。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此前的推算,日本BA.5感染者所占比例将在7月第二周超过50%,7月底几乎达到100%。
不过,关于是否需要为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限制行动,尾身茂认为“现阶段还不必”。 他在周一表示:“感染风险高的场合与此前相比没有不同。我对首相表示,只要大家做好可能的防疫措施,现阶段尚不需要采取行动限制。”



防疫措施形同虚设 欧洲担心病例指数级攀升
在欧洲,许多民众的日常生活已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常态,而这也令多个欧洲国家眼下正成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4/5传播的温床。
上周,欧盟统计的14天新增病例数上升了28%,达到每10万人921例新冠病例。65岁以上人群的感染人数上升了近32%。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法国新增阳性病例数达到了逾90万例,这一数字在欧盟范围内最高。据法国卫生部表示,这些新增病例当中,有67%感染了奥密克戎BA.5变异株,7%感染了BA.4变异株。
德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据德国卫生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的数据,在过去七天里,该国有超过50万人新冠检测呈阳性,感染率已达到每10万人661例。在过去一周里,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每日新增患者均超过了三位数。

德国正竭力应对感染人数出现的指数级飙升。德国卫生部门表示,许多因其他疾病去医院就诊的病人被检测出新冠阳性,这给医院系统和超负荷工作的人员带来额外压力,他们必须隔离每个新冠感染者,无论症状轻重。



与此同时,随着新增病例的激增,一些欧洲国家的住院人数也在同步攀升。在英格兰地区,七天平均住院人数比一周前增加了31%。利兹大学病毒学家Stephen Griffin表示,“我们看到有大量的再度感染,而且住院人数在增加。我们竟然允许这种重复感染的情况继续存在下去,且不采取任何措施,这实在令人不安。”

从某种意义上说,欧洲疫情在此轮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蔓延潮中再度加剧,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尽管欧盟成员国政府上月末延长了新冠护照,但多数国家已经取消了对入境旅客的检测要求,同时也不再要求居民持阴性检测结果或疫苗接种证明才能享受基本商业服务,例如进入酒吧、餐馆或工作场所等。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政府甚至正降低收集和公布数据的频率。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目前已不再发布每日新冠数据公告。

其实早在上个月,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Maria van Kerkhove就曾警告过那些随意解除防疫措施的国家。Kerkhove表示,“我们面对一场疫情竟然自满到了这种地步——没有核酸检测、没有病毒测序、没有现行公共卫生措施,我们真的是在玩火。我们都知道这种病毒还在不断演变,我们真的需要改变这种心态。”

Source




研究:脑雾等长期冠病症状 或因免疫反应损脑血管

文 / 廖慧婷

7/07/202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的一项小规模研究发现,小部分冠病患者出现脑雾或记忆障碍等长期冠病症状,有可能是因为冠病病毒在人体内激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脑血管受损。(路透社)

(早报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的一项小规模研究发现,小部分冠病患者出现脑雾或记忆障碍等长期冠病症状,有可能是因为冠病病毒在人体内激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脑血管受损。

法新社报道,这项研究星期二(7月5日)发表在医学期刊《大脑》。研究是基于对九名病殁冠病患者的脑部尸检,他们介于24岁到73岁。研究人员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根据扫描,显示这些人的大脑血管有受损情况。

研究人员没有在大脑中检测到冠病病毒,反而发现患者自身的抗体攻击了大脑血管内壁的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




这项发现或能解释为何一些人在染疫后出现后遗症,包括头痛、疲劳、丧失味觉和嗅觉、失眠以及脑雾,并可能有助于为长期冠病患者设计新的治疗方案。

研究发现,针对冠病产生的抗体,错误把用来抵挡有害入侵并允许必要物质到大脑的细胞当成攻击对象。对这些细胞造成的损伤会导致蛋白质渗漏、出血和凝块,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这种渗漏还会触发一种免疫细胞涌向脑补以修复损伤,引起炎症等。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纳斯在一份声明说:“这种相同的免疫反应很可能持续存在在长期冠病患者身上,从而导致神经元损伤。”

他补充说,这意味着一种可以降低免疫反应的药物或可帮助这些患者。“所以这些发现具有很重要的医疗意义。”

Source




疫情头2年钱无处花 如今高通膨被迫「吃老本」过活

世界新闻网

7/06/2022

疫情期间,手上有政府纾困金的全美民众,钱无处花,存在银行,如今经不住通膨高涨压力,开始动用存款。(美联社)

全美通货膨涨下花费增加,人们开始动用新冠疫情头两年额外积存的储蓄。

根据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疫情开始到2021年底经济封锁。无处可花费,再加上政府三度发放激励纾困支票,全美家庭额外储蓄2兆7000亿元。

如今通货膨涨达数十年来最高点、薪资未跟进增长,人们被迫动用存款。

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数据显示,全美「个人储蓄率」(personal saving rate) 5月为5.4%,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值,更远低于2020年4月历史高点34% 。穆迪分析政府数据称,截至目前,全美家庭约已动用疫情下积存的1140亿元储蓄。




疫情期间,手上有政府纾困金的全美民众,钱无处花,存在银行,如今经不住通膨高涨压力,开始动用存款。(美联社)

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赞迪(Mark Zandi)说,多数家庭有现金度过眼前超高通膨。

康州居民珊侬‧休斯顿(Shannon Houston)和她先生借助纾困金和扩大的儿童税收抵免(child tax credit)支付日常费用,但儿童抵免去年12 月截止、联邦最后一波纾困金一年多前发出,今年不得不动用积蓄。

银行高管称,人们获纾困金后支票帐户余额猛增;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 Chase Institute)联合总裁惠特(Chris Wheat)表示,客户动用一部分后余额仍显著高于2019 年;截至3月底,收入最低家庭的余额比2019年高65%,2021年3月联邦发放第三轮纾困金期间,这些家庭支票帐户余额比2019年高126%。




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执行官戴蒙(Jamie Dimon)日前表示,美国消费者银行帐户仍有六到九个月的消费实力。

24岁北卡工程师帕尔默(Darius Palmer)将薪资和纾困金存起来开立5000多元投资帐户,今年却刷信用卡付旅费,面对2000元信用卡余额须节约,万一入不敷出,拟动用投资;此外,疫情暂停的学贷还款秋季可能恢复。

穆迪分析发现,收入最低的20%是今年首季唯一未动用疫情储蓄的族群,这些人在休闲、酒店、零售、医疗保健领域工作,强劲工资增长得以继续储蓄。

Source




通胀压力冲击湾区各行各业 低收入阶层影响最大

世界新闻网

7/04/2022

通货膨胀下,大部分民众受到伤害,无法应付通膨带来的压力。图为民众挑选折价商品。 (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期间社区封锁,影响供应链正常运作。目前虽然社会重启,供应链问题仍然严重,促成通货膨胀。另外乌克兰战争造成油价飙涨,增添中产阶级的交通费。湾区科技业是地方经济主力,然股市崩盘,401K退休福利计划受到冲击,新创公司面临重大压力。虽然美国尚未正式宣布经济衰退,整个社会经济感觉已陷入衰退期。

巴洛阿图加州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维 (Steve Levy) 表示,目前情况很不寻常,社会经济承受重大压力,如果没有演变成经济衰退的话,仍将进入经济低成长状况。

旧金山创投公司「创业首日」(Day One Ventures) 总裁布查 (Masha Bucher) 表示,由于利率调高,公司贷款困难,令股市下跌,投资者不愿冒险投下基金。目前情况下,新创公司面临重大挑战。许多新创公司已停止运作,也有不少公司解聘员工。根据PitchBook数据公司,约有70%新创公司的资金比一年前低。




专家表示,即使规模稳定的公司也担心经济衰退,开始解聘员工。电动车大厂特斯拉 (Tesla) 受到供应链不稳定与中国厂疫情关闭冲击,已裁减全公司10%工作力,包括解聘圣马刁厂200名员工,以及佛利蒙厂69名员工。

通货膨胀下,部分公司机关调高薪资,然而各行业调整薪资情形不同。湾区智库硅谷联合创投 (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首席执行官韩考克 (Russel Hancock) 指出,低收入行业受到冲击最大。虽然在整个通货膨胀笼罩下,大部分民众受到伤害,可是有些公司可以调高产品价格。低收入阶层即使薪资调高,仍无法应付通膨带来的压力。

索利亚 (Maria Soria) 在山景城有机食品店Ava’s Market 担任收银员工作。她说,从今年年初开始,她的房租上涨近50%。过去她每两个星期的食品杂货预算为100元。在目前通货膨胀下,索利亚目前每两个星期基本食品杂货费高达150元到200元。




索利亚说,Ava’s Market 的食品价格也不断调高,许多山景城居民已无法前来购买营养有机食品。她说,民众想支持地方商店,可是实在承受不起高物价。

桑尼维尔Ace五金行上星期开幕。经理布连特 (Drew Brent) 说,开幕前三个星期他必须处理许多财务问题,包括高材料费,产品供应链运作不稳定,高物价等,整体情况对新开业商店非常不利,因为不但是供应链问题,许多顾客也担心个人财务,除非是迫切需求品,一般不愿掏钱购买,生意相当难做。

另外硅谷工作机会好,加上房租高、汽油费高,很难找到合适工人。布连特说,他目前店内工作力只有需求量一半,因此只有将营业时间从原来上午8时至下午7时调整成为上午9时30分到下午6时。

电动车大厂特斯拉 (Tesla) 受到供应链不稳定与中国厂疫情关闭冲击,已裁减全公司10%工作力。(美联社)

Source




美国人平均220万元净资产可算富有 加州要求远高于此

世界新闻网

7/03/2022

此为洛杉矶市的楼宇;在南加州(洛杉矶、圣地牙哥)净资产要390万元才算富有。(本报记者╱摄影)

根据全美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部分地区,若拥有数百万元净资产,只能算是过上所谓「舒适」(comfortable)的生活,而非富有(wealthy),因为是否富有具体取决于你住在美国哪里。而在加州,代表富有的净资产的门槛比别的大都会区都高。

金融服务公司嘉信理财集团(Charles Schwab)最新公布的年度现代财富调查(Modern Wealth Survey)报告,通过分析全美12个最大的都会区的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人平均需要拥有220万元的净资产,才能被视为「富有」(wealthy)。而在上一年,这个数字是190万元。

这项在线调查于 2 月进行,共有 1000 名 21 至 75 岁的美国人回答调查,显示人们不仅认为他们需要比 2021 年(190 万元)更多的钱才能被视为富有,而且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感觉他们也有稳固的财务基础。




有趣的是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获得财务舒适所需的平均金额,竟比五年前显著下降。 2018 年,获得金钱满足所需的平均金额为 140 万元,但到 2021 年,仅为 62万4000元,今年则飙升至 77万4000元。专家说,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经历了新冠大流行之后,学会了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财务前景。

2022年的财富调查报告显示,在南加州地区(调查将洛杉矶和圣地牙哥归为一个区),被视为富有的净资产是390万元,这在此次调查中为第二高的数字,仅次于旧金山(San Francisco);旧金山被视为富有的净资产是510万元。

2022年家庭拥有多少净资产,才能被视为富有的各大都会区的排名依次是:旧金山510万元,南加州(洛杉矶、圣地牙哥)390万元,纽约市340万元,华盛顿特区330万元,西雅图320万元,凤凰城270万元,波士顿270万元,达拉斯260万元,休士顿260万元,亚特兰大250万元,芝加哥250万元,丹佛230万元。

Source




Fairfax County, Vienna Real Estate Taxes Over Last 40 Years

By David Swink

7/02/2022

This FCTA board member has lived in the same southwest Vienna rambler since Dec 1975 — with no improvements made which would alter its accessed value for tax purposes. So my home can serve as a baseline for judging the actual growth of real estate taxes in both Fairfax County and Town of Vienna for the period from 1976 onward.

We’re all familiar with FCTA’s graph of Fairfax County real estate tax increases since FY2000. But here is raw data going back another 25 years — in actual dollars (not noting inflation).




A column is provided showing the County real estate tax percent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nother column shows Vienna’s real estate tax as a percentage of the county’s, to see if Vienna’s numbers track with those of the county. So what does one notice? Even without a graph, one can deduce the following:

  1. Both Fairfax County and Vienna taxes “took off” after year 2000, leveled during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are now back on full throttle.
  2. The Vienna percentage is fairly consistently in the low-to-mid 20’s, and thus seems more tied to county increases than to actual need.
  3. Oddly, the raw tax increase (not adjusted for inflation) from 1976 to 2013 is precisely a factor of 6.18 for both the county and Vienna.

Numbers for future years will be added to the table as they become available. Also,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political make-up of the Fairfax County Board of Supervisors for each period may be added. Enjoy.


客服电话:1 (888) 666-7723

客服邮箱:customerservice@huarenstore.com

独立日提前购,22款风靡华人圈的厨房小家电特惠推荐,速来选购!



 BOS Chairman   Year  Fx Co Tax  Yr-Yr  Vienna Tax  Vn/Fx
  Jack Herrity-R 1976    $821.72   -       $170.01   20.69%
          "      1977    $857.91  +4.44%   $177.50   20.69%
          "      1978    $872.97  +1.76%   $175.66   20.12%
          "      1979    $884.27  +1.29%   $178.00   20.13%
          "      1980    $980.98 +10.94%   $197.47   20.13%
          "      1981   $1077.23  +9.81%   $235.42   21.85%
          "      1982   $1164.02  +8.06%   $261.31   22.45%
          "      1983   $1164.02   0       $261.31   22.45%
          "      1984   $1217.13  +4.56%   $275.10   22.60%
          "      1985   $1216.67  -0.04%   $288.85   23.74%
          "      1986   $1232.69  +1.32%   $292.19   23.70%
          "      1987   $1354.12  +9.85%   $318.01   23.48%
  Audrey Moore-D 1988   $1554.41 +14.79%   $358.71   23.08%
          "      1989   $1752.93 +14.79%   $412.45   23.53%
          "      1990   $1913.03  +9.13%   $482.57   25.23%
          "      1991   $1779.11  -7.00%   $464.81   26.13%
     Tom Davis-R 1992   $1826.46  +2.66%   $471.23   25.80%
          "      1993   $1824.27  -0.12%   $471.23   25.83%
          "      1994   $1824.27   0       $471.23   25.83%
   Kate Hanley-D 1995   $1886.98  +3.44%   $487.43   25.80%
          "      1996   $2000.07  +5.99%   $487.43   24.37%
          "      1997   $1998.44  -0.08%   $503.67   25.20%
          "      1998   $1998.44   0       $503.67   25.20%
          "      1999   $1998.44   0       $503.67   25.20%
          "      2000   $2123.17  +6.24%   $534.67   25.18%
          "      2001   $2441.63 +15.00%   $595.04   24.37%
          "      2002   $2955.38 +21.04%   $695.52   23.53%
          "      2003   $3185.20  +7.78%   $754.46   23.69%
Gerry Connolly-D 2004   $3413.19  +7.16%   $799.73   23.43%
          "      2005   $3753.75  +9.98%   $825.00   21.98%
          "      2006   $4281.44 +14.07%   $894.73   20.90%
          "      2007   $4281.44   0       $959.12   22.40%
          "      2008   $4425.59  +3.37%  $1004.77   22.70%
 Sharon Bulova-D 2009   $4396.65  -0.65%   $958.76   21.81%
          "      2010   $4294.60  -2.32%   $950.56   22.13%
          "      2011   $4690.11  +9.21%  $1045.56   22.29%
          "      2012   $4658.44  -0.68%  $1029.02   22.09%
          "      2013   $5080.52  +9.06%  $1051.02   20.69%
          "      2014   $5547.46  +9.19%  $1139.88   20.55%
          "      2015   $5783.11  +4.25%  $1165.95   20.16%
          "      2016   $6243.39  +7.96%  $1212.57   19.42%
          "      2017   $6422.76  +2.87%  $1244.72   19.38%
          "      2018   $6837.56  +6.46%  $1299.92   19.01%
          "      2019   $6984.07  +2.14%  $1327.77   19.01%
    Jeff McKay-D 2020   $7159.35  +2.51%  $1361.09   19.01%
          "      2021   $7452.66  +4.10%  $1413.05   18.96%
          "      2022   $7812.16  +4.82%  $1400.52   17.93%

— David Swink, FCTA board member / Updated 2022-07-02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