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办公室?劳资两样情 世界新闻网 10/09/2022 2020年2月在美国爆发的新冠肺炎,彻底改变了人们长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型态,原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因疫情不得不居家办公;然而,随着疫情消退,人们的生活渐渐回归正常,雇主们愈来愈希望员工们可以回到办公室上班,只是在过去两年中已习惯这种「另类」工作型态的普通劳工,是否愿意在职场上「回归正常」,还是希望这种「另类」可以发展成「常态」? 根据盖洛普(Gallup)民调统计数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希望可以永远保持远距上班的工作型态,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项报告也指出,今年春季全美劳工平均有35%上班时间是居家办公;数据看起来没过半,但对雇主而言,如果不能在「事态进一步恶化」以前及时干预,把员工拉回办公室上班,等到远距办公成为新常态后,雇主就不可能有能力把人叫回来,不论是招聘或留才,都会落入「不得不答应员工居家作业要求」的被动境地。 回来上班 企业提上日程 事实上,大概一年多前各大企业就由于疫苗研制成功及接种率提升,希望全面恢复实体上班,但却碰上Delta变种病毒肆虐不得不推迟;虽然目前全世界也面临Omicron变种病毒的考验,但或许是因为Omicron绝大多数都是轻症或无症状,大部分企业都表示这次他们会认真运行「返回办公室」的政策;像是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微软(Microsoft)、高盛投顾(Goldman Sachs)等纷纷下令员工回办公室作业,苹果(Apple)、第一金控(Capital One)、康卡斯特电信(Comcast)、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公司也正在制定新的出缺勤政策,将员工重回办公室提上日程。 专营个人财务顾问的「信缘公司」(Credit Karma)首席人事官柯琳.麦考瑞里(Colleen McCreary)指出,各行各业的高层在面临「把员工叫回办公室」时都面临很大阻力,以她自己个人经验来说,2020年几次全公司视频会议上,反对回办公室的意见几乎清一色来自员工,管理部门很少有不同意见;反对回办公室的同仁们总是说「在家里工作比较有效率」、「居家办公比较能兼顾个人生活」,甚至拿同行其他公司做比较,说「某某公司已全面允许远距办公」等等。 对于基层同仁们的心声,麦考瑞里强硬地说:「常常听到同仁们说什么谷歌(Google)如何如何、脸书(Facebook)如何如何,甚至是『某条巷子里新开的一间公司如何如何』,为什么我们不行?说真的,我明白『全面远距办公』是那些公司的选择,但『全面回办公室上班』则是本公司的选择,如果对此有意见,大可递出辞呈,出去外面好好闯一闯。」 软件公司史拉克(Slack)旗下的研究机构「未来论坛」(Future Forum)副总裁席拉.斯巴拉曼尼(Sheela Subramanian)说:「许多企业高管在管理方面拥有超过数十年的老到经验,他们太知道即便自己发布命令,也一定会有员工试图反抗新政策,且就我观察发现很多高管愈来愈想弄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全面回归 劳工多不愿意 从劳工的角度观察,「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就是尽可能争取到居家办公的条件,这显然与雇主的期待相去甚远;「未来论坛」去年夏天在全球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发现,随着疫情趋缓,各国劳资双方就是否回办公室这个话题渐渐出现代沟;受访的老板至少75%希望员工每周至少在办公室上三至五天的班,但只有不到33%的劳工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若要求「每周五天全面回归办公室」,能接受的劳工更降低至17%。 …
Author: Fresh Produce
硅谷 101 —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彭博:全球供应链明年3月可望恢复正常 世界新闻网 10/09/2022 彭博资讯报导,全球供应链在历经两年的混乱后,「正常」这个词正愈来愈常出现在2023年展望中,根据9月物流经理人指数,这个指针的未来预测暗示企业营运将在未来一年回归常态。 在两年前的本周,美国南加州港口出现塞港问题,2020年10月15日有五艘船排队,2021年2月增加到超过40艘,接着又在今年1月达到119艘的高峰,现在随着许多基准的供应链压力指针趋缓,美国塞港问题也好转,截至上周末只剩八艘。 诸多数据都显示舒缓供应链瓶颈已取得重大进展。Sea-Intelligence上周发布的报告显示,约半数的塞港问题都已化解,明年3月有望全面回归正常。该机构的另一个模型以当前情况和2015年的困境相比后,指出最快明年初有望恢复「正常」。 Kiel贸易指针、瑞士Kuehne+Nagel国际公司的数据也都指出,欧洲塞港情况逐渐好转,彭博资讯汇整的交货等待时间、生产者物价也都已从高点回落,牛津经济学公司的美国供应链压力指针在2月攀峰后,迄9月已缓慢而稳定地改善,虽然原因之一是需求减弱。 然而,这不表示全球经济的一切近期就能顺畅运行,企业仍为零组件和劳工短缺所苦,脆弱的供应链也即将迎接年底假期购物季的需求高峰,同时还面临不利天候、码头工人罢工、中国大陆防疫封控及俄乌战争等震撼的冲击。 Source 曾被封「特斯拉杀手」 Rivian召回1.3万辆车 世界新闻网 10/08/2022 彭博资讯报导,美国电动车制造新秀Rivian表示,由于车体有存在小型结构缺陷之虞,将召回约13,000万辆车,几乎相当于所有已交付给客户的车辆都要召回。 根据彭博取得的数据,Rivian首席执行官史卡林吉(RJ Scaringe)在一封信件中说,此次召回是因为某个紧固件「可能扭转得不够」,在「极少数情况」中恐完全松开。 Rivian表示,尽管只在七辆车上发现此问题,「出于万分谨慎的心态」,仍决定召回大多数车辆,并说目前未发现该问题造成的任何损害。 Rivian去年11月挂牌上市,吸引华尔街大咖、福特汽车等策略投资人注资,曾被外界寄予厚望,视其为能挑战业界龙头特斯拉的明日之星。 然而,该公司今年因供应链瓶颈影响生产进度,挫败投资人信心,尽管重申今年交车25,000辆目标不变,使股价收复部分失土,今年来股价仍崩跌67%。 Source 节省开支 …
硅谷 101 —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智库预测美国经济2023年萎缩0.5% 文 / 陈慧璋 10/08/2022 (早报讯)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半年度经济预测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7%,明年将萎缩0.5%。 新华社报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教授卡伦·戴南星期四(10月6日)在发布经济预测的媒体视频会议上说,将近一年的缓慢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通货膨胀明显下降,现在看来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 她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可能需要将政策利率提高到比官方承认更高的水平,美国经济有三分之二的概率在2023年陷入衰退。 戴南预计,美国失业率将于2023年达到5.5%的峰值。软着陆不是最可能的结果,以历史标准衡量,美国经济可能会经历温和衰退。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预测数据还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将整体明显放缓,增速将从2021年的5.8%下降到2022年2.9%,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1.8%。 Source 曾被封「特斯拉杀手」 Rivian召回1.3万辆车 世界新闻网 10/08/2022 彭博资讯报导,美国电动车制造新秀Rivian表示,由于车体有存在小型结构缺陷之虞,将召回约13,000万辆车,几乎相当于所有已交付给客户的车辆都要召回。 根据彭博取得的数据,Rivian首席执行官史卡林吉(RJ Scaringe)在一封信件中说,此次召回是因为某个紧固件「可能扭转得不够」,在「极少数情况」中恐完全松开。 Rivian表示,尽管只在七辆车上发现此问题,「出于万分谨慎的心态」,仍决定召回大多数车辆,并说目前未发现该问题造成的任何损害。 Rivian去年11月挂牌上市,吸引华尔街大咖、福特汽车等策略投资人注资,曾被外界寄予厚望,视其为能挑战业界龙头特斯拉的明日之星。 然而,该公司今年因供应链瓶颈影响生产进度,挫败投资人信心,尽管重申今年交车25,000辆目标不变,使股价收复部分失土,今年来股价仍崩跌67%。 Source …
过度劳累+挫折感…美国人生产力 惊创史上最大降幅 世界新闻网 10/08/2022 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的劳动生产力不如前一年,工作效率降低,经济学者指出,这样的趋势最终将对国家的整体福祉造成深远的影响。 求职网站ZipRecruiter首席经济学者朱莉娅·波拉克(Julia Pollak)指出,在经历这几年的动荡不安后,经济厌倦感已经深植于劳工之间,也反映在数据上。 疫情爆发期间,短短几周内全国将近2000万人被解雇,即使工作绩效良好、具备职业道德、对公司忠诚度高,仍无法幸免。 经济风向在接下来几个月转变,各行业突然极力招募人力,解雇和裁员比率达到历史新低,在职员工常常工作到筋疲力尽,招募来的新手经验较少,薪资却更高;雇主忽略一些过去会让员工付出工作代价的东西。 波拉克表示,经历这一切的劳工开始觉得努力工作与报酬、奖励没有关系,「这对拥有顶尖表现的工作者来说,真是寒心。」 结果,今年的生产力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若以年度计算,全国的生产力下滑了4.1%,是政府1948年开始追踪生产力数据以来的最大跌幅。 波拉克认为过度劳累、挫折感、倦怠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若迟迟未改善,恐怕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波拉克指出,生产力即是驱动经济的燃料,假使生产力继续下跌,将导致美国经济萎缩、生活品质下降、机会减少,创新与创意也将流失。 以日本为例,由于人口减少,日本的生产力下跌数年,导致经济停滞20年。 波拉克表示,倦怠可能产生难以扭转的恶性循环,让生产力持续降低,「一旦感觉一切都是徒劳且无意义,要怎么让人再次相信努力工作会有回报?」 例如今年22岁的波瑟(Brian Bouser)去年某日在大学上课,突然收到租车公司老板通知,他的时薪从原本25元被砍到13.5元,没有给任何解释。 然而当时各行业都极度缺乏人力,全国的工资都在上涨;波瑟无奈表示自己在疫情开始时已经被解雇过一次,他了解现在的公司就是这样运作,「我以前认为有一份工作会让我有安全感,现在我不再这么想了。」 Source 好市多鲜乳「加热变豆花」她吓到不敢吃 专家给了答案 联合新闻网 10/04/2022 好市多的自有品牌鲜乳CP值高、保存期限长,受到不少人的喜爱,还曾一度因缺货得限购。一位好市多鲜乳爱用者网友表示,新开封的鲜乳微波加热后,竟变成豆花了,买了那么多回还是第一次遇到,担心鲜乳是不是坏了。贴文引发热议,也有专家给了答案。 一位网友在脸书社团「Costco好市多 …
亚马逊「树王」25层楼高 科学家估树龄逾400岁 中央社/里约热内卢 10/08/2022 科学家历经3年规划、5次探险并在茂密丛林跋涉2周后,总算抵达亚马逊雨林至今发现最高树木的所在地。这棵树有25层楼高、估树龄超过400岁,科学家对它的美丽赞叹不已。 这棵巨树位于巴西北部的伊拉塔普鲁河自然保护区(Iratapuru River Nature Reserve),树顶高高地突出于树冠层,是名为亚马逊苏木(angelim vermelho)的树种(学名Dinizia excelsa),树高88.5公尺、树干周长9.9公尺。科学家们表示,这是亚马逊地区有史以来发现最高的树木。 研究人员2019年在一次3D绘测计划中,第一次通过卫星影像发现这棵巨大的树木。 由学者、环境保育者、当地向导组成的团队曾于同年稍晚展开一次考察,试图到达那棵树的所在地,但历经10天艰难跋涉后,他们筋疲力竭、物资短缺且有一名团队成员生病,不得不折返。 考察队今年9月12日至25日再次挑战,终于到达巨树所在地。这支探险队的研究人员乘船沿着险峻湍急的河流行进了250公里,后来又徒步穿越20公里多山丛林地形才抵达。 19人考察队当中,有1人经队医研判被毒蜘蛛咬伤。 不过,协助组织这趟行程的阿马帕联邦大学(Amapa Federal University)森林工程师席瓦(Diego Armando Silva)表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席瓦告诉法新社:「这棵树是我看过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太美妙了。」 「你置身于这片人类从未涉足过的森林之中,有着绝对旺盛的自然气息。」 在这巨树下扎营后,团队开始收集树叶、土壤和其他样本,借此分析这颗树的树龄、这地区为何有这么多参天大树、它们保存了多少碳等问题。 据席瓦预估,这棵树的树龄至少介于400年至600年。他并表示,这个地区的巨树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其一半重量的碳,这对于帮助遏制气候变迁至关重要。 但尽管这里位处偏远,这地区的巨树仍处于威胁之中。 …
年薪9.2万还能续领退休金 新州新法吸引退休师回锅 世界新闻网 10/08/2022 新泽西州长墨菲今年1月签署「退休教师法」,允许退休教师临时返聘并继续领取养老金,以弥补教师严重短缺,新州93个学区提出了返聘申请。 该法去年6月和今年1月分别在参众两会以40比0和78比0通过,在纽瓦克市学区引起巨大反响,学区目前已聘到26名退休教师,另有10人今后数周将陆续到岗。他们当中有的是过去两年退休,有的已退休10年,除两人外,其余都曾在纽瓦克学区任教过。 返聘退休教师在继续领退休金的同时,2022至2023学年的薪资为9万2000元,远高于新教师的起薪。纽瓦克学区助理主任约兰达·蒙德兹(Yolanda Méndez)说:「教师目前处于薪资谈判的优势地位,我们希望教师岗位更有吸引力。」 纽瓦克是要求州府批准聘请退休教师来填补空缺的近百个学区之一,州府盼通过提供优惠薪资并允许继续领取养老金,来鼓励更多有经验的教师重返课堂,包括语言教师和语言治疗师等学区亟需的岗位。 纽瓦克学区的规模为新州最大,有3154名教师,学区在招聘永久教师的同时,准备继续招募退休教师。由于人手短缺,学区已将永久教师的薪资从5万5469元提高到6万2000元。 返聘退休教师可继续领取养老金的州法将于明年6月到期,但蒙德兹表示,纽瓦克学区准备延长运行到2023至2024学年甚至更久,学区已与州代理教育厅长通话,「以使教育主管知道这项法律对学区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目前不知全州有多少退休教师重返课堂,州教育厅不掌握具体数字,但教育厅发言人表示,截止上月全州93个学区提出了申请。 蒙德兹表示,退休教师法签署后,纽瓦克学区开始与过去两年退休的教师接触,同时也欢迎更早退休的教师提出申请,「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我们只需提供最少的培训。其中一些返聘教师愿意回到曾任教的学校,部分人不愿回去,我们要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学生的需求。」 Source 好市多鲜乳「加热变豆花」她吓到不敢吃 专家给了答案 联合新闻网 10/04/2022 好市多的自有品牌鲜乳CP值高、保存期限长,受到不少人的喜爱,还曾一度因缺货得限购。一位好市多鲜乳爱用者网友表示,新开封的鲜乳微波加热后,竟变成豆花了,买了那么多回还是第一次遇到,担心鲜乳是不是坏了。贴文引发热议,也有专家给了答案。 一位网友在脸书社团「Costco好市多 商品经验老实说」发文表示,早上不想喝冰的牛奶,倒了一杯放入微波炉加热后,「好奇怪喔,牛奶变成果冻,好像豆花」,原PO表示,牛奶是新开封的,「买了这么久的牛奶,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事」。 贴文引发讨论,有网友惊呼「奶酪」、「鲜奶变优格,赚了」、「想到姜汁撞奶,可以微波就做到,真是太幸运了」、「怎么看起来有点好吃⋯」,还有人歪楼问「什么牌微波炉这么强,还可以做奶酪」。 也有人担心牛奶是不是变质了,「我家昨天也是倒出来已是优格(退了)从来没遇过的」、「或许牛奶摆放冰箱门边,开关后冰箱冷藏温度也许不够冷,导致牛奶发酵变优格啰!」、「应该是放太久,有些发酵,真正鲜牛奶加热煮沸也不会变像果冻!」,还有人庆幸说「原本昨天结帐时还想跑去拿2罐回家…」。 「牛奶加热凝固变豆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根据台湾媒体东森新闻报导,主要是鲜乳中的乳清蛋白遇热凝固现象。鲜乳保存过程若有细菌滋长,导致PH值偏低,就容易产生遇热凝固现象,但即便是PH值正常的鲜乳,只要加热温度超过140度、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也会凝固,有些乳清蛋白更不耐热,70度左右就会产生变化。所以,只要是在正常保存期限内的牛奶,加热出现凝固现象,还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专家建议,平时想喝热牛奶时,可将牛奶放入微波炉,以高温加热30秒即可。 Source …
95亿汽油税退款 减缓2300万加州人物价压力 世界新闻网 10/07/2022 加州政府7日开始为2300万加州人分发汽油税退税,估计将发出 1800 万笔款项,帮助加州人抵御通胀物价压力。 加州将花费 95 亿美元作为「中产阶级退税项目」(Middle Class Tax Refund Estimator)的一部分,一次性发给2020年财年的纳税人,联合申报者或夫妻共同申报将收到400至1050元的补助,而个人报税者将收到400至700元的补助。 从本周五开始,付款将通过多种方式分发给符合资格的居民,其中最多是通过电子转帐。政府将直接退税至纳税人在2020年报税时提供的银行帐户,多数人在10月底之前会收到。 以纸本纳税申报或通过支票收到退税者,将通过邮寄的签帐卡(debit cards)收到款项。签帐卡将于10月25日至1月15日之间邮寄。预计在11月14日之后进行更多的退税补助。 符合条件的居民需要在2021年10月15日前提交2020年的纳税申报表、总收入在限制之内,并且在2020年没有作为被抚养人。除了2020年的纳税申报纪录以外,还需要在2020年居住加州满六个月或更长时间,并在退税款发出时为加州州民。 加州州长纽森在一份声明中说到:「我们知道现在物价很贵,加州正在把钱放回你们的口袋里。 我们正在发送价值超过一千美元的退款,以帮助家庭支付从杂货到汽油的一切费用。」 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1年在食品、住所,和医疗保健的成本都直在线升。今年8月份的通膨数据与去年相比为8.3%,7月月份为8.5%。 在洛杉矶和橙县地区,在8月份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7.6%。食品价格上涨超过9%,电费上涨20.7%,而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汽油成本的增加。 据美国汽车协会(American Automobile Assn.),在2021年,加州人平均支付的油价为一加仑4.42元,而2022年目前得平均油价为每加仑6.42元。 …
88嫌犯偷取500万元邮寄支票 面临330项重罪指控 世界新闻网 10/07/2022 加州检察总长邦塔(Rob Bonta)7日在柯斯塔梅莎(Costa Mesa)召开新闻会,宣布指控88名嫌疑人,他们数年期间分别于加州(California)、亚利桑那州(Arizona),以及内华达州(Naveda)窃取500万元,专门在运送途中偷取他人邮寄发送或接收支票的邮件,共有750多位受害者。88 名被告共面临 330 项重罪指控。 被指控88名窃贼中,其中56人已逮捕,其余部分的人已经入狱。洛县警长维拉纽瓦说,在这些嫌疑人中,约有 70 人来自洛杉矶县。 邦塔办公室表示,指控包括白领犯罪(white-collar cime)、以虚假借口串谋盗窃、伪造超过 950 美元的物品以及洗钱。据洛县警局(LASD)表示,在这些嫌疑犯中,约有70人来自洛杉矶县(Los Angeles County)的两个街头帮派。 据美国邮政检查服务处(U.S. Postal Inspection Service Facility),美国的祖父母常会邮寄支票给不住在一起的晚辈作为生日礼物,而盗贼则是在运送过程中拦截,将原收件者的名字「洗掉」,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占为己有。接着去银行迅速将支票兑转成现金,从银行领出去。 据洛杉矶邮政检查处官员卡罗哈里斯(Carr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