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州下水道水样检测 新冠病毒含量超高! 世界新闻网 01/04/2022 全国各州检测污水后发现,样本中的新冠病毒水平打破纪录,涉及Omicron变种的例子也多于以往,反映疫情正急速扩散。专家表示,考虑到部分患者未必出现症状或接受检测,因此污水化验日后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成为衡量疫情的关键指标。 NBC报道,从东岸的麻省至西岸的加州,多州都已开始积极化验污水,了解新冠病毒在社区传播的情况 。在麻省从事相关业务的科技公司Biobot Analytics表示,患者即使不接受检测,都会随排泄物排出病毒,因此结果覆盖的范围更广也更准确。麻省大学洛厄尔分校(UM Lowell)的环境工程副教授帕格苏因(Sheree Pagsuyoin)也说,愈来愈多城市开始透过这种渠道,了解疫情发展趋势。 根据Biobot Analytics的分析报告,现时全国污水样本中出现的新冠病毒,水平已经达到疫情爆发以来最高,意味着病例正前所未有地激增。 以德州休斯顿为例,市府卫生局的污水分析显示,当地截至12月20日,污水样本中的新冠病毒载量为546%,明显高于之前2个星期的142%和76%,12月20日的污水样本中,新冠阳性比例也有14%。此外,加州、麻省、北卡、爱达荷、密苏里、科罗拉多等州的部分地区,患者数字也大幅增加。为此密苏里州府的卫生部门已与当地大学合作,透过污水追踪疫情发展,最新数据显示Omicron变种正在州内迅速传播。 密州卫生部门的污水监测计划负责人温泽尔(Jeff Wenzel)说,12月20日时,当局在全州收集了57个污水样本,其中32个发现Omicron的踪迹,相比之下,之前1个星期的63个样本中,只有15个含有Omicron变种。 Source Wastewater samples reveal record levels of coronavirus across U.S. …
Author: George.Smith
新冠疫苗研发者:总不能每6个月给全球打一针 世界新闻网 01/04/2022 英国每日邮报报导,英国研发AZ新冠疫苗的牛津疫苗小组主任波拉德(Andrew Pollard)说,除非有足够证据证明必须注射第四剂新冠疫苗,否则英国不该贸然推动第四剂。 波拉德说,每6个月给每个人打加强针「没办法持续下去」。 他说,未来的免疫策略应针对最脆弱的人,而非所有成人。 以色列已核准对60岁以上民众施打第四剂,德国公卫官员则已警告,为了控制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疫情,将须施打第二剂加强针。 英国上月订购1亿1400万剂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供未来两年使用,目的是「预防万一」,目前不清楚这些疫苗将如何派上用场。 波拉德说:「我们不能每4到6个月给全球打疫苗,这无法持续下去,我们也负担不起。未来我们必须重点针对脆弱群体。」 波拉德是牛津大学新冠疫苗试验首席主持人,也是首相顾问委员会「疫苗与免疫共同委员会」主席。 Source Omicron超狂传染途径曝光 专家:旧规则都没用了 中时新闻网 01/03/2022 新冠变异株Omicron席卷美欧,美国过去一周单日新增确诊人数4度破纪录,美国专家感叹,过去的病毒传播定律都不适用了,指出民众的口罩如果松了,或是短暂拉下口罩,又或者进入刚才有人咳嗽的电梯内,就可能感染Omicro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美国2022开年并不好过,专家警告,Omicron疫情将以”前所未见的速度爆炸”,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1月就会发现生活方式被迫改变。 ABC News’ Linsey Davis speaks with Dr. …
出现一个病例就全区封闭,宁波北仑的防疫为什么这么特殊? 来源 北风雪林 1/04/2022 施行精准防疫,尽量保障民众正常生活的政策之后,往往出现1个确诊病例,地方政府会选择“封区”。封控的是病例所在小区,最多扩展到病例所在社区。可就在2022年的第一天,因为确诊一个病例,宁波北仑宣布“全区暂时封闭”,封闭的不是一个居民小区,也不是一个社区,而是一个行政区,人口超过83万人。这算防疫过度么? 宁波北仑有什么特殊? 宁波北仑区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北仑港是世界第四,全国第二的深水良港,上海港主要赢在集装箱吞吐量,如果算散货吞吐吨位,北仑港的排名还要提升。 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深,洋流,气候等特征,北仑港是我国停泊超重吨位油轮的第一深水良港。依托港口,北仑的产业也很特殊,在别的城市创建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很吃力的情况下,宁波只是北仑区就有国家级经开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共五个! 宁波北仑港依靠在我国外贸中的特殊地位,在民间一直有个段子:“北仑港口一封控,布林肯也要抖三抖”。因为北仑港是重要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因此一直是“新冠病毒从货物通道进入国内”的重点防范区域。在过去一年多的散发病例里,就曾经发生过北仑港装卸工人的集中感染。 从病例流调能够看出什么?元旦这天,听说宁波北仑确诊了一个病人,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港口装卸部门的工人感染,虽然我国机场港口等重点区域的防控十分严格,但是德尔塔与奥米克戎的破防能力确实超强。 然后我就看到了这个病例“最普通也最特殊”的流调。因为北仑病例是在元旦凌晨确诊的,所以当地公布了他从12月18日到12月31日的“14天轨迹”。 12月18日,患者7时许从新街道沿海村骑电瓶车去单位上班,并在单位食堂吃早餐。7时25分去车间上班(戴口罩), 10时40分在单位食堂吃中饭。11时许去车间上班,16时许下班,在单位食堂吃晚餐,16时25分去车间上班,21时许下班回家休息(单人居住),后未外出。 12月19日,7时40分骑车去北仑区中医院肝病科就诊,8时18分在新凤洋药店(凤洋二路534-536号)购买药品,之后骑车回沿海村居住点,8时44分在小李水产购买海鲜,9时许在百慧福超市购物(沿海村出租房11幢),之后回家未外出。……12月31日 ,7时许从沿海村骑电瓶车去单位上班,在单位食堂吃早餐。7时25分去车间上班(戴口罩)。 10时30分打车(浙B835S3)前往北仑区中医院就诊,因拟住院进行核酸检测。11时10分在沙县小吃(凤洋二路)吃饭(接触店老板夫妻2人、同就餐3人)。 11时30分骑共享电瓶车回单位上班。19时许下班骑电瓶车回家,未再外出。2022年1月1日0时58分,由负压车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有些朋友会感觉诧异:确诊病例的14天轨迹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错过,我怎么还用“……”直接忽略了十几天的行动轨迹呢?因为这个确诊病例的轨迹太“规律”,太单调了。 在过去的14天,除了12月19日,他因为去中医院看肝病,才请假看病,并且到超市购物后回家未外出。其他的每一天,他都在早晨7点准时出门,自己骑电动车上班。 7点45分,公司食堂吃早餐,然后去车间上班(戴口罩)。因为是(三班制),所以中餐比普通人早一些。每天都是10点40吃中餐,然后去车间上班(戴口罩)。16点半公司食堂吃晚餐,然后去车间上班,晚上21点下班骑车回家没有外出。 14天里,除了一天到医院看病,都是7点出门,自己骑车上下班,三餐都在单位食堂,晚上九点下班后回家,没有外出社交。12月31日早晨还是因为要办理“住院手续”,到医院做核酸,做完核酸,照常回车间上班,晚上下班回家,等到深夜医院确认核酸异常,才在凌晨进行“救护车转运”隔离治疗。许多网友看了这位确诊病例的14天轨迹,瞬间破防。 中国打工人的14天,也太勤勉,太单调,太孤独了一些。上 下班骑车,车间三班倒,三餐公司食堂,每天在公司14个小时,离开公司后两点一线,零外出,零社交,没有夜生活。这是自律么? 更多的感觉是“机械”而又“孤寂”。在全国上下一片“疼惜与感动”的氛围里,我从流调里,看到了别的东西。一个病例被感染,查询流调是为了分析“感染与传播的链条”。 当下国内,最常见的“新城市第一个病例”,有两种感染途径。 …
西安“求”隔离病例已得到救治 此前一家6口全部确诊 来源 经济观察报 1/04/2022 为了“求确诊”,2021年12月25日下午1点半,西安市雁塔区金地西沣一位住户孙辉(化名)在楼栋业主群里发出3段长长的致歉,并说出了自己从12月21日以来求救治的经过。 10个小时前的12月25日凌晨3点,孙辉的妻子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被转移到西安胸科医院救治。 而从12月21日同事被确诊开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规定,孙辉应为B类密接,且其本人已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咽痛等症状,但孙辉被社区、雁塔区防疫部门要求居家隔离了6天,直到12月28日住院。 2022年1月4日,孙辉向经济观察网表示:现在自己已经得到救治,家人也都好。孙辉的邻居透露,其他业主当时看到孙辉消息也心急如焚,发动所有人给社区、防疫部门、12345、110、120等打电话。 从12月25日开始,金地西沣小区确诊楼栋被封控管理,工作人员上门做核酸,其他楼栋的居民每天下楼在单元门口做核酸。半个月来,小区住户已经做了十余次核酸检测。 1月4日上午9时左右,西安一码通“崩”了,前述孙辉的邻居在楼下等了许久,最后因为天气太冷又返回家中等待小程序恢复。到了下午1点,她才好不容易刷出一码通,成功完成了今日份的核酸检测。 1月4日上午11点和下午1点,经济观察网多次拨打小区所在街道办3个座机电话,其中两个无人接听,一个处于通话中。西安市雁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只显示:电话正忙或正在通话中。 我是B类还是C类密接? 2021年12月25日13:37,孙辉向单元业主群连连道歉。 据孙辉自述,其在高新区科技二路西安光电园上班,12月21号下午出现发烧、头痛、眼痛、腹泻、咽痛症状,并在自己家的小房间里自主隔离,晚上通过公司向防疫部门报告。 12月22日凌晨1点半,公司领导电话通知孙辉:公司已有1名同事确诊,让他赶紧收拾东西。凌晨2点,孙辉起床收拾好东西,把家里做了一遍消杀,等相关人员上门把自己带走隔离。 根据12月22日防疫部门的通报,截至12月21日,西安市高新区光电园已在全员核酸检测中筛查出15人核酸检测阳性,需紧急摸排12月16日以来在高新区西安光电园(科技二路77号)出入人员。 公开资料显示,雁塔区是西安的一个行政区。高新区指西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所有土地都在雁塔区辖区内。孙辉住在高新区的几位同事22日接到通知,最迟23日就被接走隔离了。而孙辉在高新区光电园上班,家住雁塔区,最后一次上班是12月17日,符合“12月16日以来在高新区西安光电园(科技二路77号)出入人员”流调范围内。 12月22日早上,孙辉出现口鼻流血。与此同时,由于公司第一个确诊病例同事住在长安区,长安区疾控电话询问了孙辉的住址,表示孙辉应属于雁塔区,会将他的情况转达给雁塔区疾控部门,但孙辉等到下午没人联系他。孙辉主动联系物业、向社区报告,请求带走隔离,社区的回应是:先做核酸。 孙辉又向12345热线报备,“小区所在的电杜街道办一会说我是C类,一会说我是B类,让我跟家人一起居家隔离,让我等通知”。 令孙辉费解的是,为什么街道办、社区把自己认定为C类密接。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高新区被认定为B类,一码通变成红码,并被带走隔离。而孙辉在雁塔区,则被认定为C类。 2021年5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将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座建筑、同一栋楼内与德尔塔疑似和确诊病例(A类)在一起的人员定义为密切接触者(B类),C类则为次密接,D类则为一般接触者。 12月23日上午,社区告诉孙辉其21日上午做的混采核酸检测有异常,同时,孙辉所在公司出现第二例确诊。 在自己已确认为同公司确诊病例密接、且已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的情况下,孙辉请求集中隔离,得到的回应是先等核酸,继续和家人居家隔离。此时距离孙辉第一次上报已经过去两天,街办、雁塔区防疫指挥部仍表示(和确诊病例)同一办公室不算是B类,而是C类;同一个中央空调也没关系,核酸混检异常也没关系;症状明显也没关系。 同公司其他没症状的同事都已经被隔离,而孙辉仍被雁塔区防疫部门告知:继续和家人居家隔离,等消息。 …
中国在老挝修铁路,先清了近半年美国炸弹… 文章来源: guanchacn 01/04/2021 2021年12月3日,从中国云南昆明到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终于全线通车运营。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除了工程自身存在极为罕见的建设难度和风险,更鲜为人知的是工程队在建设过程中还要面临致命威胁——铁路沿线埋藏着大量美国在越战期间于当地狂轰滥炸时留下的未爆炸弹药(UXO)。 老挝国家通讯社(KPL)2016年曾报道,仅中老铁路磨万段(磨丁—万象)的纳堆站(Nateuy)所在地,就发现过大约有16.9公里长的未爆弹药区域。中国电建水电三局中老铁路项目部负责人刘千里更透露,他曾看到施工区域排出了10余枚目测三四十厘米长的炸弹,吓到“后背冒冷汗”。 虽说“遍地是雷”,但中老双方并未放弃,而是展开通力合作。据中国一带一路网报道,正式开工前,老挝国防部专门成立了6个排雷单位,从2017年1月一直排到了5月。而中方对施工方式进行调整,也派出具有排爆经验的专业人员协助工作。联合国经社部的一份报告曾提到,在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的中老铁路建设期间,当地2931公顷的土地上清除了约459枚未爆炸弹药,以及460多件相关碎片。 在老挝,美国投下200万吨炸弹,中国留下1035公里铁路。而美媒却仍能继续抹黑中国,声称“中老铁路使老挝陷入债务陷阱”。英国国际关系分析专家汤姆福迪说了句大实话,“西方媒体正向老挝人传递奇怪的信息,‘轰炸你的是朋友,建新铁路的人却是敌人’。” 中老铁路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例子,即西方媒体如何扭曲事实并隐瞒真相。 根据《南华早报》报导,中国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易仕和去年12月发表一篇论文,声称中国已取得「一系列已验证有效的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就包括让极音速飞弹依据热能标记追踪打击目标。如果属实,代表中国已经成功开发出得以在极音速情况下运作的热追踪系统。 虽然美国在飞弹防御系统也会使用热追踪技术,但通常只用于空气较为稀薄的高空区域,不过易仕和宣称中国已经突破瓶颈,找到可以让热追踪飞弹在低空飞行时也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让中方的武器躲避美方防御系统的机率大大提升。 易仕和还说,美国防部也已要求包商为极音速飞弹开发红外线感应器,但估计至少也要4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中国在这方面已「确实领先美国」。目前中国官方尚未证实。 1 中国的近邻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其2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80%是山地和高原。在中老昆万铁路建成前,老挝国内铁路总长仅为3.5公里,在全世界拥有铁路的146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交通系统非常落后,有“陆锁国”之称。 这把“锁”,锁住了老挝民众的内外往来,也限制了老挝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中老昆万铁路”的建成意义非凡,其推进的“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合作共赢,将是一个帮助老挝人民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机会。 中老铁路是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这项工程耗时五年,期间经历无数艰辛,且不说协商过程漫长,工程自身还存在极为罕见的建设难度和风险,譬如气象、地质条件恶劣,环保要求高,甚至要出入无人区等…… 但最让人捏把汗的是工程队在建设过程中还要面临致命威胁——铁路沿线埋藏着大量美国在越战期间于当地狂轰滥炸时留下的未爆炸弹药(UXO)。 在越南战争期间,老挝被动卷入其中。美国为了阻断通往越南北方部队的补给线“胡志明小道”,由中情局策动暗中将战场延伸至老挝,1964年至1973年共执行了58万次飞行轰炸任务,投下逾200万吨约2.7亿枚炸弹,其中大部分还是可怕的集束炸弹。 9年间,2.7亿枚,200万吨,这意味平均每分钟就有8枚炸弹投到老挝,总数比整个二战期间使用的炸弹数量还要多。 而当时老挝的总人口才大约二百万人,相当于每个老挝人都分到了一吨炸弹,这也让老挝成为了“人类史上人均遭受轰炸最严重”的国家 2 后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老挝人民仍活在越战遗祸里: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越战期间美国在老挝投下的炸弹中有30%属于未爆炸弹药(UXO),约有8000万枚炸弹被投掷之后没有爆炸。 几十年来,这些未爆弹一直威胁着老挝人民的生命安全,老挝的部分土地也因为炸弹威胁而无法耕作,老挝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遭到严重影响。据政府部门统计,从1975年至2008年,超过5万名老挝民众被这些未爆弹夺去生命,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孩子。 而讽刺的是,美国在1995至2013年间用来在老挝清除未爆炸弹的全部花费,仅等同于越战期间轰炸老挝3天的费用。 201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访问老挝时,承诺将为清除未爆弹追加9000万美元,但并没有为当初的轰炸道歉。 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教育和帮助下,因未爆弹而死的老挝民众,好不容易才从战争刚结束时的每年上千人,减少到几十人,但这些未爆弹仍是巨大隐患。 …
南极又出现了!中国科考队已禁止串门 文章来源: 环球网 01/04/2021 南极再次出现新冠疫情!据英国媒体1月1日报道,比利时南极“伊丽莎白公主极地站”出现聚集性疫情,25名工作人员中的16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1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正身处南极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得知,中国科考队一直遵循严格的防疫措施,在此之前就已禁止去其他国家站点“串门”,队员们目前一切正常。 1 中国科考队员很淡定 中国目前在南极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中,有三名武汉大学师生,分别是:驻扎中山站的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张汝诚;驻扎长城站的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彭方,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硕士生陈帅均。 “前两天听说了比利时站出现疫情的新闻,不过我们并没有过多担心。”张汝诚介绍,中国的科考站距离位于东南极的“伊丽莎白公主极地站”都很远,中山站直线距离有1900多公里,长城站更远,超过3400公里。而且,从疫情开始全球蔓延后,中国科考队就规定在南极不与外国站点接触。 “中山站附近有俄罗斯进步站,前些年经常互相串门,这次我来了后还没靠近过。”张汝诚说,队员都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活动,主要从事海平面变化监测方面研究的他,平时去户外科考时,在广袤的南极冰雪世界也几乎不会“偶遇”外国科考队员。 “长城站附近有智利、乌拉圭、韩国站,都没有互相串门,互通的路也临时封闭了,并用英语写了标牌。”在长城站的陈帅均补充道,不仅如此,中国自己的几个科考站也规定互不串门。长城站要求队员出门散步向南不过老油罐,向北不过玉泉河,就在方圆1公里范围内活动。陈帅均说:“我们对疫情早就有防范,措施很到位,并不会担心。” 2 专家提醒疫情有空中扩散风险 据比利时媒体报道,伊丽莎白公主站首名感染者去年12月14日确诊,他随同一个工作组在那之前7天抵达南极。不过,这个工作组和其他感染者被隔离后,伊丽莎白公主站仍报告更多感染病例。该站是一个隔热效果特别好的封闭式建筑,为新冠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目前,该站三分之二的人感染了病毒,但感染者尚未有严重症状。 那么,这次比利时科考站的疫情影响会有多大?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艾松涛认为,需要引起各国高度重视。艾松涛团队研发的“双龙探极”平台显示,有两架巴斯勒飞机于2021年11月10,12月14、12月23日到访了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随后又陆续抵达了多个南极站点。 “这两架飞机到过的站点,一定要高度警惕,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艾松涛介绍,比利时方面认为,伊丽莎白公主站队员此前均已接种新冠疫苗,此次感染事件很可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它比德尔塔传染性更高。 据了解,2020年12月,南极洲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智利一处军事基地发现了至少36例确诊病例,南极成为最后一个“失守”的大洲。如果此次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的疫情被证实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那也意味着,奥密克戎已在全球各大洲出现。 Source 最致命武器 空军部长:美中大打极音速军备竞赛 世界新闻网 11/30/2021 空军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30日表示,美国和中国正进行极音速「最致命武器」的军备竞赛。两国竞相建造、测试新一代高速武器,已有一段时日。 肯德尔接受路透访问时说,「这产军备竞赛不见得为了增加数量,而是为了提高质量。」「竞赛已有一段时日,中国非常积极在进行。」 …
研究揭感染Omicron另一症状 用餐时或可察 文章来源: 看传媒 01/03/2021 有证据表明,Omicron感染者可能有一个以前不太常见的症状 —— 食欲不振。该症状或许会在染疫者圣诞假期间吃午餐或晚餐时反映出来。 最近Omicron毒株正迅速在澳洲蔓延,前几日新州和维州的病例数都居高不下,就连上个月疫情几乎消散的昆州近日亦创下单日确诊记录。 据《太阳报》(The Sun)报道,悲中有喜的消息是,一系列研究表明Omicron可能比其他变种毒株更温和。最近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Omicron感染者住院的风险比Delta感染者低50%至70%。 一项研究观察了被确诊感染Delta或Omicron变种病毒者的症状,指出食欲不振和脑雾(brain fog)是常见的症状。这意味着,当丰盛的圣诞节烤肉摆在面前时,感到食欲不振可能是个警惕信号。 感染Omicron和Delta最常见的症状是: 1、流鼻涕 2、头痛 3、疲劳 4、打喷嚏 5、咽喉肿痛 卫生官员再次表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以对抗Omicron,并带来度过疫情难关的最佳机会。 澳洲两针间隔等待时间将被缩短。联邦卫生部长Greg Hunt本周五宣布,从1月4日起第三针(加强针)与第二针的间隔将从五个月缩短到四个月,从1月31日起将缩短到三个月。 上述决定是根据澳大利亚免疫技术咨询小组(Australian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
Omicron超狂传染途径曝光 专家:旧规则都没用了 中时新闻网 01/03/2022 新冠变异株Omicron席卷美欧,美国过去一周单日新增确诊人数4度破纪录,美国专家感叹,过去的病毒传播定律都不适用了,指出民众的口罩如果松了,或是短暂拉下口罩,又或者进入刚才有人咳嗽的电梯内,就可能感染Omicro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美国2022开年并不好过,专家警告,Omicron疫情将以”前所未见的速度爆炸”,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1月就会发现生活方式被迫改变。 ABC News’ Linsey Davis speaks with Dr. Alok Patel of Stanford Children’s Health on the rapid spread of omicr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