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月15日起将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早报网 8/15/2024 中国从9月15日起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官方表示此举是国际通行做法,旨在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星期四(8月15日)发布公告,公告说,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经国务院批准,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2024年9月15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公告,满足规定特性的锑和超硬材料相关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锑相关物项包括锑矿及原料、金属锑及制品、锑的氧化物,锑化铟以及金锑冶炼分离技术等。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则包括六面顶压机设备、六面顶压机专用关键零部件、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及金刚石窗口材料等。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以答记者问形式解释,对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借鉴国际做法,并根据自身需要,对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旨在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发言人说,相关政策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中国政府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周边地区稳定,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合规贸易发展。同时,反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利用来自中国的管制物项,从事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活动。 锑金属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主要用途是制造合金。锑的用途广,用量也较大,但世界上的锑产量比较少,主要靠中国供应。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是锑矿产业第一大国,但无序开采以及低回收率一直是锑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锑资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出于对锑矿资源的保护,中国开始限制锑矿的开采。从2019至2023年,中国锑矿产量从8.9万吨下降至4万吨,下降幅度超过50%。 Source 中国国安部:钢笔、打火机、面纸盒都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世界新闻网 8/15/2024 中国国安部称,这种看似蜻蜓的微型空中无人机,可利用其携带的迷你设备进行情报搜集。(取材自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在中共最高领导人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在中国官方眼中,处处都可能潜藏国安危机。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15日发布文章题为「那些暗藏玄机的『小玩意』」的文章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日常用品可能暗藏玄机,像一支钢笔、一个打火机、一个卫生纸盒,在境外间谍手里,就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工具。 文章指出,中国某家企业曾派团组赴境外,参与某大型开发项目招投标。在当地餐厅用餐期间,一名当地男子将一包餐巾纸送入包厢,随后团组人员在餐巾纸盒内发现一个形似U盘的物品,并随即向中国驻当地使馆报告。 该设备被送到中国国家安全机关检测鉴定,经认定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使用的间谍器材,外观伪装为普通U盘,内置两个微型麦克风,由内设的锂电池供电,用隐藏式微型按钮控制,具有数字加密录音功能。 文章还举例,内置隐藏镜头的钢笔、安装窃听器的打火机,长得像昆虫的微型空中无人机,这些「小玩意」因具备窃听、窃照、传感、传输等「隐藏功能」,都可能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实施渗透窃密活动的工具。一旦这些器材被用于间谍活动,就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专用间谍器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规定,「专用间谍器材」是指进行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器材,包括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15条则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生产、销售、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因为一旦专用间谍器材流入社会,被别有用心之人非法利用,不仅会威胁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文章最后提醒,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将依法处置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的违法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Source 中国为何在电池等研究领域取得领先?美媒:重视科学教育,理工学生比例高 …
Author: Rebecca Zhao
“已有3名中国公民被害身亡”,我使馆提醒:警惕熟人暴力刑事犯罪 观察者网 8/15/2024 8月15日,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网站发布提示预警称,今年以来,截止目前,已有3名中国公民在安哥拉被害身亡。大使馆为之深感惋惜,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敦促安警方尽快缉拿凶犯,将其绳之以法,并配合死者家属善后。 此类案件虽为偶发,但均为熟人作案,犯罪分子了解现场和受害者生活规律等情况,其目标主要是为不当获取钱财,或报复性攻击人身安全,具有突发性强、伤害性大的特点。大使馆在此提醒在安中国企业和公民,持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身边熟人作案的暴力刑事犯罪风险。 一、规避商业风险,妥善解决经济纠纷。将风险纳入经营考量,及时依法解决商业纠纷,避免久拖不决,导致问题累积,也要避免以非法手段。即便是与认为“熟悉”的商业伙伴往来,也要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必要的“防人之心”,有备无患,做好风险防范应对准备。避免在与他人单独相处时矛盾激化,导致现场情况失控,宜另行择机沟通解决纠纷问题。 二、平等善待员工,营造良好经营氛围。大使馆曾多次提醒要遵守劳动法,依法合法用工,确保员工尊严与福祉。对他人保持平等和尊重,注意沟通方式方法,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员工合理诉求应及时回应,体现必要的人文关怀。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及时化解分歧纠纷,疏减内部矛盾。对违法违规员工,必要时采取稳妥方式终止合同,避免问题累积,养成安全隐患,直至失控。 三、加强内部安全,完善内部安全机制。重视培养正能量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加强对员工守法遵规的教育引导。对员工的身份情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务必逐一记录在案。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情绪管理,定期排查人员风险隐患。对高风险岗位(如安保人员)、高风险人员(如重点岗位人员、有不良记录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完善配套管理措施。 四、注意自身防范,将风险降至最低。请注意,熟人暴力犯罪作案也很可能发生在你自己熟悉的工作、生活场所,切勿掉以轻心。在工作、生活场所要采取录像、加固门窗等技防措施,加强对自身人身安全的防范。避免与高风险合作伙伴或员工单独相处,或在天黑以后单独外出,或单独前往偏僻或治安较差地区,或单独携大额现金、贵重物品外出,应尽量结伴出行。 五、妥善应对风险,确保生命安全第一。外出留意周边安全,如果感觉到危险或不适,应尽快离开。如果认为被人跟踪,请转换方向或横穿马路到对面,或迅速前往开放的商店、餐馆或有灯光的房屋。上车落锁,尽一切可能防止陌生人上车,也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辆,并防止被强迫上陌生人车辆。如果遭遇抢劫,建议交出钱财,而切勿忽视生命安全。 请牢记,在任何情况下,应首先确保生命安全第一。 Source 新西兰慈善机构分发凤梨糖内含冰毒 紧急展开追回 世界新闻网 8/14/2024 慈善机构「奥克兰城市使命」(Auckland City Mission)发现,一批民众匿名捐赠的凤梨糖果中含有高度成瘾的甲基安非他命,紧急提出警讯,呼吁收到糖果的民众不要食用。(美联社) 新西兰警方今天表示,一间慈善机构分发的凤梨糖验出含有可能致命、俗称「冰毒」的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已紧急展开追回。 警方表示,慈善机构「奥克兰城市使命」(Auckland City Mission)发现,一批糖果遭到这种高度成瘾的非法麻醉品污染后,提出警讯。 「调查正在进行中,考虑到公众面临的风险,警方列为优先要务。」 新西兰药物基金会(The …
中国媒体指兴奋剂在美国存在完整产业链 早报网 8/15/2024 中国央视旗下新媒体“玉渊谭天”星期五(8月9日)发文指兴奋剂在美国存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文章称,从源头上看,不论是美国的大多数职业联盟还是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他们均未签署《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不受其管控,这便有了美国内部包庇兴奋剂的基础。 玉渊谭天续称,在美国的青少年游泳队中,存在美国教练以治疗肩伤等借口为由,私下给运动员服用止痛药和其他处方药的情况。很多止痛药,都在世界反兴奋剂禁用名单中。除此之外,另外一种主要的兴奋剂是提高运动表现的类固醇。 文章称:“即便脱离了教练,有些美国运动员还是无法逃离用药的环境——运动员的经纪人,又在创造鼓励用药的风气。” 玉渊谭天也指美国药企是产业链中的另一环,并写道:“负责研发兴奋剂的美国药企,是美国游说行为最泛滥的行业之一。” 文章续称,美国政府、美国药企,也不忘拉上运动员,让这个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闭环。 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前,中美两国舆论围绕中国游泳队兴奋剂风波隔空交锋。中国舆论称中国选手接受兴奋剂检测最为严格,美国舆论关注巴黎奥运会可能蒙上兴奋剂阴影。 世界游泳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陷入兴奋剂检测风波的中国游泳队,今年以来人均接受兴奋剂检测次数最多,达到了21次。 玉渊谭天在文章中引述国际检测机构的回应称,媒体对中国游泳队的报道“的确导致了中国游泳队奥运会前的额外检测”。 文章引述专业人士称,巴黎奥运会前,美国故意围绕兴奋剂做文章,把三年前一些捕风捉影的报道拿出来翻炒,“意图扰乱我们的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甚至企图剥夺中国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来遏制其潜在竞争对手”。 美国短跑运动员奈顿(Erriyon Knighton)针对禁用物质群勃龙的检测呈阳性后,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上星期四(8月8日)呼吁国际检测机构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加大对于美国田径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查频率。 奈顿今年较早前进行针对违禁物质群勃龙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但在仲裁员认定这可能是跟受污染的肉类有关后,奈顿并没被禁止参加巴黎奥运会。 西方媒体4月报道,在上届东京奥运会开始前,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的曲美他嗪检测结果呈阳性,但仍获准参加东京奥运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将曲美他嗪列为禁止使用的药物。 WADA证实上述23人检测呈阳性,但没有公布他们的身份。WADA也接受了中国方面调查的结果,即此事与团队下榻的酒店厨房污染事件有关。 Source 巴奥/塞纳河水质疑虑 瑞典选手退出马拉松游泳赛 世界新闻网 8/09/2024 瑞典游泳选手约翰松因对塞纳河水质有疑虑,退出预定9日举行的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美联社) 瑞典报纸「每日新闻报导,瑞典游泳选手约翰松(Victor …
新西兰慈善组织分发的糖果含冰毒 早报网 8/15/2024 新西兰警方星期三(8月14日)说,毒品贩运者或经销商可能利用糖果品牌“Rinda”把毒品藏在糖果中,以逃避侦查。马来西亚糖果制造商Rinda Food Industries说,品牌被“滥用”,“公司致力于确保产品符合最高的安全和监管标准”。(法新社) 新西兰一家慈善机构分发的黄梨糖果,被检测出含有极高剂量的冰毒成分,当局正在召回糖果。 法新社报道,新西兰警方星期三(8月14日)说,当地一个反贫困慈善组织发现糖果含致命毒物后报警。警方已展开刑事调查,目前正在试图追查可能收到糖果的400多人。“我们需要尽快将这些糖果集中起来,目前已找回16颗糖果。” 警方说,这些毒品可能是由贩运者或经销商,利用糖果品牌“Rinda”把毒品藏在糖果中,以逃避侦查。 据称,这些糖果是由一名公众匿名捐赠,装在一个密封的品牌包装中。这些糖果随后被装入食物礼包,分发给受益者。 慈善组织发言人说,有人尝到糖果后,发现味道“辛辣和令人作呕”,立即吐出来,并通报组织。组织进一步将糖果送去检测,才发现里头含有甲基苯丙胺。 一名儿童、一名青少年和一名慈善工作者在不知情下尝了糖果后,已送往医院治疗,他们目前情况良好。 慈善组织发言人说,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糖果含有约三克冰毒,比吸毒者一般服用的剂量高出数百倍,如果吃下糖果可能致命。“可能只接触或舔了一点点这种物质,仍然会受到影响。” 毒品基金会警告称,甲基苯丙胺可导致胸痛、心跳加速、癫痫、精神错乱和意识丧失。 马来西亚糖果制造商Rinda Food Industries说,品牌被“滥用”,公司绝对不会在产品中使用任何非法药物。“公司致力于确保产品符合最高的安全和监管标准。” Source 新西兰不景气13万人出走 三分之一移居澳洲 世界新闻网 8/13/2024 新西兰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有13万1200人离开新西兰,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前往澳洲。(联社) 根据新西兰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西兰人正以空前多的人数迁出国外,原因与失业率上升、基准利率居高不下,以及经济成长乏振无力有关;路透报导,新西兰统计局(Statistics New …
广西德天瀑布景区事故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 早报网 8/15/2024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德天瀑布景区魔毯项目发生故障致一死60伤后,官方通报,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控制。 德天瀑布景区魔毯项目上星期六(8月10日)下午发生故障,造成一人死亡,60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59人轻伤。 据“崇左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广西德天瀑布登高观瀑魔毯“8·10”事故联合调查组星期二(8月13日)发布情况通报。 通报指出,事发后,德天瀑布景区8月11日起暂时闭园,登高观瀑魔毯项目停止运营。崇左市迅速成立由大新县人民政府和市公安局、市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等单位及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事故联合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 根据通报,经初步调查,事发时,由中旅广西德天瀑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魔毯项目1号线二段在运行过程中,接近魔毯顶端出口位置的毯带钢扣铰接连接处突然断裂,毯带快速下滑,造成人员挤压、撞击从而引发伤亡事故。 通报称,相关责任人目前已被依法控制。调查组接下来将依法依规对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深入调查,严肃追究责任。 德天瀑布的魔毯项目在2023年1月也曾发生过故障,造成人员受伤。景区当时回应称,伤者送医无大碍,设施修了两个小时后已正常运营。今年6月,涉事项目还停运近一个月,进行维护保养,直到7月7日才恢复运营。 Source 广西景区设施「魔毯」故障 调查指毯带下滑致死伤 世界新闻网 8/14/2024 中国广西德天瀑布风景区内的「登高观瀑魔毯」10日发生故障。钢扣连接处断裂,毯带快速下滑造成1死60伤。图为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中新社) 中国广西德天瀑布风景区内的「登高观瀑魔毯」人员输送带10日发生故障,造成1死60伤。事故调查组13日指出,是因毯带钢扣连接处断裂,毯带快速下滑造成人员挤压引发伤亡事故。 广西德天瀑布登高观瀑魔毯「8·10」事故联合调查组13日晚间发布初步调查通报,事发时,由中旅广西德天瀑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运的设施「魔毯」1号线二段,在运行过程中,接近魔毯顶端出口位置的毯带钢扣铰接连接处突然断裂,毯带快速下滑,造成人员挤压、撞击从而引发伤亡事故。 事发后,德天瀑布景区于11日起暂时闭园,登高观瀑魔毯停止营运。广西崇左市迅速联合相关单位与行业专家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 根据通报,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控制。下一步,调查组将依法依规对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深入调查,严肃追究责任。 中国广西知名的德天瀑布风景区10日发生重大公安事故,一个名为「登高观瀑魔毯」的人员输送带下午近2时发生故障,造成1人死亡、60人受伤。 Source 广西德天瀑布「魔毯」故障 至少1死60伤 …
NASA研究:火星地底藏惊人水库 可形成海洋 世界新闻网 8/15/2024 根据洞察号着陆探测器(图)结束生命前所传到地球的数据,火星布满红尘埃的表面下,很可能藏着足以形成全球海洋的水。(美联社) 最新研究显示,火星布满红尘埃的表面下,很可能被藏在地下岩石裂缝中的水给浸透,且有足以形成全球海洋的水。 12日所发布的这项最新调查结果,是根据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洞察号着陆探测器(InSight lander)地震测量所得出;火星洞察号在于2022年关闭前,共侦测到了1300多次火星地震。 根据研究负责人、圣地牙哥加州大学(UC San Diego)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行星科学家莱特(Vashan Wright),这些水应该位于火星地壳7英里至12英里处,很可能是在火星还拥有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数十亿年前,从地表渗透下去的。 不过莱特指出,就算火星内部有水在流动,并不代表火星有生命。 「我们的发现意味着存在可能适合居住的环境,」莱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 他的团队将电脑模型与包括地震速度在内的洞察号数据结合,确定地下水是最有可能的解释;该研究结果于12日发表在「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莱特指出,如果洞察号所在处,也就是位于火星赤道以北、广阔且相对平坦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
中国国安部:钢笔、打火机、面纸盒都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世界新闻网 8/15/2024 中国国安部称,这种看似蜻蜓的微型空中无人机,可利用其携带的迷你设备进行情报搜集。(取材自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在中共最高领导人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在中国官方眼中,处处都可能潜藏国安危机。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15日发布文章题为「那些暗藏玄机的『小玩意』」的文章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日常用品可能暗藏玄机,像一支钢笔、一个打火机、一个卫生纸盒,在境外间谍手里,就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工具。 文章指出,中国某家企业曾派团组赴境外,参与某大型开发项目招投标。在当地餐厅用餐期间,一名当地男子将一包餐巾纸送入包厢,随后团组人员在餐巾纸盒内发现一个形似U盘的物品,并随即向中国驻当地使馆报告。 该设备被送到中国国家安全机关检测鉴定,经认定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使用的间谍器材,外观伪装为普通U盘,内置两个微型麦克风,由内设的锂电池供电,用隐藏式微型按钮控制,具有数字加密录音功能。 文章还举例,内置隐藏镜头的钢笔、安装窃听器的打火机,长得像昆虫的微型空中无人机,这些「小玩意」因具备窃听、窃照、传感、传输等「隐藏功能」,都可能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实施渗透窃密活动的工具。一旦这些器材被用于间谍活动,就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专用间谍器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规定,「专用间谍器材」是指进行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器材,包括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15条则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生产、销售、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因为一旦专用间谍器材流入社会,被别有用心之人非法利用,不仅会威胁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文章最后提醒,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将依法处置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的违法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Source 中国为何在电池等研究领域取得领先?美媒:重视科学教育,理工学生比例高 观察者网 8/14/2024 在一步一脚印成为当今全球电动汽车领域领跑者的过程中,中国凭借的是自身引以为傲的电池技术,这也引起了美西方的注意,美欧国家在不惜为此发动一场对华贸易冲突的同时,也在探究中国是如何建立起包括在电池等领域的雄厚科技实力的。 8月9日,《纽约时报》就发布了一篇以此为议题的报道文章,语气中颇为“酸溜溜”,其中悻悻地认为,数十年前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大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使用丰富而廉价的矿物质制造电池,而正是基于这些早期发现,中国企业研究出了如何让电池保持强有力的电量,并能承受十多年中日复一日的充电,这些公司如今正以低廉的成本和可靠的方式制造大量此类电池,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电动汽车和众多其他清洁能源系统。 报道随后又注意到的是,与其他大国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主修科学、数学和工程的比例要大得多。尽管自2000年以来,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人数增加了10倍以上,但这一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 此外,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支出也在激增,过去十年中增长了两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知名“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近期也再度炒作渲染称,在64项关键技术中的52项里,中国研究人员所发表的被广泛引用的论文最多。 2024年7月5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在世博展览馆举行。IC Photo 据报道,《纽约时报》以电池领域举例指出,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尤其明显。根据ASPI的数据,在被广泛引用的电池技术论文中,有65.5%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相比之下,只有12%来自美国。 全球最大的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是中国企业。在中国,有近50个研究生项目专注于电池化学或与电池冶金密切相关的学科。相比之下,美国只有少数教授从事电池研究工作。 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的电池物理学教授希拉里·史密斯(Hillary …
最新研究:平板、手机当电子保姆 看越久孩子越易怒 世界新闻网 8/14/2024 示意图。(取自123RF) 一项新研究指出,用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当作幼儿的「电子保姆」,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常情绪爆发,进而让父母更依赖用电子产品安抚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据Medical Xpress报导,研究作者派翠克(Caroline Fitzpatrick)是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Sherbrooke)的教育学教授,这项研究已于8月12日发表在《JAMA Pediatrics》期刊。 研究指出,学龄前时期是幼儿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幼儿通常是借由观察父母以及父母的指导来学习控制情绪。不过随着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幼儿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也更长,反而与父母交互较短。 根据美国一项调查指出,美国绝大部分的4岁幼童都已经有自己的行动设备。在疫情期间,孩子每天花在这些设备上的时间持续增加,从2020年平均每天5分钟,激增到2022年每天平均55分钟。 研究追踪315名加拿大新斯科细亚省(Nova Scotia)幼儿的屏幕使用情况,发现幼儿使用行动设备的时间越长,就越不懂得如何调节情绪。研究结果指出,3.5岁的幼儿每天多使用一小时平板,到了4.5岁时,孩子的愤怒及挫折感便会明显增加,而这些情绪问题又导致5.5岁时使用平板的时间增加。研究结果显示,过早使用平板,不但可能不利于孩子学习情绪调节,还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研究指出,幼儿情绪爆发时,不少父母常会让孩子看手机或平板来应对,但这种方式却可能会让问题更严重。儿童精神科医生克拉考尔(Scott Krakower)建议,父母应该限制孩子使用平板的时间,他也强调,一对一亲子交互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十分重要。 Source 华为传推全新AI芯片 争食辉达无法长驱直入的中国市场 世界新闻网 8/14/2024 华为据传即将推出一款全新的人工智能(AI)芯片,在中国市场挑战辉达的地位。(路透) 道琼社引述知情人士报导,华为即将推出一款全新的人工智能(AI)芯片,在中国市场挑战辉达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