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一年三学生遇害:治安不靖深埋于种族隔离 文章来源: HK01 11/24/2021 本月初,芝加哥大学中国留学生郑少雄被劫杀,引发留学生抗议当地治安问题。当地经济环境近年恶化,暴力罪案增加,大学进一步强化了相关措施,包括加强警力、增加校巴班次等保障学生安全,但恐怕长期缺乏实效。大学所在的海德公园区作为芝城的“白人安全岛”,在罪案增加之下,是否也难独善其身? 本月9日,刚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24岁研究生郑少雄在海德公园区(Hyde Park)芝大校园周边的一条人行路遇劫枪杀。案发后,凶犯在当铺卖掉抢来的笔记本电脑,典押得100美元(约合780港元),并在第二天被捕,被控谋杀和抢劫两项罪名。 这已经不是芝加哥大学近期首次有学生遇害。今年1月,30岁的芝大博士生范轶然也在枪击事件中被杀;7月,20岁的本科生Max Lewis遭流弹射中身故。 长久以来,芝加哥的谋杀率都居高不下。许多居民手机里都下载了一个叫做Citizen的应用程序,上面会以地图形势显示各个街区实时安全信息,哪个街口刚刚发生袭击、抢劫等事件。去年的疫情、种族平权运动和大选接二连三发生,像许多其他美国城市一样,芝加哥也受其影响,谋杀案件数量显著增长,总计772宗,比2019年增加一半以上,今年的上半年的数字也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全市录得336宗谋杀案。 此次袭击案发生后,许多中国留学生举行公开集会表达愤怒和不满,抗议校方未能保护学生安全。 芝大:富裕白人岛 事实上,大学所处的海德公园区所处的南区是传统的黑人聚居地。逾百年前,芝加哥政府把南区打造成公园体系,背靠密歇根湖的海德公园及杰克逊公园成为重点开发区域,兴建了不少豪华别墅,于1890年更有芝加哥大学建成,成为师生居住、学习的场所。然而,华盛顿公园(Washington Park)一带发展却不平均,由本来白人工薪阶层为主,渐渐变成非裔居住的贫民区。 至今,华盛顿公园、恩格尔伍德(Englewood)等仍然十分贫困。就算在白天,白人或游客都不会到华盛顿公园散步,只有黑人成群结队的游荡,街区帮派活跃,不法分子会在公园里进行毒品交易或其他犯罪活动。而芝加哥大学与海德公园区几乎就是一座富庶白人的“安全孤岛”。 芝大本身设有警察部门、还有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学校官方网站亦打着全美顶尖高校中最安全校园之一的招牌,这些安全措施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护了校园安全,但近期的案件让学生眼看着这一安全区域濒临崩溃。 针对近两年的犯罪活动增长之势,芝加哥市的各方官员们就其成因争执不下,但归根究底是种族隔离史及结构性种族歧视,使芝城陷入了暴力、治安不靖的恶性循环。芝加哥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犯罪公义政策和实践研究中心主任David Olsen对NBC表示,疫情只是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问题:“出现谋杀和枪击案最多的地区依然是过去30、40年以来这些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也就是那些经济上最落后、种族区隔最严重的地区。” 芝加哥市犯罪高发的区域基本与种族区隔相对应,谋杀率最高的南区和西区即是芝加哥传统的黑人聚居地。该两区的谋杀率几乎与世界上“最危险的”巴西、委内瑞拉等国齐平。而安全的区域则一年也少见谋杀案。这种两极化的区隔,从住房、收入到治安,贯彻著芝加哥生活的方方面面。 芝加哥的非裔群体自1910年代起至世纪中叶的“大迁徙”(the Great Migration)而来后,受到种族隔离政策的影响而逐渐落入集中式贫困陷阱,由此而生的暴力犯罪问题此后便一直困扰着这个城市。 “罪恶之城”的种族问题远因 芝加哥的非裔群体自1910年代起至世纪中叶的“大迁徙”(the …
Author: Rebecca Zhao
揭秘:1954年14000名志愿军战俘去台湾真相 来源:人民网 11/24/2021 许多战俘仍记得那些人在1952年4月7日-8日间的疯狂。冉宏图说,那一夜之间,仅他所知就有99人惨遭杀害,有300被割肉挖心。最终美方得到的甄别结果是,14000名战俘声称自愿去台湾。 1954年1月20日,早晨9点,前志愿军67军200师600团战俘冉宏图,混杂在14220名挥舞着青天白日旗、高喊“回台湾”的战俘中,离开了朝鲜板门店附近的联合国军战俘营。 扛着孙中山、蒋介石巨幅照片的台湾代表团迎上来,向战俘们表示热烈欢迎。有资料说,战俘们纷纷向孙和蒋的照片致敬。 在美军陆军第八军的护送下,530辆卡车把战俘送到仁川。在这里,他们转乘15艘美军运输船去台湾,美第七舰队和美空军第五军则一路随行保护。 在海上漂泊了88个小时后,他们才到达目的地—台湾基隆港,另有142名重伤病员,已先由军机直接送往台北接受治疗。 细心的人们留意到,领着欢迎人群站在岸边的蒋经国,正在擦拭眼中的泪水。作为国民党事实上的军情系统主管,他完成了一项影响台湾命运的任务。 同样心情激动的还有蒋介石。1月23日,接到伤病战俘先期乘军机平安抵台的报告后,这位败退台北后,饱受失眠症困扰的67岁老人安睡了9小时。 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实为今年来最安眠之一夜也。”在日记中,蒋介石把此事称为“五年以来精神上对俄斗争之重大胜利。” 这些前辈真的不易! 命运的转折时刻 志愿军战俘问题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分校历史系博士常诚认为,若蒋介石在朝鲜战争中袖手旁观,那么正如他在北京及华盛顿的敌对者们所预料及希望的,台湾国民党政权很可能已在1950年代崩溃。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宣布,美国对中国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不会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和军事顾问。同日,坚持认为“台湾从来不具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强调“美国将会继续供应台湾岛上所需要的化肥,并推进农村重建项目,但是……任何进一步增加军事援助和军事顾问的方式,都是不必要的。” 国民党政权失去大陆后,台湾沦为中美博弈中的弃子,正面临崩溃出局的绝境。蒋介石甚至已绝望地公开声称:“我政府代表必将被驱逐于国际社会之外,此乃成为已定之局。” 1950年5月17日,美国大使馆代办师枢安称,“台湾的命运乃已定之局。中共将于6月15至7月间攻台”。5天后,美国政府发布撤侨令:“所有美国人应当尽快撤离台湾”。 71年過去了,現居香港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楊抗生至今仍無法忘懷自己長眠於上甘嶺戰場的戰友,就像那瀰漫在朝鮮半島上長達三年的砲火硝煙,在歷史長河中亦久久無法消散。1952年,未滿16歲的少年楊抗生,偷偷將年齡改為19歲,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四軍。幾乎同一時間,土生土長的20歲香港青年蕭伯,也滿懷報國熱情,從香港來到廣東,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八軍,兩位少年的命運由此刻開始改變。 这之前,艾奇逊在3月7日写信给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试图阻止25辆M – 4谢尔曼坦克和25架F- 80战斗机运往台湾,尽管这批军火是国民党自己掏钱买的,但是—“这批装备可能落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没有人怀疑新生的红色政权攻打台湾的速度。 “美国人相信北京会在1950年底以前取得台湾,北京将成为唯一代表中国的政府,美国随后将会承认北京的中共政权。”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约翰W斯帕尼尔说。而美国与国民党蒋介石多年的关系,也将随着台湾易手画上句号。 偏居东南一隅的国民党政权看上去已朝不保夕,转瞬覆亡的命运似已不可逆转。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 绝望的蒋介石看到了一线希望。次日,蒋介石就向麦克阿瑟表示,愿意提供3.3万名军人赴南朝鲜作战。 …
韩国教会再次成为冠病疫情震中 文 / 林煇智 11/24/2021 (早报讯)韩国周三(11月24日)新增4116起确诊病例,创下单日新高。一个由“戳眼治病”牧师领导的鲜为人知基督教教派,成了韩国目前冠病疫情的震中。 路透社报道,韩国一名官员星期三透露,首尔南部天安市有个拥有427名居民的小镇,当地一个农村教堂里有至少241名信徒的冠病检测呈阳性。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KDCA)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认为疫情的规模很大……” 据报道,该教堂约90%的信徒没有接种疫苗,而他们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密切接触。该市官员说,许多教徒是60多岁的年长人士,他们没有接种疫苗。在241个确诊病例中,只有17人接种过疫苗。 官员说:“我相信教会的反政府信仰阻止了信徒接种疫苗。”他补充说,该镇已被封锁。 KDCA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没有接种疫苗,而教会的这些老人和有潜在疾病的信徒并没有被禁止接种疫苗。 据报道,该教堂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此后规模越来越大,拥有自己的公共生活设施。 韩国邪教信息资源智囊团负责人郑勇石说,该教会没有正式注册为教派,但是牧师所进行的仪式行为被称为所谓的“戳眼治病”,是一种戳破两只眼睛以摆脱世俗欲望的做法。 郑勇石说:“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和不符合圣经的。这在韩国基督教中是彻底禁止的。”他补充说,这位牧师的母亲是一个有权势的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因实行相同的仪式而被赶出基督教社区。 Source 韩国“与冠病共存”仅十天 危重病例数创新高 文 / 陈慧璋 11/10/2021 (早报讯)自韩国政府11月初启动“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即“与冠病共存”)防疫模式以来,危重症患者持续上升。 韩联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周三(10日)零时,韩国新增冠病危重症病例达460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从9月1日起至11月5日,韩国冠病危重症病例数始终保持在三百多起水平,但11月6日增至411起,并连续五天超过400起。 周三通报的460起危重症病例中,超过82%为60岁以上年长者。 具体来看,六十多岁占比29.57%,七十多岁占28.26,80岁以上占25%。 另外,五十多岁占7.61%,四十多岁占5.65%,二十多岁占0.43%,十多岁占0.22%。 防疫部门认为,宽松的防疫措施导致确诊病例规模扩大,由于高龄人群疫苗接种时间较早,目前保护效果有所降低,加上季节影响,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风险更高。 …
中国留学生讲述回国求职心酸路: 月薪2千都被拒 来源: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11/24/2021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放缓了脚步,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环境,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就业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不少拥有稳定工作的人因为疫情失业,还有一些人因为找不到工作甚至无家可归。 疫情期间毕业的海外留学生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求职困境,并由此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掀起了一阵归国求职的浪潮。据教育部与智联研究院统计,2021年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将首次超过百万人,他们与九百万名国内高校生一起,拉开了新一季度的求职大幕。 只是头顶“海归”光环,学成归来的他们,在国内职场是否如外界想象地那般吃香?他们最终是否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妨听听下面这几位归国的中国留学生是怎么说的吧。 机会不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意味着你需要拥有大多数同龄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石亦在加拿大度过了自己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他在聊天中开玩笑地提到,自己曾看到一条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问题:“2021年找工作会比2020年更难吗?”而下面的回答是:“2021年找工作不会比2020更难,但是会比2022年容易。” 石亦说:“我还在写毕业论文时,家里已经开始问我有没有准备秋招了。” 秋招是不少临近毕业的学子接触到心仪岗位的第一个机会。在国内,许多企业会在高校内直接招聘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春招一般从三四月开始,而秋招从九月进行至十一月。 但身处海外的留学生通常没有这个机会,主要是因为学校开学和毕业时间与国内不一样。有些同学可能五月毕业,稍微晚一点的,比如石亦是去年十月份参加的毕业典礼,那时好工作已经先被其他人挑过一次了。 石亦说:“有些企业只招夏天毕业的‘应届生’,即使HR认为我够资格,最后我也会因为学历证明上的日期,得不到入职机会。” 更重要的是,尽管现在很多企业开展了线上面试,但在拿到offer前线下面试总无法避免。疫情之下,回国的留学生不再是一条航线直接到家门口,随后顺利找到工作入职这么简单。 石亦解释道,确认毕业后的一个月,时间总用来办理各种证明,处理回国相关手续。不说回国机票有多难抢,等到航班落地还要先隔离十天半个月,入职无论如何都要排在后面。 回到了山东老家的石亦表示:“现在公司校招的时间越来越早,今年春天我投了几十份简历,获得的面试机会寥寥无几。” 石亦最后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做文职工作,这和他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只是他已经厌倦了一直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日子。 从大厂找到工资不足两千块的创业公司 海归留学生们并不是受不了打击的年轻人,只是从学成归来到面试不顺,一系列的挫折会一点点消耗人的意志。offer被拒的糟糕体会证实了他们对自己的负面想法,由此产生的不自信进一步阻碍了他们的成功。 金融系海归留学生的李亚有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尽管家人希望她可以继续读博,或进入证券公司工作。李亚却认为新媒体行业更适合自己,尤其是与电视传媒有关的职位。 毕业回国三年的李亚说:“一开始我满心只想去大厂,在求职网站上投了简历后却只显示已查看。之后我开始不管公司大小,觉得合适就投,逐渐到连工资不足两千块的实习生我都会去投。” 她觉得相比薪资待遇,自己更看中的是公司氛围,和与传媒相关的岗位发展前景。在降低期望后,李亚也遇到过让她“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公司,因为HR在招聘时提过有海外经历者优先。 李亚记得那家公司离自己住的地方并不近,每天上下班可能要两三个小时,薪水只能勉强维持她独身一人在大城市的生活,但她依然愿意和大部分普通求职者一样,为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委曲求全。在回家的路上,李亚甚至已经想好了未来的生活,但没想到这家公司最终还是拒绝了她。 无法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的感觉,有时会让海归们认为自己所作的职业规划是错的,以至于不得不降低对工作的要求。李亚说,这个过程中就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被挑挑拣拣了无数次,被家里吐槽了无数次,好像顽石被磨平了棱角。” …
NASA女工程师找兼职 薪资曝光引网惊 11/24/2021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驻德州的女性工程师凯莉(Kelly)上月在社交媒体透露她想去苹果和珠宝公司Tiffany兼差。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烈讨论NASA薪资及美国生活费。 凯莉最后获得两间公司的工作机会,她选择了苹果的职位,希望能好好享用员工折扣。 许多网友很讶异NASA工程师竟须要兼差,纷纷表示:“如果在NASA的人都要兼差,我对我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了”、“就算在NASA上班,薪水也不够生活吗?”、“从事高技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得兼差,让我对资本主义感到失望”。 凯莉解释兼职的原因:“我家人住在威斯康星州,我希望赚更多钱可以更频繁探望他们。我喜欢在NASA的工作,我们的薪水很高。我只是需要更多钱。”凯莉说自己不是要找全职工作,但她身负高房租、学生贷款、汽车贷款,所以得想办法开源。 有网友指出:“大家都觉得NASA很酷,但在那里上班算是公职,薪水并不高。”根据求职引擎ZipRecruiter的数据,德州休斯顿NASA工程师平均年薪为8万7880美元,低于全美NASA工程师平均薪资9万5114美元。 Source 护士薪资今年至少涨4% 平均年薪超8.1万元 世界新闻网 11/17/2021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医疗需求大增,护士薪资今年上涨至少4%,平均年薪超过8万1000元;尚未给护理人员加薪的医疗机构也不得不跟进,以免员工流失。 全美最大的连锁医院HCA健康照护公司人力资源部说,各大医院给护士加薪的幅度「每年好几千元」;密苏里州一家小医院因为需人孔急,本月也替护士加薪5%。 密苏里州玻利瓦市公民纪念医院护理长莎拉‧汉娜克(Sarah Hanak)说;「我们被逼得非涨薪不可。我们绝对需要保持竞争力。」 健保业顾问公司Premier Inc.分析 6万名护士薪资数据,说今年前九个月护士的薪资,不含加班费等,平均增加4%,年薪达8万1376元。 根据劳工部数据,2020年护士年薪才增3.3%;新冠疫情来袭前的2019年,涨幅为2.6%。 美国经济受疫情冲击,营业额上兆的医疗保健业,是其中最大的行业之一,开始施打疫苗以及经济逐渐复苏之后,医疗人力的需求顿时喷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观光旅游业也有类似情况,纷纷替员工加薪。 在确诊病患充斥加护病房及普通病房之际,护士的作用益形重要,因为她们除了要照顾一般病人,还要看护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自己也得提防染疫。 医院主管及人力仲介业者说,有些护理人员干脆辞职待聘,在各大紧急招聘机构间跳槽来跳槽去,反而赚更多。此一现象益加提高医院护士离职率以及空缺额,导致不少医院主管,为接纳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病患以及传统病患而焦头烂额。 华盛顿州任顿市Providence医院系统人力主管提尔(Greg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获航天功勋奖章 11/23/2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今天宣布,决定给航天员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根据新华社报道,决定指出,今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顺利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在轨驻留三个月,于9月17日顺利返回。 决定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一次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获得最新成果,对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前行、接续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心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听令景从、矢志报国,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聂海胜三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两次担任指令长,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刘伯明十余年如一日砥砺坚守,两度飞天圆梦,此次任务两次出舱活动。汤洪波扎实训练、艰苦磨砺,在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出舱活动。 决定还赞扬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崇高事业的时代先锋,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勇于探索、敢于胜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Source 中国3太空人脸部浮肿 网民热议:太空伙食太好? 文章来源: 中时新闻网 11/15/2021 神舟13号太空人已进驻太空站近月,从镜头上看太空人王亚平脸部有明显变化,这是失重环境下体液转移造成的脸部浮肿现象。(图/央视截图) 根据《央视》视频画面显示,3名神舟13号太空人已进驻中国太空站将近1个月,他们在萤幕上出见时脸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现象引起许多人关切。据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在失重环境下体液转移的作用,是正常的反应。此外,在失重状况下待久了还会有声带与鼻腔充血现象,讲话声音也会有变化。 据《腾讯网》报导,中国神舟13号太空人入驻空间站近一个月时,应中国央视之邀请出现在《朗读者》节目中,王亚平、叶光富和翟志刚共同朗读了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总序。但是网民们却被3名太空人圆圆的脸吸引了目光:为什么才短短一个月,太空人好像都变胖了?难道是空间站伙食太好?更奇怪的是,王亚平和翟志刚的嗓音好像不怎么对劲,像是得了感冒。 翟志刚应《央视》要求朗读《激流三部曲》序言,脸看起来肿得更多。(图/央视截图) 报导说,看得出来太空人们的身体状况很好,在朗读之后,他们还即兴表演了后空翻和太空转体等高难度动作,但脸上出现浮肿也是事实。 至于为什么太空人的脸会浮肿?这与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有关系,无论是中国太空人还是国际空间站里的外国太空人,只要在太空呆上一些日子,谁都逃不脱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有的甚至还会造成伤害。 报导说,在地面时,由于地球重力作用,体液会倾向于流到下肢,所以下肢的血液压力会更高。但是如果你尝试倒立,很快就能感觉到大脑发胀,满脸通红。太空人到达太空时,他们的体验跟你倒立时有点像,国际空间站里的宇航员常称这是「浮肿的脑袋、鸟的腿」。 据,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人身体的变化并不仅是脸变得更大,体液上涌还会导致声带和鼻腔充血,你会感觉到鼻塞,讲话的声音也会有点变化,就像是感冒了一样。 太空人看起来「脸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摄像机的镜头,因为都使用广角镜,当太空人凑近时会显得脸更大,离远些看着就好很多。 报导说,2013年美国太空总署(NASA)对27名从空间站返回的宇航员进行了体检,这些人平均在太空呆了108天。他们中的许多人眼睛发生异常,其中9人视神经周围出现鼓胀,6人眼球后部被压扁。NASA的研究报告还显示,微重力环境可能会造成骨质酥松、肌力下降,视力也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例如视网膜因宇宙射线受损等。 …
中国国产新冠药 三期临床零死亡 大公报 | 作者:郭若溪 11/23/2021 近日,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联合研发的新冠药物BRII-196和BRII-198联合用药(中和抗体联合疗法)三期临床试验数据已出炉,给药组在治疗28天后零死亡。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4大洲、6个国家、111个临床试验机构进行的837例新冠肺炎患者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抗体组合药物能够降低78%的住院和死亡率,且给药组在治疗28天后实现零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且特效药的抗体对于发病5-10天的患者有显著效果。 刘磊透露,研发团队已向国家药监局滚动提交附条件上市申报材料,有望12月底前获得批准(附条件)上市,预计年底之前在美国和中国同时上市。据统计,目前内地自主研发的新冠药物已有六种,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覆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展开。新冠药物如果能顺利上市,将会与已有的新冠疫苗友好互补,形成抗击新冠病毒的巨大合力。 Source 中国自主研发冠病特效药防变异株 部分病人康复 11/17/2021 中国官媒《科技日报》今天报道称,中国自主研发新冠特效药能防变异株,使用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大幅下降,憋喘、味嗅觉减退等症状明显好转,部分病人已康复出院。研发团队带头人——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表示,正在开展国内二期临床试验,希望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特效药早日面世。 报道介绍说,这款特效药的独特之处是,在其他候选药大多使用“一对抗体”预防新冠病毒逃逸时,它实现了“单个抗体”就能防范变异株。它是一种中和抗体药物,它的原型是人体里本来就有的中和抗体。在与新冠病毒过招后,患者本人的免疫机制会择优选出“会打仗”的中和抗体。 这一步算“海选”,特效药就在其中。但特效药必须优中选优,过去优选抗体用时需要以年计,因为中和抗体底数巨大,成千上万,而且痕量捕捉不到。高通量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发明,让研究者可以逐个细胞快速翻找。 作为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谢晓亮受访时说,单个抗体取代“抗体对”的特点使它的生产成本将是其他候选药的三分之一以下,目前丹序已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达成合作开发意向。 谢晓亮实验室有着领先国际的技术优势。在全球竞速研发中,抗体药研发就像沙石淘金,翻得石头越多越可能捕获最强抗体。 北大团队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对8000余个候选抗体的筛选。数据显示,基于超几倍筛选,北大团队筛选出多个特效候选药,DXP-604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也是为什么该药用于治疗时仅需0.6克,而且还能更少。“我们正在做爬坡实验,很有可能0.3克就够。”谢晓亮说。 报道还说,新冠疫情反复、复杂对新冠特效药提出了应对变异的更高要求。抗体配对是一种常用策略,两个抗体与病毒的结合位点不同,当一个抗体失效时,另一个还可以抑制病毒,例如,再生元和礼来都采用了抗体对,但都有一个抗体被德尔塔株逃逸了。 “我们有一个候选药DXP-593就被德尔塔株逃逸了。”谢晓亮说,它的药效很高,反而给病毒施加了巨大的进化压力,新冠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抗体失效。 对于逃逸付出的惨痛代价,谢晓亮没有讳言:近一亿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打了水漂。 谢晓亮团队原本打算将DXP-593与DXP-604合用,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却带来了意外惊喜,单用DXP-604就能防住变异株。 “我们最新发展了一种高通量酵母显示技术,把新冠病毒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单点突变的所有4000多种可能逐一与中和抗体做了测试。”谢晓亮说,新技术能清晰显示在不同抗体药物中,新冠病毒逃逸的可能性。 …
俄媒文章:立陶宛对美国表忠心很夸张很白痴 参考消息网 11/22/2021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1月19日发表一篇文章称,立陶宛对美表忠心很夸张很白痴,作者是德米特里·巴维林。全文摘编如下: 台当局已在立陶宛设立所谓“代表处”。维尔纽斯在激怒北京方面比所有小国都走得更远,可它似乎并无理由与北京争吵。 立陶宛议会曾通过一项决议,在涉疆问题上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数月后,立陶宛再次触犯北京,同意与台当局互设所谓“代表处”。 也就是说,立陶宛人决定让中国的愤怒加倍。 中国几乎已停止从立陶宛购买木材、鱼类和乳制品。而2018年至2019年制定的有关向中国供应立陶宛肉类产品的计划已被完全遗忘。此外,中国还将立陶宛从其贸易路线上勾除。 现在,与台北勾连后又将发生什么,无法确定,但肯定会有事情发生。中国各部门和公司将查找与立陶宛合作的所有迹象,并消除。 从表面看,立陶宛此举纯属白痴。但深究下去则会发现,该国的政治阶层是在一个中心思想的驱使下行动的:立陶宛与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有着复杂的历史恩怨与纠葛,而欧洲列强在此期间没有帮助立陶宛。因此,尽管该国与欧洲有着决定性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但它主要向美国寻求保护。 由于类似原因,拉脱维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也加入了争做美国在欧盟的“最好朋友”的这场非正式竞争。但在立陶宛,表忠心呈现出夸张的性质,因为该国在后苏联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瓦尔达斯·阿达姆库斯是一名美国公民。 当仇视俄罗斯的要求在华盛顿形成后,立陶宛人很高兴。这符合他们的民族感情,却没考虑与一个有巨大市场的邻国争吵可能给立陶宛经济带来多大的损失。 在特朗普当政后把对抗中国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时,立陶宛人也参与了这场游戏。同样也未考虑经济后果,好像欧盟最贫穷和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以承受同时与几个全球大国的立场冲突似的。特朗普连任失败后,立陶宛也未改弦更张,因为拜登政府重申了与北京对抗的方针。 如果有人想用他们的经济发展机会来换取忠诚于美国的象征性姿态,那就让他们去换吧。显然,膨胀的“自豪感”使他们无法思考立陶宛在西方政治体系中可以扮演哪种角色:是与核大国对抗的战斗先锋,还是一个试验模型;是一个最没用的乘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本教学手册? Source 就在刚刚!中国外交部宣布与立陶宛外交关系降级 文章来源: 中央社、澎湃新闻 11/20/2021 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挂牌成立后,北京对立陶宛警告层级升高。继中国外交部表态后,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昨天以”钟声”为名评论说,中方将采取的反制措施”言必 行,行必果”。今(21)日,中国外交部决议,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中国外交部在稍早前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中国同立陶宛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得不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18日挂牌成立后,中国外交部当夜以不具名发言人名义在官网发表声明,指立陶宛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背弃立陶宛在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性质极为恶劣”。 声明还说,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 19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声称,中方将采取何种”必要措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立方咎由自取,必将自食其果”。 外电报导,有鉴于中国可能采取的制裁手段,立陶宛经济暨创新部长阿尔莫奈特(Aušrin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