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晒个人旧简历 48年前期望月薪12000美元

比尔・盖茨晒个人旧简历 48年前期望月薪12000美元 IT之家 7/05/2022 IT之家 7月5日消息,上周末,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LinkedIn上分享了一份自己的旧简历,他写道:“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大学辍学生,我相信你的简历比我48年前(1974年)的好看多了。” 比尔・盖茨还是有些谦虚了,毕竟没有多少人是哈佛学生,并且懂得许多计算机知识和编程语言。简历中还提到了他在高中共同领导一个了项目,为私立高中处理日程安排,赚取了超过 10,000 美元。 盖茨在简历中还加入的一小部分个人资料,他说自己身高 5 英尺 10 英寸(约 1.78 米),体重只有 130 磅(约 59 公斤)。他只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新生,但列出了12,000美元的期望月薪,并称希望的薪水是“开放的”。 盖茨对工作地点也没有要求,据悉,盖茨和艾伦于1975年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创办了微软公司,然后将公司迁至目前的华盛顿州雷德蒙市。 盖茨的简历似乎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这在 1974 年是很正常的。他还列出了他的家庭住址,他不在哈佛时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座位于西雅图湖边社区劳雷赫斯特的中世纪现代住宅一年前刚刚以 260 …

乌军开始袭击俄本土 俄乌之战进入第三阶段!

乌军开始袭击俄本土 俄乌之战进入第三阶段! 凤凰网 7/04/2022 第一阶段,从2月24日到3月25日,俄军全面进攻,矛头甚至直指乌克兰首都基辅。 至少第一天,俄军攻城略地,感觉这又是一场摧枯拉朽的闪电战。记得当时不少人感慨,我还排着队还没做好核酸,俄军居然就冲到了基辅…… 但随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俄军很拉胯,在基辅外围裹足不前,甚至大量坦克、装甲车被乌军摧毁…… 这不是一场我们想象中的现代化战争,更像是一场坦克大炮唱主角的传统战争,而且是拉锯战、割喉战、城市巷战。乌军付出重大代价,俄军也损失惨重,战场陷入僵局。 第二阶段,从3月25日至7月初,俄军改变作战策略,军队从基辅等地撤离,集中力量进攻乌克兰东部,乌东大战爆发。 这里面又分为很多战役,比如,马里乌波尔战役,北顿涅茨克战役,以及间或对乌克兰城市发动空袭。 俄军这一阶段稳扎稳打,以坦克重炮为突破;缺乏足够火力的乌军无力抵抗,开始节节败退。 7月3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再次向普京汇报最新战果: 俄已拿下乌东重镇利西昌斯克,至此,卢甘斯克全境已被俄军掌控。 第三阶段,即从7月初开始,是第二阶段的继续。 俄军沿袭之前的战术,仍会继续西进、南下。毕竟,整个顿巴斯地区,卢甘斯克已经拿下了,但顿涅茨克还有相当一部分,仍在乌军手里。 按照俄中央军区副司令明涅卡耶夫4月份的一次披露: 俄军下一阶段的任务之一,就是“完全控制顿巴斯及乌克兰南部”。 用他的话说,控制顿巴斯,将有助于建立一条通往克里米亚的陆路通道;控制乌克兰南部,将打通俄军通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又一出口。 但这一阶段,也可能 有一个新特点,乌军对俄本土频发发动攻击。 虽然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的时候,乌方承诺,这些武器只会自卫,不会对俄境内发动攻击。但这场冲突,我们看到,契约精神荡然无存,承诺又真管用吗? 我们已经看到了迹象。最新的例子,7月3日,俄方指责,乌克兰三枚导弹袭击了俄边境城市别尔哥罗德,造成至少4人死亡,另造成至少11栋公寓楼和39处私宅受损,包括5处被摧毁。 此前,俄方也多次指责乌军对俄境内发动进攻,但乌军一直保持沉默。但这一次,乌军直接出动导弹,造成了俄方的重大损失。 这是一个新动向,或许也是第三阶段最血腥的一面。俄军继续在乌东地区推进,乌军全力抵抗,同时向俄境内发动攻击。 最后,这场已经打了四个月的军事冲突,将如何收场? 说实话,谁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泽连斯基不知道,普京未必知道,毕竟,批判的武器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一切最终都取决于战场。 按照99岁的基辛格最新的判断,俄乌之战三种结果。 第一种,俄罗斯征服顿巴斯,拿下乌克兰20%的土地。俄罗斯虽一开始遭受挫折,但最终取得胜利,“北约的作用也不会像早先想象的那样具有决定性”。 …

(7/4开课)PLE暑期辩论课 “ Parliamentary Debate ”

Online K-12 Education Programs Tel: 609-356-3885  Email: info@pleis.us https://www.pleis.us/ 2022 Summer PLE MUN Program Introduction (7/4开课)PLE暑期辩论课 “ Parliamentary Debate ” 各位同学和家长好, 普林斯顿学习体验在暑期为高中和初中同学准备了高质量的密集辩论课, “ Parliamentary Debate …

当你不想工作了,看看董宇辉的直播间

当你不想工作了,看看董宇辉的直播间 作者:洞见Allergy 6/27/2022 董宇辉,这个来自陕西农村的“打工人”彻底火了,火到了罗永浩也忍不住点赞的程度。 他不仅让新东方直播业务出圈,直播间粉丝翻十倍破千万,更以一己之力带动公司股票暴涨100%。 出于好奇,我钻进董宇辉的直播间看了几天,发现他的直播间汇集了众生相。 有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有在疫情下经历团队解散的企业家;也有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抢券的中年人…… 每个深夜,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大家:熬一熬,黑夜就过去了,黎明总会到来。 听他唠嗑的人,或多或少都从他的直播中得到了共鸣,看到了希望。 当你不想工作了,就去看看董宇辉的直播间吧,或许你会从中获取一些前行的力量。 一 永远不要去抱怨工作:熬下去,就能带来好运。 董宇辉“双语直播”火了后,有媒体采访他:“是最近才开始这么做的吗?做了多久?” 结果,董宇辉耿直反问:“我都这么播半年了,你之前没看我的直播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董宇辉他早在半年前就一直用这种方式直播。 但直播间的网友完全不买账: “不好好卖货说什么英语。” “我是来买东西的,不是来学英语的。” “你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只在意价格。” 他一度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搞直播:“以后要是做不下去了,我可能会选择去支教。” 对于忽然走红,董宇辉说都是偶然: “对自己而言,本质原因是厄运来的时候没有躲,或者没有躲得过,有一天,好运就会撞个满怀。” 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如果董宇辉在艰难的时候选择了放弃,还会有今天的一夜爆红吗? 所有的“好运”,其实都是“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另一个名字。 …

中美物价比较,这轮通胀,谁能撑到最后?

中美物价比较,这轮通胀,谁能撑到最后?? 茶狐看世界  6/25/2022 这几天网上流行一张「通胀行星图」,中国的通胀是最低的,只有2.1%,最高的是土耳其73%,处于魔幻区,咱的老冤家,连说梦话都离不开China的米国,8.6%,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很多人表示怀疑。其实,怀疑、批评、赞美都可以,但不能只有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思考过程。否则就沦为口水战,毫无意义。虽然我们都不是经济学家,但是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和数据整理,还是可以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只不过有点费时间。所谓通胀,就是「物价上涨」,而物价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 行现在中国的92号油价已经突破9.2元,昨天我加了一次油,花了540。那美国油价呢?抖音上有很多美国油价的视频,但我劝各位不要看。不是说那些视频造假,而是立场不同的人,选择性拍摄,结果会有很大区别。另外,短视频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密度太低,很难把一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基本上都是断章取义。美国的油价非常复杂,别说全国统一价,就算隔一条街,也不同价。同一天拍出的视频,不同的地区,价格差距50%都有可能。美国的油价还分为,会员价、现金价、信用卡价、洗车价,等等。Costco的会员价比较便宜,印度人开的加油站最喜欢现金价,至于洗车价,就是一些加油站为了吸引眼球,刻意打出非常低的价格,但走近一看下面有一行小字,加油之后必须洗车。 观察美国油价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AAA (美国汽车协会)的实时价格。网址:aaa.com现在,全美的平均油价是5美元/加仑。1加仑=3.8升 1美元=6.7人民币,也就是说,目前美国92号汽油,相当于8.8人民币/升。总的来说,美国的油价还比中国稍微便宜点。根据global petrol prices 网站统计,2022年 6 月 20 日,全球汽油平均价格为9.74 人民币/升。在 169个国家地区中,最便宜的是委内瑞拉,0.15人民币/升,最贵的是香港,20人民币/升。欧洲国家普遍在14人民币/升以上。中国排第95位。美国排在第75位,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便宜的。那么,美国人民的出行成本比中国人就低嘛?也未必。 目前全球日均1亿桶石油消费中,美国占据了约20%,中国占据了13%,美国人口3.3亿,中国为14亿。这么一算,美国以中国23%的人口,消耗了中国153%的石油,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6.5倍。2021年,美国的人均GDP按照汇率算,为6.93万美元,而中国是1.24万美元。美国是中国的5.6倍。美国人以中国5.6倍的人均GDP,消费了6.5倍的石油。中美两国,石油支出在收入中的占比,几乎相同。为啥美国人消耗这么多石油呢?主要两个原因。首先,美国的公共交通太烂。全美国,除了纽约,基本就没有像样的地铁系统,而中国呢,体现了基建狂魔的本性,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地铁系统,9个都在中国,意不意外?我去年查的时候,还只有7个,这可不是中国人自己排的,而是来自美国维基百科的数据。 至于高铁就不再多说了,美国为零,中国占全世界所有里程的70%。中国的公共交通不但全世界最先进的,还可能是全世界最廉价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国家里,中国的地铁是最便宜的,高铁也是最便宜的。在我的记忆中,公交车票,大概已经20年没有变过,都是2元,在宁波办下载公交app,还能打六折,几乎相当于免费。社会财富其实就是一个大饼,中国油价稍高,但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公共交通。这相当于「开车的人,间接补贴坐公共交通的人」。其次,美国的城市密度太低。高楼少,平房多,多数城市就是摊大饼模式。我在美国体验过各大城市的出行高峰期,比如洛杉矶、芝加哥、纽约、旧金山。那拥挤程度堪比北上广。但有一说一,非高峰期,美国公路的驾驶体验,远比中国好。美国的停车位也远比中国友好。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私家车一年开五六万公里,稀松平常,而中国的私家车很多一年都开不了1万公里,我上次去做保养,遇到一个车主,一年才开2000公里,他说,平时不开车,也就周末出去玩才开。在中国的大城市,上下班开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而且市中心停车费越来越贵。要在市中心上班地点附近,拥有一个停车位,很不容易。中国放开油价,政策逻辑大概是,鼓励全民买车,刺激消费,买了之后最好都别开,留在家里当工艺品欣赏。这一点,与日本不谋而合。出租车价格 2022年6月23日,美国波士顿,如果用uber打车,从市中心的市政厅,到10公里以外的居民区,起步价是26美元。同一天,在中国宁波,用T3打车,从市中心的喜来登到10公里之外的蓝青学校,起步价是26人民币。相同的距离,价格都是26,不同的是,一个是美元,一个是人民币。1990年,温州出租车的价格是5块钱,不计里程。2000年,我读大学时,出租车的价格是10元起步,后来因为油价上涨,还要加燃油附加费。那时候,「的哥」要缴纳所谓的份子钱。而最近几年,网约车崛起,份子钱慢慢消失。现在宁波的出租车起步价是11元,只不过里程缩短到3公里。燃油附加费,现在也没了。中国出租车价格的稳定。一方面是网约车的竞争,原来既得利益的客运公司,只能被迫割肉。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出租车的普及,摆脱油价影响。疫情后,我在全国各地打车,90%以上都是电动车,还有一部分是天然气车,燃油车几乎绝迹。电价和油价不同,电价几乎不变,所以出租车也不存在油价上涨的压力。 食查美国物价,最好的方式就是去numbeo.com网站,有中文显示,非常详细。美国的垃圾食品真的便宜,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份量大,价格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麦当劳巨无霸指数,在宁波,一个巨无霸套餐,42人民币,美国西雅图10美元。 以美国人的收入,垃圾食品的购买力远超过中国,在美国,垃圾食品都是最底层群体的日常食物。在中国,穷人顿顿吃麦当劳,还真吃不起。不过,我们有便宜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在宁波一碗兰州拉面的价格10元。十几年前,我记得是6块一碗,疫情之前,大概是8块。2019年,我在美国湾区,吃过一碗最便宜的兰州拉面,连税加小费15美元。现在的平均价格是19美元。 美国现在最便宜的生鲜App就是Weee,由三位上海交大校友创立,如今已是美国风头最盛的生鲜电商。Weee的创业灵感,说来也简单,就是「全套抄袭」中国前几年红火的生鲜团购模式。我最近用了几次某团的优选,买菜体验非常好,价格很便宜,送到小区门口的杂货店,有空去拿一下就可以。其实,「多多买菜」更便宜,但提货点离我家太远,还没用过。 客服电话:1 (888) 666-7723 客服邮箱:customerservice@huarenstore.com …

航母三胎下水,为什么这次以福建命名?

航母三胎下水,为什么这次以福建命名? 远方青木 6/18/2022 2022年6月17日,中国航空母舰的第三胎下水拉。 这艘航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弹射航母,人类目前只有三艘这样的航母,第三艘就是我们的,命名为福建舰。 这个名字读起来太喜庆了,叠词,注定会引发中国老百姓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正式名称才揭晓几个小时,有才的网友就已经把顺口溜都编好了。 福建舰的傅舰长想见见福建舰的胡副舰长,福建舰的胡副舰长偏不让福建舰的傅舰长见见福建舰的胡副舰长,限定福建人念。 很明显,相对于航母的种种军事技术,普通大众对航母的名字更感兴趣。 中国第一艘航母命名为辽宁舰,这个命名原则是无规律的,任何可能性都有。 第二艘航母命名为山东舰,两艘航母的名字合在一起,规律就能找到一些了。好像是以省份命名,然后从北向南。山东省的下面就是江苏省,然后江苏省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都足够。 第三艘,应该是江苏舰吧。最近大半年来,压江苏舰的群众不计其数。 没想到,最后是福建舰。听到最后以福建命名后,很多江苏人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说:“早提早退役,晚提核动力”。要不然还能咋办呢,毕竟礼都收了。 为什么是福建舰?3个样本,足以更精细的找出规律。 有人说命名为福建舰是为了震慑对面的湾湾,因为台湾自古以来都归福建省管辖。这么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格局低了,因为震慑湾湾根本就用不着航空母舰,更犯不着专门命名。 台湾离大陆太近了,这里爆发一切海战都不可能用得到航母,我们所有的航母都是为了保护远洋利益准备的,假想敌是西方某国,他们不懂福建历史,也对命名福建还是江苏还无感觉。 从北向南,连续跳过江苏和浙江,直接来到了福建,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命名的理由格局必须非常的高,否则是无法被通过的。 毕竟中国人在名字和日期这方面还是很讲究的,就连航母的下水日6月17日都是专门纪念当年中国氢弹爆炸的日子1967年6月17日。 命名理由到底是什么呢?三艘航母的名称共性是什么? 本来是很难猜的,但架不住人民群众的数量太多,眼睛过于雪亮,很快就有人猜出来了。这三艘航母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中国海军的历史。 辽宁、山东、福建,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批海军的大海战,以重要程度排序。清朝海军建立后,经历过2次规模巨大的海战,且影响了中国历史。 一个是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一个是中法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灭。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穷兵黩武,短短几年打造出了一只庞大的军队。随后,于1894年悍然侵略朝鲜,朝鲜国求援。 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的主力共计18艘军舰在丁汝昌的带领下抵达辽宁省大连旅顺港,随后护送4000名清军入朝支援。在返航的过程中,北洋舰队遭到了日本海军主力的攻击。战斗在黄海区域打响,北洋舰队的兵力和火力均明显劣势,历经5个小时的战斗,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死伤千余人,日本舰队重伤5艘军舰,死伤600人。 看似战绩还能接受,但实际上海军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兵种,从来都是一战定生死,优势兵力打劣势兵力,很多时候可以打出1比10乃至于1比几十的交换比。 …

2022年,中国文化输出的 分水岭

2022年,中国文化输出的 分水岭 茶狐看世界/文 6/12/2022 这几天,看到一则推文,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我查了一下,发文的人,叫「张平」,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犹太与中国传统对话学者。他还是山东大学博士生联合导师,目前已经移居以色列。他的微博粉丝有50万,现在已经清空,只在推特发言。 简言之,张平认为,「中国根本没能力输出文化!有钱赚的文化输出,才是真的输出。」在2022年,一个身处以色列的中国学者,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令人错愕。但以他的成长背景和年纪,又不太让人意外。 中国变化太快,别说外国人对中国有刻板印象,连中国人也一样,一不留神,你熟悉的中国已经变得陌生。 他的说法,放在哪怕5年前,都没什么问题。 在物质层面,中国早就成了出口大国,从美国的超市,到突尼斯的跳蚤市场,再到德国的商店,几乎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发现 made in china 。 而在文化层面,我们的「软实力」对这个世界有多少影响力呢? 以前,我们所谓软实力输出,一般都是以国家队的形式推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孔子学院,让老外学中文,所谓中华文化,还是那一套,书法、折扇、包饺子…… 这种手法不是不好,但在这个手机网络时代,有点过时了,效率很低,性价比也很低。去欧美街头随机问100个路人,有一个知道「孔子学院」都算运气。 前些年,我们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就像「一瓶酱油倒进太平洋」。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真的远不如「中国制造」的硬实力。让我举几个例子。   语言 疫情前,中国人出国消费已经全世界第一,在很多热门城市,比如巴黎、伦敦、米兰、纽约,到处可以看到中文标志,一进免税店,中国人仿佛就是一个个行走的钱包,一张张标准化的笑脸,像秃鹫看到尸体一样,扑面而来。 但是,到了小地方,比如土耳其小城市,法国乡下,奥地利偏僻小镇,你会经常听到有老外对你说「空泥起哇」,会说「你好」的人,真的不多。对他们来说,中国人、日本人,傻傻分不清楚。 这个细节也说明,虽然现在出国旅游的日本人数量,不如中国,但日本在过去三四十年,维持了强大的国际旅游购买力,而中国人出国旅游,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量变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目前,中国人出国虽然很多,花钱不少,但影响力仅限于部分大城市,和少数打卡景点。 世界范围内,最大宗的外语,当然就是英语,压倒性优势,尤其在很多北欧国家,英文基本就是母语水平。其次就是西班牙语,然后才是第三集团,中文、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各国中的学习中文比例最高的也仅占外语学习总人数的1%左右,如法国和瑞典。 总而言之,中文依然是非常非常小众的语言。 美食 …

普林斯顿学习体验 (PLE) 2022 暑期在线项目介绍及视频录像

Online K-12 Education Programs Tel: 609-356-3885  Email: info@pleis.us https://www.pleis.us/ 2022 Summer PLE MUN Program Introduc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普林斯顿学习体验 2022 年暑期项目,包括模拟联合国( MUN )暑期密集课程,为准备参加哈佛模拟联合国中国站暑期在线会议的培训课,NASA STEM 教育项目 Artemis,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准备课程。 我们举办暑期模拟联合国项目的目的是帮助同学做好 M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