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 沙湖 琴园

2021-06-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我很幸运,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几十年间,一直在这湖边居住。一年四季,只要我愿意,每天都可以来湖边徜徉。看野趣幽幽舟自横斜,看接天莲叶菜园丰登,看烟波浩渺野鸭戏水。当然,也看着沙湖一天一天变瘦,一天一天变浊。 古时候的沙湖曾经叫作歌笛湖,明代楚藩于此地播种芦苇取膜为笛簧。原来我只知道芦苇是食物,是植物,是原料,却没想到芦苇还可以成乐器。 这一发现和我脑海深处的一个意象不谋而合。春时,我穿行在大片芦苇之中,眼前总浮现出牧童笛声奏响着生机和希望的画面。深秋里,我沉醉芦苇摇曳的身姿,觉得那是一曲渔舟唱晚,歌颂孤独和深沉,凋零和壮美。 任桐是浙江永嘉人,字琴父,自幼诗书熏陶,后攻书画,喜山水,对园林艺术有造诣。清朝光绪庚子年间一天,他宦游至湖北,来到沙湖边,与湖一见倾心。他本是一个“枕石以听泉声,迎风而寻松籁,鸣琴在天,画图入目,旷然写远,乐以忘忧,此余之志也”的行者,走到这里,却想要停下来。 也许西湖曾经是他的一个梦吧。他说:“湖山风景纵不能尽如西湖,然安知不可作未来之西湖观。” 任桐好红楼,喜欢大观园,建造这园子时,他精心拟定园艺十六景,取名:琴堤水月、雁桥秋影、寒溪渔梦、金冢桃花、东山残碣、九峰晨钟、虎岩云啸、卓刀饮泉、泉亭松韵、兰岭香风、青山夜雨、石壁龙湫、沟口夕阳、夹山咏雪、梁湖放棹、鸥岛浴波。不仅如此,他还如大观园里那般,为每一处风景题下楹联。园子建好后取琴园为名。园内景色四季分明,春花柳绿,夏荷蝉鸣,秋月桂香,寒梅映雪。园外,他修通了长江至沙湖的路,命名琴园路。传说当年,琴园风景盛响南北,是各路文人雅士的必游之地。 我来到这湖边居住时,昔日琴园踪影全无,只一池湖光坦荡在高楼之间。若说昔日的它是小家碧玉,而眼前就是清秀村姑。 我是乡村长大的孩子,伴随看沙湖漫度日月,对这样的风景心呼独好。近些年,城市建设太快,位于市中心的沙湖成了风水宝地,楼房越建越高,湖泊越挤越瘦,污水越排越多,琴园风情越来越遥远。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是城市人的天然氧吧。意识到问题的专家们坐下来规划了一系列湖泊保护措施,沙湖是重点中的重点。让它回归到昔日江南园林风情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没过多久,东沙联通,沙湖水质得到改善,园子内建起了亭台楼阁,植好花草树木。 沙湖之畔,琴园名至实归。 现在的琴园,每天游人如织。或许这个“琴”字太入我心,每次来到这里,越看越觉得琴园就是一把琴。 听鸟声要起早,清晨,人还在睡梦中,对鸟儿们来说,比较安全。不用防备,不会惶惑,也必定展现出最好的技艺。听琴音,雨天更好吧。微雨纷纷,湖色苍茫。滴滴答答,天然音律伴奏。 独自一人举着雨伞,穿行亭阁桥廊间,将平日心事赋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般的感伤和温暖之中细细咀嚼。 我无数次看见这棵桑树,还采过桑果,此刻在雨中,见了它的另一面。难怪这些年,不见它长大。与竹为邻,竹子生发得快,它被缠在竹子中间,枝枝杈杈只能在竹缝间突围。长叶结果,在气喘嘘嘘中进行。 想起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我非要去抓一个同伴,可是,有无数双手缠住我。走不动,抓不到,双手在空中张牙舞爪。笑了。为桑树,也为自己。自嘲般笑了。想起人生,那么多无奈,那么多挣扎。如游戏。如桑树。 一贯不喜石榴花,太灿然的红,太繁复的叶。初夏,百花凋残时节,石榴花,却开得正好。走近一看,吓一跳,石榴花的花苞是硬壳,不像花反倒似果实。一下子,恍然大悟。石榴花必得是这样反复重叠,才能有千军万马的力量如蚂蚁抬食一般冲破花苞,一笑风雨中。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事,什么样的特质赋予什么样的故事。喜欢叹息,是因为善感。喜欢微笑,是因为爱。现世里那么多苦果,是因为当初不懂得。石榴花在花开过程中,外面的壳会越来越硬,那是在奔向死亡。花谢,脆折而去。 雨是天空洒落的心事。落在身上,湿了衣服。落在地上,冲走泥沙。落在树上,树杆发黑,树叶透亮。落在满湖刚刚展开的睡莲叶,成了一粒粒珍珠,在清风中荡秋千。心事在于那个盛器吧。有的人在心事里迷茫,有的人在心事里沉沦,有的人把心事托付在大自然中,明洁澄澈,云淡风清,回荡成一首乐曲。 登上镜花台,沙湖全景,尽在苍茫中。“琴”字极妙。古典的亭台楼阁,本身蕴含着一曲琴音。眼前是景,景中端放着一把琴。雨声滴答,分明合着琴声。高山流水,在苍茫里悠扬。吟不出诗,吐不出词,有什么要紧呢。站在这里,一眼看去,全是唐诗宋词的光景。其间的字字句句,合在风中奔跑,嵌在雨中坠落。随地采撷。起起伏伏。 …

西双版纳的黄腰太阳鸟

7/01/2021 黄腰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siparaja)共有16个亚种,小型鸟类,体长10-15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等开阔地带的次生林、竹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夏季最高可到达海拔1800米的常绿阔叶林,冬天也在果园、庭院、农田地边树丛和村边等开阔地带的小树林内出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喜欢在林缘和疏林地带乔木上以及花丛与枝叶间活动和觅食,也在灌丛枝叶间攀爬,时而紧紧地抓住花枝,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潞西、永平、西南部永德、耿马、镇康、沧源、双江、孟连、南部元江、思茅、西双版纳、绿春、金平、东南部勐腊和中部景东等地; 滇东亚种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广西南宁; 广东亚种仅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黄腰太阳鸟主要以昆虫和花蜜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所吃食物主要有甲虫、双翅目昆虫、蚂蚁、寄生蜂和小蜘蛛等。

【中英文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习近平Speech at a Ceremony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July 1, 2021Xi Jinping 7/01/2021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Comrades and friends,Today, the first of July, is a …

习近平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 外来势力欺负中国必头破血流

习近平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 外来势力欺负中国必头破血流 文 / 杨丹旭 7/01/2021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共建党100周年的大会上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他并警告,外来势力妄想欺负中国,必将“头破血流”。 庆祝中共建党100周年的大会,今天(7月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习近平在长达1小时05分的致辞中,回顾中共历史成就,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他说,中共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共建党百年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随后回顾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2012年中共十八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致敬毛邓江胡 习近平致辞时,向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代领导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敬。 他也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 习近平在展望未来时提出,必须坚持中共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他说,中共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习近平也表明中共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决心。他说,中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他警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习近平不点名喊话美国 提出“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展望时,习近平不点名喊话美国,对中国当前面对的外部压力作出强势回应。 他说:“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习近平表明,中共将“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他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习近平:确保中共不变质 中共建党百年、执政超过70年,已拥有超过9500万名党员。 对于中共自身建设,习近平要求,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重申坚决粉碎“台独”图谋 …

菖蒲记

2021-06-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没听说过植物有生日,然菖蒲有。不知道是哪个古人定的,《二如亭群芳谱》里写道:“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无踰此时,宜积梅水渐滋养之。”还有,每年的五月,叫蒲月。  在我国,菖蒲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里有它:“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吕氏春秋》里有它:“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古人对于它,观察是很仔细的,哪天发芽,有明确的日子。 这也是,菖蒲是人间草木之中很重要之一种,叶子似一把长剑,斩妖降魔,所以用来驱邪,用来占卜,用来祭祀,用来保护人畜平安。所以端午节时,大家要扯艾蒿,拔菖蒲,挂在门前。 端午节,是蛮有意思的节日,它需要的三种植物是长在一起的。艾蒿,菖蒲和芦苇。人们去湖边一趟,把它们带回家。菖蒲不仅仅是和艾蒿放在一起,挂在门上,它还可以当绳子用。 现在的人,图方便,买一把线索子回来缠粽子。过去的人却不会这样。粽子包好了,有未婚妻的男孩子,要提着粽子去女方家送礼,那白线索子缠的粽子肯定不行,得是草绳子系。最好的草,就是菖蒲。扯回家的菖蒲,每一片叶子可撕成三至四条,用来缠粽子,又洁净又清香。即使用线索子,也要把它染红才行。 “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初春时节的菖蒲,叫蒲笋,出水时红白色,炒着吃,有肉味。过去那个年代,没有多少肉吃,只要吃起来有肉味,就是高级享受。那个金圣叹就说过,豆腐干和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蒲笋提到集市,人们争相购买,所以古人有诗句:“小妇携篮卖蒲笋,得钱含笑入荆扉。” 菖蒲,它就像一个哲理,既伟大又平凡。再上,它可以作祭祀用。在下,它又极具实用性,铺陈于点点滴滴。过去的人,做布鞋穿,为了节约布料,也为了鞋底容易纳,里面夹一层蒲草垫。也或者,直接把蒲草编成方形,糊上浆糊,贴一层旧布片,晒干后剪成鞋底,用线索子纳。听老人们说,这样的鞋子养脚,挑担子走远路不累。 芦苇可以编席,但是硬,适合晾晒农产品。而蒲草编织的席子就不同,非常软,不伤皮肤。蒲草还可以编扇子,扇出的风柔和清幽。万一,孩子不听话,手拿着扇子拍过去,这种蒲草编织的,就不疼。蒲草,还可以编草鞋,又结实又舒服。我的故乡,叫菖蒲为盐包草。据说那个年代,用蒲草编织的袋子做糖包和盐包的外包装。用过后扔掉,人们把它捡回来,顺着线缝拆开,就可以当席子用了。蒲草苍老后,会长出一个柱状的穗子,这是菖蒲的果实,可用来做枕芯。 艾蒿,芦苇,菖蒲,无需置疑,菖蒲的姿态是最好的。它是秀气的,是生机勃勃的,是飘逸苍茫的,蕴含这么多,但又是极简的。极简,往往耐看。古往今来,菖蒲不仅在土地上活着,也在文人的笔下活着。写《草枕子》的清少纳言,不喜欢芦苇,却说菖蒲可观。她说秋冬之后,发白变枯后,将它扯断,还有年轻时的香气在,真是有情味。《浮生六记》里的沈复说,用菖蒲结的籽,和着米汤嚼,吐在木炭上,放在阴处湿地,长出细菖蒲,移养在小瓷碗里,茸茸可爱。 在自然的季节变迁中,菖蒲是很柔弱的,但它有韧性,更懂坚持,是确然的女性气质。《孔雀东南飞》里有诗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长物志》里记载: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菖蒲美,好养,而且长情。只要养法得当,蒲寿可千年。菖蒲叶似一把长剑,其实也是时光之箭,日月之箭。人看了,觉光阴如电光石火,而顿生珍惜当下之心。 苏子,陆游,都是养菖蒲的高手。清人郑板桥喜欢蒲草,他有题画诗云:“玉碗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编撰《群芳谱》的明人王象晋,无疑是最爱菖蒲者。王象晋著的《二如亭群芳谱》里说菖蒲,用了很大的 篇幅。 也是在这篇文字里,我才知道,我所看见的菖蒲,是泥菖蒲或者水菖蒲,长得很高。文人雅士们养的菖蒲,是石菖蒲。我认为,其实是差不多的品种。水里和土里,菖蒲自由发展,长成了真正的自己,所以又高又壮。 而养石菖蒲,有如旧社会的裹脚,是人为抑制的结果。书里写的很清楚,干净的石头,瓦片捣成的碎屑壅培菖蒲,怎么可能长肥呢?还要经常清洗根茎,勤换清水,不放在太阳下晒,不施肥,不要一点儿泥土,说是土壤越贫瘠,菖蒲越纤细。说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里一旦有它,就会觉得洒脱和清新,不会把它当作普通的草来对待。 书里还说:“春迟出,春分出室,且莫见雨。夏不惜,可剪三次。秋水深,以天落水养之。冬藏密,十月后以缸合密。这是养菖蒲的口诀。春气发,春雨贵,菖蒲却被关在密室。原本就营养不良,还要不断剪叶子。且要舍得下手,剪得干干净净才好。那个年代,有专门的竹剪,因为植物们怕金属。 我看了,觉得好笑。他们欣赏的菖蒲,是越瘦越好越弱越好的病态之美。想起可作掌上舞的美女赵飞燕,菖蒲和她非常像。这种美,是摧残而成。菖蒲,成了玩物,成了温室里的宝贝。而同时,也就彻底失去了自己,连果实和花朵也是没有的了。 我还是喜欢泥菖蒲和水菖蒲,也就是我眼之所见的菖蒲。站在水里,站在土里,摇摇曳曳。虽说菖蒲的花果,和菖蒲叶配在一起,有些大煞风景。但我还是喜欢,那是它真正的模样。传宗接代,生生不息。 最后说个笑话,书里读的。说养菖蒲的时日长了,养的人也日渐清瘦。我读到这里时,笑出了声。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

一年蓬

2021-06-27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暮春初夏,有一种花,开得肆无忌惮。人们见了,就会说,这是什么野花,开得这样好看,然后就走过了。 它的样子像菊花,对,它就是菊科。我总纳闷,菊花是秋天才开的呀。 它叫一年蓬,也叫女菀,千张草,墙头草,长毛草,地白菜,油麻菜,白马兰等。它是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它是草花,开得多好看,人们也觉得它就是野草。 一年蓬,见空地就长,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虽说是野草,壮的可至一米多高,顶上分叉,长高,又分叉,再长高。株形匀称,袅娜。叶子呈柳叶状,有不规则的缺裂。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细细的,盈盈的。 夏天的暴风雨多,这种植物吹倒了,那种植物吹歪了,而一年蓬不会。一夜风雨,第二天去看,一年蓬好好的。很多野花,凋败得很快。而一年蓬不会。今天去看,那一蓬花好好的,一个星期后再看,那蓬花好好的。一个月后再看,那蓬花还是好好的。 在日本,一年蓬还有一个名字,叫“铁道草”,说是它的种子可以随着火车沿着铁路飘洒,然后生根发芽,越长越多。所以坐在火车上往窗外看,或者沿着铁道线走,会发现,一株一株的一年蓬在摇曳。 一年蓬,是有女性气质的野草,领地意识却非常强。我散步的那一片野地,原本只有几棵。没过多久,一片一片。再过些时日,竟然是大片的白花摇曳。 喜欢这小雏菊一般的一年蓬,每次走到这里,很想和它合张影。但又自己打住了这个念头。一株株一年蓬,是一个个小女孩的样子。二十岁之前,和它一起拍照会比较好。老了,它会衬得人更老。 一年蓬,这样的长势,我疑心它是靠自己传播花粉。它的种子,大风来了,吹得远一点。小风来了,吹得近一点。不知不觉,就会长成一片。 当然,它还是有选择的。一年蓬很少长在树林里,和大树争抢水分和光亮。它总是让自己在草地上安营扎寨,和低矮的灌木或者小草做邻居。 心想,这么好看这么长久的花,插在瓶子里该是好。其实不然,离了土地后,一年蓬枯萎快速,飞飞扬扬地飘洒絮状物质。后来,再也不采它了。 翻看一本植物书,里面关于飞蓬的记载,我觉得说的其实就是一年蓬。和礼仪相关。《礼记.内则》里说:“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古时候,贵族家庭生男孩子要射箭。负责射箭的人拿着桑木制成的弓,取飞蓬的枝条向天、地、东、西、南、北各射一箭,表示这个孩子未来的志向在天地四方。 《楚辞》里,记载了很多植物,恶草部分,有十一种,其中就有“蓬”。说它到处蔓生,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一年蓬怕冷,秋来了,它的日子就不好过。几场秋风之后,会变得不成样子,“蓬头垢面”这个成语,就是说秋天的一年蓬。再一场大风来临,它被连根拔起,从土地上消失。所以人们形容身世飘零,无处安居,就会想起一年蓬这种植物。所以诗仙李白在《送友人》里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所以苏子在写给弟弟的一首诗里说:“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世间“一年蓬”。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想买书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直接和我联系,微信号:15818820884 …

谁是中国教育真正的敌人?

6/22/2021 刘云杉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王儒西 (整理) 【导读】2021年6月15日,教育部发布消息,宣布新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这条不大不小的新闻,透露出高层对校外教育培训乱象的高度关切和治理意图,也折射出教育市场日益扩张之后的现实困境:教育作为塑造社会分层的核心机制,越来越从“期许”变成“焦虑”。 如今形形色色的校外教育培训,既包含应试教育技巧,也涵盖素质教育内容。本文着重解读了教育困境的生成逻辑,指出:随着亲历改革、分层明显的8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各类“二代”成为多元化的受教育主体,客观上加剧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面对诉求多元、竞争严酷、标准国际化这三大张力,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标准究竟在由谁决定?一次次考试与招生改革为何大多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改革应向何处发力,才更有希望缓释焦虑、回应期待? 作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其实是个假问题,它们真正的、共同的敌人,是功利主义。在功利主义的侵蚀下,无论是何种生源选拔机制,都被挖掘出了各种“套路”。新的选拔方式在功利主义面前也不过是一场难度更高的智力体操,并无质变。这是未来改革必须直面的核心症结。同时,改革还必须尊重传统与常识,不是简单地移植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而要从中国真实的制度文化民情中寻找纾解和平衡之道。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特稿,原为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在文化纵横“一期一会”沙龙上的演讲稿,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 (2021年6月,教育部新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强调这次机构增设体现了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谁是中国教育真正的敌人? ▍“龟兔赛跑”1.0版本 应试教育下,学生负担很重,中国的家庭都在为竞争而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但是中国的学校又在致力于让“所有的学生一样的好”,这是一个悖论。这就有了“龟兔赛跑”1.0版本。在2009年中国上海参加的PISA测试中,上海学生的标准差比较低,也就是说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整体差距不大,同时低级思维项目(理解、记忆等)分数高,而高级思维(评价、判断、创新)等分值低于平均分值,这反映了应试教育过于重视书本训练、排斥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机会,而标准差低则表明整体上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小。也就是说,在“龟兔赛跑”1.0版的教育设计中,跑得快的兔子与跑得慢的乌龟差距很小,或者说跑得慢的乌龟不能明显输给跑得快的兔子。 在“龟兔赛跑”1.0版本中,学业负担太重了,教育开始减负,淡化考试,让城乡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快乐的童年。然而,孩子快乐了,家长却焦虑了,因为减负后的校内教育的质与量都有所下滑,已经难以单独胜任教学育人的职能。与不断的减负同步,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学而思、好未来等校外教育公司市值飙升,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这时出现了北京大学王蓉教授所说的“教育的拉丁美洲化“,即减负使得大量中高收入的家庭逃离公共教育体系,去私立部门寻求更高水准的服务。今天在许多南方城市里,公立学校成为低劣教育机构的代名词。北京情况则复杂一些,好的的公立学校与各种校外市场、资本市场有复杂的嵌套关系。 教改减负的背后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内涵模糊,更准确的定位是作为应试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我们可以不知道什么叫素质教育,但是只要痛感于应试教育的严苛,素质教育似乎就天然获得了论证与认同的合法性。 我更愿意用“博放教育”和“精约教育”这两个概念来描述减负之后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对概念来源于人文主义学者白壁德所提出的博放时期(era of expansion)与精约时期(era of concentration)之间的历史的钟摆。所谓“精约教育”,实践的是严格选拔和训练,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博放教育”,一些教改名校,宣称提供你感兴趣的一切,成就你想拥有的一切,奉行同情宽容的个人主义、人本主义,强调解放,甚至无序与无纪律。现实中,这两种理念型常常嵌套在一起,呈现复杂的样态。学生3点半放学以后,可能直接到校外教育机构里去了。也就是说,学校的博放实际上高度依赖家庭与校外的精约训练。 精约教育,如一些教育评论者所言,是要把向上的动力如同一部发动机一样安置在学生心中。学校用一套细致严密的制度,确保学生发生身心的蜕变,养成终身受用的习惯和品质,在苦中苦背后是习惯养成、意志磨砺,是高卓的快乐,这是一切精英尤其是平民精英的自我塑造的艰苦历程。而在博放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够选择学什么,还能选择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跟谁一起学,以什么方式学;取消班级和班主任,拆掉教室中的讲台,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尊重学生兴趣、制订个性化的课表,为私人定制未来。 从这两种教育理念的对比可以看出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断裂:大城市的社会中上阶层开始享受素质教育的成果,而中小城市与乡村的社会中下阶层信任和选择的仍然是应试教育。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中上阶层和中下阶层在对继承人的培养途经上、对精英的塑造方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分歧。 ▍二代崛起:全球故事 …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榜 对外经贸大学最高 超越清华北大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榜 对外经贸大学最高 超越清华北大 6/22/2021 (上海22日讯)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显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了11032元(人民币,下同,约7080令吉),超过了清华和北大。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前10名高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为211高校,985高校也有7所。 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了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11000元的高校。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和去年相比,中央财经大学从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均今年新入榜前十。其中,中山大学上升幅度最大,从去年的1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八位,毕业生平均薪酬也上涨了125元。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需要注意的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比如,在毕业生月薪超过一万元的24所高校中,只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没有在北上广超一线城市,但是也在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 (联合早报) 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公布:对外经贸超过清华北大 位列第一 6/22/2021   原标题: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酬是多少?清华北大均过万,对外经贸全国最高   每到毕业季,各大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去向和到手工资都备受关注。6月18日,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显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三甲,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来源于全国各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满一年的基础数据,按照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等四个要素,以相应权重,通过统计学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大学毕业生在平均薪酬这一项上虽然高于上海交通大学,但是综合统计后,薪酬指数排名较去年落后一位,被上海交通大学超越。   纵观排行榜,前十名高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为211高校,985高校也有七所。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了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11000元的高校。   和去年相比,中央财经大学从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均今年新入榜前十。其中,中山大学上升幅度最大,从去年的1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八位,毕业生平均薪酬也上涨了125元。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需要注意的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比如,在毕业生月薪超过一万元的24所高校中,只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没有在北上广超一线城市,但是也在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   并且,同为985、211重点高校,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前一百的高校中,排名相对落后,分别在84位和92位;毕业生平均薪酬也相对较低,仅为7517元和8096元。位于东三省的985高校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更是不在前百强排行榜上,被众多在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超过。   双非院校中,排名最高的是国际关系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薪酬指数均为85.2,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045元和10066元。外交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平均薪酬也在一万元以上。   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前一百位。图片来源:中国薪酬网 …

青稞酒酿造工艺

Weee! – Asian & Hispanic Groceries, Delivered! By Ging Ging 6/18/2021 再难的事都怕有学习力和行动力的人—青稞酒酿造工艺 青稞又名裸大麦,是大麦品种的变种,而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在酒行业中独树一帜,在西部民族地区享有盛誉。青稞酒魂承传400年,至今兴盛不衰,产于青海陕西等地,被誉为”高原明珠”。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青稞酒的酿造工艺。 1、制曲工艺,配料有以小麦为主,配以黑燕麦及豌豆的,也有用青稞小麦豌豆5:3:2的,为突出青稞酒风格,现改为青稞豌豆7:3,培曲原料经粉碎,加水拌和,踩制成坯后,入室培养40天,最高品温不超过48度,成曲储存三个月后用。 2、制酒工艺,采用清蒸四次清工艺,需养大渣保二渣。挤三渣,追四渣,原料有采用单一青稞的,也有青稞高粱等混用的,用辊式粉碎机碎成四到六瓣,润料加适量30度温水拌匀后,堆积12小时左右,蒸料从装完甑算起,约需80分钟,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加水,扬冷,熟料出甑,堆成长条形,泼入原料量28%左右的冷水,后扬冷,入池条件大渣,淀粉35%。水分42%,酸度0.2,温度冬季20度,春季15度,夏季12度,2渣水分48%,酸度1.5,温度比大渣高一到两度,三渣,入池水分52%,四渣,入池水分58%,发酵期28天左右,采用清蒸四次清工艺。养大渣,保二渣,挤三渣,追四渣。 3、青稞酒感官及成分特征,清香纯正,有独特香气,有酒酿和似苹果香,绵甜柔和,醇厚而不腻,酒体丰满。特有的酯酸含量和比例,使大曲清香型青稞酒独具一格。 酿酒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工艺, 这样才能有后面持续不断的收获。 原文链接>> 农家自酿青稞酒全过程,都是纯粮食酿造,好酒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 Whereas in most of China …

“非升即走”是高校之恶?龚炯教授:说这话的人不了解实情

“非升即走”是高校之恶?龚炯教授:说这话的人不了解实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补壹刀” 6/10/2021 体面、舒适、轻松,是很多人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印象。 过去一个相对普遍的看法是,在大学当老师,社会地位高,工作和收入稳定,孩子上学有保障,而且每年还有寒暑假,这几乎是存在于激烈社会之外的一片世外桃源。 但如今,这样的印象在被逐渐打破。 近来,对于“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生存困境的讨论越来越多。有舆论把矛头对向了大学对于青年教师的“非升即走”选拔制度上(也就是在6年的合约期结束后如果不能升副教授就必须走人),认为这是对“青椒”的压榨,甚至是一种“高校之恶”。 “非升即走”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拔机制?“青椒”群体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现在高校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 针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补壹刀连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 01 补壹刀:龚教授,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经历? 龚炯:我叫龚炯,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我是199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总校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之后我先后在美国的两个研究所各工作了7年,然后在2009年初回到中国,成为一名海归。 我回国以后就进入贸大工作,也是跟学校签了一个6年的合同,6年之后也面临非升即走的问题。后来我合同到期,考核也通过了。2016年晋升为正教授。 02 补壹刀: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有舆论把矛头指向了制度层面,认为大学普遍施行的“非升即走”选拔策略,实际上是对“青椒”们的一种压榨,甚至有人称之为“高校之恶”,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龚炯:说这种话的人对大学制度不了解。大学不是咬人的地方,大学在本质上从事的是三方面的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个方面一个都不可缺少。我想说的是,科研是少数最优秀的人才做的事情,大学的机制就是要把最优秀的人留下来。 我刚回国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在这6年里确实压力比较大,工作也比较多。在6年过了之后,就是进入类似于美国tenure(终身制)的阶段,但我们跟他们不完全一样,在美国的话等于是得到一个铁饭碗,只要不犯特别重大的错误,理论上就算你什么都不干,也没人能把你赶走。但是我们这边呢,还是有一个考核机制,合同是三年一签,还是有科研要求,必须在达标以后才能保持原来的待遇。当然这个阶段的科研要求比开始那6年要轻松一些,比较容易达到。 我觉得“非升即走”这个制度是必需的,大学招进来的人,他是不是适合做科研,有没有能力做科研,是需要一个筛选机制的,如果没有筛选,是办不好一流大学的。指责大学筛选的人不了解大学的本质,大学本质就是求真,科研工作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必须是那些最有创造力、想象力,最有科研精神的人,最努力的人,才能留下来。 实际上,我认为“非升即走”是一种学术鼓励,鼓励你好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如果这些做好了,你未来的工作会有保障。而且我觉得“非升即走”也是有道理的,科研人员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这6到12年里,是他人生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也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这是大部分人天然的生理规律。在他进入40多岁以后,各方面的状态都会稍微有点下降,在这个时候给你一个机制保障,能让你去专注于科研,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也看到有人说,国内有些学校,招10个人最后留下来一个,这种情况我觉得比较极端,也很过分。大学人才的留用不应该完全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应该有个稳定客观、长期一致的标准,如果10个都达标那就应该10个都留下来。以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我在贸大的同事,据我个人观察“青椒”能留下来的大概70%多,我自己也没有觉得很难,而且贸大的留用标准在同类院校比较的话,应该说标准还算比较高的。所以网上有些人说比例很小,这是不对的。 03 补壹刀:您刚刚提到对“青椒”的考核标准应该是稳定客观、长期一致的,现在的考核标准是什么样的? 龚炯:就说科研考核标准吧,现在各个院校对于考核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有各自的A类B类C类核心期刊的单子,根据老师们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发表进行算分。就我所在的经济学领域来讲的话,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大致统一的,虽然每个学校自己的单子不一样,但是重合度很高,相同的部分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 04 补壹刀:一些人提到大学招聘存在年龄限制,认为这是一种年龄歧视,给青年“学霸”们再套上一个枷锁,您怎么看? …

《自然的力量》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藏北高原,每天都在上演着藏羚羊与狼群生与死的考验,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藏羚羊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在吐鲁番盆地,炎热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物种,它们是大自然的胜利者。在南海海底,珊瑚产卵大爆发。热带雨林的成群亚洲象,随着人类家园不断靠近挤压领地,亚洲象的生存面临考验。从青藏高原之世界屋脊,到吐鲁番盆地之中国谷底,从热带雨林的亚洲象,到南海海底的珊瑚产卵大爆发,解释了中国自然场景之广阔。 历经五年的拍摄制作,拍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区,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珊瑚礁,记录了数十种神奇的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自然的雄奇伟大。全片共分《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寻》等六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一座座山峰耸峙,构成了地球第三极的壮丽景观,山让中国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超过9000米的垂直落差,使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多元的景观与物种。山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0%以上,160多条山脉纵横起伏,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干,群山之中,隐藏着自然的秘密。 历经五年的拍摄制作,拍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区,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珊瑚礁,记录了数十种神奇的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自然的雄奇伟大。全片共分《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寻》等六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我们生活的星球充满了无数不可思议的自然奇观,水,一种拥有无限力量的神奇物质,塑造和滋养着我们的星球,它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形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地球上淡水的循环都是从海洋开始,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直到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大地。水聚成河,创造着辉煌的生命,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基,与温度一起决定了地球上物种的分布。 历经五年的拍摄制作,拍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区,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珊瑚礁,记录了数十种神奇的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自然的雄奇伟大。全片共分《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寻》等六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新疆西部艾比湖是中国最多风的地方之一,这里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刮着6级以上的大风,大风季节从春天开始。黄鼬俗名黄鼠狼,它的嗅觉及其敏锐,猎物即使藏在积雪下面,也无法逃过它的鼻子。猛鴞是飞行速度最快的猫头鹰,春天到来之后,它们将向北迁徙,在北极圈附近的泰加林完成交配繁殖,猛鴞是罕见的24小时全天候猎手。大耳刺猬是亚洲中部干旱地区特有物种,水洼边是它的领地,每次在水洼边上捕猎,总是收获颇丰。 历经五年的拍摄制作,拍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区,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珊瑚礁,记录了数十种神奇的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自然的雄奇伟大。全片共分《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寻》等六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细细的铜管是画笔,彩色的石头粉末是颜料,一点一滴塑造成型,在西藏的寺庙里,僧人们制作坛城作为修行,坛城,世界的缩影,在这里万物和谐,众生平等。坛城,描绘的更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今天,人类仍然在探索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千万年与自然的羁绊中,进化出适应不同环境的生存智慧。 历经五年的拍摄制作,拍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区,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珊瑚礁,记录了数十种神奇的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自然的雄奇伟大。全片共分《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寻》等六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本集是《自然的力量》拍摄的幕后故事。栏目摄制组为了记录下神奇的自然现象,深入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保护区,深海下潜到南海水下,利用当地的条件,一遍遍尝试,终于拍出了理想的镜头。 历经五年的拍摄制作,拍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区,从青藏高原到南海珊瑚礁,记录了数十种神奇的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自然的雄奇伟大。全片共分《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寻》等六集。

故乡就在天门城

2021-06-04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天之门,故乡的名字天成的自带恢宏,自带高敞,自带亘古。 天门,秦朝为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1726年,也就是雍正四年,改景陵县为天门县。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此名。 我是天门人,出生长大的小街,却在天门的最东边。以至于活了几十年,没有去天门城关认真玩过。 去冬,曹阿姨听说我还没有游玩天门,就联系我,说接我去天门玩。想着是冬天,曹阿姨年纪大,不方便,我就说来年的春天吧。 这不,年一过,天门之行就成行了。 曹阿姨是渔薪人,在天门居住,是一名数学老师。退休后来了武汉,和儿子住在一起。几十年的数学教学,致使年已八十的曹阿姨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还异常清晰、流畅。饶是如此,我还是有点担心,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假如因为和我的天门之行而让老人摔跤了,或者怎么样了,该怎么办? 我怀揣着这份忐忑,和曹阿姨约了时间,坐着动车,去了天门。 天门南站有些意思,虽属于天门,却和汉川交界,离着天门城关好几十公里路。尽管如此,相比于坐长途汽车,还是舒服多了。 虽然和曹阿姨认识三四年了,也只限于网上的偶然几句聊天。不知道为什么,却异常亲热。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和儿子在武汉,小女儿在天门,三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有很好的工作。 天门的西湖让我惊艳。雨过天晴,春光暖意,就是苏子说的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 陆羽纪念馆里,没有其他人观光。以前,也读过一些关于陆羽的文章。但还是觉得,只有来到这里,才是认真了解家乡的茶圣。 儿时,我是不知道家乡有这个茶圣的。知道后,总是感到羞愧,也或者无奈。家乡出了位流传千古的茶圣,而据我所看,一望无垠的大平原,既无生上者的烂石,也无生中者的栎壤。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奶奶说,快喝茶,其实是一杯白开水。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茶叶。一直到现在,也极少喝茶。低血糖,闻多了茶味,有点头晕。 一个朋友,喜欢喝茶,喜欢陆羽的《茶经》,和他认识很多年,从来不敢告诉他,自己的老家就是陆羽的故乡。我怕告诉他了,他问起茶圣,知道我的家乡一棵茶树都没有,会匪夷所思。我怕告诉他了,他会误以为我一定会喝茶,至少会看茶,那会让我无地自容。 不过,那是过去。现在的家乡,也开始种植茶树,发扬陆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唐玄宗的开元年间。也就是733年的一个秋日早晨,竟陵西湖龙盖寺的僧人智积听到从湖边传来雁叫声,那声音和往日大有不同。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大雁用羽翼护着一个快要冻僵的孩子。 智积把孩子抱进寺中,等待他的亲人前来认领。但是,始终没有人前来认领这孩子,龙盖寺就成了孩子的家。孩子稍大些后,智积为他算卦,取《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段卦辞,为他取名陆羽,字鸿渐。 龙盖寺附近,有一口井,陆羽每天去井里挑水为师傅和香客们煮茶。他还要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一些儒家经典。初步有了一些思想后,他开始厌倦寺庙刻板的生活,怀疑那些枯燥的经文。 十二三岁时,他说服师傅,离开寺庙,投身于一个戏班,参加演出,开始了江湖人生。有一次,在复州乡村酬神的庆典上演戏,陆羽的演技出众,又很机智幽默,复州太守李齐物很欣赏他。了解到陆羽的身世和处境后,太守答应资助他去火门山读书。火门山离竟陵二十多公里路,陆羽在那里师从一位姓邹的夫子,学习了五年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学成之后的陆羽,回到竟陵,认识了被贬谪到竟陵任司马的诗人崔国辅,陆羽又拜崔老师为师,两人结为忘年交,唱和诗词,品味茶水。 …

日本險惡的河豚魚計劃:引入猶太人在中国東北建國

5/31/2021 河豚鱼计划 (在中国大陆安置犹太难民的计划) “河豚计划”是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提出的一项计划,希望采取扶植、亲善犹太人的政策,来巩固他们在“满洲国”的统治,并影响英美的对日态度。 简介 犹太复国主义者和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经计划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这个被称做河豚鱼的计划最后因为英美的阻止和中国人民持续的顽强抵制而流产了。河豚鱼计划之所以命名为河豚是因为,河豚虽然是美食,但是有剧毒。日本人借河豚比喻犹太人移民的一方面有利可图,一方面又很危险,好比河豚,要去其“毒素”后再食其美味。 [1] 背景 这个事件要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时代说起。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反犹太高潮持续不断,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一位名叫雅各布·希夫的美国金融界犹太巨富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仇恨(1903年4月6日在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的反犹暴行中,犹太人死45人,86人残废,500人轻伤。有1500家住屋和商店被掠夺和毁坏),筹集了2000万美元贷款,主动向日本提供援助,使日本在战争中取胜。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歇夫共进午餐。他们相信,从纳粹手中援救欧洲犹太人,将会使日本得到美国犹太人坚定和永久的支持。 [2] 世界范围内愿意接纳犹太人的只有英国的阿拉伯殖民地和中国。最初中国东北的犹太人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迫使他们离开家园的是苏联的大规模排犹运动。来到中国东北后,比俄罗斯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大部分在此定居下来。 他们将带来的巨大财富投资于日本人在东北的军事和工业建设中,使得当时日本在东北军民工业飞快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日本的注意。对日本人来说,“犹太人”成了易于取得和掌握大量财富的同义词。二战期间,日本官方民间一些热衷于犹太研究的人们开始提出吸引犹太人资金,既可以大大的增加东北的开发进程,又可以通过犹太人的影响使美国不对日本开战,以达到打胜侵略战争的目的的设想。1934年,钢铁业大企业家鲇川义介在外交刊物上发表题为《一项邀请5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的文章,以后,就有了所谓“河豚计划”。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著名的“五大臣会议”,就河豚计划达成了一致意见。 [1]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犹太人这时候正在全球遭受迫害,急于寻找一块环境优越的土地建国,如果日本人愿意提供这个条件的话,中国大陆正是最佳的选择。于是,河豚计划出炉了,日本许诺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犹太人则用他们的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战略意义 日本积极推销河豚计划,其战略用意显而易见。 第一,许多日本官员都相信《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的谎言,认为全球犹太人阴谋控制世界经济和政治。这些信仰使得一些日本权威人士过高地估计了犹太人的经济和政治权势。于是他们利用在世界金融界占重要地位的英美犹太人的资金,开发广阔的东北平原。 [2] 第二,借着与犹太人共同建设“亚洲新秩序”的招牌,迫使英美等国接受既成事实,渗透“满洲国”建国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至此,日本人“善待”犹太人的真实动因昭然若揭。日本完全是为了获取其最高国家利益,才如此“温存”犹太人的。 实施过程 1922年,两位被派往西伯利亚帮助白俄抵抗红军进攻的日本军官——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回到了日本。在西伯利亚,他们第一次听说了《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立刻对所谓犹太人的权势极度着迷。在整个1920年代,他们写了许多关于犹太人的报告,并且到今天的以色列国(当时的英属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旅行,研究犹太人,并与犹太人领袖哈伊姆·魏茨曼和大卫·本-古理安交谈。安江仙弘甚至将《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翻译成日语。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设法使日本外务省对犹太人产生了兴趣,要求每一个日本大使馆和领事馆密切关注所在国犹太人社团的活动。外务省收到了许多报告,但没有一个报告能证实确实存在所谓的全球阴谋。 就在1931年日本入侵满洲的九一八事变的前夕,两位所谓的犹太专家加入了军队“满洲系”,许多日本军官希望日本扩张到满洲。这个派系的首领是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他们在吸引日本人定居和投资满洲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于是被河豚计划所吸引。但是,河豚计划在开始执行之前,就遇到了第一次重大挫折。1933年,哈尔滨犹太人西蒙.卡斯帕遭到诱拐、拷打和杀害,于是已经在该市定居的大批犹太人,不再信任日本军队,大批逃往上海,将这恐怖的故事告诉周围的人。1937年,安江仙弘与哈尔滨犹太人领袖谈话以后,使他们确信日本人已经改邪归正,于是成立了远东犹太人大会,随后数年中举行了多次会议,讨论在哈尔滨市内和郊外建立犹太人居留地的问题。 [2] 为了实施“河豚计划”,日本侵略者早已开始与哈尔滨犹太人的领袖交朋友。“犹太问题专家”安江仙弘大佐经常来哈尔滨访问,与考夫曼医生建立了友谊。在日本人的鼓励和同意下,1937年12月,在马迭尔旅馆召开了第一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与会代表有的来自上海和日本神户。而安江和在东北和华北的日军军事机构官居要位的樋口喜一郎也参加此会,樋口还在会上叫嚣:“日本人没有种族偏见,日本人民珍视它同犹太人民的友谊,日本正准备和犹太人民合作……保持密切的关系。”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那些受到中国人民厚待的犹太人通过一项送给世界上每一个重要的犹太组织的决议:“我们,出席这次民族性的会议的犹太人,在这里宣布,我们在国家法律之下享受种族平等和公正,并将与日本和满洲国合作以建立亚洲新秩序。我们向我们的共同宗教信仰者要求帮助以平等对待和在东北建立犹太国承诺为条件。” 1938年召开了五相会议:日本的5位最高官员聚集讨论“犹太专家”的这个计划。他们是:首相近卫文麿、外相有田八郎、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通产大臣池田成彬。大臣们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日本与纳粹德国结盟,任何帮助犹太人的做法都会危及这一同盟。另一方面,水晶之夜事件以后,犹太人对德国产品的抵制,显示了犹太人的经济实力和全球一致,如果日本希望得到犹太人的好感,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许多犹太人逃离欧洲,正在寻找避难的去处。由于日本内阁当时需要一致通过,而不是多数通过,这次会议成为内阁最漫长、最复杂的会议之一。但是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政府批准实施河豚计划,但是任何行动都不得有损与德国的关系。 [2] 1938年,在五大臣会议召开后数星期,在哈尔滨又召开了第二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樋口和安江在会上仍然提出同样的要求。 1939年3月,出于日本人的倡议,列夫·齐克曼向另一个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军官、“犹太问题专家”犬冢惟重大佐提出:有没有可能将200名皮革工人及其家属移居到“满洲国”某一郊区小镇他本人愿意提供一些款项,此外他可以通过美国犹太人大会设法从美国人那里取得20万美元。 日本人非常兴奋,犬冢说:“3000人更好。”在上海频频开会。犬冢、安江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石黑在6月份提出一个长达90页的报告《关于引入犹太资金的研究和分析》,并亲送东京,最后日本提出安置3万犹太人所需资金一亿美元的计划(当然要犹太人组织来付钱)。报告包括考虑周密的种种细节,只是在犹太居留地设在“满洲国”还是设在上海稍有争执。 1939年5月,安江为哈尔滨犹太人领袖考夫曼医生安排了对东京的正式访问。考夫曼在日本逗留的一个月时间里,访问了内阁各省,受到一次比一次更殷勤的招待。并在回哈尔滨之前被授予帝国勋章。 [1] 但是,该计划从未正式付诸实施。1939年,上海犹太人请求不要再允许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因为他们的支持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当时,美国犹太人社团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史帝芬怀兹(Stephen …

《故乡的女儿》妙语集锦

2021-05-28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朋友有心,读了《故乡的女儿》后,摘抄了一些他喜欢的句子。他发给我看,我便也发在这里,和喜欢的人一起分享。 长大后才明白,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转到孙悟空,师傅就不用吹糖人了。——《糖人》 砍菱角米的爹爹手拿的小斧头乖乖巧巧,菱角米砍出来像一个个金元宝。——《花鼓戏》 因此,陪十姊妹是忧伤的场面,有明日,明日又隔着天涯之愁,有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我之忧。——《儿女婚嫁》 问不得,催不得,急不得,各种各样的细小心思,蚂蚁似的在心中忙碌。——《穿新衣》 这活儿生活气息浓,一针一线,穿过的是布头,织进的是光阴。——《忘忧活》 隔着岁月,回望故乡的水车,它像一把口琴,被土地含在嘴里,唱着吱吱呀呀的歌谣。那水,是客人,远道而来,不熟悉路径,若不在路口迎着,它就自顾走了。——《水车吱呀》 月光照彻着的场地,是土地爷爷敞开的大肚皮,夜夜揽孩子们入怀嬉戏。——《月色》 插在瓶子里,给它一个角落,望得见平野微茫,春风满塘。——《油菜花》 一悬空,它大声叫,凄凄惨惨。几个人汗流浃背和猪较劲,看得心里酸酸的,不知道该同情谁。——《猪》 稻田池塘里,雄蛙结着伴儿亮着嗓子吼,不是别的,声多力量大,要把远方的雌性青蛙叫过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蛙声是美妙的,土里土气的美妙,接近泥土和粮食。蛙声是原始的,直接连通着造物主。我们的生命,谁能拒绝这种远古?这种连通?山野人家,蛙声草色,是美好而安静的所在。一茬一茬的叫声,是一年一年的时光。——《蛙声》 它们应声出来,和豆苗一同生长。爬藤。开花。结果。——《苦伢》 一会儿,各家各户的炊烟花朵般开放,和自家的青瓦缠绵悱恻一番后,拉帮结伙,高空寻云去了。——《瓦屋》 此刻的年月,我的生命,也恰如秋风里这架扁豆花。我该面对怎样的笑容,如扁豆花一般从容面对岁月的料峭风寒。我该怀着怎样的希望,如扁豆花一般明姿雅度、寂寞开阔。任时光如水,年华渐老。——《扁豆花》 拿一个莲蓬,一闻,缝缝隙隙间,跑出来满塘湖水清香。莲是荷的孩子,当然长得好看。荷爱孩子,把自己变成一所房子,叫“蓬”。小小的心怀,人的幸福如莲蓬一般饱满,莲子一样清香。菱角家族一团和气,手拉手,脚跟脚,牵牵扯扯间七大姑八大姨都上来了。——《池塘三味》 人和动物的耳朵,其实是身体开出的一朵花。——《捡地皮》 它本无味,但却愿意放空自己,吸收别人的精华。人,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要学习豆渣粑。把心放空,更好的吸收别人的智慧,更好的成为自己。——《豆渣》 夹一块刁子鱼背,咬一口,顿时,一种见到故人般的亲切感流遍全身。咂咂嘴,再品,味觉倒回,仿佛一把钩子,钩出久远的时日。到了这一步,咬住的,不再是鱼肉,而是往事。吞下的,不再是食物,而是情感。农忙时节,堰塘里抽水。水越来越浅,鱼儿越来越慌。——《鱼香隽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