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单日确诊 佛州3.2万例创新高 全美增逾15万例

圣诞夜单日确诊 佛州3.2万例创新高 全美增逾15万例 世界新闻网 12/26/2021 虽然今年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但是全美24日的添加确诊数达15万1915例,只比去年同期少不到三成,显示在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下,疫情依然严峻;尽管相较于惊人的确诊数字,住院、病殁数据并未特别突出,但同样不容忽视。 相较于去年圣诞节录得的19万2081例相比,今年的添加确诊数只少约4万例,相当于少26%;目前七天平均每日确诊数达18万2682例,比上周多48%。 部分地区出现创纪录的疫情;本月10日时,佛州的七天平均每日确诊数仅1700例,但是24日的添加确诊数高达3万2850例,短短几天内就刷新过去3万1758例的单日确诊纪录。 在纽约州,24日的添加确诊数达4万4431例,比前一天多14%,刷新该州单日确诊纪录;纽约州长霍楚(Kathy Hochul)就说,Omicron变种病毒传染力「实在是太强、太强了」。 另一方面,与去年同日的2899人病殁相比,24日1013的病殁人数已下降72%;而在圣诞夜当天,全美因新冠肺炎而住院的人数为6万9000人,仍只有1月高峰期的一半。 在加州洛杉矶郡,24日每日添加确诊数达9998例,与上周相比多约200%,但是住院人数几乎没有变化。 从病例数据反映出Omicron的致病力可能没那么大,已得到愈来愈多科学研究支持,例如英国卫生安全局(Health Security Agency)的报告就指出,染上Omicron病毒的致死风险比Delta变种病毒低70%。 虽然目前的住院、病殁人数均显著低于去年同期,但是有增加趋势:全国6万9000人住院虽比去年同期低50%,但是比上周多2%,而且有12个州的增加率超过10%。 范德比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夏夫纳(William Schaffner)就表示,住院人数可能会减少,但「不会是零」,况且在部分地区住院人数上升,如果染疫民众太多,医疗体系仍有瘫痪之虞。 虽然病例数据显示,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对Omicron病毒来说可能效力较低,但依然必要,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报告指出,未接种者染上Omicron病毒的住院风险只比Delta病毒低10%。 而相较于全国七成以上民众已接种疫苗,自今年6月以来,染疫住院患者中,高达85%没有接种疫苗,在Omicron病毒威胁下,这些民众依然是高危险群。 Source 路透社:俄罗斯COVID-19病殁数破60万大关 中央社 | 莫斯科 …

短短10年,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彻底扭转

短短10年,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彻底扭转 12/26/2021 我第一次去俄罗斯是2012年,当时俄罗斯人的富裕程度远超中国,人均GDP 高达1.54万美元,中国才0.63万美元,俄罗斯是中国的2.5倍。  当年的莫斯科机场,一瓶可乐要价150卢布!那时候,1卢布=0.2人民币,相当于30人民币,比世界第二贵的挪威,还贵10块钱!俄罗斯人不喝热水,但他们知道中国人喝,在莫斯科机场,卖热水也是一个生意,一杯热水要60卢布,相当于12块钱。莫斯科的部分物价,堪比北欧。 在欧洲赌城摩纳哥,我看见俄罗斯土豪们带着金发美女,开着豪车,招摇过市。莫斯科到摩纳哥,3100公里,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约3200公里),开车要32个小时。  2012年,俄罗斯已经从苏联解体的悲剧中走出,高油价带来的繁荣,让俄罗斯人意气风发,没人料到,他们将迎来一个巨大的石油泡沫。现在回头看,2012年,不仅是俄罗斯经济繁荣的一个巅峰,也是俄罗斯人对中国看法的分水岭。  在2012年之前,俄罗斯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剧痛,但无论从科技、经济,文化上,俄罗斯都自认为是领先中国。而中国呢,就是那个“身材矮小,家境贫穷,穿着蓝袍,骑着自行车”的亚洲小老弟。  俄罗斯对于东方黄种人,总是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一方面,是恐惧怨恨。历史上,蒙古军队(又称鞑靼人)在如今的俄罗斯腹地,建立了金帐汗国,并统治俄罗斯二百多年,对于这段被蒙古人奴役的历史,俄罗斯人称之为“鞑靼枷锁”。 另外一方面,又是骄傲感激。18世纪的俄罗斯学者卡拉姆津甚至说:“莫斯科的强大应该归功于蒙古”。这句话是实话,如果没有蒙古人西征,俄罗斯领土不会有这么多。切尔基佐夫市场  中国人遍布全世界,海外华人大约有5000万,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在美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China Town,日本、韩国有“中华街”,欧洲、拉美,都有唐人街。  唯独俄罗斯没有唐人街,在莫斯科也有一个叫做“中国城”的地方,就是Kitay-Gorod,但那里却没有中国人。在俄语里,没有China这个词,他们称呼中国为Китай,转化为拉丁语是Kitay,直译就是“契丹”,Qidan—>Kidan—>Kitay,就是中国了。简言之,莫斯科的“中国城”,只是一个地名,里面并没有中国人聚集。  1990年代 ,在莫斯科有一个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叫Cherkízovsky rýnok(切尔基佐夫市场),中国人在那里,主要从事小商品批发生意。随着中国的生意越做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就引起了俄罗斯人的妒忌和恐慌,民间反华气氛高涨,连华人农场也被大规模推平,走投无路的浙江人、福建人,数量众多。2006年8月21日,俄罗斯极右组织“救世主”(俄语:Спас)对切尔基佐沃市场发动炸弹袭击,造成14人死亡。 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人均GDP)远不如俄罗斯,出口俄罗斯的商品,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科技含量,质量低劣。那一段时间,整个俄罗斯国家媒体都把在俄华商污名为“走私犯”、“小偷”、“假冒伪劣商品小贩”。 2009年6月18日,俄罗斯当局以“走私和假冒”为借口,销毁装载在6000个集装箱、价值约20亿美元经由灰色清关(低税简化报关手续)的商品。2009年7月15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市长宣布,永久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并强行拆除。一时间,多少浙江商人的毕生积蓄,灰飞烟灭。从那以后,俄罗斯就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 中俄油气管线记性好一点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在2011年之前,中俄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输油管道,反反复复,进展缓慢。2003年,俄罗斯就提出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原本的计划是,从俄罗斯输出直接通往大庆的“安大线”,但是途中却发生变数,俄方一度坚持改道输往日本。 俄罗斯有2个上不了台面的想法。首先,当时中国经济差,能消化这么多原油?其次,在俄罗斯人眼里,向发达国家日本出卖原油,是天经地义,但卖给“小老弟”中国,脸往哪搁!?俄罗斯不甘心作中国的原料供应地。于是,关于中俄输油管线的走向,结果多轮谈判,俄罗斯依然扭扭捏捏,举棋不定。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俄罗斯也陷入衰退。在那个时候,能拿出真金白银买油气的,只有中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揭不开锅的俄罗斯,主动上门,寻求合作。2009年,中国贷款250亿美元给俄罗斯,作为交换条件,俄罗斯宣布从2011年起的20年内,每天出口30万桶原油给中国,并签署了中俄原油管道的启动协议。到2011年,整条管道才正式投产。前后经历了整整8年时间。 一方面,中国为俄罗斯雪中送炭。另外一方面,中国能源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本该一拍即合的好生意,何苦磨蹭这么久?这就是俄罗斯的心魔作祟。 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遭到西方围堵制裁,中国又伸出橄榄枝,签署了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项目。4000亿美元无疑是大单中的大单。2014年,俄罗斯的GDP仅为2.06万亿美元,40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当年GDP近20%了。如果没有中国雪中送炭,俄罗斯恐怕要被西方列强整得很惨…… 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西伯利亚力量”)已经正式投产,据Gazprom(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官网的信息,该项目最终每年将可以对华出口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今年,普京又主动提议,“俄气”启动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勘测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基础上,要建设一条过境蒙古国、通往中国的管道项目。该项目的运输能力将达到500亿立方米。届时亚马尔的天然气,可以直通中国。  为什么今年俄罗斯如此主动呢?首先,因为俄欧关系不好,北溪2号依然难产,中国市场,不仅是靠山,也是筹码。其次,俄罗斯经济真的不行了,缺钱!再次,新能源来势汹汹,传统油气能源,成了节能减排的障碍,此时不卖,更待何时? 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280亿立方米,如果俄罗斯管线全部贯通,输往中国的天然气可以达到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俄罗斯经济以前有一个段子,俄罗斯的GDP还不如中国广东一个省,现在这个段子过时了。2020年,俄罗斯的GDP仅为1.4万亿美元,总量低于我国的广东省和江苏省,人均GDP首次落后于中国。过去10年,俄罗斯卢布如水银泻地,2012年,1人民币兑换5卢布,到了2021年底,已经是12卢布。按照这个趋势,几年之内,俄罗斯的GDP很可能还会被“山东、浙江”超越。  可以说,俄罗斯先美国一步,走完了承认中国崛起的心路历程。刚开始,摆出一副傲娇的姿态,爱理不理,结果遇到危机,转身有求于中国,于是一拍即合。这样的剧情,经历多了,傲娇也就慢慢没了。  总而言之,这10来年,变化太快,俄罗日渐依赖中国的市场。对华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15%以上,而对俄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左右。 前几天,和一个在莫斯科的朋友聊天,他们两夫妻,生活在莫斯科郊区,刚收到一张物业单(包括,燃气费、电费、水费、管理费等),一个80平米的公寓,居然要7000卢布,以目前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600。因为是冬季,遇到天然气涨价,所以采暖费特别贵。不过好在俄罗斯也有便宜的东西,比如牛肉,似乎只要30块人民币一公斤,至于面包、土豆,也不贵。在俄罗斯乡下,取暖主要依靠木柴,用电也很少,屋前院后种点菜,养点鸡,这样一来,取暖、卡路里、蛋白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有保障。2020年,俄罗斯的最低工资是1万卢布,相当于900人民币。按照普京的说法,俄罗斯中产的门槛是月收入1.7万卢布(1500人民币)。以教师为例子,莫斯科教师的收入全国最高,但也只有5.1万卢布(4400人民币)。二线城市伏尔加格勒的教师平均收入只有2.3万卢布(2000人民币)。俄罗斯的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在一个层次,但莫斯科教师的收入,大概是中国“京、沪、穗、深”一线城市的一半,二线城市,更惨。老师工资要这么低,这个国家无疑是危险了,下一代会变成粗鲁的一代,彻底迷茫的一代。怪不得有人说,苏联解体后,很多加盟国像动物园一样。 俄罗斯的心态,悄然逆转。  俄罗斯朋友还告诉我,你们中国的基建在俄罗斯油管上火了,有人靠你们中国的基建,在俄罗斯赚钱。 我有点蒙圈,此话怎讲? 于是,他给我一个油管链接——叫Техно的俄语频道,Техно俄文的意思就是“技术”,专门介绍各国的基建工程,其中关于中国的视频大约占了70%。万万没想到,俄罗斯人也看《厉害了我的国》! Техно一共做了不到100个视频,粉丝数量65万,根据油管收入评估网站推算,历史累积收入在90~250万人民币之间。最近一年的平均广告月收入为,人民币5.3万。莫斯科教师的工资也才4400人民币,相比之下,油管主播收入,让人眼红。谁能想到,十月革命后的96年,《厉害了我的国》,居然成为俄罗斯人的“摇钱树”。 其中点击率最高的是:Китайцы построили небесную дорогу(中国人修了一条天路: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观看次数超过650万,俄罗斯总人口才1.4亿,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也就相当于在中国6500万次观看,这可不是几十秒的抖音短视频,而是10分钟的长视频。 让我吃惊的是视频底下的留言栏,简直就成了对俄罗斯宣泄不满的出气孔: Такой прорыв за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А наша страна, только …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中央社 12/25/2021 日媒引述美国农业部统计报导,中国储备的玉米等主要粮食库存量达全球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人口不到全球的两成,有观点因此认为,这是全球粮食价格走高和饥饿问题的原因之一。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22日发自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大连市的报导,在大连市,数量约310座的巨大圆筒在港口一字排开,这是国有粮食大型企业中粮集团所有的中国最大规模粮食仓库(筒仓)。从国内外采购的大豆等都储备在此处,通过铁路或船舶运往全国各地。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11月在记者会表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 其中小麦可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粮食供应绝无问题。 报导引述美国农业部的推算数据显示,明年上半年(粮食年度,期末值),中国的粮食库存在全球库存量占比分别是玉米69%、白米60%、小麦51%,这些在过去10年都分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持续大量存储粮食的情况十分明显。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字,去年的食品进口额(不含饮料)达981亿美元,10年内增加了4.6倍;今年1至9月也达2016年有可比较数据以来的最高点。5年当中,大豆、玉米、小麦的进口额猛增至2至12倍,积极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行采购,牛肉、猪肉、乳制品、水果类也增至2到5倍。 报导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对进口发挥支撑作用,例如肉类加工大型企业万洲国际今年6月收购了欧洲的同行企业,乳制品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则于2019年收购了新西兰大型乳制品企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算,全球11月食品价格指数比1年前大约高了3成。对此,日本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认为中国大量储备粮食是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报导说,由于国内生产跟不上,中国因此增加谷物等粮食的进口;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猪等饲料用需求扩大,需要外国优质农产品的消费者也在增加。 但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白米和小麦等粮食产量和农作物耕作面积在2015年以后触顶回落。 熟悉中国农业的日本爱知大学名誉教授高桥五郎表示,「中国由于农地分散及污染,生产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民向城市流动,粮食产量今后也难以成长」。 Source 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10/31/202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据新华社报道,方案称,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 方案提出八项总体要求,分别是: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加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强化保障措施等。 其中,在“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环节,方案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鼓励通过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浪费行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加大就餐检查力度,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等。 Source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来源: …

快讯: 美赴中航班「飞到一半突返航」 中方提严正交涉

快讯: 美赴中航班「飞到一半突返航」 中方提严正交涉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近日,多班自美国飞往中国的航班延误或取消,某航空公司甚至出现航程过半后返航情况,根据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微信公众号26日发文指,中国驻美使领馆已向该航空公司提出严正交涉。 据发布,中方请近期计划赴中国乘客密切留意航班变化情况,提前与航空公司确认航班状态并相应安排登机前「双检测」。如重新安排行程超过规定时间,乘客需再次检测并重新申请健康码。 发布指,中国驻美使领馆将继续敦促有关航空公司保障乘客正当权益,同时再次提醒疫情之下赴中仍应坚持「非必要,不出行」。为出行顺利,请慎重选择航空公司。 Source 圣诞节航空因疫大乱 旅客受困 1机场满地毯子枕头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全球取消超过4000航班 在圣诞旅游旺季到来之际,传染力极强的Omicron变种病毒株横扫欧美,导致各国航空客运作业大乱,因为机组人员确诊、遭隔离、被列入检测名单与天候等问题,导致全球圣诞假期逾4000个班次航班遭取消,使得原本拟在第二个疫情年与亲友团聚的数万名旅客的行程也被搅乱。 近半由中国航空公司取消 根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全球在24日和25日取消逾3900个航班,近半由中国航空公司取消,26日另将有逾340个航班停飞;逾1100个、约30%受影响航班为往返美国或美国境内的航班;FlightAware过去24个小时追踪逾10万个航班班次,受影响航班在全球仍占少数。 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在24日和25日共取消逾600个航班;根据FlightAware和航空公司,达美航空24日和25日分别取消158和188个航班,联合航空这两天分别取消189和140个航班,26日还会有航班遭取消。两家航空公司表示正积极为旅客重新安排航班。 达美航空发言人凯特·莫多罗(Kate Modolo)表示,他们竭尽「各种选项和资源」,包括变更旅行路线,或者寻找飞机和人员来替代预定班次;航班取消受到综合因素影响,包括天气、Omicron变种病毒相关议题,达美周末估计至少取消超过150个航班。 不过,并非所有航空公司的旅行班表都遭打乱,美国航空(American …

Clubhouse热潮消退、成长趋缓 首席执行官:赚钱非当务之急

Clubhouse热潮消退、成长趋缓 首席执行官:赚钱非当务之急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回顾今年初,「Clubhouse」几乎堪称硅谷高科技圈的关键字,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上Clubhouse「开讲」,更提升该平台的知名度。这个语音社群应用程序(App)也被赋予很高期望,被视为社群媒体的明日之星。 伦敦金融时报(FT)报导,Clubhouse去年底开始爆红,并在今年获得爆炸性成长,成为历来用户数增加最快的其中一个社群媒体。Clubhouse立志成为下一个大型社群媒体,但专攻语音聊天,而非主打文本或照片。当时民众在居家防疫期间,正设法找机会聊天解闷,也把Clubhouse与Snap和TikTok做比较。 随着时间过去,Clubhouse的超人气泡沫似乎破灭,原因包括热潮退烧、App下载次数锐减,以及受脸书母公司Meta和推特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竞争冲击。 Clubhouse共同创办人戴维森(Paul Davison)认为,热潮消退本来就是社交新创公司发展时会碰到的高低起伏,强调资本雄厚的竞争对手虽跟在他们背后推出功能类似的产品,但并未真正撼动Clubhouse。 事实上,戴维森认为赚钱不是当务之急。Clubhouse现正依赖Andreessen Horowitz等创投业者多次资助,在数轮募资筹措约3.1亿美元。在最近一次的6月募资中,Clubhouse估值上看40亿美元。 戴维森接受FT专访时说:「放眼未来,随着我们推出更多产品,与创作者分享创作收入,我认为这些费用有助支应整个事业,不过我们尚未敲定所有细节。」 今年42岁的戴维森并表示,目前公司资金充足,至于能否达到长期成长,并证明自己不只是防疫期间打发时间的玩意儿,仍是未知数。 戴维森也说,这项计划不是在语音平台之外开疆辟土,而是全力「成为一家盈亏自负的独资企业」。他在访谈中迅速列出十几项活动,希望Clubhouse都可提供支持,包括广播、约会、晚餐派对、财报法说会、喜剧节目,甚至举办音乐祭。 Source 抖音打败谷歌、脸书 跃「最受欢迎」网站、社群 世界新闻网 12/23/2021 网络安全公司Cloudflare近日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抖音(TikTok)不只已超越谷歌(Google)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也越过脸书(Facebook)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Cloudfare表示,抖音在短短半年之内就从「十大社交软件排行榜」中第八名跃升成为第一名。 Cloudflare指出,该公司自去年9月开始统计,因此去年的统计数据只包含最后四个月,而今年的统计涵盖全年度,因此较为完整;整体而言,2021年度最受欢迎网站暨社交软件排行依序为抖音、脸书、微软(Mircrosoft)、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Netflix、YouTube、推特(Twitter)、What’s app。 综合分析整份报告,如果以每日为单位,抖音在今年2月17日首次夺得排行榜中第一名,随后这一趋势在3月至5月间愈趋明显,排名最受欢迎社交软件第一名的日子愈来愈多;而在8月10日以后,抖音均稳坐第一名宝座,只有少部分日期曾被谷歌超越,特别在年末一些如感恩节或黑色星期五等大节日中,抖音稳居第一名。 Cloudflare在报告中说:「疫情影响第二年,国人的生活受到社交软件影响的现象愈趋明显,而美国人最常使用的九种应用程序都在我们的百大排名之中;特别是抖音挤下脸书与谷歌,有重要指针意义。」 抖音表示,该公司在今年9月间,全球活跃用户超过10亿,因此催生了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如YouTube或Instagram相继推出类似的短视频产品,如Instagram …

圣诞节航空因疫大乱 旅客受困 1机场满地毯子枕头

圣诞节航空因疫大乱 旅客受困 1机场满地毯子枕头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全球取消超过4000航班 在圣诞旅游旺季到来之际,传染力极强的Omicron变种病毒株横扫欧美,导致各国航空客运作业大乱,因为机组人员确诊、遭隔离、被列入检测名单与天候等问题,导致全球圣诞假期逾4000个班次航班遭取消,使得原本拟在第二个疫情年与亲友团聚的数万名旅客的行程也被搅乱。 近半由中国航空公司取消 根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全球在24日和25日取消逾3900个航班,近半由中国航空公司取消,26日另将有逾340个航班停飞;逾1100个、约30%受影响航班为往返美国或美国境内的航班;FlightAware过去24个小时追踪逾10万个航班班次,受影响航班在全球仍占少数。 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在24日和25日共取消逾600个航班;根据FlightAware和航空公司,达美航空24日和25日分别取消158和188个航班,联合航空这两天分别取消189和140个航班,26日还会有航班遭取消。两家航空公司表示正积极为旅客重新安排航班。 达美航空发言人凯特·莫多罗(Kate Modolo)表示,他们竭尽「各种选项和资源」,包括变更旅行路线,或者寻找飞机和人员来替代预定班次;航班取消受到综合因素影响,包括天气、Omicron变种病毒相关议题,达美周末估计至少取消超过150个航班。 不过,并非所有航空公司的旅行班表都遭打乱,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表示尚无回报,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表示一切顺利。 旅游复苏后却面临人力短缺 今年美国航空业屡因人力不足,导致飞机班次延误和取消;航空公司在2020年航空旅游骤减时鼓励员工辞职,但今年旅游复苏后却面临人力短缺。 除此之外,多家航空公司表示,最近急剧升温的Omicron感染潮,导致员工不断出现染疫生病,必须隔离,或者被匡列需要进行病毒检测的状况,人力调度无法跟上,只能取消航班。 尽管部分旅客因为确诊案例攀升而取消节日计划,但仍有许多人在一年中最忙碌的旅游日去度假;联邦运输安全局(TSA)预期,20日至明年1月3日期间会检查近3000万名旅客;相较之下,2019年疫情前的节日季则有近4400万名旅客。 旅客喜迎第一个接近常态的节日季,多数旅客可到达目的地,但回不了家的人只得另想他法;圣诞夜一早,明尼亚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Minneapolis-St. Paul International …

中驻美大使:美国如不想打仗 就要共同遏制台独

中驻美大使:美国如不想打仗 就要共同遏制台独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近日接受多家美国媒体联合采访,台湾问题依然是当前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秦刚告诉美国媒体,如果中美都不想打仗,就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给和平一个机会。 秦刚并指出,对于中美关系来说,首要是预防危机发生,但美国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危机发生后的应对上。他说,「什么危机会让中美陷入冲突?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台湾问题,双方须尽最大努力预防危机」。 根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消息,秦刚20日接受美国多家媒体主编和资深记者联合采访,当中有多个问题都涉及台湾。在被问到,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如何管控危机时,秦刚说,「我们认为预防危机比管控危机更重要」。 他指出,就在美方对我们说要管控危机的同时,危机却每天都在发生。管控危机的最佳方式是防止和减少对华消极政策和行动,特别是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台湾问题是可能使中美陷入冲突的主要潜在因素。 秦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美方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与台湾之间的接触,缓和紧张局势。 他表示,中方所做的都是反应之举。导致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是台湾民进党当局,其否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 秦刚指称,台湾当局正通过寻求美国支持其独立来挑起对抗,美国则在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这就是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根源。 秦刚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民众都是中国同胞,我们有句成语叫『血浓于水』,我们不想和自己的同胞发生战争,将为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尽最大努力,因为这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他重申,「同时,面对『台独』势力的威胁,我们绝不放弃非和平手段,这正是出于阻遏『台独』的目的」。 秦刚告诉美国媒体,「台独」对台海局势和中美关系都构成现实威胁。美国说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战争,中国主张中美和平共处。因此,和平或不打仗是中美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但目前双方都面临「台独」的可能性,在美方怂恿下,「台独」分裂势力正一步步朝其目标迈进。 他呼吁美方,真正认识到「台独」是最大的威胁。美方应回到切实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如果中美都不想打仗,就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给和平一个机会,让和平胜出。 此外,对于中美是否会陷入「新冷战」?秦刚表示,之所以会有新冷战卷土重来的感觉,是因为美国一些人怀着冷战思维,把中国当作前苏联,但「中国不是前苏联,中国共产党也不是僵化的苏联共产党」。而且中国善于从失败中学习,从前苏联的解体中汲取教训。 Source 秦刚大使接受多家美主流媒体联合采访 12/24 /2021 12月20日,秦刚大使接受美国多家主流媒体主编和资深记者联合采访。采访由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举办,以“炉边谈话”形式用英文进行。全部内容可供报道,也可用作背景吹风。主要内容翻译如下: 问:秦大使,您现在到了华盛顿近距离研究美国政治,就任中国驻美大使这几个月来,有什么让你感到意外吗? 答:这是个好问题。我来美国将近5个月了,还谈不上研究,但我的感受是,美国是个很复杂的国家,许多事情令人费解,我问了一些美国智者,他们回答说也搞不清楚。所以,更深入、更全面了解美国需要时间。同时,这里中国因素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谈论中国。其实许多人并不懂中国,不懂中文,也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不过都表现得像“中国问题专家”,比我还懂中国。美国对待中国就像家长训斥小孩一样,“你错了”“你要这样做”“你不该那样做”。对中国的错误认知、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多,这令我感到吃惊。 另一方面,我也深切感受到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他们热情、随和,他们关心的事、他们的日常话题跟中国老百姓是一样的,比如就业、教育、物价等等。每天我都收到普通美国民众的来信,对中国很感兴趣,希望更多了解中国。我也和学中文的学生多次交流,他们善良淳朴,热切希望学习中文。我不禁自问,究竟哪一面更代表美国?这就像硬币的两面,对此我还要深入观察。 问:我知道你不喜欢“战狼”这个说法。你认为,现在中国“战狼外交”越来越多是因为中方认为自己被当成小孩遭到训斥了吗? 答: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推崇和谐。中国从不挑衅,也不制造麻烦。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每位中国外交官从入职之初接受的教育就是,中国奉行和平外交,与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致力于增进友谊、相互理解和互利合作。这些原则就像是外交培训手册,一直装在中国外交官的口袋里。当前,中国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有的国家对中国动辄颐指气使、攻讦诽谤。中国外交官面对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友善言行,必须站起来说不,讲清事实,辩清道理,普通中国公民都应如此,更别说中国外交官了。我们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做出回击。更准确地说,中国外交官不是战狼,而是与狼共舞。 …

重拳出击/俄罗斯连环出击 规管多家美科企

重拳出击/俄罗斯连环出击 规管多家美科企 大公报 12/24/2021   【大公报讯】综合路透社、法新社、俄罗斯卫星通信社报道:俄罗斯今年以来加大力度规管网络,并对不遵守规定的美国科企连环出招。莫斯科法院24日宣布,对科技巨企谷歌处以创纪录的72亿卢布(约7.6亿港元)罚款,也对Facebook(现改名为Meta)处以19亿卢布(约2.1亿港元)罚金,理由是涉事公司没有系统性地删除在俄罗斯被禁止的非法信息。美国社交媒体今年已经多次因内容违规被俄罗斯处罚。   俄罗斯政府此前已要求各社交平台删除宣传滥用毒品和危险娱乐活动的帖子,自制武器和爆炸物的信息,以及被俄罗斯认定为极端主义或恐怖主义组织的帖子。俄罗斯国家通信监管机构“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监督局”(Roskomnadzor)今年9月曾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拒绝删除“在俄罗斯被判定为非法的内容”的公司,可能很快面临其当地年营收额5%至20%的罚款。该机构10月曾警告谷歌,称将寻求对谷歌处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罚款。   谷歌及Fb同日被罚   莫斯科法院12月24日宣布,对谷歌处以创纪录的72亿卢布罚款。该法院新闻部门在Telegram上表示,罚款原因是因为谷歌屡次未能按照要求删除非法内容。据悉,罚款数额根据谷歌的营收计算得出,约占谷歌在俄罗斯年营收的8%。这是俄罗斯在此类案件中首次基于营收对一家企业做出罚款。谷歌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在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之前将研究法院的裁决。   同日,莫斯科法院亦因同样理由对Facebook判罚19亿卢布的罚金。今年10月,因Facebook拒绝删除煽动未成年人参加非法活动的讯息,俄罗斯要求国家法警强制执行对Facebook征收的1700万卢布罚款。 A Russian court has fined Google and Facebook for failing to delete banned content that Mosc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