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绝对不可接受 环球网 2/20/2024 俄罗斯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死亡引发的风波仍在持续发酵。据俄“Tsargrad.tv”新闻网19日报道,纳瓦利内的母亲在律师陪同下前往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哈尔普关押纳瓦利内的监狱,以及该自治区首府萨列哈尔德的太平间,但并没有找到纳瓦利内的遗体。报道称,律师从俄联邦侦查委员会方面得知,纳瓦利内死因尚未确定,需要进行详细鉴定和调查。 据俄“Vesiskitim.ru”新闻网19日报道,纳瓦利内团队发言人亚尔梅什称,俄联邦侦查委员会通报,在调查完成之前,不会将遗体移交给亲属。但调查何时结束尚未明确。据报道,网络及社交媒体流传信息称,纳瓦利内的遗体上“有伤痕和瘀伤”。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对其采取的急救措施造成的。若病患出现强烈抽搐,其他人试图按住他,就会出现瘀伤。同时,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等措施也可能会造成此类痕迹。 俄“Dzen.ru”网站19日报道援引专家观点称,根据俄罗斯相关法规,对遗体的标准检查流程通常最长需3天。但如果需要开展法医调查,对遗体、文件、物品等进行详细检查,应调查人员请求,调查机构负责人有权将这一期限延长至30天。不过,报道也认为,为避免纳瓦利内之死事件进一步发酵,尽快完成调查并移交遗体,也符合俄当局利益。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驻俄大使琳恩·特雷西和英国驻俄大使奈杰尔·凯西分别于18日和17日前往莫斯科市一纪念石碑献花,悼念纳瓦利内。德国外交部官员19日称,该部就纳瓦利内身亡一事召见俄驻德大使涅恰耶夫。此前,英国外交部已就此事召见了俄驻英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对此,俄驻英国大使馆评论称,英方在会晤中对纳瓦利内死亡情况作出了一系列有偏见和脱离实际的评定,并试图毫无根据地将所发生的事件归咎于俄政府。俄方强调,英国干涉俄内政的企图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据俄新社19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西方政客关于纳瓦利内之死的言论蛮横无理。“我们认为,在不掌握信息的情况下,公然发表这样粗暴无理的言论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他表示,此类言论与这些国家政治人物的身份不符。这些言论不会对俄国家元首造成任何损失,但对于发表这些言论的人来说,绝对不会产生好的影响。 另据塔斯社报道,俄外交部无任所大使阿斯卡尔多维奇19日表示,俄境外反对派借纳瓦利内之死变得更加活跃和激进,这可能会对俄罗斯总统选举造成一定影响。阿斯卡尔多维奇说,俄方不希望发生任何挑衅行动,并警告各类极端分子,俄方将采取法律等手段严厉打击企图扰乱正常选举进程的行为。 对于纳瓦利内之死事件持续发酵,俄“Tsargrad.tv”新闻网分析认为,在调查结果未出之时,西方国家和媒体就疯狂炒作该事件,发表一系列片面、荒谬、粗暴的言论,毫不掩饰其借此干预俄内政、影响俄总统选举的真实目的。塔斯社援引政治分析人士的观点称,纳瓦利内之死不出所料地被西方用作事态升级并扩大与俄冲突的借口。西方国家正在利用该事件来证明将各国卷入俄乌冲突是合理的,甚至呼吁直接派遣军队参加。西方并非真正关心纳瓦利内之死的真相,而是借机发动舆论攻势,进一步打压俄罗斯。 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分析称,西方国家有意无视事件本身的讨论,只是将其作为攻击俄方的工具。调查仍在进行,西方国家对俄的有罪推定和预先强加的判决令人震惊。显然,西方国家正在处心积虑地借此干涉俄罗斯内政,企图煽动反俄情绪。 俄“Dzen.ru”网站援引专家观点称,当前,西方正极力炒作、放大该事件的舆论效应,企图借此破坏俄国内局势稳定,尽一切可能影响俄总统选举和政局走向。 Source 特朗普就纳瓦利内之死发声,谴责了美国 天下事 2/19/2024 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日前在监狱里突然死亡,拜登政府狠批俄罗斯政府,一直保持沉默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月19日也首次就此事发声。 特朗普2月19日在社交媒体“真相社交”上发文说:“纳瓦利内的突然死亡让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国家正在发生些什么事情。这是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狡猾、激进的左翼政客、检察官和法官将我们引向毁灭之路。开放的边界、被操纵的选举和极不公平的法庭判决正在摧毁美国。我们是一个衰落的国家,一个失败的国家!让美国再次伟大2024。” 美国内部此前有人批特朗普在纳瓦利内之死上保持沉默。 对于特朗普的表态,美国总统候选人黑利第一时间提出批评。她在社交媒体X上批评道:“特朗普本可以谴责普京是凶残的暴徒。特朗普本可以称赞纳瓦利内的勇气。但是,他窃取了自由主义者的剧本,谴责美国,并将我们的国家与俄罗斯进行比较。” 2月16日,俄罗斯联邦监狱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正在监狱服刑的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死亡。 纳瓦利内的死引发了西方关注,西方国家直指这是一次“政治迫害”。在回答美国是否会因纳瓦利内之死加强对俄制裁时,美国总统拜登16日说,美国正考虑对俄的“一系列行动选项”。当被问及是否认为纳瓦利内被谋杀时,拜登称:“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毫无疑问,纳瓦利内之死是普京及其手下所导致的后果。” 针对西方的表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6日表示,法医鉴定尚未出结果,西方的结论却已经准备好了。佩斯科夫同日也表示,此类言论是狂妄蛮横的,俄方对此绝对不认可和接受。 Source …
Category: Russia
俄军叛逃飞行员遭枪杀,克宫回应 凤凰网 2/20/2024 俄罗斯飞行员库兹米诺夫在西班牙被枪杀,他曾于2023年秋季劫持了一架米-8直升机叛逃到乌克兰。 俄新社2月20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我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通过外交渠道传达了什么消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信息。” 稍早前,俄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表示,“库兹米诺夫早在着手策划他那肮脏而可怕的犯罪计划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为一具尸体了。” 当地时间2月13日,在位于西班牙南部阿利坎特附近的维拉约约萨镇,一名男子被发现死于一个地下车库。调查人员正在搜捕两名嫌犯,他们驾驶一辆汽车逃跑。警方后来在事发地附近的一个城镇发现被烧毁的目标车辆。 乌媒称,这具“布满弹孔”的尸体被证实属于库兹米诺夫。有消息人士表示:“库兹米诺夫决定搬到西班牙,而不是待在乌克兰。据我们所知:库兹米诺夫的前任被邀请去他家做客,结果发现他被枪杀,身中12枪。” Source 去年8月投诚乌克兰 俄飞官在西班牙遭枪杀 全身12弹孔 世界新闻网 2/20/2024 去年叛逃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在西班牙遭枪杀身亡。(取材自推特) 俄罗斯和西班牙媒体19日报导,一名去年驾驶直升机叛逃到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上周被发现死于西班牙的一个地下停车场,尸体上布满弹孔。 西班牙艾菲通信社报导,去年8月驾驶MI-8直升机降落在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库兹米诺夫(Maxim Kuzminov),投诚后改持乌克兰护照并隐姓埋名,迁居西班牙南部瓦伦西亚的比利亚霍约萨(Villajoyosa),并一直用假名过生活。本月13日,他被人发现陈尸于比利亚霍约萨公寓地下停车场的坡道上,身中12枪。 乌克兰真理报引述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GUR)消息人士报导,库兹米诺夫的前女友发现他的尸体,「据我们所知,他邀请前女友去他家,结果她发现他被枪杀」。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也证实库兹米诺夫在西班牙身亡,但拒绝透露死因。西班牙警方也未对此发表评论。 西班牙资讯报称,调查人员正在追捕两名嫌犯,他们驾驶一辆汽车逃逸,后来在附近的城镇发现这辆车被烧毁。 一名亲俄罗斯国防部的俄国评论员声称,有关库兹米诺夫遭杀害的报导是乌克兰情报部门捏造的,目的是伪造他身亡,只是「想让叛徒有个全新的传记和新名字」。 库兹米诺夫去年8月23日一场运行运输任务,驾驶一架MI-8直升机,原定从俄国库斯克(Kursk)空军基地运送苏恺-27(SU-27)和苏恺-30(Su-30)战机零件到另一个基地,但库兹米诺夫直飞到乌克兰。与他同行的两名飞官发现直升机降落在乌克兰领土后试图逃跑,皆遭到击杀。 Source 让普京头疼的人,一个接一个暴毙,俄罗斯的国运,挡都挡不住 …
俄叛逃飞行员身中12枪身亡,乌高官:早就提醒过他 凤凰网 2/20/2024 曾于2023年8月驾驶米-8直升机叛逃至乌克兰的俄军飞行员库兹米诺夫近日在西班牙的一个地下车库身亡,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证实了库兹米诺夫的死亡。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2月20日报道,乌克兰国防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表示,“与此事相关的人必须保持警惕,关注情况的发展。我们曾建议他留在乌克兰,在这里他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不认为他们(在乌克兰)会像在西班牙那样胡作非为。”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电视台曾于去年10月发布过格鲁乌特种部队奉命锄奸的报道: 当地时间2月13日,在位于西班牙南部阿利坎特附近的维拉约约萨镇,一名男子被发现死于一个地下车库。调查人员正在搜捕两名嫌犯,他们驾驶一辆汽车逃跑。警方后来在事发地附近的一个城镇发现被烧毁的目标车辆。 乌媒称,这具“布满弹孔”的尸体被证实属于库兹米诺夫。有消息人士表示:“库兹米诺夫决定搬到西班牙,而不是待在乌克兰。据我们所知:库兹米诺夫的前任被邀请去他家做客,结果发现他被枪杀,身中12枪。 Source 去年8月投诚乌克兰 俄飞官在西班牙遭枪杀 全身12弹孔 世界新闻网 2/20/2024 去年叛逃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在西班牙遭枪杀身亡。(取材自推特) 俄罗斯和西班牙媒体19日报导,一名去年驾驶直升机叛逃到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上周被发现死于西班牙的一个地下停车场,尸体上布满弹孔。 西班牙艾菲通信社报导,去年8月驾驶MI-8直升机降落在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库兹米诺夫(Maxim Kuzminov),投诚后改持乌克兰护照并隐姓埋名,迁居西班牙南部瓦伦西亚的比利亚霍约萨(Villajoyosa),并一直用假名过生活。本月13日,他被人发现陈尸于比利亚霍约萨公寓地下停车场的坡道上,身中12枪。 乌克兰真理报引述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GUR)消息人士报导,库兹米诺夫的前女友发现他的尸体,「据我们所知,他邀请前女友去他家,结果她发现他被枪杀」。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也证实库兹米诺夫在西班牙身亡,但拒绝透露死因。西班牙警方也未对此发表评论。 西班牙资讯报称,调查人员正在追捕两名嫌犯,他们驾驶一辆汽车逃逸,后来在附近的城镇发现这辆车被烧毁。 一名亲俄罗斯国防部的俄国评论员声称,有关库兹米诺夫遭杀害的报导是乌克兰情报部门捏造的,目的是伪造他身亡,只是「想让叛徒有个全新的传记和新名字」。 库兹米诺夫去年8月23日一场运行运输任务,驾驶一架MI-8直升机,原定从俄国库斯克(Kursk)空军基地运送苏恺-27(SU-27)和苏恺-30(Su-30)战机零件到另一个基地,但库兹米诺夫直飞到乌克兰。与他同行的两名飞官发现直升机降落在乌克兰领土后试图逃跑,皆遭到击杀。 Source 让普京头疼的人,一个接一个暴毙,俄罗斯的国运,挡都挡不住 …
去年8月投诚乌克兰 俄飞官在西班牙遭枪杀 全身12弹孔 世界新闻网 2/20/2024 去年叛逃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在西班牙遭枪杀身亡。(取材自推特) 俄罗斯和西班牙媒体19日报导,一名去年驾驶直升机叛逃到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上周被发现死于西班牙的一个地下停车场,尸体上布满弹孔。 西班牙艾菲通信社报导,去年8月驾驶MI-8直升机降落在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库兹米诺夫(Maxim Kuzminov),投诚后改持乌克兰护照并隐姓埋名,迁居西班牙南部瓦伦西亚的比利亚霍约萨(Villajoyosa),并一直用假名过生活。本月13日,他被人发现陈尸于比利亚霍约萨公寓地下停车场的坡道上,身中12枪。 乌克兰真理报引述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GUR)消息人士报导,库兹米诺夫的前女友发现他的尸体,「据我们所知,他邀请前女友去他家,结果她发现他被枪杀」。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也证实库兹米诺夫在西班牙身亡,但拒绝透露死因。西班牙警方也未对此发表评论。 西班牙资讯报称,调查人员正在追捕两名嫌犯,他们驾驶一辆汽车逃逸,后来在附近的城镇发现这辆车被烧毁。 一名亲俄罗斯国防部的俄国评论员声称,有关库兹米诺夫遭杀害的报导是乌克兰情报部门捏造的,目的是伪造他身亡,只是「想让叛徒有个全新的传记和新名字」。 库兹米诺夫去年8月23日一场运行运输任务,驾驶一架MI-8直升机,原定从俄国库斯克(Kursk)空军基地运送苏恺-27(SU-27)和苏恺-30(Su-30)战机零件到另一个基地,但库兹米诺夫直飞到乌克兰。与他同行的两名飞官发现直升机降落在乌克兰领土后试图逃跑,皆遭到击杀。 Source 让普京头疼的人,一个接一个暴毙,俄罗斯的国运,挡都挡不住 凤凰网 2/19/2024 Source 普京:俄罗斯已准备好和平解决俄乌冲突问题 天下事 2/18/2024 俄新社2月18日报道,俄罗斯记者帕维尔·扎鲁宾在对普京的采访中问:“为什么不早点开始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表示,“因为我们依赖合作伙伴的诚信,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达成明斯克协议,并最终得到执行。我们直到后来才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当时德国前总理和法国前总统说他们不打算执行这些协议。但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并仍然试图执行协议,无论这对双方来说有多么困难。” 普京称,“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今天就想要(和谈)。拜托,我已经说过,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对话了。” …
日本东大将设文理兼具学院 盼培养跨领域人才 中央社 2/20/2024 日本东京大学(简称东大)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确定在2027年秋季新设文理兼具的5年制「设计学院」方针,希望培养解决全球规模社会课题的人才。(取材自东大脸书) 日本东京大学(简称东大)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确定在2027年秋季新设文理兼具的5年制「设计学院」方针,希望培养解决全球规模社会课题的人才。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导,「设计学院」学制总共5年,包含大学4年、研究所1年,将让学生自行选择学习主题。学生可选修气候变迁、医疗、文学等横跨文科与理科的课程。 此外,这个新创学院预计用英语授课,每个学年预计招收约100人,设想约半数的学生为留学生,并在秋季入学。校方规划其中1年为留学或是到企业实习等课外学习。 东大将在2024年度确定并公布入学考试大纲,校方考虑采用有别于现行的入学考试招生。 Source 与三女子生了11个小孩 马斯克相信聪明的人要多生 世界新闻网 2/19/2024 特斯拉(Tesla)与太空科技公司SpaceX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不但是世界首富,也因独特的家庭观念而闻名。路透 特斯拉(Tesla)与太空科技公司SpaceX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不但是世界首富,也因独特的家庭观念而闻名。为他作传的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书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解释了马斯克与3位女子生下 11个小孩的理由,强调他认为聪明的人要多生育的信念。 泽莉斯(Shivon Zilis)是马斯克联合创办的脑芯片公司Neuralink的高层主管,传记中指出她在考虑借精受孕时,马斯克说服她从智商的角度,接受他所捐赠的精子。泽莉斯说,马斯克非常希望聪明的人能多繁衍后代,所以鼓励她这样做。 泽莉斯说,如果要在匿名者与全世界她最崇拜的人之间做选择,对她来说,这是个再简单也不过的决定了;而这样的结果,也让马斯克非常开心。 起初,泽莉斯并不希望马斯克过于介入她往后的人生,毕竟他是另外两个女人孩子的爸。在传记中,她解释说,她以为马斯克会对这对双胞胎扮演类似干爹的角色,没想到他一直积极参与他们的生活。 尽管两人没有恋爱关系,还是决定一起生孩子,这来自于马斯克对全球人口减少的忧虑。他经常强调扭转此一趋势的重要,尤其是高智商者,对人类文明的存续十分关键。 …
与三女子生了11个小孩 马斯克相信聪明的人要多生 世界新闻网 2/19/2024 特斯拉(Tesla)与太空科技公司SpaceX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不但是世界首富,也因独特的家庭观念而闻名。路透 特斯拉(Tesla)与太空科技公司SpaceX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不但是世界首富,也因独特的家庭观念而闻名。为他作传的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书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解释了马斯克与3位女子生下 11个小孩的理由,强调他认为聪明的人要多生育的信念。 泽莉斯(Shivon Zilis)是马斯克联合创办的脑芯片公司Neuralink的高层主管,传记中指出她在考虑借精受孕时,马斯克说服她从智商的角度,接受他所捐赠的精子。泽莉斯说,马斯克非常希望聪明的人能多繁衍后代,所以鼓励她这样做。 泽莉斯说,如果要在匿名者与全世界她最崇拜的人之间做选择,对她来说,这是个再简单也不过的决定了;而这样的结果,也让马斯克非常开心。 起初,泽莉斯并不希望马斯克过于介入她往后的人生,毕竟他是另外两个女人孩子的爸。在传记中,她解释说,她以为马斯克会对这对双胞胎扮演类似干爹的角色,没想到他一直积极参与他们的生活。 尽管两人没有恋爱关系,还是决定一起生孩子,这来自于马斯克对全球人口减少的忧虑。他经常强调扭转此一趋势的重要,尤其是高智商者,对人类文明的存续十分关键。 2022年7月,马斯克在X(前身为推特)上表达了他对解决人口减少危机的承诺,他在贴文中说,将尽他所能协助解决人口减少的危机,出生率的崩跌是人类文明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 富比世报导,就在这篇贴文发布的前一天,新闻网站内幕(Insider)揭露了一份法庭文档,详细说明了马斯克与泽莉斯如何申请将他们双胞胎的姓改为马斯克,并将泽莉斯纳入中间名。 马斯克既在科技上屡有开创性作为,也做出与「聪明人」生儿育女的个人选择, 反映了他关心从人口减少到脑芯片的各种挑战,同时试图提出解决方法。 Source 马斯克相信普亭「不可能」输掉俄乌战 反对援助乌以台法案 世界新闻网 2/13/2024 科技钜子马斯克12日出席自家社群X的在线直播,附和共和党参议员论点,直言俄罗斯总统普亭「绝对不可能」输掉俄乌战争,同时表达反对美国援助台湾、乌克兰和以色列的包裹法案。取自X …
花2元买扇贝回家烹调 挖出5颗珍珠…上亿人围观 联合新闻网 2/19/2024 扇贝示意图。(Pixabay) 日本一名网友从超市买了半价的扇贝回家要煮来吃,结果意外发现自己买到宝,竟从里面取出5颗大珍珠,上网一查价值不菲,让上亿人抢看直播。 X(原推特)网友「@chibaeiwanoojou」14日在超市买了特价299日圆(约合2美元)的扇贝回家,正要拿来烹调时发现里面好像有东西,竟从扇贝内取出了5颗珍珠,兴奋到开直播与网友们分享,吸引超过上亿人观看。 原PO表示,一开始他要烹调扇贝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圆圆的东西,就在猜想是否是珍珠,便将整盒扇贝都挖出来看,没想到居然有5颗。据悉,扇贝并不是主要生产珍珠的贝类,因此在日本国内的扇贝会出现珍珠的情况相当罕见,品质够好的扇贝珍珠甚至价值1000万日币(约6.66万美元)。 Source 日本促国民多吃扇贝,冀中方解除禁令 凤凰网 9/26/2023 Source 全球大米危机又要来了? 早报网 9/25/2023 全球米价今年的涨幅已达到50%,从年初的每吨400美元(约540新元)现在已经上涨到600美元,印度禁止非巴斯马蒂米出口后,米价最近一个月内直接蹿升近20%。如果印度迟迟不恢复大米供应,国际米价在未来几月大概率继续走高。 如果从宏观上看,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全球大米总产量达到5.12亿吨,总消费量有5.17亿吨,大米在数字上出现了500万吨的缺口。但各国都会有储备米,世界大米总储备量预估也有1.7亿吨。 然而充足的储备量并没有阻止大米价格上涨的步伐,南大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塞(Jose Ma. Luis P. Montesclaros)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全球大米交易量不到总产量的10%,因为多国都囤积大米作为战略储备。所以国际市场上,印度,泰国与越南成为了最重要的三个出口国,任何政策变动都可能影响全球大米供应。 新加坡米入口商总会主席陈奂霖表示,虽然最近进口米价上涨了30%至40%,但米商与政府经历了2008米价危机与冠病疫情的双重洗礼后,已经更有经验应付供应链上的压力。即便米价继续走高,本地米商也有一定能力让米价涨幅维持平缓。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印度什么时候能恢复大米出口,莫迪政府如何稳妥处理国内政治压力和高通胀问题,减缓国内问题对全球大米供应链的冲击,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
大陆海警常态化巡查厦金海域 国台办支持:保障大陆渔民安全 侨报网 2/19/2024 北京时间14日下午,福建一艘渔船在金门海域被台方驱离,导致船上4人全部落海,其中2人死亡。大陆国台办17日否认金厦海域有“禁止、限制水域”存在后,大陆海警局18日宣布将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在厦金海域展开“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国台办随后对此举表达“坚决支持”。 北京时间2023年4月5日上午9时,由台湾海峡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轮领衔的海事执法船艇编队驶离福建海事局平潭海事监管基地,开启台湾海峡中北部联合巡航巡查专项行动。(图片来源:福建海事局) 大陆国台办:常态化执法巡查利于维护正常秩序 新华网报道,一艘载有4人的大陆船只14日为躲避台湾海巡署查缉翻覆,造成2人死亡。继国台办14日和17日两度发声表达强烈愤慨后,大陆海警18日宣布,福建海警局将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在厦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同日表示,台湾方面14日粗暴驱离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遇难,草菅人命,态度恶劣,引起大陆各界强烈愤慨,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严重破坏两岸关系。 朱凤莲称,大陆海警展开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有利于维护相关海域正常秩序,保障大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对此坚决支持”。 台北《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海委会、海巡署及金门海巡队18日都未回应大陆海警的最新说法。金门县政府呼吁,类似水域秩序维持,应有两岸当局共商讨论,盼能以两岸渔民生计为前提,营造共好的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4月蔡英文过境洛杉矶时,与时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面前夕,大陆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轮领衔的海事执法船艇编队开启台湾海峡中北部联合巡航巡查专项行动。而本月17日大陆海警宣布的是“在厦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相较海巡船的公务性质,大陆海警不只隶属武警部队,船舰还具有轻度武装。 金门县立委吁授权金马与大陆直接沟通 金厦水域紧张引发岛内渔业关注。“为了生活还是要出海捕鱼!”金门陈姓渔民18日如常出海,他说,虽然家人会担心危险,但他是小老百姓,只要不越界、没做违法的事就好。大家应该理性看待意外事件。 王姓渔民说,现在还算过年期间,趁机多休息几天、观察情况再说。他认为大家不要自己吓自己,安分守己绝对站得住脚。 金门县渔会则指出,已交代渔民出海要小心一点,尽量不要接触到大陆渔船,盼可以早日度过风波。 另据台北中央社报道,金门县渔会理事长陈水义18日说,如今情况演变至此,当地渔民多少会担心未来有更多冲突。不过,陈水义认为,如果渔民都在金门水域中航行,应该不至于会发生安全或者捕鱼权益受损的问题。 国民党金门县立委陈玉珍呼吁,应该授权金马就渔权海域等经济上的议题与大陆直接沟通。她解释,由于金马与大陆距离近、互动多,时常有事务性的沟通,因此双方在沟通时比较不会产生误解,也较能求同存异。 另外,台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委冯世宽18日表示,应该化危机为转机,互相增加沟通的机会,两岸应借此事件增加沟通的条件或约束彼此。 专家:大陆执法活动具有历史性意义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大陆军事专家张军社18日表示,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开展的执法巡查活动,是厦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的印证,这是行使主权的正常行为,“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角度出发都无可非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霄也表示,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的执法没有禁区,此前大陆基于善意与默契尊重两岸渔民自古以来在厦金海域传统渔场作业的惯例,但有挑事方破坏这种平衡,大陆也要采取行动。杨霄认为,此次执法活动具有历史性意义,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也是一种威慑行为,可促使挑事方冷静下来,从而共同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这是一种“良性反应”。 台北《旺报》发表社评称,此次金门事件虽是一场突发意外,但偶然中有其必然。这是台湾海巡署对大陆渔船采取高强度查缉措施下迟早的事,“闹出人命,大陆以强硬动作响应,乃师出有名”。 文章称,无论如何,死亡的是大陆渔民,台湾须承担主要责任:第一,人道为先,厘清责任的同时应对遇难者家属致哀,并承诺合理赔偿;第二,调查过程务必公开透明,应以适当方式邀请大陆专家共同调查;第三,陆委会应授权金门县政府,以行之有年的金门-福建沟通模式,与对岸窗口协商处理。(完)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