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省取消文理分科




中国多省取消文理分科

9/16/2021

中国多省发布了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取消文理分科、高考采取“3+1+2”模式成为特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安徽省9月15日举办发布会,会上提到,安徽将实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高考考试科目由传统的文理分科进入“3+1+2”模式。

所谓“3+1+2”模式,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三门科目,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六门,考生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两门。



改革也明确了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高考总成绩满分750分,考生总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历史和物理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他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各科成绩当年有效。

在某科目选考人数偏低时,启动最低保障机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进行等级赋分,规避科目选考失衡问题。

除了安徽省,黑龙江省也公布了“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高一秋季学期正式启动。其中提到,高考总成绩由中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成绩和黑龙江省统一组织的三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甘肃和江西也将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的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

Source



“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8/02/2021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普遍,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有的同学有时一天玩8个小时王者荣耀。”

“手机被我摔了5、6个,孩子不吃早饭,把钱攒起来买手机,继续玩游戏。”

“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这是记者调研时,反复听到的令人忧心的说法。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指代。

这一新型“毒品”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影响触目惊心

游戏对学生影响较大是社会的普遍共识,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近日随机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展开调研。当地蓝田中学得知记者调研主题后,主动设计问卷在全校学生中进行调查。班主任和家长督促全校2154名学生尽可能参与,共交回1929份问卷。问卷数据显示,两三天玩一次网络游戏的学生占比为26.23%,几乎每天玩网络游戏的占比为11.66%;每天玩游戏时长为1-2小时的占比53.91%,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5小时的占比达2.28%。《王者荣耀》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游戏,参与调查学生中经常玩《王者荣耀》的达47.59%。

面对这一让人吃惊的数字,学校8年级12班的班主任刘老师直截了当地说:“学生接受调查时肯定有保留,实际情况远远比这个严重,班上60名学生完全不玩游戏的学生几乎没有,可控的有20人!

宏观数据更加触目惊心。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触网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玩游戏等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数据显示,62.5%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高于2019年的 12.5%。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社交绑架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年底到2020年9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近2亿中小学生因上网课频繁接触手机和电脑,增加了接触网络游戏的机会。一些不良的网络平台和服务商,借机精心设计,使一些网课软件与游戏软件无缝切换,不仅下课后第一时间就可以进入游戏状态,而且在同学之间形成了攀比和竞赛。不打游戏的同学,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孤立,或者失去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



过度使用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面影响。“我在游戏《部落冲突》中是部落首领,管理50多个人,这让我很有统治感、成就感。”蓝田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小夏说。小夏的父亲说,自从孩子痴迷网络游戏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30多分。手机已经被他摔了5、6个,孩子就不吃早饭把钱攒起来,偷偷买手机。他发现后,孩子从二楼阳台跳下去,一夜未归,从此他再也不敢狠管。

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表示,一些孩子可能会在游戏中感受愉悦感、获得感,但是总体上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作用还是占主要方面。其中,对于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使得未成年人的时间分配管理出现巨大问题,分散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力,影响学业;沉迷游戏虚拟世界,容易使未成年人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引发性格异化风险。

2021年4月,刘女士一家将腾讯游戏告上法庭。刘女士的儿子小明从小学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成绩一直不错。接触游戏一段时间后,小明逐渐出现严重幻觉,游戏里的人物名字经常挂在嘴边,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打打杀杀,还把一些游戏里的场景搬进生活。被家人拒绝提供资金充值,小明隔三差五对父母使用暴力,甚至用刀划破刘女士的脸颊,最后放火烧了外公外婆的房子。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这些孩子有的厌学失眠、身体出现种种不适,有的沉迷网络世界逃避现实,有的甚至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副主任彭伶指出,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长时间注视电脑,也容易造成身体机能损伤,身体素质下降。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

此外,彭伶表示,网络既是富含信息的宝藏,也是混杂的垃圾场。未成年人分辨力较弱、自律性差,易被网络新鲜事物吸引;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赵乃育 绘

游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我国日益壮大的游戏产业。随着游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使得网络游戏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电竞游戏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近十年以来,中国游戏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增速呈波动上涨态势,2019年中国新增游戏相关企业超6.5万家,为历史新增数量最多的年份。2020年新增游戏企业超5.8万家。2020年,中国游戏相关企业总数超28万家。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478.1亿元,同比增长20.71%,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持续上升,2020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096.76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515.65亿元,同比增长32.61%。“移动游戏的发展带来的游戏的便捷性,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手机游戏控制难度更大。”彭伶说。

我国游戏行业集中度高,腾讯游戏占据行业半壁江山。据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分别以54.46%和15.29%的市场份额占据行业第一和第二。腾讯游戏也是我国游戏行业营业收入最多的企业,2020年腾讯游戏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较排在第二位的网易游戏的营业收入高出了1015亿元。



腾讯游戏2015年上线的《王者荣耀》独傲市场,2020年日活跃用户数日均一亿,霸占着国内手游流水的头把交椅。高度适配快节奏、碎片化的空闲场景,且动动手指就能和微信好友一起“开黑”,让《王者荣耀》获得了病毒式传播和无可复制的玩家粘性。“有同学曾经一天玩了8个小时王者。”小夏说。

游戏是如何吸引玩家增加“粘性”,甚至激发心理弱点的?据一些游戏公司人士介绍,一些游戏公司聘用了大量专家专门研究玩家消费心理和心理弱点,用来设计提升游戏。这些数字控制部门居于公司的核心地位,待遇也比较高。

《数据、社交绑架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游戏的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其他参与其中的商家、厂家,必须想方设法在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设备和游戏的音乐、故事环节的设定、晋级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尽最大可能地抓住游戏玩家的心理特点,并针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专业化设计,使自己设计出来并在线运营的游戏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的喜欢和尽可能多的用户在时间、精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

记者登录腾讯游戏学院官网发现,其中就有相关课程旨在教授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到学习心理学对于游戏制作的意义。”据伽马数据估算,腾讯游戏2020年研发人员近1.4万人,研发费用达120亿元。

面对专业化设计、运营团队,面对出于逐利而运营的网络游戏,个体用户一旦进入到游戏的王国,就有可能面临着自己根本不可能意识到、掌控不了的局面。“成年人都抵挡不了游戏的吸引,我前夫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整天打游戏,游戏键盘都刨出了坑,他妈妈住院他都不管。”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职高学生家长廖女士说,因为其前夫整日沉迷游戏无法正常生活,她最终选择离婚。她说,“以前择偶都认为不赌不嫖就可以了,没想到游戏成为另一个破家因素。”当地教育局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她的一个朋友也是因此离婚。记者了解到,因沉迷游戏发生家庭冲突不是个例。



成年人如此,未成年人就更容易因为自己年龄、智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而成为网络游戏算计、俘获和掌控的对象。

此外,电竞产业发展迅猛,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诱导性使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形势更为复杂。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竞列为正式体育项目,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组建电子竞技国家队。当前,有不少于20所高校先后开设电子竞技专业。这就使电子竞技摆脱其“网瘾少年”的专属印象,而成为一份正正经经的职业。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电竞游戏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用户规模呈直线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电竞游戏用户高达4.88亿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43亿人。从年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电竞用户年龄集中在19-22岁,占比为39.7%,18岁及以下占比为9%。

电竞行业给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彭伶指出,例如电竞游戏Dota2(《刀塔2》)用户画像显示,低收入的在读学生是电竞用户主要画像,学生用户占33.6%,高中以下学历占31.4%,超过一半的电竞用户收入不足5000。

四川省泸州市力行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张说,他全班55名同学中,有包括他在内的十多个同学玩《王者荣耀》。他每周都会玩两三次,并且他自己的理想就是未来能够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



“电竞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游戏公司的大力扶持,从游戏竞技平台、单品电竞职业联赛乃至世界性电竞联赛,都是游戏公司主导。资本大量涌入电竞行业使得我国电竞行业急速发展,如何在电竞产业发展的同时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彭伶说。

林维表示,电竞门槛太高,跟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宣传上不能混淆,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能成为真正职业电竞选手的少之又少,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是第一位的。

跳出产业多方共治 防范网络沉迷需多措并举

业内指出,游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规模可观,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其健康成长,始终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但仍有改进空间。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游戏行业不断完善青少年保护体系,通过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以及限时、宵禁、付费限额等基础手段,对青少年游戏使用进行管理。

彭伶表示,虽然立法一直在完善,但具体措施无法跟上网络的发展,使得实践中的青少年网络沉迷依旧存在,难以根治。例如互联网平台已经普遍采用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仍然能被孩子们找到漏洞,从而避开监督,成功上网。

多位接受采访的学生也表示,通过借家长账号、身份证注册登录游戏,绕过各种“青少年模式”,是同学们常有的操作。蓝田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小林告诉记者,除了使用不同账号登录之外,他和同学们还掌握多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购买加速器、“翻墙”等,使用王者荣耀等游戏的国外版本,就可以绕开网络游戏时长等各种限制。

泸州蓝田中学某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此前政府出台政策不让学生带手机,有的商家就开发出可藏手机的水杯等“新产品”。泸州蓝田中学的老师反映,现在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校门口的小商店就增加了手机寄存服务,有的学生出了校门就可以拿到手机。

针对种种问题,业内指出,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企业的多方协作和联动,出台更严格的管理办法,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的。



彭伶指出,要把牢网络入口关,减少未成年人接触游戏的机会。政府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依法、持续对平台监管,对处心积虑突破底线、祸害社会的企业要追究到底。

“在网络游戏强大的吸引力面前,很少有孩子能够主动抗拒诱惑,家长和学校也往往很难有理想方法,考虑到这个背景,游戏厂商不能忽视社会责任。”林维说,要通过政府引导乃至更加具有强制性的手段,提升游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下一步,要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在现有规定时长基础大幅缩短。在他看来,每天都被允许玩一两个小时游戏,未成年人的时间管理和分配肯定会成问题。此外,网络游戏要进一步加强身份认证,内容审查也要更加严格。

记者调研的游戏公司称,游戏研发只占到成本的10%,宣传推广费用占到60%,因此,对宣介平台也要加强监管。

相关人士建议,除了要求平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单纯追逐利益,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完善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减少不良信息进入未成年人视野。处罚的力度要同步跟上。

彭伶建议,家庭也应当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将法律规定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家长负有监督责任和表率义务,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同时增强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辨别,配合学校教育使孩子学会正确利用互联网。

原文链接>>



中国官方: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来源: 中国新闻网

7/24/2021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意见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

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意见指出,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意见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意见同时对培训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提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意见规定,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根据意见,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原文接>>



官方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禁上市融资

内容来源: 联合早报 

7/24/2021

(北京综合电)中国官方昨天发布通知,要求现有提供学科类校外辅导的培训机构变更为非营利性质,严禁资本化运作,一律不得上市融资、接受上市公司投资或收购,外资也被禁止进入该行业。

新华社昨天全文刊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证实了上述前天已在广泛流传的教培行业整顿措施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教培类股前天应声急跌。

行业规模达1361亿元 排查已备案机构重新审批

对于规模达1000亿美元(1361亿新元)的中国校外培训行业,《意见》要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各地不得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各地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重新审批。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经营许可证。



《意见》也禁止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在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除了针对校外培训行为,《意见》也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并确定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九市为全国试点,试点内容包括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鼓励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等。

新东方教育科技前天在香港大跌41%,跌幅创纪录;新东方在线大跌28%,同样也是单日最大跌幅。好未来在美国重挫71%,高途跌63%。

沣京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吴悦风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让校外培训行业转型成为非营利性质就好比完全清除这一行业。有关融资的规定令人尤为意外,显示出对于政府而言,这不是小事。短期来看,整个行业只会迎来坏消息。



过度辅导学子苦不堪言 家长育儿成本沉重

中国政府对该行业祭出“重拳”,是因为过度辅导令青少年苦不堪言,也令家长背负了沉重的育儿成本。它还被认为妨碍了国家提高生育率的目标。

教育行业是中国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之一,仅去年就有100亿美元的风投资本涌入该行业。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都涉足其中。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教育类股票因政府的整改沦为全球股市最大的输家。新东方、好未来和高途从今年早些时候的高点总共抹去了将近1000亿美元的市值。

原文接>>



专家预测中国出生人口或跌破千万 建议越早放开生育越好

4/19/2021

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正推着一辆载着小男孩的自行车在北京传统社区里行走。(法新社)

中国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在“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有可能会跌破1000万大关,并建议中国放开生育越早越好,但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更应关注生育政策配套的完善。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在接受中国第一财经的访问时说,在生育政策没有调整的情况下,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十四五”期间的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000万大关。主观原因有,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中,一部分人怕生,也有一部分不想生,整个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客观原因为,育龄妇女数量在减少,意思是可以当母亲的人减少,再加上现在不少人的婚恋主动性又不够,婚期越来越推迟,结婚年龄大都在30多岁左右,每年的实际育龄妇女也就更少了。

董玉整分析,这几年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太快了,“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一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如果不到1000万的话,这是一个什么比例?分到31个省份,每个省才多少数量?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可能用不了几年,我们的总人口数量就可能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全国出生人口在2019年为1465万人,仅为1987年(近40年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的58%左右。2020年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但受冠病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多个城市发布的数据下滑幅度均达到一至二成。

董玉整说,现在大家的分歧是,究竟是先放开三胎,还是直接实行自主生育,“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再像‘挤牙膏’一样,今年搞放开三胎,明年再搞放开四胎,这就没必要了。就是要直接实行自主生育,越快放开越好。现在形势已经很严峻了,而且人口发展一旦出现大的趋势性问题后,就很难逆转了。早一点放开,就有早一点的优势。”

虽然现在不想生育的人越来越多,但董玉整认为,政策是否出台所造成的影响还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关注生育政策的完善,更要关心关注生育政策的配套完善,这才是关键。”




“现在,关键是要分析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想生这个问题。”董玉整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生育、养育、教育、托育成本太高,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都顾不过来。与其说不想生,实际上是不敢生。在现在的年轻父母中,生育的意愿并没有很好地被释放出来,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生育政策的配套问题。”

董玉整也说:“我们只有把生育、养育、教育、托育等人民群众所关心、所纠结的现实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好,把我们的年轻父母从生育、养育、教育和托育等环节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这样的生育政策才能真正起到释放生育动能的作用。”



董玉整分析,现在年轻的小两口都要上班、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养育孩子。这也是为什么要把托育服务提高到一个高度的原因。通过努力,要有一个机构力量能够把年轻父母从带孩子中解放出来。在教育方面,现在小孩子时间很紧,休息不够,父母搞得很紧张,没有时间休息,学校里很多课程,很多任务,放学回家还要叫父母去做,把父母全部拴住了,这样怎么行?所以教育也要改革,要把父母解放出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也要规范和减少,不然负担太重了,也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报道称,中国还要努力实行包括家庭税收政策、弹性坐班制等积极措施。董玉整说:“这些都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撑,从各个方面解除年轻父母的各种后顾之忧,增强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能力,增强家庭的综合发展能力。这样,我们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才能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否则,仅仅停留在放开生育政策层面是不够的。”

原文链接>>



10 million newborns registered in China in 2020, falling below warning level, experts warn

By Wan Lin and Cao Siqi

4/19/2021

Babies participate in a baby crawling contest at a shopping center i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capital of China, Sept. 13, 2020. (Xinhua/Li Xin)

Experts warned that the birth rate in China has crossed a warning level after a recent report from the public security authorities showed that the country registered only 10 million newborns in 2020, 15 percent down from the figure in 2019.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by a research center under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n Monday, the number of newborn babies registered with public security organs was 10.03 million last year. The number in 2019 was 11.79 million.   

Though the exact number of new births will not be announced until April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BS), He Yafu, an expert on population issues, said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births in 2020 was around 12.54 million based on the estimated annu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ate in China, which is about 80 percent.



There has been a declining curve of yearly new births in China– 17.86 million, 17.23 million, 15.23 million and 14.65 million in 2016, 2017, 2018 and 2019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ata released by the NBS.

“The low birth rate in China has reached an alarming degree, but it is not a surprise,” Mu Guangzong, a professor from 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at Peking University, told the Global Times on Tuesday.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s the low desire among young couples to have children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supporting a child, he said, noting that for many young couples, the general housing and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s a whole do not encourage them to have kids.



The increasingly unbalanced sex ratio of Chinese people may also be a factor in the decline, he said, as the growing number of single people will squeeze the marriage market in the country.

Among the 10 million registered newborns in 2020, boys account for 52.7 percent. 

China’s total male population was 715.27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19, outnumbering the female population by 30.49 million, according to the NBS. 

Minister of Civil Affairs Li Jiheng said in December 2020 that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had entered a critical turning point. 

In an article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tackle the aging population, Li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come up with more guidance to raise the fertility rate and keep it within an appropriate range so a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labor for the country.

Source: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2/1215423.shtml



人口开始负增长,韩国会成为第一个消失的国家吗?

来源:新京报  |  作者:谢莲

4/19/2021

会有国家因为持续的低生育率而消失吗?有专家认为,韩国正面临着这样的风险。

近日,关于“韩国正在消失”的讨论甚嚣尘上。支撑这一论断最主要的论据就是,韩国2020年的生育率跌至创纪录的0.84,为全球最低。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今年3月新学年开始,韩国多地出现了因缺少生源而关闭学校的现象。即使是在人口最稠密的首尔市,也有近两成小学新生不足50人。而在去年,韩国小学、初中、高中共有30所学校因入学新生数量减少而关闭。

早在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人口学家大卫·科尔曼(David Coleman)就曾发出预警,随着出生率持续下跌,韩国可能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当年,韩国的生育率为1.17。

这样的预警并没有“恐吓”到韩国民众。之后的十余年间,韩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2018年就已跌破1,2020年则跌至0.84。低生育率带来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根据推测,到2055年,韩国的养老金将全部耗尽;到2065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劳动年龄人口。而如今,韩国是否会因为持续的低生育率而消失,已经引发了真切的关注。



会有国家因为持续的低生育率而消失吗?有专家认为,韩国正面临着这样的风险。

近日,关于“韩国正在消失”的讨论甚嚣尘上。支撑这一论断最主要的论据就是,韩国2020年的生育率跌至创纪录的0.84,为全球最低。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今年3月新学年开始,韩国多地出现了因缺少生源而关闭学校的现象。即使是在人口最稠密的首尔市,也有近两成小学新生不足50人。而在去年,韩国小学、初中、高中共有30所学校因入学新生数量减少而关闭。

早在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人口学家大卫·科尔曼(David Coleman)就曾发出预警,随着出生率持续下跌,韩国可能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当年,韩国的生育率为1.17。

这样的预警并没有“恐吓”到韩国民众。之后的十余年间,韩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2018年就已跌破1,2020年则跌至0.84。低生育率带来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根据推测,到2055年,韩国的养老金将全部耗尽;到2065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劳动年龄人口。而如今,韩国是否会因为持续的低生育率而消失,已经引发了真切的关注。

“不生孩子也很正常”

五六十年前,阿熙的奶奶生了四个孩子。

二三十年前,阿熙的妈妈生了三个孩子。

出生于韩国首尔的阿熙今年28岁。她有一个稳定的男朋友,但暂时没有结婚的计划。至于生孩子,阿熙觉得还有点遥远。

“这样的家庭情况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很普遍,爷爷奶奶辈基本上都有五六个孩子,爸爸妈妈辈两三个,但到我们这一代,生得晚、生得少甚至不愿意生的情况越来越常见。”阿熙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这一情况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韩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

今年2月24日,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新生儿数量为272400人,比2019年少了10%。总死亡人数则达到305100人,首次超过了新生儿数量。这也就意味着,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自然下降的现象。

韩国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变化。/截图自韩国统计厅网站


在人口下降的背后,是该国不断下跌的生育率,也就是平均每名女性一生生的孩子数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的生育率一度超过6。这段时间,韩国政府甚至开始控制生育。此后,韩国生育率几乎呈直线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初就跌破2.1——这个数字是保持人口稳定的生育率。

2018年,韩国生育率跌至0.98,2020年继续跌至0.8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80多个国家中,韩国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首尔是韩国生育率最低的城市,仅为0.64。首尔市政府3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最新统计人口为991万,这是首尔市人口自1988年突破千万大关后首次跌破千万。

作为韩国首都,同时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首尔的情况是韩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据韩联社报道,首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2020年人口下降的大趋势下,首尔0-4岁的儿童人口减少了10.26%,而85-89岁的老年人口增加了11.42%。



韩联社指出,韩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出生率下降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迟甚至放弃结婚、生子。在首尔市,仅有1-2名成员的家庭占比达到63.8%,比2019年再次上升了2%。从整个国家来说,大约40%的家庭都是单人家庭,高于其他任何一种家庭形式占比。

韩国1960年至2008年生育率变化。/世界银行网站截图

生育率持续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韩国人关于结婚生子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33岁的媛瑛是首尔市991万人口中的一员。她和男友已经登记结婚,预计将于今年7月举办婚礼。但谈到生孩子的问题,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好准备,她也不认为生孩子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我觉得生孩子是人生当中最重大的一份作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下手。”媛瑛说。在她看来,“不生孩子也是没问题的”这样的想法已经开始慢慢地在韩国社会中传播,她身边的女性朋友们结婚、生子的意愿都不是很强烈,“女性不生孩子已经很正常了”。

她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女性。现年32岁的炆敬居住在韩国釜山市,目前单身。她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在韩国单人家庭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人结了婚也不生孩子。此外,和以前相比,晚婚或者不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世纪50年代战争结束以后,韩国迎来“婴儿潮”,那段时期几乎每个韩国女性都要生五六个孩子,这个情况非常普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参与率的提升、女权意识的觉醒、控制生育的意愿和手段增加、社会福利的扩张等,出生率下降也是非常正常的。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类似。

但为什么韩国会成为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呢?董向荣认为,一方面,上述这些共性影响因素在韩国变化尤其迅速和剧烈。另一方面,韩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因素,比如传统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男女不平等现象根深蒂固,育儿等家庭责任主要由女性承担,生育对女性求职就业的负面影响严重,外来移民较难融入等等。

此外,近年来韩流文化的盛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董向荣称,偶像剧看多了,年轻人对于爱情、婚姻、生育有了超乎现实的期待,入戏太深,假想自己是男主或女主,一定要遇到“男神”、“女神”才考虑结婚,有住大房子、开豪车的生活质量才考虑结婚,否则就宁愿单身。“但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落差是很大的,有容貌上的落差、经济上的落差、情感上的落差,这种落差会让很多人失去谈恋爱、结婚、生子的欲望,也就是进入‘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三抛时代’。”董向荣说。



“年轻人贯穿始终的焦虑”

晚婚、不婚或是不愿生孩子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在加大。

媛瑛对记者表示,她暂时没有考虑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媛瑛目前是首尔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收入尚可,但非常忙。在她看来,目前的年纪仍然是努力工作搞事业的时候,但如果有了孩子,工作上必然会受到很多限制。此外,她和丈夫刚刚在首尔买了新房,目前经济状况也不算宽裕,因此她不认为现在是生孩子的最佳时机。

“买房难”绝不仅仅是中国年轻人面临的问题,韩国年轻人也很“难”。据路透社报道,自2017年5月以来,首尔市中等公寓的房价飙升了60%。虽然韩国政府多次出台调控政策,但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买房难”已经成为韩国总统文在寅面临的一大政治难题。

“找工作难”也是一大难题。据韩国统计厅数据,今年1月,韩国失业率达到5.4%,创下21年来的最高值。其中,青年群体的失业率达到了9.5%。



董向荣指出,在韩国,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几乎是贯穿始终的,从小的时候要上好的小学、中学,到削尖脑袋考入最好的大学——“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再到毕业后要找好的工作——集中在三星、现代、LG等大企业和律师、医生等职业领域内,然后是找理想的对象,以及结婚、生子、养老等。没有好的教育背景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单位,找理想的对象就更难了。所以妈妈们天天陪着孩子上各种课外班,高考前妈妈们涌到寺庙求香拜佛,请佛祖保佑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所有这些都是压力使然。

此外,韩国人口虽然进入下降阶段,但大城市房价还在不断上涨,这让很多年轻人基本上看不到买房子的希望。再加上对下一代的期待高、养育成本上升,这些都加剧了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孩子的想法。“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韩国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但为什么就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每个人好像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在前行。”董向荣说。

炆敬也表示,经济条件是她在决定是否生孩子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有了足够的经济条件,才能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炆敬认为,生孩子是个人的选择,但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感,“如果无法对自己的孩子负责,那就不应该生”。



“生娃影响女性工作”

在韩国,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也是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

董向荣指出,在东亚的社会文化传统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都是较低的,而这个问题在韩国尤为严重。女性的就业率、工资都比男性要低很多,因结婚生子而失去工作的情况也非常多。而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女权意识的增强,女性结婚和生育的意愿必然会降低。

据韩国KBS新闻报道,2019年,韩国女性收入比男性低32.5%。调查显示,超过40%的韩国女性表示,自己曾因为怀孕、生产或育儿辞去工作,而男性因为这些原因辞职的比例仅占到0.4%。

而新冠疫情显然加重了韩国性别不平等的问题。韩国劳动研究院一项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56.3%的女性表示她们工作量大大增加,因为她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好家庭;在因为家庭事务请假的人中,62.1%是女性;33.5%的女性称她们包揽了所有家务。此外,女性的失业率也要高于男性。

这也是多位韩国受访者暂时不考虑生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媛瑛表示,生孩子对于工作女性而言无疑是个挑战,有了孩子之后,很难自由地去工作、去闯事业,甚至可能会因此而被迫辞职。她认为,目前自己正处于努力挣钱的阶段,“已经无法想象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人生,但是可以想象没有孩子的一生”。

韩国总统文在寅也早已意识到韩国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文在寅就曾表示,韩国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表现“令人羞愧”。他表示,政府要以身作则,打造女性可以在各个领域获得平等待遇和积极发挥领导力的世界。“为防止女性工作经历中断、让女性在更多地方拥有更多工作机会后,才能更快实现包容性恢复和发展”。

据《外交官》杂志3月12日报道,当前,韩国正面临着劳动人口下降、总和生育率持续降低的问题,女性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一项“未充分利用的资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一项研究指出,在2025年之前,如果能实现劳动力性别平等,GDP可以增加24%。



政府的“有心无力”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教授、老龄化中心主任贝斯图(Stuart Gietel Basten)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韩国持续的低生育率带来的,是整个国家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负增长。与此同时,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凸显,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从21世纪初开始,韩国政府就开始采取各种举措鼓励民众生孩子,希望能够提高生育率。具体措施包括为多生家庭提供经济资助,增加生育女性的社会保障服务等。然而,跌下去的生育率想要再次提升,非常困难。

文在寅上台之后,也多次出台政策,鼓励生育、提高育儿补贴等。去年12月中旬,韩国政府正式制定“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基本计划”。根据这一计划,韩国政府将从2022年起,向有0岁-1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18元)的育儿补助。

此外,韩国政府将会一次性发放200万韩元的生育补贴,让父母双方可以为未满12个月的子女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每人每月最高可获300万韩元的育儿津贴,以此避免“丧偶式婚姻”、鼓励夫妻双方共同“育儿”。

炆敬认为,虽然政府为了提高生育率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在她看来,目前年轻人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住房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很难真正刺激年轻人生孩子。

“其实和中国情况差不多,奶奶、妈妈辈的时候,普通的上班族也是可以买得起房子的。但随着房价的上涨,现在的年轻人上十几年班说不定也还是买不起房。经济压力太大,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孩子了。”炆敬说。

贝斯图认为,韩国的低生育率其实是就业、买房、文化传统、性别差距、高期待值等多方因素综合导致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韩国所特有,只是韩国在这些问题上可能更加严重。事实上,他认为,韩国低生育率最大的原因还是韩国体制制度的问题。

他举了个例子。在韩国,首尔、釜山、大邱、光州等大城市的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但行政首都世宗市的人口却在增长,是少数生育率保持较高位的城市。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为行政首都,世宗市的人口很多都是公务人员,他们有好的工作、好的社会福利、可负担的房子,生活非常稳定,所以他们比较乐意生孩子。

“这也是为何韩国政府投入了很多,但并未带来太大实质性改变的原因,因为导致低生育率背后更重要的体系性、文化性问题并未得到改变。”贝斯图说。



韩国会消失吗?

人口开始负增长,韩国会消失吗?

贝斯图认为不会。在他看来,一些城市可能会因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外迁等因素消失,但一个国家不会因为低生育率而消失。

贝斯图指出,随着人口开始负增长,一些趋势会逐渐出现反馈效应,给整个社会带来改变。“目前情况下,进入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买个房子很难,但未来如果人口减少,这些事情可能就会变得更容易了。虽然不知道是10年、20年还是50年,但这些情况肯定都会改变”。

过去十余年间,韩国的人口增速一直非常缓慢。2019年,该国人口仅增长0.05%。2020年,韩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

韩国汉阳大学社会人口学教授Doo-Sub Kim 2019年曾撰文指出,韩国人口已出现下降趋势,预计到2067年将降到3929万左右,大约相当于1982年的人口。目前,韩国的人口为5200万左右。

除此之外,韩国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之一,预计到2040年代初期就将超过日本和其他发达西方国家。据估计,到2065年,韩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人口的近一半。

董向荣指出,老龄化、少子化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养老金体系能否支撑得住、劳动力不足怎么办等。此外,随着整个社会年龄结构的变化,经济转型、社会活力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她也不认为韩国未来会因此消失。她说,韩国的生育率确实在下降,但已经引起韩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警惕。韩国会做出一些政策调整,以遏制当前生育率大幅下降的趋势。当生育问题已经从家庭决策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和社会将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育儿成本,降低家庭的负担。当前韩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刺激措施,但是显然力度还不够,不足以抵消生育意愿的下降。未来如果措施得当、力度足够大,即便不能逆转,也可能会减缓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生育率下降绝不仅仅是韩国一国面临的问题。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生育率就一直处于稳步下降的过程中。1950年,全球生育率大约为4.7,而目前大约为2.4。世界经济论坛此前指出,到2050年,全球大约有151个国家生育率低于2.1——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认为这个生育率是保持人口稳定的最佳数字。



中国、日本、韩国、世界生育率变化。/数据来源ourworld in data

其中,东亚的问题尤为突出。《日经亚洲评论》3月13日报道指出,东亚地区已经进入人口减少期,比此前预计的提前了10年。日本是第一个出现人口持续下降的国家,如今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出现人口自然下降的趋势。

此前,许多人口学家认为,韩国预计将从2025年或2030年开始出现人口下降趋势,中国台湾预计从2030年开始人口下降,中国大陆预计从2032年开始人口下降。但如今,这一趋势提前了近10年。

《日经亚洲评论》指出,东亚地区人口快速下降或将导致出现“人口悬崖”,即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剧同时出现的现象。而这或将对该地区中长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日本经济学家野木森稔称,“和日本相比,亚洲其他地区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而由人口爆炸式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将告结束”。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