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下载熊猫外卖?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下载👇 满足你的中国胃 英国政府搞了个研究 建议禁止活蒸螃蟹与龙虾 文章来源: BBC中文 11/24/2021 根据英国政府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章鱼、螃蟹和龙虾能够感到痛苦和折磨,当局已将这些生物添加至受到新动物福利法保护的“有情”生命名单之中。 由伦敦经济学院专家所撰写的这份报告,指龙虾和螃蟹不应该被活活烹煮,并列出了运输、击晕和屠宰十足目和头足纲动物的最佳做法。 Source Boiling of live lobsters could be banned in UK under proposed legislation Government-commissioned report finds …
取道陆路海路入境美国 明年1月必须完全接种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11/24/2021 为了加强防控新冠疫情,拜登政府继月初收紧非必要旅客的入境规定后,再次宣布从明年1月22日起,所有取道陆路和海路来美的非本国居民,即使行程属于必要性质,也必须完成疫苗注射,从政府官员、紧急救援人员以至货车司机,都不能享有豁免。 Recreational travelers can now enter the U.S. by land and passenger ferry — as long as those aged 18 and …
突发!一艘载满移民的船只沉没 至少31溺毙 11/24/2021 法国当局表示,移民今天试图乘船从法国跨越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前往英格兰,船只在法国加莱港外海沉没,至少有27名移民丧生。 法新社报导,法国内政部发表声明指出,在一名渔民发出警报后,巡逻船在水中发现尸体和昏迷的人们。 France’s Interior Minister says 31 migrants have drowned off the coast of Calais whilst trying to reach Britain. Five …
韩国教会再次成为冠病疫情震中 文 / 林煇智 11/24/2021 (早报讯)韩国周三(11月24日)新增4116起确诊病例,创下单日新高。一个由“戳眼治病”牧师领导的鲜为人知基督教教派,成了韩国目前冠病疫情的震中。 路透社报道,韩国一名官员星期三透露,首尔南部天安市有个拥有427名居民的小镇,当地一个农村教堂里有至少241名信徒的冠病检测呈阳性。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KDCA)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认为疫情的规模很大……” 据报道,该教堂约90%的信徒没有接种疫苗,而他们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密切接触。该市官员说,许多教徒是60多岁的年长人士,他们没有接种疫苗。在241个确诊病例中,只有17人接种过疫苗。 官员说:“我相信教会的反政府信仰阻止了信徒接种疫苗。”他补充说,该镇已被封锁。 KDCA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没有接种疫苗,而教会的这些老人和有潜在疾病的信徒并没有被禁止接种疫苗。 据报道,该教堂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此后规模越来越大,拥有自己的公共生活设施。 韩国邪教信息资源智囊团负责人郑勇石说,该教会没有正式注册为教派,但是牧师所进行的仪式行为被称为所谓的“戳眼治病”,是一种戳破两只眼睛以摆脱世俗欲望的做法。 郑勇石说:“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和不符合圣经的。这在韩国基督教中是彻底禁止的。”他补充说,这位牧师的母亲是一个有权势的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因实行相同的仪式而被赶出基督教社区。 Source 韩国“与冠病共存”仅十天 危重病例数创新高 文 / 陈慧璋 11/10/2021 (早报讯)自韩国政府11月初启动“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即“与冠病共存”)防疫模式以来,危重症患者持续上升。 韩联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周三(10日)零时,韩国新增冠病危重症病例达460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从9月1日起至11月5日,韩国冠病危重症病例数始终保持在三百多起水平,但11月6日增至411起,并连续五天超过400起。 周三通报的460起危重症病例中,超过82%为60岁以上年长者。 具体来看,六十多岁占比29.57%,七十多岁占28.26,80岁以上占25%。 另外,五十多岁占7.61%,四十多岁占5.65%,二十多岁占0.43%,十多岁占0.22%。 防疫部门认为,宽松的防疫措施导致确诊病例规模扩大,由于高龄人群疫苗接种时间较早,目前保护效果有所降低,加上季节影响,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风险更高。 …
QA看懂战备储油…存放美4个地下盐穴 已释出24次 世界新闻网 11/24/2021 拜登政府23日宣布释出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SPR),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抑制高涨油价,华尔街日报(WSJ)整理出以下几项看点: 何谓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战备储油存于德州至路易斯安纳州一带的四个地下盐穴中,目前保存约6亿500万桶原油,可满足美国数周用油需求。美国政府供应储备油,由能源部管理;当总统认为「能源供应严重紊乱」,即能源供应短缺层面广泛且历时已久,恐构成紧急状态,或恐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冲击,便可依据联邦法释出储备油。 为何现在拜登动用 自拜登总统上任12个月后,汽油价格稳定上涨,比一年前增加61%:根据能源部数据,上周全国一般无铅汽油每加仑平均3.4元。通膨恐使民主党的法案陷入风险,迫使白宫采取动作。 虽然增加石油供应量应可降低汽油价,但也难说得准。期货市场复杂,价格波动因素多,就算压低原油价格,也难保证汽油价一定跟进或马上反应。其他国家一起大幅释出储备油更能确保油价下跌,不然只有美国油价降,其他市场力量恐再推升油价。 该释出吗?正反看法 联邦民主党参议员华伦(Elizabeth Warren,麻州)等11名参院同仁11月初致信拜登,建议动用储备油;拜登政府未能靠外交手段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加产量后,拜登顾问也开始考虑储备油。 不过批评方指出,战备储油应用于确保美国能源安全需求,而非帮助消费者省汽油钱;美国石油公司建议,缓解上涨油价的更佳作法应是提升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量。 美1977年首次释出 第一次石油危机阿拉伯石油禁运后,国会1975年授权战备储油,以缓冲石油出口国供应紊乱的冲击。不过近年能源市场剧变,美国储备油使用亦是;川普政府2018年曾考虑出售部分石油,国会也陆续释出储备油,以筹钱支付减税和其他支出。 美国1977年首次释出储备油后,之后共释出约24次;美国也三度与其他国家共同释出储备油,分别是1991年波斯湾战争、2005年飓风卡崔娜(hurricane Katrina)袭击后,以及2011年阿拉伯之春达高峰之际。 Source 美通膨恶化 物价年增6.2% 31年之最 学者:异常扭曲 世界新闻网 11/11/2021 …
环时:渲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 西媒和美国军方“别有用心” 来自 / 联合早报 11/24/2021 《环球时报》引述航天专家黄志澄说,美国曾经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后来因为产生了战略上的误判,使得多个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项目和计划在中断和重启中徘徊。如今,美国军方为了争取更多军费,就不断地渲染俄罗斯和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的威慑力。 针对英国《金融时报》前天报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以五倍音速的速度发射导弹,一些中国媒体质疑这一报道的真实性,并指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其实是为自身研发相关武器“要钱”。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今年7月进行的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包含了一项技术进步,使该武器能够在以至少五倍音速的速度接近目标时发射导弹——此前没有任何国家展示过这种能力。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这一技术进步令五角大楼的科学家猝不及防:该技术让一架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一种可携带核弹头的机动航天器——在南中国海上空大气层中飞行的过程中发射了另一枚导弹。 报道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专家至今仍不清楚,中国是如何违反物理规律,从高超音速飞行的飞行器上发射对抗性武器的。有专家认为,这款导弹可能是用于摧毁导弹防御系统,以防止这些防御系统在战时击落高超音速武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前天回应相关问题时重申,相关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 CHINA’S round-the-world hypersonic nuclear weapon fired a second missile while travelling five times faster …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俘去台湾后,过得好吗? 来源:千里博客 11/24/2021 志愿军战俘是一个与“冰雕连”一样沉重的话题,关于这些战俘在战俘营的遭遇,战俘们的遭遇及无助、凄苦的表情让人终身难忘,难怪有些镜头被作为绝密资料尘封数十年。然而这些前辈毕竟为国殊死奋战过,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据统计,志愿军战俘中有6673人回到了大陆,14334人到了台湾,另有12人到了印度。 这些战俘回到大陆后,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待遇,后又给予平反。鉴于这方面的资料较多,就不赘述了。那么去台湾的这14000多人,又过得如何呢? 1. 赴台过程 1954年1月20日,早晨9点, 14000多名战俘挥舞着青天白日旗、高喊“回台湾”的口号,离开了朝鲜板门店附近的联合国军战俘营。扛着孙中山、蒋介石巨幅照片的台湾代表团迎上来,向战俘们表示热烈欢迎。不少战俘纷纷向孙和蒋的照片致敬。在美军陆军第八军的护送下,530辆卡车把战俘送到仁川。在这里,他们转乘15艘美军运输船去台湾,美第七舰队和美空军第五军则一路随行保护。 在海上漂泊了88个小时后,他们到达目的地 — 台湾基隆港,另有142名重伤病员,已先由军机直接送往台北接受治疗。 2. 回台伊始 台湾方面动用了极高的规格来欢迎志愿军战俘抵达台湾。蒋介石派了蒋经国、张其昀、谷正纲等到码头欢迎。站在岸边的蒋经国,甚至流下了泪水。欢迎场面之宏大,媒体报道之热烈,自不必说。上岸后,又分乘225辆军用大卡车,分成5个支队,由摩托车队前导,救护车、通讯车随行;另外还有国民党安排的广播车沿途播放歌曲散发传单。车队到达台北后,沿主要街道行进,沿途不断有人燃放鞭炮,一派喜庆气氛。 1月23日,心情激动的蒋介石接到伤病战俘先期乘军机平安抵台的报告后,这位败退台北后,饱受失眠症困扰的67岁老人安睡了9小时。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实为今年来最安眠之一夜也。”在日记中,蒋介石把此事称为“五年以来精神上对俄斗争之重大胜利。” 台湾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集会,“行政院长”陈诚在会上致词。不久,蒋介石还派“总统府参军长”桂永清代表他前往各“义士新村”及各医院宣慰战俘们。2月4日,他又出面接见战俘代表三十余人,对他们“慰问勉励”。他说:“你们这次回到自由祖国的怀抱,就犹如被匪绑票日久的子弟,经过了漫长的挣扎和斗争,终于获致了今日,比父兄子弟团圆欢欣更为有意义,有价值,无比快乐和胜利。”他要求全体战俘“为三民主义而奋斗”。1955年1月23日,台湾当局为纪念战俘们到台一周年,又将该日定名为“自由日”,发起“条条大路通自由运动”。 3. 台湾的承诺及安置情况 然而喜庆过后,台湾方面“战俘去台湾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肯去台湾的,可以选择前往中立国”等承诺,并没有兑现。“行政院长”陈诚在视察大湖、杨梅等地志愿军战俘驻地时,曾虚弱地解释道:“国家的自由和个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要争取个人的自由,必须争取国家的自由”。 欢迎活动结束后,战俘们立刻丧失了做“自由平民”的权利,失去自由,并被迫接受国民党方面所授予的“义士”的“荣誉”,被集体送往台北市郊的苦苓岭接受洗脑。台湾国军“总政治部”在这里设有一个叫做“心战总队”的部门。还施以密集课程,强迫‘义士’上课,灌输党国思想教育。台当局又发起所谓‘请缨从军运动’,强迫战俘签名附和。两个月的“思想训导”之后,台湾当局于1954年4月5日公开宣布:全体志愿军战俘“宣誓加入国军部队”。在编入之前,蒋经国领导下的“义士就业辅导处”曾对全体战俘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其比较关键的几项数据如下:战俘总数14334人,其中21-35岁年龄段者12229人;文化程度为大学者仅4人,无学历者6986人;军官、士兵比例为1:10。这些调查资料,直接影响到了台湾方面对战俘们的分配调拨。 “就业辅导处”制定的志愿军战俘“志愿加入国军”的门槛是:16岁以上40岁以下;体检合格;政治考察合格。结果,大约有12300人被编入国军,占战俘总数的86%;其余2000余人,有1000余人因为年龄不合标准而被淘汰,以平民身份另行安置;此外还有1000余人,究竟因何原因未被编入国军,则不得而知;其具体去向,也尚无统计资料披露。 为便于消化,每个军事单位只分配一个战俘。他们先是被编入新兵营接受基本的军事、政治训练,然后被“个个击破”式地分散分配到各个具体单位,原则是每个单位只分配一个战俘,如此来保证战俘们被孤立后能够迅速“融入”国军。至于部分被分配到军事单位,但始终心怀不满的战俘,则多被送往特设的“反共义士感训团”接受二次洗脑,待政治思想合格后再返回军队;仍不合格者则有可能被送往“火烧岛”监禁关押。 至于战俘们参军后的具体待遇,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大。陈诚在台湾担任“行政院长”期间,很重视专门技术人员,为这类公职人员制定的薪酬比普通公职人员高出许多;军队系统也不例外。战俘们进入新兵营后,经常被鼓励去考取各种技术类的特训班以及各兵种的专业学校,有一定文化的战俘因此受益颇多。至于那些文盲、半文盲战俘,则大多被分配去当列兵、伙夫、马夫、勤务兵,虽然有按“年资加俸”的优待,但境遇与有文化的战俘比起来,就相差甚远了。尤其是退伍后,许多人只能干些底层的粗活,生活大都比较困苦。当然,最实际的,还是1954年10月5日通过的为国军士兵制定的《授田条例》,按照这个条例,每个退伍的战俘将被授予年产两千斤稻谷的田地。只是台湾田地本就很少,等轮到这批“义士”们授田时,已经无田可授,最后当局选择以发放与田地价值相当的现金作为补偿。 4. 战俘们的国际活动 1954年2月到11月,台湾当局组织各种“义士访问团”在岛内外到处活动。台湾当局非常看重这些战俘们所带来的宣传效应。所以,一方面战俘们被强迫参加国军,另一方面,台湾当局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义士访问团”,到处“出访”。1954年2月到3月这段时间,“义士访问团”主要局限于访问台湾本地各县、市以及各部队;从4月份开始,“义士访问团”开始被陆续派往海外。参加访问团的战俘,主要是原战俘营里会英语的亲国民党骨干;这些骨干分子,部分是原国民党干部或士兵,部分则是台湾派遣进入战俘营的特务;而且各访问团均配备有台湾当局的情报人员作为“顾问”,以便监督。菲律宾、泰国、日本、越南、美国、古巴、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均曾多次留下“义士访问团”的足迹。 …
中国留学生讲述回国求职心酸路: 月薪2千都被拒 来源: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11/24/2021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放缓了脚步,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环境,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就业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不少拥有稳定工作的人因为疫情失业,还有一些人因为找不到工作甚至无家可归。 疫情期间毕业的海外留学生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求职困境,并由此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掀起了一阵归国求职的浪潮。据教育部与智联研究院统计,2021年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将首次超过百万人,他们与九百万名国内高校生一起,拉开了新一季度的求职大幕。 只是头顶“海归”光环,学成归来的他们,在国内职场是否如外界想象地那般吃香?他们最终是否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妨听听下面这几位归国的中国留学生是怎么说的吧。 机会不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意味着你需要拥有大多数同龄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石亦在加拿大度过了自己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他在聊天中开玩笑地提到,自己曾看到一条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问题:“2021年找工作会比2020年更难吗?”而下面的回答是:“2021年找工作不会比2020更难,但是会比2022年容易。” 石亦说:“我还在写毕业论文时,家里已经开始问我有没有准备秋招了。” 秋招是不少临近毕业的学子接触到心仪岗位的第一个机会。在国内,许多企业会在高校内直接招聘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春招一般从三四月开始,而秋招从九月进行至十一月。 但身处海外的留学生通常没有这个机会,主要是因为学校开学和毕业时间与国内不一样。有些同学可能五月毕业,稍微晚一点的,比如石亦是去年十月份参加的毕业典礼,那时好工作已经先被其他人挑过一次了。 石亦说:“有些企业只招夏天毕业的‘应届生’,即使HR认为我够资格,最后我也会因为学历证明上的日期,得不到入职机会。” 更重要的是,尽管现在很多企业开展了线上面试,但在拿到offer前线下面试总无法避免。疫情之下,回国的留学生不再是一条航线直接到家门口,随后顺利找到工作入职这么简单。 石亦解释道,确认毕业后的一个月,时间总用来办理各种证明,处理回国相关手续。不说回国机票有多难抢,等到航班落地还要先隔离十天半个月,入职无论如何都要排在后面。 回到了山东老家的石亦表示:“现在公司校招的时间越来越早,今年春天我投了几十份简历,获得的面试机会寥寥无几。” 石亦最后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做文职工作,这和他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只是他已经厌倦了一直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日子。 从大厂找到工资不足两千块的创业公司 海归留学生们并不是受不了打击的年轻人,只是从学成归来到面试不顺,一系列的挫折会一点点消耗人的意志。offer被拒的糟糕体会证实了他们对自己的负面想法,由此产生的不自信进一步阻碍了他们的成功。 金融系海归留学生的李亚有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尽管家人希望她可以继续读博,或进入证券公司工作。李亚却认为新媒体行业更适合自己,尤其是与电视传媒有关的职位。 毕业回国三年的李亚说:“一开始我满心只想去大厂,在求职网站上投了简历后却只显示已查看。之后我开始不管公司大小,觉得合适就投,逐渐到连工资不足两千块的实习生我都会去投。” 她觉得相比薪资待遇,自己更看中的是公司氛围,和与传媒相关的岗位发展前景。在降低期望后,李亚也遇到过让她“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公司,因为HR在招聘时提过有海外经历者优先。 李亚记得那家公司离自己住的地方并不近,每天上下班可能要两三个小时,薪水只能勉强维持她独身一人在大城市的生活,但她依然愿意和大部分普通求职者一样,为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委曲求全。在回家的路上,李亚甚至已经想好了未来的生活,但没想到这家公司最终还是拒绝了她。 无法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的感觉,有时会让海归们认为自己所作的职业规划是错的,以至于不得不降低对工作的要求。李亚说,这个过程中就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被挑挑拣拣了无数次,被家里吐槽了无数次,好像顽石被磨平了棱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