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301) 838-9668 Email: admin@apluslearningcenter.com www.apluslearninginc.com WeChat ID: aplusmd QR Code Address: 215 West Montgomery Ave., Rockville, MD 20850 2021 Summer Camp – Virtual Open House Saturday, …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现在天气开始转暖,很多人却突然出现了起床困难、精神涣散、有气无力的症状,这到底是怎么了? 春困的原因 天气一变暖和,人也自然变得懒洋洋的,忍不住哈欠连天。很多人以为,春困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就拼命补觉。 事实上,春困并非睡不够,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季节变化,随之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天气温低,人体为了防止热量散发,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大脑的血流量增加,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信息也增多,大脑相对清醒。 而春天气温回暖,血管处于舒张状态,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人的精力降低,便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 中医认为,人血气不足,就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这主要源于体内阳气跟不上外界阳气升发的步伐。 其中,脾气虚的人尤其容易受到春困的“骚扰”。 因为,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时,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加内湿,内外相和,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状。 因此,想要解决春困症状,不妨从健脾祛湿入手。 六种食物除春困 01 红豆 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起到美容的效用。 02 山药 山药并没有直接除湿的功效,但是山药可以补脾,间接的可以让体内湿气排出。山药可以炒着吃,炖菜吃,还可以做点心吃,蒸熟蘸白糖也可以。 03 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 04 辣椒 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 除此之外,辣椒中还含有一种叫做辣椒素的物质,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变粗,血液流向体表,因而全身感觉热乎乎的。 身体湿气大的不妨多吃点辣椒,补充维生素C的同时还可以除湿,一举两得。 05 绿豆芽 绿豆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患者食用。 …
Tile Distributors Morris Tile Distributors MTD Tuxedo 2525 Kenilworth Ave Tuxedo, MD. 20781 Tel: 301-773-7000 Fax: 301-386-2261 www.morristile.com Tile Contractors Sunny, LLC Rockville, MD Phone: 301-366-3497 Email: juntang1@yahoo.com 赵文卿 …
8道素食家常菜,简单易做,经济实惠,爽口下饭,食欲大开,健康营养又好吃,味道不输荤菜,家人吃得开心满足。 1 豆腐香菇酿青椒 材料青椒5根、豆腐120克干香菇6个、素蠔油适量白糖、生抽、玉米淀粉适量 步骤: 1. 干香菇提前用温水泡发。 2. 将青椒洗净,去蒂,用筷子去净内部的籽。 3. 用筷子把馅添满,依次放好装盘备用 4. 准备料汁取一小碗,放入少许白糖,生抽,玉米淀粉和少许清水混合均匀 5. 热锅放油,放入酿好的辣椒,小火慢煎,煎至两面变色。倒入汤汁,大火烧开,待汤汁浓稠后,关火 6. 辣椒装盘,淋上汤汁,即可食用 2 素蠔油杏鲍菇 材料 杏鲍菇4个、胡萝卜半个姜末适量、青椒2个盐1克、素蠔油适量 步骤 1. 食材清洗干净,分别切成片状。 2. 平底锅不放油中火放入杏鲍菇片略煎一会儿,蒸发水分且体型略微变小,盛出备用。 3. 锅内放少许油入姜末爆香,再放胡萝卜片翻炒。 4. 放入青椒与杏鲍菇片,淋入素蠔油。 5. 翻炒片刻,入一点点盐调味即可! 3 西兰花炒香菇 材料 香菇3个、西兰花300克胡萝卜半根、木耳15朵素蠔油、淀粉各一勺盐、鲜蔬粉、生姜适量 …
Your Builder of Choice in the Greater DC Metro Area (703) 997-1618 Email: info@anchor-homes.comwww.MyAnchorHomes.com Anchor Homes | 演绎设计艺术的新高度!| 户型:The Augustus 安客新居 4/02/2021 本周六(Apr 3,2021) 下午2:00-4:00 Open …
Betty Bley Clarinetist. Teacher. Mentor.Private and Group Clarinet Lessons Bb Clarinet and A Clarinet Eb Soprano Clarinet Bass Clarinet Contra Alto Clarinet Contra Bass ClarinetPhone/Text: (703) 585-5717Email: BleyClarinetStudio@gmail.comhttps://www.theclarinetstudio.com/ …
素食养生清爽无负担 还有大把大把的好处10道素美食高颜值和好意头兼备轻松虏获全家大小吃货的胃和心 1 捞汁素拼 材料——黄瓜1根 / 紫甘蓝1/4个 / 胡萝卜半只 / 金针菇1把青椒碎2茶匙 / 红辣椒碎1茶匙 /酱油 米醋各1勺 / 白砂糖 白芝麻各1茶匙 盐少许 / 凉白开30ml步骤——1. 青椒红辣椒蒜切成末2. 金针菇焯熟,控水(焯时用勺按着根部,中小火,否则散开不好码盘)3. 其他蔬菜处理成丝4. 将控水后的金针菇码好5. 中间撒辣椒末、白芝麻,将酱油,米醋,糖、盐,水混合调汁备用6. 锅内热油少许,浇上辣椒末处,炝香7. 倒入调汁,吃时拌匀即可 …
01 中美之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对于中美两国的科技实力,我认为国人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立体架构,包含着三方面:1. 基础研究。2. 应用研究。3. 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也是由这三个方面所决定的。但凡有一项存在短板,那么它的科技实力就是偏颇的。 二十世纪三个伟大的发现,无线电、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什么都出现在美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基础、应用以及开发研究都非常强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美国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不惜重金投入。 二战后,美国创办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FS),为其基础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为什么美国这么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决定了它在原创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它能诞生多少原始创新,当“原始创新”不断滚雪球壮大,后面的应用和开发研究也会随之壮大。如此一来,美国的科技实力自然会日益增长。 而中国的短板,恰恰就在于对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的文化中,缺少对科学、真理和创造的支持。整个近代史和现代化转型中,我们所强调的科学,很少单纯地是为了追求真理、展现个人创造力、好奇宇宙的奥秘,大部分强调的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振兴中华、为了一些文化诉求。 这就导致我们更多的会从一种功利角度、实用角度来看待科学。在一些人看来,你搞科学,要么像陈景润一样为国争光,要么像钱学森一样保家卫国,要么像袁隆平一样解决吃饭,什么效果都没有,那还能叫科学? 所以,我们的科技创新,从骨子里就包含着“应用性目的”。这几年科技领域的创新,尤其如此:像国家看准的,以国家财力为支撑的,集中力量办起来的工程,它们的发展都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我们的高铁、航空航天。 但如果缺少了基础研究的部分,我们更多的还是偏向于一些追赶型的科技创新,也就是在别人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做一些局部突破,反正目标在那,不惜代价,举国之力,大概怎么都能取得一些成绩。 可真正的原始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基础研究薄弱,我们的原创能力就始终上不来,就好比别人是从头做起,而你只能拿过来做一些局部上的改进,但这是暂时的、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在国家一开始的阶段,我们需要这种模仿、这种迭代,需要这种“从1到100”的创新。但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我们更需要的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所以,我认为我们与美国的科技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唯有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对科学、对基础研究、对创造性文化的看法,才能真正缩小二者之间的科技差距。 当然,这个路途很可能道阻且长。 02 三个因素掣肘了中国的创新能力 从长远来看,中华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起我们的科学文化。 在中国文化里,很容易把科学和技术相等同。其实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技术其实是一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事情。 而科学则是含有创造性的,最终是根植于人性自由的维度,没有自由发展的个性,没有自由的空间,创新和创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需要教育界、科学家们,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其中至少存在三大问题,我觉得也必要和大家阐释清楚。 1. 教育方面 首先是教育方面,在科学文化的培养上,主要有3大症结: 1)当下的教育,与创新、创造的思维模式要求相悖 目前这种死记硬背、单纯记忆和服从型的教育方式需要加快改革,郑也夫老师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好,他说:“拉磨一年,终生无缘千里马。” 千里马必须在自由辽阔的境地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拉磨的那些驴、骡子从事的是比较单纯的简单劳动,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有这样一种可怕的趋势,力图把孩子们都变成骡子、驴,不让他们成为千里马。 郑老师还有一个预言,他说:“凡是在中国接受过初等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生,将来都不可能成为原创性的科学家。”尽管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惊悚,但背后折射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如果不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少年儿童的个性,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就是没有根基的。就像我们开玩笑说,从小到大都是让他听话,循规蹈矩,读到博士了突然让他创新,他能创新什么,又怎么去创新? 2)不能把学校当作“官场”来办 现在,我们的书记和校长中,有很多人按照官场那一套系统来办学校,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学校应该和文化机构一样,有一套自己的运作逻辑,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把文化机构当“官场”来办,比如校长一般都会有任期,但校长为什么要有任期的限制呢?校长是一个特有的文化职业,一个好校长可以干一辈子,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把教育理念持续地贯彻在学校的经营建设之中。 如果把校长当作科级干部、处级干部,像训练官员一样不断地让他调岗、轮岗,学校怎么可能办得好,办得再好也不过就是一个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工厂。 3)教师的思想不够开放、明朗 说实话,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比较难的。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人就是在僵化、守旧的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尽管社会上一直在呼吁,但具体执行的还是这些老师,他们如果不从自身改变,这件事就会一直很难。 现在高教领域向先进教育理念看齐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初等教育还是比较封闭,死角特别多,像最近暴露出来的体罚、儿童自杀等事件,就反映出了我们初等教育的问题,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2. 科学家共同体方面 科学家共同体要呼吁科学文化,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迹象,就是我们的科学家共同体内部也慢慢养成了准官僚化的配置。 比如院士成了学术资源的主要提供和接受方,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焦点。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院士手上的钱用不完,天天想着怎么花钱,而年轻的科学家找不到钱,没有钱可用,共同体内部需要一些机制来变革。 当然,国家这几年也在做出改变,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这个机构做得就不错,它有一整套匿名评审机制和同行评价制度。国家应鼓励这样的自我调整,而不应该不闻不问,甚至是打压,总之,科学家共同体内部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3. 社会层面 社会上要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会在某种意义上渗透在教育和科学家共同体里。 我认为社会上要有一种正确的风气,不要一窝蜂,好像重视一个科学家,某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就要有重大的突破,如果科学家失败了,就觉得这个人有问题或者怎么样。 过去我们一谈创新,就强调要面向市场、面向科学前沿,而一个好的科学文化还要面向全民,要让全体公民有科学意识,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对创新的容错和鼓励氛围。 03 功利主义害了中国的创新 在当下,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功利主义,对于创新的氛围是一种极大的损伤。 从科学的根本来说,一切创造性的发现和研究本质上都是非功利的。保持一颗超越功利之心才能进入创造的状态,不能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因为有好处的事情都是根据既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创造性是要打破既往的约束,开拓出新的东西,所以功利心太重了不可能做出非常好的创造性工作。 而这一点也是中国的文化比较欠缺的一部分,我们功利文化的倾向实在太重了。 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荣誉头衔,其实就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科学界功利系统。一些发达国家科学的发展中也有荣誉系统的存在,但它是科学共同体自发组织起来的。 打个比方,西方评奖走的不是申报制度,没听说需要哪个诺奖得主先填写一张申请表。而中国的奖项基本都要事先申报,是求出来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人格侮辱,因为申报本身就把一个科学家变成了功名利禄之徒。 而且申报往往还会造成浮夸的风气,就是自己吹自己,科技界和学术界也有很多例子,一些造假的事件不就是这么来的吗?明知是假的也要吹,吹着吹着自己就当真了,最后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另外,我们在评奖的时候还要讲究地区平衡、行业平衡以及人际关系平衡,长此以往,你获了奖大家也不会认为你真的达到某个水平,而是归为平衡的结果。这里面往往还存在一些诀窍,以至于有些人就专门玩起了这种奖,比如相互串通,这次你评我,下次我评你,完全起不到什么激励的作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