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劝阻特朗普重启“中国行动计划”,美媒急得搬出钱学森 观察者网 11/24/2024 早在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就严酷迫害学术人员,尽管后来被拜登政府终止,但如今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可谓“遗毒未消”。 当地时间11月24日,彭博社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随着特朗普确定重返白宫,这再度引发人们的担忧,“中国行动计划”可能会被重启。文章作者显然是站着了美方的角度,“苦口婆心”地劝告称,该计划此前不仅已经失败,且若重新恢复将“正中中国下怀”,此举不但会破坏美国的创新,还会让中国在科技竞赛中占据上风。 文章称,“中国行动计划”一度演变成一场针对亚裔美国学者的种族运动,一系列错误指控颠覆了科研人员的生活,而所谓“间谍活动”则是子虚乌有。如果特朗普的目标真是“美国优先”,那就需要认识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欢迎来自其他地方的最优秀、最聪明人才,将给美国带来巨大优势。 为了劝阻特朗普,彭博社的文章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上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掀起一场歇斯底里的反共浪潮,麦卡锡主义横行,迫害了大量美国进步人士、中国科学家以及留学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钱学森事件”。1955年9月,在中国政府的营救下,历经5年艰苦奋争的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祖国,钱老也实现了“一寸赤心惟报国”的心愿,在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乃至整个科学技术事业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彭博社还引用第51任美国海军部长丹·金博尔(Dan Kimball)的形容——这是美国历史上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 近年来曾遭“中国行动计划”迫害的华裔科学家,从左至右:胡安明、郗小星、陶丰 资料图 “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11月启动,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特朗普政府期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中国行动计划”并未揭露任何一名所谓的“间谍”,但许多接受调查的研究人员却因此丢了工作,生活也被彻底颠覆。这其中,就包括被称为“中国行动计划首案被告”的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华人教授胡安明,以及“中国行动计划”中被起诉的首位华裔学者、原堪萨斯大学终身副教授陶丰等人。 去年7月,在被起诉约五年后,陶丰身上涉及的和“中国行动计划”有关罪名被推翻。2021年审判前,他的妻子告诉彭博社,他们全家来到美国是为了“追寻美国梦”。然而,她发现自己不得不打三份工来支付丈夫的法律费用。陶丰的律师后来表示,这场持续数年的“噩梦”几乎让这个家庭破产。 今年9月11日,由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兰斯·古登(Lance Gooden)发起的一项法案在众议院以237票对180票获得通过,其内容是在美国司法部之下重启一项为期6年、类似“中国行动计划”的新计划,宣称要遏制对美国知识产权和学术机构的间谍活动,并制定一套针对实验室和大学研究人员的执法策略。 《南华早报》称,虽然古登的这项法案当时并未获得民主党的支持,白宫方面也已表示“强烈反对”,预计可能不会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但亚裔和华裔群体还是担心,“中国行动计划”2.0版的出现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在特朗普政府启动“中国行动计划”的六年后,作为当时曾主导许多调查工作的美国政府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今年8月承认,其调查在学术界制造了“艰难的气氛”,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未就此道歉。 资料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官网 去年一份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调查也显示,在“中国行动计划”展开了数年调查之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fearful)”,可谓“寒蝉效应仍在”。 彭博社援引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分析显示,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科学家最重要的来源国,但离开的人数一直在持续增加。“中国行动计划”实施后,离开美国的人数激增75%,其中三分之二回到了中国。文章声称,“无论如何,这项政策显然为中国自身的创新雄心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 彭博社认为,一旦“中国行动计划”在特朗普的第二个执政任期内重启,还将在其他方面造成诸多严重破坏。比如,技术熟练的劳动力,一再被视为美国想要保持在芯片制造等高端领域主导地位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中国一直在不断培养出比美国更多的理工科博士,而吸引这些创新人才将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最后,这篇评论文章又立起了一座高高的“美式牌坊”——即使是对中国态度最为强硬的政策制定者也应当记住,美国不能为了对抗中国而丢弃所标榜的“价值观”。重新对选择来美国搞研究的科学家发起攻击,从长远来看只会损害创新和国家安全利益。 “美国需要中国留学生学习人文学科,需要印度留学生学习科学”,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今年6月抛出的这番论调言犹在耳,这再度暴露了美国人的狭隘与偏见。 …
美H-1B工签行政审查激增 华人频中招 被刁难? 世界新闻网 11/24/2024 左图为A先生面签被行政审查要求补件的审理单,右图为A先生免面谈被拒并通知转面谈确认信。(图/A先生提供) 在近年美中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许多中国公民切身体会到其对美签申请带来的影响,其中一点就是申请过程中遭到行政审查(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的几率大大提高。不仅留学、商务、旅游等签证的申请人面临此类问题,工作签证H-1B也频遭莫名审查。 与常见的B类签证10年有效期不同,根据美国对持有H-1B工作签证的中国大陆公民离境后申请签证的规定,申请人通常经大使馆获得的H类签证有效期为1年,造成一些需要定期回中国的人士出入境的很大不便。 在南加从事媒体行业A先生近期回国申请签证就频遭不顺。A先生早在疫情期间回中国就申请过一次工签,当时遭遇行政审查近半年之久,好在最后拿到。这次是续签,加之离他家乡最近的上海领事馆的预约爆满,工签最早都需要排到几个月后,A先生决定选择免面签的方式申请。 A先生表示,由于上一次行政审查的经历,特地咨询了律师本次续签的风险性。律师认为A先生公司和工作状态稳定,加之上一次大使馆已经对其案例经过长时间的行审,本次应该不会出状况。但未料免面签仍然遭拒,并且在领事馆给到的转面谈确认信中没有给出任何理由。A先生说,「通常转面谈确认信都会标记领事官员要求提供的额外材料到场面谈,但我却没有,感觉像是领事馆压根没看自己的材料就直接转到面签程序」。 无奈之下,A先生只能预约北京领事馆最早的日期去面签,虽然行程需要额外的开销,但想着如果能「破财消灾」也好。对于面谈,A先生表示,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公司情况、工作职责、学历证明、薪资情况等都材料都一并携带。哪知道签证官现场只是简单问了A先生几个公司和工作内容,其余材料通通不看,最终却要求A先生补件。最让A先生摸不着头脑的是,签证官询问了他是否是第一次申请,并看了之前A先生护照上的工作签证页,却仍然遭遇行政审查。他说,「签证官要求的补件材料明明现场都能提供,但递件时却遭拒绝,仿佛就是故意刁难。」 根据行政审查单的反馈,审查时间可能需要四周或者更长时间,这个结果对于A先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这次续签应该一切顺利,但却事事不顺,只能向公司申请更长的请假时间。他第一时间将补充材料提交给了领事馆邮件,由于上一次漫长的行审过程,A先生对此次的等待时间十分忧虑,好在最终行审了两周多案件终于获批。前后来回折腾,A先生让本次回国的时长从计划中的半个月延长到了两个月之久。 Source 北加华人留学生拿H1B签证 加拿大苦等两月 花费1万5000元 世界新闻网 11/20/2024 川普再次上任后,可能颁布旅行禁令,也可能加大限制留学生入境或工作签证。不少留学生忧心忡忡。图为柏克莱加大门口。(记者刘先进╱摄影) 在湾区上班的华人留学生Thomas于20日表示,因为H-1B工作签证需要出境面签,选择到加拿大温哥华领事馆,以保证同一时差,可远程工作。没想到,尽管数据齐全,还是等待两个月时间,才拿到签好的护照。等待中前后搬了四次家,算上住宿、伙食和交通费,总共花了1万5000元。 Thomas拿的是H-1B工作签证,如果一直待在美国,身分合法。但考虑到不能一直「坐移民监」不出国,需要回中国探亲,所以他必须到第三方国家的美国领事馆面签,才能保证以后进出美国方便。他选择到加拿大温哥华面签,因为当地和美国时差类似,可以远程工作,不影响上班。 7月30日,他搭乘飞过去,在当地领事馆提交材料后,面签官告诉他,签证顺利通过,没想到,一等就是近两个月。中间也写电邮询问,签证中心的回答都是标准样板的邮件,没有实际内容,也不解释为何延迟。「等待40多天,才通知我交上护照,又等了一周多,终于拿到护照。总共等了两个月。」 Thomas原以为面签通过,很快就能办好手续,一开始住的是酒店。没有消息后,改住Airbnb。后来苦等没有结果,考虑到温哥华物价高,Airbnb价格贵,又搬家到短租房。两个月时间,他搬了四个住处,光是房租就花费6000元,再算上伙食和交通费等,总计花费1万5000元。「最倒霉的是,我在湾区的房子虽然空着,还是要交每月3000元的租金,相当于两面花钱。」 Thomas说,他的手续和材料齐全,没想到还是卡了这么久。去之前,通过社媒「小红书」加入了留学生群,都是去加拿大面签的学生,以互相沟通信息,「让心里面有个底,做个准备。」没想到,多数人情况类似,面签手续延迟。「有的人卡了半个月,拿到护照。有的人等待三周。大部分人一个月,我的情况久一点。不知道是否因为暑假期间,是续签高峰期,政策锁紧。」 …
特朗普计划上任第一天,将所有跨性别军人除名 天下事 11/24/2024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1月25日报道,据国防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发布一项行政命令,开除所有美国军队中的跨性别军人。 该命令可能在他重返白宫的第一天,即1月20日发布。据信,目前美军约有15000名现役跨性别军人。他们将因医疗原因退伍,确定他们不适合服役。 这还将导致跨性别人士被禁止参军,然而目前,美国武装部队的几乎所有部门都未能达到征兵目标。 Source 美国研究员正研发药丸 减少奶牛甲烷排放 早报网 11/24/2024 虽然化石燃料行业和一些自然资源会排放甲烷,但奶牛的甲烷排放量大,一头牛每年会打嗝排出约100公斤的甲烷,因此养牛业已成为一个主要的气候问题。(法新社档案照片) 一头牛每年会打嗝排出约100公斤的甲烷,美国科学研究员正在研发一种药丸,减少或消除奶牛打嗝时释放出的甲烷。 法新社报道,这个研究项目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进行,目标是开发一种单次剂量的治疗方法,在动物幼年时进行施用,因为大多数奶牛自由放牧,无法每天接受补充。 研究员希望通过改变奶牛肠道中的细菌,引入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吸收氢气,饿死那些产生甲烷(Methane)的细菌,从源头上减少甲烷排放。 研究团队十分谨慎地推进这个实验。实验室负责人赫斯(Matthias Hess)说:“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去除那些产生甲烷的细菌来减少甲烷的排放,因为氢气可能会在体内积累,最终对动物造成伤害。” 研究员目前在生物反应器中测试不同的配方,这些反应器可以模拟微生物在胃中的生存条件,包括运动和温度等。 研究团队获得7000万美元(约9426万新元)和七年时间展开研究。 虽然化石燃料行业和一些自然资源会排放甲烷,但奶牛的甲烷排放量大,养牛业已成为一个主要的气候问题。 甲烷是继二氧化碳之后第二大气候变化因素,分解速度比二氧化碳快,但破坏力更强。 Source 诈团电话以假乱真 教反诈传链接露马脚 世界新闻网 …
普京签署:禁变性合法国家收养俄儿童 环球时报 11/24/2024 俄新社24日报道称,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法律,禁止变性合法国家的公民收养俄罗斯儿童。 根据新法律,《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将增加条款,明确禁止那些来自“允许通过医疗手段进行性别重置的国家”的公民收养或监护俄罗斯儿童。这包括使用改变性别的药物,以及在没有适当医疗干预的情况下更改外国公民性别身份证件的行为。该法律还禁止长期居住在这些国家的无国籍人士成为俄罗斯儿童的监护人。 法律中没有列出被禁止收养俄罗斯儿童的确切国家名单。目前,世界上有35个国家允许不受限制地改变性别,还有两个国家允许因医疗原因进行这种手术。而欧洲有10个国家在法律上对改变性别没有年龄限制,有8个国家规定了未成年人改变性别的最低年龄。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曾表示,西方的这一政策对儿童是有害的。俄罗斯通过这一法律,旨在保护俄罗斯儿童和传统价值观,必须保护本国的孩子免遭这样的危险,不被来自允许改变性别的国家的人收养。 此前报道称,2023年7月,俄总统普京曾签署一项法律,禁止在俄罗斯进行变性手术,禁止在身份证明中改变性别。如果配偶中的一方改变了性别,婚姻将被解除,变性人将不能收养孩子或成为监护人。唯一的例外是治疗先天性异常。2022年12月,普京还签署一项法律,禁止任何人宣传非传统性关系、恋童癖和变性。 Source 湾区月嫂虐婴事件后续 希尔斯堡警方确认收到报案 世界新闻网 11/23/2024 婴儿母亲发布的录像显示,月嫂用被褥摀住婴儿。(视频截屏) 前阵子湾区华人黑工月嫂虐婴事件在网络上被曝光后引发众怒,网传嫌犯已经逃回中国,让民众更加气愤且担忧她可能逃脱法律制裁。根据「旧金山标准报」(The San Francisco Standard)报导,希尔斯堡(Hillsborough)警方证实已经收到相关报案,并透露联邦执法机构已经介入。 希尔斯堡警方表示,调查人员已审查了描述多次涉嫌虐待儿童事件的影片证据。警方并没有透露嫌犯的身份,但表示,他们知道她的消息,并暗示她不在该国,因为他们正在「与联邦执法机构合作寻找和采访她」。 警方还表示,已注意到网络上流传的监视器录像,并提醒大众,分享此类内容可能会损害调查的完整性,并给观众和相关人员带来额外的痛苦。据了解,警方已获得更多显示虐待行为的影片视频等证据。 此外,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在给标准报的声明中表示,已了解此事,正与相关方面保持密切沟通,为调查提供必要协助。 Source 怒摔+扇耳光 华人月嫂虐婴 曝光后连夜逃中国 世界新闻网 …
401(K)退休帐户 明年可以放进更多钱了 世界新闻网 11/24/2024 接近退休年龄的民众若经济状况许可,明年起将能在401(k)退休帐户放进更多存款。(美联社) 接近退休年龄的民众如果经济状况许可,明年起将能在401(k)退休帐户放进更多存款。国税局(IRS)上周宣布,员工在2025年能放进401(k)或类似帐户的最高上限,将从2024年的2万3000元调高至2万3500元。 根据联邦政府现行规定,50岁以上民众每年可为401(k)退休帐户放进追加存款(catch-up contributions),但2025年追加存款额度将维持不变,上限仍是7500元。 从2025年起,60岁至63岁劳工可以行使每年上限为1万1250元的「超级」(super)追加存款,等于比一般追加存款能多存3750元到退休帐户。也就是说,60岁至63岁劳工明年起每年存进雇主提供401(k)退休帐户的存款,最高额度为3万4750元。 「超级」追加存款规定来自于拜登总统2022年签署生效的「牢靠法案2.0版」(Secure 2.0 Act)。 2024年里,50岁以下劳工参加雇主提供401(k)退休帐户,每年最高存款金额为2万3000元,50岁以上劳工多加存7500元,劳工存款加上雇主相对提拨的每年最高上限为6万9000元。 到了2025年,50岁以下劳工每年可以放进401(k)退休帐户的存款上限调高到2万3500元,50岁至59岁劳工以及64岁以上劳工可多存7500元,但60岁至63岁之间劳工则可多存上限1万1250元的超级追加存款,劳工存款加上雇主相对提拨的每年最高上限为7万元。 理财网站Bankrate资深产业分析师罗斯曼(Ted Rossman)说,超级追加存款仅适用60岁至63岁之间劳工,由于人数极少,政策带来的改变不会太大。 基金管理机构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2023年研究报告指出,参加401(k)退休帐户计划的民众中,存款达到年度最高上限只占14%。 另一方面,传统型个人退休帐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IRA)每年存款上限明年维持7000元,50岁以上民众追加存款上限同样维持1000元。 Source 「黑色星期五」将至 通膨余威尚存 消费者假期旺季购物寻折扣 …
警惕你家附近的无人机!南美团伙盗窃出新招 综合新闻 11/24/2024 警惕无人机!南美团伙盗窃新招! 据每日邮报 11月23日报道 一个南美团伙正在利用无人机密切监视美国西海岸的富裕社区,令许多居民感到十分恐惧。 南加州郊区的富人区,最近出现了新型的盗窃方式:无人机。据当地居民称,一伙南美盗窃犯正在使用无人机监视跟踪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告诉 KTLA 的记者:“几天前,我们注意到有无人机在我们家上空飞行。看起来他们正在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监视这所房子,以查看谁在家,谁不在。” 当房屋空无一人时,窃贼就闯入室内大肆搜刮钱财。(KTLA5电视台) 当窃贼侵入受害者的房屋并破门而入时,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他们的图像。 一些邻居决定跟随无人机,无人机将他们带到了附近一家 La Quinta Inn 酒店的停车场,在那里发现了一群男子。据报道,这些男子符合窃贼的特征。 8 月份,南加州有 6 人因涉嫌与旅游盗窃团伙有关而被捕,但更多的窃贼还在猖狂的作案。 国际小偷将目标锁定在富裕区,利用无人机监视屋主进出。(KTLA5电视台) Source 俄州连爆10起闯空门案件 专找亚裔富人 …
南加富人区遭无人机监控 盗窃团伙手法升级 世界新闻网 11/24/2024 当房屋空无一人时,窃贼就闯入室内大肆搜刮钱财。(KTLA5电视台) 盗窃团伙正在利用无人机密切监视南加一些富裕社区,这让当地居民感到十分恐惧。屋主发现,自家上空经常有无人机飞来飞去,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当房屋空无一人时,窃贼就闯入室内大肆搜刮钱财,有居民家中被盗价值800多万美金的珠宝。 综合DailyMail、KTLA5等媒体报导,洛杉矶县圣塔克拉利塔谷(Santa Clarita Valley)瓦伦西亚(Valencia)的一个封闭富人区,最近连续发生三起入室盗窃案件,人们怀疑与南美犯罪团伙有关。居民认为,盗窃团伙成员正在使用无人机监视房屋,观察他们的出入,以确认是否有人在家,再伺机闯入盗窃。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主表示,几天前,他注意到无人机在家上空飞行,「盗贼正在使用高端技术监控我们的住宅,看谁在家,谁不在家。」几位邻居决定跟踪这些无人机,他们发现一群男子聚集在拉昆塔酒店(La Quinta Inn)的停车场,这些人符合此前入室盗窃嫌犯的描述。居民指出,「他们有五个人在一起闲逛,发现被人监视时,就开始向不同方向逃跑。」 瓦伦西亚居民如今对所有可疑活动都保持高度警惕,有些人甚至雇佣保安来保护家园。当地人认为,这些窃贼可能就是「旅游犯罪团伙」成员,最近几年,许多外国游客来美目的就是实施盗窃。 根据报导,今年早些时候,橙县一对夫妇家中价值800万美元的珠宝,就是被外国小偷从保险箱中盗走。被害人Carol和Jeff Starr将结婚戒指、以及已故母亲留下的珍贵传家宝,锁在六英尺高的保险箱里。这伙外国盗贼潜伏在Carol家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天观察到房主带着客人离开家后,就越过栅栏,冲破楼上卧室的窗户,再闯入房内将财物洗劫一空。 今年早些时候,洛市警局成立特别工作组,打击此类盗窃案件。这些来自智利(Chile)、厄瓜多尔(Ecuador)、哥伦比亚(Colombia)和秘鲁(Peru)的南美窃贼,锁定在加州富裕社区,实施盗窃后将昂贵赃物带回原籍国。这种被称为「国际小偷」(lanzas internacionales)的犯罪趋势至少可追溯到两年前,如今已席卷全美,其中对加州的打击尤为严重。联邦调查局(FBI)早在2022年就成立特别工作小组,打击这群嚣张的窃贼。 国际小偷将目标锁定在富裕区,利用无人机监视屋主进出。(KTLA5电视台) Source 俄州连爆10起闯空门案件 专找亚裔富人 世界新闻网 11/23/2024 警方公布的录像可见一名女子假送外卖,探刺情况,然后就有四名著工作服的男子自车上下来,进入受害人屋内盗窃。(取自伦敦德瑞警局) 近来从佛罗里达到东北部各州,出现跨州犯罪集团通过高科技闯空门行窃,让屋主损失惨重,如今还锁定新罕布夏州亚裔老板住家窃取现金与珠宝,案件层出不穷。 …
「黑色星期五」将至 通膨余威尚存 消费者假期旺季购物寻折扣 世界新闻网 11/24/2024 象征年底购物季起跑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即将来临,消费者已开始假期购物季血拚,不过因为通膨压力并未完全消褪,买气仍然受到影响。图为11月20日,黑色星期五促销期间,消费者在梅西百货挑选钱包。(路透) 象征年底购物季起跑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即将来临,消费者已开始假期购物季血拚,不过因为通膨压力并未完全消褪,买气仍然受到影响。 法新社报导,经历疫情后期物价高涨的冲击,消费者对物价已产生熟悉的挫折感。如今物价虽已不再快速上升,可是依旧普遍上扬。 「黑色星期五」是感恩节的翌日,今年落在11月29日。美国经济评议会(Conference Board)表示,美国民众「已准备好在假期打开钱包」,传统上商家会以大幅折扣拉开耶诞购物季序幕。 「美国消费者计划比去年花更多的钱,但通货膨胀降低了购买力。」 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希望买东西能有一些折扣。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一份报告指出:「与去年相比,今年假期购物民众可能会增加消费预算,但仍会保持严格筛选并寻求折扣。」 摩根士丹利调查发现,35%的人计划在这个假期增加支出。但商品如果打折未超过20%,近2/3的人会选择不买。 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董事总经理桑德斯(Neil Saunders)预测:「这将是美好的一年,但我认为成长不会太亮眼,因为消费者仍面临压力。」 美国的通膨年增率仍高于联准会2%的长期目标,9月为2.4%,10月上升至2.6%,但此数字远低于尖锋时期的2022年6月,当时通膨年增率达9.1%。美国最近其他经济数据也很稳健,失业率维持在4.1%的低水准,第3季国民生产毛额初值为2.8%。 但拜登就任总统之际,由于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大流行的封锁导致供应链瓶颈,消费者物价上涨约20%。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川普击败拜登指定的民主党继任者贺锦丽(Kamala Harris),通货膨胀议题在选举中扮演着内核角色。 Source 经济、法规、行业…多因素酿完美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