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双减”一年后,海淀爸妈们: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双减”一年后,海淀爸妈们: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8/19/2022 立秋刚过,天气马上凉爽了许多。一到傍晚,小区里到处都是嬉戏玩耍的孩子,家长们则仨一群、俩一伙的在旁边闲聊。2021年7月24日,“双减”落地。如今,一年已过去。身边,肉眼可见的变化正逐渐发生:孩子们的课外班少了,学校的作业减了量,户外活动明显增多……野外拓展、山林徒步、手工制作、科技夏令营……,今年暑假,许多家庭为孩子安排了更多的素质类活动。 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真的放下了吗? “双减”政策得到普遍赞同今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双减”得到学生和校长高度赞同,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63.3%的学生未参加非学科类培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国情调查中心课题组对“双减” 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213 个区县、3564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合计有效样本总量168.9万;一对一访谈 12个省份、36个区县的105位校长、316位家长。学生作业负担方面,《报告》显示,88%以上的教师自觉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75.3%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83.4%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生的睡眠时间方面,《报告》称,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小学平均睡眠时间为9.3小时,初中为8.5小时。但,挑战依然存在。《报告》重点提到了五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涉及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教师负担加重等方面。尤其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报告》显示: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希望硕士、博士的比例分别为 25.0%、22.5%。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端的家长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担心孩子成绩的比例高达93.7%。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 佛系父母 Vs 鸡娃爸妈?“我们开学四年级,卷不动躺不下”。媛媛妈是北京某互联网大厂高管,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她跟自己的父母那一辈一样,教育方面基本是按照孩子的兴趣“放养”。“我们主要是发展她的合唱、舞蹈、钢琴,目前这三项是她自己选的”,“校内知识,我们只是把数学超前学了一年,身边孩子的英语都按照初中高中的语法上了,我姑娘不懂语法,她就看不懂句子,阅读就存在障碍”。没办法,即便将来打算走国际学校、留学这条路,小学阶段的对比和竞争仍然随时存在。媛媛妈对目前的政策还是比较认可的:“我觉得还是放长远点看,不能因为一时上学的问题,去左右孩子,限制孩子,咱就这一个孩子,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心智成熟”。如果说媛媛妈这样的佛系父母愿意尽量听取孩子的意愿、保护孩子的积极性,那么一个典型的海淀妈妈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 而对于海淀的小学生来说,暑假中标准的一天应该是这样的:早上8:00,从数学网课开始。然后是,英语、阅读、作文、写字……。网课的报名通道只有老用户知道,指定时间报名成功,链接立刻生效。今年5月疫情期间,北京中小学线下停课,尽管学校也有网课,老师也尽心尽力,但每个学科半小时的授课时间,远远达不到许多家长期望的效果。“我们身边的孩子基本都在继续补课,有的是在线上机构,也有的找家教一对一偷偷补课”。珊珊妈无奈的说道。珊珊妈当然知道“双减”允许和不允许的范围,但她认为,“培优”、“海淀六小强”才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重点,除非上述这些不需要选拔和考试。“我认识一个孩子,小学从西城毕业,然后转学到海淀的,通过所谓当年的海淀六小强点招,他考进去的,他到了海淀之后,发现初一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已经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课程,尤其是语数英物理这种科目,所以,他们家长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家教请上了门儿,才补齐了海淀的进度”。“这孩子其实已经非常聪明了,只用了三个月就追齐了”。珊珊妈认为,双减的初衷是好的,减轻学生和家长在校内外的负担和焦虑感。可在现实语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甚至学区房的追求就很难得到真正缓解。就像有位网友的留言:“高考指挥棒在那,明着不会,暗的不断” 一位初中一线老师的压力和困惑“‘双减’之后,作为初中老师:依然会觉得教学压力大,依然会担心孩子们的竞争压力大,依然会担心孩子们考不上好的高中”。来自北方某地级市一所重点初中的骨干教师舒云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心境。与此同时,今年的中考成绩普遍偏高。得知分数后,有考生家长就表示:“查分的时候感动的想跟娃抱头痛哭,得知分数段后又万念俱灰”。媒体分析,“双减”之后,政策导向就是要“降低中考难度,淡化中考选拔功能”。然而,这一良好初衷却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效果。朋友的孩子小峰,初中三年统考一直都在全市前100名以内,但今年中考却没能保持住这个排名,以重点高中的统招线擦边的分数惊险过关。原因就是大家分数都很高。而全市排第一的重点高中的录取线,相较去年高出了将近10分。“比750分满分就扣10多分,这样的分数线,我们该怎么办?”许多家长们私下的结论:还得继续更卷。“淡化选拔后,中考试题对那些一向比较细心、谨慎的孩子更有利,这样就逼得很多家长和学生向‘更多刷题以确保不出错’的方向上使劲,初中学生学业上的压力反而更大了”。“明的课外补习没有了,但是各种其他形式的课外补习暗流涌动,而且费用更高”。学校间的竞争也“刀光剑影”。据舒云了解,身边一些私立初中为了提升重点高中升学率,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采取了班主任视频监督全班学生居家网课和作业的模式,从早上7:00开始早课,一直到晚上11点左右完成全天作业,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视频监控之下。“政策是好的,而且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不少家长却不买帐,现在感觉需要培训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家长在自学家庭教育,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靠学校和社会,这是一个教育上的巨大缺失,也是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舒云的困惑正是来源于多年一线教学的深入反思。 前述北师大《报告》中,也建议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报告》显示,87.1%的家长最想“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82.5%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困难。《报告》建议各级政府承担起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法定责任,加快建立机构、平台、课程、社会和学校“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生涯教育、学生考后学情和课后服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认为,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下,家庭教育最根本的育德功能被忽视,存在目标功能错位等问题。有的家庭教育,已经异化为在家庭空间内开展的学校教育,家长异化为协助教师监督家庭作业的角色,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各类教育活动则难以排上日程。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你随便进一个家长群,随时听到的都可能是“今年谁家孩子又考入某重点中学”、“学校开学一节课上完了教材里一章的内容”等等这样的话题,随之而来的焦虑情绪迅速蔓延。“学校可以以‘双减’为标准,把压力推给家长,家长可以推给谁?”“就说海淀的中产吧,但凡有条件的,普遍采取了私教,关起门来自己在家卷”。“而我们是四十五度角人生:躺不下去,卷不起来”。媛媛妈的话里透着无奈。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妈妈说了算?看看这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8/17/2022 曾看到一位宝妈写的吐槽帖子: 她有一个5岁大的女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孩子的爸爸及爷爷奶奶跟她的教育观念不同,一家人总是为此发生争吵。 孩子5岁了,吃饭还要大人喂,她坚持让孩子自己吃,自己不动手就别吃。可爷爷奶奶却坚持要喂,爸爸也说:“孩子那么小,不要饿着,饿坏了怎么办?” 女儿学跳舞,经常偷懒不想练习,她告诉女儿:“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努力练习才能学到本领。”而爸爸却说:“不想练就不练,不要逼孩子。” 她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爸爸却让孩子想吃就吃,还说:“谁家孩子不吃零食?”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发现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当自己的愿望在妈妈那里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跑去向爸爸求助,或者向爷爷奶奶求助。 教育中,家长意见不统一,孩子也会左右摇摆,不利于养成好习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要有一个人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