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20%名校学生含泪辍学!「断供潮」席卷到英美大学……

20%名校学生含泪辍学!「断供潮」席卷到英美大学…… 4/03/2023 常看欧美剧集的观众,想必对“食物银行”(food bank)并不陌生。救济站形式的食物银行,会为低收入群体、暂时面临经济困境的人群甚至是流浪汉提供食品帮助。 谁能想到,为经济困顿的人群提供的食物银行,现在在英国、澳洲等国家迎来了“新客群”——大学生群体。听起来有些“不体面”的救济站食物,甚至被大学生们抢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前不久,留学全知道曾为大家分享过一个“留学断供”的故事: 原本家境优渥的姐弟三人,都在美国读大学和高中,结果家中生意受疫情影响,三人不得不靠变卖财物、睡沙发等方法省钱读书,甚至要从美高退学回国高考。 无独有偶,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寒气”传到了每个人身上。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英国、美国、澳洲等国家的大学生们,开始选择不吃饭、不吃药;更有甚者,在经济压力下,还面临着退学的危机。除了中国留学生外,欧美大学生也纷纷陷入“断供潮”。 01 连饭都吃不起的大学生,正在考虑退学 据《观察家报》报道,在英国,最顶尖的“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24所大学中,高达五分之一的学生正在考虑退学,四分之一的学生经常缺乏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要知道,罗素集团代表了全英国最精英的高等教育水平,包括牛津、剑桥、UCL、KCL、爱丁堡大学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大学,堪称英国版985、211。罗素大学集团的最新研究表明,飞涨的物价对大学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只有最有钱的学生能免受影响。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表示,生活成本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成绩。学生们不得不做额外的兼职工作来补贴生活;营养不良和经济压力让他们在学习时难以集中、力不从心;有的学生甚至因为难以负担交通费用而逃课。 对于经济弱势群体来说,考虑退学的学生比例激增到30%;只有那些家庭年收入超过75000英镑的学生,考虑退学的比例才有所降低。20岁的Sophie Bush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读大一,原本梦想着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但现在的她正在认真考虑退学,因为实在负担不起。Bush找了一份兼职服务员的工作,希望能熬到明年,但她对未来并没有积极的预期,“我处于崩溃边缘,为了钱流过很多眼泪。”生活成本上涨不止影响到了本地学生,留学生也“深受其害”。国际学生被规定每周不得工作超过20小时,因此他们的自救方法更为有限。BBC新闻报道显示,相比疫情前的那一年,申请经济援助的学生人数在疫情后增加到几乎两倍;去年实际发放给学生们的援助金额也几乎翻了一番。 在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学习的Sampson第一次申请经济援助失败了,在生活难以为继之时,她甚至不得不去超市偷食物吃。虽然她后来拿到了援助,但至今仍很难从这种精神挫败中振作起来。澳洲的大学生们则在食品救济站前大排长龙,只为吃上一顿饱饭。 新南威尔士大学学生正在排队领取免费食物图源:ABC News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席卷全球,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官方数据显示,年工资增长率从9月季度的3.2%上升至12月季度的3.3%,但仍远低于7.8%的通胀率。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生们为了领取基本生活食品,队伍排到了街角拐弯;同为澳洲八校联盟成员的昆士兰大学也不例外,学生对免费晚餐的需求激增两倍,每周有近2千人排队领取免费晚餐。 在房租上涨100美元后,Cindy Wang和Nanya Ynom只能依赖免费晚餐图源:ABC News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食品银行在去年为约900名学生提供了食物,但今年这个学期刚开始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已经帮助了1000多名学生。吃饭、租房、交通……都成了学习的“阻碍”。有些身体不好的学生,连必备的药物也负担不起。“健康饮食”已经成为过去式,许多学生一天只吃一顿饭,靠方便面度日。没有生活,只剩生存。 02 性价比太低?美国人直接不上大学了 同样的经济困顿发生在美国,甚至情况要消极得多——美国的这一代年轻人,选择放弃大学。疫情前,在许多美国高中生的畅想中,大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毋庸置疑的人生中转站。但疫情改变了这一现状。“为什么我要花上所有的钱,只为买来一张没什么用的文凭?”这是一个放弃上大学的年轻人心声,而这样的年轻人在美国如今有数十万之多。一部分人直接选择了不需要学历的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则因高昂的学费和学生贷款而被迫放弃大学。这一景象在2020年便已初见端倪,起初大家以为这只是疫情带来的暂时“副作用”。但三年过去了,疫情逐渐平息,经济的寒风却未曾停止吹息,甚至更为严峻,美国人不上大学的情况演变成了一场“高等教育危机”。从2019年到2022 年,在全美范围内,大学本科入学率下降了8%。即便恢复线下教学后,入学率也仍在下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从2018年至今的入学率下降,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