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15号卫星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15号卫星 世界新闻网 9/25/2022 中国周日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试验15号卫星。 据央视新闻报导,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6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14号和试验15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试验14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试验15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8次飞行。 Source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用意在了解这种人为发射飞行器对小行星撞击,能否有助改变对地球有威胁星体的轨道。 负责DART任务的NASA科学家史泰勒(Tom Statler)说:「我们是要推移一个小行星,改变太空里一个自然天体的运动状况,这是人类破天荒头一遭。」 负责DART任务测试的飞行器约为一辆巴士大小,2021年11月发射升空朝目标小行星飞行,26日将飞抵目标小行星,预计撞击时间为美东时间26日晚间7时14分。 飞行器朝向的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较小的迪莫弗斯(Dimorphos)构成,迪莫弗斯犹如月亮般绕行迪迪莫斯。 迪迪莫斯直径约780公尺,迪莫弗斯直径约160公尺,虽然撞击任务当下它们距地球为相对接近的1100万公里(距地球4830万公里内属近地星体),但无论撞击任务前、后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DART任务测试是要飞行器以时速2万1600公里的速度迎头撞较小的迪莫弗斯,由于飞行器体积小约100倍,迪莫弗斯被撞后不会粉碎,这犹如拿高尔夫球车砸大金字塔,顶多撞出一个坑。 …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用意在了解这种人为发射飞行器对小行星撞击,能否有助改变对地球有威胁星体的轨道。 负责DART任务的NASA科学家史泰勒(Tom Statler)说:「我们是要推移一个小行星,改变太空里一个自然天体的运动状况,这是人类破天荒头一遭。」 负责DART任务测试的飞行器约为一辆巴士大小,2021年11月发射升空朝目标小行星飞行,26日将飞抵目标小行星,预计撞击时间为美东时间26日晚间7时14分。 飞行器朝向的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较小的迪莫弗斯(Dimorphos)构成,迪莫弗斯犹如月亮般绕行迪迪莫斯。 迪迪莫斯直径约780公尺,迪莫弗斯直径约160公尺,虽然撞击任务当下它们距地球为相对接近的1100万公里(距地球4830万公里内属近地星体),但无论撞击任务前、后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DART任务测试是要飞行器以时速2万1600公里的速度迎头撞较小的迪莫弗斯,由于飞行器体积小约100倍,迪莫弗斯被撞后不会粉碎,这犹如拿高尔夫球车砸大金字塔,顶多撞出一个坑。 任务目的是要改变迪莫弗斯的速度与运行,预计撞击后仅会改变迪莫弗斯绕行速度的1%,也会微幅改变轨道周期,撞击也会让迪莫弗斯与迪迪莫斯间的重力更紧密。科学家表示,在太空中仅需微幅改变,就足以让小行星偏离,与地球擦身而过。 虽然目前并无直朝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但太空中各种形状、大小的近地星体有超过2万7000颗。 这次任务搜集的珍贵数据有助建构防止「彗星撞地球」的防御策略,尤其可以知道何种力道能让会撞上地球的近地星体偏离。 欧洲太空总署(ESA)则会在2024年发射太空飞行器研究NASA这次撞击的后续,量测这两个小行星的物理特性、撞击坑与迪莫弗斯的轨道。 Source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9/18/2022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太工程中心表示,着陆火星并进行火星表面探测的祝融号火星车带回丰富的科学成果,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央视新闻今天(18日)报导,中国发射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着陆的火星车「祝融号」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获取一手科学数据。 央视报导称,通过「祝融号」火星车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资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报导说,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海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中国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前往火星进行探测,2021年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 Source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另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商业航太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这与中国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人才机制以及国家扶持有关。但从商业航太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相对较小,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较少,目前中国商业航太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Source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9/10/2022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进行完后,目前第四期工程传出已经获得官方批覆,未来将会在月球上面创建国际科研站。 央视新闻10日引述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指出,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官方批覆,目前进展顺利。刘强调,嫦娥六号产品基本上已经生产完毕,探月工程四期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七号正在研制中,后续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还将创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根据中国航天局计划,对月球南极的探索将由嫦娥六号和七号来完成,而嫦娥八号则将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对于未来会针对月球背面采样,刘继忠称,「考虑到为了我们对月球能有更好的认知,结合嫦娥四号第一次到月背,因此我们经过前期的工程师、科学家论证,我们也考虑到月球的背面采样返回,那这个样品也是更加的珍贵」。 而背面采样将会面临通信难题,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指出,在月球背面无法实现电波传输,需要借助中继卫星,这意味着资讯传输要「拐个弯」才能到达地球,传输环节增加,可能会导致一定误差。另外,嫦娥五号约48小时的「挖土」、「打包」过程中,月地通信始终畅通,地面可以即时监测探测器情况,这在月球背面难以实现,中继卫星不可能始终位于上方将资讯传回,地面科研人员无法每时每刻掌握嫦娥六号的运行情况,这些都可能给任务带来风险。 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已经逐步上升,嫦娥一号任务的国产化率超80%,但进口器件所占经费也超80%;嫦娥五号任务中,国产化率达95%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大幅下降,约20%左右。而探月工程的中长程目标,是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前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火箭。 此前中国官方9日宣布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发现一种呈柱状晶体的磷酸盐矿物,将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Source 谷歌将裁员20% 通膨经济不稳、厂商减少广告 世界新闻网 9/08/2022 …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9/10/2022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进行完后,目前第四期工程传出已经获得官方批覆,未来将会在月球上面创建国际科研站。 央视新闻10日引述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指出,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官方批覆,目前进展顺利。刘强调,嫦娥六号产品基本上已经生产完毕,探月工程四期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七号正在研制中,后续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还将创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根据中国航天局计划,对月球南极的探索将由嫦娥六号和七号来完成,而嫦娥八号则将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对于未来会针对月球背面采样,刘继忠称,「考虑到为了我们对月球能有更好的认知,结合嫦娥四号第一次到月背,因此我们经过前期的工程师、科学家论证,我们也考虑到月球的背面采样返回,那这个样品也是更加的珍贵」。 而背面采样将会面临通信难题,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指出,在月球背面无法实现电波传输,需要借助中继卫星,这意味着资讯传输要「拐个弯」才能到达地球,传输环节增加,可能会导致一定误差。另外,嫦娥五号约48小时的「挖土」、「打包」过程中,月地通信始终畅通,地面可以即时监测探测器情况,这在月球背面难以实现,中继卫星不可能始终位于上方将资讯传回,地面科研人员无法每时每刻掌握嫦娥六号的运行情况,这些都可能给任务带来风险。 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已经逐步上升,嫦娥一号任务的国产化率超80%,但进口器件所占经费也超80%;嫦娥五号任务中,国产化率达95%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大幅下降,约20%左右。而探月工程的中长程目标,是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前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火箭。 此前中国官方9日宣布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发现一种呈柱状晶体的磷酸盐矿物,将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Source 谷歌将裁员20% 通膨经济不稳、厂商减少广告 世界新闻网 9/08/2022 网络巨擘「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 Inc.首席执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6日晚间在洛杉矶举行的代码大会(Code Conference)上发表谈话时表示,过去几年快速招聘人手后,可能将裁撤20%人力,以便让公司更有效率。 CNBC新闻频道报导,50岁的皮查伊在演说中表示,创下数十年新高的通膨问题导致经济不稳定,加上厂商减少广告支出,希望公司能通过精简人力变得更有效率。 Alphabet Inc.在今年的例行报告中指出,受到通膨高涨影响,2022年底之前,招聘速度都将放慢。 到目前为止,包括优步(Uber)、脸书(Facebook)母公司Meta、推特(Twitter)在内等科技巨擘,都已陆续宣布将缩减招聘规模,并且裁撤某些包商职务;国际影音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则裁撤了某些全职员工。 皮查伊在演说中指出,由于过去五年来大幅招兵买马,导致公司生产力因此变慢,如果要提高效率,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合并某些原本相互竞争的产品,例如YouTube Music与Google 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