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3大无人机「炸弹卡车」 亮相珠海航展 世界新闻网 11/06/2022 珠海航展将于8日开幕,本届航展中令人瞩目的是日新月益的无人机参展,当中中国研制的三款重型无人机全部登场,中国媒体称这三款无人机都有相当惊人的载弹量,被称为「炸弹卡车」。 环球时报旗下的枢密院十号官方帐号称,这三款无人机是「彩虹-7」、「 翼龙-3」、和「飞鸿-97A」,被称为中国无人机的「三巨头」已全部登场。 报导称,三款中的「翼龙-3」无人机是中国全新打造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平台。具有「远航程、重挂载、多用途」的特点,在大吨位同级别、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产品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准。 作为一款气动外形相对成熟的标准察打一体无人机,翼龙-3不但具备长航时能力,而且最受关注的就是它的武器携带能力。从翼龙-3的机翼和机腹下方的武器挂架看,它一共有多达9个挂点,甚至比很多有人驾驶战机的武器挂点数量都多,可以携带各种精确制导炸弹、空对地导弹、防区外布撒器乃至对于无人机而言相当罕见的空对空导弹,武器携带能力惊人,堪称标准的「炸弹卡车」。 而采用无尾飞翼布局的彩虹-7隐形无人机,同样具备高载弹量的特征。根据此前报导,它的起飞重量约10吨,可以携带多达两吨的弹药。展台现场显示,它可以携带能容纳现役多种空地弹药,被定性为「战略级资讯保障和高价值目标打击的航空装备」。 报导称,彩虹系列无人机近来也都出现大幅增加载弹量的趋势,例如通过优化无人机插件点设计,采用4联装挂架,使得过去只能挂载1枚AR-1导弹的挂点可以挂载多枚AR-2导弹,极大提升了无人机的火力持久性。最新推出的AR-4导弹的战斗全重最高可达100公斤,战斗部重40公斤,是美国最新型近程空对地导弹AGM-179的两倍,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0公里,发射高度可达7公里,超过所有可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的两倍。 此外,被广泛看作是歼-20隐形战斗机「忠诚僚机」的「飞鸿-97A」,除了采用类似歼-20的两侧进气道、修改光电跟踪瞄准系统位置以提升空中机动能力外,它还在机腹采用了罕见的伸缩式托盘弹巢,可以携带多达8枚导弹或巡飞弹,从而极大提升了它的持续作战能力。 报导说,虽然这三款无人机的使命和设计不一样,但它们都普遍采用加大武器挂载能力的设计。中国无人机能推出形形色色的「炸弹卡车」,展示中国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能力的快速跃升。 同时也切合实战发展的需求。国外实战经验证明,随着高端多用途无人机续航时间的增加,它们在战区的部署时间也成倍增加,可能遭到不同的敌情,传统只挂载少数导弹的做法很容易出现打光弹药或没有合适弹药对付新目标的情况。此外,为有人驾驶战机充当空中导弹库,这本身也是「飞鸿-97A」这类「忠诚僚机」的主要使命之一。 今年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太博览会」(珠海航展)自11月8日至13日举行,中国官方称参演装备数量将超过上届航展。将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在线线下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Source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
Tag: 太空旅行
中国成功发射高通量通讯卫星“中星19号” 11/06/2022 中国星期六(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星19号通讯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新华社报道,中星19号星期六晚7时5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空,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7次飞行。 据报道,中星19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该卫星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主要提供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中星19号卫星涵盖了C、Ku和Ka等多频段通信载荷,可以更好服务于远洋运输通信、航线互联网等业务。 据中星19号卫星主任设计师赵光介绍,高通量卫星的优势是带宽非常宽,传输速率非常快。同时,除了传输速率的优势,中星19号卫星还有更广的通信服务范围,可覆盖跨太平洋航线、东太平洋海域及北美西海岸,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通信服务。 赵光称,中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主要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而现在的中星19号卫星则主要覆盖到北美的航线,能够将中国的高通量业务覆盖到更广的范围,带来更好的通信服务。 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卫通负责采购并在轨运行管理中星19号卫星。 此外,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的一员,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的发射。在本次任务中,研制团队依托远程辅助测试系统,首次在北京组织完成了气象数据获取等发射前的重要工作,不断增强任务适应性。 Source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Source …
歼-20首次降落珠海航展中心 11/05/2022 中国空军隐身战斗机歼-20在珠海航展飞行表演训练后,首次降落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停机坪上,与现场民众近距离接触。 据“珠海发布”微信公号消息,参加即将开幕的第14届中国航展的中国空军歼-16、歼-20、运油-20等机型星期六(11月5日)展开飞行表演训练,其中两架歼-20飞机在完成飞行训练后,首次降落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 报道称,此次歼-20飞行表演为四机编队,在通场后进行了垂直机动、水平机动、上升战斗转弯、大速度盘旋等动作,并展示了双机低空盘旋、上升转弯,单机加力盘旋、大仰角拉起、斜半滚、上空横滚、大速度通场等飞行动作,总共持续了大约20分钟。 表演结束后,其中两架歼-20战机再次现身航展中心上空,随即降落滑行至飞行表演区停机坪,停靠在两架歼-16战机旁,短暂停留后,于下午3时许再次起飞。 《国际航空》杂志主编王亚林接受珠海传媒集团记者采访时指出,第五代先进战机在国际航展上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非常少见,很多时候都是“只在空中过,不在地面留” 王亚林还说,歼-20表演之后首次降落,距离公众不超过150米,“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说明人民空军的实力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公开资料显示,歼-20是中国第五代有人驾驶隐身战斗机,原型机在2011年首次试飞;2017年,歼-20首次以三机编队的形式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同年,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正式宣布歼-20已经批量交付部队。 第14届中国航展将于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举办,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展品有望集体亮相,其中“运油-20”大型空中加油机、翼龙-3无人机系真机等均在此次首次亮相国际航展。 Source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
航程远、挂载重 中大型无人机「翼龙-3」将亮相 世界新闻网 11/05/2022 中国研制的大型无人机「翼龙-3」,即将首度在第14届「中国航展」(珠海航展)亮相。中国官媒声称,这款无人机具有「远航程、重挂载、多用途」的特点,且强调在同级别无人机系统产品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央视军事报导,「翼龙-3」是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平台,在大吨位同级别、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产品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消息也称,此次航展还会有1月初才试飞成功的改良版「翼龙-1E」首次参展,且将会使用400多公斤的最大插件、挂载9弹进行飞行表演,包含「空对地」弹等4种弹型。 中国航空工业中航无人机公司「翼龙-1E」总设计师唐勇指出,通过多年技术积累,翼龙系列有14万小时使用经验,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经验,都有必要反哺回新的型号形成新的品牌,使翼龙在1到2吨这一块继续在国际上有比较好的竞争力。 不过对于最新的「翼龙-3」,目前并未有详细的性能与规格的资讯。但从中国央视公布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它两翼各有四个挂架,至少能够挂载八枚弹头,此次展示的则是挂载四种弹型各两枚的配置。 另据环球网消息,此次在珠海举办的航展,将会有多款中国自行研发的军民用途无人机亮相。具体而言,包含:「翼龙-1E」、「翼龙-3」、「无侦7」、「无侦8」、「攻击11」、「云影」和「旋戈」等款式。 公开数据显示,「翼龙」系列无人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其中「翼龙-1」机身长9.34公尺、翼展14公尺;「翼龙-2」机长11公尺、高4.1公尺、翼展20.5公尺,最大飞行高度为9,000公尺,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37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2吨,插件能力为480公斤,可实现20小时持续任务续航。 Source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
洗刷「只会烧钱」印象 NASA每年赚的钱比预算多2倍 世界新闻网 10/28/2022 美国太空总署(NASA)27日说,它的年产值是年度预算的三倍,力图洗刷只会烧钱的印象。 NASA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查看其2021年度的表现,这家拥有逾1.9万名员工、233亿美元年度联邦预算的政府机关,通过运行任务、进行研究等项目,创造出超过712亿美元的经济产值,而且全美50州和华府支持约34万个工作。 NASA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告诉财经媒体CNBC说:「我们试图指出,这个(机构)的经济影响是多么具有穿透力,而且几乎是不可估量。」 NASA在航太和太空领域的工作,涵盖了国际太空站和商业载人等营运计划,以及将太空人送回月球的阿提米丝计划。 尼尔森说,尽管NASA似乎让纳税人的钱发挥出庞大效益,但该政府机关对美国经济的价值,其实远大于此,举凡在太空站进行的医药研究、为农业计算土壤的湿度、或利用卫星找出可能生病或酿成森林大火的树木。曾为佛罗里达州参议员的尼尔森表示,很多人不理解NASA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把这些都视为理所当然。 Source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Source 防止陨石撞地球 NASA成功演习「撞歪」小行星 世界新闻网 10/11/2022 太空总署11日宣布,上月26日和离地球1090万公里(约677万哩)外小行星Dimorphos对撞的小太空船,把小行星撞出它的天然轨道,这是人类首度改变天体的运行,有助今后万一有「陨石撞地球」危机时,地球或可躲过一劫。 这个耗资3.3亿元、费时七年的「证明概念」任务,也是人类首次测试是否可能防止彗星撞地球;太空总署在华府发布各地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记录,证实这艘「自杀太空船」达成了首要目的,纯凭动力就改变了小行星的运行方向。 过去两周的天文观测数据显示,这个环绕Didymos运行的「卫星小行星」在碰撞后,离「母行星」稍微近了一些,环绕一圈的时间缩短了32分钟。 NASA署长纳尔森说,从星球防卫或人类文明的立场来看,这都是「分水岭时刻」,「感觉像是电影情节,但这不是好莱坞。」 足球场大小的Dimorphos每11小时55分中绕行比它大五倍的Didymos一圈,测试太空船冲撞器(冰箱大小)以2万2531公里(约1.4万哩)时速,直接和Dimorphos对撞,稍微把它的轨道推近Didymos一些,绕行一周的时间缩为11小时23分钟。 本计划的科学家史戴特勒(Tom …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Source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15号卫星 世界新闻网 9/25/2022 中国周日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试验15号卫星。 据央视新闻报导,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6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14号和试验15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试验14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试验15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8次飞行。 Source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用意在了解这种人为发射飞行器对小行星撞击,能否有助改变对地球有威胁星体的轨道。 负责DART任务的NASA科学家史泰勒(Tom Statler)说:「我们是要推移一个小行星,改变太空里一个自然天体的运动状况,这是人类破天荒头一遭。」 负责DART任务测试的飞行器约为一辆巴士大小,2021年11月发射升空朝目标小行星飞行,26日将飞抵目标小行星,预计撞击时间为美东时间26日晚间7时14分。 飞行器朝向的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较小的迪莫弗斯(Dimorphos)构成,迪莫弗斯犹如月亮般绕行迪迪莫斯。 迪迪莫斯直径约780公尺,迪莫弗斯直径约160公尺,虽然撞击任务当下它们距地球为相对接近的1100万公里(距地球4830万公里内属近地星体),但无论撞击任务前、后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DART任务测试是要飞行器以时速2万1600公里的速度迎头撞较小的迪莫弗斯,由于飞行器体积小约100倍,迪莫弗斯被撞后不会粉碎,这犹如拿高尔夫球车砸大金字塔,顶多撞出一个坑。 …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用意在了解这种人为发射飞行器对小行星撞击,能否有助改变对地球有威胁星体的轨道。 负责DART任务的NASA科学家史泰勒(Tom Statler)说:「我们是要推移一个小行星,改变太空里一个自然天体的运动状况,这是人类破天荒头一遭。」 负责DART任务测试的飞行器约为一辆巴士大小,2021年11月发射升空朝目标小行星飞行,26日将飞抵目标小行星,预计撞击时间为美东时间26日晚间7时14分。 飞行器朝向的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较小的迪莫弗斯(Dimorphos)构成,迪莫弗斯犹如月亮般绕行迪迪莫斯。 迪迪莫斯直径约780公尺,迪莫弗斯直径约160公尺,虽然撞击任务当下它们距地球为相对接近的1100万公里(距地球4830万公里内属近地星体),但无论撞击任务前、后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DART任务测试是要飞行器以时速2万1600公里的速度迎头撞较小的迪莫弗斯,由于飞行器体积小约100倍,迪莫弗斯被撞后不会粉碎,这犹如拿高尔夫球车砸大金字塔,顶多撞出一个坑。 任务目的是要改变迪莫弗斯的速度与运行,预计撞击后仅会改变迪莫弗斯绕行速度的1%,也会微幅改变轨道周期,撞击也会让迪莫弗斯与迪迪莫斯间的重力更紧密。科学家表示,在太空中仅需微幅改变,就足以让小行星偏离,与地球擦身而过。 虽然目前并无直朝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但太空中各种形状、大小的近地星体有超过2万7000颗。 这次任务搜集的珍贵数据有助建构防止「彗星撞地球」的防御策略,尤其可以知道何种力道能让会撞上地球的近地星体偏离。 欧洲太空总署(ESA)则会在2024年发射太空飞行器研究NASA这次撞击的后续,量测这两个小行星的物理特性、撞击坑与迪莫弗斯的轨道。 Source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9/18/2022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太工程中心表示,着陆火星并进行火星表面探测的祝融号火星车带回丰富的科学成果,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央视新闻今天(18日)报导,中国发射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着陆的火星车「祝融号」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获取一手科学数据。 央视报导称,通过「祝融号」火星车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资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报导说,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海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中国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前往火星进行探测,2021年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 Source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另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商业航太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这与中国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人才机制以及国家扶持有关。但从商业航太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相对较小,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较少,目前中国商业航太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Source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9/10/2022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进行完后,目前第四期工程传出已经获得官方批覆,未来将会在月球上面创建国际科研站。 央视新闻10日引述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指出,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官方批覆,目前进展顺利。刘强调,嫦娥六号产品基本上已经生产完毕,探月工程四期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七号正在研制中,后续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还将创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根据中国航天局计划,对月球南极的探索将由嫦娥六号和七号来完成,而嫦娥八号则将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对于未来会针对月球背面采样,刘继忠称,「考虑到为了我们对月球能有更好的认知,结合嫦娥四号第一次到月背,因此我们经过前期的工程师、科学家论证,我们也考虑到月球的背面采样返回,那这个样品也是更加的珍贵」。 而背面采样将会面临通信难题,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指出,在月球背面无法实现电波传输,需要借助中继卫星,这意味着资讯传输要「拐个弯」才能到达地球,传输环节增加,可能会导致一定误差。另外,嫦娥五号约48小时的「挖土」、「打包」过程中,月地通信始终畅通,地面可以即时监测探测器情况,这在月球背面难以实现,中继卫星不可能始终位于上方将资讯传回,地面科研人员无法每时每刻掌握嫦娥六号的运行情况,这些都可能给任务带来风险。 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已经逐步上升,嫦娥一号任务的国产化率超80%,但进口器件所占经费也超80%;嫦娥五号任务中,国产化率达95%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大幅下降,约20%左右。而探月工程的中长程目标,是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前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火箭。 此前中国官方9日宣布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发现一种呈柱状晶体的磷酸盐矿物,将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Source 谷歌将裁员20% 通膨经济不稳、厂商减少广告 世界新闻网 9/08/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