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天门武汉商会的沈连强书记一直说,心然,等我找个机会,帮你办一场《故乡的女儿》作品分享会。 我一直期待着,这场和家乡人谈家乡情怀的活动。 这个春天,樱花盛开之时,在武大附近的帅府铂颂饭店,天门武汉商会党支部“学习两会精神暨《故乡的女儿》作品分享会”如期举行。 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我有太多漂泊的苦楚,只有面对家乡人,才能说。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我有太多难忘的回忆,只有面对家乡人,才可说。 从故乡到他乡,从童年到中年,我发现,自己无论在城市生活多少年,也是个乡下孩子。思乡情绪与日俱增,故土留恋与日俱深。 我常常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我知道答案。我对亲人有亏欠。童年阶段,没有父母的爱。爷爷奶奶对我好,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等我长大了,爷爷奶奶却去世了,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却没有回报他们。很多遗憾,很多苦楚,留在了故乡。 我对故乡有亏欠。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乡村还没有通电,脸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劳累就是贫穷。乡村生活整个呈现的,是落后,是贫乏,是城乡差别给人带来的巨大感伤。对于上班的人,对于商品粮户口,羡慕得不得了。那时的我,是诅咒乡村的,是怀着再也不想回去的心态离开故乡的。曾经的很多年,在生活之路上忙碌,好像忘记了故乡。等渐渐成熟,蓦然回望,才知道自己错了。 故乡,在自我的生命中,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丝毫不能怠慢。第一,故乡和给予我生命的父母等同。父母在很大意义上,塑造的是我的肉身。而故乡,涵养的是我的精神,也就是灵魂。里尔克说,如果灵魂失去了庙宇,就会有雨点打在心上。 第二,故乡就是一个人的童年,而童年,指向一生,那么就可以说,故乡等同于个人的命运。我在它的怀抱里所经历的一切,成就的就是那个最初的自我。后来的我,是在那个基础上发展的。也就是说,我和故乡是长在一起的。我的语言、生活方式、态度、世界观、待人处事,都是受着故乡的影响。 城市生活,对于别人,可能是为了生活,但是对我,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是为了让我回归。从小的生活环境,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没有享受过家的温暖,自我价值不清晰。来了外面,漂泊无依的感觉特别重,慢慢明白,如果我不把故乡点亮,就找不回自己。这其实,是故乡在召唤我。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顿悟的时刻,我人生之中最精彩的顿悟,应该就是写故乡。过了城市生活后,回过头来看,发现乡村生活的韵味和质感,人情和风物,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才知道人生所拥有的真正财富,是故乡。 准备了一份十个页面的讲稿,但是那份不紧张的心情,始终都准备不好。这是我性格里面一个很大的问题,悲观,胆小,自卑,让我遇到一点事,就紧张的不行。但是也没有办法,我只能怀揣着这份紧张,去和我的家乡人说家乡情。 准备了一段视频,是家乡的风景、食物、风物、人文之类,配上的曲子是《故乡的原风景》。到的有些早,就找了个角落,把《故乡的女儿》摆得高高的,我坐在书后,有一个屏障,就感觉安心多了。眼看着一个个家乡人走进会场,却没有胆量前去招呼、问候。 轮到我了,才赶鸭子上架似的。应该有六七十人吧!这是我第一次在武汉面对这么多家乡人。他们是领导,是企业家,是老乡,是兄弟姐妹,是朋友。非常地感谢大家,愿意抽出时间前来参加。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我分享的主题,是《珍爱我们的故乡》。 自己写的稿子,按道理,是可以边看边说的,但我全程几乎没怎么抬头,一直在念。好狼狈,好沮丧。没办法,一紧张,大脑就一片空白。念到中途的时候,想起诗钰说的,她参加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全程念稿子。魏老师说,你总要抬头看看的啊。这一瞬间,安慰到了我,也让我想笑。 心理上的胆怯,很难克服。朋友们说,多参加几次就好了。我想,对于我,多参加也难得改善。我很讨厌自己这一点,但毫无办法。这样念着讲稿,对讲稿本身都是一种亵渎,也对不起自己写讲稿时所投入的心力。 会后,一个叫毛文伟的小伙子找到我,他说我讲的好,希望我把演讲稿的电子版发给他,他再认真读一下。那,难道,我读的还行?笑。后来,又问了几个人,都说讲的很感人。这才有点释然。 …
Tag: 心然的原香
2023-03-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三月的田野,是油菜花最耀眼的时候。 有为了收获菜油而专门种植的油菜,有野地里自生自灭的野油菜,有人家的菜园里,来不及掐菜薹而长高开花的油菜。 这最后一种,其实不叫油菜。准确说,是菜薹。在我的故乡,不叫菜薹,叫“菜蕻子”。不要以为这个名字土,蕻,指的就是某些蔬菜的长茎。 它开的花也确乎和油菜花没什么两样,那风中飘散的气息也没什么两样。 最近,我就从菜地里剪过好几把菜薹花。有红菜薹的花,有白菜薹的花。都是黄色,和油菜花一样。都有那样一股清气味,是春天里好闻的味道。插在瓶子里,给它一个角落,望得见平野微茫,春风荡满塘。 生活里,总是听人说去婺源看油菜花。我没有去过,也觉得没有必要去。那地方,只能是把城市当故乡的人的梦寐以求。乡下长大的孩子,哪会稀罕油菜花。 不稀罕,不是不喜欢。而是太喜欢,是那种和油菜花一起岁岁年年长大的喜欢。 乡间的春天,一出门,就是大片大片的金黄,阵儿阵儿的清香。 那黄色,铺天盖地,却柔和、悦目。后来,看见人穿黄衣服的时候,觉得刺眼。就总是想,这是为什么。 只能这样解释,植物的黄,是天然的。衣服的黄,是人工的。天然和人工的区别,或许就在于此。无法逾越,永恒界定。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们上学放学,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玩。任性了,还去油菜田里钻。当然,是偷偷的。当然,也不会在里面跑,不能踩坏油菜。只是,躲在油菜田看看天空。天的兰云的白黄的花绿的茎,全是最干净的色彩。 再出来,头发上衣服上,黄痕点点。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敌得过干净。那个时候,没有描述的能力。现在,却没有描述的场景。 田埂周围,长着些野油菜,它们生发得晚,还没开花。口渴了,肚子饿了,折断它。剥掉叶子,剥掉皮,就那样吃。甜滋滋,嫩软软,满嘴清芬。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它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乡间种油菜花,是用来榨油的。 等到花儿谢下,等到菜籽长老,等到田野里,芬芳变成浓香。 割回家的油菜,放太阳底下暴晒几天后,张着小口了,举梿枷轻轻拍打。便籽是籽,壳是壳。 …
2023-03-28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形如玉梳白如雪,传承千年云梦泽。麦芽糯米出琼浆,炒拉揉搓切麻叶。”这首切麻叶子的诗歌,是家乡的唐天中先生写的。 小时候,每到年关附近,爹爹就会抽出一天时间,去应城杨岭姑妈家拿大麦回来生麦芽,准备熬麻糖。熬麻糖,是一项大工程。吃完中饭后开始熬,直到第二天才出糖。爹爹熬麦芽糖,就是为了切麻叶,让我们充分享受那甘甜的味道。 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甜食很稀缺。而本身,在所有的味道中,甜又是让人有幸福感的味道。那时,我们盼过年,也是盼这种甜味。 切好的麻叶,放在炒米坛子里。放学回家,丢下书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胳膊伸进坛子里捞。当然,不可能一年四季有的捞,只是年后那么段时间。捞完了,就只能等到年末,才会再有。 麻叶子有两种,炒米麻叶和芝麻麻叶。我们常常吃的,是炒米麻叶。芝麻麻叶,相对高级。当人们问起湖北特产的时候,会说孝感麻糖。芝麻麻叶,和孝感麻糖是同一种食物。 整个江汉平原上的人都熬麻糖,为什么独独是孝感麻糖有名呢?有故事。说是附近各县市的熬糖人,都独具匠心,各有绝活,每年春节相约在孝感城区斗艺,看谁制作的好。久而久之,反而造就了孝感麻糖的美名。 前些时,回了一趟家乡,也是应唐先生的邀请,去他的生产车间看熬麻糖,看制作麻叶。唐先生家,在天门、汉川和应城交界地垌塚,他父亲十五岁时去应城罗家集学打铁。师傅曾是清军打铁匠,在部队里学会了熬制麻糖。这样,唐先生的父亲,不仅是跟着师傅学会了打铁,而且还学会了熬麻糖。以后,每到过小年这天,他就熬一锅麦芽糖,祭灶神,切麻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唐先生的父亲开始支锅埋灶熬麻糖切麻叶,走村穿巷叫卖。那时候,人们都穷,不是用钱买麻叶,而是用米换。生意好时,忙不过来,几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慢慢的,个个都练就了熬麻糖切麻叶的手艺。他们家制作的麻叶,吃起来香酥,人们慕名前来购买。慢慢的,成了远近闻名的麻叶子世家。 孩子们长大后,都外出单过。唐先生的父亲老了,熬不动了,切不动了,就停止了这项营生。近几年,唐先生在事业稳定之后,蓦地想起家里的这门老手艺,出于对传统食品的热爱,他支起锅灶,试着做一些,馈赠亲朋好友。 “一秒入童年。”朋友们品尝后,都这么说。 这话给了唐先生极大的信心,他决定把老手艺传承下去,在老家垌塚创办了锦好食品,熬麻糖,切麻叶。 儿时,我吃炒米麻叶多,只是偶尔吃点芝麻麻叶,不太记得那味道。也就是这次,真正吃到了芝麻麻叶的好。而且,也让我透彻地理解了麦芽糖的好。 那天,熬了一夜的麦芽糖出品时,我得以在第一时间品尝。尝过很多种合成糖的嘴巴,很快就发现了麦芽糖的美妙。那合成糖,嚼完后,喉咙有残留物,感觉不舒服。而麦芽糖不会,吃后,口腔和喉咙干干净。 麦芽糖是一味中药,疏肝理气,温补脾胃。芝麻本身,也是很好的药材,乌发固发,健脑养脑。麻叶,就是芝麻和麦芽糖的结合体,两好合一好。 吃芝麻麻叶,上瘾。 清明节马上到了,大家回老家,想品尝芝麻麻叶的话,可以找唐先生。 陈艳萍,笔名心然,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一味写文章,也需谋生计。朋友们,需要写文章,需要写文案,需要写传记,需要心理咨询,需要购买《故乡的女儿》,可联系我。有合适的事情,可邀我合作。有很多文字,想要出版,愿意帮忙的朋友,请联系我。谢谢。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心然,15818820884。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
2021-08-26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故乡的女儿》能走进湖美油画系,是彭柱武书记的邀请。彭老师是天门人,我的老乡。 那是一个晚间,世界读书日过去没几天,我有幸去到湖美油画系,和老师们、同学们分享新书——《故乡的女儿》。 彭老师特地请来了鲁博士作为读书会的嘉宾主持。鲁博士也是我们天门人,她出现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一股气息,就是那种忙碌过一阵儿的气息。彭老师说,鲁博士特别忙。工作忙,家务忙,学习忙。这么晚了,不能陪孩子,还要赶到这里。鲁老师说,她炒了一个青菜,炖了一个牛肉,先生正好进门,她就赶紧溜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鲁老师还做了一个PPT,里面是关于本书里的一些食物和一些物件。真的是用心了,谢谢鲁老师。 到场的 ,有油画系的辅导员陈老师。陈老师个子娇小,面相清秀,如果不是彭老师介绍,我们大家都以为她是学生。到场的,有油画系的十多名学生。彭老师说,心然,对不起,来的学生太少了。现在的读书活动太难展开,这么好的活动,学生们请都请不来。他还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学生太难沟通了。 这一席话,我听了,有点心酸。并不是因为到场的学生少。而是,彭老师的无奈之外所透露的对于教育的忧心忡忡,他是一个有情怀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而同时,也感受到了彭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到场的,还有特地赶来的徐老师和谢老师,他们一个在湖美发规处工作,一个是湖美图书馆的前馆长。他们是彭老师和鲁老师的朋友和同事,他们说自己是慕名而来的。感谢徐老师,感谢谢老师。 我是真的紧张,怕忘记,把那些要说的话打印出来了。幸亏打印了,每每因为紧张而大脑一片空白时,稿子可以提醒我。这样通过纸质稿子提醒的发言,其实非常不好。原本的都不记得,就更谈不上临场发挥。好在,有大家的发言,有大家谈的感受,弥补了我这一方的缺憾。本文的最后,我将附上那天的发言。 素昧平生的徐老师,对我的写作,对我的作品,进行了意义上的升华,她说《故乡的女儿》,文字生动鲜活,把人带到当时当地的情境之中。里面有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文学的爱,对文化的爱,点点滴滴,唤起了乡愁,传承了文化。 学生们,有的来自东北,有的来自福建,有的来自陕西,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湖北……其中有一个男孩,说到当年自家从乡村搬到城市时的场景时,哭了 。说到爷爷驮着他看戏时的场景时,又哭了。 这时,鲁老师触景生情,也哽咽着分享了一段往事。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她有时还和父亲争几句,自从父亲走了后,就觉得天塌了一半。她说在她的记忆里,父亲重男轻女,一直都对弟弟好,对她和妹妹是忽略的,感觉父女间的感情不深。可是父亲走了后,就非常想他,觉得他一辈子不容易。人走了,就想他的好。想到下雨的时候,他去学校给女儿送伞。想到他送自己上大学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那种拘谨。在食堂打饭,怕,不敢盛多。想到这些细节,就觉得,自己辜负了父亲的很多爱。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 这些同学,大多在城市长大,但是每个人都有关于乡村生活的记忆。有的是爷爷奶奶家,有的是外公外婆家。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分享了很多关于故乡和家人的情感,看见了真挚的眼泪,看见了美好的笑容。很好,很好。 谢老师是京山人,母亲是天门人。生活里,我爱笑。他发现了,说了一段:刚才,心然老师在分享的时候,我就悄悄地翻阅了一下这本书,230面,《池塘三味》里有一句话:莲是荷的孩子,当然长得好看。荷爱孩子,把自己变成一所房子,叫“蓬”。这样的文字,非常纯净。我刚才听心然老师讲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她的笑容,她的笑容非常干净,非常清澈,我觉得这种笑容,在我们中间,包括在同学们中间,都是很少见的,来自内心深处的纯净,干净,非常美好。 最后,是鲁老师致辞读书会:今天的分享会,原本是到八点。可现在,已经九点多了。非常感谢心然的分享,非常感谢大家的真诚回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虽然我们学校的“天堂”还在建设中,但阅读,要从此刻开始,要始终坚持,让我们在阅读中升华自己的人生。 读书会结束的时候,彭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一幅画,他说:我把这幅画,代表我们美术学院送给心然老师。“人间四月天”,是我们水彩画系的余晓君教授所作,放在我办公室十几年了。这幅画的题材和心然的文字内容相合,美美与共。感谢心然的文字分享,感谢朋友们的到来。同学们,你们以后要多创作一些作品哦,可以作为礼物送给来到我们学校的嘉宾。 整场读书会,就像亲朋好友间的畅叙,我竟然,是舍不得离开了。谢谢彭老师给我的这个机会,谢谢鲁老师,徐老师,谢老师,陈老师,谢谢同学们。 其实,除了那幅画外,我还有一件珍贵的礼物。彭老师有心,送了两张纸质版的海报给我留作纪念。海报的纸质,色彩,印刷,非常好。 离开油画系的时候,我亲眼看见彭老师开车走了,然后我和黄晴去找我们的车。但是当车开到美院的大门时,当保安说要收六元钱停车费时,当我们正准备付钱时,彭老师过来了。原来,彭老师在我们的后面。彭老师对那位保安说,这是我们系请来的客人,做读书会,停车费由系里出,明天拿票来。保安说不行,彭老师就赶紧付了钱。 …
2022-07-05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这里是城市中央的一块野地,几乎只转个弯,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树木神奇,闹市之中自成一家。刚下过雨的林子,清新明洁。喜欢嗅吸河流的水气混合着树木枯草的芳香,清心洗肺的同时,来自故乡深处的风景闪回在眼前。 这里有落满树叶的小径,有荷叶已凋零的池塘,一段废弃的铁路,一江流向远方的水。感动这样的相遇。它们都是我在人群之中生活时,容易忽略的生命体征。我以为,只有人才会被时间改变。殊不知,这个世间,也许有很多不公平,但时间是绝对公平。任何物事,被时间一闪而过的关照后都不复是原来的自己。我以为,只有人才会流离。原来,生活的波折,意外,和改变,自然界里都有。 不动声色之间,荷周身枯槁,弯下腰低着头,风吹过,窸窸窣窣,似在悲泣。最美的时候,是一池水在润泽。最老的时候,也是一池水在推波助澜。荷塘中心一个个莲蓬,曾经那样高高地擎着,此时,都弯向了湖面,仿佛要与故土作最后的诀别,也或者低下头去,让一粒粒莲子落入水中,作为来年新荷的种子。 这样的场景,人到中年的我,免不了会去想自己容颜枯槁的那一天,油干灯灭生命死寂的那一刻。这样去想的时候,由不得不感伤。岁月催走了荷的美丽,岁月老去了我的容颜。李商隐说“留得枯荷听雨声”。而我分明听到荷在说:那一滴滴打在我头上的雨水啊,不是诗意,而是我无可奈何的凋零之痛。我也分明听到自己的心在说:不想老去,不想老去。 自然界很多植物,要么形体不好看却香气袭人,要么没有香气形体却出众,而荷花既形体好看花香也袭人。自然界里很多植物,有的花好看,叶不好看 。有的叶好看,花却不可观。而荷,花与叶俱可观。这可真是完美。我心中的荷啊,你就是这人间,外在美心灵也美的女子的化身。突然看见你成这样,不知如何是好。 感伤这种短暂,感伤这种流转。 走过荷塘,穿越小径,去相约林子里边一段废弃铁路。它静静卧在土地上,敞开胸怀,不接纳车辆和远行,只注视着过往今后的人。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人,都是它要等的人。旧物本身是一本书,和驻足它的人一同抒写。没有字,可以读。没有声,可以听。 三四岁的时候,第一次随了母亲坐火车去外婆家。记得那趟火车上的晚餐是大白菜加米饭,列车员推着餐车所经之处,被米饭的蒸气笼罩,灯光越发昏黄。母亲花两角钱买了一份,我倚在她腿旁一边吃一边打量满车友善疲惫的旅客。这个画面,被恒久定格在心里。后来,母亲走了,我认定是火车带走了母亲。故乡没有铁路,但我记忆里有。想念母亲的时候,内心翻滚的是哐哐铛铛的火车声。 后来,我离开家来到城市。挣钱了,可以坐上火车去看望母亲。我买了湖北的特色糕点再加两瓶给外公的黄鹤楼白酒。朋友骑自行车送我去车站时,不小心把行李摔下来,两瓶酒碎了,整个行李被酒香浸染。那趟行程过去很多年了,记忆里仍留着酒的芬芳和心底的惋惜。 回来时,长沙的表舅为我买了车票,并送我去车站。表舅比我大几岁,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他不放心,一直把我送上站台。火车开动那刻,我眼底模糊,潸然泪下。当时,车厢里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他们一定以为站台上的表舅是我男朋友,我是舍不得他而落泪的。 我其实是被幼年母亲的离去所伤,从而对火车、铁路和站台充满哀戚,一直到现在都如此。住的地方,离火车站不近,家里唯独我,每每在不经意间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驶离站台时“轰隆”的鸣笛声。顿时,内心浮上隐痛,眼前飘过忧愁,思绪飞向远方。也或者某天,路过火车站,看见来来去去背着行李的异乡人,总为他们感伤,替他们祈求温暖。 过去我想去远方,是为了寻找母亲。寻遍了梦境,望穿了天涯,母亲依然没有回来。长大后,来到陌生的城市,寻找又有了新的内容,寻找故乡和童年,可是再也找不回来。再长大,还是寻找,寻找青春和爱恋,寻找失落的一切……难怪人心底都有流浪的梦想,喜欢听《橄榄树》,喜欢读三毛的文字。 铁轨的本质是路,哪怕它废弃了。是路就一定指向远方,远方就在路上,就是流浪的所在,哪怕只是眼睛和心灵去触及。此刻,一节一节枕木地踏,生活和内心深处的路浮现在眼前,耳旁回想起马修连恩的《布列瑟农》。 不太知道这首歌曲真正的意境,却自认为是一首唱给流浪者的歌。教堂的钟声,一个男人背着行囊的背影,夕阳的余辉,苍凉的旋律,火车徐徐远去的呼啸声……说不出的动人和美,真想就这样走向远方。不为遇到什么,却想遇到所有。 艺术深入人心,不一定是以创作者的理念,而是以欣赏者自己的理念进入,我想这就是好的艺术,不断在他者心里获得再创造。一首歌曲,一段铁路,恰逢在这里,给人无限遐想。 每次来,在它身上踩来踩去,与心底的旧事相约,与沉淀的情感共鸣。近百年的光阴濡染,枕木腐烂了,钢轨闲置出一层鼓鼓囊囊的铁锈。下午的暖阳铺照在它脸上的沟沟壑壑之间,被平静拥抱住,不留一丝刺目。连接的螺丝,铁扣都已不见踪影,它要承载的只是时间和岁月。 这段铁路是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在长江边最艰难的连接。当年没有长江大桥,从南到北的列车渡过长江要经过这里的火车轮渡过江。想想都壮观,长长的火车贴着江面从船上经过。想想也想不清楚。是什么样的船只?有这样的力量。稍稍往前,有几墩粗壮的断壁残垣,当年火车隆隆前行,肯定和它的拉扯有很大关系。如今,它歇息了,只有哗啦啦的江水,陪它絮叨着往日旧话。 有这段废墟在,仿佛园子里坐着一位老人。四季荣枯,沉溺其中容易顾影自怜,长吁短叹。和这位老人依傍一会儿,聊些时间和岁月之下的深长话儿,心胸顿时添了辽阔。这如同人世间的家庭,有老人,立刻就有了时间的深度。倘若这位老人的老人也健在,那这家更是获得了时间上的纵深感。孩子们环在老人膝下,听老人讲故事。这故事,是人间的情味。这故事,是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故事,慢慢变成历史,留给后来的人。 废墟的苍茫厚重了自然界的诗意,废墟的存在保留着永恒时间下的无数个瞬间。当初,这里是什么样?旅人们路过这里,云水苍茫,一眺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样的条件下,列车轰隆隆穿过长江,妻子肯定紧张,紧紧拉着丈夫的手。他们的穿戴是什么样呢?像小说电视里说的:着旗袍,盘着头发。戴礼帽,拄着拐杖。或悠然,或慌张。你为什么而来?我为什么而去?每个人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曾经在这里驻足过时间。 …
2022-07-05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加缪的《局外人》,篇幅短小。 我对政治和时代没有了解。读书,从来不管文字的时代背景或者政治意识。 我只在文字中读人性。属于我的你的他的人性。 小小的《局外人》,分两部分描写,有很明显的一条线。默尔索入狱前的生活和入狱后的生活。 他入狱前的生活,采用的是语文老师最憎恨的一种文体,记流水账的文体。但加缪的流水账记得好。在一件件的事情中,人物的对话,加缪把握的是别人的表象,但却把握住了自己的潜意识。书写的过程中,他在别人的表象和自己的潜意识中留下了一个空洞,关于真话和假话的空洞。让读者因为思考而沮丧。 他似乎要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是一套,表面说出来的又是一套。人想着真话,嘴里说出的却是假话。 人的潜意识藏着自己看世界的本质。 我喜欢写作,也是因为,以文字讲真话。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大约也是这个意思。在书里讲述的,是真实的。 说真话的默尔索,别人都说他怪。而他自己却说,我和你们一样。 加缪把握了大多数人嘴巴里说出的话是假话这个事实。而大多数人却觉得加缪说出的话才是假话怪话。因为假话好听,真话不好听。 默尔索之所以愿意帮助雷蒙,后来还牵扯上牢狱之灾,也是因为,雷蒙很真实,说真话,值得信赖。 总之,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句子:假作真时真亦假。 默尔索入狱后,被不断地审判。法官们不问他为什么杀人?而是根据一些与案件无关的细节推敲。例如说他母亲死了,他不悲伤,还抽烟喝咖啡看喜剧电影和女朋友泡海水浴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没有道德,不懂情感,杀死阿拉伯人肯定是预谋。 默尔所从不掩饰自己的罪行,他希望他是因为杀人而获刑,而不是扯上其它的。 生活里,这样一件事,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靠联想和所谓经验判断别人的品德和分析别人的对错,确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们宣讲理性,却常常在感性里迷失。 当然,里面也涉及到信仰和宗教。默尔索要被执行死刑 ,监狱安排神甫来指导。默尔索对此非常讨厌。神甫说,人类的正义微不足道,天主的正义至关重要。可是,却明明是人类的正义判决了默尔索的死刑。生命都没有了,对于个人,天主的正义有意义吗? 这部小书,给我三个启发:生活里,一定要说真话。如果真话不能说,那就选择不说。对于写文字,加缪告诉我,不要议论,不要议论,你就平静地阐述事实。第三,站在道德层面看问题,和真实和高度扯不上边。 一本小书,很精彩。加缪喜欢:真实的东西。 …
2022-05-27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心然:割裂的情感之痛 天门的四所乡镇公办高中合并成了一所高中,名字叫陆羽高中。这四所高中是渔薪高中、皂市高中、干驿高中、张港高中。 这四所乡镇高中,都是建校七十多年的老学校。可以想象,这么多年来,它们为社会输送了多少人才。 母校,对于学子,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流金岁月,拼搏奋进的青春时光,展翅飞翔的美好记忆,回首往事的眷眷珍爱。 情感上,这是让人心生落寞的一件事。发展上,这是大势所趋的一件事。 很多同学会说,唉,我们的母校没有了。 确实,一想,好像真的没有了。确实,一想,很痛。这些学校,对于学子,有两层意义。皂市,张港,干驿,渔薪,这些地名本身,就是深深的乡愁,家乡的意义。再加上学校所涵盖的教育功能,母校的意义。 它曾经是一艘艘船,把学子们送出家乡,送进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眼下的撤除,会有一种很深的割裂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所学校,就这样没了。 其实地名越大,范围越广,伤感反而越淡。就是因为是乡镇中学,离家乡近,离童年近,最贴己,对它的感情也就更深。 这些地名还在,但好像学校的撤除,也带走了一部分地名所赋予的家乡意义。说不清道不明,让人很伤心。 但它还在,更大了,更丰富了。等到大家习惯了说陆羽高中的时候,就好了。 有时候,不变,也是变。变,也是不变。 陆羽高中,名字好。陆羽,是我们天门走出去的杰出人才,是被世界推崇的茶家,他抒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典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随着天门陆羽文化的发展,陆羽高中这个名字,会越来越让人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记着自己是皂市高中,张港高中,干驿高中,渔薪高中的学生,也记得自己是陆羽高中的学生。情感上,身份上,大家共同铭记。 致渔薪高中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 你们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的母校——渔薪高中自1947年建校以来,一路坎坷一路尘,一路拼搏一路歌。七十五载春秋倏忽而逝,让人倍感自豪的是,渔中历届校友从未辜负母校厚望,“展凌云之志,奋飞于九霄之上;仗倚天之剑,角逐于百业之中”,渔中学子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政法、商务、医药、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念昔时焚膏继晷之艰辛,感慨良多;看今朝腾龙熙凤之前景,好不欣然!” …
2022-01-23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元旦去母亲那儿,正赶上生日在即。艳华说,过了生日再走,我陪你。母亲也说,过了生日再走,不留你。 我一万个不想过生日,但想和艳华留在母亲身边多住几天。我一再对她们说,住多久都好,但和过生日无关。 乡下长大的女孩,原本就很少过生日。十岁是大生日,记得也只是男孩子才能过。女孩,条件好的人家,才会有仪式。我的记忆里,依稀是这样。具体的,不太清楚。 反正,我的脑海里没有过生日的印象。但爷爷奶奶到了这天,会提起。我腊月出生,忙年的时候。初四,和我家乡白龙寺里的白龙同一天过生日。每到生日这天,爷爷奶奶总说,艳萍的生日好,白龙太子生。 我也不知道好在哪里,心里讪讪的,觉得没有自己才更好。长大后,外出谋生,到了生日这天,我自己是记得的,只是没有爷爷奶奶在耳边唠叨白龙太子了。自己给自己过生日,终究是没意思。 没有享受过过生日的仪式,也就不知道过生日是什么感受。无所谓吧。潜意识里还会认为,命不好的人,不如不来到这个世界。 母亲这里的野生茶树生长的优质茶油,对身体好。但很昂贵,一直没有买过。这次,艳华让母亲提前为我买好二十斤茶油。 母亲指着茶油说,这个油,你带回去,算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对于别人的好,我从来不认为理所当然。母亲的好,也会这样想。母亲听出来了,她坚定地说,你不收下这个油,我心里不好过。 母亲说这话时,我心痛。她身体不好,从这话里我听出了告别。她曾经丢下年幼的儿女,从这话里我听出了重重的负疚感。 母亲所处的湘中腹地,田,不成气候,山,不成气候。曾几何时,是很穷的地方。我十五六岁一个人摸到母亲家时,四口之家的衣柜里,空空荡荡。深秋季节,床上铺着凉席。喂的鸡鸭,圈的肥猪,是留给家用的。吃青菜萝卜,萝卜青菜。最好的菜,是豆腐香干。过年,才有一点儿熏肉。 那时候,住的是土屋,后来盖砖瓦房,再后来在公路边盖楼房。这几处房子,每一块砖瓦,都是母亲挑的。每一块木料,都是母亲砍的。每一桶泥灰,都是母亲拌的。 她还和别人不一样,她的生活复杂。湖北有孩子,湖南有孩子。也就是说,她比别人多了心苦。身体的苦,好恢复。心里的苦,伤身体。 以至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特别是弟妹们都事业有成,给她很好的物质生活,而她的身体却受享不了。一年住几次医院,服的药用箩筐挑。好吃的,吃不下。好穿的,穿了也不开心。 日常的母亲,并不表露过多情感。但对我,母亲似乎偏爱。艳华总说,我们给她的多,她却对你独好。我没有问母亲为什么,但我清楚,母亲其实不会偏爱哪个孩子,只是内心,有她疼惜的点。我虽是老大,却最是软弱无能。也因为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短。 过生日那天,一大早,母亲就让弟弟杀鸡,杀鱼。我一再对母亲说,不提过生日的事。然后就出去了。午饭后回武汉,我要赶去看一个人。 往她门口过了几次,她家大门后门紧闭,想是出去玩了。侧边院子里的鸡,缩在里面。我学着奶奶们那样唤了几声,它们纷纷站起来,抖着翅膀,闪着红冠,往我这边来。一看,没什么吃的,又往里走。 快到巷子口时,我看见她过来了,也不知道她是否认识我也或记得我,总之她在对着我说话。说什么,我一时半会听不清。但大意应该是,你什么时候来的。因此,我就回说,来了几天了。 我等她过来,让她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她身体残疾,腿特别短,身高只到我的腰部。我问她是不是去打麻将了,她说不是,是去看别人打麻将。 眼下,冬至已经过去多天,正是严寒时,路旁的孔雀草正黄灿灿地开花。它也叫小万寿菊,花的黄,不是鹅黄,也不是橙黄,而是红土地的黄。还有一种雏菊,也在开,它是很标准的黄,野菊花的黄。很大一丛,我费力爬上去拍了几张照。 …
2022-01-11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住在武汉,已经三十多年了。故乡不是这儿,这里有我的家,我却还是觉得,这座城市不属于我。这或许就是生母和养母的关系。养母对我再好,我怀念的还是亲生母亲。尽管我的亲生母亲,在僻壤的穷乡。 出生长大在江汉平原的乡下,自小,对于省城武汉,就无比地渴望,但不曾想到自己会来到武汉。 起初,是父亲来武汉谋生。他稍稍觉得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就回来接我。那年我十四岁,听说要来武汉,内心里无比欣悦,觉得自己就要摆脱乡村。当然,也害怕,对即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生活。 大客车从故乡的小镇出发,几个小时的奔波,停在了汉口的前进二路。当年,那是一条小马路,刚过完春节,又下过雨,街道很干净很清新。那一瞬间,扑入鼻息的是一股不同于家乡的味道。我想,那就是城市的味道。 从汉口到武昌,坐的是轮渡。那是我第一次坐大船。江水浩瀚,江风吹拂。我是兴奋的,好奇的,这么大的河流,有生以来第一次见。我是呆滞的,迷茫的,如那江水,不知道自己会流向哪里。 下船后上岸,一条条的铝合金板子搭成的路。你的脚,我的脚,他的脚,以不同的节奏踩上去。那路,是起伏的,如同船行水上,不稳。我害怕,紧紧扯着父亲的衣角。 那年,父亲,很年轻。我,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更年轻。 武汉的地理位置特别,在国之中。全国人民都可以说自己是南方人也或者北方人,唯独武汉人说不清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他们总说自己,不南不北,不三不四。他们总是问:我们到底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我嘴巴里说这个城市不属于我,有陌生感。而在内心,我是常常庆幸的,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江城。 是的,武汉有两江水。大者长江,小者汉江。如同母子俩,手拉手,环抱着角角落落,让这个城市眉清目秀,明亮透彻。 一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景色,或古老城墙,或历史故事,或风情老街,或千年古树…… 当有外地人问我:武汉有什么呀?我当然知道,有闻名天下的黄鹤楼,有流传千古的伯牙台,有碧波荡漾的东湖等很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但我只会告诉他们,武汉有长江水。甚至,汉江,我都不说。我觉得,这样就够了。武汉,因为这一江水,大气雍容,旖旎清明。 一江水,飘带一般。这是城市的福气,也是我的福气。家离长江很近很近,春夏秋冬,我时常要去江边走走。江水里的行船,自由流淌的风和水,再忧愁的日子,也会有一刻的轻松。 再胆怯的心,也会有一刻的豪情。 对面的武汉关,遇到整点,细心倾听,有钟声越过江面飘来。喜欢听,惟愿是十二点。可以听那大钟,敲响十二下。整个城市,在钟声的回荡中,罩上一层古朴悠远的气息。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儿子小时候,我常常带着他去江边散步。我很怕犬,那天正好有一条大犬威武地向我们奔来,我怕,没有地方躲,也没有路人经过,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当年,儿子四岁,只见他勇敢地站出来,走在我前面,伸出两条胳膊拦住,说,妈妈,大犬过来了,我保护你。 一江水,既古老又鲜活。一江水,既固态又流动。一江水,既永恒又瞬间。一江水,既庞大又点滴。这分明就是江水,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样子。这分明就是江水,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 武汉本地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在长江里玩水。年轻时,都在长江边谈恋爱。年老后,心心念念,都在长江边强身健体。他们伤心欢笑时,会想起江边。逢年过节时,会想起江边。 长江鲜活的一面,是流动的水,给人们一种生机勃勃。长江古老的一面,是固定的江,给人们一种源远流长。 还要什么呀?一江水,就是武汉人的骄傲。只是希望市区内,江面上的造船厂不要太多,修船厂不要太多,闲置的破船不要太多。 一晃,来到这座城市,三十几年了。我不在这里出生,但会在这座城市死亡。说对它感情不深,如同养母。其实,养母的恩情,高天厚土,同样深沉同样浑厚。一个拥有生母和养母的孩子,其实既离不得生母,也舍不得养母。有时候 …
2021-12-01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麻麻亮起床,到达阳明山永福路仰德大道二段141号时,还只是早晨八点半。晨露鸟鸣,幽谷空怀。林语堂先生故居开放时间是九点。 站在紧锁的铁门前,见一位穿着雨靴的老人在清扫院子里的落叶。想起董桥的文章《送别林家次女》里说到的王老伯。林太乙每次去父亲的故居,都会给王老伯发红包。林太乙临走前那几天,王老伯老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人在他耳边问:”老王还在吗?” 听到动静,老人抬起身扭过头:拿着扫帚和撮簊的双手爬满正在老去的蚯蚓,精瘦的脸庞像池塘里的蚌壳,嘴干瘪着,眼珠浑浊。该有九十多了吧?是董桥写的王老伯没错。 老人知我是来参观故居的。他说,还没到九点,如果让你进来,报警器会响。你先去旁边的车站坐一会,九点再来。 老人喉咙不好,说话费劲,听的人直为他感觉吃力。赶紧点了点头,顺着山路往前看山景。一路花园洋房,闲庭风日。每一家都有意味,都有意思。 掐着点折回来时,老人向我招手。他说林语堂先生的墓地在后院,可以先去参观。工作人员还没到,暂时不能进展厅。 正屋旁一边是石阶,一边是木质栈道,都通向后院。墓碑是嵌入式的,静静贴着后院地面。四周绿荫如梦。远处山影连绵,山下市井屋宇。想起林先生文字里说过:”我要一小块园地,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啼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轻踏每一块石板,不忍心踩到一棵草,不忍心吓走一只鸟,也仿佛怕惊了主人的幽梦。这座静静的院落,林先生实现了自己的愿景。他在文字里写过:“黄昏时分工作完,坐在阳台上乘凉,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林先生是有福气的人,永远得着这享受了。 王老伯忙完后来后院找我,说故居可以进了。我读过董桥的书,知道董桥来这里参观过,他又是林太乙的密友,赶紧问老伯见过董桥先生吗?老伯摇头,一脸茫然。 他或许见过,只是不知道那人叫董桥而已。此时,不知为何,我觉得自己见过董桥了,在王老伯的眼睛里。董桥那么欣赏林太乙,知道王老伯的事情,参观故居,一定会很深沉地看王老伯几眼。 我问老伯见过林语堂先生吗?老伯说没有,只听过他讲话的录音。老伯说林语堂先生在香港去世,那年老总统还在,他同意林语堂先生回到阳明山永远居住。人的去留,和政治扯上关系,是该忧还是该喜,只有林语堂先生自己晓得。他有一套东西合璧的哲学思维,这事儿,在他眼里,定是幽默的一笑。 还没进屋,就被窗户和门框吸引住了。四四方方的四合院,蓝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墙,深紫色的两扇玻璃窗,大门,房门,都有半月形窗楣和门楣,中式古典和西式雅致的完美统一。透天中庭里,一棵长着和枫树叶片差不多的大树,上面有一串串耳环样的青色小果实。问工作人员,说就是枫叶树。好几根西班牙螺旋式廊柱被和煦的阳光轻轻拉长身影,让人感觉来的不是家居,而是殿堂。 林先生爱水爱竹爱石,他在中庭一角挖有鱼池,植有修竹,生前常常在此享“持竿观鱼”之乐。门外的院子里,一棵老榕树盘根错节,古气幽幽。根部凸出地面,如人的脉络肌理,也如世界的波折弯曲。树杈空落间,摆着林先生当年从山中捡回来的石头,各种造型,有桌有凳,朴实而有情趣。 林语堂先生生前有一句座右铭:”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读他的文字,确乎就是这样的感受。近观这生活起居,俨然觉得他是一个把理念融会贯通的人,表里如一。院落屋宇,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随性的铺陈。既有东方的古朴,又有西式的典雅。曾经有学者批评林语堂先生脚踏中西文化,说他不专一。林先生说:“我只是一个矛盾而已,但我以自相矛盾为乐。”这是友好的回应,也是精妙的中西联壁。这房子,或许也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产物,和林先生一样可爱。 王老伯和蔼可亲,见我多问了几句,他说有一年在这故居里发现过一条很毒的蛇。老人没有伤害它,把它装了放归更远的山林。我说您难道不怕被咬?老人说不怕。蛇是很灵性的动物,你没有伤害它的意图,它也不会伤害到你。 刚下个雨,南洋杉的针叶挂着水滴,阳光底下,似水晶般熠熠生辉。屋前房后,俨然一个天然大鸟笼。板桥先生说,喜欢听鸟叫,就绕屋植树,是也。 屋里有一幅林语堂先生试笔自画的马图。马不威武,不剽悍,也没拼命扬蹄奔跑。它细细的脖子,眼睛眯着,衬托马头很大。这让我想起林语堂先生夫人说过的一段话,她说林语堂先生的脑子像野马一样跑得很快,拿不住他,只能让他去跑。林语堂先生一生非常珍爱自己的太太,想必画这马,就是告诉老夫人,脑子像野马,但身体是不会跑的。 细细看这马,颇有幽默气象。“幽默”二字,是林语堂先生发明的。他说,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解嘲。林先生的自我解嘲,就是幽默。他说幽默感的功用是在纠正人类的梦想,引导人们去和现实世界相接触。画下端有题字:为岳军老友一笑。是也。 一坐上阳台的椅子,就再也迈不动步。耳边鸟声啁啾,眼底花叶簌簌,鼻扑阵阵清香。一会儿凝视远山,一会儿看山底城池,又想《京华烟云》里的姚家,也思慕林语堂先生书中写的生活方式。 …
2021-12-17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那个年代,人人都爱惜粮食。那个年代,挣工分,没有劳力的人家,粮食是不够吃的。 到了生产队割稻谷的日子,小街上的闲人们会自发地组成一支支捡谷队。所谓的闲人,就是老弱病残。 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去田里捡谷。大人们在前面搂,我们在后面捡,捡搂掉的稻穗。有的人胆子大,顺手牵羊般从捆好的草头里抽。 那是黄昏时分,田野里的天空和晚霞美极了,刚刚收割后的稻田露着一茬一茬的稻谷桩子,散发着新鲜的带着草木浆子的气息,直往鼻子里扑。麻雀们成群成群地寻觅最后的粮食,燕子不稀罕,高高地飞在天空。远处的村庄里,有炊烟腾起,从屋顶飘到树缝,再一跃升起,和白云汇合去了。 我的怀里抱着捡来的稻穗,穗子朝上,挨着我的脸,有些扎。但我不动它,怕谷粒洒落。一颗米,一滴汗。糟蹋粮食,是不可以有的行为。回到家,奶奶接过我捡回来的稻谷,轻轻放在铺着塑料布的地上。 我家隔壁,住着菊香婶娘。她有心脏病,眼睛高度近视,不能出工做重活。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年她丈夫又老不在家。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过活,很艰难。 有天,不知道她和奶奶怎么商量的,决定晚上去田里搂一抱刚收割的稻谷,且她们已经看好搂哪块田。没有钟表,不知道她们俩是如何相约的时间。 当然,奶奶和菊香婶娘偷偷商量的时候,没有告诉我。奶奶知道我胆小,越早告诉我,如坐针毡的时间就越长。 也不知道是几点,奶奶叫醒我和妹妹,说是去搂一抱谷。怕得很,但是不敢说不去。一出门,看见菊香婶和她两个女儿站在门口。人这样多,才稍稍舒服了些。 那是秋天,收晚稻的时节。月色很好,天气很凉,有雾气。我们一行人屏气吞声,拐过学校的院墙。正好那年禁止养狗,村庄四围静得像一潭水。秋虫呢喃,越加深静。我们穿着布鞋,走不出多少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 被雾气笼罩的田野,房屋,梦一般迷离。我很少走夜路,看见这样的景色,觉得美,但是无心欣赏。前路茫茫,不知所以。害怕,又怕鬼又怕人。想当然地以为:走在中间最安全。 潜进离家最近的那块地里,奶奶率先搂起一抱谷子,我们也学着她的样儿搂了一抱,赶紧往家里走。不敢跑,怕有脚步声,怕有气喘声,怕谷子抖动。还是慌,还是累,哼哧哼哧。谷子一走一摇,也哼哧哼哧。 菊香婶憨,走在最后面。四个孩子中,我最大,走在最前面。这是我想要的最佳位置。我以为,要是有人说抓小偷啊,抓小偷啊,那一定是从后面来的。在最前面,可以跑得最快。假若鬼来了,也应该是从后面来,抓不到我。 到家了,推开大门,一闪而进。我抱着谷,靠着门,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活动终于结束。透过门缝往外望,一片死寂,心才静静平息下来,上床睡去。 四个几岁的孩子,一个病妇,一个老人,一人一抱谷,能有多大用途?我不知道。但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做了。 那块铺满稻穗的田头,缺了一块。第二天,生产队派人收稻穗的时候,有没有人怀疑?有没有人说什么?我不记得了。 突然一天,菊香婶的丈夫从远方回来了。我以为,菊香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没想到的是,不久后,菊香婶的丈夫要和她离婚。那时离婚,是稀奇事,全街人惊讶。那时离婚,女人是没有娘家可以回的。 菊香婶娘的父母不在了,留下的老屋归了哥嫂。一身病,上哪儿去谋生呢?只能再嫁人。很快,菊香婶被人介绍到离小街十几里路的一个村庄。听说男方重度残疾,年纪很大。 菊香婶离家时,是哭着走的。两个女儿站在身边,盯着母亲的脸,吸着鼻涕皱着眉头。 …
2021-12-01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我的心中有一幅画 无数个父亲和母亲 他们肩挑手挖 我的心中有一条河 流到岁月尽头 也奔流也回头 儿时,我们那地方的人家,孩子不听话,就会说,把你丢到汉北河去。 汉北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是将天门河的下游改道成的新河,位于汉水以北,所以叫汉北河。没有汉北河之前,那一带十年九涝,人们外出逃荒,靠敲碟子,丢三棒鼓,唱小曲,拍渔鼓筒等手艺乞讨过活。 政府哀民生之艰难,大兴水利建设,孰把“水患”制成“水利”。1969年十月,汉北河开工。它自天门市万家台接天门河起,由西向东经过汉川新堰,垌塚,应城天鹅,南垸,汉川麻河,刘家隔,民乐,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注入汉江。支流自民乐闸分流,经沦河出府河入长江。 那时候,水利建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冬季,这时候,田里的活儿基本结束,农民稍微闲散,就被安排去“出差”开河。城市里的人出差,有差旅费。农村人出差,是给工分。 总是听父亲说起挖汉北河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情景。很多人挑着农具和铺盖行李走很远的路。也有的人,是骑着大青马。也有的人,是乘坐驴子拉的板车。到了目的地,借住当地农户家。男男女女,大清早走到工地,肩挑背扛一整天。正值冬季,衣外一身雪,衣内一身汗。好在那时,父亲是小伙子,吃得了苦。几十万人,用时六个月,就建成百里长渠,名副其实的震古烁今。 说到挑汉北河时,父亲会说起堂叔的惨死。挖汉北河那年,堂叔十五六岁。不知道那天是怎么了,堂叔在工地上干了一天活后却没有吃饱。趁着夜色,他去食堂偷米饭吃,被人撞见。家里成分不好,他害怕会被特别对待,就慌不择路地跑。追赶他的人越来越多,他越来越慌,跑进了沼泽,没有再跑出来。 黄平大哥曾经整理过关于建设汉北河的资料,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寒冬腊月,一位柔弱的女孩,积劳成疾,病得非常严重,发着高烧仍坚持战斗,突然一个踉跄倒在工地上,昏了过去。因为发着高烧,抬入工棚的人们以为她感冒了,拿出感冒药就热水灌了下去,盖着厚被子让她休息。哪知半夜里,病情恶化,寒风中工友们用木板抬着她赶往营部医务室。不行,又赶往团部医务室。可是,哪里的医生都已无回天之力,原来女孩得的是出血热。 有一个朋友,汉北河开挖时,她只有几岁,随着母亲在工地,成为了最小的建设者和亲历者。母亲将她寄放在老乡家里,村里安排了一位长者大叔在老乡家给挑汉北河的人做饭,顺便帮忙看着她。别看她人小,可以帮做饭的大叔拣菜、递柴,还可以当通信兵。到了中午送饭的时间,大叔挑着饭菜篮子出门,她便一路小跑在大叔前面,去给挑汉北河的村民送信。大家见她一路小跑过来,就知道到了开饭的时间。 据有关资料上说,汉北河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开河的,建设初期,周总理来到湖北,乘坐专机视察那种战天斗地的工作场景,并深深感动。 汉北河所经之地是汉江北面东西走向地势最低的积水之地,曰“水袋子”。那一带百湖相依而不通,齐心承载南北来水,但是当雨水过多的年份,湖泊就会超载,湖水快速上升,湖湖相连,不能外排而积水成灾,汪洋一片,淹没大量农田与房舍。历史上,在这一带繁衍生息的人们,饱受水患之苦。 汉北河建成后,百湖疏通,河水分流,使得当地的人们免于水灾。跨越四地的水患消除,而且还让众多湖泊变成了良田,增加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万物都是整体,汉北河的建设当然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众多湖泊消失,造成了生态恶化。有的村庄挡道,集体迁移,原本属于这个镇也就被划到了另一个镇,造成人心的颠沛流离。 汉北河,是父辈的河流,是我们的怀想。儿时,它带给我们的关于河流,风景,牧牛,玩耍等等快乐的事情。离开故乡走向远方后,它留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精神。在那艰苦的年代,父辈们愚公移山,建设家园的豪迈之气。 …
2021-11-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我十四五岁来武汉后,在马房山附近打工。那里是高校区,不宽的马路边林立着好几家书报店。店铺里面卖正儿八经的书,店铺门口都支着一个摊,卖各种报刊杂志。 我往那里经过,眼睛一扫,一本书名为“读者文摘”的杂志吸引住了我。那时,一本几角钱,赶紧买一本。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除了语文课本之外,读的最多的是隔壁丽丽家订阅的《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我去丽丽家借书,总是连新带旧的搬一摞。说句笑话,一直到初三,我还抱着这两本书刊,反反复复读。 这应该是我的文学启蒙读物,是我对于文学最初的理解。以至于现在,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带点儿儿童的单纯,也或幼稚劲儿。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我把“读者文摘”带到寝室,坐下来认认真真读,并一下子喜欢上了。里面的刊首语,诗歌,散文随笔,哲理、故事之类,我都喜欢。短小精悍,是编辑的精挑细选。哲思,思想火花,文字优美,动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特别吻合我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也或需要。 曾经一度,我对这本杂志的出产地“甘肃”很有兴趣。无奈的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去过甘肃。我的潜意识里,是要去甘肃的,一定要去。 应该说,这本杂志,开启了我的思维,带我进入了真正的文学世界。 这本杂志,是唯一的我能够每一篇都读下去的杂志。而且还抄。我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抄写里面的好诗好文。 当时,我认识的作家不多。若干年后翻开手抄本,发现自己抄写的,全是世界知名作家的文字,是堪称经典的文字。 这种阅读,虽然是碎片化,但它很高级。也就是“取法乎上”的意思。它可以是灯,指引人向深海更深处漫溯。它可以是伞,给我保护。它可以是雷电,给我警醒。它可以是怀抱,给我温暖。它可以是朋友,给我陪伴。它可以是老师,给我箴言。 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但找到自己心灵的知音,阅读的方向。逐步开始读一些大部头的书,针对性的。在这种循环中,形成自己的阅读品味。 在书的世界里,我就像一条犬,稍微翻阅,就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就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 我打工,也没有很多收入,“读者文摘”不贵,又好,我当然是每期必买。我记着了这本书刊摆出来的大致日期,提前两天就去看看。有时候去了,有。有时候去了,还没有到。那就第二天再去。 后来,“读者文摘”更名为“读者”。再后来,改成了半月刊。 它为何更名,我不知道。但更名后,感觉更好了。 周国平说:“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一个以外在职位高低或者财富多少来进行身份评判的时代,哲人的呼吁无疑是颠覆性的。 “读者”,就是我的身份。我什么也不是,但可以是一个“读者”。 这名字更换得多好。 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同时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在书海之中去触摸一代代伟人留下来的最伟大的精神成果,去碰撞一个个优秀的灵魂创造出的最优秀的思想。那是一个人灵魂丰富的唯一途径,那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必经之路。 …
2021-10-12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在大树里,倘若一定要我说一个最喜欢的,那无疑就是银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典型的秋景,这里的黄叶,一定会有银杏。 大自然里,很少有地方会因为一种树的存在而值得人们驱车前往观看,欣赏。只是少,还是有。比如樱花树,再比如银杏树。 湖北,就有很好的观看银杏的地方,那就是安陆。人们说起安陆,就会说到银杏谷。也是因为李白是安陆的女婿,在那里住过十年,现在的安陆,有一句口号:“李白故里,银杏之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银杏和李白的原因,安陆还是水墨漫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发展相较于其它县市,高出很多。 银杏,黄起来太好看了。其实,春天的时候,银杏叶刚刚发芽,由一个小点慢慢展开,鲜嫩嫩的,就很可看。夏天的时候,银杏叶完全成熟了,绿幽幽的,也很可看。秋天,就不用说了,很多诗词里写到它。叶子慢慢的,从边开始黄,好像是一幅绿色的画镶了一个金黄色的框。再后来,全黄。 银杏叶子,是很好的药材,可治疗多种疾病。有一年秋天,我去沙湖公园捡回很多银杏树叶,将它晒干,做了一个小枕头。期望借着这个枕头,清肝明目,清火润燥。 到了冬天,银杏树是光秃秃的。它树干很直,光光地矗在蓝天白云间,接受霜雪严寒。仿佛,它是毫不畏惧冬天的。也或者说,它是喜欢冬天的。也确实,银杏属于长江以北的树种。广东广西这边,没有见过银杏树。 银杏,除了美在苍黄之外,还有一点,是它的叶形。小学生们写描写秋景的作文,里面一定少不得银杏。说那叶子,像一把把扇子。说那叶子,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说那叶子,像一条条小船。说那叶子,是一枚枚精美的书签。 古人有意思,说它的叶形酷似鸭脚,而叫它“鸭脚”。唐宋诗人,多喜用“鸭脚”这个词表示银杏。如皮日休《题支山南峰僧》:“鸡头竹上开危径,鸭脚花中擿废泉。”这个皮日休,是天门人,我的同乡。诗里的鸡头,就是水生植物芡实。鸭脚,就是银杏叶。 它为落叶大乔木,原产地在华东,华中,先秦时代就有关于它的记载,为世界知名的孑遗植物及化石植物,被引进世界各地的温带地区。叶子扇形,西洋人说其形状如贵妇的头。银杏春天也开花,只不过那花,非常不起眼。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秋天去安陆看银杏。不算太远,交通也方便,但我一直没有去。原因是那地方太有名,到了秋天,人们趋之若鹜,我就不想去了。 看银杏黄叶,看秋景苍茫,要孤寂一点,安静一点。也或许,它并不稀奇,到处都有,只是不如安陆的银杏树大,没有那样的黄叶浩荡。景色,可以想象,想象着黄叶苍茫,也很美。因此,觉得不去也罢。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生长极其缓慢,是长寿树种,可活几千年。一棵银杏,二十年才能结果,四十年才能大量结果。有的地方,叫它“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才能吃到果实。同样的银杏果实,味道会不一样。 一位山东朋友告诉我,她的家乡,一两千年的银杏树有很多棵。其中一棵银杏树,果实是甜的。而另外的银杏树,就没有这个甜味儿。今年,她收集了当地好几棵古银杏的果实,准备寄给我一点。到时,我育几株银杏盆景。 这种几千年的银杏树,听上去都是惊人的。它见证的朝代更迭,见证的代代无穷。倘若能开口说,将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包罗万象。 银杏的果实,开始是青色的,慢慢发黄,上面敷一层白粉,很好看,叫它白果,故它还叫“白果树”。果肉没有外皮,摔下地,烂得很快,有一股臭味。但是若马上捡起来,挤出果核,晾干,炒熟,果仁是很香的,且还有药用价值。几十年前的老汉口,街上就有炒白果卖。 这东西,吃法不当,容易中毒。见孩子们一颗接着一颗吃着不停,母亲心焦,就会说,这果子,一岁一粒,吃多了头晕。孩子一听,数数自己几岁,吃了几粒,也就当真不敢多吃了。 并不是每棵银杏树都会结子,但民间有办法,说是在雌树上凿开一个洞,植入一块雄树,以泥巴涂之,便结果。 …
2021-10-15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中国的年节多,最被忽略的就是这个重阳节。媒体也还是在说这个节日,但是生活里,过这个节日的个人应该不多。据我的观察,单位喜欢过,特别是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他们条件好,过重阳节的时候,把退休离休的人请回来,吃吃饭,发点东西,开展一些活动。 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一起,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它属于深秋,在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之间,万物正在凋零,霜雪已在路上。 古人们,喜欢这个节日,那首最脍炙人口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的就是古人眼里的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在外地,重阳节来临时,想到家人们正愉快的过节,却唯独少了他。 古人过重阳节,不像过其它的节日那样是为了祭祖,也或吃喝。古人的重阳节,是在大自然里过。登山望远,看满山青绿变得苍黄,看秋水清亮日渐潺缓。古人在一天,主要体现“游”这个字。 还有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去游山的时候,不仅是佩戴茱萸,且还带着酒菜。这个节和其它节还有一点不同,它大概率会下雨。民间有语: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天,如果不下雨,人们还会盼着下雨。挑着酒菜上山时,是穿着雨衣的。这就有些意思了,人们出游登山,看见下雨,是会退缩的。而过重阳节,是迎着风雨去爬山。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这个盲雨有些意思,很难理解。我觉得是在说雨的形态。雨很小,只能感受,却看不见。也不是绝对的看不见,认真看,也是能看见的。 今天就是重阳节,正好下雨。那雨,比我老家说的麻分子雨还小。不怎么看得见,站在雨里,就感受到了。想起古人说的盲雨满城,真的觉得形象。 我对于盲雨的解释,不一定对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儿附会。 植物和节气之间,有时候也混乱。今年的秋老虎,导致原本在中秋开的桂花迟迟未开。而在这重阳佳节来临时,冷雨纷纷,冷风嗖嗖时,它开了。 桂花很有意思,很看重距离。看桂花,一定要近距离。远了,簇簇花儿,看不清它的样子。近看,小小圆圆的叶片,有鼻子有眼,很好看。闻桂花,却要远一点。凑上前闻,是香,但不清爽不通透。隔着一点距离,那就不同了。香,瞬间变了质地一样,又悠长又清透。 它很懂得把握关系的分寸,该近的时候近,该远的时候远。 心然约稿:陈艳萍,笔名心然,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大书,每个人的一生都值得书写,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是企业家,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也或者需要其它类型的文字,可以联系我。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15818820884。谢谢。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想买书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直接和我联系,微信号:15818820884 也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电话号码:17762570121 书的价格:48元,包邮。 …
2021-10-07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去长江边散步。今年夏天水大,想是衰草苍茫一片。远远的,疏疏密密柳树下,却繁花似锦 。心思顿时迷离,恍如来到绿野仙踪。 我自己,每每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眼前景致时,就爱启用”绿野仙踪”。而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里边,含有很趣的契合点。景色无法形容,词也不知何意,两个不知道,是不是合成了一个知道呢? 大片大片,蓬蓬勃勃。花是穗子状,花蕾又多又小。有的白,有的红。细细碎碎,袅袅娜娜, 昂头抻颈,在冷风里摇曳,很是惹人怜爱。 什么花?我不知道。就像在某个场合,遇到一位很了不起的人,赶紧要打探他的名字。江边有渔人布置竹网罾鱼。想他该知道。询问,茫茫然。一连几天,放不下。着人,不好问,直到淡忘。 前几天,读一篇文章,说到蓼花,还附着图片。心里一喜,那不是蓼花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是。生活里很多事物 ,就是差个等待。不懂,不来,也不要着急。慢慢看,慢慢等,总会来的。 梅尧臣的诗说:“灼灼有芳艳,本生江汉滨。”蓼花,和芦苇,野菊花伴生,多在水边沼泽,是长江一带的特产。因其枝叶之放纵,古时有滩涂”游龙”之称。”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现实里,美,美得自在。诗词,也是这样美,美得逍遥。 再去看蓼花,我在心里叫它的名字。这时候,有不一样的亲近感。它一丛丛长出来,先在地上织一张网,纵横交接处有齿,把网固定在土地上。呈现蓬状,如一朵莲花。它也可以长高,小树一般,伴着水草江水苍茫。风从头顶掠过,轻歌曼舞低吟。 花朵紧紧凑凑叠叠,麦穗样排列。叶片如婴儿刚冒头的牙齿,半开不开。花蕊,细得如婴儿的头发丝。这是它的智慧。这样才能挡住秋风秋雨暗藏着的刀光剑影,走向深冬,走进白雪。 关于蓼花,有一段故事:相传,一铁姓人士将去远方赴任,亲戚朋友来江边送别。其中多是文人雅士,只有一位朋友,是不会作诗的武官。其中一位文人,是一位损友,他想为难武官 ,便提议大家赋送别诗一首。轮到武官时,武官张口说出:“你也做诗送老铁,我也做诗送老铁。”果然俗不可耐,众人皆掩嘴偷笑。但武官停了停后,又吟出两句:“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众人惊,四周寂。 这位武官说的蓼花红,不仅仅是那成串的细小花瓣。而是蓼花的茎,和别的植物不一样。鲜红的,如血管,有咕咕的血液流淌。分别的时刻,水茫茫一片,芦苇飘零摇曳,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伤心得不成样子。低头拭泪,一地蓼花。 迎来送往的码头,小小花朵,竟然如此情深意长。 野地里,到处是蓼花的身影,被其它草类拥着挤着。老人们说,蓼花辛辣,过去割猪草,夹了蓼花,猪是不吃的。放牛,牛闻到蓼花,转头走。 它的辛辣味,却是一种发酵剂。故乡人有喝米酒的习俗,酿酒,要酒曲。大奶奶活着时,专做它。从野地里扯回开蓝色喇叭花的竹叶草,再加些蓼花,捣成泥状,用米粉一裹,捏成玻璃珠子形状。 蓼花是很顽强的野草,落地生根,四处蔓延。它有很多品种,其中一种叫香蓼,可拌在食物里。它的叶子,揉碎后涂在蚊虫叮咬处,可止痒消肿。据说,还可解蛇毒。 幽幽小小的身姿,匍匐在地上,似尘埃。小树一般的,夹在菖蒲茅草间,在秋风里独具风情。陆游有诗:数枝红蓼醉清秋。物事,不在小,在于格。在属于它的季节里,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但只一在意,必是忘不了。 心然约稿:陈艳萍,笔名心然,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大书,每个人的一生都值得书写,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是企业家,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也或者需要其它类型的文字,可以联系我。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15818820884。谢谢。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
2021-10-05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和橘子散步,去了一条不常走的路。不,也不是不常走,而是去年经常走,今年又重新选定一条散步路之后,就很少过去了。 我往那里去,有一个原因。那里有一株橘树,结的果实皮薄,清甜。眼下,中秋节过了,国庆节过了,我估计果实该是很多,且日趋成熟。 往那里走,觉得不同往昔。这块地方,被遗弃了。也就是说,没有绿化人员前来打理了。各种各样的野草,杂乱而丰茂,挡住了小路,挡住了视线。禾本植物多,狗尾巴草托着壮硕的穗子摇曳,升马唐一米多高,正是最成熟的姿态。一种叫金盏银盘的草,开着菊一样的小花,对,它就是菊科。我很喜欢,想拍一张,只能拍拍口袋,没带手机。 那株橘树,我差点认不得了。各种类型的杂草藤蔓联合起来织成一件衣服,把橘树罩住了。橘树顽强地挣扎,呼喊,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它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透过那件衣服的缝隙伸出几根细短的枝条,结了几个果实,以证明给自己看,我还是一株橘子树。 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来看橘树。满树橘子,满树芳香。一个傍晚,一个雨天,还特意拿了袋子来,摘了大约两斤橘子。后来再来,就没有了。今年,这条路荒芜了,没几个人从这里经过,即使经过,也看不见这棵橘子树了。 我倒是有些喜欢这种荒草凄丰美的感觉,就接着往前走。忽然,眼前一亮,好多好多株苍耳。这是属于童年的植物,即使不认识植株,看了上面的果实,也就会知道,它就是苍耳。心头思忖,眼前闪回,儿时被苍耳缠绕的情景。 苍耳,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苍耳属,可长到一米左右,有的地方叫它“粘头婆”,“虱马头”,“道人头”等。它的形状有些似妇女的耳珰,有的地方叫它“耳珰草”。繁殖极快,不扯不割,一个季节,就可成片。它不择土性,不讲气候,东西南北的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等,都有它的身影。春季结实,秋天成熟。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放学回来,就会摘苍耳玩。你往我身上丢,我往你身上丢,到最后,头发上,毛衣上,总是粘着苍耳。这东西,粘在头发上,粘在毛衣上,很难取下来。那个时候,孩子被苍耳纠缠的样子,是很狼狈的。 我胆子小,又有神经质,总怕头发上的苍耳,永远取不尽。也就不和伙伴们玩这个游戏。只是远远看,看他们互相投掷,互相疯闹。那苍耳很顽皮,看着人从它身边走过,就钩在人的衣服上。所以即使不和小伙伴们疯闹,回家,书包上,头上,也会粘上它。文天祥,写过苍耳的句子:“黄沙漫道路,苍耳满衣裳。” 这是它的谋略。全身长着钩刺,就是为了粘在人身上,粘在动物身上。希望人,希望动物,把它带向远方。这样想,小小的苍耳就更可爱了。它是有梦的,有智慧的,有诗和远方的。 所有的事物,都是多面。因它难以防治,因它喜欢钩人,《楚辞》里,它属于恶草类。《离骚》和《九思》的“葈耳”,就是苍耳,以比喻小人。 忆起儿时玩苍耳的情景,便摘了几个,放在橘子的头上和背上,它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照例往前走。黄色的毛粘着绿色的苍耳,配上动物那张永不让人厌倦的脸,真好看。也或者说,丝毫没有狼狈感。 照例,苍耳是一味中药,治疗鼻炎,中耳炎,有奇效。它还是工业原料,可制作香料,油漆,油墨,肥皂等。但是,它有毒,且全株有毒,毒性很大,是不能多玩的。有些文字,说它的嫩苗能吃,是把苍耳和卷耳混淆了。卷耳,是一种野菜,可吃。 心然约稿:陈艳萍,笔名心然,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大书,每个人的一生都值得书写,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是企业家,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也或者需要其它类型的文字,可以联系我。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15818820884。谢谢。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想买书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直接和我联系,微信号:15818820884 也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电话号码:17762570121 …
2021-08-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时间过得太快,感觉总在过节。今年的中秋,没有月饼。 这么些年,中秋的月饼都是艳华寄回来的广式月饼。年年都有月饼糟蹋。今年,早早就商量好,不要寄月饼了。 今年的中秋,没有桂花香。气候的原因,一直到今天,桂花也没有开。原本是,桂花一开,中秋节就到了。也或者说中秋快到了,桂花就开了。月桂有缘。儿时吃的月饼,大多是冰糖桂花馅的。《红楼梦》里过中秋,酒宴上击鼓传花,贾母命人摘取一枝桂花来。花在手,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酒宴毕,摆上茶果点心,贾母带众人赏了桂花后,才入席换暖酒,絮闲话。邻家的一株石榴,果实成熟了。人们形容挂果子的树,很喜欢把果实说成灯笼。但其实,石榴的颜色,石榴的形状,最像灯笼。中秋月下,看石榴灯笼,想想都美。 今天是一个大晴天,晚间的月亮一定又朗润又皎洁。布谷鸟也仿佛知道今天过节,叫声特别响亮。昨晚的月色就已很好了。晚间散步,月亮走,我也走。天上,几粒星子伴随月亮。地上,阵阵秋虫唱和月色。这样的时候,最想的还是老家。中秋节这天一大早,出嫁的女儿割肉买酒送月饼回娘家看望父母家人。并没拿茶,却谓之“送茶”,是我故乡的特色叫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读书,知道茶圣陆羽的故乡就是天门竟陵,人们如此说道,是为了纪念他吧。女儿回来了,母亲连忙走进灶房,用送来的肉炒几道平日里看不见的可口菜肴。那天,故乡上空的炊烟,仿佛是为了迎接明月,格外缠绕,芳香和悠远。我家没有出嫁的女儿回来,奶奶买几个冰糖月饼,也就应了节气。九十月间,还不是太凉,伙伴们仿佛约好,来到禾场集合。月光满满的。空旷的田野,低矮的村庄,水光树影,全被月色照亮。它不同于白日太阳的光芒,刺眼。它是温柔的,如婉约的宋词,梦一般迷离。稻场里有草垛,有石磙。我们在草垛里捉迷藏,在稻场上跳绳,滚着石磙玩杂技,唱“月亮走,我也走”的歌谣。或者靠着草垛子听伙伴讲故事,蹲成一圈做“丢手绢”的游戏。没有手绢,扯一把稻草,挽成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词何其多,最喜欢的是这一句。我的《故乡的女儿》这本书,给大家写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月是故乡明”。它最符合文本的主旨,也最贴近我的的心意。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景,是世界上最好的。一轮圆月,照彻大地,是自然现象。但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也是造物主的故意,普天同月,把世界上所有存在的生命拉近。祝福朋友们,中秋节愉快! 文章的末尾,发一则启事,是我想了很久的个人规划。朋友们,有资源的,有需求的,愿意帮忙的,请联系我,谢谢。 心然约稿:陈艳萍,笔名心然,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大书,每个人的一生都值得书写,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是企业家,想为自己写一本传记,也或者需要其它类型的文字,可以联系我。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15818820884。谢谢。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想买书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直接和我联系,微信号:15818820884 也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电话号码:17762570121 书的价格:48元,包邮。 再次致谢!这本书,我希望大家多向亲戚和朋友推荐。有愿意帮我销售的,提供推广方案的,帮我出主意的,请联系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