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快三年了,海外躺平的华人都怎么样了?

新冠快三年了,海外躺平的华人都怎么样了? 10/04/2022 从武汉爆发疫情开始,已经快三年了,新冠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而且暂时还看不到头。经常有人问,国外躺平的华人都怎么样了?2022年随着感染人数的暴增,越来越多的华人分享自己的新冠经历,有分享痛苦经历的,更多的是觉得就是个感冒的,随着拜登正式宣布新冠疫情结束,大家的生活都恢复了正常。那么现实情况真的就是岁月静好了吗? 先说我自己吧,我在大纽约郊区,属于新冠重灾区,每一轮新冠的肆虐都逃不过,从2020年纽约的封城,到2021年的德尔塔,再到2022年的奥秘克戎,一个不拉地都经历过了。不过我至今都没有被感染,也没有打疫苗,现在生活也完全恢复正常,大人上班,孩子上学,各种课后班,出门吃饭,朋友聚会,旅游,除了没法回国。似乎躺平的生活真美好。 但是!我坚决反对躺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个人的经验跟实际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相反的。个人经验除了是个例,不具有统计意义之外,更糟糕的是会被种种其他因素影响,甚至被个人情绪所放大。真正有意义的永远是大数据,是专业人员统计得出的大数据。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觉得残疾人的比例是多少?百分之一?百分之二?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官方数据。                            六千一百万,也就是26%的成年人是残疾!其中行动不便的占13.7%。不能独立生活和不能生活自理的加起来是10.5% 。 是不是很颠覆认知? 当然美国人对残疾的认定门槛比较低,好多大胖子行动不便都算残疾。那么我们来看中国的数据。根据中国的官方数据,八千五百万残疾人,占人口的百分之6.2%。比例也不低。 那么我们来看新冠的数据。只看美国,超过百万人死亡这个已经广为人知了。现在更多的后遗症的数据也出来了,美国超过1600万青壮年(18到65岁之间)是长期新冠患者,其中200~400万人无法工作。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六月份的统计,将近五分之一的新冠患者有长新冠。 这个长新冠也就是新冠后遗症的数据非常可怕。统计针对的人群是18-65岁的青壮年,也就是网上活跃的人群。但是看看身边的人,似乎没有五分之一那么可怕。几乎每个得了新冠的都说熬一熬就过去了,甚至不少人表示还不如流感,没有人会在朋友圈发文说遭受长新冠的煎熬。 那么为什么统计数据和我们个人感受相差这么多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幸存者偏差。这个说法来自于二战时期,盟军决定为飞机在薄弱的地方加厚装甲,提高抗打击能力。最初是选择研究那些回来的飞机,把弹孔标记在图上,然后就能够得出最容易中弹的区域,也就是弹孔最密集的地方,如下图图一所示。得到图一后,大家决定按照图一来加厚装甲。这时,Abraham Wald提出了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论。这些能够飞回来的飞机恰恰说明了这些地方不是致命的,真正需要研究的是那些被击落的飞机的弹孔。于是得到了图二。可以看到图一和图二有局部重合,但是机头和机尾图一完全没有,图二却是重灾区。因为机头和机尾一旦中弹,就无法返航。 那么回到新冠的例子,也很好理解为什么不能听那些说新冠就是感冒的朋友的话。真的病情严重的人会去求医,而不是广而告之自己的病情,极端情况就是死人不会说话。相反,身体好的,得了也无症状的比较愿意到处说。这是人性,我自己也是,我如果得了新冠,后果严重,然后又没打疫苗,你猜我会不会写这篇文章?  2. 选择性遗忘。人类的大脑设计很有意思,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又不是严重影响生活的事情,会选择性的遗忘。这其实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一个机制。避免我们陷入思维反刍(self-rumination)。什么是思维反刍?就是一种被危险,失败,不公正所激发的负面的,长期的,持续的自我关注的状态,会导致神经质和抑郁。比如现在大家经常讲的原生家庭的伤害会伴随一生,那个就是典型的陷入了思维反刍。不断地咀嚼过去的痛苦,同时把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归结于所谓的原生家庭的伤害,并不能让你生活更好。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能改变的只有现在的自己。最好的做法当然是直面问题,并且能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大部分的不如意,选择性遗忘其实是更现实的选择。 新冠后遗症看着数量巨大,但是其中真的造成了严重身体伤害的,让人生不如死的并不多。大部分都变成了慢性病,人渐渐习惯了和疾病共存。所以很多人可以选择性遗忘和忽略。就好像各种慢性病人群一样,他们一样可以正常生活。只是寿命可能会降低。这个其实已经有数据证明了,两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下降了将近三岁。下面是纽约时报的报道,2020和2021是美国最近一百年预期寿命下降最快的两年。 而且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这个现象会更明显。比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会选取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上海封城那段时间,海外群的主流观点都是奥密克戎都是流感了,各种批评。有一天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我说起新冠后遗症。几个冬天出门度假得过的人都跳出来说奥密克戎很轻微,甚至无症状。然后一个朋友也附和,说奥密克戎还需要担心?几天就好了。我很是惊讶,不过也没说什么。因为这个朋友刚好之前跟我私信过,她被长新冠折腾了三个月了,还没有好。她私信我是因为单位催她打第三针疫苗。美国很多公司有规定强制打疫苗,否则要辞退,我们公司也有这个规定。不过美国作为自由的灯塔,还是会给你选择的权利的。就是你可以申请豁免,这个其实不太好办,不过我研究了规则后,成功申请到了豁免。她来找我问怎么申请豁免,一问之下,我才知道她长新冠了,而且已经三个月,所以她不敢打第三针。她应该也不是故意误导,可能觉得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新冠谁都躲不过,而且她的后遗症可能不严重,跟自由比,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吧。 3.  圈子。人的圈子决定了大部分人的认知。看起来我们现在认识很多人,好多人的朋友圈能有上千人。但是那些其实是个假象。有个150定律,说的是人的大脑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少量社交达人或者可以突破这个极限。不过更多的人能有的朋友数量远少于150个。 而且这些人基本上和你都是同一个圈子的,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行业,和认知。海外华人,主要是经常上网的人基本上都有相似的背景。那天看到北美省钱快报搞了个调查,数据和我身边的情况基本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