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去世

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去世 3/09/2022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周三(3月9日)发布消息,在该中心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8日去世,目前尚不清楚确切死因。此特殊移植手术是全球首例,该病人术后存活约两个月。 据新华社报道,这名57岁病人戴维·贝内特1月7日在美国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上述手术。据介绍,其移植手术中使用的猪经过基因改造,被敲除会引起人类排异反应的基因,以及一个特定基因以预防植入人体的猪心脏组织过度成长。 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称,贝内特去年10月首次到该中心就医,当时只能卧床,依靠体外膜肺氧合(ECMO)维持生命。他的病情不适合接受常规心脏移植手术。在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前,贝内特被充分告知移植手术风险,此手术属试验性,具有未知风险和益处。 该中心说,在术后几周,贝内特体内的移植心脏运转良好,没有排异反应迹象。他与家人一起生活,接受了帮助恢复体力的物理治疗。但数天前贝内特的病情开始恶化。医院在确定贝内特没有康复希望后,给予他姑息治疗。贝内特临终前几小时仍能与家人交流。 贝内特的手术医生巴特利·格里菲思表示,贝内特一直与病魔战斗到最后。此手术为研究人员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有望帮助医生更好地开展移植手术,协助挽救未来接受手术的患者。 Source 全球首次,现实版“人面兽心” 环球科学 01/13/2022 “我无法给你一颗人的心,因为你没有那个资质。但我们可以用动物的。 上周五,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一位57岁的男子成为了史上第一个接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手术的人类。到现在,猪的心脏在他体内跳动了3天,尚未发现排斥反应,仿佛那就是他自己的心脏。男子名叫大卫·本内特(David Bennett),患有心力衰竭,病情已进入终末期,不靠机器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心肺功能。用本内特自己的话说:“要么死,要么移植。” 从术后情况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没有让人体立即产生排斥反应。而接下来的几周依然十分关键,医生会严密监测这颗移植心脏的活动。假如基因编辑猪心脏能在人体内正常工作,这台手术可能会成为一座里程碑。因为长久以来,脏器衰竭的人们常常要依靠他人捐赠的器官来延续生命。但能用于移植的器官数量严重不足,科学家也一直在动物身上努力寻找替代品。假如基因编辑猪心脏能减少患者对他人捐赠心脏的依赖,等待移植的人们便有更多生存的可能。 1 如何将猪心脏移植给人? 猪的许多器官与人类器官高度相似,但异种移植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对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产生排斥反应,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之所以要对猪进行基因改造,主要就是为了抑制这些排斥反应,避免患者的免疫系统去攻击来自猪的心脏。研究团队一共敲掉了猪的4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的表达产物,都会引发免疫排斥:没有这些基因,排斥反应可能就会减弱。另外,他们也为猪插入了6个来自人类的基因,这是要避免猪心脏在人体里发生凝血,降低排斥的风险。还有一个被敲掉的基因没有介绍,那是负责控制猪和猪体内器官生长的基因,避免心脏长得太大。往人体里移植猪心脏前,科学家已用狒狒做过多次实验,而实验结果告诉他们,若不控制猪只的生长,它的心脏可能会大到狒狒胸腔难以盛放的地步。 比如,一只1岁的正常公猪体重大约450磅(~204公斤)。相比之下,这次为本内特提供心脏那只1岁的基因编辑小猪,体重仅有240磅(~109公斤)。医疗团队将小猪的心脏取出后,放进一台灌注设备里安全保存,让离体器官的生理活性得以维持,直到移植前的那一刻。手术在当地时间早上8点半开始,医生要将本内特自己的心脏取出,再把猪心脏移植到他的身体里。整个过程持续了8小时以上,手术结束时已近黄昏。马里兰大学的外科教授巴特利·格里菲斯(Bartley Griffith),是这个异种移植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主刀医师。他在手术后感叹道:“移植给人体的猪心脏产生了脉搏,也产生了血压,那就是患者的心脏。”在团队看来,猪心脏在人体里正常地工作着,那是他们从未见过却梦寐以求的景象。 手术前,患者本内特的心脏已无法为全身泵出足够的血液,仅靠一台名叫ECMO的设备来维持心肺功能。正因如此,那时本内特完全离不开床,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50天。医生也明确告之,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心力衰竭与心律不齐,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令本内特失去了接受常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资格。对他来说,如果想活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马里兰大学的实验性疗法,也就是这次猪心脏移植,即便结果不可预测。 虽然,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还没有获得许可投入适用,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有“同情使用”(compassionate use)条款,当患者面临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医疗状况,且仅有实验性疗法这一种选择的时候,就适用这项条款。本内特在新年前夕拿到FDA的特别许可,这才有机会接受移植。而移植后的前48小时,也称为超急性排斥期(hyperacute rejection phase),器官可能发生缺血或坏死。如今,本内特已安全度过这48小时。尽管他依然用ECMO设备维持着心肺功能,不过有猪心脏正常跳动,医疗团队计划让他慢慢脱离那台机器。此外,医生也对本内特施用了一些抗排斥的药物,其中有一种实验性药物,也有些传统药物。他们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持续关注患者体内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并已经做好准备帮他度过难关。本内特想活着,还想出院。一旦他成功了,其他处在相似困境的患者也会获得希望。 …

全球首次,现实版“人面兽心”

全球首次,现实版“人面兽心” 环球科学 01/13/2022 “我无法给你一颗人的心,因为你没有那个资质。但我们可以用动物的。 上周五,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一位57岁的男子成为了史上第一个接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手术的人类。到现在,猪的心脏在他体内跳动了3天,尚未发现排斥反应,仿佛那就是他自己的心脏。男子名叫大卫·本内特(David Bennett),患有心力衰竭,病情已进入终末期,不靠机器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心肺功能。用本内特自己的话说:“要么死,要么移植。” 从术后情况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没有让人体立即产生排斥反应。而接下来的几周依然十分关键,医生会严密监测这颗移植心脏的活动。假如基因编辑猪心脏能在人体内正常工作,这台手术可能会成为一座里程碑。因为长久以来,脏器衰竭的人们常常要依靠他人捐赠的器官来延续生命。但能用于移植的器官数量严重不足,科学家也一直在动物身上努力寻找替代品。假如基因编辑猪心脏能减少患者对他人捐赠心脏的依赖,等待移植的人们便有更多生存的可能。 1 如何将猪心脏移植给人? 猪的许多器官与人类器官高度相似,但异种移植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对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产生排斥反应,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之所以要对猪进行基因改造,主要就是为了抑制这些排斥反应,避免患者的免疫系统去攻击来自猪的心脏。研究团队一共敲掉了猪的4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的表达产物,都会引发免疫排斥:没有这些基因,排斥反应可能就会减弱。另外,他们也为猪插入了6个来自人类的基因,这是要避免猪心脏在人体里发生凝血,降低排斥的风险。还有一个被敲掉的基因没有介绍,那是负责控制猪和猪体内器官生长的基因,避免心脏长得太大。往人体里移植猪心脏前,科学家已用狒狒做过多次实验,而实验结果告诉他们,若不控制猪只的生长,它的心脏可能会大到狒狒胸腔难以盛放的地步。 比如,一只1岁的正常公猪体重大约450磅(~204公斤)。相比之下,这次为本内特提供心脏那只1岁的基因编辑小猪,体重仅有240磅(~109公斤)。医疗团队将小猪的心脏取出后,放进一台灌注设备里安全保存,让离体器官的生理活性得以维持,直到移植前的那一刻。手术在当地时间早上8点半开始,医生要将本内特自己的心脏取出,再把猪心脏移植到他的身体里。整个过程持续了8小时以上,手术结束时已近黄昏。马里兰大学的外科教授巴特利·格里菲斯(Bartley Griffith),是这个异种移植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主刀医师。他在手术后感叹道:“移植给人体的猪心脏产生了脉搏,也产生了血压,那就是患者的心脏。”在团队看来,猪心脏在人体里正常地工作着,那是他们从未见过却梦寐以求的景象。 手术前,患者本内特的心脏已无法为全身泵出足够的血液,仅靠一台名叫ECMO的设备来维持心肺功能。正因如此,那时本内特完全离不开床,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50天。医生也明确告之,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心力衰竭与心律不齐,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令本内特失去了接受常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资格。对他来说,如果想活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马里兰大学的实验性疗法,也就是这次猪心脏移植,即便结果不可预测。 虽然,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还没有获得许可投入适用,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有“同情使用”(compassionate use)条款,当患者面临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医疗状况,且仅有实验性疗法这一种选择的时候,就适用这项条款。本内特在新年前夕拿到FDA的特别许可,这才有机会接受移植。而移植后的前48小时,也称为超急性排斥期(hyperacute rejection phase),器官可能发生缺血或坏死。如今,本内特已安全度过这48小时。尽管他依然用ECMO设备维持着心肺功能,不过有猪心脏正常跳动,医疗团队计划让他慢慢脱离那台机器。此外,医生也对本内特施用了一些抗排斥的药物,其中有一种实验性药物,也有些传统药物。他们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持续关注患者体内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并已经做好准备帮他度过难关。本内特想活着,还想出院。一旦他成功了,其他处在相似困境的患者也会获得希望。 2 为何用动物器官救人命? 此前,我们所熟悉的器官移植,通常是同种异体移植:将人类捐献者的器官移植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但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这种做法有个很大的问题:器官短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全球只有不到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得到满足。在美国,平均每天就有10人因为等不到合适的移植器官而死去;而在我国,有30万人在苦苦等待合适的器官,但每年只有约16000个器官能够被成功移植。 正是由于这样巨大的供需不平衡,异种移植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异种移植指的是将非人类的动物的活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或灌注到人体内。由于动物可以批量养殖,异种移植的供体来源将极大地拓展。 实际上,这种听起来很先进的医疗方法,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人尝试了。1667年,法国医生让-巴蒂斯特·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将羔羊血输入一名15岁少年体内,治好了他的高烧。这也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给人输血的案例。 到了20世纪,人们开始尝试进行异种的器官移植,包括肾脏、心脏、肝脏等。不过,最开始人们青睐的是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狒狒等,因为它们与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看上去最适合的灵长类动物,用作人类器官移植的供体有诸多的缺陷。1984年,美国一名叫斯蒂芬妮·费·比尤克莱尔(Stephanie Fae Beauclair)的女婴由于患有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接受了一个来自狒狒的心脏,成为了第一个接受异种器官移植的婴儿。但仅过了21天,她就因为免疫排斥而去世。这一事件给异种移植泼了一盆冷水,这名女婴也成为了著名的“费宝宝”(Baby Fae)。除了依旧存在的排斥反应,非人灵长类作为供体还存在其他问题:容易引发伦理争议,跨物种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很高,饲养和繁育困难,器官大小不匹配,等等。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研究者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我们更为熟悉的一种动物——猪。猪具有产仔量大、成熟快、体型大小和生理特性与人较为接近、跨物种传播病原体风险较低等一系列优点,这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价值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