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动用否决权 反对联国有关气候变迁和全球安全决议

俄动用否决权 反对联国有关气候变迁和全球安全决议 中央社 12/13/2021 俄罗斯今天动用否决权,正式否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关气候变迁和全球安全决议,这项决议获得联合国多数成员国的支持。 法新社报导,尼日尔和爱尔兰提出决议草案,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将「有关气候安全风险并入全面性预防冲突策略,作为其中的内核部分」。 这项决议草案获得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的12国支持。 中国弃权,印度投票反对,称全球暖化主要是相关经济发展的议题,而非国际安全。 这项决议请求联合国秘书长在两年内报告气候变迁造成的「安全影响」,并寻求如何因应这些风险建议。 一名要求匿名的外交官员表示,鉴于这项决议「非属极端」,俄罗斯这次动用否决权很难理解。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汤玛斯-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说,莫斯科否决这项决议「没有理由」。 她说:「气候危机就是安全危机。」 Source 普京:俄美两国在核武上平起平坐 但在新武器上俄领先 世界新闻网 12/13/2021 俄罗斯总统普亭12日在接受俄国电视台「第一频道」(Rossiya-1)专访时说,俄国与美国在核武器方面仍保持军事均势,但俄国在新武器方面领先。「我们不仅使我们所拥有的传统武器现代化,而且还创造新的综合体。从这点来说,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是这个方向上的世界第一。」 普亭还说,未来其他国家肯定会拥有极音速飞弹,但俄国到那时可能已有适当的防御。「我一直都说且现在可以重申,世界主要军事国家会拥有俄罗斯今天拥有的武器。我是说极音速武器,但自2018年以来,还没有人开发过这种武器。他们最终会这么做,但当他们获得这种武器时,我们很可能有反击手段。」 普亭上月宣布,俄国「锆石」(Zircon)极音速巡弋飞弹测试工作即将完成,2022年起可交付俄国海军使用。 Source 普京: 俄政府曾充斥着CIA雇员 …

普京:俄美两国在核武上平起平坐 但在新武器上俄领先

普京:俄美两国在核武上平起平坐 但在新武器上俄领先 世界新闻网 12/13/2021 俄罗斯总统普亭12日在接受俄国电视台「第一频道」(Rossiya-1)专访时说,俄国与美国在核武器方面仍保持军事均势,但俄国在新武器方面领先。「我们不仅使我们所拥有的传统武器现代化,而且还创造新的综合体。从这点来说,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是这个方向上的世界第一。」 普亭还说,未来其他国家肯定会拥有极音速飞弹,但俄国到那时可能已有适当的防御。「我一直都说且现在可以重申,世界主要军事国家会拥有俄罗斯今天拥有的武器。我是说极音速武器,但自2018年以来,还没有人开发过这种武器。他们最终会这么做,但当他们获得这种武器时,我们很可能有反击手段。」 普亭上月宣布,俄国「锆石」(Zircon)极音速巡弋飞弹测试工作即将完成,2022年起可交付俄国海军使用。 Source 普京: 俄政府曾充斥着CIA雇员 世纪初已被清理干净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12/11/2021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10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四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俄罗斯政府充斥着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的人员,这些人最终被“清理掉”并被遣返回美国。 当天在参加俄罗斯公民社会发展与人权委员会召开的一次长时间会议时,普京以俄罗斯政府中的美国人为例,说明了外国如何试图干涉俄罗斯内政。他解释说,“在2000年代初,我已经清理干净了所有人,但在90年代中期,有美国CIA的官员担任我们的顾问,甚至成为俄罗斯政府的正式雇员。他们后来在美国被起诉,因为违反了美国法律,而且在身为CIA雇员为我们工作时参与私有化。” 普京还指出,一些美国专家被安置在俄罗斯的核武器设施中,甚至坐在插着美国国旗的办公桌前。“他们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他们不需要再用这种微妙的手段来干涉我们的政治生活,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控制着一切。” 普京继续说道。 报道指出,这不是普京第一次指责美国干涉俄罗斯内政,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和国有资产私有化之后。2013年,普京称有美国CIA官员在当时负责监督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的副总理阿纳托利·丘拜斯的随行人员当中工作。 Source 苏联解体30年 俄人最恨戈巴契夫 世界新闻网 12/10/2021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一份最新的俄罗斯民调显示,俄国民众认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是一手促成苏联瓦解的前领导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恨意尤甚当年恐怖统治的史达林(Joseph …

普京: 俄政府曾充斥着CIA雇员 世纪初已被清理干净

普京: 俄政府曾充斥着CIA雇员 世纪初已被清理干净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12/11/2021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10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四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俄罗斯政府充斥着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的人员,这些人最终被“清理掉”并被遣返回美国。 当天在参加俄罗斯公民社会发展与人权委员会召开的一次长时间会议时,普京以俄罗斯政府中的美国人为例,说明了外国如何试图干涉俄罗斯内政。他解释说,“在2000年代初,我已经清理干净了所有人,但在90年代中期,有美国CIA的官员担任我们的顾问,甚至成为俄罗斯政府的正式雇员。他们后来在美国被起诉,因为违反了美国法律,而且在身为CIA雇员为我们工作时参与私有化。” 普京还指出,一些美国专家被安置在俄罗斯的核武器设施中,甚至坐在插着美国国旗的办公桌前。“他们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他们不需要再用这种微妙的手段来干涉我们的政治生活,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控制着一切。” 普京继续说道。 报道指出,这不是普京第一次指责美国干涉俄罗斯内政,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和国有资产私有化之后。2013年,普京称有美国CIA官员在当时负责监督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的副总理阿纳托利·丘拜斯的随行人员当中工作。 Source 苏联解体30年 俄人最恨戈巴契夫 世界新闻网 12/10/2021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一份最新的俄罗斯民调显示,俄国民众认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是一手促成苏联瓦解的前领导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恨意尤甚当年恐怖统治的史达林(Joseph Stalin)。 今日俄罗斯(RT)报导,由官方「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WCIOM)所做的最新研究另发现,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的前苏联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是当代俄国民众最敬爱的前苏联时期人物。 民调访查约1600人,20%的受访者列戈巴契夫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物。 戈巴契夫自1985年起成为领导人,直至1991年苏联垮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然而他虽在外国人士眼里有高度评价,许多俄罗斯国内民众却对他恨之入骨,把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危机致生活水准骤降、俄国在世界舞台地位今非昔比的怨气,全怪到他头上。 11%的受访者认为史达林最可恨,仅次于戈巴契夫,但并列第二者还包括残暴的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Lavrentiy Beria)、史达林继任者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 …

苏联解体30年 俄人最恨戈巴契夫

苏联解体30年 俄人最恨戈巴契夫 世界新闻网 12/10/2021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一份最新的俄罗斯民调显示,俄国民众认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是一手促成苏联瓦解的前领导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恨意尤甚当年恐怖统治的史达林(Joseph Stalin)。 今日俄罗斯(RT)报导,由官方「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WCIOM)所做的最新研究另发现,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的前苏联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是当代俄国民众最敬爱的前苏联时期人物。 民调访查约1600人,20%的受访者列戈巴契夫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物。 戈巴契夫自1985年起成为领导人,直至1991年苏联垮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然而他虽在外国人士眼里有高度评价,许多俄罗斯国内民众却对他恨之入骨,把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危机致生活水准骤降、俄国在世界舞台地位今非昔比的怨气,全怪到他头上。 11%的受访者认为史达林最可恨,仅次于戈巴契夫,但并列第二者还包括残暴的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Lavrentiy Beria)、史达林继任者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 调查发现,25岁以下的年轻俄国人尤其不喜欢史达林。自1924到1953年统治苏联的史达林虽带领国家打赢二次大战,但在国内实施高压统治让人闻之色变。 Mikhail Gorbachev’s national address as he resigned as Soviet leader …

俄参谋总长:准备入侵乌克兰是假新闻 将扑灭挑衅举动

俄参谋总长:准备入侵乌克兰是假新闻 将扑灭挑衅举动 世界新闻网 12/09/2021 西方国家怀疑俄国军队在乌克兰边界集结,可能有意入侵,美国总统拜登7日为此特别与俄国总统普亭举行视频峰会。俄军参谋总长Valery Gerasimov将俄军准备入侵乌克兰的报导斥为「假新闻」,并表示西方国家提供乌克兰直升机、无人机、侦察机、反战车飞弹在先,让乌克兰放胆愈来愈挑衅,造成乌东局势动荡。Valery Gerasimov语带玄机表示,乌克兰的军事挑衅将被压制。 英参谋总长:乌克兰危机恐引爆二战以来最大冲突 英国参谋总长(the chief of the defense staff)拉达金上将(Admiral Sir Tony Radakin)用「可能引爆二战以来的最大冲突」,形容当前的乌克兰局势,表示9万名俄国官兵出现在俄乌边界,令人非常忧虑。 As tensions simmer and troops amass along on …

乌克兰边境局势难解 拜登:不会派遣美军保卫

乌克兰边境局势难解 拜登:不会派遣美军保卫 世界新闻网 12/08/2021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表示「不考虑派美国军队保卫乌克兰」,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的军事集结。 卫报报导,拜登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进行对话、以避免军事危机后,他向记者表示派遣美国军队「不在谈判桌上」,但也还警告普亭「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袭击,将产生『严重后果』」,并表示美国将为乌克兰军队提供防御能力。 拜登还表示,他希望宣布俄罗斯与至少4名北约成员国举行「更高级别的会议」,以解决俄罗斯当局的抱怨。拜登表示,他希望能够在10日前宣布这些会议,据悉,会谈将包括「至少4个主要北约盟国和俄罗斯讨论相关未来的担忧」。 普亭也向记者表示「我想再次强调:会谈是非常开放、实质性的,我会说是建设性的。无论如何,我希望美方对我们会晤的结果有同样的看法,我们可以继续这种对话。在我看来这是最重要的」。 拜登和普亭7日的在线峰会似乎没有取得进展,但克里姆林宫声明表明「俄罗斯尚未放弃谈判」,拜登定于9日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ladimir Zelensky)会谈。俄罗斯和美国当局都对进一步会谈作出含糊确认,但会谈的确切主题和时程尚不清楚。 Source 白宫:若俄入侵乌克兰 德会关闭北溪2号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7日表示,美国官员已得到德国当局承诺,一旦俄国入侵乌克兰,德方就会关闭北溪天然气二号管线。 白宫表示,万一俄国进行侵略行为,德国已承诺关闭穿越波罗的海、从俄国输送天然气到德国的北溪二号管线。 据白宫说法,美国总统拜登7日告诉俄国总统普亭,西方国家担心俄国将入侵乌克兰,并警告莫斯科一旦挑起军事冲突,将以「强烈经济反制和其他措施」作为惩罚。 苏利文说,北溪二号还没有正式营运,这让西方国家取得比普亭更大的优势。 北溪二号是由俄国能源巨擘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旗下子公司负责营运。美国和其他批评者认为,北溪二号将让欧洲增加对俄国能源的依赖。这条管线激活后,乌克兰收取的天然气过境费将减少,美国也更难对欧洲销售天然气。 White House …

白宫:若俄入侵乌克兰 德会关闭北溪2号

白宫:若俄入侵乌克兰 德会关闭北溪2号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7日表示,美国官员已得到德国当局承诺,一旦俄国入侵乌克兰,德方就会关闭北溪天然气二号管线。 白宫表示,万一俄国进行侵略行为,德国已承诺关闭穿越波罗的海、从俄国输送天然气到德国的北溪二号管线。 据白宫说法,美国总统拜登7日告诉俄国总统普亭,西方国家担心俄国将入侵乌克兰,并警告莫斯科一旦挑起军事冲突,将以「强烈经济反制和其他措施」作为惩罚。 苏利文说,北溪二号还没有正式营运,这让西方国家取得比普亭更大的优势。 北溪二号是由俄国能源巨擘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旗下子公司负责营运。美国和其他批评者认为,北溪二号将让欧洲增加对俄国能源的依赖。这条管线激活后,乌克兰收取的天然气过境费将减少,美国也更难对欧洲销售天然气。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speaks about President Biden’s call with Vladimir Putin …

拜登对普亭表明 若俄乌军事升温 将使出经济手段

拜登对普亭表明 若俄乌军事升温 将使出经济手段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在西方国家担心俄国准备入侵乌克兰之际,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亭今天举行两个小时视频会谈,讨论乌克兰等议题。白宫表示,拜登对俄国在乌克兰周围的军事行动表达严重关切。 白宫在会后声明中说:「总统拜登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周围增派部队,表达美国和我们欧洲盟邦的深切关切,并明白表明,一旦军事升温,美国和我们的盟邦将会以强烈的经济及其他措施回应。」 Joe Biden warned Vladimir Putin that the US and Europe were prepared to impose “nuclear”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

美俄视频峰会登场 拜登普亭就乌克兰情势摊牌

美俄视频峰会登场 拜登普亭就乌克兰情势摊牌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拜登总统、俄罗斯总统普亭于美东时间7日上午10时针对乌克兰情势举行视频峰会,纽约时报称为拜登就职十个多月以来,风险最高的一次领导人会谈,可能将决定乌克兰能否维持独立国家身分。双方幕僚会前放话,对于会谈产生具体结果的期望都不高。 The U.S. and European allies are weighing sanctions targeting Russia’s biggest banks and the country’s ability to convert rubles for …

12万大军陈兵边境 上千坦克待命 随时开战 如何应对?

12万大军陈兵边境 上千坦克待命 随时开战 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 多维  12/06/2021 进入12月上旬,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尤其是东乌克兰地区突然出现了大规模军事调动,但这一行动并非来自于俄方,而是出自乌方。 对外界来说,乌克兰已经在2021年4月和11月两次宣布俄罗斯会入侵该国,乌克兰外交部长库莱巴(Dimitry Kuleba)为首的高官多次强调“莫斯科将在数周内入侵”,俄乌边境一带驻扎的俄军也在传言和新闻中逐渐从3月末的“四千人”,4月上旬的“一个军”,4月中旬时的“11万”上升到了“15万”。并在11月下旬稳定在9.5万人。出乎外界意料的是,目前大举出兵的反而是乌克兰。 The conflict has killed more than 13,000 people, including thousands of civilians. Now residents feel they …

俄罗斯军队集结乌克兰边境 两国恩怨一次看

俄罗斯军队集结乌克兰边境 两国恩怨一次看 来源:中央社 12/04/2021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增兵,许多西方媒体都指向会爆发军事冲突,西方强权呼吁俄国克制。俄乌情势升至近年来最高点,加上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未化解,埋下的未爆弹似乎即将引爆。 ●乌克兰与俄国冲突的历史背景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隶属前苏联,乌克兰于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但在历史及能源等方面仍与俄罗斯紧密相连;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及黑海出海口地位,俄国一直拉拢乌克兰加入自己的关税联盟。 然而在2013年底,乌克兰与俄国的情势,因为乌克兰要与欧盟签署指标性的政治与自由贸易协议而日益紧张。 当时亲俄的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最后据传在莫斯科当局压力下,中止与欧盟协商。上万名乌克兰人在首都基辅(Kiev)市中心抗议政府受俄罗斯影响,临时变卦。 接着在2014年3月,俄罗斯兼并位于乌克兰南部、国际承认为乌克兰领土的克里米亚。俄国打着保护克里米亚利益,以及说俄文居民的名号,派兵进入乌克兰。 起先,数以千计口说俄文的“小绿人”部队,蜂拥进入克里米亚半岛,他们之后被证实是俄罗斯士兵。就在几天之内,俄罗斯完成并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并发起公投,决定脱乌入俄,但遭乌克兰当局谴责,且被全世界大多国家视为非法。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hony Blinken today warned Russia of the “severe costs” …

乌克兰三名密探在俄罗斯境内被捕

乌克兰三名密探在俄罗斯境内被捕 文 / 林煇智 12/02/2021 (早报讯)乌克兰情报机构三名特工在俄罗斯境内被捕,包括收集战略设施情报的一对父子,以及一名策划恐袭的年轻人。 中通社报道,俄联邦安全局新闻处的消息指出,俄联邦安全局在俄罗斯三个地区阻止了乌克兰情报机构的侦察和破坏活动。此次被捕的有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两名特工,他们是一对父子,名为科维利和伊戈尔,以及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特工齐雷克。 消息介绍,科维利及其子伊戈尔来到俄罗斯的目的是收集情报,拍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生命保障企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照片和视频。被捕者供认,他们是被乌克兰安全局捷尔诺波尔州总局的一名现任工作人员招募的。此人给他们布置了收集战略设施情报的任务。 关于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特工齐雷克,俄联邦安全局介绍称,此人的任务,是在俄罗斯实施恐怖袭击。该局透露,齐雷克计划引爆两枚简易爆炸装置,总爆炸当量为1.5公斤。 Source 普京:难民问题的根源错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文 / 陈慧璋 11/13/2021 (早报讯)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六(13日)说,俄罗斯与白罗斯-波兰边界的移民危机毫无关联,并指此次移民危机的最终责任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MIGRANT crisi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says humanitarians, as harsh …

普京:难民问题的根源错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普京:难民问题的根源错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文 / 陈慧璋 11/13/2021 (早报讯)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六(13日)说,俄罗斯与白罗斯-波兰边界的移民危机毫无关联,并指此次移民危机的最终责任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MIGRANT crisi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says humanitarians, as harsh conditions at the Poland and Belarus border have led …

普京:资本主义已走到尽头 从小灌输性别选择权很可怕

普京:资本主义已走到尽头 从小灌输性别选择权很可怕 文章来源: HK01 10/23/2021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10月21日说资本主义模式已走到尽头,欧洲能源危机便是其所导致的后果。 普京21日在索契(Sochi)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Valdai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Club)第18届年度全会上发表讲话。活动由这个俄罗斯知名智库举办。 资本主义已耗尽自身 他说:“所有人都说,现在的资本主义模式,即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已耗尽自己,并且不再为一系列日益复杂的分歧提供解决方案。” 普京举例称,现时在能源市场上所目睹的状况,显示资本主义并不奏效。 西方从小灌输选择性别权 真正可怕 普京提到,西方向孩子灌输他们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是很可怕的一种情况。他形容,西方这是打着进步的幌子犯下几乎反人类的罪行。 他说:“孩子从小被教导说男孩很容易成为女孩,反之亦然。实际上,这是老师给他们(孩子)灌输一项全部人都应该有的选项,撇开父母并强迫孩子做出能破坏其生活的决定。” 西方支持乌克兰威胁俄罗斯 普京表示,西方支持乌克兰军事发展,对俄罗斯构成严重威胁。 他告诉记者与俄罗斯专家,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19日访问乌克兰时表明,没有第3国有权否决乌克兰希望成为北约(NATO)成员国,这番话有效地在为乌克兰加入北约铺路。 普京指,无论乌克兰是否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乌克兰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可能不会发生,但其军事发展已在进行。这真的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我们已注意到这点。” Source 普京: 若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

普京: 若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联合国将消亡

普京: 若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联合国将消亡 来源:环球网资讯 10/22/2021   据“今日俄罗斯”(RT)21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拒绝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提出的取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提议,称这将使联合国变成另一个“国际联盟”。   “如果我们取消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联合国将在同一天消亡–它将变成国际联盟。它只会成为一个讨论平台——瓦尔代俱乐部2.0。”普京21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上这样说道。   RT解释称,普京的上述言论是针对埃尔多安当地时间18日在安哥拉发表的声明的回应。在对非洲旋风式的访问中,这位土耳其领导人表示,“世界不止5个(国家)”。RT称,这里的5个(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指的是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埃尔多安对议员们表示,“人类的命运不应该掌握在少数几个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手中。”   报道还提到,就在几星期前,普京和埃尔多安还面带微笑在索契会面,并讨论贸易和安全相关问题。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大学生和有销售经验优先考虑。 自雇生意公司发美国报税1099,加拿大T4A 有意了解详情, 请扫码加微信, 非诚勿扰! 普京:美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走着苏联的老路 7/04/2021   普京批评美国目前过度自信,且正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

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粮食价格连续第二个月攀升

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粮食价格连续第二个月攀升 文 / 林煇智 10/07/2021 (早报讯)联合国粮食机构周四(7日)表示,受谷物和植物油价格上涨的推动,9月份世界粮食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上涨。该价格仍比一年前的水平高出约三分之一。 路透社报道,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还略微提高了对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的预测,从一个月前估计的27.88亿吨提高到28亿吨。 联合国公布的一项食品价格指数显示,9月份食品成本上涨了1.2%,在过去一年中约上涨三分之一。几乎所有类型的食品价格都上涨,植物油等主要主食供应短缺,小麦需求持续强劲,收成却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 在小麦的带动下,谷物类上涨了2%,稻米价格也上涨。另外,植物油上涨1.7%,主因棕榈油的强劲需求以及对马来西亚工人短缺的担忧。乳制品和糖的价格也持续上扬,肉类则保持稳定。 货运成本上扬、供应链工人短缺使问题更加复杂,导致一些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短缺。虽然商品在杂货店上架需要时间,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已经受到价格上涨的打击,增加通胀压力并促使政府寻找解决方案以控制成本。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深经济学家阿巴希安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主要谷物中,小麦将成为未来几周的焦点,因为需求将受到价格快速上涨的考验。”  Source World food prices continue to rise, hit 10-year peak, U.N. agency says By Staff |  Reu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