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文化输出的 分水岭 茶狐看世界/文 6/12/2022 这几天,看到一则推文,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我查了一下,发文的人,叫「张平」,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犹太与中国传统对话学者。他还是山东大学博士生联合导师,目前已经移居以色列。他的微博粉丝有50万,现在已经清空,只在推特发言。 简言之,张平认为,「中国根本没能力输出文化!有钱赚的文化输出,才是真的输出。」在2022年,一个身处以色列的中国学者,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令人错愕。但以他的成长背景和年纪,又不太让人意外。 中国变化太快,别说外国人对中国有刻板印象,连中国人也一样,一不留神,你熟悉的中国已经变得陌生。 他的说法,放在哪怕5年前,都没什么问题。 在物质层面,中国早就成了出口大国,从美国的超市,到突尼斯的跳蚤市场,再到德国的商店,几乎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发现 made in china 。 而在文化层面,我们的「软实力」对这个世界有多少影响力呢? 以前,我们所谓软实力输出,一般都是以国家队的形式推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孔子学院,让老外学中文,所谓中华文化,还是那一套,书法、折扇、包饺子…… 这种手法不是不好,但在这个手机网络时代,有点过时了,效率很低,性价比也很低。去欧美街头随机问100个路人,有一个知道「孔子学院」都算运气。 前些年,我们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就像「一瓶酱油倒进太平洋」。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真的远不如「中国制造」的硬实力。让我举几个例子。 语言 疫情前,中国人出国消费已经全世界第一,在很多热门城市,比如巴黎、伦敦、米兰、纽约,到处可以看到中文标志,一进免税店,中国人仿佛就是一个个行走的钱包,一张张标准化的笑脸,像秃鹫看到尸体一样,扑面而来。 但是,到了小地方,比如土耳其小城市,法国乡下,奥地利偏僻小镇,你会经常听到有老外对你说「空泥起哇」,会说「你好」的人,真的不多。对他们来说,中国人、日本人,傻傻分不清楚。 这个细节也说明,虽然现在出国旅游的日本人数量,不如中国,但日本在过去三四十年,维持了强大的国际旅游购买力,而中国人出国旅游,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量变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目前,中国人出国虽然很多,花钱不少,但影响力仅限于部分大城市,和少数打卡景点。 世界范围内,最大宗的外语,当然就是英语,压倒性优势,尤其在很多北欧国家,英文基本就是母语水平。其次就是西班牙语,然后才是第三集团,中文、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各国中的学习中文比例最高的也仅占外语学习总人数的1%左右,如法国和瑞典。 总而言之,中文依然是非常非常小众的语言。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