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供应险峻,大动作整治,已抓捕上千人

正撞枪口上:中国因这事已抓捕上千人 文章来源: 自由财经 4/03/2022 俄乌战进一步威胁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1日喊话要抓紧水稻、玉米春播工作,不得有任何闪失。与此同时,近期中国各省也开始抓捕粮食贪腐,山东堪称重灾区,已有601人因涉粮贪腐受到处分;粮食主省-湖南省也整治粮食、食用油的贪腐,总计有336人因涉粮贪腐受到党纪处分,加上浙江、贵州等地,涉粮贪腐人数已达千人,地方政府开骂涉粮贪腐人员自甘当硕鼠,趁机捞钱。 中国中纪委近期积极在清理粮仓老鼠,展开粮食反腐工作,目前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粮食购销领域问题线索1273件,立案633件675人,组织处理31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5人。其中有的已经退休半年了还被查,引发粮食系统震动。 湖南省则发现粮食贪腐窝案,总计有336人因涉粮贪腐受到组织处理和党纪政务处分,82人被留置。引人注目的是,国家级的中国储备粮食公司贪腐严重,被查的有湖南分公司原副总经理张重咏在、长沙直属库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欧阳支援等。 除此,湖南、贵州、浙江、陝西等地也启动粮食专项整治,身为第二粮仓的浙江至少有27人被查,包括浙江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傅安民等人。 之所以有这麽多粮食腐败,中纪委分析,主要原因是粮站内部管理混乱,尤其是在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自主性较大。如称取粮食数量、区分新旧粮、鑑别粮食等级等主要靠人工操作,实际上是一把手说了算,而上级部门对储备粮数量和质量、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Source 粮价狂涨 全球粮食危机乌云罩顶 世界新闻网 3/06/2022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合计占全球三分之一。自从俄军入侵乌克兰以来,黑海地区各大港口的小麦出售几乎停摆,导致国际麦价涨到历史高点,比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还高。 尽管乌克兰小麦库存颇丰,可支持数月出口,但农产品专家及官员警告,出口延后将使依赖乌克兰小麦、谷物、葵花油及大麦的国家饱受缺粮冲击。美国农业部前首席经济学者葛劳伯表示,粮食进口国将须寻找其他来源,从而带动价上涨。 乌克兰农民表示,如果农民不赶快开始栽种,粮食安全将面临重大危机;如果今年产季乌克兰的粮食生产减少,小麦价格可能上涨1-2倍。 一些较贫穷的粮食进口国将受创最重。例如黎巴嫩90%的小麦进口来自乌克兰,且乌克兰小麦也下索马里、叙利亚及利比亚的主要来源。 土耳其70%的小麦进口量来自俄罗斯。即使在战争爆发之前,土耳其2月通膨年升率已达到54.4%,现在粮价只会更高。如果土耳其改从美国或澳洲进口小麦,成本将大幅提高。即使战争明天就结束,乌克兰的栽种季也已受到干扰,将冲击今年的收获量。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负责采购谷物及粮食,援助贫穷国家。去年共买进140万公吨小麦,70%都来自乌克兰及俄罗斯。在战争之前,由于加拿大、美国及阿根廷的收获不佳,采购价格已经上涨30%;最近粮价又告飙涨,使该机构援助贫穷国家的能力更差。 专家指出,粮食上涨将引发政治动荡。上次麦价大涨是在2007-08年,主因澳洲及俄罗斯等国歉收,曾引发全球近40个国家的抗议行动;2009-10年谷价大涨,也被认为是「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线。 埃及三分之二的进口小麦来自俄罗斯。埃及官员表示,小麦库存量可以支持到6月中,而埃及本地的小麦将于4月中收成。政府补贴的面包价格如果上涨,及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都可能使社会动荡的威胁升高。 全球各地小麦库存量都相当紧俏,中国大陆及南韩也在各地大肆购买玉米。欧盟各国农业部长讨论是否允许农民将10%的预留农地投入生产。 分析家指出,正因为不清楚这次危机会持续多久,因而带动粮价上涨,市场担心粮食供给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Source 中国官媒发文驳斥“中国囤粮致全球粮价上升” …

中国官媒发文驳斥“中国囤粮致全球粮价上升”

中国官媒发文驳斥“中国囤粮致全球粮价上升” 01/06/2022 对于有外媒指中国大规模囤积粮食,造成全球粮食价格急剧上升,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饥荒,中国官媒今天(6日)发文驳斥,强调中国不背这个锅。 中国官媒《经济日报》今天发文驳斥说,个别外媒是在炒作中国“囤积粮食”导致全球粮荒,让中国为全球粮价上涨和全球粮食危机背锅。文章强调,这个锅,中国没有理由背,也绝不能背。 文章并未指明是哪家外国媒体,但《日经亚洲评论》上个月23日发布一篇题为《中国囤积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粮食 推高全球价格》的报道,指中国过去五年以来积极地向各国采购大豆、玉米、牛肉、猪肉等粮食,造成全球粮食价格急剧上升,使更多国家陷入饥荒。 《经济日报》的文章称,中国去年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保持总量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稻谷、玉米产量增多,产大于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此外,中国粮食进口旨在弥补结构性短缺,优化供给结构,与“大规模囤粮”毫无关系,纯属子虚乌有。 文章续称,虽然中国进口一定粮食,但并未掌握第一手粮源,而是主要从国际四大粮商采购二手粮源,对全球粮食贸易并无话语权和定价权。文章补充道,2020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上升主因是冠病疫情、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炒作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文章称,中国进口的粮食主要以大豆、玉米及高粱、大麦等为主,进口小麦和大米占比较小,对全球小麦和大米贸易影响较小。文章强调,中国在进口粮食时,充分考虑世界粮食供给能力,确保进口规模相对稳定,避免突然大量进口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日经亚洲评论》的报道引述了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称2020年中国进口粮食比10年前增长了4.6倍。去年1月至9月期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超过了2016年以来的水平,这是有可比性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道称,中国过去五年的大豆、玉米和小麦进口量暴增二至12倍;牛肉、猪肉、乳制品和水果的进口量则跃升了二至五倍。 报道也引述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称,中国正将其粮食储备保持在历史上最高水平。目前,中国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半的需求,粮食供应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经济日报》发表的文章虽然同样称,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库存数量足够满足全国一年半以上的需求,但文章却说,中国粮食库存水平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文章还强调,充足的库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使中国能应对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带来的风险挑战。 Source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中央社 12/25/2021 日媒引述美国农业部统计报导,中国储备的玉米等主要粮食库存量达全球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人口不到全球的两成,有观点因此认为,这是全球粮食价格走高和饥饿问题的原因之一。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22日发自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大连市的报导,在大连市,数量约310座的巨大圆筒在港口一字排开,这是国有粮食大型企业中粮集团所有的中国最大规模粮食仓库(筒仓)。从国内外采购的大豆等都储备在此处,通过铁路或船舶运往全国各地。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11月在记者会表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 其中小麦可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粮食供应绝无问题。 报导引述美国农业部的推算数据显示,明年上半年(粮食年度,期末值),中国的粮食库存在全球库存量占比分别是玉米69%、白米60%、小麦51%,这些在过去10年都分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持续大量存储粮食的情况十分明显。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字,去年的食品进口额(不含饮料)达981亿美元,10年内增加了4.6倍;今年1至9月也达2016年有可比较数据以来的最高点。5年当中,大豆、玉米、小麦的进口额猛增至2至12倍,积极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行采购,牛肉、猪肉、乳制品、水果类也增至2到5倍。 报导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对进口发挥支撑作用,例如肉类加工大型企业万洲国际今年6月收购了欧洲的同行企业,乳制品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则于2019年收购了新西兰大型乳制品企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算,全球11月食品价格指数比1年前大约高了3成。对此,日本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认为中国大量储备粮食是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中央社 12/25/2021 日媒引述美国农业部统计报导,中国储备的玉米等主要粮食库存量达全球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人口不到全球的两成,有观点因此认为,这是全球粮食价格走高和饥饿问题的原因之一。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22日发自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大连市的报导,在大连市,数量约310座的巨大圆筒在港口一字排开,这是国有粮食大型企业中粮集团所有的中国最大规模粮食仓库(筒仓)。从国内外采购的大豆等都储备在此处,通过铁路或船舶运往全国各地。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11月在记者会表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 其中小麦可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粮食供应绝无问题。 报导引述美国农业部的推算数据显示,明年上半年(粮食年度,期末值),中国的粮食库存在全球库存量占比分别是玉米69%、白米60%、小麦51%,这些在过去10年都分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持续大量存储粮食的情况十分明显。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字,去年的食品进口额(不含饮料)达981亿美元,10年内增加了4.6倍;今年1至9月也达2016年有可比较数据以来的最高点。5年当中,大豆、玉米、小麦的进口额猛增至2至12倍,积极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行采购,牛肉、猪肉、乳制品、水果类也增至2到5倍。 报导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对进口发挥支撑作用,例如肉类加工大型企业万洲国际今年6月收购了欧洲的同行企业,乳制品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则于2019年收购了新西兰大型乳制品企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算,全球11月食品价格指数比1年前大约高了3成。对此,日本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认为中国大量储备粮食是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报导说,由于国内生产跟不上,中国因此增加谷物等粮食的进口;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猪等饲料用需求扩大,需要外国优质农产品的消费者也在增加。 但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白米和小麦等粮食产量和农作物耕作面积在2015年以后触顶回落。 熟悉中国农业的日本爱知大学名誉教授高桥五郎表示,「中国由于农地分散及污染,生产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民向城市流动,粮食产量今后也难以成长」。 Source 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10/31/202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据新华社报道,方案称,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 方案提出八项总体要求,分别是: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加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强化保障措施等。 其中,在“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环节,方案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鼓励通过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浪费行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加大就餐检查力度,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等。 Source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来源: …

钟南山:中国“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

钟南山:中国“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 11/01/2021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中国采取的防疫“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 据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钟南山在接受CGTN采访时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相较于感染后再治疗,中国采取的“零传播政策”并非成本过高,而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 钟南山指出,“零传播”或“零容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病毒的传播太迅速,复制指数太高,尽管有疫苗,全世界的病死率仍在2%左右,这样高的病死率是不能够容忍的。 钟南山说,现在采取“零传播”做法,成本确实是很高的,但是和不管它、放开它相比,后者成本更高。 他说,现在一些国家采取了全部放开的方法,最近两个月出现大量感染,又要开始收缩,这样一来一回,成本更高,对民众、社会的心理影响也更大。 钟南山说,中国将采用逐步放开的策略,但目前总的政策还是“零容忍”。这种做法可以称为“持续性的零感染、零传播”,而不是绝对的零传播。 钟南山说,中国的这种防疫策略会持续多久,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中国做得再好,只要有开放、有输入,肯定还会有传播”。 Source 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文 / 察客 11/01/2021 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为一名确诊病例曾游玩一天,三万多人接受核酸检测。云南瑞丽市民接受检测已成日常,有一岁多孩子做了74次核酸检测。 江西铅山县因一人确诊,当地交通灯全调整成红灯以减少人员出行。内蒙古额济纳旗出现疫情,9000多名外地游客被迫滞留。 与全球多国相比,中国的疫情不算严重。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近日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为两位数,截至目前的累计死亡个案也少过6000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实施几乎草木皆兵的严格抗疫措施,与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纷纷放弃清零政策,在多家西方媒体的叙述下,中国清零抗疫模式近乎已成自成一格,并质疑这种抗疫模式能否持续。 西方媒体陆续检视清零抗疫模式 彭博社早在8月间就发文形容,中国的做法恐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上周,《纽约时报》发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 的长篇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布题为“中国恐怖清零为哪般?”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说,严格的政策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日益增加的成本。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发文称,随着亚太邻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中国正日益被孤立。 在中国国内,云南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道出这个边陲小城的居民因为多次封城,“正承受着千载难遇的大劫难”。之后,陆续有大陆和香港媒体报道称,瑞丽市民反映已接受近百次核酸检测,有的抱怨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面对外国媒体的检视和国内部分民众的呼喊,中国清零抗疫模式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审视。 “动态清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 …

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文 / 察客 11/01/2021 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为一名确诊病例曾游玩一天,三万多人接受核酸检测。云南瑞丽市民接受检测已成日常,有一岁多孩子做了74次核酸检测。 江西铅山县因一人确诊,当地交通灯全调整成红灯以减少人员出行。内蒙古额济纳旗出现疫情,9000多名外地游客被迫滞留。 与全球多国相比,中国的疫情不算严重。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近日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为两位数,截至目前的累计死亡个案也少过6000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实施几乎草木皆兵的严格抗疫措施,与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纷纷放弃清零政策,在多家西方媒体的叙述下,中国清零抗疫模式近乎已成自成一格,并质疑这种抗疫模式能否持续。 西方媒体陆续检视清零抗疫模式 彭博社早在8月间就发文形容,中国的做法恐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上周,《纽约时报》发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 的长篇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布题为“中国恐怖清零为哪般?”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说,严格的政策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日益增加的成本。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发文称,随着亚太邻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中国正日益被孤立。 在中国国内,云南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道出这个边陲小城的居民因为多次封城,“正承受着千载难遇的大劫难”。之后,陆续有大陆和香港媒体报道称,瑞丽市民反映已接受近百次核酸检测,有的抱怨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面对外国媒体的检视和国内部分民众的呼喊,中国清零抗疫模式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审视。 “动态清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 经常对外打前锋的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晚在微博发文回应,批评西方媒体把矛头集体对准中国的清零政策。他说:“西方舆论就是很想把中国‘拉下水’,让我们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变得跟他们‘一样烂’。” 他怒怼西方媒体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嘲笑是“变态的”、“是羡慕嫉妒恨”,并语带自豪地说“动态清零不是哪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美国和欧洲不想要吗?“问题是他们真的做不到。” 胡锡进还说,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决不能放弃,只要改弦更张为欧美意义上的“与病毒共存”,用不了几个月,中国就会全境沦陷,一天增加几万甚至十几万病例,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人,“那样的情况决非大多数中国人愿意承受的”。 他提醒民众说, 防疫虽然对生活造成影响,让一些人有意见,但如果大量人感染,其中很多人死亡,公众的意见将更大。“大家还记得去年2月份前后武汉疫情期间舆论的意见有多大吗?” 胡锡进的微博帖文反映了两个要点。 一是认定中国人民无法承受“与病毒共存”将造成大量死亡的情况,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支持当下的动态清零政策,最好的例证就是武汉疫情期间引发的舆论热议。 二是在政治上向西方叫板,坚持中国的清零抗疫模式更具制度优越性,中国将自己视为坚定执行清零政策的获益者。 确实,好些国家的专家和官员都异口同声承认,中国有条件走坚持清零路线,源于其特殊国情,包括有庞大市场能自给自足、从上至下有效管控并长期落实“封城”措施、以惊人的速度做检测等,其他国家真办不到,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确实可能就“独此一家”。 中国具备放弃“清零”的条件吗? …

俄专家:中俄无需理会拜登在G20峰会上的“失望”

俄专家:中俄无需理会拜登在G20峰会上的“失望” 文 / 潘万莉 11/01/2021 (早报讯)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经理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气候问题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称对俄中领导人缺席峰会表示“失望”,对此俄中不值得予以理会。 此前,拜登称,俄罗斯和中国事实上缺席G20领导人气候问题峰会。他说,G20国家就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需要“G20”国家关注“什么事情中国没干,什么事情俄罗斯没干”。 科尔图诺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俄中领导人没有参加G20峰会说明,他们没有期待在这次会议上会有什么突破,也没准备提出各自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因此各自派出了外长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墨西哥总统和日本首相也没有参加G20峰会。 专家补充表示,“我觉得,拜登这不是在直接指责,他说得很委婉,对此不值得予以理会。但是,两次峰会后要具体落实会议决定、把共同的政治宣言变为具体计划还面临很多工作,当然,毫无疑问,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这方面也都需要做很多工作。” 科尔图诺夫称,面对美国总统的牢骚,俄罗斯和中国“应通过制定具体能源转型计划以使所承担义务不至于悬而未决”来进行回应。 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10月31日在罗马闭幕,为期两天的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会议通过《G20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重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疫情、推动实现绿色公平增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Source G20联合公报:核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 全球变暖遏制在1.5摄氏度 来自 / 联合早报 | 整理 / 傅慧云 10/31/2021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核准了设定全球最低公司税率的计划。他们也同意需要将全球变暖遏制在1.5摄氏度,但没有对实现净零排放做出预期承诺。 G20领导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两天峰会昨天落下帷幕,领导人们按惯例在闭幕前发表了联合公报。 根据媒体取得的最终公报文本,G20领导人虽然同意有必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的1.5摄氏度以内,但公报几乎没有包含任何具体行动,也没有提到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具体日期,只说应该“在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 公报说:“我们认识到,1.5摄氏度升温造成的气候变化冲击,远低于2摄氏度。确保1.5摄氏度可以达成,需要所有国家采取有意义和有效的行动和遵守承诺。” 把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是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中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专家说,要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意味着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须减少近一半,而且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G20国家包括了巴西、中国、印度、德国和美国等,它们的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80%。这20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着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果敢行动的压力,以便为昨天起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提供急需的动力。 …

港专家:香港没条件与冠病病毒共存

港专家:香港没条件与冠病病毒共存 10/24/2021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说,香港整体的冠病疫苗接种率目前仅约六成,加上长者的接种率低,不但难达到“绝对清零”,目前也没有条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综合网媒“香港01”、香港电台、文汇网报道,许树昌今早在商台节目上说,香港整体疫苗接种率大约六成,但长者接种率低;此外,有约四成接种者选择注射中国大陆的科兴疫苗,有数据显示其抗体于接种两针六至八个月后,降至低水平。因此,他认为香港没有条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许树昌也说,英国等国家决定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后,冠病确诊个案严重暴发,加上冬季即将来临,他预估未来将会有更多变量。 许树昌还提到,如果民众首两剂接种灭活平台的疫苗,第三针转为接种另一平台的疫苗、例如核酸疫苗会较好,因为可刺激产生更多抗体。他相信,可能每一至两年,民众或要接种冠病疫苗加强剂一次。 Source 康希诺:两剂灭活加强一剂吸入 抗体最高升300倍 10/17/2021 中国康希诺生物公司发布吸入式冠病疫苗研究成果,临床数据显示,两剂灭活加强一剂吸入,中和抗体水平最高可上升300倍。 据澎湃新闻报道,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在第21届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期间进行了《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历程——如何与病毒赛跑》的主题演讲。 在介绍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加强免疫的临床数据解读时,朱涛提到,接种两剂灭活疫苗后6个月,序贯加强一剂克威莎吸入剂型,中和抗体水平相比加强之前升高250-300倍;若同源加强一剂灭活疫苗,中和抗体水平相比加强前升高30倍。 康希诺生物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以吸入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进行异源序贯加强,相较第三针灭活疫苗加强更有优势,抗体升高倍数,约是以一剂灭活疫苗加强的7-8倍。另外,吸入序贯免疫可获得针对原型株、Alpha、Beta、Gamma、Delta株的高效中和抗体。 文章还提到,数据显示,接种两针次灭活新冠疫苗后,用不同疫苗加强免疫,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效果最好,mRNA疫苗效果接近腺病毒载体,灭活或者亚单位疫苗加强显著低于腺病毒和mRNA疫苗,其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接近10倍。 对于雾化吸入式疫苗的有效性,12日晚间,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临床疫苗专家朱凤才在一次分享中也提到,雾化吸入可获得粘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三重保护”,在病毒入侵位置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雾化吸入新冠疫苗在加强、序贯免疫效果显著,适用于风险人群的大规模加强免疫。 Source Inhalable vector-based COVID-19 vaccine increases antibodies 300-fold, better …

新加坡: 又有15人死于冠病 八人未接种疫苗

新加坡: 又有15人死于冠病 八人未接种疫苗 10/24/2021 本地今天(24日)又有15人死于2019冠状病毒并发症,使死亡病例总数达到315起。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文告,病逝的15人为八男七女,他们都是新加坡公民,年龄介于58到100岁。 其中,八人未接种疫苗、一人已接种一剂疫苗,其余六人则已完成疫苗接种,他们都有潜在病症。 在过去28天以内病逝的人当中,31.4%已完成疫苗接种,68.6%则未接种疫苗或仅接种了一剂疫苗。 Source 网传发廊经理接种第三剂冠病疫苗后猝死 Jean Yip:没证据勿乱传 来自 / 联合晚报 | 文 / 刘芸如 10/24/2021 在Jean Yip服务24年,从理发学徒到管理两家理发店的经理,马国男子上周猝死后被传与疫苗接种有关,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Jean Yip出面回应称,“他就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请大家不要再传这则贴文。” 近日一张贴文截图在网上流传,指Jean Yip的一名男员工因疫苗相关原因猝死,一时间议论甚嚣尘上。 Jean Yip营运总监叶佩芬向《联合晚报》证实,去世的男子林连声(译名,K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