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 学者:北京将继续以武促统、以武拒外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10/09/2021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
10/08/2021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将于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重申“和统” 学者:北京将继续以武促统、以武拒外

文 / 杨丹旭

10/09/2021

中国大陆官方今天高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新华社)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今早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上,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受访学者指出,这显示“和统”仍是中国大陆高层解决台湾问题主要思路,但北京会持续“以武防独”、“以武促统”和“以武拒外”。

中国大陆官方今天高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

在北京近期加大对台军事施压,史无前例在四天内派出约150架次军机进入台湾空域后,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台湾问题时,展现了较柔和姿态。



他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习近平指出,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不过,他在讲话中仍对“台独”发出严厉警告。习近平说:“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习近平今早的讲话长约35分钟。他在谈到台湾问题时特别提高声量,现场屡次爆发出掌声。

这是继今年7月1日庆祝中共建党100周年大会后,中国大陆领导人再次高调阐述台湾问题。

彭博社引述牛津大学中国政治教授米特(Rana Mitter)指出:“最近几个月,北京在统一问题上对台湾几乎只用威胁性语言。此次讲话可能是在尝试并暗示有一条和平的道路。”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习近平的讲话释放的信号是“一定要实现国家统一”,至于统一方式,“和平统一是最符合整体利益的”。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受访时也解读,此次对台湾问题的阐述,释放的信号是“和平统一是主轴,但没有排除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针对近期大陆解放军加大对台军事威胁,赵春山研判,北京一方面是要对“台独”发出威慑,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出不要干涉台湾问题的警告。

习近平在今早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而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2011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没有类似阐述。

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教授受访时分析,美国总统拜登近期告诉媒体,他和习近平通话时,两人同意遵守“台湾协议”,但习近平重申台湾问题不容外力干涉,相当于否定了拜登所说的两人同意遵守“台湾协议”。



他也指出,习近平放出重话,严批“台独”势力必将遭到历史的审判,显示“北京恐怕已经有了对‘台独’的审判清单,将来一定会算账”。

中国大陆近期加强对台湾军事施压后,大陆舆论中“武统”声浪再度升温。吴心伯认为,北京的军事施压,主要起到“以武防独”的作用,也有“促统”的价值。

他说:“这是为了显示大陆对台海安全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台湾岛内寄希望于依靠美国保持分裂局面的期待就会下降。”

杨开煌则认为,北京对台军事施压,最重要的目的是“以武拒外”,包括向经常派出军舰到南中国海、穿越台湾海峡的西方国家,发出台湾问题不容外力干涉的信号。

Source



习近平:以和平方式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10/09/2021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视频截图)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据央视新闻的直播内容,习近平今天(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习近平说,“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他指,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习近平说,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大学生和有销售经验优先考虑。

自雇生意公司发美国报税1099,加拿大T4A

有意了解详情, 请扫码加微信, 非诚勿扰!



神舟十三号近期择机发射 今年第二批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

北京日报客户端

10/08/202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昨天发布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于当天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期择机实施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今年第二批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

10月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新华社发(汪江波摄)

  昨天上午8时,托举着长二F遥十三运载火箭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缓缓驶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经过1500米的轨道行驶后,稳稳抵达发射塔架,转入后续准备工作。

  长二F运载火箭是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可以把8.6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地球近地轨道。自1999年执行首飞任务以来,长二F火箭以全胜战绩将一批又一批航天员送入太空,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年长二F火箭共执行两次发射任务,6月17日,长二F遥十二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送上太空。为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今年起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也就是说,作为中国航天史上首枚集应急救援和发射任务于一身的火箭,长二F遥十三火箭从“起立就位”到“交接换岗”,“站”着值班了5个多月,再加上发射准备时间,其站立时长创下中国载人火箭之最。

  长二F遥十三运载火箭见证了“兄弟”长二F遥十二的总装测试、转运和发射全过程。在目送遥十二一飞冲天112天后,它也终于“站”在了发射塔架上,随时准备担负起运送神舟载人飞船的重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今年4月,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序幕。按照计划,今明两年我国将实施11次发射任务,其中前5次为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关键技术验证,现已圆满完成天和核心舱、2次天舟货运飞船和1次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即将实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明年我国还将分别发射问天、梦天空间站舱段,发射两艘货运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相关新闻

  远望3号测控船扬帆启航

  本报讯(记者 张航 通讯员 亓创 王雪岩)昨天上午9时许,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远望3号船解缆启航,缓缓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任务海域执行海上测控任务,开启全新航程。

  为确保本次出航任务万无一失,远望3号船按计划完成了试验文书学习、薄弱环节补强、设备性能指标测试、技术状态验证等一系列准备,并组织人员补给物资器材、检修仪器仪表、维护动力设备。“本航次是远望3号船今年第4次远赴大洋执行任务。国庆假期,全体船员封闭在船,严格落实隔离管理措施,将发生输入型感染病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确保航行绝对安全。”远望3号船船长史开告诉记者。

  远望3号船党委书记董相奎表示,全船已经按最高标准完成了出航前的各种准备,相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远望3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二代远洋航天测控船,二十多年来远涉重洋50余次,主要担负对火箭高中低轨卫星、飞船及空间站等目标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嫦娥、北斗为代表的90余次海上航天测控任务,测控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Source



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着陆

9/17/2021

三名宇航员汤洪波(左)、聂海胜(中)和刘伯明(右)安全出舱,身体状况良好。(新华社)

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今天(17日)返回地球,下午1时30分左右顺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 三名航天员凯旋!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自6月17日发射以来,航天员们已在轨“出差”三个月,完成众多工作任务。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按计划再入返回,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启程回到祖国怀抱。欢迎航天英雄凯旋而归!


综合央视新闻和新华社报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火箭成功点火后,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着陆前打开降落伞。(新华社)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下午1时30分左右顺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新华社)

返回舱舱门打开,三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地面控制中心宣布,本次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下午1时30分左右顺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图为地面工作人员协助打开舱门。(新华社)


地面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舱门,查看三名航天员的身体状况。(新华社)

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在太空工作生活三个月,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另外,中国将在本月内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为下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做准备。有消息说,航天员王亚平可能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船乘组,成为进入中国空间站的首名女航天员。

Source



空间站生活90天创纪录 载三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预计今天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按计划返回

来源:人民网

9/16/202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截至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东风着陆场将首次接航天员回家
Sep 16, 202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后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按计划再入返回,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启程回到祖国怀抱。

【360°今日中國】9/17神舟十二號回地球!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太空生活90天,刷新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駐留太空時間的紀錄!
Sep 16, 2021

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Source



中国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二度出舱

8/20/2021

其中一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今早出舱,展开舱外任务。(央视微博视频截图)

中国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今天(20日)第二度出舱,进行长达约六小时的出舱活动。航天员下来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计划9月中旬返回地球。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

他们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安装等作业。在舱内的另一名航天员汤洪波则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在圆满完成此次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后,聂海胜、刘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一小时。

刘伯明和汤洪波今年7月完成长达七小时的舱外任务,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之后,再有航天员出舱活动。

中国军事评论员宋忠平早前就首次舱外任务分析,执行长时间出舱任务,是组建和维护大型空间站的一个重要需求。2008年的出舱停留在技术验证层面,而这一次不仅在舱外停留时间更长,任务也更复杂。就连新一代舱外航空服也进行大量优化,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大幅提升。

原文链接>>



航天员出舱七小时 分析:中国载人航天能力仅次于美

文 / ​​​​​​​陈婧

7/05/2021

今今天(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完成长达七小时的舱外任务,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之后,再有航天员出舱活动。分析指出,和13年前相比,此次出舱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体现中国载人航天能力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目前仅次于美国。

两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今早(4日)8时11分起,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执行首次舱外任务,另一名航天员聂海胜则留在舱内配合支持任务。下午2时57分,刘伯明、汤洪波完成全部出舱任务后返回核心舱。

在舱外的逾七个小时里,一名航天员为搬运货物和协助人员移动的机械臂安装工作台等设备,并站在机械臂上进行移动;另一人则靠舱壁上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两人也合力抬升了空间站舱外全景摄像机的位置,使镜头可以拍到更广阔的视角。



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也是他们首次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出舱。刘伯明打开舱门和出舱时,地面指挥大厅两度响起掌声。

刘伯明出舱后,望着广袤的宇宙发出感叹:“哇!这外边太漂亮了!”这句话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网民也拿它与13年前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的语录“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对比。

网名为“太空精酿”的科普博主指出,13年前的出舱任务仅持续十多分钟,当时位于辅助位置的刘伯明只有头部和手部出舱,翟志刚出舱时还经历了多次打开舱门未果、传感器误报火灾等阻碍。而这一次刘伯明能完全出舱,并从容不迫地赞美太空美景,体现了中国出舱行走技术的飞跃。

中国军事评论员宋忠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执行长时间出舱任务,是组建和维护大型空间站的一个重要需求。2008年的出舱停留在技术验证层面,而这一次不仅在舱外停留时间更长,任务也更复杂。就连新一代舱外航空服也进行大量优化,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大幅提升。



神舟十二号升空至今已有半个多月,宋忠平认为,此次载人飞行证明中国航天能力已从全球第二梯队上升到第一梯队,甚至超越俄罗斯,仅次于美国。“目前和美国在经验和技术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中国航天员积累更丰富的出舱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向媒体指出,通过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名航天员在余下两个半月的太空之旅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宋忠平预计第二次出舱时将试验更多组装活动。明年中国还将发射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届时将有更多部件需要航天员出舱连接组装。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原文链接>>



法国航天员欢迎中国航天员:太空人口增加43%

6/19/2021

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法国航天员佩斯凯(Thomas Pesquet)发推表示:“欢迎三名中国航天员,本周太空人口增长了43%。”

据观察者网报道,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6月17日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的第二天,佩斯凯用英语发推说:“随着中国将三名航天员送去他们的空间站,本周太空人口增长了43%。太空飞行是一项不可思议的成就(鼓掌)。我能想象他们仨从轨道欣赏他们首都北京和天津景色的样子。”

他还配了一张从太空俯瞰地球的图片,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万家灯火”。



此外,佩斯凯还用法语发推说:“欢迎三名中国航天员来到太空。我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也有机会看到北京和天津。”

佩斯凯常在推特上分享太空生活,比如刚安装了一个新厕所,又或从太空看到的风景等。

佩斯凯等四名航天员4月23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乘坐SpaceX飞船出发,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为期六个月的“阿尔法”任务。这是他第二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将担任一个月空间站站长。这也是欧洲航天员首次担任这一职务。目前国际空间站共有七名航天员:美国三人、俄罗斯两人、法国一人、日本一人。

原文链接>>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自己空间站 专家:标志着中国已成太空领域有实力新玩家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于泽远

6/17/2021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专家指出,建设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具有极高的门槛和难度,此前只有苏联(俄罗斯)和美国跨过这道门槛。中国三名航天员正式进驻自主研发的空间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这一高科技领域有实力的新玩家。

中国昨天上午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昨天下午,神舟十二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自主对接成功,三名宇航员随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

有专家指出,建设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具有极高的门槛和难度,此前只有苏联(俄罗斯)和美国跨过这道门槛。中国三名航天员正式进驻自主研发的空间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这一高科技领域有实力的新玩家。

中国央视昨天对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发射和对接进行了现场直播。三名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神态安祥,对镜头做出一切顺利的手势;对接前,指令长聂海胜不时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地面工作人员对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等;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等工作;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试验;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从1999年开始,中国通过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实现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

与五年前发射的神舟十一号相比,神舟十二号的性能、保障和作业能力都有大幅提高。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神舟十二号飞船增加了自助快速交会对接功能,大大缩短了航天员在对接空间站前的等待时间。此前,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需要等待两天,飞船需要不断调整轨道才达到最佳对接状态。而神舟十二号飞船昨天只用了6小时30分,就完成了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曾创造33天在轨工作时间记录,而神舟十二号的设计飞行寿命已大幅增加到180天,可以满足未来空间站稳定运行阶段半年一次的航天员轮换频率。

今年和明年将接续 实施11次飞行任务

中国今年和明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三次空间站舱段发射,四次货运飞船以及四次载人飞船发射,以完成全部空间站建造任务。

英文电子杂志“Go Taikonauts”创办人之一陈蓝昨天发表文章说,神舟十二号发射以及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入驻,和20多年前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入驻具有相似的意义,都代表了人类在太空的持续存在。不同的是,这次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中国在太空中的人口比例已经不输美俄,它将改变几十年来美俄主导的太空格局。

原文链接>>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Jun 17, 2021

Shenzhou-12 astronauts enter space station core module
Jun 17,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