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9公斤!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创新纪录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创新纪录

10/17/2021

由已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创造了新纪录。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今天(17日)在湖南省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

加上此前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1公斤,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成功突破亩产1500公斤目标并创造新的纪录。

袁隆平是中国研发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于今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Source



1603.9公斤!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刷新纪录

来源: 新华社

10/17/2021

新华社长沙10月17日电(记者 白田田、陈振海)1603.9公斤!10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

10月17日在测产现场拍摄的待收割的水稻。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10月17日,测产组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当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现场宣读了结果。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测产平均亩产667.8公斤,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603.9公斤。

10月17日,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左二)在测产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同一生态区连续2年双季亩产超过1500公斤,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关目标实现了。”在测产现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说,在前期持续高温的极端天气下,此次高产结果来之不易,表明品种的适应性较强,也为下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10月17日,测产组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10月17日,测产组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测量示范田面积。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院士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2019年起,衡南县被选定为第三代杂交水稻核心示范区,第三代杂交水稻组合“叁优一号”在示范基地开展高产攻关试验示范。

10月17日,测产组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测量示范田面积。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10月17日,测产组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将稻谷称重。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10月17日,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进行机械化收割。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10月17日,测产组工作人员在测产现场将稻谷装袋。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Source



Third-generation hybrid rice achieves high yield

Xinhua

10/17/2021

The third-generation hybrid rice developed by Yuan Longping,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and his team achieved a new record of yield in rice fields in central China’s Hunan Province.

The new record of the hybrid rice planted in Qingzhu Village, Hengyang City, one of the hybrid rice’s experimental fields, reached 1,603.9 kg per mu (about 667 square meters).

Hunan is one of the major rice producers in China, where farmers plant double-cropping rice. Among the output of the hybrid rice, the yield of early rice came to 667.8 kg per mu in the test fields, and that of late-season rice stood at 936.1 kg per mu.



Last year, the same hybrid rice variety made a double-cropping yield of 1,530.76 kg per mu in a year on the same plot.

“Surpassing a yield of 1,500 kg per mu in a year on the same plot means that the target set by Professor Yuan Longping has been realized,” said Li Jianwu, a researcher at 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

The high yield under un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he earlier continuous high temperature has shown that the variety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motion, he said.

Source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享年91歲
May 22, 2021

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现代“神农”袁隆平的田园梦, 90高龄仍然奋斗在一线
May 22, 2021

China’s Yuan Longping dies; rice research helped feed world

By HUIZHONG WU

5/22/2021

In this Oct. 15, 2017 photo, Yuan Longping, center, stands in a field of hybrid rice in Handan in northern China’s Hebei Province. Yuan, a scientist who developed higher-yield varieties of rice that helped fee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ied Saturday May 22, 2021, at a hospital in the city of Changsha,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Chinatopix via AP)

TAIPEI, Taiwan (AP) — Yuan Longping, a Chinese scientist who developed higher-yield rice varieties that helped fee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ied Saturday at a hospital in the southern city of Changsha, the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He was 91.

Yuan spent his life researching rice and was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known by the nickname “Father of Hybrid Rice.” Worldwide, a fifth of all rice now comes from species created by hybrid rice following Yuan’s breakthrough discoveries, according to the website of the World Food Prize, which he won in 2004.

On Saturday afternoon, large crowds honored the scientist by marching past the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 where he died, local media reported, calling out phrases such as: “Grandpa Ye, have a good journey!”



It was in the 1970s when Yuan achieved the breakthroughs that would make him a household name. He developed a hybrid strain of rice that recorded an annual yield 20% higher than existing varieties — meaning it could feed an extra 70 million people a year, according to Xinhua.

His work helped transform China from “food deficiency to food security” within three decades, according to the World Food Prize, which was created by Nobel Peace Prize laureate Norman Borlaug in 1986 to recognize scientists and others who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food.

Yuan and his team worked with dozens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address issues of food security as well as malnutrition.

Even in his later years, Yuan did not stop doing research. In 2017, working with a Hunan agricultural school, he helped create a strain of low-cadmium indica rice for areas suffering from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admium in rice by more than 90%.

Source: https://apnews.com/article/china-business-science-8681fe4264252c03db539b09ee3e4430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轉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論
Oct 4, 2016

为世界粮食供给贡献重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来自 / 联合早报

5/22/2021

袁隆平2007年5月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新华社)

(北京综合讯)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昨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据“新华视点”报道,袁隆平是于下午1时07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逝世,灵车下午4时许驶出医院时,路边已聚集了闻讯赶来的市民捧花送别,路上司机也纷纷停下车辆鸣笛。

袁隆平去世前,家人围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他的儿媳甘女士说:“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受访的医务人员也透露,入院之初,袁隆平每天都要问天气、气温,关心稻子长得好不好。

袁隆平每年都会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几乎天天都会下田,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去年12月,尽管家人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海南。因为腿脚不便,他不能经常下田,但有一次,因为担心一个科研活动组织得不好,他没通知秘书,叫了司机就赶了过去,急得秘书和家人直跺脚。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治疗,但一病不起。

袁隆平是中国研发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曾梦想当飞行员、游泳健将,但于1960年代目睹了大饥荒后,决定投身农业。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他1966年发表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序幕。其研究成果1976年起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幅提高水稻的单产和总产。经过其团队20多年来的攻关,杂交水稻目前已在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两吨左右。 

他在国内外获奖无数,2019年被授予中国的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新华社建议降半旗志哀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昨天发表评论建议为袁隆平逝世降半旗志哀,指其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卓越贡献。

Source>>



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

中国基金报

5/22/2021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逝世

  据湖南日报报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今天上午,微博网传“袁隆平逝世”,上午11:31,媒体报道称,保健医生告知,"袁老正在医院治疗"。

  据其透露,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医院治疗。

  袁隆平贡献有多大?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让他感到痛心。于是在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两次自掏腰包,前往北京拜访育种学家鲍文奎。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共和国勋章”颁奖词称,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袁隆平表示,“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我还可以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90后’一直搞到就是‘100后’。”

  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

  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老,走好!


民众在长沙悼念袁隆平
May 22, 2021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Winnie-Wang-最佳房地产经纪人-04252021-RED-1024x1024.jpg
Fang (Winnie) Schreck | United Real Estate
Tel: 551-580-4856 | Email: F.WINNIE.S@GMAIL.COM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大学生和有销售经验优先考虑。

自雇生意公司发美国报税1099,加拿大T4A

有意了解详情, 请扫码加微信, 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