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 Factories: The Untold Secret Story of World War II




War Factories: The Untold Secret Story of World War II

5/01/2021

War Documentary hosted by Jason Forbes, published by UKTV in 2019 – English narration

The untold secret story of World War II. No matter how many soldiers or how clever the generals or how daring the strategy, a war cannot be won if there are not enough bullets and steel and planes and food and tanks.


War Factories: Series 1 (2019) – Documentary
Apr 15, 2021

Timestamps:

00:00​ German Aviation

44:46​ Krupp

01:28:43​ Vickers

02:12:36​ General Motors

02:55:36​ US Aviation

03:38:53​ Occupied Territories

04:22:15​ US Ships

05:05:40​ Russia


War Factories: Series 2 (2020) – Documentary
Apr 15, 2021

Timestamps:

00:00​ Battle for Black Gold – The Story of Russian Oil

44:54​ Fiat and the Fascists – Italy, Mussolini & Fiat

01:28:49​ The People’s Car – Hitler & Volkswagen

02:11:53​ Apocalypse Factories – The Nuclear Weapons Industry

02:55:35​ The Kamikaze Bullet – Mitsubishi Zero & The Bullet Train

03:39:24​ Dambuster Factory – The Avro Lancaster

04:23:07​ Colt and Kalashnikov – The Democratisation of Death

05:06:47​ The First Giants – The War Factories of WWI



纳粹德国为什么会输掉?

By ABC NBC 

5/01/2021

施佩尔回忆录中记载了这些问题:“各个工厂一直同时接受四、五份合同,而且尽可能与不同的兵种签订合同,以防止一部分的合同被取消后他们可以把生产力投入到其他合同的生产上去”。

这种糟糕的情况导致了德国军备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使得德国武器产量严重跟不上战争需求。在1940年德国就有170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而同时期英国的机床数量只有70万台,但德国的武器月产量却远远低于英国,这也导致了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遭受了不平等的待遇(但不能否认德国在一战中扮演的角色本身也是不正义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取消义务兵役制…………



到1936年,德国的工业产量超过了1929年的水平。国民生产从1932年到1937年增长了102%,国民收入则增加了一倍。实施扩军备战的“四年计划”之后,德国重工业产量有了极大幅度的上升。1937年,德国工业产值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已占13.4%,仅次于美国而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以不变价格计算,1938年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264亿帝国马克。1933年9月的失业率为20%,到1936年9月时就仅为5.7%了。

德国在1933—1939年的城市人口由占人口总数的67.2%上升为69.9%,城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

1933—1939年,德国的铁路营运里程由5.8185万公里增至6.1940万公里;兴建了四车道高速公路系统,公路在德国中心地区蜿蜒了2000英里。普通的德国人只要有了车就可以享受高速公路系统带来的便利。

谁也不能否认,此时纳粹德国的在表面上经济的成就完全胜过了同时期新政的美国,乃至工业化中的苏联。



以上只是数据,接下来将从

①经济建设的条件 

②“四年计划”德国重工业尤其是军工的发展

③进攻倾向与发动战争对德国实力的不降反增 

三个方面分析德国为什么可以短时间回归世界强国最前列,实现国家实力的急速膨胀。

经济建设在大萧条席卷全球的年代是一个特殊的话题。德国之所以能够迅速重建经济,希特勒之所以能够迅速兑现竞选时为民众许下的诺言,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德国的体制,这不光表现在德国的市场经济中加有大量国家调控的因素,还体现再德国政府/纳粹党运用行政强制权力直接干预国民经济,如:容克斯飞机制造厂的所有者,航空业先驱胡戈·容克斯被捕,在数日之内他的企业就为纳粹政权所征用。二是纳粹对犹太民族财富的掠夺,希特勒是一个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他在诉诸自己种族优劣理想时,通过迫害犹太人,强行没收其财产,为德国的经济建设积累资本。  三是德意志银行行长,德
国经济部长亚马尔沙·赫特的财政政策,这个将在“帝国的覆灭”一章中解释   四即是纳粹领导下舆论的高度一致,纳粹通过舆论阵地控制、改组工会、大肆宣传种族矛盾、战争宣传,来转移国内矛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年计划”,其实是解释为什么纳粹德国的所作所为是“饮鸩止渴”的关键所在。第三帝国在这段时间里,一是主要发展“自力更生”的工业,防止战争封锁带来的国内生活生产用原料的短缺,二是通过重工业与军工业规模的扩大,吸纳工人就业。这些不仅维持了德国国内的稳定,而且为军事行动提供了充足的后勤补给。第三帝国在“四年计划”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从承平经济向战争经济的转变。

第三帝国实力的扩张最为激烈而迅速的时期,在我看来反而是在其大肆入侵邻国的时候。简而言之,“以战养战”。德国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工业大国,原料小国。尽管如此,撇开原料上的短缺,按照“上帝终究是站在较大工业一方”的角度来看,德国仍不足以在工业上赶超苏联,甚至比不上英法为首的西欧国家联盟。但

是德国的入侵就很有意思,首先是强行收回来莱茵河工业区,然后又合并拥有大量森林资源的奥地利,进占苏台德工业区,吞并拥有丰富煤铁的捷克斯洛伐克,再进攻拥有大量铜资源的波兰,然后入侵石油天然气充沛的北欧。

这其实与“四年计划”有着惊人的相似,德国发展自力更生工业就是为了摆脱原料的限制,战争又为德国带来了广阔全面的原料产地;德国在战争中也占领了诸多工业区,工业实力大增,特别是法国投降后,法国大量的工业资源归属德国,直接导致了德国国家实力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



德国的政策正如被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元帅所说:“如果在战争中得不到任何东西,就不要发动战争”。

总体战三要素:人口、工业、重要资源(二战时最重要的是石油)。

现在还是。

兲朝缺乏打总体战的石油/钢铁(铁矿石)。

只不过海军的资源一部分变成了核能。

德军无法切断英国的补给线。

苏联能够在斯大林格勒撑住,靠了租借法案,美英运输船队可以抵达摩尔曼斯克港。

德国海军:英国海军 1:8,所以无法切断大西洋补给线。

原文链接>>



德国为什么会输掉第二次世界大战

By 西江红月 

5/01/202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领导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

  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书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总结出了希特勒(或者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十多个方面的失误,然后在二战专业论坛帝国师论坛,向众多志同道合的专家或二战军事爱好者进行了请教或共同的探讨。本文是根据最终的得票数统计,总结出来了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十大错误:

  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的灾难远更比它的积极意义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30万英国远征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四、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

  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的错误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的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十、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德国二战失败原因分析

     其实我以前也没仔细考虑过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只是零零总总的想到过一些因素。虽然我不喜欢犹太人,但也并不很认同种族灭绝,尤其是肉体上的(我认为应该走文化同化路线)。所以趁今天下午有点时间,总结一下。

一 政治
1 意识形态
  国家社会主义,简称纳粹,是一种德国当时仅有的意识形态。由于一战德国的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导致投降,而不是战败(战败和投降差距很大,看现在的日本)。对比德国历来崇尚力量的民族性格和骄傲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大的心里落差。再加上战后巨额的战争赔款导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心理上,人民迫切的希望能够重振国威、恢复民族自豪感。由于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先,在经济上,当然要匹配。在军事上,德国历来是军事强国,这点无需多说。在哲学上,德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这些原因导致了,纳粹主义在德国的迅速崛起。
  问题在于,不论是老牌的资本主义,还是当时新兴的社会主义,都跟纳粹格格不入。一种意识形态得不到认可,就会形成政治上的对抗。跟资本主义对比,纳粹的权力相对集中。而跟社会主义对比,纳粹的又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所以,两种意识形态无法认同,有没有共同的巨大威胁出现,各个方面的对抗几乎不可避免。
2 对待犹太人的政策
  初期德国的经济并不是很好,快速发展的其中一条捷径就是“劫富济贫”。犹太人历来处于各个国家的富裕阶层,加上历史上各个时期欧洲反犹排犹的传统观念(这个又要扯很多),导致了纳粹党执政期间想要快速发展,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对犹太人下手。(PS:间接导致了部分优秀人才外流,以及后来犹太人在万难的情况下坚决建国以色列。)
  当时世界上除了英法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是新兴的美国和更新的苏联。英法和德国的问题,我看成是欧洲内部的问题。而美国和苏联我看成是“犹太思维国”。(1)美国,现今的世界经济体系其实就是美国式的体系,而这种体系是犹太人的体系。“信贷”、“银行”、“金融”……这样的体系以银行为基点,而高过银行的再上层的阶层,不论世界经济蓬勃发展,还是经济危机,都可以从容盈利。再说美国,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犹太人手里,所以在美国的话语权,无与伦比(简单说,参见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2)苏联,我一直将共产主义看成是现代宗教。一种只要你相信它,要排除一切其他文明的思想,都是一种奴化人的宗教。只不过现代的人类已经无法被一种精神上的思维控制了,所以就转变为了一种类似经济的理论。而之前的俄罗斯族人,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不亚于欧洲其他国家,所以当苏联成立后,内部迫害问题十分严重!据说第一届苏联人大有98%的犹太人,而且在入侵乌克兰出现了乌克兰人夹道欢迎的场面,在莫斯科会战失利后的杰米扬斯克防守战,出现了俄罗斯人跟着德军一起西撤的情况。所以总结来说,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导致了两个大国同时的压力。一个例子,美国给苏联的援助,光飞机就有好像是4万架,还是无偿的。同样给国民政府的全部援助,是全部!都是以低息贷款的形式,打完小日本以后是要慢慢还的!




3 独裁统治
  不可否认,任何集权的政府,在行动力和效率上都要强于民主政府,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可以全国统一政策和思想,全军统一指挥和策略。而坏的一面,如果一旦决策失误,将不可挽回。好方面的例子,闪击法国和苏联,当时不论是苏联还是法国,纸面上的军事实力都是强于德国的,但是希特勒就是一心要用新型的机械化部队去进攻,结果反而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还有就是在杰米扬斯克地区固执的的就地坚守,避免了拿破仑式的一溃千里,以及阿登的森林地区动用机械化部队反击歼灭8万多美军。坏方面的例子,敦刻尔克,初期希特勒看到取得占领法国的战绩,又心疼新组建的部队,未攻击英法联军,从而没有在心理上击溃对手,给了对手奇迹中的一点点反击希望。在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又迷信的觉得拿下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能击溃苏联人抵抗的决心,因此在外围部队已经快要成功解救被围的第六集团军(德国最好的步兵部队!),不允许里面的部队突围,导致二十万最精锐的步兵投降。同样,独裁的统治不允许不同的声音,所以这种体制下,强烈表达意见和感受的心理是一直存在的。一旦到了一个瓶颈,就会爆发出来,比如说高级军官对希特勒的刺杀。成功的时候大家觉得你是神,失败的时候责任就都在一个人身上,人民的情绪也会跌落的更快!

二 经济
1 自然资源的匮乏
  德国的经济很好,但是一级原料的匮乏是硬伤。所以在战略上,先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到南斯拉夫,最终是为了普洛耶什利油田。对丹麦和北欧,是为了丰富的铁矿资源。之后才是闪击法国,闪击波兰。最后进攻苏联的方向也部分说明问题,农产品丰富的乌克兰和高加索的石油,是必须夺取的。但是当战局发展到东线节节败退,北欧原料产地被无数次小规模袭击,普洛耶什利油田后期遭到美国轰炸机集群的重点摧毁,经济就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了。
2 精品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自己命名,可能存在认知和理解的偏差。我认为德国的经济走的是精品路线。高科技高质量的经济,在发展速度、人才培养、军工业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那个时代是大工业时代,精品的经济无法带来量的效果,这点在军事产品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所以还是在下面最重要的军事环节说好了。

三 军事
1 数量无法代替质量
  前面说了,德国的经济就是精品的经济,宁可要好的产品数量少点,也不要大量的次品。单从最出名的虎式坦克来说,德国一共生产了2000多辆,而且一半都是因为机械过于复杂导致无法修复而自毁的。不算美国,光苏联的T34就有几万辆。虽然战损比德国有优势,但是对方在数量上更有绝对优势。当时德国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了高科技武器的研发上,比如说,弹道导弹、制导导弹、超音速飞机、甚至飞碟。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如果转化为流水线批量生产普通武器,也许二战还要再打几年。而且德国的人口是个硬伤,男女比例首先就去掉了一半,不适龄人员和各类技术人员政府人员等又去掉一半,真正前线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
2 闪电战
  德国成名的是闪电战,这是符合当时德国国情的一种扬长避短的战争策略。首先,一战后德国不允许有正规军,其军队的发展即使到了二战初期,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一线步兵的训练和装备,比如说步坦协同,空地协同。就是因为步兵的战斗力存在缺陷,也间接导致了对于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使用,利用快速机动对对方部队大纵深的迂回包抄。苏联前期上百万部队就是因为通讯落后,一被迂回包抄就被打乱建制,成批的被消灭或俘虏。这种“一次性”的进攻确实能取得很好的战果。但是法国和苏联不同,苏联国土面积太大,有足够的土地来换取时间。等到后续的部队装备训练完毕,能够抵挡住闪电战的时候,战争就进入了相持阶段。一旦到了这个时候,闪电战就失去了效果。前期德国的装备都是快速机动型的,适合快速推进包抄对手。在相持阶段,遇到苏联著名的T34坦克就被打的很惨,间接催化了虎式坦克的诞生。而虎式坦克时速只有20公里,根本无法进行闪电战,是一种攻坚和硬碰硬的武器。到了这个时候,就相当于宣布放弃了闪电战。所以说,闪电战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进攻受阻转为相持,就到了消耗国力的时候,这是德国耗不起的。
3 盟友
  足球界有句话叫“不管是足球还是二战,意大利都是来坑德国的”。字面意思就知道,意大利在二战里是拖后腿的,北非和本土都是在靠德军在打,不仅没有帮忙,反而在消耗盟友的力量。日本方面,首先,一直以来都有陆军部北进和海军部的南进争斗。七七事变前的诺门罕战役两个整编师团一战被朱可夫打垮,战斗减员98%!导致日本南进的政策,入侵中国后向南到东南亚进太平洋的进攻方向,而不是北进苏联和德国会师。其次,在关键时刻,由于日本之前就定下了南进的策略,所以即使在德军最近离莫斯科只有二十几公里的时刻,日本仍然无动于衷,在间谍佐尔格的情报下,苏联远东两个防范日本偷袭的西伯利亚集团军十几万人急速增援莫斯科。最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给了美国介入大战的借口。一方面,德国的既定政策是在打垮苏联前,不招惹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歌舞升平,大部分人不愿意在看不到实际利益的情况下卷入战争。所以,罗斯福在得到英国和中国两方面情报,知道珍珠港会被偷袭的时候,给了日本机会(当日珍珠港内两艘航母在没有战斗和训练任务的情况下被命令调离)。美国强大的民转军工业实力,大工业时代战争机器的介入直接宣布二战即将结束。

原文链接>>



德国人为何拥戴了希特勒

By ABC NBC 

5/01/2021

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但在大人物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当年,普通的德国人是纳粹统治的民众基础。二战结束后,美国记者迈耶在十年居住期间,跟踪采访了十位普通德国人,了解到为什么大多数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最后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一战后,德国背负了巨额战争赔款,新建的魏玛共和体制一直处于混乱之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更使德国雪上加霜:马克大幅贬值,失业率高达30%,而各派政治力量却整天互相攻讦、无计可施。

希特勒上台前,这十位普通德国人都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无着。在他们的回忆中,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纳粹大搞基础建设,整顿社会秩序,迅速振兴了经济。

仅仅三年间,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下降为零,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纳粹所以能迅速壮大,全靠大量工人、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支持。在那段时间,这十位德国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穷挨饿。

其中一位裁缝告诉记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亲变穷,是纳粹给了他父亲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国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险和养老金。1935年他成为纳粹成员后,这些梦想全都实现了。

一位木工则说,纳粹缩小了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了工作机会,而战后虽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却不能作为生活的替代品。

这表明,尽管纳粹上台后就开始镇压反对派,迫害犹太人,但只要让民众得到他们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们就会支持纳粹。在他们看来,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就仍将作为历史上振兴德国的伟人而载入史册。

那位木工就发现,纳粹制度“有许多好处”:纳粹打破了阶级区分,使他与上层人之间有了同等地位,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在群众组织“劳工战线”中,他与一位教师也成了战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缝曾给大学教授做衣服,他对此既自豪又忌恨,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对教授们指手划脚了,这使他感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希特勒非常懂大众心理,他争取他们支持的办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强他们的翻身意识。社会福利的增加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优越,却能使普通人获得幸福感。

实际上,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劳的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没有受过迫害,也不认识任何高层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杀。即使他们知道一点也不相信,认为是犹太人的谣言。

由于缺乏公民权利意识,他们总觉得犹太人经商太有钱,感到很不公平,认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是应该的。那位裁缝就告诉记者,正是犹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东西。他们渴望社会公平,但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的能力,把宣传和事实分开来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在攻击人的基本价值和所含的权利。

导致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当时的德国人的政治观点多是从个人处境出发,对他人的权利漠不关心。他们没有社会公民意识。所以与许多普通德国人一样,纳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他们就相信了。那时报纸上整天告诉他们:“犹太人是世界资本家,犹太人统治着英国,犹太人控制着俄国。”那位裁缝曾与记者谈到毒气室便说:“如果发生了那种事,那它是不对的,但我相信它没发生过。”

偏见使他只相信官方媒体的宣传,而不是相信事实。即使发生了屠杀事件,他也认为领袖是好的,坏事都是周围人干的,是地方上的纳粹滥用了党的原则,领袖只是受骗了。

1938年11月10日,发生了犹太会堂纵火案,一群孩子从被砸的犹太人糖果店搬运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边看着。此事他们也都知道,但并不觉得这是在犯罪。

为了巩固对民众的思想统治,纳粹强调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诸如忠诚、纯洁、劳动、简朴和爱国主义等,并把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阶层。

在这位美国记者看来,这些普通德国人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权力意识,不懂得自己拥有最高权力的公民的责任,总认为国家是崇高的,而个人无足轻重,因而对他人的苦难漠然置之,甚至参与迫害。

战后德国人开始了新生活,这十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变得艰难,他们需要承担比从前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责任,对此他们总是抱怨和不满,觉得纳粹曾经把一切都管理起来,统治得很好。这表明,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受骗,他们以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是自由的。事实上,他们渴望的从来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

这是自由制度与不自由制度造成的价值观之别。从一个习惯于凡事自主的美国人的角度看,这些普通德国人缺少的其实是公民意识和勇气:“一种能够使人既不被统治也不统治别人而是能够自我统治的勇气。”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现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对于从前的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会真正认识到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

德国民众为何狂热追捧希特勒?

赵刚

  1933年8月1日,星期一,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

  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办公厅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封从德国农村寄给总理希特勒的来信。写信的是一位普通的果农,名叫布鲁诺·科赫(Bruno Koch)。他在信中写到:“我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全新的珍贵草莓品种。为了展现对帝国总理的敬仰和爱戴,我恳求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希特勒草莓’。”信写得十分诚恳,情感也很真挚。看得出,这位农民非常实在,真心实意地希望帝国元首能够接受以他的名字命名草莓的请求。

  像这样普通人所写的普通的来信,帝国总理办公厅每天都要收到成千上万。信以及邮寄来的包裹来自德国各地,有些还是来自欧洲其他的国家。写信的有男女老少,职业形形色色,有工人、农民、国防军士兵、知识分子、政府公务员,还有中小学生。而来信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参差错综。多数来信是表达对帝国元首的崇拜和感激之情:“阿道夫·希特勒,我们相信你,没有你,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有了你,我们就是一个民族。”“你递给我们你的手和你的目光,这目光至今仍使年轻的心荡漾;美好的幸福它永远将我们陪伴,这一刻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有不少是写给希特勒本人的情书。从“坚决保证真正的爱情”,愿意与元首结为伉俪,到表示立誓要为领袖献身,奉献出自己的贞操。一些年轻的姑娘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元首,听说您没有孩子,这令我难以平静”,“亲爱的元首,我想跟你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位萨克 森女人的愿望。”

  希特勒的办公室里堆满了这些求爱者寄来的精心编制的五颜六色的毛衣和漂亮的袜子。当然,这些信件希特勒本人还没来得及拆看,就被手下人处理掉了。如果哪位崇拜者特别执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信“干扰元首”,对不起,自然会有人通知盖世太保去收拾他(或她)。当时的德国,有不少写信者被宣布为“精神有障碍”,被送进所谓“疗养院”。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不明真相者继续不断地向领袖抒发情怀,表达情感。

  在“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的《普通的法西斯》这部纪录片中,曾真实地记录下了德国民众是如何狂热地追捧希特勒的。

  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的大会上,庄严巍峨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纳粹)的党旗,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卐”字,十分醒目。对于党旗的设计,希特勒自鸣得意。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任何党都应该有一面党旗,用它来象征庄严和伟大……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一只巨大的雕塑即普鲁士雄鹰,高高地悬在纳粹党旗的上端,桀骜不驯,睥睨一切。广场四周强烈的探照灯光柱,将整个夜空照射得如同白昼。数十万群众和军队聚集在广场,举旗列队,高举火炬,游行示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鼓乐声以及瓦格纳的雄浑乐曲,与希特勒歇斯底里的演讲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令人震撼不已的第三帝国交响乐。成千上万的人们忘情地呼喊着,高唱着,向着主席台上那个大独裁者欢呼致敬,如醉如狂。

  希特勒的演讲充满激情,让台下的群众更加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德意志的未来要靠我们的人民!只能靠我们的人民!德意志人民,神圣的德意志人民,必须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来克服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振兴!”我想,任何一个德国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激动得浑身颤抖,一定会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万分,一定会为拥有希特勒这样最“伟大”的领袖而感到幸福无比,也一定会为德意志即将成为最强大的帝国而感到兴奋不已。任何一个德国人一旦陶醉于这样强烈的种族主义情感当中,一旦痴迷于如此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极端的爱国主义情绪当中,自然会从理智走向疯狂,从善良陷入邪恶,从文明堕落为野蛮。

  令人悲哀的是,此时此刻,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一直沉浸在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之中,真的以为要跟随伟大领袖投身到无比壮丽的革命洪流中,去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圣事业。

  面对这一切,正像西方学者所评价的,“摄影机不会撒谎,它把希特勒恶魔般的本质和把人类自制力丧失殆尽的情况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它所揭示的真相永远使人不寒而栗”。

  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黑格尔政治哲学中有一个极深刻的观点,至今未曾被人们恰当地理解——他说:国家不是建立在物质上,而是建立在精神上、思想上的。当1932年,已经成为纳粹党首领的希特勒曾踌躇满志地宣称“国家社会主义塑造了一个包括儿童和老人的群体,没有人能够使这部德国生活的庞大交响曲沉默”时,他的愿望实现了。希特勒所缔造的第三帝国就是一个建筑在纳粹主义精神上、建筑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德国人灵魂中的罪恶之国。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珍贵的史料时,不能不感到愕然:这难道就是深受魏玛文化熏陶,产生过康德、黑格尔、歌德、马克思、爱因斯坦、巴赫、贝多芬等天才巨匠,充满理性的德意志民族?这难道就是被马克思誉为由于“高卢雄鸡的高鸣”和“思想的闪电”的射入从而得到复活的德国?

  笔者曾由衷地感叹过德国人民的素质。在《留德十年》这本书中,季羡老回忆,二战后期,当年他寄居的德国小城哥廷根因燃料极为紧缺,市政府下令允许市民上山伐木,不过,仅限定在市政府做过记号的树木,其他树木仍旧不许砍伐。尽管德国冬季异常寒冷,当时的生活又十分困窘,可是哥廷根的市民无一例外,全都自觉地遵守政府砍伐的规定。我曾设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国家将会怎样?会不会由于生活的艰辛出现乱砍乱伐?会不会为了执行政府的规定而派出军警去看管这些树木?

  二战后期,美军攻入法国境内,俘虏了一批德国军官。一天晚上,美国军营举行晚会,也邀请了一些战俘营里的德国军官前来参加。一些美国军官上台表演节目,而德国军官则旁坐一边静静地观看。台下有一位名叫施密特的德国少校对表演不以为然。这种情绪被一位美国将军看出来了,他询问施密特少校:为什么?少校言道,你的乐师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时有许多错误。

  美国将军颇为自负,特别是作为战胜国的军人觉得颜面上受到羞辱。他趾高气扬地邀请这位战败国的俘虏去演奏。施密特有些迟疑,刚一起身就被美国人拉到了钢琴旁边。施密特整了整军服,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演奏。流淌、优美的音乐旋律伴随着高雅的演奏风度,使整个大厅一片沉寂。结束以后,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

  此时,美国将军尊敬地问起施密特,是不是从哪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少校颇感惊讶,回答道:我从没读过音乐学院,我只是从西里西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正规德国军官。

  赵鑫珊《希特勒与艺术》一书也曾提到,二战结束后,驻德美军清查盖世太保的财务,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个曾经在纳粹时期权倾一时、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秘密警察组织,竟然没有贪污事件。联想起许多国家屡屡出现的腐败,不禁叫人感叹:管中窥豹,日耳曼民族的素质和教养由此可见一斑。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素养、自律廉洁的民族却如此拥戴希特勒这样一个制造种族灭绝的杀人犯,一个毁灭世界的战争狂,甚至不顾一切后果地跟从他,把整个欧洲,包括他们自己拖进了不堪回首的浩劫之中,成为毁灭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这究竟是为什么?

  1938年11月9日,在德国历史上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水晶之夜”。这个极具浪漫色彩的名称,却是与最丑恶的迫害犹太人的暴行联系在一起的。从11月9日夜晚到10日凌晨的一夜之间,德国各地的一百九十一座犹太教堂变成了一片火海,超过七千五百间的犹太人的百货商场和商店被洗劫一空,数百幢的犹太人的居所被付之一炬,数千名犹太人惨遭侮辱、毒打,大约三万名犹太富人遭到绑架,被勒索的赎金高达十亿马克。劫难之后,四处都是残垣破壁,破碎的玻璃犹如呜咽哭泣的水晶,在惨白的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泪光。事后,为了补偿所谓“众怒”,犹太居民还必须掏出一百万帝国马克作为“赎罪金”。

  据史料记载,希特勒当政时期,曾有数十万德国人参与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遭到纳粹杀害的犹太人高达六百六十万。参与迫害和屠杀的这些人并非全是希特勒的党卫军和盖世太保,不少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中下阶层民众。为什么这些“普通的德国人”会积极地、自愿地参与纳粹的大屠杀?为什么他们对自己犹太同胞如此残酷?甚至当希姆莱已经要求停止屠杀之后,许多人反而还不肯住手?

  二战结束后,在德国的盟军占领区内曾开展了一次名为“去纳粹化”的清洗行动。除纳粹一级战犯必须在纽伦堡接受审判外,有四分之一的德国人口在盟军占领区内接受了“思想改造”。为此,美军专门成立了一个搜缉与甄别组织,叫做“智慧小组”,小组成员前后共有二万二千人之多。他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的德国人都必须填写。问卷虽然只有两页,但却设计了一百三十二个问题。美国人希望借此筛选出具有危险倾向的德国人,清除纳粹势力在公共生活中,尤其是在政治、观
念、司法制度方面的影响。

  从1946年春天开始到1949年夏天,“去纳粹化”的清洗活动足足忙活了三年。在参与被调查的一千三百四十一万德国人当中,有六百五十万人曾是纳粹党员,这其中有将近五十万名教师。调查还显示,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公务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官和律师都曾经是纳粹党党徒。

  在英克·布罗德森和卡洛拉·施特恩所写的《他们为什么效忠希特勒》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份资料,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共有一千三百多万纳粹党徒,几乎占到当时德国整个人口的六分之一,如果加上少年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人数,当时的德国,简直可以说就是一个“全民纳粹的国家”。

  一个民族有很高的“文化教养”,有“行为严谨”、“举止自律”、“品质廉洁”的高尚品质确实是好事,也的确能使个人保持洁身自好。但这绝不能保证这个民族不会误入歧途,也不能保证这个国家在极权专制的体制下不会做出危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罪孽来。或许,能否正确地把握国家的自身发展方向,能否真正运用民主手段把握人民的自身命运,使之成为捍卫做人的权利,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

  卢梭曾斥责过历史上的那些“高贵的野蛮人”,尽管他们很“高贵”,高举着正义的标语,高呼着高尚的口号,但却干出了卑鄙无耻的行为。因此“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但人想做天使,却做出恶魔的行为”。由此,更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的是:纳粹罪恶的形成以及众人参与的根源;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检讨的是永远将人类划分为敌人与朋友是否理智;更值得我们进一步诘问的是:“为什么人性中的丑陋与罪恶在极权专制的体制下会得到如此充分的表演和淋漓尽致的发挥”?

  毋庸置疑,当生活在专制的体制下,每一个人都被灌输“国家利益至上”的时候;当每一个社会成员渺小到没有个人意志和权利,只能依附于国家机器的时候,机器上的每一个齿轮与螺丝钉也只能随着整个机器的转动而运转,丝毫无法摆脱这部机器的控制。

  美国学者亚特兰认为,极权主义统治者认为最理想的子民并不是真心信服自己观念的人士,而是丧失分辨力、匍匐在观念脚下的民众。德国人民的悲剧告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暴力、恐惧的极权制度下,一切资讯来源受到封锁,或是只有经过筛选才能得到;一切教育受到歪曲与控制;一切文学、艺术被当作洗脑的工具,这时候,即使是一个文明和修养极高的民族,它也无法具有衡量善与恶的标准,也无法具有明辨真伪与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时候,人再不是作为个体的人而存在,而是作为物质的人而存在,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作为某个政党的工具、国家的工具、某个统治者的工具。

  希特勒曾打算通过宣扬自己的学说,把它当作一种指导和团结人民行动的工具,来达到作为推行法西斯主义的目的。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德国,孩子出生后,并不能马上成为公民,而只是“国家的臣民”。只有在接受了为他设计的学校教育和体能训练,并在统一的军事系统中参加军事训练之后,“这个年轻人,如果他健康而且档案中没有污点,才会被授予公民权”。多么蛮横又多么霸道!任何一个德国人只要不接受希特勒的洗脑,不接受纳粹的党文化教育,即使是正常人
,也不能算是公民,而只是“臣民”,是奴隶。

  不客气地说,希特勒确实做到了。正如他自己所表述的:人们“常常是察觉不到坚决支持的是一种背弃人类社会价值的世界观。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从我们的头脑中完全排除了”。通过戈培尔指挥下的纳粹宣传机器喋喋不休地灌输,德国人民完全接受了纳粹专政具有历史及存在的合理性和具有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念;完全接受了为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为了日耳曼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有理由将“不适合生存的个体、低劣的民族、堕落的阶级驱逐并消灭”;完全接受了纳粹文化对于各种词汇所赋予的新的注解,诸如“人民”、“民主”、“道德”、“正义”、“法律”、“善良”等等具有普世原则的本意全都给颠覆了的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能期盼德意志民族有理性、有思辨能力吗?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善良与残暴,有罪与无罪,正义与邪恶,这类名词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谓“有罪”、“邪恶”就是任何阻碍他们实现“日耳曼人统治世界”的历史过程的行为。

  1938年,希特勒几乎是用一种傲慢的口吻宣布:“除了以德国人的方式思维,以德国人的方式行动,他们(指德国青年)什么也不用学习。”正如这位独裁者所言,德国人十岁开始加入少年队,十四岁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然后加入纳粹党,加入青年义务劳动军,加入德国国防军后,立即又被吸收进冲锋队和党卫军。他们不可能再是自由人了,他们的整个一生也都不再会有自由了。

  在《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这部书中,真实地记载了纳粹是如何通过教育将“法西斯精神”从小就灌输到每一个德国儿童心中的。

  宣扬“雅利安人血统优良”与“犹太人血统低劣”,是希特勒种族主义的核心。为了达到“自然的、持久的、不矫揉造作的”宣传效果,纳粹分子在教科书中向孩子们讲述:在自然界中,同类物种与同类物种在一起,一群岩羚羊绝不会让一头鹿来领队,一只公椋鸟只跟一只母椋鸟交配。同类物种相互吸引,繁育同一物种。只有人类违反自然规律,进行干预,进行“人工杂交”。这样做的结果,会把最坏的特征集于一体,形成罪恶的杂种。接着,他们又将这样的谬论引述到“种族与犹太人问题”上。在当时的学校中,经常会有老师借题发挥,侮辱犹太孩子。鲁道夫·巴努什尔回忆说:老师把他叫到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问道:“知道什么是杂种吗?”班上无人说话,孩子们只是在生物课上听说过这个词。沉默片刻,老师指着鲁道夫·巴努什尔说:“他就是杂种。他妈妈是犹太人,这就说明一切。”

  为了煽动孩子们仇恨犹太人,纳粹分子还编造了许多儿童读物,像《毒蘑菇》、《不要相信绿色荒原上的狐狸》等来毒害污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古德伦·宝泽旺说,她至今也忘不了这些卑鄙的文章。

  《毒蘑菇》讲述的是,有一位女孩,她妈妈要她到牙科医院看病。她与另外一位女同学共同到了诊室,医生先叫那个女同学进去看病。当然,这个医生长着一张犹太人的脸,弯钩鼻子,吊吊的嘴唇,大大的眼袋。这时候,坐在外边的女孩忽然听到诊室里刚进去的同伴发出尖叫:“不,医生,请不要这样!”然后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后来医生出来示意要她进去,她吓得跑掉了。古德伦·宝泽旺回忆道,那时,作为孩子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犹太人对那个女孩究竟干了些什么?这个故事让我整个青年时代都无法摆脱噩梦。

  在这样的教育和熏陶下,仇恨的种子就潜移默化地种下,并慢慢地开始发芽、开花、结果。当他们长大成人,参加冲锋队或是党卫军屠杀犹太人时,已经感觉不到有任何内疚,有的只是仇恨的发泄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指望他具有人的善良品格。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邪恶势力在干罪恶勾当的时候,会告诉世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见不得人的。如果邪恶势力公然以邪恶为招牌,恐怕世界上也就难有邪恶势力的存在了。任何邪恶必然与谎言相伴,只有掺杂了谎言的罪恶,才会显得高尚;只有披上正义外衣的邪恶,才会蛊惑人心。但邪恶势力本身对自己的罪恶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知道如何才能让善良的人们甘心情愿地接受他们的罪恶。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会有悲剧,而最大的悲剧就是被邪恶势力所欺骗,助纣为虐,却一直以为在维护正义和公理。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曾经有效地动员和利用了群众欲望的法西斯主义,存在于我们所有人中间。存在于我们头脑和日常行为中的法西斯主义是使我们爱慕权力,渴望被支配和被压迫的法西斯主义。”

…………………………………………………………

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何支持希特勒以及纳粹党?

  现代法西斯则是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在意大利语中法西斯(fascismo)则含有“协会”、“一群”之意,意大利工农运动中的许多团体都采用过此类名称,如西西里的“劳动者法西斯”组织等。1919年3月,对下层民众的困苦生活十分同情的墨索里尼在米兰建立了“战斗的法西斯”组织,并于1921年11月在罗马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定名为“国家法西斯党”,翌年该党夺取政权则标志着现代法西斯主义运动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崛起。  

  与此同时,在德国慕尼黑建立的法西斯党—以下层民众特别是城市工人群众为基础的,团结中等阶级下层的保持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缩写nazi的音译)后来居上,于1933年上台执政,将法西斯主义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勿庸讳言,现代法西斯主义运动作为工农运动的分支之一从一开始就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它们各自政治理念里的对工农利益之关心和维护、对劳苦大众之同情、对社会公平正义之渴求,简直毫无二致。  

  纳粹党魁希特勒在他的代表作《我的奋斗》一书中以深切同情的笔触写道:“巨大的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化。小手工业者逐渐消亡,工人独立生存的可能性日渐渺茫;作为结果工人明显地无产阶级化,出现了一个产业工人的阶层。其最基本特征就是工人永远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计。他是货真价实地一无所有。他的晚景凄凉,生不如死。”  

  如果不看出处,我们还会以为是马克思在他的代表作《资本论》里向我们讲述他的政治理念呢。另外我们从一件小事里也可以看出出身贫寒的希特勒对劳苦大众发自内心的同情,由于希特勒有失眠的毛病,他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往地板上撒面包屑和吃剩的饭菜来喂老鼠,他已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他在一篇回忆录里写道:“在天亮前,我观看着这些小东西在美食周围转来转去。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许多贫困,我完全能想象出饥饿是什么滋味,因而也能体会这些小东西的快活。”  

  纳粹党的党纲里更是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将垄断性企业收归国有,工人分享企业利润,国家以廉价出租的方式扶持小商人,取消地租,禁止土地投机,要求取消不是靠工作而得到的收入,严惩高利贷者等;对外则要求废除歧视性的凡尔赛和约,建立一个强大的超越议会民主的中央集权的人民国家,致力于建立政府控制一切的制度。  

  并宣布纳粹党旗的颜色红色象征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这对急于摆脱国家屈辱和经济困境的德国人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以此观之,说纳粹党徒是狂热的社会主义者并不过份。纳粹党的纲领和共产党的纲领的区别仅仅是前者更偏重于民族优越,主张结束阶级斗争,搞阶级调和,让上层阶级明白他们对工人所负的责任;而后者更偏重于阶级优越,主张阶级斗争,搞暴力革命,彻底推翻上层阶级,让工人完全掌权而已。从这种意义上说,法西斯党和共产党的确只是政见略有不同的堂兄弟而已。  

  在社会实践中,德国纳粹党更是卓有成效地履行了对德国人民的承诺。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失业率高达33%,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宣布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纳粹党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为1.3%,而同期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的失业率则分别为1.89%、8.1%、8.7% 和9.9%。在着力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纳粹德国也高度重视社会福利事业。希
特勒在1930年指出:“用警察、机关枪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单独维持统治”。这不仅是他的治国思想,也是他的社会实践。 

  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党的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人参加了“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过去只有资产阶级上层社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德国的普通工人也能够享受了。纳粹德国还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1938年夏天,希特勒甚至宣布,德国要实现“每个德意志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的
目标,指令大众汽车公司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取经,以最小的利润率、最低廉的价格大批量生产工薪阶层买得起的优质小轿车(顺便说一句,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大众牌甲壳虫小轿车至今仍然是世界工薪阶层最喜爱的车种之一)。  

  事实上,纳粹政权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会激发民众抗议社会福利政策的事,当时普通德国民众的赋税得到减免,退休人员开始享受医疗保险,德国士兵的妻子享受了最好的待遇。从1932年到1937年,国民生产增长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政权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和人民福利的奇迹。

  纳粹政权靠社会福利政策的善举换取了普通德国民众对其内政外交政策的全力支持,将普通德国民众对纳粹政权独裁专制的不满情绪减少到最低程度,以至于普通德国民众普遍认为希特勒的人民国家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独裁。在纳粹统治的短短12年中,德国民众与纳粹领导层保持了高度一致,德国民众被积极地动员起来将自己的命运与纳粹政权融为一体。这就不难解释为什麽在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距希特勒藏身的地堡只有几百米,纳粹政权大势已去时,纳粹德国的十二、三岁的娃娃兵仍在为保卫他们的元首拼死抵抗。  

  但,不可否认,德国法西斯政权对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世界人民犯下的灭绝人性的罪行。与此同时,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法西斯主义的“对本国本民族人民好,对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人民狠”的人种优越论的荒谬性—为了本国本民族人民的福祉而祸害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人民,到头来本国本民族人民也要遭殃。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