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年后,海淀爸妈们: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STEM



“双减”一年后,海淀爸妈们: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8/19/2022

立秋刚过,天气马上凉爽了许多。
一到傍晚,小区里到处都是嬉戏玩耍的孩子,家长们则仨一群、俩一伙的在旁边闲聊。
2021年7月24日,“双减”落地。如今,一年已过去。
身边,肉眼可见的变化正逐渐发生:
孩子们的课外班少了,学校的作业减了量,户外活动明显增多……
野外拓展、山林徒步、手工制作、科技夏令营……,今年暑假,许多家庭为孩子安排了更多的素质类活动。

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真的放下了吗?



“双减”政策得到普遍赞同
今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双减”得到学生和校长高度赞同,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63.3%的学生未参加非学科类培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国情调查中心课题组对“双减” 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213 个区县、3564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合计有效样本总量168.9万;一对一访谈 12个省份、36个区县的105位校长、316位家长。
学生作业负担方面,《报告》显示,88%以上的教师自觉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75.3%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83.4%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学生的睡眠时间方面,《报告》称,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小学平均睡眠时间为9.3小时,初中为8.5小时。
但,挑战依然存在。
《报告》重点提到了五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涉及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教师负担加重等方面。
尤其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
《报告》显示: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希望硕士、博士的比例分别为 25.0%、22.5%。
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
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端的家长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担心孩子成绩的比例高达93.7%。
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



佛系父母 Vs 鸡娃爸妈?
“我们开学四年级,卷不动躺不下”。
媛媛妈是北京某互联网大厂高管,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她跟自己的父母那一辈一样,教育方面基本是按照孩子的兴趣“放养”。
“我们主要是发展她的合唱、舞蹈、钢琴,目前这三项是她自己选的”,
“校内知识,我们只是把数学超前学了一年,身边孩子的英语都按照初中高中的语法上了,我姑娘不懂语法,她就看不懂句子,阅读就存在障碍”。
没办法,即便将来打算走国际学校、留学这条路,小学阶段的对比和竞争仍然随时存在。
媛媛妈对目前的政策还是比较认可的:
“我觉得还是放长远点看,不能因为一时上学的问题,去左右孩子,限制孩子,咱就这一个孩子,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心智成熟”。
如果说媛媛妈这样的佛系父母愿意尽量听取孩子的意愿、保护孩子的积极性,那么一个典型的海淀妈妈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

而对于海淀的小学生来说,暑假中标准的一天应该是这样的:
早上8:00,从数学网课开始。
然后是,英语、阅读、作文、写字……。
网课的报名通道只有老用户知道,指定时间报名成功,链接立刻生效。
今年5月疫情期间,北京中小学线下停课,尽管学校也有网课,老师也尽心尽力,但每个学科半小时的授课时间,远远达不到许多家长期望的效果。
“我们身边的孩子基本都在继续补课,有的是在线上机构,也有的找家教一对一偷偷补课”。珊珊妈无奈的说道。
珊珊妈当然知道“双减”允许和不允许的范围,但她认为,“培优”、“海淀六小强”才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重点,除非上述这些不需要选拔和考试。
“我认识一个孩子,小学从西城毕业,然后转学到海淀的,通过所谓当年的海淀六小强点招,他考进去的,他到了海淀之后,发现初一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已经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课程,尤其是语数英物理这种科目,所以,他们家长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家教请上了门儿,才补齐了海淀的进度”。
“这孩子其实已经非常聪明了,只用了三个月就追齐了”。
珊珊妈认为,双减的初衷是好的,减轻学生和家长在校内外的负担和焦虑感。可在现实语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甚至学区房的追求就很难得到真正缓解。
就像有位网友的留言:“高考指挥棒在那,明着不会,暗的不断”



一位初中一线老师的压力和困惑
“‘双减’之后,作为初中老师:依然会觉得教学压力大,依然会担心孩子们的竞争压力大,依然会担心孩子们考不上好的高中”。
来自北方某地级市一所重点初中的骨干教师舒云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心境。
与此同时,今年的中考成绩普遍偏高。
得知分数后,有考生家长就表示:“查分的时候感动的想跟娃抱头痛哭,得知分数段后又万念俱灰”。
媒体分析,“双减”之后,政策导向就是要“降低中考难度,淡化中考选拔功能”
然而,这一良好初衷却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效果。
朋友的孩子小峰,初中三年统考一直都在全市前100名以内,但今年中考却没能保持住这个排名,以重点高中的统招线擦边的分数惊险过关。
原因就是大家分数都很高。
而全市排第一的重点高中的录取线,相较去年高出了将近10分。
“比750分满分就扣10多分,这样的分数线,我们该怎么办?”
许多家长们私下的结论:还得继续更卷。
“淡化选拔后,中考试题对那些一向比较细心、谨慎的孩子更有利,这样就逼得很多家长和学生向‘更多刷题以确保不出错’的方向上使劲,初中学生学业上的压力反而更大了”。
“明的课外补习没有了,但是各种其他形式的课外补习暗流涌动,而且费用更高”。
学校间的竞争也“刀光剑影”。
据舒云了解,身边一些私立初中为了提升重点高中升学率,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采取了班主任视频监督全班学生居家网课和作业的模式,从早上7:00开始早课,一直到晚上11点左右完成全天作业,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视频监控之下。
“政策是好的,而且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不少家长却不买帐,现在感觉需要培训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家长在自学家庭教育,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靠学校和社会,这是一个教育上的巨大缺失,也是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
舒云的困惑正是来源于多年一线教学的深入反思。



前述北师大《报告》中,也建议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报告》显示,87.1%的家长最想“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82.5%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困难。《报告》建议各级政府承担起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法定责任,加快建立机构、平台、课程、社会和学校“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生涯教育、学生考后学情和课后服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认为,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下,家庭教育最根本的育德功能被忽视,存在目标功能错位等问题。有的家庭教育,已经异化为在家庭空间内开展的学校教育,家长异化为协助教师监督家庭作业的角色,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各类教育活动则难以排上日程。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下你随便进一个家长群,随时听到的都可能是“今年谁家孩子又考入某重点中学”、“学校开学一节课上完了教材里一章的内容”等等这样的话题,随之而来的焦虑情绪迅速蔓延。
“学校可以以‘双减’为标准,把压力推给家长,家长可以推给谁?”
“就说海淀的中产吧,但凡有条件的,普遍采取了私教,关起门来自己在家卷”。
“而我们是四十五度角人生: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媛媛妈的话里透着无奈。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妈妈说了算?看看这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8/17/2022

曾看到一位宝妈写的吐槽帖子:

她有一个5岁大的女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孩子的爸爸及爷爷奶奶跟她的教育观念不同,一家人总是为此发生争吵。

孩子5岁了,吃饭还要大人喂,她坚持让孩子自己吃,自己不动手就别吃。可爷爷奶奶却坚持要喂,爸爸也说:“孩子那么小,不要饿着,饿坏了怎么办?”

女儿学跳舞,经常偷懒不想练习,她告诉女儿:“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努力练习才能学到本领。”而爸爸却说:“不想练就不练,不要逼孩子。”

她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爸爸却让孩子想吃就吃,还说:“谁家孩子不吃零食?”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发现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当自己的愿望在妈妈那里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跑去向爸爸求助,或者向爷爷奶奶求助。

教育中,家长意见不统一,孩子也会左右摇摆,不利于养成好习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要有一个人说了算。


当“健身”遇上元宇宙,比刘耕宏还要强?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父母互相“拆台”,受伤的永远是孩子

《育儿大作战》中有这样一对父母。

一位脾气暴躁的妈妈,对儿子要求特别高,看见孩子练琴没有达到标准,就忍不住高声呵斥。

而每当妈妈声调一变,爸爸就会第一时间出来,一边替儿子打圆场,一边在孩子面前直言不讳地指责妈妈:“孩子学琴,不是这样逼着练习的。”

妈妈气得不行,爸爸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还拉着借故上厕所的儿子一起玩手机。

妈妈更生气了,硬拉起儿子要罚站,爸爸却依然站在儿子一边,觉得妈妈这样做不对。最终,这场关于教育的矛盾上升成了夫妻间的对立,越吵越凶……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习惯的培养,优秀品质的形成,靠的是父母的教育。而一个家庭中,父母意见不统一,孩子就会失去对规则的敬畏感。

这样的家庭教育,不能给孩子建立规矩;这样的孩子,是非观也难以形成。




好爸爸,不要“唱反调”,要“同声调”

曾在网上看到一条短视频,这位叫“恭喜爸爸”的宝爸一夜爆火。

是什么让大家都忍不住为他点赞呢?

原来这位爸爸,在老婆和孩子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堪称教科书。

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因为一道数学题,两个人争吵了起来。

爸爸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正准备当和事佬劝妈妈不要跟孩子置气,可转念又一想,不管什么事情,自己必须和老婆统一战线。于是马上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又惹妈妈生气了?”“需要爸爸抱抱吗?”

他先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去安抚妻子。和妻子背地里统一意见之后,再去找孩子谈心。

这位爸爸的处理方式,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父母统一明确的观念输出,对于孩子建立是非观和规则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的:“管孩子,只需要一种声音。”

面对问题时,作为爸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坚决跟妈妈站在同一个立场,告诉孩子:妈妈是对的,我们都要听妈妈的!

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妈妈说了算

曾刷到过一个有趣的视频:

一个小男孩因为淘气,折断了客厅的花叶,害怕被妈妈惩罚,主动去面壁。他一边心甘情愿、知错就改的样子,一边还时不时偷瞄妈妈的表情。

这时,爸爸看到儿子主动承认错误,逗趣的说:“你说你嘚瑟啥,我都怕你妈妈……”

爸爸看似一句无心调节气氛的话,却透漏出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里妈妈说了算,爸爸永远支持妈妈。

失败的教育各有各的失败,好的教育却总是如此相像。



无独有偶,著名演员黄磊在一档节目中,曾分享过他和妻子孙莉教育孩子的故事:

多多不喜欢练琴,经常有小情绪,孙莉一看多多噘嘴,就严厉地说:“少来这一套,再练一遍……”

每到这时,黄磊都会下意识马上走开,从来不插手,而是放手让孙莉去处理。

黄磊经常对女儿说:这个家里,妈妈最大,我们都要听妈妈的。

这两位爸爸维护妈妈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做法,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

当然,妈妈说了算,并不意味着教育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更不能说,妈妈的做法就一定是毋庸置疑的。作为爸爸,只要妈妈教育孩子的大方向是对的,那就应该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贯彻执行妈妈的决策和理念。

父母分工和责任不同,从科学角度上看,妈妈更适合做决策者,爸爸适合做执行者。

在教育的道路上,没有哪一个人会完全正确,只有父母拧成一股绳,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Source




税率低 年薪20万家庭纷迁佛州、德州等「阳光带」地区

世界新闻网

8/11/2022

个人理财协助网站SmartAsset分析2019、2020年的迁移模式的结果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受到较低的税率、温暖气候等因素吸引,加上许多人于疫情期间退休,高收入家庭纷纷迁入「阳光带」(Sun Belt),其中佛罗里达州以显著差距领先各州。

这项调查以年收入20万以上家庭的净迁移率为标准,为全国50州及华盛顿特区排名;调查结果显示,最多高收入家庭迁入的前十州中,共有九州位于「阳光带」,包括排名前六州,佛州位居第一。

SmartAsset的分析报告将阳光带定义为横跨东南部至西南部的广大地理区域。

SmartAsset审查调整后总收入20万以上的家庭,并比对2019年纳税申报单与2020年纳税申报单的地点,再依照高收入家庭的净迁入率为各州排名。


【重磅】宇宙深处的奥秘,詹姆斯韦伯科学团队解析全彩星空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排名前十与各州迁入的高收入家庭数据显示,佛罗里达州以2万263户居首,其次是德州的5356户;之后依序为亚利桑纳州(5268户)、北卡罗来纳州(4713户)、南卡罗来纳州(3967户)、田纳西州(2743户)、科罗拉多州(2624户)、内华达州(2331户)、爱达荷州(2055户),以及犹他州(1503户)。

佛州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移居选择,迁入佛州的高收入家庭数目是第二名德州的近四倍;前十榜单上的佛州、德州、田纳西州、内华达州不征州所得税。

全国迁出率最高的分别是加州与纽约州,各有近2万户高收入家庭迁出,是迁出第三高的伊利诺伊州的两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迁出率最高的几州,其年收入20万以上的家庭比例仍高于平均;迁出率最高的前十州,高收入家庭平均占比为8.79%,然而全国纳税人的高收入家庭平均占比仅6.82%。

此外,虽然这些州的生活成本高,但收入中位数通常也高于阳光带各州。

Source


2022的硅谷寒冬: 估值体系崩塌、泡沫破灭,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美国经济连续两季萎缩 经济衰退概率上升

文 / 李月霞

7/28/2022

通货膨胀率一直攀升削弱了美国消费者支出,利息大幅调高抑制了住房需求和商业投资。(法新社)

(早报讯)美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提高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处于数十年高位的通货膨胀削弱了消费者支出,且美联储大幅加息抑制了商业投资和住房需求。

彭博社报道,商务部星期四(7月28日)发布的初步预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年率下降0.9%;第一季度萎缩1.6%。作为美国经济的最大组成部分,个人消费增长1%,较前一季度有所放缓。

接受彭博访问的经济师预期中值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4%,消费支出增长1.2%。




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大跌,因该报告降低了美联储进一步大幅度加息的可能性;美国股指期货仍然走低,美元抹去涨幅。

初步报告显示,企业和政府支出以及住宅投资下降;库存也拖累GDP。

一项剔除贸易和库存因素、衡量潜在需求的关键指标显示,实际国内销售总额第二季度下降0.3%,而前一季度则增长2%。

报告显示通胀如何削弱了美国人的购买力,以及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如何削弱了诸如房产之类的利率敏感行业。这种疲软态势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美国是否或何时陷入衰退的激烈辩论。

Source




报告:离乡「成家立业」亚裔搬离220哩距离最远

世界新闻网

7/26/2022

平均而言,亚裔年轻人的居住地与原成长地的距离最远,达220哩,图为华人社区。(美联社数据照片)

美国民众成年之后,离开长大的家,远走他方成家立业的趋势正在下降中;联邦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与哈佛大学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6岁前的成年且离家的年轻人中,高达90%仍住在原成长地500哩以内。

该研究指出,现在的26岁前的成年人,超过三分之二仍居住在自己自幼长大的周边地区,已经离家的年轻人中,80%仍住在原成长地100哩内,90%住在原成长地500哩内。

年轻人离家后的居住地与原成长地的距离,在族裔与收入上呈现差异,平均而言,亚裔年轻人的居住地与原成长地的距离最远,达220哩,白人则是190哩,西语裔为140哩,非裔则是130哩;而收入与搬迁地距离,通常呈现正相关。

亚裔年轻人迁入的前十大首选城市,依序为:洛杉矶、纽约、旧金山、华府、圣地牙哥、西雅图、圣荷西、波士顿、沙加缅度、芝加哥;洛杉矶与纽约也是唯一同时受到白人、非裔及西语裔年轻人青睐的城市。




千禧世代 倾向住原生地

年轻人往往是美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带动力,当前指的是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而这份研究表明,年轻人的流动下降,而且就算搬迁,也倾向于住在原成长地附近。

另一方面,美国人口流动下降并非年轻人的专利,1950年代的时候,美国每年有20%的人口搬家,相当于五分之一;到了去年,此数字降至8.4%;美国人口流动减缓的原因,包括人口高龄化,双薪家庭数量增加,去年则有新冠疫情影响等。

不过对年轻人来说,「经济」是愈来愈多年轻人不愿远走高飞的首要原因;该研究发现,当前各地方如促进就业等经济政策,通常会优先嘉惠当地成长居民,这导致现在一地区的薪资成长额度,约有99%仅嘉惠于他们。

一名来自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Montgomery County)的21岁年轻人就说,住在原生地附近有一种「稳定感」。

新来此地的居民愈发难以享受到当地经济成长的果实,是年轻人愈来愈少远走高飞的主因;该研究报告就指出,很多人现在发现,原来自己的「经济机会的范围」,现在竟是如此地狭窄。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