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运输乱象:七企业被罚 纪检监察对可能失职问题展开调查




罐车运输乱象:七企业被罚 纪检监察对可能失职问题展开调查

早报网

8/27/2024

中国官方公布针对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的调查处置情况,多名车主和司机被查处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七家企业被给予行政处罚,其中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被罚约286万元(人民币,52万新元)。

中国央视新闻星期天(8月25日)报道,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分赴河北、天津、内蒙古、陕西四地开展联合调查,追查涉事产品流向,核查涉事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分析问题原因,理清各方责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链条清理排查,从各地清查情况看,截至目前,未发现其他同类问题。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联合调查组经调查核实后认定,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极其恶劣,违反基本常识,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

通报公布涉及卸载煤制油后,装载食用植物油的两辆罐车,其中一辆冀E5476W所运35.91吨食用植物油,用于饲料加工11吨,其余24.91吨未售出,已全部封存。

另一辆冀E6365Z所运31.86吨食用植物油,已封存2.48吨;剩余29.38吨被分装销售。已销售但未被使用的7.78吨已全部追回并封存,已被使用的21.6吨流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未流向其他地区。

涉事地区政府责成相关行政部门,对河北邢台卓然联合运输车队法定代表人倪某某、河北邢台皓源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澹台某某、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某,罐车冀E5476W实际车主高某群、罐车冀E6365Z实际车主刘某某五人查处,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对涉事司机要某某、张某某,依法刑事立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参与开具罐车清洗虚假票据的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某某、河北石家庄民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某某、罐车冀E5476W实际车主的三哥高某修三人,则被处以10日拘留的行政处罚。

通报也称,涉事地区河北邢台是问题罐车所在地,对罐车运输失管失察,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相关监管部门人员负有责任,由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对调查过程中地方发现的公职人员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不作为问题,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介入调查。

《新京报》7月发表了一篇长篇调查报道,揭露一些装液体的罐车在刚卸下煤制油等化工产品后,就装上大豆油等食用液体,为了节省成本,连罐体都不曾清洗的乱象。

有罐车司机透露,卸完煤制油若不清洗罐体,罐内会残留几千克到十几千克不等的煤制油。这些残留的煤制油与食用油相混,很可能悄悄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被报道点名的涉事企业,包括央企中储粮下属天津分公司、行业龙头汇福粮油。

《新京报》的报道一开始并没有引发太大关注,但之后随着更多中国官媒、自媒体跟进,央媒也公开发声狠批,事件彻底引爆舆论。

Source




罐车混运 中储粮金鼎食用油先下架又恢复上架

早报网

7/09/2024

中储粮旗下的油罐车被曝出混运煤制油和食用油、公司誓言要彻查后,多家电商平台无预警下架中储粮旗下品牌金鼎食用油的产品,但后来部分食用油产品恢复上架。

中国媒体《新京报》上星期二(7月2日)报道称,今年5月经长期调查后发现,不少中国国内的油罐车为了节省开支,既运煤制油又运诸如烹饪油、豆油和糖浆等食品,期间没有冲洗清洁,造成食用油被化工液体污染。

涉及的食用油企业分别是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中储粮上星期六(7月6日)在微博发文承诺将开展专项排查,对于检查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立即依法终止运输合作,并列入集团公司服务采购“黑名单”。

在中储粮表态要彻查后,第一财经星期一(8日)晚报道称,中储粮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淘宝旗舰店已下架销售产品,客服回应称是因仓库调整。

据查询,金鼎在淘宝的其他店铺仍可看到相关产品,但点击后发现产品已下架。客服对此回应称,下架原因是仓库调整,过一阵会恢复上架,但并未透露下架的具体原因,仅表示“自己只是客服”。

后来,金鼎在淘宝的旗舰店恢复上架相关食用油产品;淘宝其他店铺的金鼎食用油产品也正常销售。




在京东平台上检索,金鼎食用油京东自营旗舰店内相关食用油产品仍可正常购买。不过,在店铺售卖页面中并无“联系客服”的入口,疑似店方关闭了客服渠道。

工作人员就此回应称,客户可通过其他渠道发起客服沟通。对于为何没有直接提供客服渠道的问题,工作人员回应“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并对“是否近期主动关闭了客服沟通”的追问表示否定,称这家店铺始终如此。

同期另一家涉事的汇福粮油的多个产品在多个电商平台正常销售。

汇福粮油星期一对事件作出回应称,公司卖出的散油都是客户自提的油,能以任何形式流向市场。此外,前来运输的油罐车为客户自聘,汇福粮油公司对其资质有相应检查流程。

路透社说,这起事件引发社交媒体上对食品污染的轩然大波。在出现包括毒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后,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敏感,一些食品转向外国品牌,官方也加强了对食品行业的控制。

对于这起事件,中国官媒央视新闻星期一发文猛批,指这种节约成本的做法无异于投毒,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法》的公然挑衅,也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极大漠视。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在微博发文说,“中储粮卸完煤油装大豆油”性质非常恶劣,已涉嫌玩忽职守罪,完全不应是中储粮内部做个调查和处理就可以了结的,外部监管机构应当介入调查处理,鉴定事情的危害范围和程度,并且公开调查处理结果,给公众一个完整交待。

首都师范大学刑法专业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在确定相关行为人有故意向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物质的前提下,经办案单位根据具体情节认定后,相关行为人和涉事单位都有被认定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

Source




摩根大通警告 将对支票存款帐户增收服务费

世界新闻网

7/08/2024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规定银行收取透支费和滞纳金上限后,摩根大通银行警告说,可能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支票存款帐户收取服务费用。(路透)

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5日发出重大提醒,表示可能即将对支票存款帐户(checking account)服务收费。

摩根大通消费者和社区银行业务首席执行官莱克(Marianne Lake)透露,该公司计划把监管机构施加的成本转移给客户。他警告,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限制透支费和滞纳金(late payment fees)的规定将使国人一般的银行业务费用更昂贵。

如果这些规定正式成为法律,摩根大通银行将不得不向8600万名左右的客户收取目前仍免费的服务费用,如支票存款帐户。

莱克说:「这将会是广泛、全面且重大的变动,受影响最严重的将是最无力负担的人群,获得信用贷款也会变得更困难。」

CFPB提出8元的信用卡滞纳金上限,以及3元的透支费上限。

该机构同时也在考虑限制签帐金融卡(debit-card)费用,以及银行可向Venmo、CashApp等公司收取的费用。

莱克认为,全美主要银行都将跟进摩根大通的做法,把成本转移给客户。




她强调,支票存款帐户、信用评分追踪和规划工具等基本服务可能不再是免费项目,「如果我们无法从这些利润池获利,许多服务免收费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然而经济智库Better Markets总裁凯勒(Dennis Kelleher)表示:「银行声称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将成本转移给客户,但这并非事实。」他称银行再度以顾客的利益为借口,美化他们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意图。

银行已经提出上诉并提交诉讼,以阻止这些规定实施。

CFPB于3月通过限制信用卡滞纳金的规定,银行联盟随后提起诉讼,阻止该规定生效成为法律,现在正在等待法官判决。

美国银行滞纳金的平均金额是每张对帐单32元,将罚款限制为该金额的四分之一代表4500万名信用卡用户一年平均将省下220元。

CFPB指出,过去十年,银行以通货膨胀为借口提高滞纳金,创造无法抵挡的收益来源。

尽管费用上限的规定尚未成为法律,但一些公司已经准备将成本转移给客户。

不过,跨国会计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合伙人戈尔利奇(Dan Goerlich)认为,要将成本转移并非易事。

他指出,如今大多数用户可以轻松顺利地获得零售银行业务服务,「保持服务为零成本可能不利,但其他竞争对手提供低成本服务将迫使银行得这么做。」。

Source




美国人每年被诈骗数百亿元 高龄化社会恐更严重

世界新闻网

7/07/2024

随着美国人口高龄化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发展,诈骗犯罪浪潮预计将变得更严重。图为佛州婴儿潮世代今年2月欢度情人节,缔结来世姻缘。(美联社)

海外诈骗集团每年从美国人手中骗走数百亿元,随着美国人口高龄化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发展,这一犯罪浪潮预计将变得更严重。

美国退休者协会(AARP)防范诈骗网络(Fraud Watch Network)诈骗预防主任凯西·斯托克斯(Kathy Stokes)指出,网络与电话诈骗急遽增长,超出警察和检察官能够应付的范围,抓到和被判罪的犯罪者相对较少。

很少有受害者能拿回他们的钱,包括那些因感情诈骗、祖父母诈骗、技术支持诈骗等手法而失去毕生积蓄的年长者。

斯托克斯说:「我们社会的诈骗正处于危机水平,许多人加入这一行列,因为成为罪犯相当容易,他们不需要遵守任何规则,还可以赚很多钱,而且被抓到的几率很小。」

网络和电话诈骗已经过于泛滥,执法部门和成人保护服务单位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



前联邦调查局(FBI)探员芬塔(Brady Finta)说:「这类案件太多了,从后勤和合理性方面来看,现在几乎不可能克服。」

调查诈骗并不容易,尤其是源自海外的诈骗,窃取的资金通常迅速转换成难以追踪的加密货币,或转移至国外银行帐户。

格林伍德(Paul Greenwood)在处理老年金融虐待案件方面有22年的经验,他表示一些警察部门对于金融诈骗的重视程度不如其他犯罪,受害者最终感到沮丧,「很多执法人员认为,由于受害者通过礼品卡、汇款或购买加密货币自愿把钱交出去,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进行双方自愿的交易」,格林伍德表示这大错特错,因为这并非双方自愿,「他们是被诈骗了」。

他指出,除非诈骗达到一定金额,否则联邦检察官通常不会介入。

司法部表示不对联邦起诉老年金融虐待案设置全面的金额门槛,不过全国93个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可能会设立自己的门槛,优先处理受害者更多或财务影响更大的案件;联邦检察官每年提交数百件老年人诈骗和虐待案件。

此外,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指出,「绝大多数」的诈骗案灯都未报警,因为受害者通常不愿站出来。

Source




换汇抢钱案再出 法拉盛华男换汇被持枪威胁

世界新闻网

7/07/2024

犯罪嫌疑人照片。(市警局提供)

法拉盛再出换汇抢劫案,一华人男子在与嫌疑人见面换汇时遭持枪威胁,但受害人幸运地几时逃脱,并没有受伤,也没有金额损失。

据警方消息,7月5日(周五)约下午三时左右,一名53岁的华人男子位于法拉盛的北方大道(Northern Boulevard)和第150街附近与同样是华人的犯罪嫌疑人见面,准备将2万元现金换成人民币。具体身份不明的嫌疑人拿着一个黑色的大包靠近受害人,随后从包中掏出一把枪意欲威胁,从而抢劫受害人的现金。而这名受害人迅速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得以幸免经济损失,也并没有在过程中受伤。嫌疑人则逃亡未知地点,目前警方正被警方通缉。

近月来,针对华人的换汇抢劫案在法拉盛层出不穷,通常嫌疑人安排与受害者面收美元现金,假装承诺以网络转帐的形式将人民币转入指定帐户,但嫌疑人会在线下见面时以暴力抢夺现金。根据本报日前的报导,警方称法拉盛辖区内已有多名因换汇而被骗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计划回中国,因此才在网上约人并在线下以美元兑换人民币。对此,警方建议民众尽量去银行或正规的换汇机构处换汇。

目前,这名持枪抢劫的嫌疑犯仍在逃,警方目前呼吁公众一齐帮忙找到这名嫌疑人的身份。据警方公布的嫌疑人照片,该名男子曾穿着黑色短袖上衣与黑色带单侧白色的短裤,年龄较为年轻。民众可立刻拨打止罪热线(800)577-TIPS(8477),也可登录止罪网站www.nypdcrimestopper.com,或通过手机发消息至 274637(CRIMES),然后输入TIP577,或在推特上@NYPDTips,还可通过止罪手机应用程序「CS-NYC」提供线索,消息来源绝对保密。

犯罪嫌疑人照片。(市警局提供)

Source



借微信换汇名义约见实则抢劫 纽约亚裔骗子已犯案4起

世界新闻网

7/06/2024

警方近日发布两名亚裔嫌犯的作案照片,呼吁知情民众提供线索。图为男嫌。(市警局提供)

纽约市警方表示,多名在5月底以微信换汇名义抢劫的嫌犯,近日在凯辛纳公园再次犯案,涉案金额超过1万元;而加上这起案件,该团伙已经在全市犯案四起,金额累积超过5万元。 警方公布其中两名亚裔嫌犯照片,悬赏3500元,呼吁民众提供线索。

警方称,该团伙通过社群软件,借口和受害者现金换汇,实际是实施抢劫。最新的事件发生在6月10日上午11时20分,,四名嫌犯在凯辛纳公寓的新鲜草原路(Fresh Meadow Rd)约见一名33岁亚裔女和39岁亚裔男,其中一名嫌犯拔出一把枪,而其余同伙多次殴打33岁亚裔女,最后两名受害者被抢走1万700元的现金和财物。

警方称,该团伙的两名成员于前一天晚上在皇后丘(Queensboro Hill)进行了类似的抢劫,6月9日晚9时30分,两名嫌犯在波普勒街(Pople st.)132-27号住宅前和一名22岁亚裔女及一名39岁男子会面。会面一开始,一名嫌犯就拔出手枪,并多次攻击两名受害者,造成轻微伤害。嫌犯抢走大约3万2000元的现金和其他财物后,逃之夭夭。



另外,5月27日中午12时左右,一名27岁亚裔男子和三名嫌犯在法拉盛39大道138-23号建筑后方碰头,计划通过微信转帐,把携带的美金换成人民币。当亚裔男子把7000元现金给碰头的女嫌时,另两名男嫌拳打这名男子,强行取走7000元后三人逃逸。

这几名嫌犯在同天下午4时,又在布碌仑(布鲁克林)班森贺(Bensonhurst)的19大道8807号,与一名18岁亚裔女子会面,抢走该女子大约4000元钱财。

纽约市警方上周发布了两名亚裔嫌犯的图像,其中一人被描述为一个亚裔男性,穿着印有「Celine」白色字母的黑色连帽衫,黑色短裤,还穿着汗衫和拖鞋。第二名嫌犯是长发亚裔女性,著白色背心。

警方悬赏最高3500元,以获取捉拿该团伙的信息。民众可立刻拨打止罪热线(800)577-TIPS(8477),也可登录止罪网站www.nypdcrimestopper.com,或通过手机发消息至 274637(CRIMES),然后输入TIP577,或在推特上@NYPDTips,还可通过止罪手机应用程序「CS-NYC」提供线索,消息来源绝对保密。

方近日发布两名亚裔嫌犯的作案照片,呼吁知情民众提供线索。图为女嫌。(市警局提供)

Source



冒充富人租豪宅不付钱 检送加州妇住牢房

世界新闻网

7/06/2024

一名门蒙洛公园市女子冒充「富有投资者」,在硅谷一些最昂贵的社区免租居住,被判处一年监禁。(谷歌街景)

一名门蒙洛公园市(Menlo Park)女子冒充「富有投资者」,多年来在硅谷一些最昂贵的社区「免租」居住,而她的下一个新家将会是牢房。

圣他克拉拉县地检处表示,维奥莱特(Rebecca Violette,又名Rebekah Violette),多次使用假身分欺骗房东,并欠下数万元的租金。

地检处发出的新闻稿指出,多年来,维奥莱特重复了同样的诡计来愚弄房东。调查人员发现,这名62岁的女子在租房申请中谎报了自己的收入,谎报了之前被多次驱逐的历史,并为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租金开出空头支票。

地检处表示,维奥莱特搬进一栋高档住宅并获得房产后,拒绝支付租金,迫使房东通过法庭启动驱逐程序,整个过程漫长而昂贵。




地检长罗森(Jeff Rosen)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她因同一骗局多次被起诉,多次被定罪,并多次被拘留。」

他警告说:「租屋者和房东都应该小心谨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精心设计的诡计的受害者。我们鼓励在出租给任何人之前进行仔细的背景调查。」

在最近的刑事案件中,维奥莱特承认了三项重大盗窃罪、三项空头支票罪和一项盗窃未遂罪。在这起盗窃未遂事件中,未来的房东在移交房产之前通过网络搜索她的名字,了解到了维奥莱特的诡计。

上周,圣他克拉拉县法官西谷(Daniel Nishigaya)判处维奥莱特一年监禁,随后接受一年四个月的强制监管。

地检处提醒,业主可以在法院网站上查找潜在租户是否曾被非法拘留或驱逐。法庭纪录显示,维奥莱特有长达十多年的犯罪历史,曾于 2008年、2019年和2020年被拘留。

Source




2名医疗器械业华人在菲律宾遭撕票 当地商人提3大疑点

世界新闻网

7/06/2024

菲律宾国警反绑架大队(AKG)。(取材自澎湃新闻)

近日,两名医疗器械行业华人在菲律宾遭绑架遇害。两人分属不同公司,其中夏某某为中国公民,孙某为美籍华人,受自称为「李娜」的经销商邀请前往菲律宾谈生意,抵达后遭绑架,6月24日被发现遇害。据每经网报导,一位在东南亚多国从事医疗器械行销工作的从业人员表示,犯人有几点不寻常的做法。

本案受害者之一45岁的孙某,此前在一家跨国医疗公司工作,后来创办医疗公司,根据孙某助理提供的聊天纪录显示,孙某受一名自称「李娜」的菲律宾经销商邀请前往当地拓展业务。「李娜」曾提供一份名为MEDEV医疗公司出具的邀请函,邀请孙某商议产品分销等事宜。根据孙某家属描述,孙某6月20日和夏某一同乘坐PR359次航班抵达菲律宾,但在当天晚上6时多发送报平安消息后便失去音频。



针对本次案情发展,该名从业人员表示疑点首先是主动接机。在菲律宾一般来说不会主动去机场接客户,因为菲律宾堵车严重,在上下班繁忙时段往返市区和机场,可能会需要五、六个小时。

其次是邀请函。该名从业人员指出,菲律宾客户不会主动发邀请函,过去发邀请函是为了方便办签证,现在办签证相对简单,就不需要邀请函;第三是邀请函中提到的MEDEV医疗设备公司。该名从业人员表示曾跟MEDEV合作过,是正经做生意的医疗器械公司,成立很多年,老板是菲律宾人,与几家中国公司都有合作。

该名从业人员表示,这几个不同寻常的地方,让相关同行都认为受害者不熟悉菲律宾市场。他也表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不管是与代理商还是终端客户都可以无障碍沟通,加上菲律宾的人口多、医疗需求量大,近年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也愈来愈高,所以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出海的第一站会选菲律宾。

Source




把中企高管约到菲律宾后撕票, 这个“李娜”到底是谁

财经大健康

7/05/2024

图/Pixabay

2024年7月1日午后,孙某的父母得知,在菲律宾被绑架的独子,已经去世。与其同行的夏某某,也已遇害。

遇害的两人,均在医疗器械行业从事国际商务拓展(BD)工作,于6月20日结伴赴菲考察、洽谈业务,四天后彻底失去联系。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公告称,日前曾接到一名中国公民在菲遭绑架的报案求助,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营救工作。

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证实,一名中国公民遭绑架遇害。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也表示,“不幸的是,该中国公民最终遇害。据了解,一同被害的还有一名美籍华人。”

当日晚间,接近此案的受害者亲友证实,接到菲律宾警方消息,已锁定两名疑似涉案人身份,包括在展会结识并邀约孙某前往菲律宾的华人“李娜”,以及一名司机,“正在通缉中”。据其目前收到的消息,“李娜”可能牵涉到不止一起绑架案。




受害者亲友怀疑,此次绑架案,系专业团伙有预谋的行为。因为,从5月中旬“李娜”在欧洲医学展会结识孙、夏二人,到绑架案发历经月余,双方曾进行专业的医学商务谈判,为促使二人赴菲,对方还发来了全套邀请函资料,事后才发现所有信息均系伪造。

“我们希望讨回公道,严惩凶手。也希望这件事能为所有人敲响警钟,提升防范意识,在没有深入了解和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前往一些地区。”受害者亲友说。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表示,使馆向两名受害者表示哀悼,对凶手予以最严厉的谴责。使馆向遇害中国公民家属积极提供领事协助,从多层面就此案再次向菲政府高层和有关部门提出交涉,敦促菲方加大办案力度,尽快缉拿并严惩凶手。

No.1 设局者“李娜”?

两名受害者于6月20日中午从北京出发,傍晚18:00左右抵达菲律宾。

其亲友回忆,孙、夏二人抵达菲律宾后,很快失去人身自由,这也是他们怀疑绑架案属事先密谋的理由之一。因为孙、夏两名成年男子结伴同行,且孙某身高1米88,几乎每个周末都打篮球,“身体很强壮,一个两个肯定是打不过他”。




据《菲律宾商报》报道,二人最后一次与同事、亲友联系时间分别在6月20日18时07分、18时57分。当晚,两人的手机均无人接听。直到21日中午前后,夏的妻子接到微信电话,称其在会所打牌输钱需要家人电子汇款。

孙某亲友也证实,绑架者通过孙本人的微信联系到亲友,胁迫其承认赌博欠款,以此为由索要赎金。“当时这个理由(赌博)就被我们否定了”,因为孙某没有赌博经历,在与友人谈及身边出现的赌博行为,还对赌徒和组织者表示痛恨。“他连彩票都不买”。

基于上述怀疑,孙某的亲属没有立即打款,而是多次尝试与孙本人取得联系,但电话不通,微信无人回复。在绑架者索要赎金的微信语音电话中,家属曾听到疑似孙某的声音。

因被索要赎金金额高至1500万元—2500万元,家属向绑架者表示需要时间筹款,同时尝试与对方谈判。至于第一时间是否报警求助,孙某亲友说,“其实没有时间,很紧张。3天—4天。这边还在准备谈判。”

然而,在三四天后,“夏家打完300万元后,对方就联系不上了。”孙某亲友说。《菲律宾商报》亦证实了打款后失联一事。

一位短视频博主声称,曾于6月24日接到疑似夏某亲友求助,称姐夫在菲律宾“被绑了”,于23日上午打款300万元后失联。“之前他们明确说不想背人命只要钱”,希望博主介绍找人的办法,并盼望绑匪会在晚些时候放人。



前述短视频博主7月3日向《财经》表示,因为害怕,他没有向前述求助者提供帮助,也未向亲友本人跟进后续详情。截至发稿,夏的家人和工作单位未证实此事。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7月2日公告称,使馆积极协助家属向菲国警反绑架局报警,在国内公安部门指导下与菲警方开展执法合作,通过外交渠道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其尽快解救人质,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在菲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

据菲律宾国家警察发言人法哈多介绍,两名受害者的遗体是6月24日在菲律宾南部甘马磷省萨格奈镇的帕蒂蒂南村发现的。

法哈多称,警方尚未确认作案动机,但在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协调后,菲国警反绑架局已经开始调查此案,并已掌握涉及案件的相关人员的线索。

孙的亲友得到的消息是,两名受害者遗体上没能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指纹或脱氧核糖核酸(DNA)等信息,这也是他们怀疑此案系专业团伙所为的理由之一。



至于邀约孙、夏二人前往菲律宾的“李娜”,据受害者亲友自菲律宾警方处得到的信息,她是一名外籍华人,可能与不止一起绑架案有关。“李娜”与另一名曾向受害者家属索要赎金的男性,说的是“闽南口音普通话”。

5月中旬,在巴黎的欧洲介入心脏病学大会(EuroPCR2024)期间,受害者与“李娜”结识。对方自称,供职于菲律宾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老板是当地著名的福建商人,主营房地产,有菲律宾高层政府关系,因而获得了争取政府优惠的机会。

为邀请孙某等人前往菲律宾,“李娜”曾发来全套正式邀请函,事后证实相关信息均系伪造。此前,“李娜”亦曾与受害者就商务合作进行专业谈判,“说了很多专业医疗知识,很专业。”

受害者亲友认为,“孙先生和夏先生都不是初入行的新手,如果不专业他们也不会去。”

在医疗器械行业,通过展会结识新的潜在客户,经过一段时间线上联系和孵化,前往当地考察、洽谈争取达成合作,是很常规的工作流程。两家不同公司的BD人员,如果产品类别不同,“组团”开拓市场也常见。



“‘李娜’的身份警方已经确认,应该是外籍华人。”孙某亲友分析,“对方不仅说的单子比较大,又说认识高层,又说有好的政策。”

“李娜”正是以这些虚构的机会诱惑受害者上当。孙某亲友称,否则,以孙的条件,完全可以派下属前往。“他刚从美国出差回来,甚至没怎么休整就去菲律宾了。如果是一个简单的生意完全可以往后推一周。”

两名受害者中,夏系中国公民,孙则是在中国工作的美籍华人。孙出生在北京,在美国读的大学和研究生。

由于事涉中、美两国公民,案发地又在菲律宾,目前中国警方和美国、菲律宾警方均已介入。中国外交部表示,案发后,中国驻菲律宾使馆与菲方保持密切联系,敦促菲方全力侦办案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在菲律宾中国公民的安全,并为遇害人员家属善后提供协助。

No.2 有机会认定“工伤死亡”?

孙某亲友称,从目前接收到的信息看,受害者生前受到了折磨,“挨打是肯定的,但没有被截肢等。”

夏某所在公司为润迈德医疗,其苏州总部一位负责人7月3日表示,有一位销售总监正与菲律宾警方对接,跟进后续事宜。



7月1日,是孙某亲友推算其遇害后的“头七”。在中国殡葬习俗中,认为逝者会在这天“回家”。遵从传统文化,几位友人跟他的爱人沟通后,在午饭后告知孙某父母儿子离世的消息。两位老人已经70多岁,“万幸的是他们身体没有出现太大问题。”

按照中国与菲律宾之间有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在此案的实践中,可能以菲律宾本国管辖为主,中国在外交上给予关切,请求刑事司法协助。”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翟呈群分析,针对中国公民实施的绑架等犯罪行为,即便在境外,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可能判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中国具有管辖权。

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外国人在国外侵害了中国或中国公民的利益,中国对此行为也享有刑事管辖权。

根据菲律宾修订的《刑法典》第267条:任何个人如果绑架或拘留他人,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剥夺其自由,将被处以监禁至死刑。

翟呈群分析,“鉴于目前菲律宾司法体系中已经废除死刑,因此如果受害人因绑架而被杀害或死亡的,通常审判结果最高是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两名受害者均为医疗器械资深商务人士。孙某享年46岁,曾供职于跨国企业雅培,离职后继续从事医疗器械国际BD业务。夏某某享年39岁,先后供职于乐普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和润迈德医疗,讣告称,“夏总勇于担当,业绩突出,为人诚恳”。



孙某亲友称,虽然受害者的家人都有工作或退休金,但他本人的收入可能占了小家庭收入的八成,希望相关保险或补偿能够尽快到位,保障家属生活。孙某还有一名未满18周岁的孩子。

翟呈群说,如果绑架致人死亡者到案、并被法院判决有罪,受害者家属可以向其索赔。只是,有预谋的绑架案,实施者多为亡命之徒,拿到赔偿金的概率不会太高,“实践中受害者家属可能还是需要通过保险或公司保障的渠道来获得补偿”。

孙某亲友称,两名受害者前往菲律宾,是为与潜在商业伙伴会面。翟呈群分析,如果涉案员工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死亡时,又同时符合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履行工作职责三个条件的,应当认定工伤。

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蔡正华表示,“如果确认受害者是工伤死亡,应当得到救济。”至于公司是否给予另外的补偿,要看此前是否有过约定,以及公司的人道主义态度。

No.3 企业“出海”如何保障安全?

两位医疗器械企业管理人员在菲律宾遇害后,同行受到震撼,有人表示以后出国公干将提前购买相关保险。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社会不稳定情况,针对跨国企业海外派遣员工的绑架事件时有发生。翟呈群强调,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危险,“还是要第一时间寻找中国驻该国使领馆的帮助,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报警”。



2024年6月初,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曾通报过另一起中国公民被绑架案件,3名中国公民遭勒索后被释放,“有当地执法人员涉案”。2010年菲律宾发生的劫持香港游客大巴事件更是震惊世界,据新华网报道,此案有21名香港游客被劫持,8人死亡。

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挤出了药械价格水分,也让医疗企业“出海”成为大势所趋。一家医药上市公司高管表示,“这半年,好多同行都说,必须做几个产品的国际化,特别是‘一带一路’。”

医疗企业“出海”东南亚,菲律宾是其中一个热门目的地。近三年,菲律宾药监局2021年批准科兴生物新冠疫苗紧急使用;2023年8月,迈威生物宣布,与菲律宾制药公司UNILAB就阿达木单抗在菲律宾的注册和销售达成协议;2023年11月,沃森生物宣布收到肺炎系列疫苗菲律宾产品注册证,产品于2024年二季度实现出口;2024年3月,复宏汉霖宣布抗肿瘤药物汉曲优在菲律宾获准上市。

一位医疗器械企业高管透露,基于向全球客户稳定供货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已经在东南亚某国买下一块地准备建厂,“听工业园区的业务部经理说,去年一年去看地的中资企业有上千家”。

为了建厂,过去一年中,前述医械企业高管几乎每个月都会往返东南亚一到两次,其他同事也频繁前往当地。未来,可能还需要在当地派驻和雇佣更多员工,“安全是第一位的。”他说。

如何在“出海”过程中保障自身安全?律师的建议是,首先要谨慎选择“出海”目的地。



前述医械企业高管介绍,在为新工厂选址前,公司比较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情况,首先排除了曾出现过“排华”事件的国家,还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咨询各国法律和政策,开展了基础的背景调查。

最终,这家医疗器械企业选择在泰国设厂,一是因为当地治安较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第二是从生产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当地产业相对多元化,与中国、欧美关系都比较好,不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三是当地的税收优惠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

而且,“泰国国民文化比较‘佛系’,不容易产生冲突。”前述医械企业高管分析。

跨国市场不仅要了解当地文化和社情,还要前置性地做好法律、宗教、治安等的咨询。蔡正华介绍,很多跨国企业对员工出差目的地都会进行风险评级,“你到曼谷、加尔各答,或是阿富汗,出行配套措施、购买的保险都不一样,甚至包括要不要购买安保服务,全部都要考虑。”

已有保险公司开发出针对海外员工绑架险相关的保险产品。这是一个专门的险种,主要是一些企业把员工派往海外工作时,替员工去购买。相关保险能够在企业员工被绑架时,及时提供赎金,甚至有些保险公司还能提供聘请谈判专家、咨询顾问等服务。

“我下周二又要去泰国了。”前述医械企业高管说。

Source



为什么菲律宾的绑匪总是盯上中国人?

凤凰网

7/05/2024

Source



菲绑架案涉案人李娜据报来自台湾

早报网

7/05/2024

一名中国公民和一名美籍华人受自称“李娜”的经销商邀请前往菲律宾谈生意,抵达后遭绑架遇害。据知情人透露,当地警方已经确定“李娜”和另外至少一名男性涉案,其中“李娜”来自台湾。警方仍在抓捕包括“李娜”在内的涉案人员。

根据澎湃新闻星期五(7月5日)报道,据知情人透露,当地警方通过照片比对,已经确定“李娜”和另外至少一名男性涉案,并锁定涉案人“李娜”身份,来自台湾,目前此人不在菲律宾境内。包括“李娜”在内的涉案人员,警方仍在抓捕中。

上述知情人表示,此前曾出现过类似的犯罪模式。“据了解,‘李娜’这个名字牵涉不止一起绑架案。”

菲律宾国警反绑架大队当天中午接受媒体查询时说,该案仍在调查中,具体信息不便透露。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星期二(2日)公告,日前接到一名中国公民在菲律宾遭绑架的报案求助,但被绑架者最终不幸遇害。一同被杀的还有一名美籍华人。

据了解,两名受害者从事医疗器械行业工作,分属不同公司,均受自称为“李娜”的经销商邀请前往菲律宾谈生意,但抵达后遭绑架,6月24日被发现遇害。

Source



菲律宾撕票案设局者“李娜”为外籍华人,两名死者生前曾惨遭虐待

观察者网

7/05/2024

关于“2名中企高管在菲律宾遭绑架遇害”一事,菲律宾警方已确认掌握相关人员线索,目前,中、美、菲三国均已介入调查。

据报道,两名受害者此前因接受一名名为“李娜”的经销商以菲MEDEV医疗设备公司名义发出的邀请前往菲律宾,而MEDEV则对@红星新闻 否认该公司有“李娜”这名员工,称“邀请函”为假冒。

财经杂志报道称,这名“李娜”为外籍华人,可能牵涉到不止一起绑架案。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5日,知情人透露,警方通过照片比对,已经确定“李娜”和另外至少一名男性涉案。已锁定涉案人“李娜”身份,其来自中国台湾,目前此人不在菲律宾境内。包括“李娜”在内的涉案人员,警方仍在抓捕中。

据《菲律宾星报》7月5日报道,为调查“中国公民在菲遭绑架遇害事件”,菲律宾国家警察反绑架大队(PNP-AKG)正在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充分接触,反绑架大队正在监视犯罪嫌疑人。遇害者之一孙某的挚友高成(化名)向新京报表示,因孙某是美籍华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指派两名人员飞赴菲律宾调查此案。

另据《菲律宾商报》报道,菲律宾警方发言人法哈多表示,警方已掌握相关人员线索。



他表示:“反绑架大队的请求是,现在不说明有多少嫌疑人,但反绑架大队保证,他们正在调查一些人,尤其是受害者到达菲律宾时把他们接走的人。”

当被问及凶手的作案动机时,法哈多说:“现在,我们的调查方向是找到受害人到达菲律宾后要会见的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正在从各个角度进行调查。”

据此前报道,遇害两人夏某某和孙某分属两家不同的医疗器械公司,均为公司中高管理层人员。两人相约6月20日抵达菲律宾考察业务,希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却不幸遭遇绑架,于6月24日遇害。

遇害人夏某某夏某某所在公司官方公众号

据菲律宾华文媒体《菲律宾商报》披露,夏某某与孙某是在今年5月14日法国巴黎欧洲心血管介入会议(EuroPCR)上相识,孙某向夏某某介绍一名自称是菲律宾某医疗器材公司的经销商“李娜”,并约定由后者邀请,6月份共同到菲律宾洽谈生意。据遇害人家属说,会谈期间,“李娜”提及“老板姓洪,是菲律宾著名的福建商人,主要做房地产业……医疗器械的政府采购。”

关于这名“李娜”的经销商,7月4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菲律宾MEDEV医疗设备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并没有一位名叫“李娜”的工作人员,近期也没有向任何中方企业或个人发送过邀请函。这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注意到了这起绑架撕票案,此案与公司无任何关系,系有人冒用公司工作人员名义,制作了假冒的公司邀请函。



财经杂志报道,据受害者亲友自菲律宾警方处得到的信息,这名“李娜”是一名外籍华人,可能与不止一起绑架案有关。

6月20日中午12时55分,夏某某与孙某一同从北京出发乘坐菲律宾航空公司PR359次航班飞往马尼拉机场,大约在晚上6时抵达。夏某某在取完行李后,最后一次跟同事联络是晚上6时07分,之后手机一直处于无法联络状态,微信有回复。孙某则于晚上6时57分左右在微信上回复一张乘车照片后也一直无法打通手机,有几句回复,但微信拒接电话。

夏某某的妻子于6月21日早上11时36分后陆续接到几通微信电话(包括夏某某本人声音及第三人的声音),称在“会所打牌输钱需要家人汇款”。就此,孙某亲友对财经杂志表示,孙某没有赌博经历,“他连彩票都不买”。

当日,绑匪和家属通话时,威胁如不打款就撕票。家属不断与绑匪沟通,绑匪在和夏某家人交涉过程中,多次催款,威胁要伤害夏某,同时发来虐待夏某的照片和语音。孙某也曾在求助时催促打钱, 称“打钱就能喝水了”。

家属随后向中国警方报案并获受理,同时也向中国驻菲大使馆和菲律宾警方报警,同日发送电子邮件给菲律宾反绑架警察大队。



《菲律宾商报》报道中提及,遭遇绑架时,绑匪曾狮子大开口索要2500万元人民币赎金,其中一位家属向绑匪支付300万元人民币,仍被撕票。新京报报道,尸检结果显示,两名遇害者生前遭受过恶劣的虐待。

就菲律宾频现的绑架、凶杀等社会问题,上海文汇报驻菲律宾记者张松曾对观察者网提到,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等原因,在这里的华人博彩集团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相互之间的绑架、凶杀等行为越来越多。这也成为菲律宾社会的一大讨论话题,菲律宾的议员和官员多次站出来对此进行谴责和批评。一些华人博彩集团也将绑架的手伸向菲律宾人,造成的社会影响就更大了。这类事情客观上起到了抹黑中国的效果,也让菲律宾人对中国有一些误解。

截图自中国驻菲大使馆

7月2日,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就该事件发文表示,使馆积极协助家属向菲国警反绑架局报警,在国内公安部门指导下与菲警方开展执法合作,通过外交渠道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其尽快解救人质,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在菲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同时,使馆还协调为被绑架者家属来菲提供协助和便利。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向两名遇害者表示哀悼,对凶手予以最严厉的谴责。使馆向遇害中国公民家属积极提供领事协助,从多层面就此案再次向菲政府高层和有关部门提出交涉,敦促菲方加大办案力度,尽快缉拿并严惩凶手。

Source



中使馆:1中国公民在菲律宾遭绑架遇害 另1人为美籍华人

中国新闻组

7/02/2024

图为马尼拉市区。(路透)

针对中国媒体报导,有两名中国医疗器械业者日前在菲律宾遭绑架撕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证实有一名中国公民在菲遭绑架遇害,一同被害的还有一名美籍华人。使馆也再次提醒访菲的中国公民,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中国媒体指出,两名遇害者是遭诱骗至菲律宾。据官方背景的微信公众号《牛弹琴》指出,两人是去菲律宾洽谈业务,但「刚下飞机就被绑票了」。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官网2日发布新闻稿称,日前使馆接到一名中国公民在菲遭邦架的报案求助,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营救工作。使馆积极协助家属向菲国警反邦架局报警,在中国公安部门指导下与菲警方开展执法合作,通过外交渠道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其尽快解救人质,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在菲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同时,使馆还协调为被邦架者家属抵菲提供协助和便利。

新闻稿称,「不幸的是,该中国公民最终遇害。据了解,一同被害的还有一名美籍华人。使馆向两名遇害者表示哀悼,对凶手予以最严厉的谴责。使馆向遇害中国公民家属积极提供领事协助,从多层面就此案再次向菲政府高层和有关部门提出交涉,敦促菲方加大办案力度,尽快缉拿并严惩凶手。」

《牛弹琴》指出,这几年菲律宾绑架案频发,尤其是针对中国人,很多还被撕票。文章甚至提醒,「如果你和你认识的朋友接到菲律宾人的热烈商务邀请,要非常当心绑票圈套了」;「古人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说得更直白一点,现在中菲关系这样糟糕,菲律宾能有多大的生意?」

Source



中两医疗器械业者菲律宾遭绑架撕票 一人已付300万元赎金

中国新闻组

7/01/2024

近日传出有两名中国医疗器械业者在菲律宾惨遭斯票,图为马尼拉大都会一处住宅区。(路透)

据中国媒体报导,有两名医疗器械业者日前被诱骗至菲律宾后惨遭绑架撕票,其中一人为港股上市公司润迈德公司的国际营销总监,另一人为心血管医疗器械经销商。

上海第一财经报导,网上消息称,遇害两人在欧洲某行业大会上认识了自称菲律宾业务的代理商,两人相约赴菲律宾拓展业务,在当地遭遇绑架,疑似为一起「连环设套」案件,但无法证实此一说法的真实性。

新京报指出,遭绑架后,其中一人家属向绑匪支付人民币300万元(约41万美元)赎金,却仍遭撕票。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暂未透露案情进展情况。

成都商报旗下新媒体红星新闻表示,遇害的两人相约于6月20日抵达菲律宾考察业务,却不幸在24日遇害。其中遇害者孙某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其父母只知道儿子在菲律宾遭绑架,尚不知道儿子已不幸遇害。

第一财经称,其中一名遇害的医疗器械经销商,此前就职于某跨国医疗器械公司,此人坚持健身且身强力壮。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官网1日晚间发布新闻稿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1日会见菲律宾文官长、总统反有组织犯罪委员会主席贝萨明。双方回顾了近段时间来两国执法部门联合打击绑架杀人、电信诈骗、贩卖人口等恶性犯罪,特别是与菲国离岸博彩业相关犯罪活动所取得的进展,并就近期重点个案交换意见。

新闻稿称,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中菲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更好保护两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红星新闻》指出,菲律宾向来绑架事件频传,去年11月28日,菲律宾警察总署就曾表示,10月30日在马尼拉家中被绑匪持枪绑架的6名中国人中,已发现4人的尸体,另两名被绑架者仍然失踪。

据报导,今年6月2日,菲律宾首都地区也传出四名警察因绑架四名外国游客并索要赎金而被捕。据悉,这四名外国游客中有三人是中国人,另一人是马来西亚人。其中两名中国人设法逃脱并报警,剩下的两人遭到绑匪殴打,并在支付250万菲律宾比索赎金后,于次日上午获释。

中菲南海争议不断已经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这起绑架事件发生后,有中国网友即质疑,「是单纯的绑架,还是针对最近中菲南海事件升级导致的?」

Source



中国留学生奥克兰公交车上遇袭面部严重损伤

早报网

7/01/2024

中国驻新西兰奥克兰总领馆通报,一名中国留学生上星期五(6月28日)在奥克兰公交车上遭不明身份人员持械袭击,并呼吁当地警方全力侦办案件,尽快将嫌犯绳之以法。

驻奥克兰总领馆星期一(7月1日)在微信公众号说,遇袭案发生在6月28日上午,导致这名留学生的面部严重损伤。总领馆对此案深感震惊与痛心,获悉后第一时间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与受伤留学生家属取得联系表示慰问。

驻奥克兰总领馆也说,总领馆向奥克兰警方表达严重关切,“强烈谴责案犯的残忍不法行为,敦促警方全力侦办案件,尽快将其绳之以法,还受害留学生以公道。警方表示高度重视此案,正在加紧调查,愿与总领馆保持密切沟通”。

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总领馆并没有公布与留学生身份有关的更多信息。

Source



澳洲留学生签证申请费大涨125% 要价逾1067美元

观察者网

7/01/2024

澳洲周一将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用调高125%到1600澳元以减缓移民流入。(美联社)

澳洲周一调高了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用达125%,以协助减缓整体移民流入的速度,这对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澳洲内政部长Clare O’Neil发表声明说,自7月1日起,每份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由710澳元调高到1600澳元(逾1067美元),以协助「创建一个较公平、规模较小,且较有利于澳洲的移民体系」。

根据澳洲智库Grattan Institute,澳洲拥有全球最大国际教育产业之一,每年产值大约480亿澳元,占出口总额的7%。澳洲接受的技术移民里,国际毕业生占三分之一。

疫情爆发以来,澳洲留学生人数激增至65万多人,远高于疫前水准,是几乎十年前的两倍。Grattan Institute数据显示,澳洲人均留学生是加拿大和英国的三倍。移民问题料将成为澳洲明年大选的关键议题。

此前宣布且已生效的其他移民相关政策还包括:缩短毕业生临时签证并降低申请工作签证的年龄限制;杜绝「跳签」,堵住学生和其他临时证持有者不断延长在澳逗留时间的漏洞;以及,临时技术移民的收入门槛由70000澳元提高到73150澳元。

Source




中国学生:坎贝尔好傲慢,就是想中国人被美国人文学科教育一番

观察者网

6/30/2024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中国学生学人文,印度学生学科学”——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近日一番言论再度暴露了美国人的狭隘与偏见。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6月30日评论文章指出,坎贝尔的言论让中国学生和家长“不寒而栗”,有中国学生直指其“傲慢”,仿佛“中国人需要美国人文学科教育一番”似的。还有教育行业人士警告说,坎贝尔之言可能是美方采取限制措施的前兆,但这不仅会影响中国学生,更会导致美国学术界人才外流和创新潜力下滑。

报道说,尽管受到新冠限制措施和中美关系紧张的影响,赴美中国学生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但中国学生仍是美国大学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根据美国国务院和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公开报告,2022-23学年有28.95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入学,而2019-20学年这一数字超过37万人。印度学生是第二大群体,2022-23 年该群体的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35%,达到26.89万人。

中国学生参加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新华网)

尽管可能受益于坎贝尔的政策倾向,但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系的中国学生茱莉亚·朱(Julia Zhu)表示,她认为坎贝尔的言论透露出“傲慢”的色彩。

“他的言论从优势地位定义了其他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他的观点是,印度已经是所谓‘民主国家’,所以印度人愿意到美国,为美国工作。相比之下,中国人需要接受美国人文学科教育一番。”

与此同时,她也不相信坎贝尔是“真诚欢迎”中国学生学习美国人文学科的。“言语是不可信的。我希望看到政策得到实际落实。如果他真的欢迎人文学科的(中国)学生,他至少能做的就是减免学费。”



曼迪·王(Mandy Wang)15岁的儿子是北京的一名中学生,她说她非常担心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技术竞争会恶化,计划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会成为受害者。她对中国学生受到美国更严格审查的消息感到不安。

“我儿子的梦想是在美国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他对数学和物理非常感兴趣,对造福全世界的革命性变化感到兴奋。”她说,“科学不应该有国界,也不应该受到任何狭隘的政治目的的影响。”

另一名中国学生李就读的学校被美国列入了“制裁清单”,这也导致他和同学并没有把美国学校纳入研究生申请名单中。根据他所在的大学去年发布的一份就业报告,只有不到70名学生选择了出国深造,其中大多数去了英国和澳大利亚。

李说,美国对中国学生动机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他们的导师忙于其他方向,不可能要求他们从其他国家“窃取知识产权”。

《南华早报》引述北京微臣教育(Weichen Education)董事总经理加里·帅(Gary Shuai)的话称,坎贝尔的言论可能预示着美国将采取新措施限制中国人进入某些领域,但对美国来说,严苛审查中国学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美国)可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限制中国学生在理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其中可能包括更严格的签证审查和对研究项目的限制。”帅说,由于美国官员的相关言论,一些年轻的中国学生可能会考虑转向社会科学或商业研究,但其他学生可能会申请其他国家的大学。

“中国学生为美国的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限制不仅会影响中国学生个人,还可能导致美国科学界和学术界的人才外流,拉低美国的创新潜力。”他说。

资料图: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6月24日,坎贝尔对智囊团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说:“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他声称,美国应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他们应该来学习人文学科而不是科学。他指出,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大学正在限制中国留学生接触敏感技术。

他表示,没有足够的美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美国需要在这些领域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但要从印度这个美国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那里招,而不是从中国。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对中国留学生实施打压限制,以及无端滋扰、盘查、遣返。

据《中国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美方近年来无端滋扰盘查遣返了30余名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为硕博研究生,其中博士占比超过一半,多数来自美国知名高校,研究方向覆盖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网络安全、电气、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

今年3月8日,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时遭盘查并被遣返一事时表示,美方的做法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执法范围,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严重侵犯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中美正常人员往来,严重违背中美元首关于加强和便利两国人员交流的共识。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毛宁指出,美方一向标榜所谓开放、自由,口口声声表示重视美中人文交流,欢迎中国留学生,实际上却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选择性、歧视性、政治性执法,本质上还是美方一些人的冷战思维在作祟。

毛宁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滋扰中国赴美留学人员,停止毒化两国关系的民意环境,停止阻碍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Source



“中国家长可没那么傻,不会花数百万让孩子去攻读毫无用处的美国学位”

观察者网

6/29/2024

针对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近日声称“美国希望中国留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言论,6月27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发该报专栏作者卢纲题为《中国父母不会愚蠢到花数百万让孩子去攻读毫无用处的美国学位》的评论文章。

卢纲写道,库尔特·坎贝尔此番言论让他想起乔治·克鲁尼和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末日戒备》中的一个桥段,该片讲述了情报部门调查一起核恐怖分子意欲炸毁设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的故事。

片中,乔治·克鲁尼对妮可·基德曼称自己抓获了一名“恐怖分子”,此人为棕色皮肤,并且在美国获得了核科学博士学位。

克鲁尼以一种“心照不宣”的揶揄口气对基德曼说:“是的,我们训练了世界上一半的恐怖分子。”

《末日戒备》海报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坎贝尔对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说,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大学正在限制中国留学生接触敏感技术。他声称:“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这些领域的国际学生要从印度这个美国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那里招。

对此,卢纲表示,套用克鲁尼的话,坎贝尔这番言论的意思显然是,美国为中国培养了半数最优秀的理工科学生,而这些学生现在正在帮助中国对抗美国。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如此信任印度人。”卢纲问,“如果印度变得和今天的中国一样大,一样有挑战性,会怎么样?美国将会怎么做?”



卢纲提到,在美国,长期以来存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国内生源短缺的问题,缺额主要由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留学生填补。

卢纲认为,坎贝尔本可以这么直说:应该强迫中国留学生把父母在中国国内辛苦攒下的血汗钱拿来支付美国大学的天价学费,以获取“没有真正就业技能和职业前景”的人文学科学位。

“不过,中国的家长们并没有那么愚蠢,如果他们的孩子不能在美国学习STEM专业,他们就只能在国内学习了。”卢纲写道。

文中,卢纲呼吁:“求求你们(美国)把所有那些有窃取美国高科技机密‘嫌疑’的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都遣返回国吧!(那么)你(美国)要遣返的‘钱学森’将不止一个,而是一千个。”

坎贝尔资料图(视觉中国)

卢纲说:“我听说坎贝尔在大学里学的是音乐。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过《末日戒备》这部电影。那个被抓到的‘核恐怖分子’只是个为了钱而受雇的枪手,而真正的恐怖主义策划者是一位非常有教养的钢琴老师和音乐教授。”

卢纲最后写道:“记住,最危险、(思维)受损最严重的聪明人往往是那些在艺术和人文学科上受过过度教育的人,而非那些在硬科学方面受过过度教育的人。只需看看坎贝尔和新保守主义者,他们正试图发动另一场冷战,甚至是热战。”

Source



美高官明说了:美国需要中国学生学人文,印度学生学科学

观察者网

6/26/2024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声称,美国需要中国留学生学习人文学科,需要印度留学生学习科学。

坎贝尔资料图(视觉中国)

据报道,坎贝尔对智囊团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说:“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

坎贝尔声称,美国应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他们应该来学习人文学科而不是科学。他指出,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大学正在限制中国留学生接触敏感技术。

他表示,没有足够的美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美国需要在这些领域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但要从印度这个美国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那里招,而不是从中国。




坎贝尔还被问到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据悉,该计划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旨在打击所谓的“与中国相关的间谍活动、知识产权盗窃”。该计划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被终止。

坎贝尔表示,美国大学在支持中国留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做出了“谨慎的尝试”,但也“对实验室、中国学生的一些活动持谨慎态度”。“我确实认为有可能削减和限制某些类型的访问,我们已经普遍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美国各地的技术项目中。”

他称,有些人认为中国是弥补美国理工科学生短缺的唯一来源。但“我认为,未来我们需要看到的最大增长,将是更多的印度学生来美国大学学习一系列技术以及其它领域的课程。”

路透社指出,多年来,中国留学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在2022/23学年的总人数接近29万。

资料图(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对中国留学生实施打压限制,以及无端滋扰、盘查、遣返。

据《中国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美方近年来无端滋扰盘查遣返了30余名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为硕博研究生,其中博士占比超过一半,多数来自美知名高校,研究方向覆盖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网络安全、电气、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

今年3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时遭盘查并被遣返一事时表示,美方的做法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执法范围,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严重侵犯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中美正常人员往来,严重违背中美元首关于加强和便利两国人员交流的共识。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毛宁指出,美方一向标榜所谓开放、自由,口口声声表示重视美中人文交流,欢迎中国留学生,实际上却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选择性、歧视性、政治性执法,本质上还是美方一些人的冷战思维在作祟。

毛宁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滋扰中国赴美留学人员,停止毒化两国关系的民意环境,停止阻碍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Source



欢迎中国学生来美读文科 副卿:理工人才来源应是印度

世界新闻网

6/25/2024

副国务卿坎伯24日直言,基于国安疑虑,美国应该欢迎更多中国留学生来美国念人文社会科系、印度学生读理工科系。(欧新社)

副国务卿坎伯(Kurt Campbell)24日出席华府智库演说时表示,美国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学习人文学科而非科学,同时要扩大招募印度学生来美钻研理工和技术领域学门。

坎伯表示,就读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的美国人不够多,美国需要在这些理工领域招收更多国际学生,来源是美国日益重要的安全伙伴印度,而非中国。

美国与中国近年的科技贸易战方兴未艾,美国不断对中国祭出高科技业的防堵和制裁;近年也不时传出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在海关遭到盘查,甚至被遣返回中国的案例。

中国占美外籍学生最大宗

路透24日报导,多年以来,中国学生总是占美国校园外籍学生的最大宗,2022学年和2023学年的中国留学生总数接近29万人。

不过,学术界和社会人士认为,持续恶化的美中关系及美国专业知识被窃取的担忧,不仅破坏科学合作关系,也让中国学生凭空遭受质疑。 




坎伯24日出席华府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举办的「中国战略倡议」(China Strategy Initiative)研讨会,发表主题为「维持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战略」(Sustaining U.S. Strategy in the Indo-Pacific)的演说时表示:「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非粒子物理学」。

前总统川普政府任内曾实施争议性的「中国行动」(China Initiative)计划,此计划的目标在对抗中国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批评者认为这项计划形同针对亚裔科学家的种族侦防;拜登总统就任后,结束「中国行动」计划。

称谨慎观察中国学生活动

坎伯在答复问题时表示,美国大学在支持中国学生追求高等教育方面做出「谨慎尝试」,但也「审慎观察实验室和中国学生的部分活动」。

坎伯说:「我确实认为可以减少和限制某些类型的门路,我们已经普遍看到,尤其是在美国各地的科技项目之中。」

坎伯表示,有些人认为,中国是弥补理科学生短缺的唯一来源。他说:「我相信,未来我们需要看到的最大成长,是愈来愈多的印度学生来美学习一系列技术及其他领域的知识。」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