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赛:新冠大流行有望结束!人类终于要走出新冠的梦魇了吗?
9/15/2022
持续肆虐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可能终于要走到“终点”了。
9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例行疫情发布会上表示:
上周全球报告的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病例数已降至2020年3月以来的同比最低水平。
这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结束“近在眼前”。
谭德赛称,世界目前正处于战胜疫情的最佳时机。
据联合国新闻报导,谭德塞表示,“我们现在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位置来终结这场大流行。虽然还未走到那一步,但终点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战胜新冠疫情的“终点线”快来了。
谭德塞同时打了一个比方来敦促各国,“一位马拉松选手不会在看到终点线时就停下来,而是会用剩下的全部精力跑得更加努力。我们也必须这样做。”
他表示,如果我们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将面临更多变异、更多死亡、更多破坏和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世卫组织呼吁全球所有国家继续坚持抗击疫情,如为包括医疗系统工作者、老年人在内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持续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核酸检测)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1日正式宣布新冠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
“全球大流行”不仅意味着疫情严重程度的升级,更代表着抗疫难度也大大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11日,
全球累计已有超过6.05亿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640万。这场影响到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灾难,可能真的快要到头了。
谭德赛在9月14日的讲话中向世界发出警告:
如果各国现在不抓住这次机会结束疫情,那么更多的变异毒株和死亡病例还会继续产生,并且经历更大的阻碍与不确定性。
新冠病毒经过两年半的不断变异,
已经衍生出数千种不同的毒株。
比如,不久前美国闹得很凶的BA.2.12.1毒株现在被新毒株BA.5卷没了。
我国也在7月6日首次出现BA.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
“大部分的游戏宣发阵地不是微博,在微博很火,说明产品破圈了。” 罗斯基说。
9月初,守住祖国“南大门”的2000万深圳人共同经历了一场和BA.5变异毒株的“阻击战”。
官方权威结果显示,BA.5变异株2分钟左右进入宿主细胞,20-30分钟左右在上呼吸道呈现指数复制,12-24小时后开始感染和传播,最快5.5个小时就开始感染和传播,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24小时核酸。
目前,BA.5已经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出现,取代BA.2成为欧美最主要的流行毒株。
作为迄今为止传染性最强的新冠变种毒株,BA.5与自己的“兄弟”BA.4非常相似。
这两种毒株的不同之处,仅在结构蛋白N和M、非结构蛋白NSP4以及辅助蛋白Orf6和Orf7b中的一些突变。
而这些细微的突变给予了 BA.5毒株更多的复制优势,在北美和欧洲的传染速度如海啸般超过 BA.4。
BA.5最普遍的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的症状比较相似,如流鼻涕、嗓子痛、持续咳嗽、头痛、疲劳、肌肉疼痛等。
但味觉和嗅觉失灵的症状在感染BA.5的患者中比较少见。
不到1/3的患者有短暂发烧的症状。
虽然症状听起来并不算严重,但BA.5毒株是迄今为止传染性最强、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新冠变种毒株。
医学界通常使用基本繁殖数(R0)来衡量病毒的传染性。
基本繁殖数(R0)的意思是,病毒在没有免疫力的人群中感染的平均人数。
让我们来看看几种新冠毒株的R0值:
- 2020年初,武汉封城时流行的毒株R0为3.3
- 德尔塔(Delta)毒株的R0为5.1
- 奥密克戎BA.1的R0为9.5
- 奥密克戎BA.2的R0为13.3
- 奥密克戎BA.5的R0大约为18.6(数值来自一份南非的研究报告)
也就是说,目前新毒株BA.5的传播能力已经为武汉原始毒株的5.63倍。
每一个感染该毒株的病例,能把病毒传染给大约18-19个人。这个传播水平和麻疹类似,而麻疹病毒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遇到的最易传染的一种病毒。
大家都知道,即使曾经感染过新冠,过一段时间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
但两次、三次感染的几率并不是非常大,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现象。
然而,BA.5可不是一般的毒株。《卫报》给BA.5起了个新名字:“逃避免疫系统的大师”。《自然》杂志于7月5日发表的一项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BA.4和BA.5对三种疫苗剂量的抗体的抵抗力是BA.2的4倍。
易观分析文化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廖旭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羊了个羊”的设计思路是Hard Fun(需要玩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体力等去学习、去完善技能的游戏,获得挑战乐趣),没有这个思路,就不可能火起来,Hard Fun不是为难而难,而是提供这种游戏体验,并在用户体验、广告装载率与装载量之间的平衡点。
论文中还进一步评估了目前全球所有的主要疫苗对于各种变异株的作用,并与康复者血清作为对比。
各种疫苗2剂接种后血清均对原始毒株具有中和活性,但都对BA.5中和活性最低,这就再度证实了BA.5迅速流行是因为它拥有最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白宫新冠疫情发言人表示,奥密克戎BA.5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也最具免疫逃避能力的变异毒株。如果人们在今年早些时候被感染,那么他/她再次感染的风险仍然很高。还有另一层含义:如果大家不是最近接种的疫苗,那么人们很有可能获得突破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博士说,感染过奥密克戎BA.1和BA.2痊愈并产生过抗体的人可能仍然面临感染BA.4和BA.5的风险。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已经看到了“终点”,但它目前还尚未结束。
每天都还有很多病例死于各种并发症,或被新冠长期症状(后遗症)搞得不堪其扰。而身患新冠长期症状的病人,真的苦不堪言。
在2021年10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公布新冠长期症状(Long COVID-19)的官方临床定义:
新冠肺炎长期症状是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目前,全球出现新冠肺炎长期症状患者的具体人数尚不明确。但约10~20%的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会有数周至数月的残留症状。2021年8月《自然》期刊旗下的《科学报告》刊登了一篇名为《超过50种新冠肺炎长期影响: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的研究报告。
该项研究共涉及47910位感染者,年龄范围17~87岁。研究表明,80%的感染者康复后数周至数月内,至少出现一个长期症状。
该研究共确认了55种长期症状,其中,最常见的5种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和呼吸困难(24%)。此外还有嗅觉和味觉丧失、咳嗽、关节疼痛等。
在这些感染者中,肺部CT异常也较常见,35%的感染者在首次肺部CT扫描60~100天后,肺部CT显示仍存在异常。
遗憾的是,此篇论文并未提及这些长期症状会持续多久;也没有数据能够说明,有多大的可能性会伴随终生。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项研究的对象,都是2021年1月1日前的感染者。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感染的是新冠病毒原始毒株,而不是目前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可见,近1年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和论文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还需要不断的研究。
所以说,新冠真的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病毒,这种完全随机开盲盒式的重症概率,让这场疫情成为了全人类的一场大型轮盘赌。
甚至,有研究表明,要想缓解新冠长期症状,需要像白血病人那样换血才行。
有的人花光了全部积蓄“洗血”,效果却差强人意。
有的人很难消化食物、味道和气味都发生了变化。
有时肺部的氧气交换受到影响,导致呼吸困难…
真心希望,今年底会是新冠疫情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
频繁打新冠加强针或增副作用风险 且不会产生持久保护
世界新闻网
9/13/2022
新款疫苗加强针最近推出市场,当局鼓励民众尽快接种,然而究竟有无必要反复接种加强针,新疫苗又是否有效。南加州传染病学专家日前指出,频繁接种加强针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但不会因此而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
南加复旦-上医校友在线论坛最近举办,众专家对目前的新冠疫情提出各自看法。南加州大学亚凯迪亚医院( USC Arcadia Hospital )传染疾病控制首席医师江华认为,「没完没了接种加强针,并非没有风险,疫苗在短期内很安全,但毕竟是一款新疫苗,问世只有两年多,目前没有长程的数据表明疫苗无后期副作用。」
人类免疫系统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后者就是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其中包括体液免疫,比如产生抗体;获得细胞免疫,比如产生各种杀伤细胞和辅助细胞。很多新闻或社交媒体的报导表示,抗体降低就会导致免疫力消失。江华指出这种说法完全是误导,「抗体随时间推移会自然下降,但并不是说打了疫苗后,过了一段时间抗体下降,免疫力就会随之消失。事实上,细胞免疫在抗病毒中有更重要的功能,而且记忆细胞会在体内存在很长时间,维持免疫系统的运作,从而保护人类。」
接种新冠疫苗后,人类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但继续接种同样的疫苗加强针,究竟有无效果?江华认为,反复接种只是有限增加抗体量,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持续的高抗体,因为人体对原来的疫苗反应有记忆作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8月3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同样观点,文章指出,每四到六个月接种一次加强针维持抗体,可能不是一个实际或理想的长期策略,「用mRNA 疫苗加强免疫力也不是没有风险。」
文章还指出,迄今为止美国只有 47% 符合条件的人,接受了加强针剂量,频繁的接种建议可能会加剧普通人群的「加强针疲劳」,因此,加强针计划应基于可靠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显示疫苗接种的目的,应该是对预防严重疾病发生有显著的效果且持续,而不是抗体的短期增加。
9岁学童数学、阅读20年进步成果 因疫情全泡汤
世界新闻网
9/01/2022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测」(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NAEP)1日公布的全国测验结果可以看出,9岁学童过去20年来在数学、阅读项目获得的学习进步,新冠疫情发生后的两年之间完全泡汤,成绩跌落回到20年前的水准。
从1970年代开始,「国家教育进展评测」对于9岁学童在全国测验的数学、阅读表现展开记录及追踪。最新出炉的测验结果显示,疫情发生之后,9岁学童数学、阅读成绩双双退步幅度之大,创下30多年来首见。
纽约时报报导,成绩退步的状况横跨所有族裔与家庭收入水平的学童,但原本成绩表现就比较差的学生,退步情形最为严重。统计显示,原本成绩排名90%前段的学生,数学分数退步约3%,相较之下,本来成绩排名就在倒数10%的学生,数学分数退步则有12%。若以族裔区分,非洲裔学生分数退步13%,白人学生则退步5%。
今年稍早负责主办学习测验的联邦机构「全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主委卡尔(Peggy G. Carr)指出:「学习退步的严重程度,让我非常吃惊。」今年全美共有抽样选出的1万4800名9岁学童参加测验。
卡尔表示,早在疫情之前,成绩好与成绩较差的学童之间本来就存在学习差异,但现在则是成绩位于后段的学生「正在快速退步中」。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安纳伯格研究中心(Annenberg Institute)主任李欧布(Susanna Loeb)指出,即使是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测验分数,其实都可以做为学生未来在学校表现如何以及学习生涯整体发展的预估指针。
李欧布表示,测验成绩表现较差的学生,最令人忧心的是因为程度落后其他同学一大截,可能因此变成对于上学失去兴趣,最终可能导致连高中都毕不了业,也无法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