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硬让华为离开 美国付出代价



彭博:硬让华为离开 美国付出代价

世界新闻网

5/14/2022

深圳宝安机场里,华为企业标识广告。路透

美国3年前就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勒令拆除美国电信和安全网络中使用的中国制造设备,但延误、延期和严重资金短缺导致问题基本没解决,中国科技仍存在于美国各地。彭博指出,额外的成本、缓慢的升级,一切都表明,让华为离开,要付出高昂代价。

报导指出,100多家美国电信提供商仍在使用来自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从而为数十万客户提供手机通话服务,中国制造的设备也仍在为美国国防部一些设施、美国一些大企业的商务飞机和一些大型商务航空公司提供服务。

同时,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中国科技产品强行从美国电信网络中拆除的命令,也在美国构成公共安全风险。有关电信商表示,由于「拆除和替换」联邦援助计划,主要目的是说明美国农村电信供应商用西方产品取代中企的网络设备缺乏足够资金,他们将不得不削减对美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通信服务,减少繁忙高速公路沿线的911报警电话服务,甚至完全停止服务。

美国国防部获得两项豁免,被允许9月之前继续运行与那些使用华为、中兴设备的供应商之间的合约。相关豁免还提到另一家被禁的中企生产的监控摄像头。



在空中,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等营运的1,400架支线飞机,仍在通过中兴的网络设备提供互联网服务。6,400架私人飞机以及美国大企业拥有的一些商务飞机,也仍在使用中兴设备。

去年美国国会为「拆除和替换」项目拨款19亿美元,但今年1月统计181家申请者的资金要求时,却发现总额高达56亿美元。没有迹象显示美国国会会在短期内解决该缺口。

对美国农村电信商来说,时钟正滴答作响,中兴已暂停对美国客户的支持服务,华为很快也将这么做。

若美官员未禁止中企设备,为堪萨斯州17个县提供服务的美国联合无线通信,早就使用华为设备升级到5G服务了。该公司负责人拉斯科斯基表示,「这阻止我们的成长」,且当相关设备被替换后,用户必须自己支付变更费用。

Source




走不出美国制裁打击 华为第1季营收年减13.9%

世界新闻网

4/29/2022

2019年7月,深圳宝安机场的华为企业标志。(路透)

华为28日发布2022年第1季财报,受美国制裁打击引起的芯片短缺,造成消费者业务贡献大减影响,销售收入人民币1,310亿元,年减13.9%,净利润率为4.3%。据此计算,华为第1季净利润约在人民币56.3亿元,年减66.5%。

界面新闻报导,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表示,华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消费者业务受到较大影响,ICT基础设施业务实现稳定增长。此外,公司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以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净利润大幅下滑,也有华为去年同期净利润高涨的因素。去年第1季,华为的净利润率为11.2%。公司在当时解释,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改善经营品质,持续提升管理效率,并受益于收到一笔6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此外,出售荣耀的收入对利润数字同样有助益。

受制裁引起的芯片短缺影响,曾经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贡献大量营收的手机业务遇困。Canalys的2022年第1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第1季出货量位于前五的品牌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和vivo,华为则被列入「其他(Others)」。




对于手机的产能问题,华为终端业务CEO余承东日前微博上表示,去年供应的确紧张,但今年手机产能已经在逐步恢复。今年,消费者买华为手机可能会变得更加容易。不过从目前来看,内核的芯片问题仍未有有效解决方案。

为了纾困,华为正在为消费者业务寻找新的生存路径。就在本月,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覆盖消费产品和商用产品两大领域,消费产品继续聚焦服务大众消费者,商用产品则专注于服务政府及企业客户。

与此同时,华为企业业务也被推至更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华为成立了「十五大军团」,覆盖煤矿、智能公路、海关和港口、智能太阳能、数据中心能源等行业。华为总裁任正非表示,要成立更具效率的to B团队,为公司「多打粮食」。

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出口黑名单,禁止使用源自美国的关键技术,导致华为难以取得芯片与采购关键零组件。

Source




华为2021年营收下滑利润大增,孟晚舟回应三方面原因

来源:界面新闻

3/28/2022

3月28日,华为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滑28.6%,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出席了此次发布会,这也是她回国后首次公开亮相。

孟晚舟表示,美国多轮制裁与疫情仍然令华为营收承压,此外中国运营商的5G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客户需求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为营收。

分业务来看,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2815亿元,同比下滑4%;企业业务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长2%;消费者业务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滑46%。

孟晚舟提到,尽管华为手机、平板、PC等芯片受限业务影响消费者业务出现下滑,但新兴业务增长明显,华为云和数字能源营收增速都超过了30%。

在营收规模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华为净利润出现了大幅提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业务处置的收益。但孟晚舟表示,即便不考虑业务处置收益,华为的净利润仍然有所提升,“尽管营收规模变小,但华为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长,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增强。”

Source



孟晚舟回华为上班了,但具体是上什么班呢?

文章来源: 直新闻

10/25/2021

孟晚舟返岗发言摘要:

回到公司,来到你们身边,看到你们的笑脸,听着你们的笑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又是那么的自然。

过去三年,虽然相隔万里,但我们同舟共济,真心从未走远。

过去三年,虽然昼夜颠倒,但我们勠力同心,情谊更加深厚。

过去三年,虽然举步维艰,但我们披荆斩棘,团队越战越勇。

没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没有一片汪洋不可飞渡,这就是我们不变的信念,谢谢大家的守候,也谢谢公司。

9月25日,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之后,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根据防疫隔离政策的要求,目前已经过了21天隔离(9月26日~10月16日)。



孟晚舟回来后担任什么职务?

2019年12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孟晚舟,他说,“正常历史长河中,磨难都会出来英雄。孟晚舟经历的磨难也会对她的意志产生很大的提升,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财富。孟晚舟回来还是做她的CFO,当然这个CFO意志更坚强了。”

根据华为官方网站显示,孟晚舟女士目前依然出任首席财务官的职务。

2019年2月,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捕后首次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他提到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没有技术背景。任正非说,孟晚舟被关起来以后,作为父亲很心疼,但是已经发生了,就安安心心去走法律道路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次的磨难应该对她来说也是人生难得的机会。虽然孟晚舟个人现在没有自由,但对公司的业务没有任何影响。”

任正非对女儿岗位的安排,体现了他的用人之道。在最新的讲话中,任正非表示,华为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他认为,华为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只要他足够优秀,愿拿着“手术刀”来参加“杀猪”、“挖煤”的商业化战斗。



父女团聚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今天(10月25日)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生日。

任正非生于1944年10月25日,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30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0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1419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5.9%。至此,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7200亿元。

有网友评论称:“与女儿团聚,应该是任正非最大的愿望。”“女儿终于回来了,女儿要上班了,任正非是最高兴的。”“孟晚舟选择今天回华为上班,是送给老爸最好的生日礼物!”“祝任总生日快乐!祝华为的明天更好!”

Source



【视频】孟晚舟重回华为上班

10/25/2021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已重返华为上班。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天(25日)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身穿黑色套装的孟晚舟现身华为公司,她双手挥动,在场的华为员工不断欢呼。

华为内部员工透露,视频拍摄的地点是华为深圳坂田园区B1区。

其中一段视频显示孟晚舟在场表表感言。她说:“回到公司,来到你们身边,看到你们的笑脸,听着你们的笑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有时那么的自然。”



孟晚舟还说,过去三年,虽然相隔万里、昼夜颠倒、举步维艰,但大家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披荆斩棘,团队越战越勇。

今天也是华为创始人、孟晚舟父亲任正非的77岁生日。

孟晚舟上月底和美国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成功获释回国。9月25日晚,她乘坐的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根据防疫隔离政策的要求,她应该已在10月16日完成21天隔离期。

网络流传的照片显示,身穿黑色套装的孟晚舟现身华为公司,并手捧一束花在华为员工围绕下发表讲话。(互联网)

Source



孟晚舟与两个迈克尔经历了什么?

文 / 联合早报网综合整理

9/28/2021

孟晚舟(左)、斯帕弗(右上)与康明凯(右下)近乎同时重返故乡,但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法新社)

孟晚舟、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在异国熬过一千多个长夜后,终于返回故乡与亲友团聚。关于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背后的政治分析不绝于耳:外交政策的角力与计算、国家民族的输赢与荣辱,各种宏大的讨论铺天盖地,而关切他们个体经历的声音相较甚少。

虽然中美难得口径一致地否认了“人质交换”的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孟晚舟与两个迈克尔或多或少受大国交恶与政治博弈的牵连,身不由己。他们的归程以及过去三年的经历有哪些异同?两国网民的反应又有什么特点?

孟晚舟的回家(上)与两个迈克尔的回家(下)在氛围上有不小的差别。(路透社)


两种回家方式

孟晚舟回家的“仪式感”从离开加拿大前就开始了。当地时间9月24日获释的她在登机前就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她后来在政府包机上撰写感言时,中国媒体已大肆报道,社交媒体上,欢迎孟晚舟回家、中国实力强大的呼声此起彼伏。

孟晚舟的包机是上周六(25日)晚上约10时抵达,但不少民众下午已在深圳宝安机场聚集,他们举着横幅、标语、唱着爱国歌曲。机场与深圳最高楼平安大厦都打出“欢迎孟晚舟回家”的字样。官方媒体央视在包机抵达四个小时前就开始全程直播。官方统计,总观看量近4.3亿、点赞超4亿,比美国和加拿大的总人口还多。

有不少民众聚集在深圳机场迎接孟晚舟回家。(法新社)

孟晚舟最终穿着一袭红裙,踏着红地毯出现在众人视野。她接过鲜花,向在机坪迎接她的人们挥手、鞠躬,并再度发表了一段简短讲话。

从舆论上看,她是主角,却似乎不是焦点。虽然孟晚舟在两次讲话与一篇感言中都感谢了国家的帮助与关怀,但那些涉及个人经历的内容,在中国媒体与舆论中似乎处于次要位置,不少中国媒体与网民沉浸在外交胜利的狂欢中,更热衷于讨论中国红。



她在深圳机场哽咽地说:“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路透社)

例如,孟晚舟在加拿大说,作为母亲与妻子,过去三年的生活被“翻了个底朝天”;她在飞机上写道,自己“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她在深圳机场哽咽地说:“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

“孟晚舟式”的回家,充满着锣鼓喧天、英雄凯旋而归的气象。相较之下,两个迈克尔的回程则没那么热闹。在孟晚舟案中饱受批评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前往卡尔加里(Calgary)接机,在昏暗的机坪与两人相拥。看不到大批民众迎接,两人也没有发表什么讲话。

康明凯(机舱内左)和斯帕弗(右)在本月25日乘坐加拿大政府包机,飞抵卡尔加里(Calgary)(中通社)
康明凯(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相拥。(路透社)

加媒报道,两人在机库喝了杯咖啡、吃了些点心,斯帕弗留在卡尔加里与家人团聚;康明凯则乘坐另一架飞机回到家乡多伦多。他告诉当地记者,自己的心情“非常好”。他说:“能回到加拿大的家真是太棒了。我非常感谢所有为我们两个人回家而努力工作的人。”



一张康明凯在机坪趴着亲吻土地的照片在推特流传。不少加拿大网民为之感动。他们与中国网民一样在社交媒体上欢迎两个迈克尔归国。不同的是,加拿大网民的评论较少谈及外交与国际形势,而更多关注个人:“他们看起来气色不错”“能回家一定很开心”“赶紧给他们芝士汉堡,难以想象中国监狱给他们吃什么”“我打赌在中国承受的压力一定使他们苍老许多”。

特鲁多的摄影师斯科蒂(Adam Scotti)捕捉到一张康明凯在机坪趴着亲吻土地的照片。(斯科蒂推特)

也有些网民戏谑嘲讽,加拿大情报局在推特欢迎两个迈克尔回国后,就被一些网民调侃“不用隐瞒了?”“难道他们真是间谍?”整体而言,两个迈克尔归国,整体氛围也较为轻松、更为私密与个人化。

异国他乡的经历

2014年被中国拘捕并指控犯间谍罪的加拿大传教士加勒特(Kevin Garratt)告诉加拿大广播公司电台,归国的两个迈克尔“应该需要一些时间恢复”。加勒特称,斯帕弗被关押的监狱就是他当年被关那所,“所以我非常清楚那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

他形容,那里有着非常严格的军事环境,没有个人选择,想吃什么或阅读什么的选择也没有。他还说,自己前六个月被关押在一间“漆黑的牢房”。



加勒特的妻子朱莉娅(Julia Garratt)当时也一起被捕,她2019年受访时也形容过在中国监狱的经历:被关在一间日夜开着灯的房间里,连睡觉都有灯光照在脸上;每天接受长达六个小时的审讯,两个月后会再问同样的问题,然后比较答案,让人精疲力尽;虽没有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但有看守日以继夜看着他们,任何基本必需品——水,牙刷——都得开口向守卫要。

加勒特(左三)的妻子朱莉娅(左二)2013年中国上海被拘捕。(法新社)

尽管中国否认,但加拿大官员和观察者当时都认为,中国逮捕加勒特是为了向加拿大施压,让其释放在加拿大工作的中国居民苏斌。加拿大当局2014年6月逮捕了被指控为中国网络间谍的苏斌,要将他引渡到美国。2016年2月,苏斌同意被引渡到美国,同年3月,他与美国官员达成协议,承认入侵美国主要国防承包商,窃取敏感军事数据并交给中国。

2016年9月,加勒特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期间亲自斡旋后,终于被遣返回加拿大,与同年早些时候离开中国的朱莉娅团聚。



而根据彭博社今年年初的报道,孟晚舟在温哥华过着“富裕的生活”,她能在特定时间与范围内活动,除了在圣诞节包下餐馆与14名宾客共享晚宴,还在温哥华高档精品店购物。

不过,这与孟晚舟在被捕前作为“华为公主”的生活也必然大相径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月25日在推特贴出孟晚舟腿上解除电子脚镣后的淤青,孟晚舟在加拿大经历的痛苦,恐怕也是他人无法得知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月25日在推特贴出对比照片,显示孟晚舟腿上解除电子脚镣后的淤青。(华春莹推特)

未来的轨迹

两个迈克尔与孟晚舟都需要一些时间恢复正常生活。但孟晚舟在整个事件中与政治高度绑定,回到中国后更顶着一种光环,万众瞩目,不再是过去那个单纯的电信巨头高管或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了,她能否回到以往的生活还是个未知数。一名在油管(YouTube)上的评论家就认为:“在加拿大她是法律上的囚犯,但还享有很多人身自由;回到中国,她是名义上的英雄,但其实是会失去自由。”



至于两个迈克尔,据中国官方的说法,两人“身患疾病”因此批准取保申请。虽然从照片上看,两人气色不错,但过去三年对身心的折磨,想必也需要一段时间愈合。康明凯也说,期待恢复在加拿大的平静生活,目前最想要做的是休息。

但有些加拿大网民似乎迫不及待,有个网民说:“两人应该谈谈在中国监狱里的经历,我等不及了。”

上面提到的加勒特传教士夫妇2018年11月已经出书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监狱的经历。

企业高管也好,普通老百姓也罢,都有可能受到政治博弈的波及。虽然个别经历有所不同,但同样身不由己。他们原有的生活被打乱,能否复原是个未知数。如果大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或许有更多人的人生轨迹将被改写。

Source



孟晚舟案给我们留下的10点思考

来源:明叔说

9/26/2021

9月24日晚,有朋友告诉我,可以关注一下孟晚舟案的最新进展。

25日凌晨,美国各大媒体全部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孟晚舟与美国检方达成延迟起诉协议。

这个协议的核心内容是:

——孟晚舟否认“有罪”,但默认存在“不当行为”;

——美国司法部放弃从加拿大引渡孟晚舟。

根据这一协议,孟晚舟可以立即结束在加拿大此前的“保释状态”,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随时回国。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强调,针对华为的其他指控仍在进行当中。



从2018年12月至今,加拿大司法机构应美国要求,“扣留”孟晚舟已经超过1000天。围绕孟晚舟案,华为从企业角度,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诉讼,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围绕此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外交斗争,三国民众、媒体对此案保持了持续的关注。

孟晚舟案至此已经画上了句号,根据延迟起诉协议,不出意外,美国检方将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取消对孟晚舟的指控。

但美国检方同时表示,对华为其他指控仍在走法律程序。

围绕孟晚舟案1000多天的各方博弈,现在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此案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1)如何看待孟晚舟案的后续?

虽然孟晚舟暂时告一段落,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美国围绕华为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打压不会就此停止,美国纠集盟友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和围堵不会就此停止,美国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污蔑和攻击不会就此停止。

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博弈道阻且长,这是一场持久战。

这是我们必须有的基本认识。



2)如何评价孟晚舟的结果?

孟晚舟与美国检方达成延迟起诉协议,应该说这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对于孟晚舟和华为公司来说,坚持了孟晚舟是清白的这一基本立场。

对于中国来说,坚持了美国和加拿大打着司法的幌子,违反国际准则,对中国公民进行任意拘禁的基本立场。

对于美国来说,通过司法部发布的冗长声明,暗示孟晚舟承认自己有一定的过错,力图洗白美国发动此案背后的政治动机和阴谋色彩。

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这个结果应该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3)孟晚舟和华为公司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毫无疑问,是坚定捍卫中国公民合法权益、敢于跟美国霸权坚持斗争的中国政府,以及千千万万高度关注此事的中国民众。

孟晚舟案自始至终就是一起“政治案件”,美国和加拿大无论用什么样的司法遮羞布,都掩盖不了这一基本事实。

对于这样的“政治案件”,司法交锋只是明面上的斗争,在表面之下,是一场全世界瞩目的外交斗争、政治斗争和舆论斗争。

中国外交部、相关驻外使领馆,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团队,为了孟晚舟案,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他们的背后,是一个站起来的强大中国。

孟晚舟案,是外交为民、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最新写照。

孟晚舟能回到国内,是因为她背后的国家叫中国。

4)华为做对了什么?

在孟晚舟案前后1000多天时间内,明面上的司法战和明面下的外交战、舆论战在持续进行当中,华为在将外交战、舆论战交给国家的同时,自身从企业角度出发,坚持走司法程序,坚持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没有诉诸民族主义情绪,这是一种理性、务实和充满智慧的选择。



5)孟晚舟案对中国跨国企业的启示是什么?

相信此案对华为的冲击非常大。

曾几何时,华为一直强调“在商言商”,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不管华为曾经给自己如何定位,但在美国人的眼中,华为就是中国高科技的代名词,美国要打压、遏制、围堵中国,就必然会打压华为。

在新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下,“商业即政治”。

时至今日,美国仍在全球各地污蔑华为、污蔑中国,强迫其他国家不要采用华为的5G网络,这是美国打压、围堵、遏制中国的一部分,也是美国维护其自身霸权的一部分。

对于所有中国跨国企业来说,不要幻想可以通过撇清自己跟中国的关系,去换取美国的“高抬贵手”,这是不可能的。

所有中国跨国企业都要有勇气、有智慧对全世界说清楚:“是的,我们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但我们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经营都会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不会损害任何我们客户的利益。”

如果美国等西方国家依然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我们要做的不是证明我们不是一家中国企业、更不应该急于撇清跟中国的关系,而是要堂堂正正地告诉他们,我们是遵纪守法的企业,美国等西方国家违背自己宣称的市场原则,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手段处理市场经济问题,这才是可耻的。



6)孟晚舟案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在孟晚舟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企业和中国国家的利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

当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需要用国家的力量捍卫它们的合法权益,这在本质上,是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更是在捍卫中国的国家尊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定要跟国家同心同德,保持沟通与信任。企业可以没有国界,但企业家都有国籍。中国企业要用好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用中国的国家品牌为企业品牌背书,更要用良好的企业品牌为中国国家品牌贡献力量。

中国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孟晚舟案”中,确立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跟中国企业打交道的规则,“中国企业”这个标签不是原罪,而是一种强大的资产。任何国家如果因为“中国企业”这个标签对中国的企业和公民进行野蛮打压,中国都会做出合理、合法的反应,都会让一意孤行的国家、个人和机构付出应有的代价。



7)美国为何放弃引渡孟晚舟?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悍然教唆加拿大扣留孟晚舟,还是拜登政府此时放弃引渡孟晚舟,都是美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为了维护其自身国家利益做出的选择,美国的政客和司法系统,其本质没有任何变化。

美国放弃引渡孟晚舟,至少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孟晚舟案的司法理由确实不够充分;

第二,特朗普政府当年发起孟晚舟案时幻想以此打击华为、打击中国高科技行业,这个目标已经流产。华为是一个强大的组织,不管有没有孟晚舟,华为都可以持续、稳定地经营。不管华为今天面临多大的困难,但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中国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步伐;

第三,拜登政府希望了结孟晚舟案,释放一定的善意,给接下来中美各层级战略、经贸磋商创造条件。

对于中国来说,拜登政府了结孟晚舟案,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这是纠正错误,不是给中国“恩惠”。美国和加拿大释放孟晚舟,是扫清中美、中加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障碍,这不构成中美博弈中美国的重大让步,这一点必须让拜登政府清楚。



8)中加关系将如何发展?

孟晚舟案,可以说是加拿大政府近年来犯下的最严重国际外交错误。

加拿大明显高估了美国政府的诚信,也低估了中国政府捍卫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决心。

美国实际上对很多国家都提出“截留”华为高管的请求,只有加拿大将此事等闲视之,顺从了美国的要求,这是加拿大、美国同属昂格鲁-撒克逊核心种族同盟的结果,也是加拿大在外交上犯了幼稚病的结果。

对于两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活动的事情, 本质上跟孟晚舟案没有直接联系。

国际政治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希望加拿大通过此事弄清楚,任何时候,加拿大如果跟随美国损害中国企业、中国公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今天的中国都有足够的手段和资源,对加拿大带来实质性的报复和伤害。

中加关系将如何发展,关键看加拿大的态度。如果加拿大继续跟随美国,攻击、污蔑中国,参与打压、遏制、围堵中国,中国不会坐视不管,中加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加拿大愿意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权,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也不会故意要跟加拿大为敌。



9)如何看待华为?

华为目前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是事实。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为的重重封锁,对华为的手机业务,甚至是5G业务,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国内对于华为的支持和热爱,可以理解,但更应该做的事情,是保持理性。

现在很多营销号,动辄高喊“厉害了,我的华为”,制造了很多虚假信息,这是要不得的。

对华为最好的态度就是,让华为去干它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如果中美通过全面的磋商,解除或部分解除对华为的封锁,那是好事。如果美国继续全面封锁华为,那也没什么,从长远看,所有的事情都会是好事情。美国对华为的封锁,已经坚定了中国在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决心。从过往的历史看,中国科技和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只要下定决心,早晚都是可以解决的,从汽车发动机,到航空发动机,都是如此,芯片产业同样如此。

具体来说,28nm制程的芯片,可能这一两年就能解决,但挑战是规模和产量。至于14nm、7nm甚至更先进的芯片,至少还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

现阶段,任何自媒体宣称华为和中国已经解决芯片难题,都是在胡说八道。

另外,当前的硅基芯片制程已经接近物理极限,或许在下一代芯片架构、设计、材料和制程上,中国能做出一些由点到面的突破。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10)如何看待中美博弈?

我们对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过于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也不要忽喜忽悲。孟晚舟回国是好事,但也仅此而已,中美博弈、中美斗争,依然道阻且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来一场认知革命,打破国内各种崇美、畏美、恐美的思想,要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美国的制度神话已经破灭,美国是否在走向不可逆转的霸权衰退,全世界人民都看在眼里。特别是,我们要清楚,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不是中国要给美国下绊子、使黑招,相反自始至终都是美国在打压、围堵和遏制中国,我们是正义的一方。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理就在于,14亿中国人追求发展、追求过更好日子的梦想,是完全正当的,是完全合理的,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美国这个国家有其独特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背景,它不太懂得“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等中国的传统理念,它更听得懂的语言是“实力”和“利益”。中国要突破美国的打压、围堵和封锁,永远不可能靠讲道理,关键还是要靠基于实力的利益博弈。

那就让我们踏踏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让中国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跟美国来一场持久的较量吧。

Source



孟晚舟包机上感言:中国红照亮至暗时刻

9/25/2021

孟晚舟24日在返回中國的飛機上PO出照片,發表感言。(取材自微博)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当地时间9月24日与美国司法部门达成延期起诉协议后,已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航班CA552从温哥华起飞,今晚抵达深圳。中国官媒央视新闻客户端刚刊登了孟晚舟在包机上发布的感言。

孟晚舟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孟晚舟记述了她在加拿大1028天中的诸多苦恼,并称“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孟晚舟在中国政府包机上发布的感言全文:



孟晚舟24日在返回中國的飛機上PO出照片,發表感言(取材自微博)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

舷窗外一片漆黑,机翼上的航行灯闪烁不停,在寂静的夜空中,这些许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

此刻,我正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近乡情更怯,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

往事一幕幕闪过,恍若隔世,却又历历在目。过去的1028天,左右踟躇,千头万绪难抉择;过去的1028天,日夜徘徊,纵有万语难言说;过去的1028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铭心。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无数次奔跑,无数次跌倒,唯有此次让我倍感坚强;无数次出发,无数次归家,唯有此次让我热泪盈眶。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星河总有一予我希望,感动于心,感激于情。



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是如此伟大,全体同胞数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让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迈向共同富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感谢亲爱的家人们,与我一起经历风雨,见证岁月,安放我所有的喜乐苦悲。是你们的遥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丘;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我跨出丛丛荆棘。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回首此间,满是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感谢亲爱的同事们,虽然分别已久,你们的真挚鼓励和持续坚守,让我们始终风雨同舟,艰难征程波澜壮阔,赤诚初心历久弥坚。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就算素未谋面,你们的浓浓情意、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如一道彩虹,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

午夜梦回,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缕乡愁,亦是我滞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宿。秋风掠过,登机前,温哥华已需寒衣加身。此时,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暖阳和煦,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赏橙黄橘绿时。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回家的路,虽曲折起伏,却是世间最暖的归途。

Source



Meng Wanzhou returning to China

CGTN

9/25/2021

Through unremitting effort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s Meng Wanzhou has already left Canada, on September 24 local time, on a charter flight arrang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e will soon return to her home country and reunite with her family.

Meng’s house arrest in Canada ended on Friday after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dropped its request for her extradition.

She was arrested in 2018 at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 at the requ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nput from Xinhua)

Source



孟晚舟获释, 发表演讲: 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

文章来源: 凤凰网

9/24/2021

孟晚舟获释后发表简短演讲,在演讲的最后,她说:“我想感谢我的祖国和祖国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

孟晚舟和美国达成协议后释放演讲
Sep 24, 2021

温哥华当地时间 9 月 24 日下午三点,孟晚舟和他的保安团队,另外还有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的代表,总共 7 辆车陆续抵达了温哥华国际机场货物进出的进出口。因为孟晚舟事件得到了国际性的非常大的关注,温哥华国际机场方面开通了一个特别通道,给她从货物出口进出放行,以免有一些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也避免了造成人群的聚集。

Source



与美司法部达成协议 孟晚舟获释

9/24/2021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昨天离开加拿大温哥华省法院时向媒体发表声明。(彭博社)

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案出现突破性进展。一名加拿大法官当地时间周五(24日)签署了孟晚舟的释放令,取消保释条件,在近三年的居家监禁后,孟晚舟终于获准返回中国。

综合路透社、法新社、南华早报报道,此前,美国司法部周五称,已与孟晚舟达成暂缓起诉协议。



暂缓起诉协议将有效到明年12月1日,释放孟晚舟的条件是她同意对案件进行“事实陈述”。

在加拿大温哥华通过视像方式出席美国纽约联邦法院的聆讯时,孟晚舟并未认罪,但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她承认提供了“明知虚假的陈述”。

在近三年的居家监禁后,孟晚舟终于获准返回中国。图为孟晚舟当地时间周五(24日)在听证会结束后离开法院。(路透社)

美国助理检察官大卫·凯斯勒(David Kessler)在听证会上对法官说,美国联邦检察官与孟晚舟达成暂缓起诉协议。根据其中的条件,美国政府将在2022年12月1日,即暂缓期结束时撤销对她的指控。



美国司法部还将撤回将孟晚舟从加拿大引渡到美国的要求。代理美国检察官妮可·博克曼 (Nicole Boeckmann) 说:“孟晚舟在一项欺诈一家全球金融机构的计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孟晚舟离开法庭时拥抱了为她鼓掌的律师和支持者,其中包括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佟晓玲。她还感谢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助理首席法官霍尔姆斯(Heather Holmes)和加拿大政府“维护法治”。

孟晚舟当地时间周五(24日)在法庭外讲述她被居家监禁的经历。(路透社)

孟晚舟说,“过去三年中,我的生活天翻地覆,”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这对我来说是个破坏性的时期……但我相信每片乌云都有一线希望。这真的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宝贵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从世界各地的人们那里收到的美好祝愿。”

她还补充说:“困难越大,成长就越大。”



孟晚舟于2018年12月1日在温哥华机场过境时被加拿大警方依据美国司法部的要求逮捕,当时美国指她在华为的伊朗业务问题上误导汇丰银行,导致汇丰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令,以此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并引渡至美国。

加拿大司法部随后于2019年3月1日就孟晚舟引渡案签发授权进行令,开启了超过两年的案件审讯过程,也掀起中国与加拿大之间越演越烈的司法与外交博弈。

案件此次的进展将有望消除中美之间的一项主要争端,也有可能为中国释放两名被关押的加拿大公民铺平道路。

孟晚舟被捕后,加拿大原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同月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在中国被捕。

他们于今年3月在中国受审,中国法庭上个月判定斯帕弗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入狱11年,康明凯的案件则还未宣判。

Source



加拿大法官終結引渡程序 釋放華為財務長孟晚舟

9/24/2021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圖/美聯社)

加拿大法官今天終結針對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引渡程序,下令將她保釋條件解除並釋放她,結束近3年的法律攻防。

法新社報導,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副首席大法官福爾摩斯(Heather Holmes)做出這項裁判前,孟晚舟已與美國檢方達成緩起訴協議,避免詐欺重罪指控。

Source



Canada, China and US were all doomed to lose in Meng Wanzhou’s case

Analysis: After the Huawei chief’s detention, the saga rapidly turned from a narrow legal dispute into an escalating battle

By Patrick Wintour

9/24/2021

Meng Wanzhou leaves her home in Vancouver to attend her extradition hearing in August. Photograph: Canadian Press/Rex/Shutterstock

The deal allowing Meng Wanzhou to return home to China nearly three years after her arrest will come as a relief to all the participants in a saga that rapidly turned from a narrow legal dispute into an escalating geopolitical battle.

After the Huawei finance chief was detained on a US warrant in Vancouver airport in December 2018, Canada, China and the US soon found themselves locked into a court case which they were all – at least in political terms – doomed to lose.

Meng’s case was never going to turn purely on the idiosyncrasies of Canadian extradition law or the frankness with which she had told Huawei’s bankers HSBC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company and a subsidiary accused of violating US sanctions against Iran.



For one thing, even though the justice department may have felt they were doggedly acting on information about a potential breach of US sanctions law, Donald Trump made the case explicitly political by saying he would intervene to drop the charges if he thought it would help US-China trade negotiations.

China, meanwhile, felt Meng and Huawei were being used as a weapon in a wider battle. It was highly unusual for the prosecution to be directed at the chief finance officer personally and not at the corporation. Last year, Airbus agreed to pay $4bn in penalties to resolve a bribery case. In 2015, Deutsche Bank was fined $258m for violating Iran- and Syria-related sanctions. But no executives were detained in either case.

Since Meng was the daughter of Huawei’s founder, Ren Zhengfei, this was viewed as a personal attack not just on the firm but on a business hero.

Beijing responded to her detention on three tracks.



Within day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etained two Canadians, former diplomat Michael Kovrig and entrepreneur Michael Spavor, on dubious charges. A Chinese court in August found Spavor guilty of espionage and sentenced him to 11 years in prison. He has appealed the ruling. The verdict for Kovrig has yet to be announced.

Second, Huawei prepared one of the most legally sophisticated, multi pronged and expensive court challenges to an extradition ever mounted – one that would likely have taken years to wind its way through the Canadian courts. After two years of hearings, the court was due to announce in October when it would rule on Meng’s extradition. The substantive hearing in the US – now cancelled – would have been equally drawn out.

Finall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life as difficult as possible for Canada.

Caught between two superpowers and desperately aware of the need to display the independence of its courts, Canada has tried to avoid provocation. It still has not announced its decision on Huawei 5G or the on listing of China CGTN television network . Nor has it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ose defending Taiwan from Chinese threats. It was not a member of the Aukus security pact announced this week. The emphasis has been on quiet diplomacy, and making clear through its declaration on arbitrary detention that state hostage taking is unacceptable – although even that prompted a furious reaction from Beijing.



So why has a settlement been reached now? The US justice department said the out-of-court settlement is not dissimilar to one discuss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last year. At the time Meng refused to make any admission of guilt at all. Since then she may have realised her chances of avoiding extradition were vanishingly small. The court’s room for discretion in extradition cases is low. The judge cannot hold a substantive trial of the charges just to test if the alleged crime would be considered illegal in Canada, and whether there had been abuse of process.

Meng may find this frustrating, given the evidence shown in court.

Her lawyers argued that internal HSBC emails and memos showed she had been upfront with senior HSBC staff about Huawe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sidiary accused of sanctions-busting, Skycom.

Indeed, at a hearing in August, the judge in the case said that the case against Meng seemed very unusual. No one lost money, the allegations were several years old, and the intended victim, a global bank, knew the truth even as it was allegedly being lied to.



Heather Holmes, associate chief justice, asked: “Isn’t it unusual that one will see a fraud case with no actual harm many years later? And one in which the alleged victim, a large institution, appears to have had numerous people within the institution who had all the facts that are now said to be misrepresented?”

In reaching the out of court settlement the US may have acknowledged its case at trial was hardly watertight.

But the deal struck on Friday contains damning admissions by Meng that she had been knowingly untruthful in telling HSBC about the links between Huawei and its subsidiary operating in Iran. The DPA does not set out whether HSBC independently knew anyway about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merely that facts in the presentation were inaccurate.

Her return to China will come as a welcome gift to the re-elected Justin Trudeau – even if he still has to negotiate the release of the two Michaels.

Source



快讯!美法官批准孟晚舟保释条件 撤销引渡要求

9/24/2021

香港01报道: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9月24日出席美国法院的聆讯,并与美国检察部门达成协议,只要她在2022年12月之前没有违法,就可获当局撤销控罪。

目前身处加拿大温哥华的孟晚舟24日以视像方式,出席纽约联邦法院的聆讯。检察官凯斯勒(David Kessler)表示,孟晚舟获“延期起诉协议”(Deferred-Prosecution Agreement,DPA)直到2022年12月为止。

而作为协议一部分,她否认控罪。

布鲁克林(Brooklyn)地区法院法官唐纳利(Ann Donnelly)裁定,接受孟晚舟的延期起诉协议,批准她的具结保释条件。

检察部门同时称,华府会通知加拿大,美国撤销引渡孟晚舟的要求。温哥华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法院将在同日较后时间举行引渡聆讯,预计她届时可以获释。



美国司法部之后发表声明,指孟晚舟承认就华为在伊朗的生意误导银行,并强调会继续准备对华为的官司,称期待在法庭上提出证据。

加拿大《环球邮报》曾在9月17日引述消息称,美国恢复与华为以及孟晚舟的代表律磋商延期起诉协议。内文称,美国司法部要求她认罪以及支付巨额罚款,以换取美国终止对她的引渡申请以及撤销刑事诉讼,她将可返回中国。

孟晚舟2018年12月在温哥华机场过境期间,加拿大当局应美国要求扣留对方。华府起诉孟晚舟电滙欺诈罪,指她涉嫌隐瞒公司与伊朗有生意往来,误导滙丰银行。她一直否认控罪。

Source



Huawei CFO Meng Wanzhou to be released after agreement with U.S. in wire fraud case

By Lauren Feiner

9/24/2021

KEY POINTS

  • Huawei CFO Meng Wanzhou will be released and allowed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with the U.S. government charges of fraud.
  • Meng, the daughter of the Chinese tech firm’s founder, was arrested in Canada in December 2018 as the U.S. sought to extradite her on bank and wire fraud charges.
  • Meng pled not guilty to the charges on Friday but affirmed the accuracy of a statement of facts with the government’s claims.
Huawei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Meng Wanzhou arrives at British Columbia Supreme Court with her security detail for the afternoon session of her extradition hearing, August 4, 2021 in Vancouver, Canada.
Don MacKinnon | AFP | Getty Images

The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of Chinese tech firm Huawei will be released and allowed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with the U.S. government on fraud charges, prosecutors said Friday in a Brooklyn federal court.

A U.S. district judge accepted the 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 which will last until Dec. 1, 2022. Under the deal, the executive, Meng Wanzhou, affirmed the accuracy of a statement of facts and agreed not to commit other crimes, or risk prosecution.



Meng, the daughter of Huawei’s founder, was arrested in Canada in December 2018. The U.S. sought to extradite her on bank and wire fraud charges, claiming she was misled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 violate American sanctions on Iran. The U.S. said Friday it plans to withdraw its extradition request.

Meng pleaded not guilty to the charges on Friday. As part of the agreement, however, she took “responsibility for her principal role in perpetrating a scheme to defraud a 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acting U.S. Attorney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Nicole Boeckmann said in a statement.

According to Boeckmann, Meng admitted to making “multiple material misrepresentations” while CFO of Huawei about the company’s business in Iran, in conversations with the senior executive of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government claimed she did this to continue Huawei’s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rm.



Boeckmann said the admission confirms the core allegations against Meng. Media reports have linked Hong Kong-based HSBC to the case, though the bank has previously said the DOJ has confirmed it is not under investigation in the case.

A Huawei spokesperson declined to comment.

A lawyer representing Meng said he was “pleased” with the agreement.

“She has not pleaded guilty and we fully expect the indictment will be dismissed with prejudice after fourteen months,” attorney William W. Taylor III said. “Now, she will be free to return home to be with her family.”

Source



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 有望离开加拿大

BBC NEWS

9/24/2021

9月24日,孟晚舟离开温哥华住宅时面带笑容

美国司法部与中国电信巨头前任CFO孟晚舟达成暂缓起诉协议。最新进展为孟晚舟离开加拿大、返回中国铺平道路。

孟晚舟周五(24日)当地时间下午通过视频在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法庭出庭。孟晚舟对多项银行欺诈指控表示不认罪;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她承认曾向银行作假、帮助华为破坏了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按照美国司法部和孟晚舟达成的暂缓起诉协议,美国将在明年12月、也就是孟晚舟被捕四年后撤销针对她的指控,前提是她满足法庭设定的某些条件。



多家媒体报道称,接下来,美国司法部将通知加拿大,撤回引渡请求。

据报,加拿大法庭定将在同天晚些时候举行有关引渡的听证。

孟晚舟于2018年12月过境加拿大时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捕。

REUTERS

美国指控孟晚舟隐瞒华为香港子公司星通(Skycom)与伊朗的业务往来,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美方又称,这一行为还涉嫌诈欺汇丰银行,让后者也承受违反制裁规定的风险。



美方因此寻求引渡孟晚舟到美国受审。

自从在温哥华机场被捕以来,孟晚舟滞留在加拿大,处于美加引渡听证流程中。

孟晚舟一直坚称无罪。

孟晚舟是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知名中国企业的高管应美国要求在加拿大被捕,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

此后,孟晚舟案一直是中美关系的诸多绊脚石之一。案件亦引发了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一场外交危机,两名加拿大公民随即在中国被指控、以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罪名被捕。

Source



美国制造业为何会衰落

来源:中评社

7/08/2021

美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不仅提出“再工业化”的口号,而且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美国总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经济政策,是因为美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面临问题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凯歌高奏,可是,制造业却日趋萧条。金融行业就业人数有限,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工业化时代,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可是,美国已经回不去了。1953年美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高达28.1%,可是到2020年,制造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0.8%。

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小。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2016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把竞选重点放在美国中西部地区,争取美国中西部地区失业人口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竞选策略非常正确。

可是,赢得大选入主白宫之后,特朗普总统并没有改变美国的经济格局。虽然美国白宫经济顾问中不乏经济专家,但是,那些来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与美国总统的执政理念格格不入,因此,他们不得不挂冠而去。

为了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这位美国华盛顿的“闯入者”,聘请一些极右翼的政客制定经济政策,通过发动贸易战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市场,试图恢复美国的经济结构。可是,现在看来,四年执政期间,由于对所有贸易伙伴发动贸易战争,结果导致美国的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现在美国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间接的方式从中国进口商品。一些企业甚至公然拒绝执行美国白宫的经济政策。可以这样说,美国重振制造业计划,注定不能成功。

首先,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趋利性决定了,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一定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许多制造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利润率,将设计和市场营销环节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可是,将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国外。这样做的结果是,美国逐渐失去产业链,重要零部件的供应体系彻底破坏,美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失去了竞争力。

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制造的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而美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很难与之竞争。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试图保护本国市场,可是,这样做除了增加美国进口商和美国消费者的负担之外,没有其他的结果。

其次,美国试图依靠自己的金融霸权,改变经济结构,但是,回天乏力。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向美国出口半导体产品,日本汽车几乎占据美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为了阻止日本向美国出口大宗商品,美国联合其他国家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并且对日本出口美国的半导体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

为了解决国内半导体产品需求,美国转而扶持韩国生产半导体产品,从而形成了如今韩国的半导体产品和日本的半导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驾齐驱的局面。美国认为只要对中国采取同样措施,即可迫使中国乖乖就范。可是,美国总统没有意识到,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拥有自己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发展规划,绝对不会允许美国干涉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美国总统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既不能阻止中国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美国,同时也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美国经济陷入进退维谷两难境地。美国总统采取的策略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解决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内部需求。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国家,既得利益集团相互掣肘,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能否如期进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当初美国奥巴马总统决定修建高速铁路,可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根本无法落到实处。美国联邦政府的补贴资金,早已经不复存在,可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没有建成高速铁路网络。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征地拆迁,需要协调各方面的立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民主党总统似乎缺乏信心,因此,没有重新提出修建高速铁路的计划,而是要在原有设施基础之上,实施维修工程。而这样做究竟会让多少既得利益集团中饱私囊,人们不得而知。

第三,制造业是工业化核心,制造业也是工业化的象征。工业化既包括制造业,还包括农业工业化。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实现机械化或者工业化。可是,美国在制造业领域,要想实现工业化,面临许多困难。

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幅员辽阔,但是,人口相对较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美国面临巨大的成本。美国围绕着东部大湾区建设金融中心,围绕着旧金山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可是,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其他地区的发展都面临严重困难。堪萨斯州是美国的能源中心,而中部地区是美国的农业中心,到目前为止,美国尚未形成一个类似于东京湾那样的大规模制造中心。

中国已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一个规模巨大的科技创新制造中心。未来中国有可能会在杭州湾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中心。美国重新回到工业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短避长。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美国在制造业领域毫无竞争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制造业形成规模效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源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族制造业的发源地。渤海湾地区,是中国能源原材料的集散地。中国渤海湾地区,不仅拥有河北秦皇岛这样的大型煤炭港口,而且拥有大连、烟台、青岛、天津、北京这样著名的科技创新城市。如果中国从南到北,形成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中心、长江三角洲制造业中心、渤海湾制造业中心,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将会傲视全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工业门类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制造基地。中国选择轮轨高速铁路系统,为了降低能耗,提高铁路的运营效率,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与中国交通高等院校合作,研制新一代的材料和技术,从而使中国轮轨高速铁路能够达到每小时400公里,节约能耗10%。这标志着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已经掌握世界先进技术。任何国家要想与中国开展竞争,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可是,美国却不一样。美国依托高等院校建立“硅谷”,形成了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体系,可是,美国网络科技产业体系在国际竞争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麻烦。美国网络平台企业被许多国家反垄断机构调查,美国在网络经济发展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瓶颈制约因素。

美国试图依靠自己所掌握的金融垄断体系和金融信息,发展美国的数字经济。可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美国已经或者可能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他们积极寻求摆脱对美国的金融依赖,依靠科技创新,发行数字货币,走独立自主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美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重大发展。

正是由于看到的美国在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美国历届政府才会提出重新回到工业化,试图在工业制造领域,与其他国家竞争。这是典型的开历史倒车,美国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美国民主党政府并非不了解美国所面临的困境,可是,美国民主党政府不愿意让美国民众看到事实的真相,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转移视线,掩盖真相,试图把美国国内问题变成其他国家的问题。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通过各种方式,阻碍中国的发展。但是现在看来,无论是利用中国的台湾问题给中国制造麻烦,还是在国际社会组建联合抵制中国的战略同盟,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美国重返制造业,从逻辑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世界不会等待美国重新回到过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美国似乎无所适从。现在美国唯一的优势是金融体系,美国信用经济确保美国拥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实行赤字财政。可是,如果其他国家意识到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拒绝向美国输送商业利益,那么,美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下去吗?

中国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不要认为美国经济日趋衰落,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中国应当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合作,保持与美国的经济联系。正是由于对美国经济发展前景感到乐观,认为中国必须帮助美国克服困难,他们才会提出应当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经济转型。

然而,无论是美国华盛顿的政客还是美国的企业家,对美国是否偿还中国的债务,始终态度鲜明。美国从来不打算偿还中国的债务。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典型的自虐行为。中国当然需要美元外汇储备,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必要的信用安排。但是,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经济复苏之上,美国经济转型不可能成功。尽管美国可以继续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从世界各地掠夺财富,但这只不过是历史的回光返照,如此而已。

总而言之,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源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贪婪性,源于美国霸权主义的掠夺性,源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纷争。美国模式不可复制,经济制度是如此,政治制度也是如此。

原文链接>>



温铁军:美国用了二十年,打造了收割全球的金融利器

7/07/2021

温铁军 是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改革内参》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知名农业专家。

温铁军:美国用了二十年,打造了收割全球的金融利器
Jul 4, 2021
温铁军:中国体制为什么遭西方恨?就因为我们没按教科书走!
Mar 6, 2021
温铁军:有人说中国搭全球化的便车?真上了车中国早被剥干净了
Feb 20, 2021

金融筑牢大国博弈之盾

By 杜善凡

7/07/2021

从15世纪开始,起源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带来了大航海时代,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曲折前行,而金融伴随着贸易全球化也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金融全球化势不可挡。

金融是“收割”全球财富的利器

金融全球化除了给世界各国带来贸易便利,给实体经济带来资金以外,也成了全球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爆发点。尤其是最近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均是以金融系统的崩溃为导火索,再蔓延到整个实体经济。

每次金融危机都是对全球财富的再分配。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居民在过去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中积累的财富在极短时间内归零,更有甚者背负上巨额债务。然而,在财富的重新洗牌中,掌握着流通货币“闸门”的国家和金融大鳄从中渔利,形成了对遭遇金融危机国家和居民财富的收割。这也是这些国家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和低迷的原因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对全球经济的侵蚀以金融市场的动荡为开始标志。各国为了救济经济,启动“印钞机”。根据IMF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主要十二大经济体,货币总供应量已经高达近100万亿美元。疯狂印钞背后是资产价格的飙升,全球股市、楼市、大宗商品、比特币等,几乎都创下了新高,居民生活成本飙升。曾经是南美最富裕的阿根廷在去年4月份疫情的首轮打击下就宣布外债违约,无力偿还;2021年初巴西在疫情和外债的双重打击下宣布政府破产;今年4月初,土耳其货币里拉崩盘。压死这些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答案就是货币大幅贬值,直至失去法定货币的地位,这也是金融全球化给一国金融体系带来的摧毁性的打击。

中国免于被“收割”

保障金融安全,金融制度是外部之盾,而能够抵御深度冲击的更坚固的护城河则是内在经济的健康稳健运行。对于中国来说,免于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富大洗劫最大的防护之盾是中国没有开放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相反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是因为资本的可自由兑换,给了外资机构在外汇市场和股市进行操控的机会。资本大鳄为什么盯住东南亚和南美这些国家作为做空目标呢?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这些国家经济由于货币超发带来经济过热,出现了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股市、楼市、商品价格在外资大量涌入的情况下不断上涨,而当外资机构抛售本币计价的货币资产时,就会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在金融市场的表现就是股市大跌、汇市被做空、债市被做空,因为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没有后劲,对未来的股市、债市和汇市全部看空。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同样经历了两次金融风暴,但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却从1997年的7.9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实现了11.5倍的增长。在亚洲金融风暴前的1996年,泰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4倍,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泰国的人均GDP仅达到中国的80%,可以说1997年的金融风暴让泰国的经济倒退了20年。相反,中国在此后的20-30年时间里,经济突飞猛进增长,持续保持全球最快的增速,这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课题,称为“中国发展奇迹”。

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力量是什么?这就要看每次危机背后,中国是如何推动经济逆势起飞。

其实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中国经济从高热变成平稳后,即所称的“软着陆”,马上进入了急剧的下滑。外贸乏力、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国有企业亏损、银行呆账坏账严重是当时经济面临的困境。由于之前经济过热而扩张的产能无法得到释放,造成高投入低产出低回报,财政金融形势非常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做出决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半年后财政部再次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分两年列入国家预算,此后追加到2000多亿,加上配套资金高达6000亿,主要用于支持东南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如今东部地区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络,就是成型于这一时期。大量的政府投资,直接驱动经济向前狂奔。而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到2000年11月,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宣布,中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顺利完成。三年后的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此后的十年间,平均经济增速在10%以上。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高速总里程是1.63万公里,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



在这20年时间里,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了近10倍,而中国的GDP却是实实在在的翻了不止10倍。强大的交通基建提升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而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在加速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以政府债务为基础的金融支持是中国基建能够造就中国速度的首要“功臣”。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政府产业基金等形式的各类投融资形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这也就是政信金融的重要价值体现。

同样,在全球遭遇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后,中国做出大规模基建计划,在全球经济低迷甚至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在2010年的GDP达到59万亿元,超过曾经排名第二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十年内,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基建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推进,中国经济增长也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基建成长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支撑,也让全世界更加深刻认识到“made in China”的威力。曾经依赖高价进口的基建设备居然也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来源,这得益于为满足大基建而打造的“重器”。这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低息长期投入,而且增加了众多地方融资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通过发行信托,吸纳保险、社保等资金进入到基建中,为建设提速,扩大了规模。正是因为有政信金融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才能实现“坐高铁游遍中国”的愿望。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急刹车”,世界很多人民因疫情陷入贫困,然而中国却向全世界宣布实现了全面脱贫,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制定的减贫计划。中国33年(1987年提出扶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全面脱贫)减贫脱贫路是伴随着从东到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来。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是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

筑牢大国金融博弈之盾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历次工业技术的革命都是重塑国际格局的时机,也是规则重新制定的时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唯有下得先手棋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和规则制定中占得先机。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博弈的“大杀器”,金融是收割全球财富的利器。2020年全球金融市场注入的巨大流动性将会给不同的国家带来哪些影响?如今我们已经看到国际原材料价格暴涨、资本市场不断冲高,在不可预见的新一轮经济周期来临之前,要避免成为全球金融链条上薄弱的一环,中国该如何应对?



答案可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在各省的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找到:

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都市圈、城市群的打造,并辐射周边经济,东中西部产业联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资源互补,协调发展;5G通讯设备的铺设,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等。

二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关投入包括健康、养老、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三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相关投入包括高铁、轨道交通、机场建设等。

四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如特高压、新能源、新材料、传统能源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投入等等。



这些背后是国家继“十三五”在基建方面的投资的新一轮建设升级,这些升级为中国在下一阶段(2020-2050)的发展提供基础。

在“十四五”期间,投融资机制将在吸收“十三五”投融资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更加高效、科学,平衡债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更广泛地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居民的高储蓄转化为国家建设资金,让全民共享到经济发展的红利,让政府的投融资成为普惠全民的机会,从而形成金融体系的内循环。

大国博弈具有长期性,中国的发展同样是势不可挡。在全球重塑经济格局和金融格局过程中,政府投融资机制将成为大国博弈之盾。

* 本文已刊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的《新理财》杂志2021年5月刊(总第358期),由政信投资集团与杂志社共同撰稿。作者杜善凡系中国政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原文链接>>



China beating US by being more like America

Cultivating human capital will be essential if the US rather than China is to be the base of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By BRANDON J WEICHERT

4/25/2021

China’s high-tech group Huawei has become the world leader in 5G technology, powering a new era of smart manufacturing linked to AI. Photo: AFP

The United States transitioned from an agrarian backwater into an industrialized superstate in a rapid timeframe. One of the most decisive men in America’s industrialization was Samuel Slater.

As a young man, Slater worked in Britain’s advanced textile mills. He chafed under Britain’s rigid class system, believing he was being held back. So he moved to Rhode Island.



Once in America, Slater built the country’s first factory based entirely on that which he had learned from working in England’s textile mills – violating a British law that forbade its citizens from proliferating advanced British textile production to other countries. 

Samuel Slater is still reve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Father of the American Factory System.” In Britain, if he is remembered at all, he is known by the epithet of “Slater the Traitor.”

After all, Samuel Slater engaged in what might today be referred to as “industrial espionage.” Without Slater,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likely not have risen to become the industrial challenger to British imperial might that it did in the 19th century. Even if America had evolved to challenge British power without Slater’s help, it is likely the process would have taken longer than it actually did. 



Many British leaders at the time likely dismissed Slater’s actions as little more than a nuisance. The Americans had not achieved anything unique. They were merely imitating their far more innovative cousins in Britain.

As the works of Oded Shenkar have proved, however, if given enough time, annoying imitators can become dynamic innovators. The British learned this lesson the hard way. America today appears intent on learning a similar hard truth … this time from China.

By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latent industri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had been unleashed as the European empires, and eventually the British-led world order, collapsed under their own weight. America had built out its own industrial base and was waiting in the geopolitical wings to replace British power – which, of course, it did. 



Few today think of Britain as anything more than a middle power in the US-dominated world order. This came about only because of the careful industrial and manipulative trade practices of American statesmen throughout the 19th and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employed against British powe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ke the United States of yesteryear with the British Empire, enjoys a strong tra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dominant power of the day. China has also free-ridden on the security guarantees of the dominant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ns are exhausting themselves while China grows stronger. Like the US in the previous century, inevitably, China will displace the dominant power through simple attrition in the non-military realm.



Many Americans reading this might be shocked to learn that China is not just the land of sweatshops and cheap knockoffs – any more than the United States of previous centuries was only the home of chattel slavery and King Cotton. China, like America, is a dynamic n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le the Chinese do imitate their innovative American competitors, China does this not because the country is incapable of innovating on its own. It’s just easier to imitate effective ideas produced by America, lowering Chin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Plus, China’s industrial capacity allows the country to produce more goods than America – just as America had done to Britain



Once China quickly acquires advanced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nd capital from the West, Chinese firms then spin off those imitations and begin innovating. This is why China is challenging the West 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biotechspace technologiesnanotechnology5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n assortment of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at constitute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y reinvent the wheel when you can focus on making cheaper cars and better roads?

Since China opened itself up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70s, American versions of Samuel Slater have flocked to China, taking with them the innovations, industries, and job offerings that would have gone to Americans had Washington never embraced Beijing. 



America must simply make itself more attractive than China is to talent and capital. It must create a regulatory and tax system that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China’s. Then Washington must seriously invest in federal R&D programs as well as dynamic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those programs.

As one chief executive of a Fortune 500 company told me in 2018, “If we don’t do business in China, our competitors will.”

Meanwhile, Americans must look at effective education as a national-security imperative. If we are living in a global,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n it stands to reason Americans will need greater knowledge to thrive. Therefore, cultivating human capital will be essential if America rather than China is to be the base of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sides, smart bombs are useless without smart people.

These are all thing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understood in centuries past. America bested the British Empire and replaced it as the world hegemon using these strategies. When the Soviet Union challenged America’s dominance, the US replicated the successful strategies it had used against Britain’s empire.

Self-reliance and individual innovativeness coupled with public- and private-sector cooperation catapulted the Americans ahead of their rivals. It’s why Samuel Slater fled to the nascent United States rather than staying in England. 



America is losing the great competi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because it has suffered historical amnesia. Its leaders,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alike, as well as its corporate tycoons and its people must recover the lost memory – before China cements it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hegemon.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all is that America has all of the tools it needs to succeed. All it needs to do is be more like it used to be in the past. To do that, competent and inspiring leadership is required. And that may prove to be the most destructive thing for America in the competition to win the 21st century.

Source: https://asiatimes.com/2021/04/china-beating-us-by-being-more-like-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