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白宫在即 马斯克对川普政府影响力变小? 世界新闻网 4/20/2025 原本在白宫呼风唤雨的全球首富马斯克(左)协助川普总统(右)推动联邦政府改革,得罪不少官员,待在白宫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路透) 全球首富马斯克(Elon Musk)协助川普总统推动联邦政府改革,原本在白宫呼风唤雨,不过强悍的行事作风,得罪不少官员,加上任务未达预期,外界开始质疑马斯克对川普的影响力变小,待在白宫的时间也可能来日不多。 根据纽约时报(NY Times)报导,川普上任之初,马斯克带着小儿子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出席会议、会晤各国元首,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大刀阔斧裁员,在白宫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过去数周来,马斯克政治行情明显受挫,尤其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不满马斯克擅自安排个人属意人选出任国税局代理局长,尽管15日川普任命沙普利(Gary Shapley)暂时管理国税局,但三天后,贝森特征得川普同意后,随即撤销沙普利的任命,让马斯克十分难堪。 其实马斯克与贝森特之间的「宫斗」只是冰山一脚,马斯克行事作风一意孤行,惹恼白宫不少官员,加上政府效率部(DOGE)整体进度比预期慢,还有马斯克欲参与五角大厦中国机密简报会议被媒体提前曝光,让马斯克一度被川普公开责难,都让一些见风使舵的人看到微妙的变化。 一连串的政治失败已经影响马斯克的政治行情,上周马斯克参加内阁会议,只发表简短谈话,与首次出席会议时犹如一场个人秀,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近来他也变得安静,甚至数周未接受主流媒体访问。 根据纽时记者康格(Kate Conger)统计,马斯克通过社群平台X发文频率已大幅减少,马斯克3月发文3000多次,平均每天107篇;如今每天发文约55次,而且整个4月没有一天发文篇数达三位数。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私下坦承马斯克犯了错,但他对于马斯克加入执政团队,导致特斯拉(Tesla)汽车销售下滑、还有部分经销店遭受攻击等,还是对马斯克心存感激。 虽然马斯克在幕后仍全心全意投入外国富人「金卡」签证等工作,但身为联邦政府特殊雇员的马斯克无法永久待在白宫,而且未必很快下台,马斯克领导DOGE时间尚未超过130天,未来若改为兼职,则可以延长在政府的任期。 Source 马斯克大骂关税操盘手纳瓦罗白痴 「比一袋砖头还蠢」 世界新闻网 4/08/2025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左)痛批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右)的贸易政策。(路透) 亿万富豪马斯克痛批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
私校大观/愈来愈多私校 提供中产阶级学生免费就学 世界新闻网 4/20/2025 新罕布夏州菲利普斯艾希特学院为家庭年收入12万5000元以下学生免除学费。(美联社) 华尔街日报报导,愈来愈多走菁英路线的私立预备学校(Prep Schools),为中产阶级学生提供免费就学的机会,麻州住宿学校迪尔费德学院(Deerfield Academy)便推出免学费(free-tuition)的新计划。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迪尔费德学院,校园坐落于麻州西部,一学年学杂费将近7万4500元。 根据迪尔费德学院12日公布的新计划,获得录取的美国学生如果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可享免费就读。15万年收入的门槛大约比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高出一倍。 迪尔费德学院指出,美国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如果超过15万元,学费将不会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 迪尔费德学院是全美最富盛名的住宿学校之一,全校9年级至12年级学生共计约650人。 报导指出,对于迪尔费德学院等学校来说,招收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让学生组成的族裔、居住地点及社经地位变得更多元化,有助于壮大学校的各种学术与体育计划,这些计划经常让学生因此获得顶尖大学录取。促进学生组成多元化也可以顺势戳破住宿学校与私立学校的泡沫,让富有家庭学生因此受益,有机会接触到出身各种不同背景的同侪。 迪尔费德学院校长奥斯丁(John Austin)说:「许多家庭根本不会考虑像迪尔费德一样的学校,觉得高攀不起。」他说:「我们希望改变这种观感。」 校方指出,迪尔费德学院目前60%学生都是缴交全额学费。 史丹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顶尖名校,愈来愈常为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推出所有费用全免或部分减免的计划,不过,绝大多数顶尖私立大学校园里几乎仍以富有学生居多。 幼稚园到12年级(K-12)私立学校学费全免并不多见,因为校方通常财务状况较为吃紧,收到捐款较少。 新罕布夏州菲利普斯艾希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为家庭年收入12万5000元以下学生免除学费,麻州(Groton School)也为家庭年收入8万以下学生免除学费,两校的免学费计划均已实施多年。 Source 公校掠影/不会拼写阅读 康州「优秀高中生」竟是文盲? 世界新闻网 …
公校掠影/不会拼写阅读 康州「优秀高中生」竟是文盲? 世界新闻网 4/20/2025 「国家成绩单」显示,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持续下降。(美联社) 近来,一则近乎荒唐的新闻震惊了美国教育界:康乃狄克州一名19岁的女生虽然以「优秀高中生」的身分毕业并获得大学录取,但她却依旧不会读、写英文,梦想破灭,前途受阻,因而愤然对其公校所属学区和市府提起诉讼。 美国公校的教育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和学区被指责降低标准以便学生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而时常遭人诟病。但一名接受了12年公校基础教育、并以优秀的成绩高中毕业的学生竟然是个「文盲」,听起来的确颇令人匪夷所思。 进入大学难以适应 控母校失职 据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报导,艾丽莎.奥提斯 (Aleysha Ortiz) 在5岁时跟随家人从波多黎各搬到康州,就读于哈特福德(Hartford)公立学校。 据报导,她早在一年级时就开始出现「字母、声音和数字识别」的问题,但由于学校的疏忽大意,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奥提斯开始在学校里表现出跟不上进度的状况,老师会把她叫到角落里让她睡觉,或者给纸笔让她画画。 后来,她必须在上课时录制老师教授的内容,回家后借助一些辅助技术,譬如语音和文本之间互相转化的应用程序,重新学习上课一遍,这也意味着她比普通学生付出双倍的努力。 奥提斯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但到高中二年级时,她依旧不会读也不会写,梦想离她愈来愈遥远。直到她快高中毕业前,学校才终于安排奥提斯接受阅读障碍综合测试和评估。 根据奥提斯去年12月对哈特福德学区和市府提出的诉状,阅读评估的结论是,「奥提斯没有掌握一些基础阅读技能,她需要明确教授语音、流利度和阅读理解能力,而她在哈特福德公立学校系统就读期间从未学到过这些技能。」 奥提斯的妈妈不会说英文,她曾到学校寻求帮助,学校安排了一个特殊教育专员来跟踪她的案件。诉状称,这位专员不仅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反而经常在其他同学面前羞辱奥提斯。这位专员也被列入被告名单。2024年奥提斯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高中毕业,进入康州大学(UConn)学习公共政策专业。但进入大学后,她面临着重重困难,难以应对学业。虽然康乃狄克大学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服务,但她因心理健康原因从2025年2月开始休学,但计划重返校园,迎接大学课程的严峻挑战。 美国公校的教育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和学区甚至降低标准,以便学生能顺利毕业。(美联社) 公校教育品质参差 非个案 奥提斯的境遇从她休学后开始得到媒体广泛报导。虽然她被诊断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阅读障碍(dyslexia)等多种学习和人格障碍,这一案例有其特殊性,但美国社会各界对公校教育的品质和前景随之又纷争四起。 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在新闻评论区现身说法,指出像奥提斯这样的例子并非鲜见。 一位家长留言称,她和丈夫都拥有硕士学位,但他们18岁的儿子患有阅读、书写和计算障碍,不会读和写。她写道:「阅读障碍影响多达五分之一的人,但学校很少『诊断』这些孩子,即使他们这样做了,老师也没有接受过帮助这些学生的培训。」 也并不只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达不到与学龄对应的阅读水准。一位高中老师评论区留言说,奥提斯的故事并非个例。他写道:「成千上万的学生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这很可悲,但美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准确实下降了。」 …
朋友还没上 中国女子肉身挡门阻高铁发车 中国新闻组 4/20/2025 4月18日13时许,一辆由东莞南站开往厦门站的D2404次高铁列车停靠在深圳北站准备发出,但正当列车车门缓缓关闭时,车厢内一名女子竟因同行友人还未上车,强行以肉身挡门,阻止列车关门发车。 根据网上影片,现场有两名铁路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制止,但女子情绪激动,不顾工作人员劝阻和其他乘客目光,硬是不让列车关门。直到三名友人赶到,女子这才离开车门,随后列车关门驶离。 据环球网报导,19日12时,警方在厦门查获这名女子,并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其处以行政拘留。但不少中国网友都觉得,这样的处罚实在太轻了。 「行政拘留太轻了,起不到维护法律法规的作用,让她身分证上黑名单不给买火车票!谁都来她这么一出,体系都乱了」、「支持严惩」、「严肃处理,以儆效尤」、「拘留不够,狠狠地罚!」 中国一名女子因同行友人未上车,强行以肉身挡门,阻止高铁列车关门发车,遭铁路警察处以行政拘留。(图/取自环球网) Source 美国公民找海外避风港 靠「族谱」申请双重国籍 世界新闻网 4/17/2025 外籍观光客想要落脚,选择有限,双重国籍者(dual citizens)则跟当地人一样享有许多特权。路透 45岁纽约医生玛姬‧费拉多(Maggie Filardo)从来不曾见过祖父,因为祖父早在她出生之前就已过世。不过,彼得罗‧费拉多(Pietro Antonio Filardo)留给未曾谋面的孙女她一生中最棒的礼物:意大利国籍。 华盛顿邮报16日报导,川普总统第一任期开始,出生于美国的玛姬‧费拉多就帮自己与两个孩子通过族谱申请双重国籍,手续作业历时五年终于完成。为何要取得第二国籍?她的理由包括:所有意大利亲人都已不在人世,希望灌输下一代对于家族血源的重视,刚离婚的她如今可以随心所欲追求旅居海外的愿望,美国政治纷乱也让她想到海外寻找避风港。 她说:「孩子在美国成长、生活,我觉得颇为担心。时代会变,命运会变,我希望帮孩子能有其他选择。」 除了文档公证、按指纹、邮寄等费用之外,玛姬‧费拉多花了5700元在意大利聘请律师帮忙处理手续。 报导指出,外籍观光客想要落脚,选择有限,双重国籍者(dual citizens)则跟当地人一样享有许多特权,包括购买房地产、求职、就学、取得护照,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但某些权力可能要依实际居留状况而订,例如能否投票与参加健保。 …
房价飙+天灾多 佛州、德州等「阳光带」吸引力褪色 世界新闻网 4/20/2025 南方多个大城曾为入口集中之地,但由于气候灾难等多重因素,出现外来人口迁入减少的现象。图为德州大城达拉斯的风雪一景。(美联社) 南部阳光地带城市与沿海城市相比,由于气候温暖、税率低、住房价格实惠,过去一段长时期吸引不少美国人迁到这些城市。 然而这种吸引力正在迅速消退,房贷利率上升、房价飞涨、保险、业主协会费用(HOA)的飙升,尤其是在连串自然灾害之后,上涨幅度更大,都造成生活成本大幅上涨,现在愈来愈少美国人搬到佛州及德州的新兴城市。 佛州的坦帕(Tampa)及德州的达拉斯(Dallas)曾经是人口激增、房价飙升的热门地。然而根据房地产互联网交易公司 Redfin的最新数据,去年坦帕的净流入居民仅为1万人。这还不到2023年3.5万人的三分之一;达拉斯2024年净流入人口约为1.3万人,也低于前一年的3.5万人。 这两个州的其他城市,包括佛州的迈阿密、奥兰多、罗德岱堡(Fort Lauderdal)、德州的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福和市(Fort Worth)和奥斯汀(Austin) 等新兴城市,也同样出现人口净流入大减的情况。乔州的亚特兰大更是迁出的多,来的少,2024年净流出接近2000人。 Redfin的分析指出,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飙升,是造成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坦帕、达拉斯、奥斯汀等地,曾被视为旧金山、纽约等高成本城市的替代选择,但现在两者之间的住房成本差距已经大幅缩小。 加上南部地区天灾频发,飓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保险费及HOA成本飙升,移居到佛州及德州的吸引力自然也大不如前。 除了住房成本上涨是导致迁往南部阳光地带放缓的因素外,移民减少也是另一个原因。 目前有能力搬迁的人可能会考虑中西部或东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生活成本相对仍较低,而且不容易受到天灾影响。 根据Redfin分析,明州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印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房价与租金低于迈阿密或奥斯汀等地,将会是新兴具吸引力的大都会区。 Source 南加房价放缓 卖方市场不再 买家观望期愈来愈长 世界新闻网 …
搞乌龙?川普政府与哈佛之争 白宫称发信「未经授权」 世界新闻网 4/19/2025 哈佛大学。(美联社) 纽约时报报导,哈佛大学11日收到川普政府详列多项严苛要求「改善」的信件,该校认定别无选择,14日公开与川普白宫对摃,引爆空前冲突后,与哈佛对话的川普政府反犹太主义工作组官员立即打紧急电话给哈佛校方,称11日那封信「未经授权」也不该错误发出。 了解事情始末人士指出,该信是由卫生部代理总法律顾问凯文尼(Sean Keveney)发出,他是川普政府反犹太主义特别工作组三名成员之一。信的内容属实,只是白宫有人认为信发得太早,还有人认为信中内容只供工作组成员间传阅,不该发给哈佛。 最关键的其实是发信时机;哈佛校方律师和川普政府反犹太主义特别工作组前两周一直在积极对话;哈佛本来不认为有必要与川普政府冲突,却接到咄咄逼人、要求过于极端的政府公函,才导致哈佛认为双方形同沟通破裂,不可能达成协议。 在哈佛公开拒绝这些要求后,川普政府加大施压,冻结了联邦政府对哈佛的20多亿元资助,并警告哈佛的免税地位岌岌可危。 白宫高级政策策士梅尔曼(May Mailman)表示:「哈佛与反犹太主义特别工作组成员谈了数周,收到此信却未再联系成员,反而直接发起受害者运动,这么做是不对的。」不过,梅尔曼也表示,若哈佛能落实川普要求,为其在校园内营造反犹太主义氛围向学生道歉,双方对话仍可能恢复。 哈佛校方18日反驳了白宫所谓哈佛收信后应与政府再确认的说法。该校声明表示,该信「有三名联邦官员签署,加上官方信笺,由高级联邦官员电邮信箱发出,且依彼此承诺于4月11日发出。就算信中包含令人震惊的过分要求,任何收到政府此类信函者都不会质疑其真实性或严肃性。」 哈佛声明指出,「哈佛不明白政府最近言行究竟有哪些错误,政府到底想怎样。就算该信有误,政府本周采取的行动也会对学生、教职员工及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地位,产生实际影响。」 Source 川普再施压 要哈佛交出每一笔外国资助纪录 世界新闻网 4/19/2025 哈佛大学学生在校园示威,支持校方挺身对抗川普政府。(路透)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开拒绝川普政府要求的大学之后,22亿元联邦补助遭冻结,而且持续面临压力。华尔街日报(WSJ)18日独家报导,川普政府继续对哈佛大学施压,要求交出过去十年接受外国资金的来源。 报导指出,川普政府担心外国实体企图在美国校园里监视研究人员、散布宣传言论。 美国大学获得的外国赞助、合约或馈赠,规模动辄以10亿元计算,根据规定,大学对于外国资金来源每半年必须向政府申报一次。教育部总法律顾问办公室(office of …
谷歌前CEO:中国万亿美元投入科技 我们却在胡搞 凤凰网 4/19/2025 从大举削减联邦科研经费、以“打击校园反犹太主义”为由威胁冻结高校资金,到无故剥夺留学生签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三板斧”令科研界风声鹤唳。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8日报道,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警告称,如果特朗普继续这种做法,或导致美国输掉与中国的科技创新竞争。 报道称,施密特批评,特朗普政府正借削减科研资金一事“错误地攻击科学”。“如果政府是对个别科学家或科学研究有意见,那没问题;但现在看起来像是对整个美国科学的全面攻击。” 在施密特看来,这种“疯狂”终会结束,因为它实在“过于愚蠢”,但即便华盛顿修正路线,损害也已经造成。“我希望所有人明白,这些损害是真实存在的,”施密特称,“我们所面对的是正在为此投入万亿美元的中国,而我们却在胡搞,不给那些本该发明我们未来的人提供经费。” 当地时间4月10日,施密特(左)在SCSP主办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峰会”上发言 SCSP视频 施密特是在美国国会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EB)与美国无党派智库“特别竞争研究项目”(SCSP)日前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峰会”(AI+Biotechnology Summit)上,作出上述表态的。SCSP旨在就如何中美科技战中“竞赢”中国向美政府建言,施密特是其创始人。 施密特强调,美国在科学创新上的领先地位,是建立在政府、高校和资本之间长久以来的一种三方合作模式上的——政府出钱为科研提供基础支持,大学负责进行研究和产出成果,风险投资人负责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政府再提供市场支持。但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正打破这种“约定俗成”。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像是我在支持民主党,请允许我提醒你,在美国大获成功的水力压裂技术(fracking)——它让美国实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独立,并成为最大的油气出口国——也遵循了相同的路径。”施密特说。 施密特表示,他认识一些原本在美国工作生活的科技人才,但因为特朗普上任后科研环境恶化,正打算搬回英国。他还说,许多美国大学也处于“冻结招聘”的状态,因为校方“非常害怕这届似乎在故意扣留其数以亿计美元经费的政府”。 《商业内幕》指出,自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已经收紧了移民政策,削减了政府科研资金,裁减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雇员和预算,并对大学的“多元、公平与包容”(DEI)相关项目及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进行打压。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7日报道,许多仍在美国政府机构任职的科学家们坦言,特朗普削减开支让他们的工作难以为继。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实验室甚至无法购买手套、移液管、纸巾、培养皿、试剂等基础耗材,忙时还要从别的组借调人员,才能完成样本分析工作。 报道称,在其他政府机构工作的科学家也表示,他们已无力支付论文发表费用,连处理实验样本的基础耗材都无法保障。NOAA的一些科学家则被迫中止野外科考,因为与他们长期合作的承包商被告知暂停合作。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特朗普政府已对美国7所顶尖高校实施了撤销、冻结或审查联邦经费的举措,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另有19所高校已被告知,可能面临联邦经费被砍,原因包括未能保护学生免受“反犹主义”伤害。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例无疑是哥大和哈佛。此前有美媒报道称,在特朗普政府以停止提供4亿美元联邦资金相威胁后,哥大已接受了“整改”要求。这包括:同意禁止校内戴口罩,授权36名校园警察逮捕学生的权力,并任命一名高级副教务长,负责监督其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以及巴勒斯坦研究中心等。 哈佛最近则成为第一所选择“硬刚”的高校。本月14日,哈佛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在一封声明中写道,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已经超出联邦政府权限,侵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哈佛的权利,也超出了《1964年民权法》第六章赋予政府的法定权限。 Dr. Eric Schmidt …
不寒而栗”!这名华裔学者突然被FBI“抄家” 环球时报 4/19/2025 上月底,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学科供职长达20年的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不仅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然“抄家”,而且本应该帮他维权的校方,更是在他没有被起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将他以及他同样在学校任职的妻子,双双解聘。 目前,此事已经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尤其是华裔学生和学者的强烈关注,一些欧美媒体也在报道此事。这些报道都关注到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在美优秀人才,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从英国《卫报》美国版的报道来看,王晓峰这位网络安全和密码学教授,之所以会被FBI“抄家”,是因为他被指控没有披露他曾经得到的一笔所谓“来自中国的研究经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几年前,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美国司法部曾经发起过一个名叫“中国行动计划”的执法行动。根据《纽约时报》先前的曝光,该行动名义上是要从美国的高校里抓所谓的“中国间谍”,实际上却制造了多起冤假错案,被美国媒体和智库抨击为是针对华裔学者“为抓而抓”的迫害。其中,所谓的“从中国拿经费没有披露”,更是美司法部在完成抓人任务时惯用的一个诬陷华裔学者的套路。2022年,拜登政府叫停了这一行动,因为该行动被起诉的多名华裔学者最后都被证明是无罪的。 目前,王晓峰的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反复表示他是无罪的。实际上,截至今天,王晓峰仍然未被起诉任何罪名。 但随着王晓峰的遭遇不断发酵,《卫报》以及其他报道此事的美国媒体都认为,这预示着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或许会“卷土重来”。 根据这些报道,此案中最让王晓峰及其夫人马念莉,以及印第安纳大学中不少支持他们的教职人员、留学生们感到震惊、愤怒和担忧的是,印第安纳大学的校规明确规定了学校要开除教职人员得至少提前10天通知,而且还应举行校内听证会。可校方在王晓峰夫妇的事情上,却完全没有按照这一校规执行,而是直接按照FBI的要求就把两人都开除了——甚至于面对教职员工的质问和媒体的追问,校方也只是一味地让人们去问FBI。 “每天早上我醒来后,都会以为这只是一场噩梦。我无法明白为什么一所我们为之付出了20年青春的大学,会如此对待我们——根本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没有按程序让我们申辩”,王晓峰的妻子马念莉这样控诉道。但她表示她和丈夫会坚持斗争到底。 对于经历过这种迫害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华裔教授和纳米技术专家陈刚而言,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就表示,王晓峰及其夫人的经历,让他感到“不寒而栗”。 同王晓峰一样,在2021年时,美司法部也是以所谓的“没有披露从中国获得的科研经费”为由逮捕了陈刚,之后还起诉了他,好在一年后他被证明是无罪的。但从2022年《纽约时报》对他的遭遇的报道来看,这一经历令陈刚对美国深感幻灭。 “你努力工作,你有良好的产出,你建立了口碑,(美国)政府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对吧?但是最后,你却被当成间谍。这让你心碎”,早在2000年时就入籍美国的陈刚对《纽约时报》说道。 他还表示,起初当他听闻其他学者被美司法部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查出“问题”时,他未曾担心过自己会出事,因为他坚信自己“没有做错过任何事”,甚至于起初他们还会相信司法部在其他案件中的说法,直到厄运来到了他的头上。他当时对《纽约时报》说,在被逮捕的当天,他不仅气得发抖,而且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作“恶心”。 不过,比王晓峰稍微幸运一点点的是,虽然麻省理工大学在他被起诉的时候禁止他进入校园,但并没有开除他,而是给他办了带薪休假。而另一位也因为所谓的“没有披露从中国获得经费”而遭迫害的华裔学者——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前化学系教授陶丰,即便在去年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却因为被学校迅速切割,遭到了开除,目前仍在苦苦维权中。 因此,如今面对王晓峰的案子,除了认为此类事件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优秀留学生选择离开而不是留在美国,陈刚在接受《卫报》采访时也重点批评了印第安纳大学不按校规直接开除王晓峰及其夫人的做法,认为这是此案中最让人感到担忧的一点。 印第安纳大学一位来自苏州的中国留学生还对《卫报》证实,学校里的华裔学者们对王晓峰的事情确实非常关注和担忧,害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这名博士研究生还担心美国政府如今对于中国的敌意会导致他们无法再在美国进行科研,包括他们的学生签证恐怕也会被针对。 最后,除了华裔和中国学者学生的强烈担忧,《卫报》还提到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情况,即在王晓峰供职的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当地的布卢明顿市其实是相当需要学校的生源——尤其是国际留学生,来维持当地的经济运转的。当地8万的人口中有5万都是学生,其中国际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当显著的。 但随着美国政府对华裔和中国学者学生不断释放的恶意,甚至进行的迫害,当地人已经感到了留学生人数的下降,以及这会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后果…… Source 特朗普政府警告 哈佛或失招收外国学生资格 早报网 4/16/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