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首都附近军事基地遇袭 前线硝烟四起

APlus



乌克兰首都附近军事基地遇袭 前线硝烟四起

中央社 | 基辅

7/28/2022

俄罗斯军队攻击了首都基辅北郊的一个军事基地,一名垂钓者目睹熊熊浓烟窜起。(美联社)

乌克兰官员今天证实俄罗斯军队攻击了首都基辅(Kyiv)北郊的一个军事基地,罕见承认俄军成功攻击乌国军事基础设施。

法新社报导,乌国高端军官葛罗莫夫(Oleksiy Gromov)告诉媒体记者,俄军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凌晨2时左右,向柳季日(Lyutizh)的一个军事基地发射「6枚口径(Kalibr)巡弋飞弹」。

根据葛罗莫夫的说法,这个位于首都以北约30公里处的小镇遇袭,造成1栋建筑物被毁、2栋受损。

他还说,俄军发射的飞弹中有1枚被乌国防空系统击落,6枚飞弹都是从克里米亚半岛(Crimea)发射。俄罗斯于2014年从乌国手中并吞克里米亚。

葛罗莫夫还通报了另一起对乌国北部切尔尼戈夫地区(Chernigiv)的攻击,砲弹则是来自俄国的盟邦、邻国白俄罗斯。

他证实,俄军攻势确有造成乌军「损失」。



至于在乌国东部,俄军正试图向希维尔斯克(Siversk)和巴赫姆特(Bakhmut)推进。葛罗莫夫说,莫斯科企图占领顿巴斯地区(Donbas)的这两个城镇。

他表示,当地的局势「很艰困,但仍在(乌军)完全掌控之下」。

他还说,乌军正在莫斯科控制的赫松地区(Kherson)发动反攻,过去2周里已收复3个村庄。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社群媒体发文称:「这是个令人不安的早晨,飞弹威胁再度出现。我们不会放弃(抵抗)。」

第聂伯罗(Dnipro)州长列兹尼琴科(Valentin Reznichenko)也发文说,该州中部的一次攻击至少造成1人丧生、2人受伤。

乌国第二大城、东北部的哈尔科夫(Kharkiv)市长泰芮可夫(Igor Terekhov)则称,昨夜该城两度遭到S-300飞弹砲轰,并引发多场火灾。

在南部尼古拉耶夫州(Mykolaiv),州长维塔利.金(Vitaliy Kim)也说,在「大范围」砲轰后,当地有1人受伤,1所校舍被毁。

Source


2022的硅谷寒冬: 估值体系崩塌、泡沫破灭,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俄媒:中国制红箭12反坦克导弹 将对付北约援乌坦克

世界新闻网 

7/24/2022

俄军将使用中国制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此导弹整套重约22公斤,适合单兵作战。(取材自微博)

俄乌冲突中,西方提供的大量反坦克导弹让俄军装甲部队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不过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日前报导,北约坦克蹦达不了几天了,因为中国研制出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北约坦克将因为中国红箭导弹而燃烧」。

环球时报旗下的微信官方公众号「枢密院十号」报导,俄媒报导提到的,就是中国「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中的最新型号──「红箭12」。

俄媒报导称,中国武器制造商正在国际军火市场中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将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同类武器赶下台。「很快,中国将征服世界反坦克武器市场。中国的反坦克导弹已经有许多国家购买,包括伊朗、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

报导称,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研制第三代反坦克武器。最现代的反坦克导弹标志之一是采用主动制导设计,具备「即发即弃」能力,可以让士兵在发射导弹后更快地撤离,避免遭到对手的报复性攻击。「在现代运动战中,这一点极为重要」。


2022的硅谷寒冬: 估值体系崩塌、泡沫破灭,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报导称,中国的「红箭」比美国「标枪」和以色列「长钉」反坦克导弹都更为有效。与北约同类相比,中国「红箭12」的有效射程更远──白天可在4公里外命中坦克等移动目标,夜间的攻击距离也可达到2公里。如此远的打击范围,是由于该导弹的导引头使用了独特的抗干扰技术而实现的。

俄媒称,不同于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红箭12」能够在封闭空间内发射,它先由一个起飞发动机推动,以较小的初速出筒,尾喷燃气较少;等导弹出筒一定距离后,再启动主发动机,提速爬升。这种「冷发射」技术意味着它甚至可以从普通公寓发射,更可以方便地进行城市战。

相比之下,乌军士兵曾抱怨说,「标枪」反坦克导弹在城市巷战里使用时限制非常多,比密闭空间里发射时的尾焰很可能烧伤自己。

报导还提到,操作员可以选择「红箭12」不同的战斗模式:直接攻击或攻顶模式──即所谓的「眼镜蛇投掷」。借助这种攻击模式,导弹会从上方以几乎垂直的角度击中目标,大多数现代坦克的顶部装甲是最薄弱的,要制造能保护炮塔上方的坦克,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的红箭12将一直主宰战场。

观察者网,「红箭12」反坦克系统全重22公斤,一套武器系统可由单兵携行。中共解放军西藏军区微信公众号2021年7月曾公开该军区演习照片,其中,「红箭12」反坦克导弹在列,疑似已列装中印前线部队,将在未来中印冲突时对付印度坦克。

Source


谷歌的人工智能拥有了灵魂?依恋AI机器人,人类为什么好骗?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土耳其总统:乌克兰粮食出口协议22日签署

中央社 | 伊斯坦堡

7/21/2022

土耳其总统厄多安(左)与俄国总统普亭。(美联社)

俄罗斯总统普亭要求西方国家取消对俄国谷物的出口限制后,土耳其总统办公室今天表示,联合国计划在俄乌战争期间让乌克兰粮食出口并允许俄方出口粮食及肥料的协议,将在明天于伊斯坦堡签署。

土耳其总统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办公室仅指出,联合国(UN)秘书长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俄罗斯及乌克兰官员将负责签署仪式,未提供其他细节。

乌克兰及俄罗斯都是全球主要小麦供应国。俄罗斯也是肥料出口大国,乌克兰则是葵花籽油重要生产及出口国。俄罗斯2月底军事入侵乌克兰,严重打击乌克兰出货作业,使粮食价格飙升,也掀粮食短缺隐忧。




联合国极力促成乌克兰出口滞留在黑海港口的粮食,并于13日与俄罗斯、乌克兰及土耳其官员会谈。土耳其国防部长艾卡(Hulusi Akar)会后表示,四方将于伊斯坦堡成立乌克兰谷物出口协调中心,共同控管港口粮食检查,并确保运输货轮安全。

路透今天引述外交官员指出,粮食出口计划内容包括由乌克兰船只引导榖物船出入埋设水雷的港区水域、俄国同意于货轮运输时停火,土耳其则将在联合国支持下检查货轮,以缓解俄国对武器走私的疑虑。

普亭(Vladimir Putin)1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Tehran)会晤伊朗及厄多安后,举行记者会表示:「我们将提供乌克兰谷物出口的便利性,但前提是取消与俄罗斯谷物出口空运相关的所有限制。」

Source







俄防长下令军队 先摧毁乌境内导弹和火箭炮

文 / 陈慧璋

7/19/2022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7月18日下令军队,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摧毁对方的导弹和火箭炮为优先。(路透社)

(早报讯)鉴于西方为乌克兰提供的武器被用来袭击俄罗斯的补给线,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星期一(7月18日)下令军队,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摧毁对方的远程导弹和火箭炮为优先。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4日下令入侵乌克兰,俄军现在正在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继续推进,已占据乌克兰约五分之一的领土。

乌克兰当局此前说,乌军方使用西方最近提供的多管火箭系统,对俄方30个后勤中心和弹药库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袭击。




俄罗斯国防部说,为普京最亲密盟友之一的绍伊古18日登上“沃斯拖克”号(Vostok)进行巡视时,“下令这艘战船的司令优先打击敌方的远程导弹和火箭炮。”

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17日警告,乌克兰和西方大国拒绝承认莫斯科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对俄罗斯构成“系统性威胁”,任何来自外部对克里米亚的袭击行动将引发“审判日”的回应。

塔斯社引述梅德韦杰夫的话说,如果克里米亚遭到攻击,“审判日将非常迅速到来,后果惨烈,无处可以躲避。”




梅德韦杰夫并没有多做说明,但他此前曾警告美国,试图惩罚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是危险的,可能危及全人类。梅德韦杰夫也是俄罗斯前总统。

在塔斯社发布梅德韦杰夫讲话的前一天,乌克兰官员暗示克里米亚可能成为海马斯(HIMARS)多管火箭炮系统的袭击目标。由美国提供的这款高机动性、可精准打击目标的火箭炮系统近日刚运抵乌克兰。

Source







乌克兰货机载军火坠毁 原定飞孟加拉 机上8乌公民亡

中央社 | 雅典

7/17/2022

一架载运军火的乌克兰货机从塞尔维亚启程后在希腊坠毁,机上8名乌克兰公民全部罹难。(美联社)

一架载运军火的乌克兰货机从塞尔维亚启程后在希腊坠毁。塞尔维亚当局今天表示,这批塞国制军火买家为孟加拉国防部;乌克兰外交部则说,死亡的8名机组人员都是乌克兰公民。

路透报导,塞尔维亚当局今天说,一架乌克兰货机昨晚载着军火从塞尔维亚飞往孟加拉,途中坠毁在希腊北部卡瓦拉市(Kavala)附近。

Antonov An-12 Cargo Aircraft Crashed In Northern Kavala, Greece
Jul 16, 2022

The aircraft was transporting military cargo from Serbia to Jordan Saturday night. The pilot requested an emergency landing after reporting losing one of the four engines.

Footage taken from the ground shows the plane on fire before crashing into the ground and exploding into a massive fireball. Local firefighters reported difficulty reaching the crash site due to the strength of the fire and explosions.

无人机拍摄的现场画面显示,这架安托诺夫An-12(Antonov An-12)货机残骸四散各处。希腊当局说机组人员共8人,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说他们全是乌克兰公民。

操作货机的乌克兰航空业者Meridian一名成员今天通过电话告诉路透,这8人「当然没能幸存」,但他拒绝进一步评论。




塞尔维亚国防部长史蒂芬诺维奇(Nebojsa Stefanovic)指出,机上当时载着11.5公吨由塞国国防产业制造的产品,买家为孟加拉国防部,机组人员全数罹难。希腊当局无法提供货物资讯,但已派出特殊灾害应变小组与军方专家赴现场调查。

史蒂芬诺维奇说,这批货物包括照明迫击炮和训练用弹,属于塞尔维亚Valir贸易公司,这家公司从事武装军事装备和其他防御产品的对外贸易活动,货机于格林威治时间18时40分(美东时间16日下午2时40分)从尼斯(Nis)起飞。

国营希腊广播电视公司(ERT)报导,机师曾以发动机出问题为由,要求希腊飞航当局允许紧急降落,不久后就失去信号。由业余人士上传到ertnews.gr的影片显示,着火的货机迅速落地爆炸。

起初有报导称货机目的地为约旦,但约旦民航管理委员会(CARC)高层消息人士否认。约旦官方培特拉通信社(Petra)今天报导,这名消息人士说,货机的预定行程包括在约旦阿莉亚王后国际机场(Queen Alia Airport)停留加油。

坠机地点16日晚间开始遭到封锁,当局建议附近居民紧闭门窗,并避开事发区域。

一名消防官员今天上午告诉记者,消防人员「觉得他们的嘴唇在燃烧」,空气中飘著白灰,「我们不知道影响我们的物质是什么」。

Source




影/俄罗斯防长突视察攻乌部队 下令全方位加强攻势

世界新闻网

7/16/2022

俄罗斯官媒16日报导,俄罗斯国防部长萧依古突然视察在乌克兰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部队,并指示全方位加强俄军的行动。(翻摄:Telegram / РИА Новости)

俄罗斯官媒《RT》与卫星通信社16日报导,俄罗斯国防部透露,部长萧依古(Sergey Shoigu)突然视察在乌克兰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部队,并指示全方位加强俄军的行动,防止乌军对「民用民用基础设施和定居点住民」发动大规模火箭与火炮袭击。

据报导,萧依古会晤南方集群指挥官苏洛威金(Sergey Surovikin)上将、中央集群部队指挥官拉平(Alexander Lapin)上将与其他资深指挥军官,听取关于当前形势、敌方行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俄军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




俄罗斯国防部称萧依古下达必要指示,「加强所有作战区域内部队的行动,以排除基辅政权对顿巴斯与其他地区各处民用基础设施和定居点住民发动大规模火箭与火炮袭击的可能性」。

萧依古同时按照俄罗斯总统普亭签发的命令,将俄军最高荣誉「金星奖章」颁给拉平上将与阿巴切夫(Esedulla Abachev)少将,表彰两人在整个持续冲突期间表现的「胆识与英勇」。

Source







布林肯批中国与俄为伍 王毅尖锐回应 提4清单

世界新闻网

7/10/2022

国务卿布林肯(左)9日在印尼峇里岛与中国外长王毅(右)会谈。布林肯称会谈有建设性。(美联社)

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9日在印尼峇里岛(Bali)举行的「20国集团」(G20)外交部长会议末尾,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一对一会面,布林肯责备中国在乌俄战争中,选择与俄罗斯站在同一边,正在让美中关系复杂化;王毅尖锐回应,要求美方克制,不能攻击中国政制,重启冷战围堵战略,另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

纽约时报报导,布林肯与王毅会晤,两人对话约五小时;布林肯虽不忘强调美、中共有利益如气候变迁及全球卫生,但与拜登政府追求的外交政策目标有所冲突,由布、王会可见考验。

美对中政策 既遏制又想合作

美国一方面想巩固盟邦遏制中国,并在大约一周前取得成功,通过北约组织(NATO)发表任务声明,尖锐批评中国,称中方采用「胁迫」政策、网络活动「恶意」、对外言词「挑衅」西方国家;另一方面试图邀集全世界共同努力,就侵略乌克兰一事惩罚俄国,但这个目标没有中国大力支持,成功几率渺茫,其他国家如印度、巴西及沙特阿拉伯也要帮忙。




乌俄战争爆发几个月下来,美方一直警告中国不得提供武器给俄国,也不得协助莫斯科逃避西方国家发动的制裁。布林肯在与王毅会谈后举行记者会,指责中方并未在乌俄战争中保持中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曾对俄国总统普亭表示,两国关系不设上限,甚至在5月联合举行战略轰炸机演习。

国务卿布林肯(右二)9日在印尼峇里岛与中国外长王毅(左一)会谈。布林肯称会谈有建设性。(美联社)

布林肯批中 让美中关系复杂

布林肯对王毅表示,中国对俄罗斯的乌克兰战争的支持正在让美中关系复杂化,而此时美中关系已经受到很多其它议题造成的分歧和敌意的困扰。

布林肯说,他转达了「美国就北京对台湾愈发挑衅性的言辞和活动的深切担忧」。他并说,他表达了美国对北京利用南中国海、压制香港自由、强迫劳动、对待西藏族裔和宗教少数民族以及新疆种族灭绝的担忧。




王毅:美中3公报才是最强防护

但王毅指责美国造成关系下滑,他在一份声明中说,「许多人由此认为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王毅说,美方指称要让两国关系加装「护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中方据此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方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八个领域合作清单,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

美称拜登近日内将与习通话

这次G20外部会议结束时并未按传统发表公报;国务院高级官员描述布、王会有建设性、很专业,但坦承双方就政策观点并无退让。美方官员另称,拜登总统未来几天内将与习近平通话,为今年3月以来首度。

前英国驻美大使达洛许(Kim Darroch)称当前局面令人回想起冷战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大部分开发中国家避免在西方与苏联冲突时选边站;一些大国如印度、南非皆是如此;达洛许指出,千万别低估中国一带一路方案的影响力,它在非洲影响特别大,中方由此取得可观的政治、金融影响力。

Source




回应布林肯演讲 王毅:美国「三观」出现严重偏差

世界新闻网

5/29/2022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8日回应美国务卿布林肯对华演讲表示,美国「三观」出现偏差。新华社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6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时表示,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重的长期挑战」,美国将会投资自己、团结盟友、与中国竞争。对此,据中外交部官网消息,中外交部长王毅于28日回应,该篇对华政策演讲反映出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王毅告诉美方三件事:第一件事,这个世界不是美方描绘的世界。国际社会面临最紧迫任务,是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这就需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王毅表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都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而美方却坚持「中心论」和「例外论」,抱持冷战思维,沿袭霸权逻辑,推行集团政治,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引发冲突对抗,分裂国际社会。美国实际上已成为动摇现今国际秩序的乱源,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障碍。

王毅告诉美方第二件事,中国不是美国臆想中的中国。中国发展振兴有清晰历史逻辑和强大内生动力,14亿人共同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的巨大进步,而不是世界的威胁和挑战。

王毅说,中国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团结、勤劳和奋斗,同时靠的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方目标光明磊落,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去取代谁挑战谁。

第三件事,王毅告诉美方的是,中美关系不是美方设计的零和博弈。习近平提到,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王毅接着说明,美方在回答这道题时,应先意识到单极霸权不得人心,集团对抗没有前途,小院高墙封闭退步,脱钩断供损人害己。国与国之间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中美之间也会有竞争,但不应是恶性竞争。他表示,中方愿公平地比一比,谁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中国人有这个信心和底气。

王毅强调,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方应做出正确抉择,不要在「三分法」、「三点论」上不断做文章,而是把精力真正放在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上,进而找到中美两个大国在新时代的正确相处之道。

此前,布林肯演讲中提到关键三点,一点是美国认定中国才是最长期的挑战;另一点是未来十年具决定性,因此对华将采取「投资、结盟、竞争」三分法;最后一点则是通过「综合震慑」来维护和平,引入盟友和合作伙伴。

Source




王毅:警惕美国借「印太战略」引入「集团对抗祸水」

世界新闻网

4/01/2022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

针对俄乌冲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北京当局的「五个坚持」,包括:坚持劝和促谈、坚持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防止冷战思维回潮、坚持维护各国正当权益、坚持巩固亚太和平稳定。他并指出,要警惕美国借「印太战略」在本地区引入「集团对抗祸水」。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3月31日,王毅在安徽屯溪主持召开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和阿富汗邻国与阿临时政府首次外长对话会。会后,针对记者问及北京当局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王毅表示,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处理所有热点,中国都「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公正一边」。

王毅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方立足是非曲直,坚持独立自主,恪守客观公正。中国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五个坚持:

一、坚持劝和促谈正确方向。王毅说,北京当局主张对话谈判是唯一出路,反对火上浇油和加剧对立,呼吁停火止战,支持俄乌开展直接对话。




二、坚持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倡导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将中小国家推上地缘博弈前线。

三、坚持防止冷战思维回潮。王毅强调,中国不认同非敌即友的阵营对立,坚定促进国际团结,倡导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和照顾各方的正当合理关切。

四、坚持维护各国正当权益。王毅重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呼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避免损害各国正常经贸往来和人民生活。

五、坚持巩固亚太和平稳定。王毅说,「我们坚定奉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方针,警惕美国借『印太战略』在本地区引入集团对抗祸水,加快促进区域一体化合作,守护本地区得来不易的发展势头」。

王毅指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根据当事方意愿,考虑形势发展需要,继续为劝和促谈、维护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Source




「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 王毅批美:想搞印太版北约

中国新闻组

3/08/2022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取材自新华网)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昨谈及中美关系时,批评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同时指美国「不断在涉及中方内核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接连在国际上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样子」。王毅表示,中美应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

中美关系牵动国际局势发展。(路透)

王毅昨在北京举行年度外长记者会,就中美关系表示,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并两次通话,双方在多个层级也开展对话交往。




他指出,美方领导人和一些高官相继表示,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

王毅批评,美方仍不遗余力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内核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接连在国际上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不仅伤害两国关系大局,也冲击和损害国际和平稳定,「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样子」。他称,中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完全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

谈及中美关系未来,王毅提出,双方应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装出发,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

被问及如何评估「印太地区和印太四国」的概念,王毅指,美国的「印太战略」正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其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协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他称,「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他表示,坚决反对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

另外,王毅就中日关系表示,「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日方应该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

最后,王毅谈到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时表示,「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势力试图在中印之间挑动矛盾,在地区之间制造分裂,但这种做法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反思和警惕……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坚持增进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彼此作相互成就的伙伴,不当相互消耗的对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前行。」

Source




王毅: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3方 」

世界新闻网

3/07/2022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新华社

针对中俄关系发展,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今天在两会外长记者会强调,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创建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

据澎湃新闻,会上,今日俄罗斯国际通信社提问:请问西方对俄罗斯和中国日益增长的集体制裁压力将如何影响俄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王毅回应指,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彼此最重要的紧密邻邦和战略伙伴。中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的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他表示,去年,双方共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下,这一条约所承载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不仅对中俄双方,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王毅强调,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创建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不久前,两国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清晰无误地向世界表明,双方共同反对重拾冷战思维,反对挑动意识形态对抗,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他并指,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双方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Source



王毅与布林肯通话:重视北约东扩对俄安全负面影响

世界新闻网

3/05/2022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取材自环球网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5日夜发布,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王毅表示,乌克兰危机最终只能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凡是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中方都支持;鼓励美国、北约、欧盟与俄罗斯开展平等对话,重视北约连续东扩对俄安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涉台议题上,王毅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方应当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义,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

据中方发布,王毅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仍然是推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共识。美方近期一些言行与上述目标背道而驰,中方表示严重关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应当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义,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停止干涉中国的内政,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双方就乌克兰问题交换了意见。布林肯通报了美方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

王毅表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乌克兰问题错综复杂,既事关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同各方安全利益息息相关,既要聚焦当下危机的解决,也要着眼地区长治久安。

他并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中方认为,解决乌克兰危机,还是要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办事。一是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坚持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中方希望战火尽早停下来,现地局势得到缓和,有效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王毅指出,乌克兰危机最终只能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凡是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中方都支持。凡是不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是拱火浇油使局势升级的行动,中方都反对。中方将继续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中方鼓励俄乌直接谈判,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国际社会应当持续予以配合支持,直到谈出结果、谈出和平。中方也鼓励美国、北约、欧盟与俄罗斯开展平等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重视北约连续东扩对俄安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双方还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了意见。

Source



德外长与王毅通话 称中国在乌危机上肩负特殊责任

02/27/2022

中国外长王毅昨天应约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通电话。(法新社/路透社档案图)

中国外长王毅昨天(26日)应约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通电话时说,俄罗斯的正当安全诉求理应得到妥善解决,制裁俄国会干扰影响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进程,贝尔伯克则强调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有特殊责任(special responsibility)。

中国外交部在官网上公布,双方重点就当前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王毅说,中国高度关注乌克兰局势变化,支持一切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围绕欧洲安全问题,各国的合理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的正当安全诉求理应得到妥善解决。


Russian forces enter Kharkiv; street fighting under way
Feb 27, 2022

Local authorities in Kharkiv say some light Russian vehicles have managed to enter the city from its from the northeast, according to Al Jazeera’s Hoda Abdel-Hamid, reporting from Dnipro, in central Ukraine.

“Kharkiv is so close to the Russian border, about 40 kilometres (24 miles) from there, and a lot of people that live there are ethnically Russian,” she added.


王毅强调,冷战早已结束,北约有必要重新考虑自身的定位和承担的责任,基于集团对抗的冷战思维应当彻底摒弃。中国支持北约、欧盟与俄罗斯重启对话,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实现欧洲大陆的长治久安。



他也说,中国不赞成用制裁手段解决问题,更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实践早已证明,制裁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不仅造成经济上双输或多输局面,还会干扰影响政治解决的进程。

王毅强调,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我们认为,安理会如果采取行动,应当有助于当前危机的政治解决,而不是鼓动新的对立对抗。鉴此,中方在安理会讨论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案时,阻止了引用含有授权动武和制裁的表述。中方将继续为寻求和平、实现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德国外交部则在推特上说,贝尔伯克强调,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特殊责任,现在重要的是俄国停止对乌克兰发动战争。

Source



美国释出制裁,俄罗斯突发重大警告 空间站将…

来源:FX168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周四(2月24日)表示,假如制裁触及与俄罗斯的合作,国际空间站将面临不受控制地脱离轨道,落入欧洲或美国境内。

  罗戈津说,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和位置是由俄罗斯发动机控制的。由于对俄罗斯的制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脱离轨道,坠落在地球的某个地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周五报道,罗戈津称:“如果冻结与我们的合作,谁能挽救国际空间站使它不至于不受控制地脱离轨道,落入美国或欧洲境内?国际空间站不从俄罗斯上空飞过。因此,所有的风险都是你们的,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罗戈津指出,修正空间站轨道以及规避太空垃圾,这些都是靠俄罗斯“进步MS”货运飞船的发动机完成的。美国的新制裁有可能“破坏我们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合作”。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没有直接回应罗戈津的言论,但它指出,NASA“继续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我们在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其他国际伙伴合作,以维持国际空间站的安全和持续运行。”

  NASA发言人对CNN表示,该机构“将继续与包括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内的所有国际合作伙伴合作,确保国际空间站的持续安全运行。”

(国际空间站 截图来源:CNN)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分为两个部分——俄罗斯轨道舱段和美国轨道舱段。

  美国总统拜登此前表示,新对俄制裁措施将打击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业,包括飞船制造等航天项目。

  拜登称,美国及盟友的制裁措施将限制俄罗斯一半的高科技产品进口,这将严重影响“俄罗斯军事行业现代化的可能性”。 

Source



乌克兰战事首日137人亡 泽伦斯基:没人与我们并肩作战

中央社 | 基辅

02/24/2022

美东时间2/24 18:36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电视讲话中表示,俄军入侵首日,乌克兰已137人死亡。

他说,他在与西方领导人交谈后感到心灰意冷。「我没有看到任何人与乌克兰并肩作战。」

乌克兰国防部长表示,东部顿巴斯(Donbass)仍持续面临俄国的猛烈砲击。

一名美国国防高官今天匿名指出,俄国部队仍持续朝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前进,且莫斯科政府持续把部队送进乌克兰。他还说,俄国迄今已朝乌克兰目标发射超过160枚飞弹。

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自俄国今晨发动侵略以来,乌克兰境内已有约10万人逃离家园,另有数千人踏出国界。

就在俄罗斯进犯乌克兰之际,俄国国防部今天表示,一架安托诺夫An-26运输机今天坠毁在俄国南部靠近乌克兰的佛洛尼斯区(Voronezh),机组人员全数罹难。

俄国国防部发言人向法新社证实坠机,但拒绝说明有多少人员死亡。



美东时间2/24 17:11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陆海空全面入侵行动,据法新社统计,目前已有至少68名乌克兰平民与军人丧生;此外,乌克兰边防当局表示,俄军已到达首都基辅周遭区域。

俄罗斯空袭乌克兰全国各地的军事设施,地面部队从北部、南部和东部进犯,招致西方国家领导人谴责和大规模制裁的警告。

法新社根据多名乌克兰官方消息人士说法统计,至少有68人丧生,包括军人和平民。黑海港市敖德萨(Odessa)附近一个军事基地遭空袭,造成18人死亡,是目前死者数最高的单一攻击事件。

乌克兰边境防卫当局表示,俄军已到达首都基辅周遭地区,并以格勒式(Grad)火箭砲攻击政府机关。

路透社报导,乌克兰警方和国家紧急服务机构表示,乌克兰空军抵御俄国入侵之际,一架军机被击落,造成5人死亡。



世說新聞╱連線烏克蘭 華人躲地下 想跑沒處去!
Feb. 24, 2022

俄國總統普亭24日正式宣布向烏克蘭政府宣戰,烏克蘭境內多處連續遭到飛彈攻擊。CNN報導指出,空襲已造成數百人傷亡。此次此刻,尚有上萬名滯留在當地的中國留學生,他們現狀如何?世說新聞團隊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在避難中的中華人留學生…


乌克兰警方在基辅一处遭到砲击处检查。(美联社)

乌克兰官员并说,俄罗斯直升机攻击了基辅附近的贺斯托梅(Gostomel)军用机场,乌军并将其中3架击落。

另外,据路透社一名特派记者,位在基辅市中心的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部附近上空冒出黑烟,不过总部建筑似乎未遭破坏。

乌克兰当局并指,在基辅外的布洛瓦利镇(Brovary)遭遇一连串飞弹攻击,至少6人身亡。

Source



俄军来了!乌东一夕变”空城” 凄凉画面曝光

文章来源: ETtoday 

02/23/2022

俄罗斯22日与乌克兰东部顿内茨克(Donetsk)与卢甘斯克(Luhansk)两个自称的共和国建交,俄军坦克被目睹连夜进驻当地执行”维和任务”。法新社稍早公布一段影片显示,乌东地区现在宛如”空城”,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广播警报不断宣传疏散中心的位置,要当地民众尽速撤离。



根据法新社指出,自俄罗斯总统普丁(Vladimir Putin)下令军队进入顿内茨克与卢甘斯克后,乌克兰东部23日上午宛若”空城”,一段拍摄于顿内茨克州城市”哈尔齐斯克”(Khartsyzsk)的影片显示,市内住宅区只剩2只小狗在马路正中央闲晃,另一处商店林立的区域也只有零星的行人在移动,店家全数关闭,广播不断放送着疏散避难中心的位置,要民众尽速撤离。

▲国外网友po出影片称,乌东顿内茨克地区景象空荡,只剩警报声和寥寥无几的行人。(图/翻摄自推特/@CyberRealms1)

推特网友David Kime也发布了类似影片称,现在顿内茨克的街道空无一人,只剩下警报器鸣响和几名路人。俄罗斯媒体RT电视台记者Murad Gazdiev则上传了一段于21日晚间拍摄的影片表示,俄国官员敦促普丁承认分离主义地区的独立地位后,顿内茨克郊区发生炮击,而市区街道一片空荡荡。不过,他认为这是由于居民”害怕”乌克兰军队发动报复性炮击所致。

Source




乌克兰官员视察碰上砲击 影片拍下众人奔逃一幕

中央社 | 基辅

02/20/2022

乌克兰内政部长莫纳斯特斯基(Denys Monastyrskiy)。 路透

乌克兰内政部长莫纳斯特斯基(Denys Monastyrskiy)等官员昨天视察乌克兰东部期间似乎碰上砲击,英国广播公司(BBC)公布的影片显示,官员与记者们仓皇奔逃寻找掩护。

Ukrainian Interior Minister, Journalists Come Under Fire In The East
Feb 19, 2022

A group of officials and journalists including Ukrainian Interior Minister Denys Monastyrskiy came under mortar fire as they were visiting Novoluhanske village in the Donetsk region, close to the area controlled by Russia-backed separatists, on February 19.


根据BBC,事件发生地点与亲俄分离主义者控制的区域相去不远。

乌克兰证实这群人已撤到安全庇护地点。据报导,迫击砲碎片刚好落在莫纳斯特斯基几百公尺范围内。

2014年,俄国支持的分离主义者取得乌东大片土地控制权;同年,莫斯科当局还兼并了克里米亚(Crimea)半岛。

乌东冲突8年,砲击事件本周急遽增加,外界愈来愈担心俄罗斯正在铺路要入侵乌克兰,意图扭转乌国亲西方的路线。

克里姆林宫坚称没有进犯计划,然而昨天俄国试射可携带核弹头的飞弹,无益于缓和紧张情势。

Source



乌俄情势紧张 俄成功试射极音速、巡弋及可携核飞弹

中央社 | 莫斯科

02/19/2022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表示,俄国今天在战略演习中,成功试射极音速飞弹、巡弋飞弹及可携带核武弹道飞弹。美联社

在乌克兰危机升温之际,俄罗斯克里姆林宫(Kremlin)表示,俄国今天在战略演习中,成功试射极音速飞弹、巡弋飞弹及可携带核武弹道飞弹。

法新社报导,克里姆林宫发表声明指出,所有飞弹都命中它们的目标,证实它们的性能表现,这次演习还涉及Tu-95轰炸机及潜舰。

俄国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在克里姆林宫战情室,与来访的白俄罗斯总统鲁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视察这次演习。

俄国武装部队参谋总长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告诉普亭,这次演习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俄国战略性攻击武力的表现,以确保对敌人进行有效打击。

Source


警告俄勿认乌东独立 布林肯:等同全盘否定明斯克协议

世界新闻网

02/16/2022

俄国议会15日通过要求总统普亭承认乌东两地独立的决议草案。欧新社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6日说,若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亲莫斯科地区独立,是对明斯克协议的「全盘否定」。

布林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克里姆林宫若批准这项动议,将「相当于俄国政府全盘否定在明斯克协议下所做的承诺」。


NATO: Russia appears to continue military build-up | DW News
Feb 16, 2022

Russia said its pullback of forces near Ukraine was continuing for the second day, following the end of military exercises, but Western powers remain skeptical. Western leaders remain skeptical of Russian claims and have warned that Russia could still invade its southern neighbor. NATO chief Jens Stoltenberg warned at a press conference on Wednesday that “Russia retains the ability of a full-fledged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expressed skepticism about the mixed messages from Russia. “What we see is a very strong Russian military presence at the border with Ukraine, but we also see a message from Moscow that they will give diplomacy a chance,” he said.


布林肯还说:「颁布该决议将进一步破坏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严重违反国际法,进一步让人怀疑俄国所做的持续进行外交努力来和平解决危机的承诺。美国必须跟我们的盟国和伙伴充分协调,做出迅速与坚定的反应。」

俄国国家杜马(联邦议会下院)15日多数通过一份决议草案,要求总统普亭承认乌两个亲俄地区独立。

Source



俄撤军缓解冲突危机 拜登谨慎称「还待确认」

世界新闻网

02/15/2022

拜登总统。(美联社)

俄乌危机露出缓解曙光,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对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承诺,部分俄军将在军演结束后自边境返回基地;拜登总统15日表示,这是好消息,不过美国仍须确认是否为真,他说,超过15万名俄军集结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侵略风险仍高。

拜登表示,在乌克兰境内的美国公民应尽快离开,且美国为可能的侵略做好各种准备,警告俄罗斯若入侵乌克兰要付出巨大代价。

拜登15日下午在白宫东厢发表谈话,更新俄乌情势,他说,美国不寻求冲突,也无意动摇俄罗斯的稳定,他对俄罗斯人民喊话:「你们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不相信你们想要一场血流成河、损失惨重的对乌战争。」




对于俄罗斯宣称将撤回部分驻扎在西南边境的军队,拜登态度保留,称美国还需要确认俄罗斯说到做到;北约秘书长史托腾柏格(Jens Stoltenberg)15日也说,尚未看到情势趋缓的信号。

拜登表示,美国仍希望通过外交管道防止俄罗斯侵略,在他与普亭上周末通话后,美国仍愿追求高层外交,谈出白纸黑字的成果。

拜登所说,包含俄罗斯要求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北约不得向东延伸军力等种种安全要求,美国与北约上月分别通过书面否决俄方要求,正待俄罗斯书面回复;乌克兰政府则在14日表示,加入北约可能是「一场大梦」,间接回应俄国开出的条件。

拜登说,乌克兰并未威胁俄罗斯,美国和北约都没有也没打算在乌克兰境内设置飞弹。

此外,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5日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洛夫(Sergey Lavrov)通话,布林肯重申美国持续寻求外交解决莫斯科造成的危机,美国期待收到俄罗斯方面的书面答复。



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表示,布林肯重申美国关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能力,美国要看到俄方「可证实、可信且有意义地」降低局势紧张,布林肯强调,若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将导致立即、严重且团结一致的跨大西洋回应,并重申美国仍致力于外交管道,相信和平解决危机的机会之窗仍在。

President Biden Gives Brief Remarks Providing an Update on Russia and Ukraine
Feb 15, 2022

President Biden Gives Brief Remarks Providing an Update on Russia and Ukraine; He will Reiterat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s Open to High-Level Diplomacy in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our Allies, Building on the Multiple Diplomatic Off-Ramps We and Our Allies and Partners Have Offered Russia in Recent Months.


中央社华盛顿15日综合外电报导

在俄罗斯宣布撤回部分部署在乌克兰边界附近的军队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今天稍后将就乌克兰紧张情势发表谈话。

白宫在声明中说,拜登将在美东时间16日下午3时30分发表谈话,「重申美国仍然对与盟邦密切协调,进行高端外交折冲抱持开放态度」。

声明中说:「美国仍然相信外交与降温是最佳的前进之道,但是准备好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局面。」

白宫发言人莎奇(Jen Psaki)表示,拜登不会宣布新的政策。

莎奇说:「他会谈论当地情势、我们已采取的行动、准备采取的行动以及和美国与全世界有什么利害关系,还有这可能对国内的我们造成甚么冲击。」

Source




普亭称俄国不要战争 愿与北约谈判

世界新闻网

02/15/2022

俄国总统普亭(右)与德国总理萧兹(左)15日在莫斯科会谈后召开记者会。(Getty Images)

俄罗斯总统普亭15日和德国总理萧兹在莫斯科会面后,两人召开联合记者会。普亭表示,这一代人无法想像欧洲发生战争,但欧陆1990年代曾经发生南斯拉夫战争,是由北约发动。他说,「俄国不要战争」,因此他提议谈判,但北约仍未达到俄国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不要牺牲其他国家来强化本身安全。


Russia pulling some forces back from Ukraine border
Feb 15, 2022

Russia says it is pulling some of its forces back from its border with Ukraine.

The defense ministry said some western and southern troops would be heading back to their permanent bases after finishing training exercises.

It comes following a warning from Foreign Secretary Liz Truss that a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could happen at any time.

A statement from Russia said: “Units of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Military Districts, which have accomplished their missions, are boarding trains and trucks and will head for their garrisons later today.


普亭说,过去30年,俄国一直被告知北约不会扩张,结果现在北约「已经到了我们家门口」。他说,乌克兰不知何时也会加入北约,「我们现在就要通过谈判解决这个问题」。

萧兹则说,俄军在乌克兰边界集结构成威胁,紧张情势必须降低,最重要的是不要开战。他说,对话谈判必须持续,但领土的完整不能协商。

Source



乌克兰10年不加入北约?传德国斡旋将提出

世界新闻网

02/14/2022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右)14日在基辅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萧兹(左)。(美联社)

德国总理萧兹14日访问乌克兰,15日前往莫斯科,继续调解乌俄危机。德国世界报说,德国将向俄国提议乌克兰10年不加入北约的妥协案,但德国官员说,这只是政府内部「构想」,不会正式提出。乌克兰驻英大使一度也提议乌国可能放弃加入北约以避免俄国入侵,但随后改口。

萧兹14日将会见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15日转往莫斯科和俄国总统普亭会面,希望说服俄国降低情势。不过,德国官员说,不预期萧兹此行会有重大突破。

由于俄国提出的缓解紧张条件之一是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德国官员证实,萧兹和周遭幕僚曾讨论乌克兰10年内不加入北约的方案,但不会在此行提出。



部分分析家预期,俄国最终可能会接受某种折衷协议,避免开战。某些专家提议,北约可暂时停止东扩或乌克兰宣布中立,以缓和情势。

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普莱斯塔可说法报导,为避免与俄罗斯开战,乌克兰可能做出巨大让步,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但这说法随后遭否认。

普莱斯塔可先前告诉BBC,乌克兰愿意在加入北约这个目标上「有弹性」。俄国总统普亭曾说,乌克兰加入北约会触发战争。

被问到乌克兰是否可能改变对于加入北约的立场,普莱斯塔可回答:「可能会,尤其在被威胁、被胁迫、被逼着这么做时。」



报导发出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发言人尼基佛洛夫告诉路透,乌克兰已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乌克兰会继续把这个目标视为绝对优先,「大使先生使用弹性这个字眼,我想应该给他机会解释他的实际想法」。

普莱斯塔可后来澄清,BBC稍早的报导误会了他的意思,乌克兰在加入北约这件事上并不会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普莱斯塔可说:「我们现在不是北约成员国,为了避免战争,我们准备做出许多让步,这就是我们跟俄国对话时谈的事,而让步跟北约完全无关,乌克兰宪法明文记载加入北约的目标。」

普莱斯塔可说:「这不是延后我们加入北约的想望。我们说的是,既然我们现在不属于这个家庭,就必须寻求其他的,例如与英国、美国的双边协议。所以除了北约之外,我们在寻求其他安排,让我们能在目前这特别艰困的时刻存活下来。」

Source



普亭何以施压乌克兰?拜登筹码够不够?专家这样说

中央社 | 纽约

02/13/2022

图为驻守在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区的一名乌克兰士兵。(美联社)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陈兵,使美俄两大核武强权陷入外交僵局。是什么因素让俄国总统普亭寻衅?拜登总统(Joe Biden)是否握有足够交涉筹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又会受到何种影响?


Ukraine crisis: Putin accuses US of ‘hysteria,’ Biden warns of ‘severe costs’ | DW News
Feb 13, 2022

A phone call between the US and Russian leaders has failed to ease tensions over Ukraine. Presidents Joe Biden and Vladimir Putin spoke after the US warned that Russia could invade Ukraine at any time. Moscow has dismissed the claim as hysteria. Ukraine’s forces are on high alert, as more than 100,000 Russian troops are gathered near the border. Germany has joined other countries in telling its nationals to leave Ukraine.

Ukrainian forces are training near the Black Sea. Urban warfare exercises hint at the kind of unrest they are preparing for.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y, however, called for calm heads.

On Sunday, contingency plans turned real.

US staff at the Organisation for Security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ased in the rebel held city of Donetsk, were packing up and heading home.

Just the latest group to decide that the risk of all out war is now too great.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电子邮件求教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教授基玛吉(Michael Kimmage),基玛吉专精美俄关系,提倡与俄国往来,对俄国的观点细腻入微。访问内容以问答形式节录如下:



若称美苏冷战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当前俄国与西方对峙又是在争什么?

基玛吉指出,当前局势不若冷战影响广泛,内核议题在争夺中东欧影响力。

时至今日,欧洲已无铁幕,俄国与欧洲之间不再清楚画界。在这种模糊情势中,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在美国眼中,欧洲个别国家完全独立,有权自行决定安全、贸易和结盟等事务;俄罗斯则自认在西侧边界沿线有一块利益特权区,为了安全和威望,俄国企求这块区域的影响力和尊敬,而且愿意部署军力来回应在特权区内受挫的情况。

乌克兰刚好夹在这场竞赛的中间,自2014年起,莫斯科与华府都把乌克兰看作是欧洲未来走向的指针。



现在德国希望完成链接俄国的天然气管线,法国寻求让欧洲更加独立自主,这是否代表二战过后的北约联盟开始走向终点?

基玛吉认为,情况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北约一直以来都有点不受控。

法国在冷战期间有一阵子正式与北约拉开距离;1980年代初期,美国在欧洲部署飞弹,让德国等地出现大规模抗议;北约成员国之间对于越战和伊拉克战争的意见也存在重大分歧。所以说,北约内部议程和态度相左并非新鲜事。

退一步想,自2021年12月当前危机步入高点以来,北约联盟其实相当团结。

迄今北约已经齐力完成3件事:其一,通过训练和提供乌克兰军事援助措施,个别北约盟国也贡献了乌克兰的军备能力;其二,明白指出乌俄作战未直接牵涉北约,因为乌克兰非盟国,北约本身不会在乌克兰作战;其三,严肃看待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国家新生的焦虑,这些焦虑有些源自于乌克兰可能发生战争,有些则源于俄国在白俄罗斯境内部署兵力和硬件。



除此之外,北约还向俄国表明不会让步,不会顺从普亭(Vladimir Putin)对北约的要求,回到1997年的状态;不会停止对新成员国开放门户的政策;不排除接纳乌克兰入盟。在这些重要议题上,北约过去3个月的团结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与北约国家正式拒绝俄罗斯要求,不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应该继续在东欧扩张的事业吗?

基玛吉认为,北约不应继续在东欧扩张,而且实际上北约已对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采取这样子的政策。

摩尔多瓦境内存在冷冲突(frozen conflict,武装冲突结束但没有和平协议或其他各方满意的方案,冲突随时会重启,这里指的是摩尔多瓦的分离独立区外聂斯特,Transdniestria),且摩尔多瓦境内有俄军进驻。

白俄过去几个月实质上已被俄国兼并,而且白俄与俄国部队长期集成在一起,在此情况下白俄不可能加入北约;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与东部部分土地则遭俄军占据。这些都是北约在东欧扩张会碰上的实际难题。



换个角度来看,北约已有30个成员国,东侧界线绵长、参差不齐又不稳定。新成员加入会伴随新的军事承诺,而且北约未来将面临捍卫既有成员国的严峻挑战。

基玛吉表示,设限可能是痛苦的,这包括拒绝伙伴和友邦,有其风险,但北约现在是时候自制,这不是为了俄国着想,而是为了北约本身的一致性和自卫能力。

您撰文称不应允许俄国侵略或瓜分欧洲国家,但俄国2014年已并吞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2008年并吞乔治亚共和国部分地区。当今局势不同于以往的理由为何?

基玛吉认为,乔治亚共和国在2008年、乌克兰在2014年后仍维持基本主权,眼下则存在两个可能改变平衡的隐忧,其中比较戏剧性的疑虑是:万一俄国动用集结在边界的全部兵力侵略乌克兰,可能会使政府倒台,并且/或是瓜分走乌克兰大块领土,这不只是蚕食乌克兰主权,而是废止乌克兰主权。

另一项疑虑则是俄方的切香肠行径。乌克兰战事若扩大,当然会让人担心俄国可能会改变边界多少次,接着迳行重划欧洲地图。如果置之不理,俄国即使是吞掉乌克兰一小块领土,情况都可能往危险方向发展。



要是在欧洲,边界和主权实质上成为博弈筹码,能让少数玩家恣意重新安排,可以确定在这个不稳定的强权游艺场中,没有人安全无虞、没有事情会是肯定的。

基玛吉另提到,俄国过去一年来对白俄的准并吞(quasi-annexation)也是问题。

您曾指出普亭的外交路线在过去一年来已经改变,新路线为何?又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改变?

基玛吉指出,普亭的外交作风变得挑衅、咄咄逼人且仓促,他下达最后通牒,行径鲁莽仿佛立刻就要答案,这在外交上一般很不寻常,对俄国外交来说尤其如此。

基玛吉猜测,普亭改变的理由之一可能是挫折感。普亭觉得俄国自1991年起一直接受西方训话和说教,而且北约扩张一直是华府方面独自行动,华府还认为自己不仅有权在西欧颐指气使,在俄国门前如乌克兰等地也能如此,这对普亭来说不能接受。

普亭对西方心怀不平和愤懑,并藉这次危机表达出来。



另一个理由可能是自信心或傲慢。普亭掌握庞大军权,且已展现出他有意(在乌克兰、乔治亚共和国、叙利亚等地)动用军权。他有理由认为这种程度的军事力量给他筹码,而且他也认为他手中的筹码,与西方对他的敬意并不对等。

另一个让他有自信的理由是他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他在2014年尚未掌握的,这种关系可能使他认为自己能挺住或克服西方的对抗或压力。此外,他亦认为自己在2015年进军叙利亚成功,还可能以为在外交政策上他连连获胜。

看扁西方也可能是让他行动的原因。据称他认为,西方正在走下坡,势力不若以往;美国外交政策不自量力又失败(如伊拉克、阿富汗情况),且美国内部分裂,对欧洲安全承诺说的比投入的多;欧洲方面不管是欧洲联盟(EU)或欧洲个别国家都很虚弱,缺乏有组织的军事力量,还怕死了军事冲突。

在这些情况下,冲突威胁可能让俄国成功赢得让步。

普亭也比西方领袖更加认为,全球情势在过去10年左右已经改变,更有利于俄国且不利西方,某方面来说局面正在扭转。



拜登总统承诺美军不会直接涉入俄乌战争,美国有足够筹码让俄国不进攻乌克兰吗?

基玛吉坦言美国没有足够筹码。能够带来改变的是提供空军战力和派遣美军进入乌克兰,这么做才有可能阻止普亭。普亭得非常认真看待经济制裁威胁,但他应该在集结兵力之前就已料到。

美国手中能让俄国远离乌克兰的外交筹码,则包括屈从于俄国要求,这绝非拜登希望或会做的事。

若普亭未扩大在乌克兰的战事,原因则包括: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这么做、他看到欧美关系结构出现一些裂痕,抑或是他开始赢得乌克兰政府的让步。

除了维持跨大西洋团结,美国未能扮演决定性因素,普亭决意进不进攻乌克兰的成本效益分析更重要,现在情况确实取决于他。

Source



华府近来频放俄将侵乌消息 纽时解析拜登政府这一企图

世界新闻网

02/13/2022

北约秘书长史托腾伯格与罗马尼亚总统伊尔哈尼斯11日视察罗马尼亚柯格尼契努空军基地期间,部署于当地的美军也参加了欢迎仪式。(Getty Images)

美国官员近几周不断披露驻乌克兰边界俄军行动情报,还说俄国打算伪造乌克兰发生大屠杀影片做为出兵借口,近来还把俄国出兵日期、进攻路线情资也一并泄漏给媒体。纽约时报指出,拜登政府似乎想借此阻止俄国总统普亭挥军入侵乌国。

报导引述现任及前任美国官员表示,拜登政府不断公布机密情资很不寻常,几乎是拿到情资就马上公布,堪称古巴飞弹危机以来首见。



由于拜登多次表明不会派美军进入乌克兰协防,也表示无意与俄国开战,美国不断释出情报,似乎想借此打乱普亭的计划,也许得以延后俄军行动,为外交折冲争取时间,或让普亭考虑出兵的政治、经济和人命伤亡等后果,希望借此阻止战争发生。

Will Russia actually invade Ukraine? – BBC News
Feb 13, 2022

After months of tension and thousands of troops massed on the border, is Russia now set to invade Ukraine?

华盛顿邮报报导,美国与欧洲官员说,若俄国全面入侵乌国,美国将加派更多美军前往北约的东欧成员国轮调,北约也将在这些国家部署更多军队和武器。这项宣示意在警告普亭,若入侵乌国,北约在俄国周遭附近部署的兵力只会有增无减。

美国已从北卡州布拉格堡增派约2000名美军赴欧,主要部署到波兰。美国官员11日说,将再增派第82空降师3000人到波兰,驻防波兰总兵力几天内将达5000人。驻扎德国的1000名美军同日亦抵达罗马尼亚,与当地的900名美军会合。



若俄国入侵乌国,上述部署的范围与规模很可能会增加。一名匿名的北约外交官表示,北约正考虑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及匈牙利部署随时可应战的战斗群,就像目前在波兰跟波罗的海国家的北约战斗群,但前提是必须取得驻在国政府同意,尤其是立场亲俄的匈牙利。

美国官员说,美国几乎笃定会加强东欧北约成员国的美军轮调工作。 北约外交官还指出,北约可能扩大演习、培训计划与情报收集,以及加强黑海与波罗的海的空中警戒任务和海上部署。

多年来,东欧国家一直推动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更多军队来威慑俄国,认为北约东南防线将因此得到加强。

Source



美俄领袖通话无突破 克宫谴责美歇斯底里达顶点

中央社/莫斯科

02/12/2022

美国总统拜登(右)与俄国总统普亭(左)。欧新社数据照片

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亭今天针对乌克兰危机进行1小时通话,但未带来重大改变。克里姆林宫于通话结束后,谴责美国在围绕乌克兰冲突议题上「歇斯底里达到顶点」,但也表示普亭和拜登同意继续对话。


Ukraine crisis: Weighing Russia’s capabilities & intentions | DW News
Feb 12, 2022

Germany is one of a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warning its citizens against traveling to Ukraine and advising any nationals in the country to leave, following fears that Russia is planning an imminent invasion. As diplomatic efforts to prevent a Russian invasion reach a pever pitch, the US, NATO, Ukraine and Russia prepare for the worst.


法新社报导,拜登(Joe Biden)和普亭(Vladimir Putin)通话结束后,克里姆林宫首席外交政策顾问鄂夏柯夫(Yury Ushakov)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歇斯底里已达到顶点。」

鄂夏柯夫说,美方要求安排拜登和普亭于12日通话,即使这次通话原本计划于14日登场。在华盛顿当局警告指称俄罗斯「随时」可能展开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两国领袖进行通话。



鄂夏柯夫抱怨称,美方甚至释出「俄罗斯入侵日期」。他告诉记者:「我们无法理解为何有关我们意图的不实资讯会交给媒体。」

他说,普亭再次表达不满,指责西方国家持续武装乌克兰,而基辅当局一直在暗中破坏西方斡旋达成的旨在终结乌东多年冲突和平协议。


U.S. Warns Russia Could Invade Ukraine Before End of Olympics
Feb 11, 2022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Jake Sullivan warned that the “Russians are in a position to be able to mount a major military action in Ukraine any day now,” and urged Americans to leave Ukraine within 48 hours. 


与此同时,鄂夏柯夫形容两国领袖历时1小时的通话「不偏不倚且讲求实际」,并称「两国总统同意在各层面继续接触」。

俄罗斯要求西方提供具拘束力安全保证,包括承诺自东欧撤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部队以及绝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等。

华盛顿已直截了当拒绝俄方要求,但愿意与莫斯科讨论新的欧洲裁军协议。



鄂夏柯夫表示,俄方准备对华盛顿和北约的提议做出回应,莫斯科将会把拜登的观点纳入考量,「俄方将会仔细分析拜登的疑虑」。

路透报导,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亭今天告诉美国总统拜登,莫斯科将会检讨拜登今天在通话时提出的解决俄罗斯安全要求的构想,但那些构想仍未解决莫斯科的主要疑虑。


Gravitas Ukraine Direct: WION reports from Ukraine-Russia border
Feb 11, 2022

Thousands of Russian soldiers and tanks have been deployed near the Ukraine-Belarus border in the north. How are Ukrainian border posts preparing to defend against Russia? Palki Sharma visited the Senkivka check post near the Russian border to find out.


由于俄罗斯在乌克兰周边集结重兵,俄乌边境情势紧绷,助长各界担心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忧虑,但俄罗斯一再否认有此计划。拜登和普亭在此背景下安排通话。

克里姆林宫幕僚鄂夏柯夫向记者简报时,形容这次通话务实,但也表示,这是在西方对俄国即将入侵乌克兰的「歇斯底里」背景下进行对话。



鄂夏柯夫表示,由于歇斯底里不断升高,拜登要求今天就进行通话。他说:「在围绕乌克兰紧张情势的脉络下,拜登一如预料提及可能祭出对俄严厉制裁,但那不是他与俄罗斯领导人相当冗长对话的焦点。」

鄂夏柯夫表示,拜登提出解决俄罗斯去年底向西方提出一连串安全要求的一些想法,包括否决乌克兰加入北约等。「我要立即指出,普亭总统回应的精神是,俄方将会仔细分析拜登表达的想法,且无疑会把它们纳入考量。」


Memories of Ukraine’s Great Famine fuel resentment of Russia – BBC News
Feb 12, 2022

The current tensions between Ukraine and Russia have deep historical roots.

Russia and other nations have long sought to determine Ukraine’s destiny, contributing to the rise of Ukrainian nationalism and demands for self-determination.

In the Great Famine of the 1930s, as many as four million Ukrainians died during the forced collectivization of Ukraine’s farms by the Soviet dictator Joseph Stalin. The bitterness remains to this day.

Clive Myrie presents a BBC News at Ten special report by Fergal Keane from Kharkiv in eastern Ukraine, who met some of the last survivors of the famine.


「但很不幸的,那些想法并未触及俄方提议的内核关键元素。」

鄂夏柯夫指出,拜登的构想,大抵是重提美国和北约先前于1月26日对俄罗斯安全要求的反提案。

他又说,俄罗斯实际上已研拟完成对那些反提案的回应,且很快就会宣布。鄂夏柯夫还说,普亭告诉拜登,他认为西方国家未对乌克兰足够施压,要求它落实履行针对乌东冲突的明斯克(Minsk)和平协议。

Source



美官员:北京观俄乌 试探华府将如何处理台海危机

世界新闻网

02/12/2022

美国高端官员表示,拜登政府愈来愈相信,北京当局正关注美方对乌克兰危机有何反应,据此推断日后北京若对台湾采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动时,华府会如何处理。美联社

彭博资讯报导,三位美国高端官员表示,拜登政府愈来愈相信,北京当局正关注美方对乌克兰危机有何反应,据此推断日后北京若对台湾采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动时,华府会如何处理。

在俄乌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仍按预定行程访问澳洲。官员表示,此决定有两大因素:1.强调拜登政府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亚洲的方向不变;2.美国印太战略利益与华府能否有效处理别处危机,两者密不可分。

布林肯与澳洲、印度和日本官员会晤后,11日在墨尔本举行记者会说:「其他人正在观察,其他人正在看我们会如何反应。」他未明指中国。



彭博报导指出,所谓「其他人」不只是北京决策官员;台湾总统蔡英文也已指示政府官员密切观察乌克兰情势,并评估这对台湾国防安全可能有何影响。

北京过去两年来加强铁腕控制香港,镇压当地民主运动。多位华府人士认为,北京下个目标就是台湾,尽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政府否认这种说法,但中共军机闯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干扰次数近来已暴增。

Secretary of State Blinken Urges Diplomacy and Dialogue on Ukraine
Feb 11, 2022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认为,习近平政府正评估北约组织(NATO)的凝聚力,据此评断美国巩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澳英美安全协议」(Aukus)的成效如何。

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亭关系日益密切,也引起白宫关切,尤其莫斯科与北京上周发布联合声明,宣示双方合作「没有禁区」,似乎是为中俄在所处地区各自创建地域影响力暖身。

Source



俄外交部: 美国破坏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进程

文 / 黄秀嫱

02/09/2022

俄罗斯和乌克兰边境的局势紧张,乌克兰军队积极演习。(法新社)

(早报讯)中新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周三(2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乌克兰局势时表示,美方有关明斯克协议的表态破坏了乌克兰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

扎哈罗娃表示,2015年2月12日在“诺曼底模式”下签署的明斯克协议一揽子措施文件,是解决乌克兰危机唯一且无可争议的基础。协议包括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实施全面停火、冲突双方后撤相同距离等内容。



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明斯克协议的条款只有在找到其“正确顺序”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扎哈罗娃说:“这说明了一件事:美国赞成修改‘一揽子措施’,而这充满了对和平进程的破坏。”

扎哈罗娃还称欧洲有“双重标准”。她表示,俄方没有听到“诺曼底模式”的德国和法国对乌克兰领导层及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做出反应。此外,近期多个欧洲国家外长对乌克兰进行了访问,“但这些穿着防弹背心、戴着头盔的西方外交官并没有走太远”,而“他们根本不问任何关于顿巴斯正在发生的事情,并避免访问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

扎哈罗娃还称,西方仍在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装备。她表示,希望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在线会议以及即将进行的“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将推动乌克兰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

Source



防欧洲爆发战争 德法波兰领导人会商降温之道

中央社 | 柏林

02/08/2022

德国、法国和波兰领导人今天将在德国总理官邸会谈,讨论如何让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集结10万大军所引发的紧张情势降温。图左到右为:波兰总统杜达、德国总理萧兹和法国总统马克宏。美联社

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表示,德国、法国和波兰领导人今天将在德国总理官邸会谈,讨论如何让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集结10万大军所引发的紧张情势降温。

Germany: ‘Our common goal is to prevent a war in Europe’ – Scholz after talks with Macron, Duda Feb 8, 2022

萧兹在会谈前告诉记者:「我们的共同目标是防止欧洲爆发战争。」他的身旁站着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Duda)。



他表示,面对乌克兰危机,三国「团结一致,致力通过外交、明确消息和采取一致行动的共同意志,达成维护欧洲和平的目标」。

马克宏在会谈中呼吁与俄罗斯「扎实地」对话,以化解乌克兰危机。

Russia – Ukraine conflict / crisis Explained | Everything in detail | Geopolitics
Feb 7, 2022

马克宏在莫斯科和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从事两天穿梭外交后告诉记者,「我们必须一起找出方法,与俄罗斯『扎实地』对话」,这是「乌克兰和平唯一的道路」。

马克宏7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亭,他今天稍早访问基辅时坚称,他已说服普亭,暂时不要让乌克兰危机持续升温。



白宫发言人莎琪(Jen Psaki)今天表示,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计划不久后与马克宏接触。

莎琪说,针对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的威胁,「我们将继续与法国对等官员非常密切地接触」。

How reliant is Europe on Russian gas?
Jan 31, 2022

Concerns are growing over what would happen if Russia cut its gas supply to Europe in retaliation for sanctions.

她表示,拜登和马克宏过去一周曾两度通话,「我预期他(拜登)不久后就会与他(马克宏)接触」。

马克宏本周成为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集结大军以来,首位会见普亭的西方大国领袖。

Source



俄乌战争可避免?马克宏:盼创建「新平衡」保护欧洲

世界新闻网

02/06/2022

法国总统马克宏针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局势表达看法,认为旨在避免俄乌发生战争的协议是「可能的」,并称俄罗斯提出安全担忧是合法的。(美联社)

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针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局势表达看法,认为旨在避免俄乌发生战争的协议是「可能的」,并称俄罗斯提出安全担忧是合法的。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will visit Russia & Ukraine as tensions escalate | English News
Feb 4, 2022

In a bid to defuse tensions over the Ukraine crisis,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will embark to Moscow & Kyiv.



BBC报导,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会谈之前,马克宏呼吁创建「新平衡」以保护欧洲国家并安抚俄罗斯,他还重申「乌克兰的主权不在讨论范围之内」。马克宏向「The Journal du Dimanche」报纸提到「俄罗斯的目标不是乌克兰,而是与北约和欧盟澄清规则」,并希望与普亭的对话足以防止军事冲突,更相信普亭会愿意讨论更广泛的问题。

此外,马克宏还警告「不要期望莫斯科当局采取单方面措施来缓和局势」,并认为俄罗斯有权提出担忧,但他仍表示「不能通过削弱任何欧洲国家来与俄罗斯创建对话」。马克宏此前就曾呼吁与俄罗斯重建关系,并在1月份表示欧盟应与莫斯科展开对话,而不是依赖华盛顿。

Source



过去两周俄增派1万大军到克里米亚 俄军压境乌克兰军民全力备战

来自 / 联合早报

02/06/2022

乌克兰部队周五在冰天雪地里,于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的普里皮亚季镇展开城市战演练,为可能爆发的战事作准备。(彭博社)

《纽约时报》报道,乌克兰军方司令部评估边境形势后认为,俄军现在虽然还没有能力全面入侵乌克兰,但部分俄军已经作好全面战斗准备。综合俄军的一系列部署,显示俄罗斯可能很快就可以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长达1300公里的边界展开军事行动。

(基辅综合电)乌克兰判断俄军随时可能入侵,乌克兰军民正在全力备战,准备捍卫国土。

《纽约时报》报道,乌克兰军方司令部评估边境形势后认为,俄军现在虽然还没有能力全面入侵乌克兰,但部分俄军已经作好全面战斗准备,似乎处于可作战的最后阶段。尤其让乌克兰官员担忧的是,俄罗斯过去两周增派多达1万大军到克里米亚地区,包括配备精良的步兵、空降部队、坦克和榴弹炮。



六艘俄登陆舰地中海演习
乌克兰关注是否航向黑海

俄罗斯最近已在乌克兰东部两个分离主义地区附近加强了军力。综合俄军的一系列部署,显示俄罗斯可能很快就可以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长达1300公里的边界展开军事行动。

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乌克兰一直重点关注乌克兰边界和白罗斯的俄军动向,相对忽略了克里米亚的动静。最新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过去几周克里米亚的驻军人数大幅增加,大体符合乌克兰军方对最新军情形势的评估。

A military buildup along the Ukrainian border is further straining ties between Russia and the U.S. after clashes over cybercrime, expulsions of diplomats and a migrant crisis in Belarus. 

WSJ explains what is deepening the rift between Washington and Moscow. Photo composite/video: Michelle Inez Simon


军事专家也观察到,在乌克兰边界一带,俄军的作战准备包括建设战地医院与通讯单位,还有干扰敌方通讯的电子战设备及空中军力等支援。

目前靠近乌克兰边界的俄军兵员约有13万。乌克兰官员说,克里姆林宫的最终意图仍不明显。美方官员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仍未决定是否要入侵。



乌克兰也在留意俄罗斯海军的动向。现在六艘俄国登陆舰在地中海演习,这些登陆舰可以运载大量坦克与数千名士兵,乌方在观察俄舰是否会航向黑海。

乌克兰退役海军上将卡巴年科警告:“这是一支庞大的攻击部队,我们的海上力量不足以对抗俄海军的攻击部署。”据知2014年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时,夺走乌克兰近七成的海军舰艇。

美国智库海军研究中心(CNA)的俄罗斯问题专家科夫曼认为,接下来几周俄罗斯应该会展开一系列军事演练,测试部队的作战能力。之后,这些俄军部队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发动攻击。

大敌当前,乌克兰军队和人民都在备战。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周五在切尔诺贝利禁区内普里皮亚季镇的废弃建筑物进行战斗演习,以重炮攻击清剿敌军。



一名国民卫队人员说:“这里无人居住,我们可以在逼近真实城市战的情况下,以真枪实弹演练。”

乌克兰军队当天也在乌克兰西部的亚渥利夫军事基地,以美国提供的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和其他军事配备进行训练。

乌克兰陆军参谋部发言人贝斯托克说:“这些武器将协助我们摧毁敌军战车,捣毁敌人藏身之处。”一名士兵说:“如果你要和平,就得准备作战。”

就连平民也为战事作好准备,求生课程日益受欢迎。基辅国家战略研究所的国防分析家贝勒斯科夫说:“八年前,乌克兰陆军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足够的战斗力。现在,他们是乌克兰一支准备充分、训练有素的部队。”

Source



美估俄军2天就可拿下基辅 将造成5万人丧生、500万难民

世界新闻网

02/05/2022

俄国军方持续派战斗部队前往乌克兰边界。图为俄军2日在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美联社)

华盛顿邮报报导,美国军方和情报单位这几天向美国国会议员和欧洲盟邦简报指出,俄国即将完成大举入侵乌克兰的准备,一旦入侵,将在两天内推翻基辅的乌克兰政府,导致乌国5万平民丧生,估计将有500万难民逃离战火,造成人道危机。

熟知美国军方和情报单位评估报告的人士透露,俄国军方持续派战斗部队前往乌克兰边界,在2周之内从60个营战术群(battalion tactical group)增至83个,每个战术群为750人。目前集结的兵力已达俄国总统普亭设置目标的大约七成。这6万2000名战斗部队将获得大批人员支持,包括后勤、空中火力和医疗。

Source



普京指责美国试图把俄罗斯卷入战争

文 / 陈慧璋

02/01/2022

普京说:“在我看来,美国并没有那么关心乌克兰的安全……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俄罗斯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乌克兰本身只是达成此目标的一个工具。”(法新社)

(早报讯)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西方正在试图把俄罗斯卷入战争,并指美国无视俄罗斯对欧洲境内的北约军事力量的担忧。

这是普京近六周来首次就乌克兰危机发表公开讲话,他指美国的目标是以对抗作为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的借口。

Putin on NATO in Eastern Europe: ‘They played u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criticised NATO’s presence in Eastern Europe on Tuesday, saying “they played us”. (Feb. 1)

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综合报道,普京周二(2月1日)在与到访的匈牙利总理一起出席记者会时说:“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俄罗斯的基本关切受到忽视。”



普京说:“在我看来,美国并没有那么关心乌克兰的安全……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俄罗斯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乌克兰本身只是达成此目标的一个工具。”

普京还描述了一个潜在的未来情景,即乌克兰加入北约,然后试图夺回俄罗斯在2014年占领的克里米亚半岛。


US and Russia spar over Ukraine crisis at UN Security Council
Jan 31, 2022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have sparred over the Ukraine crisis a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with Washington warning of a “horrific” war should Moscow decide to invade its neighbour and Russian diplomats playing down the threat of military conflict.

U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Linda Thomas-Greenfield, told the council during a special open session on Monday that a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would threaten global security.


“试想一下,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并开始进行这些军事行动,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得和北约开战?有人考虑过这点吗?显然没有。”

同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通了电话。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发表声明指,布林肯在通话中表示,美方愿意通过双边及有美国盟友和伙伴参加的多边对话,继续就美俄彼此安全关切进行实质性的意见交换。布林肯重申美国支持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敦促俄罗斯“立即缓解”俄乌边境紧张局势,从俄乌边境撤回军队和装备,并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当前危机。

声明说,此次通话旨在跟进美国1月26日就俄罗斯有关安全保障提议向俄方提交的书面回复。布林肯日前表示,美方在书面文件中提供了一条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路径,表达了对“俄方行动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安全”的担忧。

Russia-Ukraine crisis continues as Putin responds
Feb 1, 2022

ABC’s Ian Pannell is on the ground in Ukraine; meanwhile,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poke publicly on the rising conflict.

拉夫罗夫在通话中要求西方遵守1999年达成的一项协议,即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来加强自己的安全。克里姆林宫认为这是乌克兰危机的核心。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1999年在伊斯坦布尔签署《欧洲安全宪章》,该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近期,俄乌关系加速恶化,双方在两国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人员和装备。美国、乌克兰和北约声称俄罗斯在俄乌边境集结重兵,可能准备“入侵”乌克兰。俄方否认这一说法。

Putin says US, NATO have ‘ignored’ Russia’s security demands on Ukraine: What we know

2021年12月,俄外交部就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展安全保障对话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北约就排除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提供法律保障。同月,俄向美国、北约提交了两份安全保障协议草案,并要求二者作出明确回应。今年1月10日至13日,俄分别与美国、北约就上述安全保障建议开展对话,但未取得实质性成果。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向俄方正式递交关于安全保障建议的书面答复。

Source



普亭:美国无视俄安全要求 盼持续对话

世界新闻网

02/01/2022

俄罗斯总统普亭。(美联社)

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1日表示,美国和北约无视俄罗斯对安全的基本顾虑,但他希望「外交对话能持续下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俄国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同日通话,布林肯警告俄国,一旦发动侵略将面临立即且严重的后果。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部署超过10万大军,冲突一触即发,普亭1日会晤匈牙利总理奥班(Viktor Orban),在会后联合记者会指控,美国正努力将俄罗斯拖入一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乐见的军事冲突。

「他们(指美国与北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遏制俄罗斯发展。」普亭说,乌克兰议题只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手段,他们可以把俄罗斯拖入军事冲突,顺势迫使欧洲盟友对俄罗斯发动严厉制裁。



克里姆林宫要求北约不得东扩,保证拒绝乌克兰入会,并要求北约自前苏联国家撤军,三项要求均遭美国和北约拒绝,美国和北约上月再度书面回复俄国,重申此立场。

普亭说,「看不到美国和北约充分考虑此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PKGbhrTTM
Vladimir Putin says the West has ‘ignored’ Russia’s key concerns over Ukraine
Feb 1, 2022

Vladimir Putin says the West has ‘ignored’ Russia’s key concerns over Ukraine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aid Tuesday that his government was studying the respons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NATO to his security demands related to Ukraine but that it was clear the Kremlin’s main complaints “had been ignored.”

For weeks Putin had said little publicly about the crisis sparked by Russia’s buildup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troops near Ukraine’s borders, which has raised fears of a possible invasion. But speaking at a Tuesday news conference following a five-hour meeting in Moscow with Hungarian Prime Minister Viktor Orban, the Putin said: “It is already clear — I informed the Prime Minister about this — that the fundamental Russian concerns were ignored. We did not see an adequate consideration of our three key requirements.”


普亭说,北约东扩且纳入乌克兰,都将造成对俄国乃至全球的和平威胁,也可能导致俄罗斯和北约的战争,若大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严肃看待俄罗斯的要求和利益,就会知道危机可以避免,解决之道要被找到。

纽约时报报导,普亭去年12月曾说,若西方国家无法满足要求,俄国可能采取不特定的军事技术手段;但普亭的最新谈话,没再重复这些威胁,而是提到外交运作中,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可能很快会造访莫斯科。



普亭说,相信最终会找到解决之道。

同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通话,讨论美国答复俄罗斯安全要求的书面内容,布林肯重申,美国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以及所有国家都能自由决定其外交政策和盟友,敦促俄罗斯撤离驻守在俄乌边境的部队和武器,警告俄罗斯,一旦发对对乌攻击,将面临立即且严厉的后果。

华盛顿邮报报导,拉夫罗夫抱怨,美国的书面内容聚焦次要议题,对于关键议题,美方反应极度消极。

华邮上月31日引述一位美国官员报导,俄方已书面答复美国,不过,拉夫罗夫否认,他说,答案还在写。

Source



誓不重蹈二战姑息覆辙 美两党将毁灭性制裁俄国

来源:中央社

01/31/2022

  重量级联邦参议员30日表示,两党即将就制裁俄罗斯的相关法案达成共识,只要派军进入乌克兰,俄国经济就会遭“毁灭性打击”,还强调绝不重蹈二战前夕的姑息主义。

  法新社报导,美国联邦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梅南德兹(Bob Menendez)表示,美国要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任何这类侵略均不可接受”的明确信息,这点至关重要。

  梅南德兹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里说:“我们不容再有慕尼黑时刻,普京不会对乌克兰收手。”还说相关立法距完成仅“一步之遥”。



  所谓慕尼黑时刻意指1938年英法德义于慕尼黑召开会议,英法为避免开战与德国达成慕尼黑协议,在捷克没与会下同意将捷克的苏台德区(Sudetenland)割让给纳粹德国,是史上著名的姑息政策。

U.S. and Russia clash over Ukraine during UN meeting
Jan 31, 2022

Russia accused the U.S. of provoking escalation in Ukraine, claiming it has no plans to attack. President Biden says the U.S. is prepared no matter what happens. Weijia Jiang has the latest.

  梅南德兹放狠话的同时,英国已完成自身对俄的包裹制裁方案,英国外相特拉斯(Liz Truss)昨天说完全不给俄国躲掉的空间。

  梅南德兹与参院外委会的共和党要员里契(James Risch)连袂现身,表明两党决心。



  里契表示,一个两党的参议员联盟马不停蹄作业,盼完成一个代价会高到让普京认真以对的制裁法案,“不同于2014年俄国兼并克里米亚,这回世界的反对力道更为可观”。

High-Stakes Showdown Between Russia, U.S. Amid Ukraine Invasion Concerns
Jan 31, 2022

Russia tried to block the United Nations meeting before it even began, insisting it does not plan to invade Ukraine. Russian Ambassador Vasily Nebenzya accused the U.S. of trying to “whip up hysterics.”

  里契还说有鉴俄国高度依赖能源出口,一旦侵乌遭制裁引发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会造成灾难性衝击,所有人都不该轻忽制裁后果。

  不过两党在制裁时机上仍有争论;一些共和党人称现在就应执行,但民主党人觉得还可再观察一阵。  

Source



乌内部、西方国家杂音多 德驻美大使:柏林,我们有麻烦了

世界新闻网

01/30/2022

图为30日乌克兰基辅民众在进行军事训练。(美联社)

近日西方纷向东欧增兵并运送物资援助乌克兰,但在与俄罗斯局势愈发紧张之际,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8日亲自召开记者会「降温」,批评美国与为首的西方世界夸大俄国入侵乌克兰的威胁,并敦促西方不要制造恐慌。


Russia-Ukraine standoff: On the front line with a Ukrainian military personnel
Jan 30, 2022

Rustam, a 50-year-old Ukrainian gas drilling specialist from the Poltava region, spent almost seven years of his life fighting pro-Russian separatists in the east of his country.

In 2014 he enrolled into the Ukrainian armed forces as a volunteer, fought for a year and a half, and was then demobilized. But after a year of civil life, he signed another contract.

Speaking from the frontline in Pisky, eastern Ukraine on Saturday, he said he had hoped for a “peaceful life” after that but couldn’t find his place and the army drew him like a magnet. He said he will stay in the military until there is no longer a threat to his hometown.

Russia has sparked concern by Ukraine and the West in recent weeks by massing some 120,000 troops near its border with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 that now wants to join NATO.

Russia has already annexed Crimea from Ukraine in 2014 and the West has threatened Moscow with grave sanctions if it invades again, something Russia has repeatedly denied it plans to do.


华盛顿邮报报导,泽伦斯基指责西方正等着对莫斯科施加杀伤力更大的制裁,同时砲轰美国、英国和澳洲撤回部分大使馆人员及其家属的决定,并对西方领导人一再暗示俄国入侵迫在眉睫是在引起「恐慌」。



泽伦斯基表示,「我不能像其他政客一样,仅仅因为是美国就对美国心怀感激」,但称「我们感谢美国对我们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一贯支持,但我是乌克兰总统。我就在这里。我知道的细节比任何总统还多」。

虽然从西方获得数十亿美元经济和军事援助,但泽伦斯基对美国与其他盟国公开评估入侵可能性愈来愈大表示失望,「这些信号甚至来自受尊敬的世界领导人,他们只会说『明天会发生战争』。这是在引发恐慌」。


Ukraine-Russia crisis: Life inside separatist-controlled Donesk
Jan 30, 2022

In the self-declared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a breakaway region of eastern Ukraine, little has changed since the fighting broke out in 2014.

Most of the people who used to live there are too scared to return because of sporadic shelling and because fears are growing about potential renewed conflict.

But the young generation, many of whom were children when the conflict started, seem determined to live their lives as normally as they can.

Al Jazeera’s Charles Stratford reports from Donetsk, eastern Ukraine.


一位泽伦斯基幕僚说:「现在有愈来愈多的氛围觉得,美国出于政治理由夸大俄国威胁,这或许是为了逼乌克兰接受俄国所提不得加入北约的条件。」

泽伦斯基幕僚亦担心,一旦继续呼应白宫的严峻评估会吓跑外资,引发大众恐慌并造成社会动荡,让泽伦斯基政府出现不稳,反有利俄国趁机扶植国内亲俄势力。一名幕僚更抱怨美国频称战争逼近,让先前金援乌克兰的经济效果几已抵销。



此外,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危机似乎也出现意见分歧。明镜周刊报导,德国驻美大使哈柏24日发给德国外交部一封密电,开头就说「柏林,我们有麻烦了」,称华府在乌克兰危机一事上觉得德国是「不可靠的伙伴」。

哈柏在密电里表示,在制裁俄国方面,不光美国媒体觉得柏林碍手碍脚,连美国国会也如此认知。华府尤其感冒柏林方面禁止交付武器给基辅,觉得德国是出于对俄国天然气的依赖才如此。

法官员同意美方评估的俄军威胁与规模,但不认为俄军马上会动手。西方情报圈相信,乌克兰军队毫无机会挡住俄军,西方提供乌国武器也不大可能改变结局,意味交付武器给乌克兰不过是象征之举。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美联社)

Source



淡化俄侵略威胁 乌总统热线拜登 怨美制造恐慌

世界新闻网

01/29/2022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7日与拜登总统通话。拜登表示,俄罗斯「有明显的可能性」在下月对乌克兰发动攻击,警告泽伦斯基勿掉以轻心。(欧新社)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8日公开淡化俄罗斯即将侵略的威胁,他的谈话加深乌国政府与美国官员评估的差异,他抱怨美国一再警告造成社经恐慌,美国需要稳定乌国经济;乌国安全理事会主席达尼洛夫(Oleksii Danilov)表示,美国与其盟友应提供可供乌国可自卫的武器,不然就保持沉默。

Ukraine’s Zelenskiy urges calm: protect ‘your heart from panic’
Jan 25, 2022

‘Protect your body from viruses, your brain from lies, your heart from panic,’ said Ukrai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iy, urging his compatriots to stay calm, as tensions remained high on its border with Russia.

美国官员多次警告,俄国部署在乌国边界的军队可能随时展开入侵行动。



不过泽伦斯基28日在基辅(Kyiv)记者会中,指控西方媒体报导低估乌国人民对其政府的信任,并引发全国经济恐慌;他说虽然乌国官方与拜登总统无任何争执,但「我深度了解本国情况,就像拜登相当清楚美国状况一样。」

这是泽伦斯基目前与拜登政府与美国官员在俄国入侵消息上的最大歧异;美国最近持续升高俄国入侵乌国的警告,但乌国官员则呼吁冷静;泽伦斯基25日在全国电视演说中表示,乌国政府够强壮,可以控制一切情况。

泽伦斯基表示,他认为安全情势不会比2021年年初紧张高峰时更紧张,他和外国领袖对话时抱怨,媒体不断报导乌国动员军队、民众逃难,但事实并非如此,乌国不需要这种恐慌。



泽伦斯基和拜登对话时表示,他认为美国必须稳定乌国经济,因为美国不断释放冲突逼近的信号,「这些信号甚至发自受敬重国家的崇高领袖,他们有时甚至未使用外交语言,而是说『明天就有战争』,这代表市场恐慌和金融业恐慌,乌克兰得为此付出多少代价?」

乌国安全理事会主席达尼洛夫28日受访时也表示,美国与其盟友应提供乌克兰得以抵御俄国入侵的武器,不然就别说话,拜登政府多次警告战争将至,只会适得其反,「他们开始说,你们明天就会陷入战争,你得考虑到,我们国家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恐慌。」

Ukraine leader urges calm amid Russia threat | ANC
Jan 25, 2022

Rundown: Ukrai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calls for calm amid the Russia threat.

「因为恐慌就是失败的姊妹。所以我们告诉盟友『不要一直大声嚷嚷』。」达尼洛夫说,「你看到威胁?一天给我们十架喷射机,不是一架,是十架,这样威胁就会消失。」

达尼洛夫不否认俄国威胁为真,但也表示俄国扩军不只威胁乌国,也威胁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和前苏联国家。

Source



释出最强烈和解信号 俄表明愿就美安全建议解决乌克兰危机

来自 / 联合早报

01/28/2022

乌克兰国防部27日发布照片,显示一名乌克兰军人在利沃夫地区的演习中,使用英国提供的新一代轻型反坦克武器。(路透社)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五在接受俄罗斯电台采访时说:“如果这取决于俄罗斯,就不会有战争……但我们也不会允许本身利益被粗暴地践踏,被忽视。”

(华盛顿/莫斯科综合电)俄罗斯表明,它不希望发生战争,愿意就美国针对乌克兰危机所提的安全建议进行接触。这是迄今俄方最强烈的和解信号。此前,美国和德国警告俄罗斯,其侵略行动会致连接俄德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不会启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五在接受俄罗斯电台采访时说:“如果这取决于俄罗斯,就不会有战争……但我们也不会允许本身利益被粗暴地践踏,被忽视。”



他说,俄方已经收到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关安全保障条约草案的回复,正准备回应。拉夫罗夫说,美国和北约周三提交的回应至少有“一些内容”,还说美国的反建议好过北约的。

虽然这些回应都没公开,但两方面都表示愿意与莫斯科就军备控制和建立信任措施进行接触。他们排除接受其他要求(包括绝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拉夫罗夫称,预计未来几周将再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

他强调,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前所说,如果无法达成协议,俄罗斯将根据军事专家的建议来应对。



克里姆林宫周五的声明说,普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指出,美国和北约的回应并未解决莫斯科关切的主要问题。

此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周四向国会说,德国政府正与盟友合作制定一套涵盖连接北溪2号(Nord Stream 2)项目的“强有力制裁措施”。在美国,华府高官有信心,只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德国将不会启动这个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已在去年9月完工,但仍须经过测试和监管机构核准才能投入运作。

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努兰说:“如果俄国侵略乌克兰,北溪2号将不会运作。”白宫也宣布,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将在2月7日访问白宫,与总统拜登讨论乌克兰危机。

针对北溪2号会否启动的问题,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四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说:“我要清楚表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美促中国利用对俄影响力 协助化解乌克兰危机

她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会在金融、经济及科技领域拟定对俄制裁的内容。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的外来直接投资中,四分之三来自欧盟。冯德莱恩说:“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占有优势,俄一旦入侵,将会非常痛苦。”

美国总统拜登周四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誓言美国和盟友及伙伴国家会合力维护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

美国周四也敦促中国利用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协助化解乌克兰危机,努兰说:“一旦乌克兰爆发冲突,对中国也没好处。”

但政策专家怀疑北京会否在这场对峙中支持华盛顿。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专家葛来仪认为,如果美国及盟友试图让俄罗斯付出代价,中国可能会阻挠。葛来仪说:“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不太可能获得中国的支持。北京不会赞同使用武力,但支持俄罗斯对北约的看法。”

Source



2021年07月15日

普京亲笔《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

Article by Vladimir Putin “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

来源 | 克林姆林宫

作者 | 弗拉基米尔·普京

译者 | 康雅琦、吴博晋

导语:

2021年7月12日,克里姆林宫官网刊登俄罗斯总统普京万字署名长文《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

在文章中,普京回顾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自古罗斯时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在近两千年的时间中,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面对近来日益疏远的俄乌关系,普京呼吁两国应重新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西方各国有关地缘政治博弈的怂恿。普京称,只有“只有在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中,乌克兰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主权”。

该文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历史联系、当代的纠纷缘由以及俄乌未来关系走向给出了详尽的阐述。与此同时,该篇文章由俄罗斯总统亲自执笔,其内容对国际与地区关系研究也提供了洞察与借鉴意义。

(注:乌克兰是古时马洛罗西亚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与总统直接对话”节目中,我被问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问题。我说,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同属于一个民族,我们是一个整体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出于短期考虑,也没有受到当前的政治背景影响。这些话是我在许多场合都说过的,同时也是我所坚信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详细解释我的立场,并与公众分享我对当今局势的评估。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出现了嫌隙,这使我们之间原本同质的历史与精神空间出现裂痕。在我看来这是巨大的不幸和悲剧



诚然,这是我们在不同时期所犯错误的后果,但也是那些一直试图破坏我们团结的势力故意为之的结果。他们分而治之的伎俩自古以来就很有名。

因此,他们试图利用所谓的“民族问题”,挑拨离间两国人民。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在并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回顾历史。当然,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涵盖一千多年来发生的所有事情。我将重点介绍那些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很重要的关键历史时刻。

如今渐行渐远,本是同宗同源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都是古罗斯的后裔。古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从拉多加、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到基辅、切尔尼戈夫,广袤的领土上,斯拉夫民族和其他部落都有着共同联系。

我们有同一种语言(现在称之为古俄语)和共同的经济联系,我们都曾在鲁里克王朝的统治下,也都信仰东正教(在罗斯的洗礼之后)。



圣弗拉基米尔 · 诺夫哥罗德的王子和基辅的大王子在当时所做出的宗教选择在今天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之间的亲密程度

基辅这个城市在古罗斯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9世纪末以来这就已经成为了惯例。《逝去的岁月》一书为后人记下了先知奥列格对基辅的评价:”让它成为所有俄罗斯城市的母亲”。

后来,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古罗斯面临着中央统治的衰落和分裂。但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认同罗斯是一个大家共同的祖国

巴图汗的破坏性入侵,蹂躏了包括基辅在内的许多城市,此后分裂现象愈演愈烈。罗斯的东北部在金帐汗国的控制下保留了有限的主权。南部和西部的罗斯土地基本上成为了立陶宛大公国的一部分。

这个事件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从此,史书上,出现了立陶宛和俄罗斯两个大公国。

贵族们效忠了一个又一个王子,他们相互争斗,但也建立了友谊和联盟。沃伦的沃伊沃德·博布罗克(Voivode Bobrok)和立陶宛大公阿尔戈尔达斯(Algirdas)的儿子安德烈(Andrey)及德米特里(Dmitry)一道在库利科夫战役中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Dmitry Ivanovich)并肩作战。



这些都是我们的共同历史,它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最重要的是,罗斯西部和东部土地上的人们都讲同一种语言他们共同信仰着东正教。直到15世纪中期,统一的教会政府仍然存在。

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立陶宛罗斯和莫斯科罗斯本都可以成为古罗斯领土的吸引点和巩固点。碰巧的是,莫斯科成为了统一的中心,延续了古俄罗斯的立国传统。莫斯科的王子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王子的后代们摆脱了外国的枷锁,开始合并俄罗斯的土地。

立陶宛大公国,其他进程也正在展开。14世纪,立陶宛的统治精英们皈依了天主教。16世纪,他们与波兰王国成立了卢布林联合,形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的天主教贵族在罗斯的领土上获得了相当多的土地和特权。

根据1596年的布列斯特联盟,俄罗斯西部的部分东正教神职人员转而服从教皇。波兰化和拉丁化的进程就此开始,东正教被驱逐

因此,在16至17世纪,东正教居民的解放运动在第聂伯河地区逐渐壮大。赫特曼·博丹·赫梅利尼茨基(Hetman Bohdan Khmelnytsky)时期的事件是一个转折点。他的支持者们为脱离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自治权而进行斗争。



1649年,扎波罗热哥萨克要求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尊重罗斯东正教居民的权利,并要求停止对教会的迫害。但哥萨克人的声音没有被听到。

博丹·赫梅利尼茨基随后向莫斯科发出呼吁,该呼吁被泽姆斯基·苏博尔(Zemsky Sobor)接受。1653年10月1日,罗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的成员决定在信仰上支持他们的兄弟,并将他们纳入赞助范围。

1654年1月,佩雷亚斯拉夫委员会确认了这一决定。随后,博丹·赫梅利尼茨基和莫斯科的大使访问了包括基辅在内的数十个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都宣誓效忠于沙皇

在1654年给莫斯科的信中,博丹·赫梅利尼茨基感谢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Aleksey Mikhaylovich)将 “整个俄罗斯东正教置于沙皇强有力的高位之下”。这意味着,在向波兰国王和俄罗斯沙皇的呼吁中,哥萨克人将自己称为并定义为俄罗斯东正教人民

在俄罗斯国家与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过程中,一些赫曼人,即博丹·赫梅利尼茨基的支持者,转向瑞典、波兰或土耳其寻求支持。



但是,对人民来说,这又是一场解放战争。它以1667年安德鲁索沃休战而结束。1686年签订的《永久和平条约》确定俄罗斯国家合并了基辅市和第聂伯河左岸的土地,包括波尔塔瓦地区、切尔尼戈夫地区和扎波罗热。

这些后来的居民与俄罗斯东正教重新结合在了一起。而他们的领土被称为马洛罗西亚(Malorossia)或小俄罗斯。

“乌克兰”这个名字是由古俄语单词“okraina”(外围)演变而来,这在12世纪的书面资料中可以找到,原意指的是各种边境领土。从档案文献来看,“乌克兰”一词最初指的是保护外部边界的边防军。

在仍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右岸,旧秩序持续运转,社会和宗教压迫加剧。相反,在统一国家的保护下,左岸的土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来自第聂伯河对岸的人们大规模地迁移到这里。他们从与他们讲相同语言和有相同信仰的人那里寻求支持。

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中,马洛罗西亚的人民并没有面临选择站在谁一边的问题。只有一小部分哥萨克人支持马泽帕的叛乱。各阶级和背景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和东正教徒

哥萨克高级军官在俄罗斯的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辅莫赫拉学院的毕业生在教会生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内部结构特殊的赫特曼帝国时期及后来的俄罗斯帝国时期,情况也是如此。马洛罗西亚人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族人民共同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们参与了乌拉尔、西伯利亚、高加索和远东地区的探索和开发。顺便提一下,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人在国家的领导层中担任了主要职务,包括一些最高职务。只需说,尼基塔·赫鲁晓夫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从政经历与乌克兰关系密切,他们领导苏联共产党(CPSU)近30年。

18世纪下半叶,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之后,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和黑海地区的土地纳入其中,这些土地被称为新罗西斯亚。这些地方的居民来自俄罗斯所有省份。

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分治后,俄罗斯帝国重新获得了西部的旧俄罗斯土地,但加利西亚和外喀尔巴阡除外,它们成为了奥地利(后来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旧俄罗斯土地的回归不仅仅是政治和外交决定的结果,更是基于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传统,以及,我想再次强调的是,语言的相似性

因此,早在17世纪初,联合教会的一位主教约瑟夫·鲁茨基(Joseph Rutsky)就向罗马表示,莫斯科人称来自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俄罗斯人为兄弟,他们的书面语言绝对相同,而方言上的差异则几乎微不足道。



几个世纪的分裂不仅带来了国家的分裂,也带来了地区语言的特殊性,导致了方言的出现。方言丰富了文学语言的内容。伊万·科特利亚列夫斯基(Ivan Kotlyarevsky)、格里高利·斯科沃罗达(Grigory Skovoroda)和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的作品是我们共同的文学和文化遗产。塔拉斯·舍甫琴科用乌克兰语写诗,散文则主要用俄语。俄罗斯爱国者尼古拉·果戈理(Nikolay Gogol)的书是用俄语写的,里面有丰富的马洛罗西亚的民间谚语和主题。这种精神遗产俄罗斯和乌克兰要如何分割?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俄罗斯帝国的西南部土地,马洛罗西亚和新罗西斯亚,以及克里米亚是作为种族和宗教多样性的实体发展起来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犹太人、卡拉特人、克里姆查克人、保加利亚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德国人和其他民族在这里生活。他们都保留了自己的信仰、传统和习俗。

我不打算把任何事情理想化。1863年的瓦鲁耶夫禁令(Valuev Circular)和1876年的埃姆斯政令(Ems Ukaz)确实限制了乌克兰语的宗教和社会政治文献的出版和进口

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决定是在波兰民族运动领导人希望利用“乌克兰问题”为自己服务的背景下做出的。

我应该补充一点,在这一时期,小说作品、乌克兰诗歌和民歌书籍仍然继续出版。有客观证据表明,俄罗斯帝国见证了大俄罗斯民族中马洛罗西亚文化身份的积极发展过程,它将大俄罗斯人、马洛罗西亚人和白俄罗斯人联合起来。



同时,乌克兰人作为一个独立于俄罗斯人的民族的想法开始形成并获得了波兰精英和部分马洛罗西亚知识分子的支持。由于没有历史依据,所以该结论是被各种谎言支撑起来的,甚至有人声称乌克兰人是真正的斯拉夫人,而俄罗斯人、莫斯科人不是。这种“假说”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政治目的,成为欧洲国家之间竞争的工具。

19世纪末以来,奥匈帝国当局就抓住了这一说法,将其作为对波兰民族运动和亲莫斯科情绪的一种制衡。事态进一步的发展与欧洲帝国的崩溃,前俄罗斯帝国领土上的内战,以及外国干预有关

十月革命后的历史阶段

二月革命后,1917年3月,乌克兰中央议会在基辅成立,准备成为最高权力机关。1917年11月,它在第三次世界大会上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UPR),作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1917年12月,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代表抵达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当时苏维埃俄国正在那里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谈判。在1918年1月10日的会议上,乌克兰代表团团长宣读了一份声明,宣布乌克兰独立。随后,乌克兰中央议会在其第四次大会上宣布乌克兰独立

乌克兰的主权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几周后,乌克兰重要议会就派遣代表与德国集团国家签署了一份单独的条约。德国和奥匈帝国当时正处于严峻的形势下,需要乌克兰的物资援助。为了确保大规模的供应,德国将其部队和技术人员派往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事实上,这在后来被当作占领的借口

对于那些今天将乌克兰的全部控制权交给外部势力的人来说,他们最好铭记前车之鉴,早在1918年,相似的决定就已对基辅的统治政权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在占领军的直接参与下,中央议会被推翻,帕夫洛·斯科罗帕茨基议员(Hetman Pavlo Skoropadskyi)上台,宣布一个受德国保护的乌克兰国家成立。

1918年11月,在德国和奥匈帝国发生革命事件后,失去德国支持的乌克兰领导人采取了不同的方针,宣布“乌克兰将在全俄联邦的形成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政权很快又被改变。



1918年秋,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宣布成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WUPR),并在1919年1月宣布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年7月,乌克兰军队被波兰军队击溃,前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波兰统治。

1920年4月,赛蒙·佩特柳拉(在今天的乌克兰被描绘成“英雄”之一)代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波兰缔结了秘密公约,将加利西亚和西沃希尼亚的土地交给波兰以换取军事支持。

1920年5月,波兰军队进入基辅。1920年11月,在波兰和苏维埃俄国之间的休战之后,乌克兰民族主义份子彼得留拉的残余部队就向这些波兰人投降了。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例子表明,在内战和动荡时期,前俄罗斯帝国各地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准国家形态,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民族主义者试图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而白军的领导人则倡导不可分割的俄罗斯。

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建立的共和国也不认为自己在俄罗斯之外。尽管如此,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有时出于各种原因也会把他们赶出苏维埃俄国。

因此,在1918年初,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苏维埃共和国宣布成立,并要求莫斯科将其纳入苏维埃俄国。这遭到了拒绝。在与该共和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弗拉基米尔·列宁坚持要求他们要成为苏维埃乌克兰的一部分。

1918年3月15日,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直接下令派代表参加乌克兰苏维埃大会,其中包括来自顿涅茨克盆地的代表,并在大会上明确了 “一个政府代表整个乌克兰”。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土因此组成了乌克兰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根据1921年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波兰之间缔结的《里加条约》,前俄罗斯帝国的西部土地被割让给波兰。

在战时,波兰政府奉行积极的重新安置政策,试图改变其边疆地区的民族构成,这是波兰对现在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立陶宛部分地区的称呼。

这些地区遭受了严酷的波兰化,当地文化和传统被压制。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激进团体以此为借口,对波兰人、犹太人和俄罗斯人施加威胁。

1922年,苏联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其创始人之一,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之间进行了相当激烈的辩论,辩论结果是决定实施列宁的计划,形成一个平等共和国的联盟国家。各共和国自由脱离联盟的权利被列入《关于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宣言》的文本中,随后被列入1924年苏联宪法。

这样一来,宣言的作者们在我们国家的根基上埋下了最危险的定时炸弹,而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领导所提供的安全机制消失的时候,这个炸弹就会爆炸,党本身就会从内部崩溃。

1991年12月8日,所谓的《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别洛韦日协议》签署,指出“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的苏联已不复存在。”顺便说一句,乌克兰从未签署或批准早在1993年通过的独联体宪章。



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布尔什维克积极推动“乌克兰本土化政策”,在苏联当局的同意下,前中央议会主席、乌克兰民族主义思想家之一的米哈伊尔·格鲁舍夫斯基(在某一时期曾得到奥匈帝国的支持)被送回苏联,并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本土化政策无疑在发展和巩固乌克兰文化、语言和身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打击所谓的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幌子下,乌克兰化往往被强加给那些不认为自己是乌克兰人的人。

这种苏维埃民族政策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三个独立的斯拉夫民族,即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从此,一个统一的、庞大的俄罗斯民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大俄罗斯人、马洛罗西亚人和白俄罗斯人组成的三位一体民族。

1939年,苏联收复了先前被波兰夺取的土地,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为了苏联乌克兰的一部分。1940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收回了1918年被罗马尼亚占领的贝萨拉比亚及北布科维纳。

1948年,黑海中的兹梅尼伊岛(蛇岛)也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1954年,苏联的克里米亚地区被交给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严重违反了当时有效的法律规范。

而对于喀尔巴阡鲁西尼亚的命运,它在奥匈帝国解体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鲁西人在当地人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虽然这一点几乎不再被提及,但在苏联军队解放外喀尔巴阡后,该地区的东正教居民大会投票赞成将喀尔巴阡山鲁西尼亚纳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或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喀尔巴阡山共和国,纳入苏联本土



然而,人们的选择却被忽视了。1945年夏天,喀尔巴阡山乌克兰对外宣布“回归其古老的祖国乌克兰”。

因此,现代乌克兰完全是苏维埃时代的产物。我们知道并清楚地记得,它是在历史上的俄罗斯的土地上形成的。为了确定这一点,只需对比一下乌克兰在17世纪及离开苏联时的领土。

布尔什维克把俄罗斯人民当作他们社会实验的不竭材料。他们梦想着一场能消灭民族国家的世界革命。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划定边界和赠予领土方面如此慷慨。

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把国家砍成碎片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对某些决定背后的小细节、背景和逻辑产生分歧。有一个事实是非常清楚的:俄罗斯确实被抢劫了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依靠都是些公开信息,是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事件,而不是扑朔迷离的秘密记录。然而,如今乌克兰的领导人们、给乌克兰提供赞助的外部势力们却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

他们却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栽赃抹黑谴责“苏维埃政权”的机会,即使这些事件中没有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干涉、没有苏联的介入、更没有现代俄罗斯的存在。

同时,布尔什维克将俄罗斯从其历史领土中剥离出去的行为却不会被认为是犯罪。毕竟,任何能削弱俄罗斯的行为,都会使他们感到开心。



过去,在苏联内部,各共和国之间虽然有着国家的划分,但他们之间的边界从未被视为“国家边界”。苏联虽然是一个联邦,但内部却是高度集中的,而这都是由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所保证的

但在1991 年,所有的领土都在一夜之间四分五裂,所有的人民都成了“外国人”,他们确实是被强行从“历史祖国”带走了。

我们对此还能说些什么呢? 事情总是会发生变化的,国家和社区也不例外。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一个民族的某些部分由于某些原因,会在某一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呢?答案只有一个:尊重!

你想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国家?当然可以!但条件是什么呢?

新俄罗斯最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圣彼得堡市第一任市长阿纳托利·索布恰克(Anatoly Sobchak)在 1992 年曾说过:作为联盟创始人的各共和国,在废除了1922年的联盟条约后,应该要按照它们加入苏联前的边界划分彼此,除此之外的领土,都应该经过讨论和谈判。

换句话说,但你离开时,你可以随意带走你带来的东西。但我想说的是,布尔什维克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重塑边界,早在苏联成立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领土,无视民意。

苏联解体后,合作是正解,对立是歧途

今日的俄罗斯联邦不仅承认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地缘政治事实,甚至在乌克兰最艰难的建国初期主动对其伸出了援手,帮助其建立国家、稳定政权

无论今日的基辅想用什么的“政治公式”计算,在1991至2013年间,乌克兰的预算节余超过820亿美元,而如今它只能依靠俄罗斯15亿美元的天然气过境费。如果俄乌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能够得以保留,乌克兰将享受数百亿美元的利益。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联合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两国30年前的深刻合作是欧盟仰望的榜样。两国是天然互补的经济伙伴,这种密切的关系可以放大竞争优势,增加两国的潜力。

乌克兰曾拥有巨大的潜力,包括强大的基础设施、天然气运输系统,先进的造船、航空、火箭和仪器工程工业,以及世界级的科学、设计和工程学校。

接管这一遗产并宣布独立后,乌克兰领导人曾承诺,乌克兰经济将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将远超欧洲。

今天,乌克兰,甚至是整个苏联都引以为傲的高科技工业,正在快速衰退。十年来,乌克兰的工程产出下降了42%。甚至在过去30年间里,乌克兰的电力生产下降了几乎2倍,乌克兰去工业化的规模及整体经济的衰退可见一斑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2019年,在冠状病毒大流行爆发之前,乌克兰的人均GDP已经低于4千美元。这比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或未被正式承认的科索沃还要少。如今,乌克兰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注:乌克兰债务占GDP的占比)

这该怪谁呢?是乌克兰人民的错吗?当然不是。是乌克兰当局挥霍和浪费了许多代人的成就。我们知道乌克兰人民是多么勤奋和有才华。他们可以凭借毅力和决心获得成功和杰出的成果。而这些优秀品质,以及他们的开放包容、与生俱来的乐观精神和好客精神并没有消失。数百万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依旧抱有巨大的善意,诚如俄罗斯人民对待乌克兰人民那样。



2014年前,两国之间拥有着数以百计的协议和联合项目,推动着双方的经济、商业和文化关系发展,巩固了两国的社会安全,并帮助解决了双方共有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一桩桩、一项项都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这就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为什么我们能与乌克兰的所有领导人都达成富有成效的互动。

在2014年基辅事件发生后,我第一时间责成俄罗斯相关部委机构详细地制定出一份维护双方经济关系的方案。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乌克兰都没有展现出类似行动的意愿。但尽管如此,俄罗斯仍然是乌克兰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数十万乌克兰人来到俄罗斯工作,并且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欢迎与支持。这就是所谓的“侵略国”该做的事。

当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真诚地相信并期待双方密切的文化、精神和经济联系会持续下去。然而,事件犹如雪崩一般,渐渐地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实质上,乌克兰的统治阶层正通过否认国家的过去来证明他们国家的独立。不仅仅是边界问题,这些人甚至开始改写历史,抹掉所有能团结起两国人民的东西,并把乌克兰尚且是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成员的时期称之为“被占领”,将1930年代初集体化和饥荒的共同悲剧描绘成对乌克兰人民的种族灭绝。

激进分子和新纳粹分子公开,而且越来越放肆地展露出他们的野心他们受到官方和地方寡头的纵容,这些人抢劫乌克兰人民,把他们的赃款存放在西方银行,随时准备为了保住他们的资本而出卖自己的祖国。而国家机构却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软弱,甚至自愿成为地缘政治异议上的西方“人质”。



很久以前,远在2014年之前,美国和欧盟国家系统地、持续地推动乌克兰缩减和限制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我们作为乌克兰最大的贸易和经济伙伴,曾提出过乌克兰-俄罗斯-欧盟三方协同的合作形式。但每次都会被告知,俄罗斯与此无关,该问题只涉及欧盟和乌克兰。事实上,是西方国家拒绝了俄罗斯一再提出的对话要求。

乌克兰一步步被拖入了危险的地缘政治游戏,最终成为了横亘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障碍,成为了西方反对俄罗斯的跳板。不可避免的是,终有一天那些人将不满足于“乌克兰不是俄罗斯”,甚至提出“反俄罗斯”的概念,而这将永远不会被俄罗斯人民所接受。

如今,正有人基于波兰-奥地利思想家的旧有基础工作,创造一个 “反莫斯科的俄罗斯”(anti-Moscow Russia)。无须掩盖,这是为了乌克兰人民的利益而创造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从来不需要乌克兰文化,更不需要哥萨克自治。在奥匈帝国,历史上的俄罗斯土地被无情地剥削,仍然是最贫穷的。

2014年2月,乌克兰人民的利益也没有被考虑到。经济问题、社会矛盾、官僚风气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而人民合法的抗议却被冷酷地利用了。西方国家直接干涉乌克兰的内部事务并支持政变。激进的民族主义团体充当了政变的敲门砖。他们的口号、意识形态和具有侵略性的恐俄症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为了后来乌克兰国家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迄今为止,所有将两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东西都受到了攻击。

首先,最重要的是俄语。乌克兰新任政权首先废除了关于国家语言政策的法律,然后修改了与教育有关的法律。种种行为,实际上把俄语从教育过程中切断了。



最后,早在今年5月,现任总统就向乌克兰一会提出了一项关于 “原住民 “的法案。根据法案,只有那些构成少数民族,且在乌克兰境外没有自己的国家实体的人被承认为原住民。该法已被通过,新的不和谐种子已经被播下。

正如我已经指出的那样,这发生在一个在领土、民族和语言组成方面都非常复杂的国家,一如其建国史那般。

可能有人会问,在一个独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内,人们自我标榜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或白俄罗斯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完全同意这一点。人们有充分的权利去做出自己的国籍选择,尤其是在一个多国籍家庭中。

但事实是,今天乌克兰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它涉及到身份的强制改变。而最卑鄙的是,乌克兰的俄罗斯人不仅被强迫否认他们的根,否认他们几代人的祖先,而且还被强迫相信俄罗斯是他们的敌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强制同化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对俄罗斯具有侵略性的纯正乌克兰民族国家,其后果堪比对俄罗斯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并且,俄罗斯民主的总人数可能会因此减少数十万甚至数百万。

我们的精神统一性也受到了攻击。就像立陶宛大公国时期一样,新的教会已经开始了。世俗当局毫不掩饰其政治目的,公然干涉教会生活,使事情走向分裂,夺取教堂,殴打神父和僧侣。

即使是乌克兰东正教会的广泛自治,同时保持与莫斯科牧首区的精神统一,也让乌克兰的政客们强烈不满。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摧毁这个突出的、有几百年历史的、可以证明俄乌亲属关系的象征。

我认为,乌克兰代表一次又一次地投票反对联合国大会谴责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也是很自然的。乌克兰官方支持了纪念卫军部队剩余战犯的游行,背叛所有人的马泽帕、用乌克兰土地换取波兰赞助的佩特利乌拉,与纳粹合作的班德拉甚至被列为民族英雄。



那些人正绞尽脑汁,只为从年轻一代的记忆中抹去真正的爱国者的名字,而他们曾一直是乌克兰的骄傲。

对于在红军和游击队中作战的乌克兰人来说,伟大的卫国战争确实是一场爱国战争,因为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家园和伟大的祖国。两千多名乌克兰士兵成为苏联的英雄,其中有传奇飞行员伊万·科哲杜布,无畏的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英勇的指挥官西多尔·科夫帕克。

这不屈不挠的一代人为了我们的未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忘记他们的壮举就是对祖辈和先烈的背叛。

反俄计划已被数百万乌克兰人拒绝。克里米亚的人民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居民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东南部的人们则和平地试图捍卫自己的立场。然而,他们所有人,包括儿童,都被贴上了分离主义者和恐怖分子的标签。

在种族清洗和军事力量的威胁下,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居民被迫拿起武器,捍卫他们的家园、他们的语言和他们的生活。

在席卷乌克兰各城市的暴乱之后,在2014年5月2日敖德萨的悲剧之后,乌克兰的新纳粹分子将人们活活烧死,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卡廷惨案”,这些人甚至准备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进行同样的屠杀。

时至今日,他们都尚未放弃,他们在等待时机。但他们的时机永远不会到来。



政变和基辅当局的后续行动不可避免地挑起了对抗和内战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估计,顿巴斯冲突中的受害者总数已超过13000人,其中不乏老人和儿童。这些都是可怕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俄罗斯已经做了一切可能的努力来阻止双方自相残杀,旨在和平解决顿巴斯冲突的明斯克协议已经达成。我相信,这些暴徒不会成功。无论如何,没有任何国家领导人撤回对明斯克相关声明的签名,也没有人启动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15年2月17日决议的审查。

在正式谈判中,特别是在受到西方伙伴的约束后,乌克兰的代表经常宣布他们 “完全遵守 ”明斯克协议,但实际上是以 “不可接受”的立场为指导。他们既不打算认真讨论顿巴斯的特殊地位,也不打算讨论对生活在那里的人民的保障措施。他们宁愿利用 “外部侵略的受害者”的形象,兜售恐俄症。他们甚至在顿巴斯安排血腥的挑衅行为。

简而言之,他们正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外部赞助者的注意。

基辅根本不需要顿巴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这些地区的居民永远不会接受经由武力、封锁和威胁而强加的秩序。其次,两次明斯克协议都旨在和平地恢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这与反俄计划的整个逻辑相矛盾。所以,乌克兰只能通过不断培养内外敌人的形象来维持,并且是在西方大国的保护和控制下进行。

这就是实际发生的情况。首先,乌克兰社会正制造着恐惧气氛,发表着侵略性言论,纵容着新纳粹分子和国家军事化。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乌克兰对西方的完全依赖,而是西方直接的外部控制,包括外国顾问对乌克兰当局、安全部门和武装部队的监督,乌克兰领土的军事“发展 ”和北约基础设施的部署。



上述有关“原住民”的法律是在北约在乌克兰大规模演习的掩护下通过的,这绝非巧合。

这也是对乌克兰经济其他部分的接管和对其自然资源的开发的一种伪装。农业用地的出售已经不远了,谁会买下它是显而易见的。乌克兰确实不时得到国际财政资源和贷款,但这些资本都是建立在西方的条件之上的,而资本是逐利的

顺便问一下,谁来偿还这些债务?显然,这不仅要由今天这一代乌克兰人来负担,还要由他们的子孙后代来偿还。

反俄计划的西方作者们建立了他们期待的乌克兰政治制度,即总统、议员和部长会改变,但与俄罗斯分离和敌对的态度会保持下去。现任总统向选民承诺要“达成和平”,但现实证实这只是一句选举口号,一切都没有改变,顿巴斯周边地区的局势甚至恶化了。

在反俄计划中,既没有主权乌克兰的位置,也没有试图捍卫其真正独立的政治力量的位置。那些谈论乌克兰社会和解,谈论对话,谈论为当前的僵局寻找出路的人被贴上了 “亲俄 ”的标签。

同样,对乌克兰的许多人来说,反俄计划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但这数百万人却不被允许公开发言,他们捍卫自己观点的合法机会事实上已经被剥夺了。他们受到恐吓,被迫沉默。他们因为自己的信念,因为说出的话,因为公开表达自己的立场而受到迫害,而且还被杀害,但杀人者却通常不受惩罚。

今天,乌克兰的 “右派”爱国者只是憎恨俄罗斯的人。此外,整个乌克兰的国家地位,正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完全建立在了仇恨和愤怒上。但正如世界历史一再证明的那样,情绪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主权基础,充满了许多严重的风险和可怕的后果。



与反俄项目有关的所有潜规则我们都很清楚。而我们永远不会允许我们的历史领土和生活在那里的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被用来对付俄罗斯。对于那些不顾劝阻的人,我想说的是,这样做他们终将自食恶果,摧毁自己的国家。

乌克兰现任当局喜欢参考西方的经验,把它看作是一个可以效仿的模式。但看看奥地利和德国、美国和加拿大是如何毗邻而居的。它们在种族组成和文化上很接近,他们共用一种语言,但它们仍然是主权国家,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外交政策而它们依旧建立起了最紧密的一体化或盟友关系

国家间的边界清晰明了,但穿越边界时,人们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在对方的国家学习、工作、经商、建立家庭。顺便说一句,数百万出生在乌克兰、现在生活在俄罗斯的人也是如此。我们把他们看作是我们亲近的人。

俄罗斯对与乌克兰对话持开放态度,并随时准备讨论最复杂的问题。但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要能看到,我们的伙伴是在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为别人服务,也不是别人手中对抗我们的工具

我们尊重乌克兰的语言和传统。我们尊重乌克兰人希望看到他们的国家自由、安全和繁荣的愿望。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相信,只有在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中,乌克兰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主权。我们的精神和文明纽带已经形成了几个世纪,它们的源头是相同的,它们在共同的考验、成就和胜利中得到了淬炼。

我们的亲属关系已经代代相传。它存在于生活在现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人们的心中和记忆中,存在于将我们数百万家庭联系在一起的血缘关系中。我们一直在一起,并将在未来更强大、更成功。因为我们是一个民族。

今天,这些话可能被一些人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可能会被人曲解抑或断章取义。然而,许多人都会听到我的话。我要说的是:俄罗斯过去和将来都不会 “反乌克兰”。而乌克兰将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应当要由其公民来决定。

图片来源:网   络

Source



普亭首度暗示 俄乌边界可能爆发冲突

世界新闻网

12/21/2021

俄国总统普亭21日首次暗示俄乌边界可能爆发冲突。(欧新社)

俄国总统普亭21日警告,俄国准备采取「军事-技术措施」,来回应西方就乌克兰冲突的「不友善」行为。法新社报导,几个星期以来,普亭指控美国和美国领导的北约在俄国边界挑起紧张,但21日的谈话是他第一次暗示可能爆发冲突。


Russia demands Nato withdraw from Eastern Europe, amid rising tensions with Ukraine
Dec 20, 2021

It’s shaping up to be the frontline of the new cold war.

Tens of thousands of Russian troops are massed along Ukraine’s eastern border, although the Kremlin has denied any plans to invade.

Tension is ramping up with the West.

We spoke to Fiona Hill, the British-born Russia expert who’s served as an adviser to no less than three US presidents.

We began by asking her whether the troops on the border and Russia’s demands are posturing or signs that President Putin is planning a military invasion of Ukraine.



普亭在国防部会议上表示,万一西方维持明显具有挑衅意味的立场,「我们将采取适当的军事-技术报复措施」。

普亭表示,俄国「将强硬回应不友善的作法」,他希望「强调我们绝对有权利这么做」。

西方国家指控俄国在毗邻乌克兰东部的边境地区集结约10万兵力。乌克兰政府自2014年起一直在对抗东部的亲俄分离主义分子。

Source



俄国画东欧红线遭北约拒绝 分析:找借口囤兵乌克兰边境

世界新闻网

12/19/2021

俄罗斯17日公布向美国和北约提出自身安全保证的要求清单,惹来多个北约成员国反弹。图为美国、加拿大、波兰、意大利9月在拉脱维亚联合军演。(美联社)

俄国17日画下「红线」,外交部副部长雷雅布可夫公开提交与美国和北约关于双方安全保障条约的草案,要求华府承诺拒绝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组织(NATO),且不在本国领土之外部署核武。这涉及美方现时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部署核武。

草案指出,美俄应避免在可被视为威胁另一方安全的地区驻军,放弃于本国领海及领空外,派遣任何军舰、战略与非战略轰炸机,以免攻击另一方领土的目标,也不应在本国领土内外,部署打击另一方陆上基地中程及短程飞弹。



条约也要求美国应拒绝让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承诺势力不会东扩至俄国,且不在非北约国家的前苏联国创建军事基地,或利用其设施展开军事活动,及创建双边军事合作。

草案还触及敏感核武问题,要求美俄承诺不在本国领土外部署核武,并须撤走目前部署境外的核武。

北约官员17日立刻驳回提议,表示俄国提议已独立的国家不许加入北约「不可接受」,强调对于俄国安全疑虑进行外交对话持开放态度。官员也暗示,他们认为俄国似乎在计划入侵乌克兰,如果俄国真的这么做,乌克兰提供北约对俄的「战略纵深」将被破坏和消失,北约将强烈考虑向与乌克兰接壤的盟国派驻更多军队。



乌克兰、波兰、爱沙尼亚等国也反对俄国要求。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17日则表示,俄国有罗列一份安全问题清单,美国和欧洲盟友都有,华府当局乐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协商。苏利文表示,「我们过去20年已针对欧洲安全议题和俄国对话」,对话过程「有时会有进展,有时会有僵局」。他指出,美国计划「说清楚我们所认为会伤害美国利益和价值的俄国行动,并对此感到担忧」。


Full invasion of Ukraine could trigger ‘World War Three’
Dec 15, 2021

A full invasion of Ukraine by Russia would spread conflict around Europe and could even trigger World War Three, a Ukrainian government minister has warned.

Yuliia Laputina, the minister for veterans affairs – who previously served as a top officer in Ukraine’s equivalent of MI5 – told Sky News that her country was ready to defend itself should Moscow launch a new attack.



伦敦国王学院俄国政治专家葛林表示,草案充满回旋空间,尤其提出者是俄国副外长而非外长拉夫罗夫或总统普亭本人,是刻意制造模糊空间。他认为,俄国不一定会开战,而是希望维持战争一触即发状态,借此跟美国及其盟友保持势力平衡。

也有分析认为,俄方提出西方难以接受的开价,一方面想寻求重新谈判后苏联时代战略版图,另一方面有意测试欧美意向,甚至以此作为长期屯兵乌克兰边境的理由。

北约在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驻军表
俄罗斯17日公布向美国和北约提出自身安全保证的要求清单,图为俄罗斯军队16日在奥伦堡附近军演。(美联社)

Source



称苏联解体是「悲剧」 普亭自曝:曾开出租车赚外快

世界新闻网

12/14/2021

俄罗斯总统普亭自曝,曾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因为生计问题开过一段时间的出租车。(路透)

俄罗斯总统普亭最近自曝,曾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因为生计问题开过一段时间的出租车。普亭这番反思苏联解体的言论,正值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局势持续紧张之时;由于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普亭提到苏联是「历史上的俄罗斯」,令人猜测他是否意有所指。

俄罗斯官方电视台12日播出「俄罗斯:最新历史」纪录片,记录俄罗斯自1991年由苏联解体后到近期的发展历程。普亭表示,苏联在30年前解体,「对大多数公民来说」仍是场「悲剧」,他提到,「那段时期,我不得不开出租车赚点外快,现在说起这个并不愉快,但遗憾的是,这的确是事实。」



当时出租车在俄罗斯很少见,许多人会通过载客来维持生计。有些人甚至会把救护车等工作车辆当作出租车使用。

普亭曾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的间谍,先前就曾对苏联解体表达遗憾,称此事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后,经济严重不稳定,许多人陷入贫困。同时,曾是苏联内核的俄罗斯也从共产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

1990年代初期,普亭在圣彼得堡市长苏布查克的办公室工作,他坚称,在1991年8月19日KGB内部因反对苏联总书记兼总统戈巴契夫而试图发动政变后,自己已辞职。

Source



普京:俄美两国在核武上平起平坐 但在新武器上俄领先

世界新闻网

12/13/2021

俄国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巡防舰上月在白海发射一枚「锆石」,成功击中400公里外的练习目标。美联社

俄罗斯总统普亭12日在接受俄国电视台「第一频道」(Rossiya-1)专访时说,俄国与美国在核武器方面仍保持军事均势,但俄国在新武器方面领先。「我们不仅使我们所拥有的传统武器现代化,而且还创造新的综合体。从这点来说,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是这个方向上的世界第一。」



普亭还说,未来其他国家肯定会拥有极音速飞弹,但俄国到那时可能已有适当的防御。「我一直都说且现在可以重申,世界主要军事国家会拥有俄罗斯今天拥有的武器。我是说极音速武器,但自2018年以来,还没有人开发过这种武器。他们最终会这么做,但当他们获得这种武器时,我们很可能有反击手段。」

普亭上月宣布,俄国「锆石」(Zircon)极音速巡弋飞弹测试工作即将完成,2022年起可交付俄国海军使用。

Source



普京: 俄政府曾充斥着CIA雇员 世纪初已被清理干净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12/11/2021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10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四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俄罗斯政府充斥着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的人员,这些人最终被“清理掉”并被遣返回美国。

当天在参加俄罗斯公民社会发展与人权委员会召开的一次长时间会议时,普京以俄罗斯政府中的美国人为例,说明了外国如何试图干涉俄罗斯内政。他解释说,“在2000年代初,我已经清理干净了所有人,但在90年代中期,有美国CIA的官员担任我们的顾问,甚至成为俄罗斯政府的正式雇员。他们后来在美国被起诉,因为违反了美国法律,而且在身为CIA雇员为我们工作时参与私有化。”



普京还指出,一些美国专家被安置在俄罗斯的核武器设施中,甚至坐在插着美国国旗的办公桌前。“他们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他们不需要再用这种微妙的手段来干涉我们的政治生活,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控制着一切。” 普京继续说道。

报道指出,这不是普京第一次指责美国干涉俄罗斯内政,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和国有资产私有化之后。2013年,普京称有美国CIA官员在当时负责监督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的副总理阿纳托利·丘拜斯的随行人员当中工作。

Source



苏联解体30年 俄人最恨戈巴契夫

世界新闻网

12/10/2021

一份最新的俄罗斯民调显示,俄国民众认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是戈巴契夫。图为戈巴契夫(左)1991年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数据照。(美联社)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一份最新的俄罗斯民调显示,俄国民众认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是一手促成苏联瓦解的前领导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恨意尤甚当年恐怖统治的史达林(Joseph Stalin)。

今日俄罗斯(RT)报导,由官方「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WCIOM)所做的最新研究另发现,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的前苏联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是当代俄国民众最敬爱的前苏联时期人物。

Soviet Anthem 1984

民调访查约1600人,20%的受访者列戈巴契夫为前苏联时代最可恨的人,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物。

戈巴契夫自1985年起成为领导人,直至1991年苏联垮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然而他虽在外国人士眼里有高度评价,许多俄罗斯国内民众却对他恨之入骨,把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危机致生活水准骤降、俄国在世界舞台地位今非昔比的怨气,全怪到他头上。



11%的受访者认为史达林最可恨,仅次于戈巴契夫,但并列第二者还包括残暴的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Lavrentiy Beria)、史达林继任者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

调查发现,25岁以下的年轻俄国人尤其不喜欢史达林。自1924到1953年统治苏联的史达林虽带领国家打赢二次大战,但在国内实施高压统治让人闻之色变。

Mikhail Gorbachev’s national address as he resigned as Soviet leader

对某些俄国人来说,他是二战时的英雄领袖,但对另一部分人,史达林是个暴君。两极化的情形在这份WCIOM民调里特别明显,史达林虽高居第二可恨,却也是最敬爱人物的第三(20%的受访者最敬爱史达林)。

41%的受访者认为加加林是前苏联时代最可敬的人,22%的人认同二战名将朱可夫(Georgy Zhukov),成为民调里前两名最受敬爱的前苏联时期人物。

Source



Russians hate Gorbachev even more than Stalin, poll reveals

By Jonny Tickle | RT

12/10/2021

Soviet ex-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 Sputnik / Evgeny Odinokov

A brand new poll focused on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fall of the USSR has revealed that Russian people see former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as the most hated figure from the Soviet era, ahead of leader Joseph Stalin.

The study, conducted by the state-owned Russian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WCIOM), also discovered that cosmonaut Yuri Gagarin, the first man in space, is the most beloved man of the Soviet era for modern Russian citizens.



Of the 1,600 people surveyed, 20% named Gorbachev as the most hated person of the Soviet era, far ahead of anyone else.

Gorbachev led the USSR from 1985 until its collapse in 1991 and is seen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of 20th century history. However, while he enjoys a positive reputation outside of the country, he is viewed differently inside Russia. Many people blame him for the post-Soviet economic crisis that led to a dramatic decline in living standards, as well as a diminution of Moscow’s status on the world stage.

Behind Gorbachev on the “most hated” rankings, with 11%, came three Soviet heavyweights who tied for second place: Stalin, his brutal and murderous secret police chief Lavrentiy Beria, and Stalin’s successor Nikita Khrushchev.



Stalin, who ran the country from 1924 until his death in 1953, was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unpopular with people under 25 (19%).

The former Generalissimo, who led the Soviet Union to victory in World War II, splits opinion inside modern Russia. For some, he is a hero for his wartime leadership. For another segment of society, he was a tyrant who led a repressive and murderous regime. For others, he is a mixture of the two. This split is seen starkly in the WCIOM poll, where he also came in third place in the survey for the most beloved Soviet figures.

Other than Stalin (20%), the most popular people were named as Gagarin (41%), World War II General Georgy Zhukov (22%), and former leader Leonid Brezhnev (9%).

Source



俄参谋总长:准备入侵乌克兰是假新闻 将扑灭挑衅举动

世界新闻网

12/09/2021

乌克兰士兵7日在顿内次克与分离分子的缓冲区站岗。美联社

西方国家怀疑俄国军队在乌克兰边界集结,可能有意入侵,美国总统拜登7日为此特别与俄国总统普亭举行视频峰会。俄军参谋总长Valery Gerasimov将俄军准备入侵乌克兰的报导斥为「假新闻」,并表示西方国家提供乌克兰直升机、无人机、侦察机、反战车飞弹在先,让乌克兰放胆愈来愈挑衅,造成乌东局势动荡。Valery Gerasimov语带玄机表示,乌克兰的军事挑衅将被压制。

Chief of Russian General Staff and First Deputy Defense Minister Army General Valery Gerasimov
© Mikhail Klimentyev/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TASS


英参谋总长:乌克兰危机恐引爆二战以来最大冲突

英国参谋总长(the chief of the defense staff)拉达金上将(Admiral Sir Tony Radakin)用「可能引爆二战以来的最大冲突」,形容当前的乌克兰局势,表示9万名俄国官兵出现在俄乌边界,令人非常忧虑。


No easing in Russia-Ukraine border tensions | DW News
Dec 9, 2021

As tensions simmer and troops amass along on both sides of the border, DW’s Nick Connolly visited eastern Ukraine. Close to the Russian border, in the town of Milove, he spoke with locals about what it’s like to live there.

Liana Fix, programme directo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Körber-Stiftung’s Berlin office, explains why it is unlikely that Ukraine will become a member of NATO.


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Ben Wallace)则说北约有很多选项可以回应对于乌克兰主权的威胁,包括行使「防卫能力」。媒体解读华莱士意指出兵,但华莱士没有透露细节。网络战选项并未排除在外。

Source



乌克兰边境局势难解 拜登:不会派遣美军保卫

世界新闻网

12/08/2021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不考虑派美国军队保卫乌克兰」,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的军事集结。(Getty Images)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表示「不考虑派美国军队保卫乌克兰」,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的军事集结。

卫报报导,拜登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进行对话、以避免军事危机后,他向记者表示派遣美国军队「不在谈判桌上」,但也还警告普亭「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袭击,将产生『严重后果』」,并表示美国将为乌克兰军队提供防御能力。



拜登还表示,他希望宣布俄罗斯与至少4名北约成员国举行「更高级别的会议」,以解决俄罗斯当局的抱怨。拜登表示,他希望能够在10日前宣布这些会议,据悉,会谈将包括「至少4个主要北约盟国和俄罗斯讨论相关未来的担忧」。

普亭也向记者表示「我想再次强调:会谈是非常开放、实质性的,我会说是建设性的。无论如何,我希望美方对我们会晤的结果有同样的看法,我们可以继续这种对话。在我看来这是最重要的」。

拜登和普亭7日的在线峰会似乎没有取得进展,但克里姆林宫声明表明「俄罗斯尚未放弃谈判」,拜登定于9日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ladimir Zelensky)会谈。俄罗斯和美国当局都对进一步会谈作出含糊确认,但会谈的确切主题和时程尚不清楚。

Source



白宫:若俄入侵乌克兰 德会关闭北溪2号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11月拍摄的卫星画面显示,俄军战车、装甲车在俄国北方的叶利尼亚集结。情报显示,俄国已在乌克兰边界集结10万大军。Getty Images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7日表示,美国官员已得到德国当局承诺,一旦俄国入侵乌克兰,德方就会关闭北溪天然气二号管线。

白宫表示,万一俄国进行侵略行为,德国已承诺关闭穿越波罗的海、从俄国输送天然气到德国的北溪二号管线。

据白宫说法,美国总统拜登7日告诉俄国总统普亭,西方国家担心俄国将入侵乌克兰,并警告莫斯科一旦挑起军事冲突,将以「强烈经济反制和其他措施」作为惩罚。



苏利文说,北溪二号还没有正式营运,这让西方国家取得比普亭更大的优势。

北溪二号是由俄国能源巨擘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旗下子公司负责营运。美国和其他批评者认为,北溪二号将让欧洲增加对俄国能源的依赖。这条管线激活后,乌克兰收取的天然气过境费将减少,美国也更难对欧洲销售天然气。

Jake Sullivan Provides Details On Biden’s Call With Vladimir Putin
Dec 7, 2021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speaks about President Biden’s call with Vladimir Putin and Russian agression towards Ukraine during a White House Press Briefing.

苏利文在白宫说:「如果普亭希望那条管线正常输送天然气,他应该不会想要冒险入侵乌克兰。」苏利文说,美国一直与即将卸任和新组成的德国政府接触,讨论一旦俄国入侵乌克兰,北溪二号的状况将如何,但他拒绝进一步透露双方对话的内容。

苏利文说,美国官员称他们已得到德方保证,会将北溪二号关闭,但目前尚不清楚双方是否已就入侵的定义取得共识。

Source



拜登对普亭表明 若俄乌军事升温 将使出经济手段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拜登总统(左)和俄罗斯总统普亭今天举行两个小时视频会谈。(美联社)
拜登总统(右)和俄罗斯总统普亭进行视频会谈,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国安会俄国专家葛林与会。(美联社)

在西方国家担心俄国准备入侵乌克兰之际,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亭今天举行两个小时视频会谈,讨论乌克兰等议题。白宫表示,拜登对俄国在乌克兰周围的军事行动表达严重关切。

白宫在会后声明中说:「总统拜登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周围增派部队,表达美国和我们欧洲盟邦的深切关切,并明白表明,一旦军事升温,美国和我们的盟邦将会以强烈的经济及其他措施回应。」


Joe Biden warns Vladimir Putin of ‘nuclear’ sanctions on Russia in a video call
Dec 7, 2021

Joe Biden warned Vladimir Putin that the US and Europe were prepared to impose “nuclear”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should it invade Ukraine in a high-stakes video call on Tuesday.

The much-anticipated video meeting began with smiles and warm greetings between the two leaders, according to Russian state media.

“Greetings, Mr President,” Mr Putin said in a brief video clip released by the Kremlin. Mr Biden said it was “good to see”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adding that he hoped their next session would be in person.

The tense meeting wa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tests of Mr Biden’s presidency to date, viewed by Washington as a last-ditch attempt to ease tensions over fears that Moscow is preparing to attack its neighbor.

The White House said Mr Biden made clear to Mr Putin that the West was prepared to impose drastic sanctions in the event of a military escalation along the border.


声明中说,拜登强调「支持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呼吁降低紧张情势,回归外交」。



根据白宫,拜登和普亭同意在这场峰会后,他们的团队将会进行后续会谈,并强调美国的下个行动将是「与盟邦和伙伴密切协调」。

俄罗斯电视台画面显示,两位领袖在会谈一开始友好寒暄,拜登告诉普亭,他希望下次是实体会谈。

Biden, Putin Hold Diplomatic Virtual Conversation As Ukraine Tensions Mount
Dec 7, 2021
拜登总统(左)和俄罗斯总统普亭今天进行两个小时视频会谈。(美联社)

根据白宫,两位领袖会谈了两小时又一分钟。

克里姆林宫曾表示,希望两位领袖能举行实体会谈,讨论两国自冷战结束以来最糟糕的关系。


Russia to seek guarantee that NATO will not expand east | Biden-Putin Virtual Summit 
Dec 7, 2021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is expected to issue an ultimatum to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seek guarantee that NATO will never expand into Ukraine. The kremlin has said that it wants written guarante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NATO allies that the military alliance will not expand east both in terms of membership and western forces.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Dec 7, 2021

Source



美俄视频峰会登场 拜登普亭就乌克兰情势摊牌

世界新闻网

12/07/2021

美国总统拜登(左)7日与俄国总统拜登(右)举行视频峰会,讨论乌克兰局势。(Getty Images)

拜登总统、俄罗斯总统普亭于美东时间7日上午10时针对乌克兰情势举行视频峰会,纽约时报称为拜登就职十个多月以来,风险最高的一次领导人会谈,可能将决定乌克兰能否维持独立国家身分。双方幕僚会前放话,对于会谈产生具体结果的期望都不高。


Biden Anticipates ‘Long Discussion’ With Putin Over Ukraine Invasion Threat
Dec 7, 2021

The U.S. and European allies are weighing sanctions targeting Russia’s biggest banks and the country’s ability to convert rubles for dollars and other foreign currencies should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invade Ukraine,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The sanctions — including against some of Russia’s largest banks and the 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 — are among the options that President Joe Biden may spell out when he speaks with Putin on Tuesday, according to the people. The U.S. could also restrict the ability of investors to buy Russian debt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they said.

The options were described by tw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who asked not to be identified discussing private deliberations. The most drastic option would be to bar Russia’s access to the Swift financial payments system, but that would wreak havoc on ordinary citizens so officials are more inclined to go after Russia’s ability to convert rubles into dollars, euros or British pounds, the people said.



白宫官员表示,拜登呼吁普亭通过外交途径为乌克兰冲突情势降温,同时警告普亭,集结在边境的俄国军队一旦入侵乌克兰,西方国家可能会将俄国排除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并直接制裁普亭的内核亲信。

美欧情报官员表示,拜登一个月前派遣曾任驻俄大使的中情局局长伯恩斯造访莫斯科后,俄军对乌克兰呈现三面包夹之势,并加速对乌克兰发动网络攻击与假消息战,本质上是要颠覆亲西方的泽伦斯基政府。

普亭将乌克兰购买美国军火和接受美国军事顾问建议,与西方走得太近,视为国安威胁。美国试图减轻普亭的疑虑,官员会前不愿透露具体条件,也怀疑普亭会接受美方提出的条件。



克里姆林宫不认为两国元首会谈将出现重大突破,并否认意图入侵乌克兰。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7日表示,对于白宫缺省制裁的立场感到遗憾,但是普亭准备让拜登畅所欲言,然后再详细说明俄国的立场。

佩斯科夫表示:「无须指望这场会谈将有任何突破性进展,这是一场艰困时期的工作会谈。欧洲紧张局势飙高,需要最高层级直接会谈」。


Joe Biden, Vladimir Putin to hold virtual summit amid tension in Ukraine
Dec 6, 2021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will hold a video call on Tuesday, with the two leaders set to discuss the tense situation in Ukraine.


白宫幕僚沙盘推演好几套剧本,认为普亭可能尚未决定是否全面入侵乌克兰,以及普亭将对拜登重申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并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重回俄国的势力范围。

拜登则必须让普亭相信美国所称,对乌克兰的承诺「坚定不移」的程度,足以对俄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Source



12万大军陈兵边境 上千坦克待命 随时开战 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 多维 

12/06/2021

进入12月上旬,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尤其是东乌克兰地区突然出现了大规模军事调动,但这一行动并非来自于俄方,而是出自乌方。

对外界来说,乌克兰已经在2021年4月和11月两次宣布俄罗斯会入侵该国,乌克兰外交部长库莱巴(Dimitry Kuleba)为首的高官多次强调“莫斯科将在数周内入侵”,俄乌边境一带驻扎的俄军也在传言和新闻中逐渐从3月末的“四千人”,4月上旬的“一个军”,4月中旬时的“11万”上升到了“15万”。并在11月下旬稳定在9.5万人。出乎外界意料的是,目前大举出兵的反而是乌克兰。


Russia-US talks on Ukraine: How real is threat of invasion? | DW News
Dec 4, 2021

The conflict has killed more than 13,000 people, including thousands of civilians. Now residents feel they are being asked to prepare for a full-out battle with Russia.

Could Ukraine lose the Donbass region to Russia, and if not, how much further loss of life could become necessary to ward off the threat? International allies like the US and others have voiced support, but will that be enough to protect Ukraine?

Or is Russia just flexing its muscles on its borders again, looking to keep everyone guessing, and retaliation at bay?


泽连斯基当局面对东乌一线的态度仍然是志在必得的

到12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Maria Zakharova)指出,根据俄方情报,至少12.5万名乌克兰士兵已携带各种轻重装备在东乌克兰顿巴斯地区集结。这一兵力已达到了乌克兰常备军的一半以上。加之乌克兰方面还把北约“援助”的武器派到了一线,这种集中优势兵力的手段似乎正在暗示一场冬季战争。



对俄方来说,乌克兰方面的举动已在预料之中。乌克兰方面已经从政治层面上宣示了这一点。

此前,基辅的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当局已不肯接受德国、俄罗斯、法国、乌克兰有关东乌克兰问题的明斯克停火协议。基辅当局还在8月后制定旨在夺取东乌克兰自治地区的“过渡政策法案”。


President Joe Biden on Russia’s Potential Invasion of Ukraine
Dec 4, 2021

President Joe Biden said he anticipated a “long discussion” with Vladimir Putin over the threat of an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dismissed the Russian leader’s warning that deployment of Western weapons or troops represented a “red line”.


根据这一法案,乌方不仅认定东乌克兰系“俄罗斯侵略地区”,需要夺回,还计划要在夺取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乃至克里米亚等要地后建立“俄罗斯侵略博物馆”,以“纪念从俄罗斯占领中解放的日子”,这种集进攻目标、占领方案、战后庆功方案于一身的法案虽然荒诞不经,但外界总可以看到基辅当局对东乌克兰的志在必得。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情报,俄军几乎要对乌克兰展开一场灭国性质的全面打击。其出兵方向甚至包括白俄罗斯。(liveumap网页截图)

很快,从10月29日开始,乌克兰陆军一面释放“俄罗斯入侵”的消息,一面向距离顿涅茨克40公里的多库耶恰夫地区发动进攻:在炮击了两周之后,乌军才勉强推进,于11月12日夺取了战线上的一座村庄,到13日东乌民兵反击之后,乌军就退回到两周前发动攻势的阵地上。


Families suffer as Russia-Ukraine border tensions rise
Dec 4, 2021

The standoff in eastern Ukraine i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access basic services.

Trips that used to take less than an hour can now take an entire day or longer.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认为,乌克兰方面或许在利用北约在11月中下旬的演习,设法在东乌克兰地区打开局面。其“俄罗斯入侵”的宣传攻势或许是在渲染一种以退为进的气氛。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也在11月下旬指出,乌克兰正在像当年的格鲁吉亚一样,营造一种近乎于2008年奥运战争时的好战气氛,“寻求军事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基辅,也有学者认为乌克兰有可能展开军事挑衅,其一线部署或有可能是应对俄军反制的预判。而乌克兰方面为了应对俄方可能的“借道白俄罗斯、乌克兰北部边境、东乌克兰、克里米亚及黑海”的五路突袭,也开始在各处要道精神紧张地布置重兵,譬如就在12月上旬,把守切尔诺贝利附近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乌军就把穿越辐射区的难民当成了渗透进乌克兰的可疑人员,对其疯狂扫射,全数打死。


Biden to address Russia-Ukraine tensions in talk with Putin
Dec 5, 2021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will speak in a video call Tuesday, the Kremlin says, as tens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escalate over a Russian troop buildup on the Ukrainian border that’s seen as a sign of a potential invasion.

U.S. intelligence officials have determined that Russia has massed about 70,000 troops near its border with Ukraine and has begun planning for a possible invasion as soon as early next year, according to a Biden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who was not authorized to discuss that finding publicly and spoke on the condition of anonymity.


不可否认,俄方可能并不会对乌克兰采取什么行动,因为乌方未必有越雷池一步的胆量,就在12月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经向莫斯科指出“乌克兰不构成威胁,也不寻求与俄罗斯对抗”。

考虑到乌克兰部署在东乌克兰的12万大军已在近期出现补给不足的困境,部分官兵甚至潜入当地民居窃取食物,面对乌克兰情报站中俄军从2021年4月至11月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边境动态部署的53个至40个“营战术群”(BTG),基辅或许也不会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轻易打开冬季战场的战端。但基辅当局的轻率,仍有可能在局部地区擦起战争的火花。

Source



俄罗斯军队集结乌克兰边境 两国恩怨一次看

来源:中央社

12/04/2021

俄罗斯乌克兰边界增兵,许多西方媒体都指向会爆发军事冲突,西方强权呼吁俄国克制。俄乌情势升至近年来最高点,加上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未化解,埋下的未爆弹似乎即将引爆。

●乌克兰与俄国冲突的历史背景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隶属前苏联,乌克兰于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但在历史及能源等方面仍与俄罗斯紧密相连;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及黑海出海口地位,俄国一直拉拢乌克兰加入自己的关税联盟。

然而在2013年底,乌克兰与俄国的情势,因为乌克兰要与欧盟签署指标性的政治与自由贸易协议而日益紧张。

当时亲俄的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最后据传在莫斯科当局压力下,中止与欧盟协商。上万名乌克兰人在首都基辅(Kiev)市中心抗议政府受俄罗斯影响,临时变卦。



接着在2014年3月,俄罗斯兼并位于乌克兰南部、国际承认为乌克兰领土的克里米亚。俄国打着保护克里米亚利益,以及说俄文居民的名号,派兵进入乌克兰。

起先,数以千计口说俄文的“小绿人”部队,蜂拥进入克里米亚半岛,他们之后被证实是俄罗斯士兵。就在几天之内,俄罗斯完成并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并发起公投,决定脱乌入俄,但遭乌克兰当局谴责,且被全世界大多国家视为非法。


US warns of ‘severe costs” if Russia invades Ukraine
Dec 2, 2021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hony Blinken today warned Russia of the “severe costs” if it attempted to invade neighbouring Ukraine.

Speaking after meeting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Sergei Lavrov in Stockholm, Mr Blinken called on Russia to reverse a recent build-up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troops at Ukraine’s eastern border.

Mr Lavrov, however, insisted Russia doesn’t want a conflict.


乌克兰东部顿内茨克州(Donetsk)与东南部卢甘斯克州 (Luhansk)的亲俄分离主义派,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引发长达数月战火。之后在法国与德国仲裁下,乌克兰与俄国在2015年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Minsk)签署停火协议,但协议屡次遭到破坏。

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从2014年3月至今,乌克兰东部有超过3000名平民死于战火冲突。欧盟和美国多方设法遏止俄国在克里米亚与乌克兰东部兴风作浪,包括针对俄国个人、实体,以及特定产业加以经济制裁。

克里姆林宫则指控乌克兰在东部煽动紧张情势,违反明斯克停火协议。



●乌克兰与俄国边境目前情势

美国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表示,乌俄边境近几周以来的兵力集结情况“并不寻常”。

上个月,卫星照片拍摄到俄国的自走砲、主战坦克与步兵战斗车,被运往距离俄乌边境约300公里的一处训练基地。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公开情资可以支持西方强权所称的威胁升温。

俄罗斯许多军事基地都位于广阔国土的西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是各种威胁最有可能来袭的方向。

俄国国防部12月1日声称,这些行动只不过是南部地区的冬季“常规”军演,有超过1万人参与,部分地区刚好与乌克兰接壤。


Russia’s military activity near Ukraine triggers worry, says US General Mark Milley | English News Dec 3, 2021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general Mark Milley has expressed his fears over the crisis in Ukraine. He said that the US is tracking enough indicators and warnings surrounding Russian military activity near Ukraine to trigger “a lot of concern”.


乌克兰东部、靠近俄国边境的顿内茨克州与卢甘斯克州,又被称为顿巴斯(Donbass)地区,自2014年起就被俄国支持的分离主义派所把持。俄国军队也在此现踪,被乌克兰称为“临时占领区”,不过俄国予以否认。

乌俄的前线情势在过去5年大致没有变动,尽管时常发生小规模驳火与狙击事件。但在今年10月,乌克兰首次出动采购自土耳其的作战无人机,对亲俄分离分子的一处据点展开攻击,引发俄国怒火。

俄国也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巨大海军基地,陆续集结上万兵力。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方,透过克里米亚大桥与俄国本土相连。



●乌克兰、俄国及北约说法

克里姆林宫否认俄国计划进攻乌克兰,坚称俄国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俄国在自己领土上调动部队,外界不应该感到担忧。

莫斯科当局认为,乌克兰持续从北约得到武器、训练与人员方面的协助,对俄国的安全反而造成威胁,并指控乌克兰增加军队部署是试图夺回顿巴斯地区,但遭乌克兰否认。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曾呼吁订定明确法律协议,排除北约向东朝俄罗斯边界扩张势力,称西方强权并未遵守先前的口头承诺。

乌克兰政府则坚称,莫斯科当局无权阻止基辅和北约建立更紧密关系。

北约秘书长史托腾柏格(Jens Stoltenberg)则说,如果俄罗斯再度侵犯北约的伙伴乌克兰,“将会付出惨痛代价”。

Source



乌克兰三名密探在俄罗斯境内被捕

文 / 林煇智

12/02/2021

(早报讯)乌克兰情报机构三名特工在俄罗斯境内被捕,包括收集战略设施情报的一对父子,以及一名策划恐袭的年轻人。

中通社报道,俄联邦安全局新闻处的消息指出,俄联邦安全局在俄罗斯三个地区阻止了乌克兰情报机构的侦察和破坏活动。此次被捕的有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两名特工,他们是一对父子,名为科维利和伊戈尔,以及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特工齐雷克。



消息介绍,科维利及其子伊戈尔来到俄罗斯的目的是收集情报,拍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生命保障企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照片和视频。被捕者供认,他们是被乌克兰安全局捷尔诺波尔州总局的一名现任工作人员招募的。此人给他们布置了收集战略设施情报的任务。

关于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特工齐雷克,俄联邦安全局介绍称,此人的任务,是在俄罗斯实施恐怖袭击。该局透露,齐雷克计划引爆两枚简易爆炸装置,总爆炸当量为1.5公斤。

Source



普京:难民问题的根源错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文 / 陈慧璋

11/13/2021

普京说,白罗斯-波兰边境的移民问题源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并指西方国家对此难辞其咎。(路透社)

(早报讯)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六(13日)说,俄罗斯与白罗斯-波兰边界的移民危机毫无关联,并指此次移民危机的最终责任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Migrant crisis at Poland Belarus border ‘goes from bad to worse’
Nov 12, 2021

MIGRANT crisi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says humanitarians, as harsh conditions at the Poland and Belarus border have led to a loss of life.

Most migrants in the border area remain trapped between Belarusian and Polish security services, enduring freezing weather in makeshift camps.

Poland has reported at least seven migrant deaths in the months-long crisis and other migrants have expressed fear they would die.

Critics of the Polish government say it is treating migrants inhumanely and not letting them apply for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The government says the migrants are Belarus’ responsibility as they are legally on its territory, and offers of humanitarian aid have been refused.

Large groups fleeing conflicts and poverty in the Middle East and elsewhere started flying to Minsk this spring with the help of Belarusian travel agencies.


普京周六(13日)通过克里姆林宫网页发表讲话时指出,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并没有就白罗斯可能切断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一事向他征求意见,并指此举将损害俄罗斯与白罗斯和欧盟的关系。

普京说,出现在白罗斯边界的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德国,他表示希望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卢卡申科能尽快进行对话。



普京进一步指出,白罗斯-波兰边境的移民问题源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而西方国家对此难辞其咎。

另外,普京在俄罗斯国营电视台Vesti周六播出的访问中表示,美国与其北约盟友在黑海进行未事先计划的演习,对俄罗斯构成了严重挑战。

普京说:“此次演习的不仅有规模相当强大的海军舰队,还包括战略军机等的空中演习。这对我们来说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Source



Putin says West, not Belarus, root cause of migrant crisis on border

By Reuters

11/13/2021

(Adds Putin, defence ministry comments on Black Sea NATO activity)

MOSCOW, Nov 13 (Reuters) –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aid on Saturday that Western countries, rather than Belarus, were ultimately responsible for a migrant crisis on the Belarus-Poland border, pointing to wa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Vladimir Putin says Russia has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EU border crisis
Nov 13, 2021

Vladimir Putin sought to distance himself from the migrant crisis orchestrated by the Belarusian regime at the Poland-Belarus border.


Russia is a key ally of Belarus, which the European Union has accused of mounting a “hybrid attack” by flying in thousands of migrant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poland-reports-violent-clashes-overnight-migrants-attempt-new-border-breach-2021-11-11, mainly from the Middle East, and pushing them to try to cross illegally into Poland.

As the EU prepares to impose new sanctions on Minsk, Putin told Russian state television he thought Belarus was not to blame for the crisis.

“Let’s not forget where these crises with migrants came from … Is Belarus a pioneer in these problems? No, the reasons were created by Wester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themselves,” Putin said.



Referring to conflict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Putin noted that Iraqi Kurds and Afghans were among the migrants at the Belarusian border.

“Belaru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 … the fact they’ve come via Belarus is unsurprising because Belarus … has visa-free entry for the countries of origin,” he said.

He accused Polish forces on the border with Belarus of beating migrants, firing rounds above their heads and turning on lights and sirens at night nearby.

“This doesn’t really tie in well with the ideas of humanity that supposedly underpin all the policies of our Western neighbors.” he said.



Putin said he hoped Belarusian President Alexander Lukashenko and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would discuss the crisis, saying the migrants mainly wanted to go to Germany and that Moscow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tandoff.

As the crisis has unfolded, the West has raised fears over Russian troop movements near the Ukrainian border and a possible attack, while Moscow has complained about increasing NATO activity in the region.

Putin said unscheduled NATO drills in the Black Sea posed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Moscow, saying the exercises involved a powerful naval group and armed strategic aircraft.

Russia’s Defence Ministry said it had detected and tracked four NATO spy planes flying in the Black Sea region in the last 24 hours, including a U.S. U-2S high-altitude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in Ukrainian airspace, the RIA news agency reported. (Reporting by Tom Balmforth Editing by Katya Golubkova and Helen Popper)

Source



普京:资本主义已走到尽头 从小灌输性别选择权很可怕

文章来源: HK01

10/23/2021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10月21日说资本主义模式已走到尽头,欧洲能源危机便是其所导致的后果。

普京21日在索契(Sochi)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Valdai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Club)第18届年度全会上发表讲话。活动由这个俄罗斯知名智库举办。

Plenary Session at the 1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Valdai Discussion Club
Oct 22, 2021


资本主义已耗尽自身

他说:“所有人都说,现在的资本主义模式,即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已耗尽自己,并且不再为一系列日益复杂的分歧提供解决方案。”

普京举例称,现时在能源市场上所目睹的状况,显示资本主义并不奏效。

西方从小灌输选择性别权 真正可怕

普京提到,西方向孩子灌输他们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是很可怕的一种情况。他形容,西方这是打着进步的幌子犯下几乎反人类的罪行。

他说:“孩子从小被教导说男孩很容易成为女孩,反之亦然。实际上,这是老师给他们(孩子)灌输一项全部人都应该有的选项,撇开父母并强迫孩子做出能破坏其生活的决定。”



西方支持乌克兰威胁俄罗斯

普京表示,西方支持乌克兰军事发展,对俄罗斯构成严重威胁。

他告诉记者与俄罗斯专家,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19日访问乌克兰时表明,没有第3国有权否决乌克兰希望成为北约(NATO)成员国,这番话有效地在为乌克兰加入北约铺路。

普京指,无论乌克兰是否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乌克兰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可能不会发生,但其军事发展已在进行。这真的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我们已注意到这点。”

Source



普京: 若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联合国将消亡

来源:环球网资讯

10/22/2021

  据“今日俄罗斯”(RT)21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拒绝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提出的取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提议,称这将使联合国变成另一个“国际联盟”。

  “如果我们取消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联合国将在同一天消亡–它将变成国际联盟。它只会成为一个讨论平台——瓦尔代俱乐部2.0。”普京21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上这样说道。



  RT解释称,普京的上述言论是针对埃尔多安当地时间18日在安哥拉发表的声明的回应。在对非洲旋风式的访问中,这位土耳其领导人表示,“世界不止5个(国家)”。RT称,这里的5个(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指的是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埃尔多安对议员们表示,“人类的命运不应该掌握在少数几个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手中。”

  报道还提到,就在几星期前,普京和埃尔多安还面带微笑在索契会面,并讨论贸易和安全相关问题。

Source




普京:美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走着苏联的老路

7/04/2021

  普京批评美国目前过度自信,且正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综合俄媒塔斯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塔斯社组织的一次论坛上与世界主要新闻机构负责人进行对话时,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目前过度自信,正犯下一个典型的问题,且正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方仍在继续听到来自美国国会和其他对方的威胁,并且这些威胁是在美国内部政治进程的框架内产生的。普京称,在他看来,这类声明的发起人显然是从这样一个事实出发的,即美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对俄罗斯发出威胁)并不严重,他们认为自己会克服它。”

普京 资料图


  普京继续说道:“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我作为前苏联的公民,我会告诉你帝国有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可以承受小的缺陷和错误。他们可以通过付钱售卖、恐吓、说服其他人,可以给他们送一条项链,也可以派军舰去威胁他们,所有问题靠这些都能解决。但问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总有一天将应付不过来。而美国正以自信和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资料图

  此外,普京表示,各国不应该本着“结交朋友来围攻某一方”的原则建立伙伴关系,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些(起码的)道德”。他还表示,对与拜登在日内瓦将进行的会晤取得任何突破性成果不抱期望。

拜登和普京

  周五早些时候,普京在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俄罗斯对美国没有意见,但美国针对俄罗斯有意见,美国想遏制俄罗斯的发展,而且还公开谈论此事。普京称:“(美国所作的)其他的一切都源于这个立场,包括(对俄罗斯实施)经济限制和干涉我们国家内部政治进程的企图。”

原文链接>>


Exclusive: Full Interview With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Jun 14, 2021

In an NBC News worldwide exclusive, senior 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t Keir Simmons sits down with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in Moscow for a one-on-one interview, just days ahead of a critical summit with President Biden.



United States follows Soviet Union’s path — Putin

“The problem of empires is that they think they are so powerful that they can afford small inaccuracies and mistakes,” he said

ST. PETERSBURG, June 5. /TAS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aid he was convinc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following a typical scenario of an empire: confident of their unlimited power, empires create unnecessary problems for themselves until they can no longer cope with them.

“We are hearing constant threats from the Congress and other places. All of this is done as part of domestic political proce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eople who are doing this assume that the economic, military and political migh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so huge that [the problems they create as a result are] nothing serious and they can cope with that. This is what they think,” Putin said on Friday at a meeting with heads of the world’s leading news agencies, organized by TASS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St. 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um (SPIEF).



“Do you know what the problem is? I’ll tell you, as a former citize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problem of empires is that they think they are so powerful that they can afford small inaccuracies and mistakes,” he said.

In his words, empire rulers are confident they can intimidate, persuade or buy loyalty of various nations or groups, and think all their problems can be solved this way.

“But problems keep piling up. And, at some point, they are no longer able to cope with the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walking the Soviet Union’s path, and its gait is confident and steady,” the Russian leader added.

Source: https://tass.com/world/1299269



美国真能对俄和解?聊聊拜登的“崇祯式困境”

By 海边的西塞罗

6/20/2021

  各位好,外出刚回,看到有朋友问我对此次“拜普会”的事情怎么看,美俄真的会达成部分和解吗?跟大家简单聊两句的看法。

1

  先说段历史,说明末的时候,大明江山处在内忧外患当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扯旗子造反,外有皇太极公然另立朝廷。这个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力亏的明廷必须先顾一头。而“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李自成、张献忠其实是不可和谈的,于是与皇太极的大清议和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邪门的是,明明这么明确的战略选择题,崇祯皇帝就是做不出决定。其实崇祯不是没有动过议和的念头,最接近和议达成的一次,是在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惨败之后,内外交困的崇祯实在崩不住了,下令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朝秘议和款。

  据说和约的最终文本本来都已经拟好了,但就在这临门一脚之际,陈新甲的家童误把这机密的和款当成邸报拿出去张贴。结果弄得议和之事尽人皆知,朝堂上非议满满,实在受不住的崇祯皇帝不得不砍了陈新甲以谢清议,议和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这段很著名的史料,初看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觉得:明末清流、东林党怎么这么迂腐、不知变通——国运已然如此危及,再空谈“汉虏不两立”的高调有何用?而崇祯皇帝这人怎么这么“溜肩膀”啊?明明你下的议和令,事泄你就大大方方承认就是了,反正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何必因此杀了替你办事的陈尚书呢?

  可是若你再深入了解一点历史,你会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明末君臣这些看似迂腐愚蠢、要面子不要命的举动,背后都是理性人出于一己之私的理性博弈。

  首先说,一个帝国到了末期,最要命的问题是什么?是它的“战略锁定”。帝国行使它的霸权总难免遇到对手,而在与对手博弈的过程中,总难免形成“套路”。“套路”一旦形成,就会有既得利益集团依附与其上赖以谋生。这个时候帝国再想进行战略转向,就会触动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晚期帝国想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是极难极难的,非大有为之君而不可为。

  而这,就是崇祯皇帝遭遇的困局所在。



  明末后金(清)的边患问题,是万历年间出现的,明初朝廷用来备边的饷银本来是极轻的,九边武备的军饷年例加在一起也不过数十万两而已。但努尔哈赤一扯杆子造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明朝军事开支成几何倍数增加,到了万历朝末年,仅辽饷开支就突破了每年四百万两。

  庞大的开支不仅压垮了明朝财政,更要命的形成了一种“取天下而奉一处”的畸形体系。它如一口毒瘾,让这个帝国欲罢不能。

  从“辽饷”中得利的各个既得利益集团,在借此名正言顺的开始对大明其他地方的子民开始了吸血。

  负责与后金对线的关宁军每年花费着大量饷银,形成了一个奢靡、稳固的军事既得利益集团。

  这派人的代表,就是后来投降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



  而整个明朝北方的物资供应体系也随之而动,商贾、物流都跟着饷银往关外走,这些依靠辽饷制度供养的商贾集团,成为附庸在关宁军事集团至上的第二层“辽饷制度得利者”。

  这些人也就是晋商的前身。

  而关宁军阀和商贾们又内结朝堂言官,将“平辽”的重要性在“汉虏不两立”的重要性,上升到不可动摇的“政治正确”高度……

  这派的代表人物,比如东林领袖钱谦益。

  有意思的是,这三派指着“反清”吃饭的人,后来在清军入关后都跪的最快,从“誓不降清”到“水太凉”切换的那叫一个丝滑无缝。足见什么“平辽”“反清”对他们不是信仰,而是生意。

  而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加持下,明朝的“战略之舵”已经锈死了,任何想让明朝从辽东这个战略方向抽身的动议,都要面对辽饷供应的关宁军阀、依靠辽饷发财的输粮商贾和被他们所收买朝堂“清流”这个庞大的“政商军抱合体”。



  即便强大如皇权,想挑战这样的巨无霸,也难免心虚。

  依靠东林党支持上位的崇祯皇帝,本就非什么雄才大略之主(虽然他自己以为自己是)。面对这样的挑战,他能想到也只有“来骗、来偷袭”——想先秘密议和,把生米煮成熟饭,再逼既得利益集团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于是把议和弄得跟做贼似的。

  可惜天不佑大明,这个事儿最后还是机缘巧合下走漏了风声。事崇祯只能很“不讲武德”的给他办事儿的陈新甲杀了,因为除此之外,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向力量大的吓人的“政商军抱合体”谢罪。

  晚明的辽东“战略锈死”,就是一个手段绑架目的、工作团队绑架股东的可悲而可笑的故事。

 2

  明了了“明朝那些事儿”,我们再看美国总统拜登最近对俄的一系列怪异言行,你就明白他到底在纠结什么了。

  当地时间6月16日,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两小时的面对面会晤,随后美俄代表团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这是拜登上台以来美俄首脑之间的首次会晤,双方到底谈成了什么备受外界瞩目。

  其实通过综合分析,拜登指望此次会谈达成的目的不言而喻。在见普京之前,拜登刚刚结束了G7首脑峰会,联合英、法、德、日、加、意这六个盟友发表了一纸对华极不友好的共同声明,拉着盟友组团与中国抗衡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这节骨眼上会见普京,即便拜登没有乐观到指望离间中俄,至少也是希望能和这个老对手“暂时休战”,这样至少可以减少美国的一个战略方向。



  但老拜的这个愿望能不能达成呢?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在会谈结束后,拜登与普京甚至没有召开了一个联合新闻发布会。而是各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而在拜登那一场记者会上,出人意料的遭遇了曾支持他的众媒体的“围攻”:

  “总统先生,你有没有就乌克兰问题向普京总统提出抗议?”

  “你有没有就同性恋议题向普京表达美国态度”

  “你有没有就俄反对党的处境问题表示关切?”

  “你在竞选期间曾称普京为‘杀手’,如今你依然支持你当年的观点吗?”

  这些如此不给本国总统面子的追诘,问的可怜的老拜语无伦次,无数次冒出类似的语句“额……实际上,我——呃,听着,他已经说清楚了,呃……答案是,我相信,他过去基本上已经说,他会做,他要的……呃…或者确实,做过某些事情…”

  看的我都替老拜着急。

  最语无伦次的时刻,拜登还口误将普京说成了川普。

  我觉得拜登确实应该在此时想起川普,因为他如今遭遇的围攻,颇似其前任川普在位时“舌战群儒”的情景。而这位当初竞选时获得几乎所有美国左派媒体支持总统,如今似乎没有得到任何一家曾经支持他的左媒的怜悯。

  即便他狼狈而仓促的宣布记者会结束后,曾经亲善他的CNN依然穷追不舍:“总统先生,你凭什么认为普京能做到他对你许诺的那些?”

  老拜此时估计是终于绷不住了,回头大骂记者:“你干错行了吧?”——口气与川普当年说“Fake News”迷之神似。

  我觉得,美国主流媒体与拜登在此次记者会上的翻脸是令人惊讶、而又在意料之中的。这证明了我之前的一个判断:就像明末的东林党对崇祯皇帝的支持其实是有条件的一样,拜登作为美国“反川普大联盟”的领袖,美国主流媒体对其的支持同样有着不明说、但非常严苛的条件,而这些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与俄罗斯和解关系。

  无论对拜登还是对川普,美国主流媒体和其背后所代表的势力,为什么不允许总统“与俄媾和”?

  因为与晚明相似,美国目前所遭遇的,也是一种深度“战略锈死”。



  3

  众所周知,美国对苏联/俄罗斯的围堵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是一段足够长的时间,长到了美国在军事、经济、舆论和政治领域都已经形成了强大既得利益集团,养成了依附于这种国家战略谋取他们利益的惯性。

  在军事上,整个冷战时代,为了防备假想中的“赤色狂潮”席卷欧洲,美国一直在西欧维持了庞大的军事存在,苏联解体后、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都曾试图通过削减欧洲驻军来甩掉这个沉重的包袱,但这种裁军在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总是莫名其妙的难以为继。事实上,围堵苏联的北约在冷战后非但没有消失,反而继续东扩,美国在欧洲承担的军事防备任务没有消减,反而更重了。

  而在工业、经济领域,夸大苏联俄罗斯的对美战略威胁,以便争取更多联邦拨款的所谓“军工复合体”早在冷战末期就是让里根总统也不敢惹的存在。而由于苏联俄罗斯石油主产国的地位,在美国颇有发言权的能源工业巨头们也对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缺乏兴趣。

  冷战结束之后,对俄罗斯的继续围堵还越来越受到外交层面的掣肘,法德等老欧洲国家由于被美国“包养”惯了,对类似川普所主张的“欧洲应当保卫自己”的提议十分反感,实际上并不愿意看到美俄和解;而沙特等中东盟友,出于石油经济的考虑,也希望美国与俄继续对抗。

  当然,最为强大的还是美国国内舆论的压力,拜美国自冷战初期就开始的反苏宣传所赐,美国主流媒体对苏联和俄罗斯成见极深,这种在上述各类游说集团的“资助”刺激下,成为美国媒体一门既能拿钱,又“政治正确”的便宜生意。在美国,指责总统对俄态度过于友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不管这个总统是是川普,还是拜登。



  事实上,上一任总统川普可能是冷战结束以后唯一在竞选期间没有大骂俄罗斯,却能成功上位的候选人。而殊堪玩味的是,他在上台之后立刻遭遇了严厉的“通俄门”指控,而操刀进行这次指控,不乏眼下在给拜登打下手的那支民主党团队成员。

  所以,如同明末的“平辽”表面是政治正确,实则是门生意一样。“反俄”在美国也是一门牵扯既得利益集团过于巨大的“生意”。政坛老滑头拜登同志当然是深谙此道的,他在上台前屡次表态“俄罗斯仍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其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和取悦被川普“通俄”得罪的军工政商媒抱合体。

  但讽刺的是,在依靠此招登上总统宝座之后,拜登不得不去做他当年所誓言反对的事情——正如与清的媾和是晚明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与俄罗斯的和解是美国当下必须做的事情。虽然这样的调整对同样“战略锈死”的美国来说,真的很难做出。



  那么拜登能完成这次艰难的转向吗?我觉得基本没戏。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在瑞士刚刚发飙骂完记者“干错行”之后,回到华盛顿的拜登当天刚下飞机,就立刻道歉,称自己“不该失去理智”云云……

  总统对一家媒体这么“秒怂”,不仅对忍了“头铁”的川普四年的美媒来说肯定是个惊喜,在美国历史上恐怕也少见。

  但对于美国来说,这也许是可悲的。



  正如扳动生锈的巨轮船舵需要一膀子蛮力,扭转已经“战略锈死”的老旧帝国的方向,也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

  而拜登与当年的崇祯一样,他们太过于重视令名、爱惜羽毛。毋宁说,他们当年正是通过此招获得拥护、坐稳位置的,如今也不可能自我打脸,走向自己曾经伪装的角色的反面——虽然这种“君子豹变”,正是他们国家急需的。

  也许,这就是帝国的宿命吧:一个老旧的帝国,最大的敌人,不在外部,而在于它自身的“战略锈死”。可一个帝国越到末期,越无法推出一个能扳动这种锈死的领导人——即便出现,他也无法久居其位。

原文链接>>